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范文1

    关键词:顾客资产 形成 增值 最大化

    顾客资产是指由于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等影响因素吸引了长期稳定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顾客资源。因为上述顾客资源对企业是有价值的,所以称其为顾客资产。

    顾客资产的形成过程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购买的选择空间极为宽泛,即顾客的流动性增强,这对顾客资产(长期顾客)的形成造成了障碍。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维持现有顾客,实现顾客的固定化。这是顾客资产形成的重要条件。

    传统企业主要是向潜在顾客提供商品,市场营销的工作重点是潜在顾客,目的是促使潜在顾客向现实顾客转化。从潜在顾客向现实顾客转化的过程就是收益实现的过程,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是纯粹的交易关系。在现代企业中,现实顾客群尤其是主流现实顾客群是相对稳定的。构建、巩固和扩张现实顾客群是企业的工作重点。企业也需要寻找潜在顾客,但目的不是在潜在顾客身上获取销售利润,而是努力满足潜在顾客的需要,实现他们对企业的心理认同,吸引他们加入到现实顾客群中来。现实顾客群是指对企业持有心理认同的顾客,企业与现实顾客群不是纯粹的交换关系,它们都是同一个互利的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是:通过感知顾客的需求,并与顾客共同工作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商品的设计与生产、销售利润的实现、现实顾客群的经营三者是统一的。现实顾客群的经营(即构建、巩固、扩张现实顾客群)贯穿于企业经营过程的始终。现实顾客群中每一位顾客和企业一起设计生产出的顾客化商品,不仅要满足这一位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而且需满足类似顾客的顾客化需求。由于现代企业是以互联网为工作平台,具有无国别和零距离本质,类似顾客是一个很大的范围,现实顾客群顾客化需求的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订做,现实顾客群的作用更大也更广。

    由此可见,现实顾客群要参与企业顾客化商品的设计生产全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更是企业销售利润实现之所在。这充分说明了现代企业的现实顾客群是一种能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资源,应予以资产化。

    实现企业顾客资产扩张的途径

    (一)加强对潜在顾客的吸引,积累顾客资产

    在企业的顾客资产开发过程中,需要对顾客资产进行扩展与增值。通过不断地吸引新顾客、增加顾客总量而增加顾客资产。

    从图1可以看出,顾客购买是顾客资产形成的必要条件。没有顾客购买,顾客资产就无从谈起。潜在顾客在成为现实顾客之前是不可能成为企业的顾客资产的,只有当潜在顾客变成了现实顾客并对企业产生认同后才进入企业的主流顾客群,这时才有可能为企业提供价值,形成顾客资产。所以,对潜在顾客的开发和投资是有风险的,这部分顾客有可能成为企业的顾客资产,也有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充其量只是一个顾客资产的原始积累过程。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顾客资产的最终形成总是从潜在顾客开始的,一个关键的潜在顾客有可能就是最后为企业创造顾客资产的最大贡献者,因此企业决不可以放弃加强对潜在顾客的吸引。

    制定具有吸引力的策略,企业能够节省大量努力。企业要确定有吸引力的顾客类型比较困难,但是,企业能够发现好顾客的特征:市场特征(年龄、性别等)、顾客需求(对产品和服务的兴趣)、服务需求(例如通过电话定购)和信用特征。通过审定这些特征,目标顾客就显而易见了。即使难以建立一位有良好前景的顾客,但发现不好的顾客相对便捷。应重视潜在顾客的吸引,考虑未来的核心顾客,着力进行顾客资产的原始积累。这是使顾客资产增值和最大化的前提。

    (二)强化顾客生命周期管理,增值顾客资产

    Zeithaml、Rust和Lemon(2000)认为顾客资产所包括的顾客只是部分而非“所有”, 顾客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顾客资源中,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并可进行资产化处理的部分,因此认为顾客资产是最有价值的顾客在其生命周期内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能力。

    Reichheld(1996)的研究表明,顾客维持时间与顾客终身价值,即顾客资产呈正相关关系,顾客维持时间是顾客资产最重要的变量。事实也证明,在顾客份额不变的前提下,顾客维持时间的延长可以直接增加企业的顾客资产。因此,预期的合作关系持续时间对确定顾客资产的价值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整个顾客生命周期进行正确的评估和良好的管理,才能准确全面的估计顾客的总体价值。在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的相同阶段,不同顾客之间有巨大的差别。正因为有这些差异,企业更应该加强对顾客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管理,寻找顾客资产的增值空间,明确盈利的机会。具体可通过改善顾客发展阶段,强化顾客退出管理、减缓核心顾客的衰退速度等方法不断增加顾客资产的价值,达到增值顾客资产的目的。

    (三)顾客关系多重链接,最大化顾客资产

    在现实的情形中,很多的企业都还没有建立起客户的信息库,传统的销售代表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客户的关系来完成他的销售目标。公司每年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应对因为销售队伍的流动而带来的损失,所以建立起属于企业而不是仅仅属于销售人员的客户资料库是最基础的工作。同时,与核心顾客建立稳固的多重链接是保证企业盈利和实现顾客资产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市场增长潜力有限的企业,更需要考虑如何在现有顾客上获取更多的价值。

    如何加强企业和顾客的联系呢?与顾客建立稳固联系的能力根据规模的复杂性各有不同。关键原则是供应商与顾客建立至少3条稳固的联系,且这些联系不能重复。

    首先,销售代表必须征求顾客中至少3位决策者的意见,必须保留详细的、主要的顾客信息,存储在企业的经营场所而非记忆里。让任何销售主管带走客户信息离开公司的企业都应被淘汰出局。

    其次,主管与主管之间应建立联系。如果顾客盈利占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应该确保企业的主管和高级经理与顾客中的主要决策者建立积极的联系。无论采用那种方式,高级主管之间的联系会立即成为主要的沟通方式。

    再次,理想的专家与专家的联系。研发部门之间或是财务部门之间通常可建立一种稳固的联系,以促进企业与顾客的相互了解。这种联系方法最终能发展成团队销售结构。团队的所有职员在巩固顾客关系中发挥各自作用。这种方法确保其与顾客建立多种联系,通常这些联系可加强对顾客需求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客户关系(如图2)。

    这种密切联系使企业的反应更灵敏,同时可以保证顾客属于供应商组织而不是销售人员。副作用是顾客接触更加复杂,销售人员必须掌握所有的通信联系方式,但回报率很高。通过建立多重链接获取充分的信息,企业从顾客忠诚度增加和高销售额中获利。甚至只具备低水平销售资源的交易也能从多重链接中获利,从而使企业的顾客资产不断向最大化迈进。

    参考文献:

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范文2

1995以来我国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进展十分缓慢,原因在于这些改革的目标是力求建立一个既能代表全民利益,又与政府脱钩的出资人代表。然而既然国有企业是由政府出资的企业,那么建立一个与政府完全脱钩的出资人代表,这一目标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经过数年的探索,各方终于意识到,国有企业就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与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互为补充。目前的具体操作是组建中央国资委,管理重要行业和重要企业的国有资产,把非重要行业和非重要企业的国有资产划归地方。十六大后明确了国资的划分,中央监管196家中央所属企业,其他划归地方。这样的划分沿袭了原有的中央所属企业的划分,改革成本比较小。

尽管目标是明确的,但为了达此目标而要进行的改革任务却十分艰巨。尤其是对于国资委监管的196家中央所属企业的下一步改革问题,更是未来的焦点。

国企改革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的改革指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宏观层面是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初步建立了第一层次的国家机构后,可以认为宏观层面的国资体制改革初步完成。

国资改革的下一步目标就是要落在微观,建立规范的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同时要监督这些企业的国资运营。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国资管理体制的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可能会落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规范的国有控股公司。

对国资委来说,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履行出资人职能。国资委目前仅设18个职能,机构暂定编制555个人。而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有196家,资产总量是6.9万亿人民币。而所管企业有不少还并不是规范的公司制企业,有的还承担了不少社会职能,有的就是直接脱胎于行业协会,有的只是简单地联合在一起,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控股公司。

现在国资委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控股公司的控制力。目前有的中央企业只是空壳公司,必须使之成为真正的实体控股公司。否则的话,所控企业又容易出现出资人缺失的情况。此外,目前中央企业集团母公司结构级次太多,2002年全国196户中央企业所属三级以上企业就有11598户,其中中小企业占78%。级次过多,链条太长,导致管理效率下降,甚至导致资产归属模糊,管理失控。企业改制和重组中发生的不少问题,大都发生在子企业,因此必须压缩中央企业集团母公司结构级次。

其次,加强中央企业国有资产的重组和整合,实行所有权多元化。

要把196家中央企业每一家都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国资委肯定要对中央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适当的重组和整合。其一,建立国资退出机制、加大政策性破产力度;其二,退出某些行业,推动企业间的兼并、联合、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其三,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通过在国内外上市,向国内外资本转让股权等方式,实现所有权多元化。在这196户企业中,国资委可能最终只控制30-5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未来中央管理的国资可能主要集中于邮电通信、交通运输、电力、石油、冶金等重要资源行业。

第三,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考评和奖惩体系。考核要把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统一起来,避免被考核者短期利益最大化。同时,建立有效的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把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和企业业绩挂起钩来,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四,加强对国有资产转让的监管。

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固定资产在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长久存在,它的价值可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转化成产品的成本,组成产品的价值。固定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很大一部分,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会对企业的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产生影响。企业为了实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可是我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完善,没有实际的效果,下面文章就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一、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指的是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建筑、房子、机器、车辆以及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设施。同时不和生产经营相关的使用超过两年的设施物品也属于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工作是非常繁琐的,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会和基本建设、财务等部门有关系,其主要工作是有效的清点、采购、核算、修理固定资产。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现在,很多国有企业由于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经常会出现资产再次购入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益,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各部门往往是采购部门具有资产的拥有权、使用权,各部门人员只注重自身利益、个人利益,导致机械等资产使用不充分。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机制不健全。因为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内部控制,经常会出现一个机械或者物品由多个部门管理的现象,对采购账目分别管理,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的部门,可是各部门只注重部门利益,相互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所以固定资产的账务模糊,对资产随意进行采购和处理,无法明确责任。

(三)固定资产的账务和实际不相符。因为有些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规范,好多企业财务只有固定资产的明细和汇总,却没有相应的实物,更重要的是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点,引起账务和实物的不相符;还有就是国有企业的有些部门采购了实物,却不入账;财务人员没有及时对固定资产的死账进行处理,引起账目上有,实物却没有的现象。

(四)对固定资产的出库、入库管理不够规范。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出入库时一般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库管员没有同时收到固定资产的实物和入库单,库管员就不能及时对实物和入库单进行核对;固定资产包装上的标签与实物不符,无法准确分辨资产类别,造成部门取物混乱,造成资产管理混乱。

(五)没有对固定资产明确产权。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土地和房子。这是因为之前通过财政划拨的方式分给国有企业用地,好多都是企业的房子有房产证,可是没有土地使用权证,造成产权模糊,虽然这些房子一直都是由国有企业使用,可是为了明确产权,国有企业最好把各种证件补齐,可是补办证件会增加很大的税务支出,所以好多国有企业不会主动补办证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会计制度明确规定没有产权的固定资产不可以入账,然后部分土地和房屋就成了没有入账的固定资产,当土地和房屋进行转变和出租的收入就会在企业固定资产的账外,国有资产就会流失。

三、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管理者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只有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才会使得企业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压力,也会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企业从上到下都能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企业应不断对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并对明确责任人,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调配、使用、维修、废弃的控制。并对资产进行双重控制,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对固定资产专门立账,单独管理;而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也应进行使用管理,例如,什么时候开始使用、使用多长时间、资产何时进行的维修、维修所花的费用等都要记清楚,以便双方进行核对。

(三)将账务和实物定期进行清点以使两者相符合。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对于固定资产每年至少清点一次。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清点的工作繁琐耗时,而企业的专门人员有限,所以清点工作只是走走形式,没有具体进行,造成账务和实物的不相符。所以,企业一定到把清点工作落实到实处,及时发现账务与实务不相符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以维护固定资产的完整。

(四)完善企业资产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定期监督、审计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并严格执行。在对经营者进行考核时,一定要包括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对于那些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严重受损的经营者给予严重惩罚,并追究法律责任。

(五)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很高,就会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所以,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例如可以使管理人员到对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好的企业进行学习,一个好的团队要有好的管理人员,所以可以对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中挑选责任心强、有创新思维的进行培养,不断提高资产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壮大和完善管理人员的队伍,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企业管理者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定期清点、明确责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对策来解决国有企业国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范文4

摘 要 货币性资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据着企业流动资产的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经济命脉,对货币性资产进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介绍货币性资产管理的内容及其意义,分析现今煤炭企业货币性的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对货币性资产的管理提出完善的建议,以期促进煤炭企业加强对货币性资产的管理,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关键词 煤炭企业 货币性的资产 资产管理

引言: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自身所持有的现金以及将以固定的或可以确定的一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债券等,其中,企业自身所持有的现金在总资产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资金的数额是充足的,但是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这比数额庞大的资金,为企业本身和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是企业面临的很难解决的问题。煤炭企业普遍没有缺乏相关方面的制度,对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势在必行。

一、煤炭企业货币性的资产管理的内容

货币性的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要计算出企业需要的货币性的资产的数量,从而可以得出企业持有多少货币性的资产最好;其次是要建立相应的资信评估系统,从而更好地制定企业的销售计划;再次是要保证企业货币性的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防范财务风险。

二、煤炭企业货币性的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增强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因为货币性的资产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可以随时随地拿来当做商品交易的支付手段,而不是像非货币性资产具有固定性那样,必须将自身的价值通过人们的劳动转化到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之中,在产品销售时才能转化成现实的货币性的资产。是选择持有货币性的资产,还是解除对这比资产的占用,去投资获得利益,如何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使煤炭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比市场上同类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这是货币性资产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

(二)保证煤炭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

对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债券等货币性的资产的收支情况进行严格计算和分析,有助于管理者对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整体的评估和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计划,使企业资产运转正常,健康发展。

(三)防范财务风险。

混乱的资产管理最容易滋生贪污、挪用资金等违法乱纪现象,加强对货币性资产的管理,严格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最有力的措施。

三、煤炭企业货币性的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人员缺乏监督

现今大部分煤炭企业都在企业内部设立财务部,负责财务的管理,财务部里设有出纳的岗位,出纳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办理煤炭企业资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掌管着煤炭企业的经济命脉,但是,对于出纳,煤炭企业普遍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加上出纳会计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贪污、挪用资金等舞弊现象屡有发生,有些需审批事项,审批人和申请人是同一个人,监督机制完全失灵,因此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迫在眉睫。

(二)管理措施难以实行

在管理企业货币性资产管理方面,煤炭企业制定了许多管理办法和处罚措施,但由于企业从上到下都未很好地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没有形成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普遍的约束力和震慑力,加上一些管理条例太过笼统和抽象,可行性很低,因而很多规定都只停留在纸面,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实行。

(三)收支情况不合理

煤炭企业往往只重视筹资管理,借款频繁,而对投资则并不是很热衷,管理者并不重视资产管理,只是单纯地认为资产越多越好,越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这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保证企业的迅速发展,防范经营风险,但是并未真正有效地使用货币性的资产,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很是不利。

四、煤炭企业货币性的资产管理的完善建议

(一)确定企业最合理持有的货币性的资产数额

计算企业最合理持有的货币性的资产数额最好依据货币资金周转期来确定。货币资金周转期越短,货币资金的持有量就应当越少。货币资金周转期的公式为:货币资金周转期 = 存货周转期 + 应收账款周转期 — 应付账款周转期;货币资金周转率的公式为:货币资金周转率 = 会计期间天数 ÷ 货币资金周转期;则计算企业最合理持有的货币性的资产数额的公式为:企业最合理持有的货币性的资产数额 = 全年总货币资金需求量 ÷ 货币资金周转率。2

(二)加强货币性的资产的收支管理

加速煤炭企业货币性的资金管理的收回,尽可能地缩短收回时间,例如可以增加客户付款的渠道,使客户付款更加便捷,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想办法尽量控制支出,延迟支出时间。

管理者要加强对“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对收入和支出状况进行严格的监控,将详细的资产收入和支出列入企业发展的规划,一旦确定,绝不轻易更改。

(三)完善对货币性的资产管理的监督

明确会计出纳等企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因权责不明而产生相互推诿的“踢皮球”现象。

完善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对资产的收支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

五、总结

完善煤炭企业货币性资产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本文为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会考委会.财务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范文5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机构设置上所采用的大多是财务、会计为一体的财务管理机构,这种财务管理组织形式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效的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组织形式已经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障碍,造成了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财务管理混乱;在岗位设置上,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任人唯亲是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尤其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上为了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更是将家族财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混为一谈,使得财务管理失去了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造成了企业亏损家族富的现象;在融资方式上,近年来国家虽然一直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借贷政策,但是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中小企业主要还是以自身劳动积累、亲友借贷、合伙集资为主要的融资方式,筹资渠道比较单一。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分析与完善。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盲目投资

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么两种现象:一是片面的追求所谓的“热门”产业。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往往不顾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客观条件限制,看到市场上哪种产业热门就在没有充分调查实践的前提下投资那种产业。企业发展方向的不断变化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更使得企业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二是缺乏对项目投资、资金结构、建设周期的科学规划和部署。这种情况下,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缩银行信贷,那么企业的建设资金就不能如期到位,进而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者甚至会将银行拖入泥潭。

(二)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的负债。一般来说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不可避免的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部分中小企业不顾自身的承受能力,不顾风险的从银行获取贷款就不可取了,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企业债台高筑;二是短债长投。如果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话,企业就很难获得固定资产贷款,部分企业于是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贷用于长期投资,导致企业的负债高于资产,面临支付危机;三是“拆东墙补西墙”现象严重。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的资产重复抵押形成一条复杂的债务链,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导致企业的崩溃。

(三)财务控制薄弱

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控制薄弱的现象,部分企业过于重视对现金的掌握,这样一来不仅容易的导致企业内部的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更使得大量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流转。此外,中小企业还普遍缺乏对收入、成本、利润的分析,管理者只关注现金流,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往往无法挽救。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者的理财意识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的管理职能部门应当不定期的对企业领导者进行财务管理的培训,最好把能否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作为领导者的考核指标,使企业领导者深刻的认识到不懂财务管理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不重视财务管理的企业不是一个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目标存在的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加强经营核算管理。合理的利用资金、合理的分配公司收入、积极纳税。同时应该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如报销制度、现金和银行存贷款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战略和财务规划的顺利实施。

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范文6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节约型;企业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资产管理难题也越来越大。如何建设节约型企业,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企业对资金的支出能够严格把关,但对需要的固定资产买回来以后,对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个别人占用了公家的设备物资;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对原来使用的资产没有移交,久而久之,设备物品没法查找,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例如: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勤俭节约无从谈起。

(三)没有充分利用预算、计划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

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只要财力允许,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来者不拒,没有从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多作考虑,往往出现重复购置,部门资源独享。

(四)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无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不全。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置了固定资产以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以致于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单位却一无所知。再者,有些单位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处置,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屡见不鲜,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5)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

企业各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条块管理、利益分割的格局,部门林立,自成一体,互不协调,造成机关内固定资产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铺张浪费。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强化资产管理观念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另外,还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建账、核算、清查、管理固定资产,建章立制,就是要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等环节的控制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相符。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企业应当建立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事后监控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监控,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加强事后监控就是各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按资产评估价进行处理,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四)完善固定资产及折旧的核算

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在账外设置固定资产管理账簿,对固定资产选择诸如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年终再采用会计调整的方法把账内的固定资产调整为减去折旧的净值。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应借助全社会倡导“构建节约型企业”的东风,提高节约意识,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自觉维护固定资产管理秩序,创建节约型企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