会计核算重要性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重要性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重要性原则范文1

关键词重要性会计核算会计信息

为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对会计核算提出基本要求,明确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为此,《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十三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重要性原则是其中之一。

一、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则可适当简化处理。

二、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会计信息的披露三个方面。

(一)重要性原则在会计账户设置中的运用

1、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成本、费用方面的不同账户设置。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两种。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所以在会计核算中,对主营业务的反映就是重要的会计事项,正是基于此,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反映主营业务成本增减变动情况的“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和反映因为主营业务产生的税金及附加情况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主营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被分项反映。然而,对于其他业务,由于其相对次要,所以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只设置了一个“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其他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等费用全部都在这一个账户中记录,没有进行分项反映。

2、“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的设置。当企业购买比较紧俏或者生产周期长、投资比较大的商品时,对方一般会要求企业预付一部分货款,俗称定金。在会计账户的使用上,对于企业预付的货款应该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多,使得预付货款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那么,预付货款业务就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业务,对于预付货款就必须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但是,如果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少,只是偶尔发生,则对于预付货款就不需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应该将预付货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进行反映,以简化账户的设置。预收货款的处理同预付货款一样,如果预收货款比较重要,也是要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反映,否则就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进行核算。

3、“累计折旧”账户的设置。在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专门设置了“累计折旧”账户来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对于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无形资产等的价值损耗并没有专设账户,而是将其损耗价值直接在账面上注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以有形资产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里,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不仅需要设置只反映其原始价值变化的“固定资产”账户,还需要设置专门反映其损耗价值的“累计折旧”账户,通过“累计折旧”账户余额对“固定资产”账户余额的抵减来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这样,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及其损耗情况都得到了详细的反映。

4、“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内容。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损失都是在“投资收益”账户中反映,该账户的贷方记录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借方记录对外投资发生的损失,贷方余额反映的是投资的净收益,借方余额反映的是投资的净损失。投资收益和损失为什么没有分设账户进行核算,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对于除投资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而言,对外投资活动是企业在开展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以外所从事的一项活动,是比较次要的,所以投资收益和损失就没有分项核算。

5、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现金和银行存款除了要设置相应的总账进行总分类核算外,还必须设置相应的日记账进行序时分类核算。设置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因为现金和银行存款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它们是企业资产的重中之重,容易发生被盗窃或者被挪用等损失,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它们的管理。

三、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上的运用

1、个别计价法的选择。个别计价法是存货发出计价众多方法中的一种,该方法是以发出存货的实际进货单价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保持了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的一致性,是一种最真实、合理和准确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操作中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工作量较大,所以,对于数量比较多、单价比较低的存货不适宜采用个别计价法,而对于那些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如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和名画等贵重物品才值得使用个别计价法,也只有对这些数量不多的贵重物品在选择计价方法时应该选择个别计价法,力求成本计算的合理和准确。2、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摊销。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等方法摊销。在这几种方法中,一次摊销法最简单,但是,由于该方法将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一次性地全部计入领用当期的损益,使得各期损益反映得不均衡,针对上述缺陷,一般只在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数量不多、金额不大时采用该方法,否则应采用其他方法。

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有按单项投资、按投资类别和按投资总体三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在选择按投资类别和按投资总体这两种方法时,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则对此项短期投资应先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剩余的短期投资再作为类别或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4、长期债券投资中发生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企业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长期债券投资时发生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如果金额较大,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账户单独核算,在计提利息时分期平均摊销,计入各期损益,但是,如果相关费用金额较小,则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见,相关费用金额较大时,如果直接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则会对当期损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所以就必须采用先计入投资成本,然后分期平均摊销、计入各期损益的方式处理。

5、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会计准则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记账,但是,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也可以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前述方法确认入账价值时,因要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并和原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所以操作起来很复杂,当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大时,就应该采用简化的方法处理,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6、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可以采用预提和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两种方法,其中,预提利息费用的方法符合权责发生制以及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损益,但是处理起来相对复杂一些,所以,一般是在借款利息按季支付或者到期一次支付且数额较大时采用该法,如果数额不大应在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7、股票发行时发生的佣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股份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溢价收入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若金额较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若金额较大,则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两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各期损益。在金额较大时采用分期平均摊销,也是为了均衡反映各期损益,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

(三)重要性原则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运用。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三部分组成,其中的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会计报表各项目的补充说明;二是对会计报表中无法描述,而又必需要说明的重要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依据重要性原则,必须将这些信息进行披露。

重要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在会计核算的很多方面都体现着重要性原则的精神,只有深入地领会这种精神,在教学中才能更好的使学生领悟和体会,真正掌握,并能融会贯通,收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重要性原则范文2

关键词:

重要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原则之一,它广泛应用于会计和审计等多个领域。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其重要性的判断及其在会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1、重要性的判定。

从会计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重点说明,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那么它也是重要的。

2、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会计核算成本,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有助于简化核算,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虽然详尽的信息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影响决策。

二、重要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原则的判断及运用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规定中,重要性标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长期债权投资按照所发生的费用金额作为重要性判断标准。相关费用数额不大,可采用一次摊销法,于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发生的数额较大的,可采用分次摊销法。

2、如果投资者直接拥有或通过附属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者20%或以上的表决权,除非能够清楚地说明,即认为投资者具有重大影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其投资。

3、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如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控制一个企业超过50%的表决权(或虽不足50%但能实施控制)时,应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如子公司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按有关标准得出的比例在10%以下,该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

4、直接或间接控制一个企业10%或以上表决权资本的个人投资者应认定为主要投资者给予披露,零星的关联方交易不予披露,重大的交易应分关联方及交易类型披露。

5、一年内到期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应从“长期投资”账户余额中扣除并单列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项目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的披露应分别从“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账户中扣除并单列在流动负债项目中。短期借款利息不通过“短期借款”科目核算,长期借款利息性应预提,并通过“长期借款”下设明细科目反映。

会计核算重要性原则范文3

关键词:重要性会计核算会计信息

为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对会计核算提出基本要求,明确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为此,《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十三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重要性原则是其中之一。

一、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则可适当简化处理。

二、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会计信息的披露三个方面。

(一)重要性原则在会计账户设置中的运用

1、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成本、费用方面的不同账户设置。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两种。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所以在会计核算中,对主营业务的反映就是重要的会计事项,正是基于此,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反映主营业务成本增减变动情况的“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和反映因为主营业务产生的税金及附加情况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主营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被分项反映。然而,对于其他业务,由于其相对次要,所以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只设置了一个“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其他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等费用全部都在这一个账户中记录,没有进行分项反映。

2、“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的设置。当企业购买比较紧俏或者生产周期长、投资比较大的商品时,对方一般会要求企业预付一部分货款,俗称定金。在会计账户的使用上,对于企业预付的货款应该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多,使得预付货款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那么,预付货款业务就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业务,对于预付货款就必须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但是,如果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少,只是偶尔发生,则对于预付货款就不需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应该将预付货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进行反映,以简化账户的设置。预收货款的处理同预付货款一样,如果预收货款比较重要,也是要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反映,否则就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进行核算。

3、“累计折旧”账户的设置。在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专门设置了“累计折旧”账户来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对于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无形资产等的价值损耗并没有专设账户,而是将其损耗价值直接在账面上注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以有形资产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里,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不仅需要设置只反映其原始价值变化的“固定资产”账户,还需要设置专门反映其损耗价值的“累计折旧”账户,通过“累计折旧”账户余额对“固定资产”账户余额的抵减来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这样,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及其损耗情况都得到了详细的反映。

4、“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内容。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损失都是在“投资收益”账户中反映,该账户的贷方记录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借方记录对外投资发生的损失,贷方余额反映的是投资的净收益,借方余额反映的是投资的净损失。投资收益和损失为什么没有分设账户进行核算,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对于除投资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而言,对外投资活动是企业在开展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以外所从事的一项活动,是比较次要的,所以投资收益和损失就没有分项核算。

5、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现金和银行存款除了要设置相应的总账进行总分类核算外,还必须设置相应的日记账进行序时分类核算。设置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因为现金和银行存款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它们是企业资产的重中之重,容易发生被盗窃或者被挪用等损失,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它们的管理。

三、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上的运用

1、个别计价法的选择。个别计价法是存货发出计价众多方法中的一种,该方法是以发出存货的实际进货单价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保持了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的一致性,是一种最真实、合理和准确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操作中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工作量较大,所以,对于数量比较多、单价比较低的存货不适宜采用个别计价法,而对于那些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如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和名画等贵重物品才值得使用个别计价法,也只有对这些数量不多的贵重物品在选择计价方法时应该选择个别计价法,力求成本计算的合理和准确。

2、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摊销。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等方法摊销。在这几种方法中,一次摊销法最简单,但是,由于该方法将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一次性地全部计入领用当期的损益,使得各期损益反映得不均衡,针对上述缺陷,一般只在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数量不多、金额不大时采用该方法,否则应采用其他方法。

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有按单项投资、按投资类别和按投资总体三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在选择按投资类别和按投资总体这两种方法时,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则对此项短期投资应先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剩余的短期投资再作为类别或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4、长期债券投资中发生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企业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长期债券投资时发生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如果金额较大,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账户单独核算,在计提利息时分期平均摊销,计入各期损益,但是,如果相关费用金额较小,则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见,相关费用金额较大时,如果直接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则会对当期损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所以就必须采用先计入投资成本,然后分期平均摊销、计入各期损益的方式处理。

5、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会计准则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记账,但是,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也可以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前述方法确认入账价值时,因要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并和原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所以操作起来很复杂,当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大时,就应该采用简化的方法处理,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6、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可以采用预提和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两种方法,其中,预提利息费用的方法符合权责发生制以及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损益,但是处理起来相对复杂一些,所以,一般是在借款利息按季支付或者到期一次支付且数额较大时采用该法,如果数额不大应在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7、股票发行时发生的佣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股份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溢价收入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若金额较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若金额较大,则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两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各期损益。在金额较大时采用分期平均摊销,也是为了均衡反映各期损益,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

会计核算重要性原则范文4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重要性;完善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进一步提高自己所处地位和经济利益,就要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上下功夫,因为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合理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如今的工业企业还存在着一些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问题。本文就从工业企业成本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的完善方法来阐述成本会计在工业的地位。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做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行政部门还包括企业的在职人员及关于企业成本合算的其他业务。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利用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带来的信息,积极编制相关条款制度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工业企业的重要性原则的应用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就要根据构成成本价值的基础来采用不通的核算程序,例如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的核算中就要通过制造费用专用账户进行费用的分配再核算到相关到成本中。重要性原因影响成本的核算,从而影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业务的决策,所以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处理会计业务,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予以重复、准确的披露。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与成本核算之间的比较。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要将所有的零散数据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是详细罗列出来,而重要性原则,则可以减少这些工作量,因为重要性原则能够分清主次,业务的重点,减少工作量。

三、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成本会计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的业务核算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发现,我国工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起步较晚,有些工业企业的领导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没有太过于重视,应用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传统观念来过于强调原材料的节省和缩减相应成本上的开支,忽视成本效益。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这是在牺牲产品的质量带来的结果。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了,买方对企业的商品的差异率逐渐重视。所以,如果企业还是重视追求狭义上的收益,忽视成本效益带来的产品差异率,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失去根基,失去竞争机会,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较为狭窄

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都会扩大其经营的业务范围,会计核算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但是在实例中可看到,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范围并没有扩大,这会导致在期末财务报表的成本效益出现差错,影响领导的决策。

(三)成本会计核算不规范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重要的组成。因为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清晰明了的反应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这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创造更多的资产。然而,有些工业企业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应摊费用和非摊费用处理不当,费用和生产成本核算不当,这会致使企业的成本效益降低。此外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也有脱节现象,对资金的运转和资金投入效率在沟通与交流甚少,导致企业的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有些企业不能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来完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而以往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不能适应当代会计核算标准的,这会导致企业在成本效益上落后,失去竞争优势。

(五)成本会计监督不到位

成本会计监督有效的落实,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而有些企业并没健全的监督会计工作的体系,这会使成本会计监督无法详细,严格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有些企业只重视短暂的利益,不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督,而有些成本会计人员会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性谋取私利,致使成本会计信息不真实。由此可见,成本会计的监督非常的重要,若忽视它就很可能导致成本核算失真,进而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的有效进行。

四、针对成本会计工作出现问题的完善建议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即积极解决企业现存的成本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成本核算工作,下文就根据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道德

成本会计的工作水平主要取决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所以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企业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从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关于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从而约束他们在工作中的规范。企业还可以从外界招聘优秀的成本会计人才,让他们给企业带来“新鲜空气”,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一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成本会计效益重要性的认识观念

在现代化的今天,工业企业想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完成企业的近期所定的目标和制定远期计划。那么企业就应该摒弃以前的成本会计核算观念,树立符合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观念。在全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下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再根据成本效益进行合理的决策。

(三)扩大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

企业应根据企业新增的业务范围来调整相关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这样可以及时、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经济范畴,让企业股东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在成本的运转状况。

(四)规范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应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在成本会计科目上进行详细的划分,规范记账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会计财务报告水平。企业在逐步加强规范成本会计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

(五)完善企业成本会计

工业企业也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系统来完善成本会计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专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因为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的出现能够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高效率、快捷的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从而也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六)建立健全的成本会计工作监督体系

对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监督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工作流程的控制,包括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的出勤率及工作效率。通过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核算机制能够不断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监督。企业根据内部成本会计所出现的不足,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来规范、监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

五、结语

现代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地降低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加快企业资金运用和循环的效率,提高企业在事成综合竞争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所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对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关完善的意见,希望能够对成本会计核算在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谭振华 单位:武汉文景钙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重要性原则范文5

论文题目:论述重要性原则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提纲)

论文摘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

论文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成本会计,运用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 重要性的判定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 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 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 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 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 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 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 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 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费伦苏.对重要性原则内涵的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6(9).

〔2〕金未.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发展研究,2006(4).

〔3〕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谢词:

相关推荐:

计算机毕业论文提纲 

会计核算重要性原则范文6

摘要:本文从介绍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与应用现状出发,分析制约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因素,强调人力资源会计在民营企业应用原则,着重对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民营企业的渐进应用方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 民营企业 应用 方式

一、人力资源会计概述

1964年,美国经济学家赫曼森在《人力资源会计》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概念。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做出了比较权威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高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人力资源会计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20世纪60年代末期,制造业美国巴里公司率先应用人力资源会计。80年代美国其他行业公司相继应用人力资源会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外,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我国,由于社会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理论本身的问题,除了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等极少数企业在试验应用人力资源会计外,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尚在探索中,还很不广泛。

为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科技进步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利益相关方信息使用、企业加强管理与提高效益的需要以及适应会计理论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具有必要性,而社会制度改革、理论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企业的需求与科技的进步也为我国民营企业开展人力资源会计应用提供了可能。

 

二、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制约因素

1.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基本成熟但尚不完善,关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是其应用的主要障碍。目前存在很多计量方法,但都存在缺陷,可操作性不强,在会计实践中不能被广泛接受。

 

2.宏观政策法律环境

人力资源会计没有纳入会计法规体系,对会计主体人力资源信息披露义务没有规定,对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要求,也没有权威的计量、核算、信息披露规范,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社会基础缺失。法律重视对人力资源的“人权”保护,轻视对其“财权”的保护,从法理上纵容了控股股东阻碍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人力资源局部恶性竞争,“挖角”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挫伤了投资人对人力资源连续投资的积极性,也扭曲了人力资源市场价格。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已有会计人员约1350万人,注册会计师约 15万人,中级会计师122万人,高级会计师8万多人,初级会计人员占从业总数的90%左右,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许多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会计专业系统教育,难以胜任人力资源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容易引发基于职业判断的会计报告人为粉饰的道德风险。

 

4.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直观效益

与传统会计相比,人力资源会计成本较高,反映出的是综合效益,很难表现直观效益,在法律法规没有约束性要求的情况下,企业接受尚有困难。

三、人力资源会计在民营企业的应用原则

民营企业是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市场主体,承担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与人才竞争风险,接纳了绝大多数的社会就业,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最大,要求更为迫切,因此,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大胆开展人力资源会计实践,是我国人力资源广泛应用的突破口。

 

通过前文对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制约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民营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会计应重视以下原则:

1.渐进性原则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民营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在鼓励民营企业大胆开展应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理论体系,建立普遍接受的标准,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2.重要性原则

人力资源会计应重点核算和提供事关企业持续经营、盈利能力、战略实现的人力资源核心信息,而对一般性人力资源信息可简化、合并核算。区别核算,既满足提供相关会计信息,又可简化核算,体现重要性原则。

 

3.成本效益原则

人与资本都具有逐利的天性,民营资本嗅觉更灵敏。投资太大、成本太高会挫伤积极性,因此,在满足重要性的前提下,对核算内容应有取舍。

四、人力资源会计在民营企业的应用方式

通过前文的论述,笔者认为:以传统财务会计体系为基础,利用其既有信息,通过账户汇总、编制分录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方式,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现实选择;未来,理论体系、宏观环境、人员素质等条件成熟后再将人力资源纳入日常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全面核算、报告。

 

1.不纳入日常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

在这种方式下,会计主体日常核算不需要增加核算内容,在现行的财务核算完成后,采用编制汇总凭证、T形账户等方法来核算、报告人力资源信息。

案例:D公司是一家船舶设计制造民营企业,2012年度简式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单位:万元)如下:

2012年D公司以不纳入日常会计核算体系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

第一,区分人力资源相关费用性质,确定应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项目。分析结论:招聘费用4万元与其他培训费用3万元,根据重要性原则计入当期费用,不调整传统会计系统数据;焊工培训7万、项目管理培训22万、IT工程师培训1万、船长培训1万、设计师培训19万、高管理培训28万应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需调整传统会计系统数据。

 

第二,汇总当年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调整日常会计系统数据,计算结果如下:

第三,计算人力资源价值(注:笔者认为贴现法更好地反映了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下价值计量采取贴现法,贴现率按公司近年平均收益水平确定)。

人力资源补偿价值=薪酬总额×PVIFA(8%,2)=3262×1.783=5816.15万元。

物资资源补偿价值=上年末所有者权益余额×7.5%×PVIFA(8%,2)=8715×7.5%×1.783=1165.41万元。

人力资源剩余价值=公司当年实现剩余价值贴现值-物资资源补偿价值=1487×PVIFA(8%,2)-1165.41=1485.91万元。

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补偿价值+人力资源剩余价值=5816.15+1485.91万=7302.06万元。

第四,调整传统会计系统数据。

调整核算2012年人力资源成本78万元。借:人力资源成本,78;贷:未分配利润,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