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本会计与核算会计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本会计与核算会计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成本会计》;《成本管理》;联系;学习;重点
《成本会计》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成本管理》是专科起点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专科段未学习过《成本会计》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里简要分析两门课程的联系及学习重点,希望对此类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的相互关系
(一)目标的一致性。《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所包含的知识,在现实实践中的应用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组织(公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服务的,为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服务。
(二)内容相互交叉。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内容相互交叉,从教学的角度看,《成本会计》主要针对的是专科,以实际工作中计算较多,而《成本管理》则是针对本科的,以组织、协调、指挥、控制为主。
(三)不断发展。无论是《成本会计》还是《成本管理》,其内容都随时代的发展而充实发展。《成本会计》是基础,《成本管理》是它的发展,代表了《成本会计》的发展方向。要学好《成本管理》就要从《成本会计》入手。
二、《成本会计》的学习重点
(一)《成本会计》的学习重点
1、理清费用与成本的关系。费用和成本是两个并行使用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费用与成本都是企业为达到生产经营目的而发生的支出,体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并需要由企业生产经营实现的收入来补偿。
2、成本和费用之间的区别。成本虽说也是一种耗费,但有时和费用不是一个概念。成本是针对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而言的;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弄清楚哪些费用不计入成本。
3、掌握《成本会计》课程内容间的联系。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成本核算通过对企业各项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核算,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实施结果,检验成本决策目标是否实现。成本核算和成本计划资料是企业成本分析的依据,成本分析则可以查明企业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和实际脱离计划的原因。成本考核依据企业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资料对责任者进行考核和评价,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强化成本核算重要作用的重要手段。
(二)《成本会计》的学习难点
1、成本核算。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核算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绩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
学习过程中需掌握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多种核算方法。
2、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分析方法。
三、《成本管理》的学习重点、难点
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紧密结合,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因此,《成本管理》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成本会计》基本相同,不同的在于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成本管理》的学习难点还包括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成本控制关键点。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因此需做好定额制定、标准化工作、制度建设。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前者指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后者指原材料成本控制、工资费用控制、制造费用控制、企业管理费控制。控制方法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很重要,因此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成本控制的方法。
四、综上所述,在学习《成本管理》前很好的把握《成本会计》的重点与难点,弄清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就等于抓住了《成本管理》这门课程的牛鼻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成本会计与核算会计的区别范文2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成本会计利用收集、整理的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的工业生产、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做好成本会计的核算是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重要性;完善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进一步提高自己所处地位和经济利益,就要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上下功夫,因为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合理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如今的工业企业还存在着一些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问题。本文就从工业企业成本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的完善方法来阐述成本会计在工业的地位。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做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行政部门还包括企业的在职人员及关于企业成本合算的其他业务。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利用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带来的信息,积极编制相关条款制度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工业企业的重要性原则的应用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就要根据构成成本价值的基础来采用不通的核算程序,例如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的核算中就要通过制造费用专用账户进行费用的分配再核算到相关到成本中。重要性原因影响成本的核算,从而影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业务的决策,所以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处理会计业务,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予以重复、准确的披露。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与成本核算之间的比较。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要将所有的零散数据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是详细罗列出来,而重要性原则,则可以减少这些工作量,因为重要性原则能够分清主次,业务的重点,减少工作量。
三、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成本会计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的业务核算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发现,我国工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起步较晚,有些工业企业的领导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没有太过于重视,应用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传统观念来过于强调原材料的节省和缩减相应成本上的开支,忽视成本效益。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这是在牺牲产品的质量带来的结果。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了,买方对企业的商品的差异率逐渐重视。所以,如果企业还是重视追求狭义上的收益,忽视成本效益带来的产品差异率,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失去根基,失去竞争机会,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较为狭窄
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都会扩大其经营的业务范围,会计核算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但是在实例中可看到,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范围并没有扩大,这会导致在期末财务报表的成本效益出现差错,影响领导的决策。
(三)成本会计核算不规范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重要的组成。因为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清晰明了的反应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这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创造更多的资产。然而,有些工业企业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应摊费用和非摊费用处理不当,费用和生产成本核算不当,这会致使企业的成本效益降低。此外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也有脱节现象,对资金的运转和资金投入效率在沟通与交流甚少,导致企业的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有些企业不能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来完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而以往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不能适应当代会计核算标准的,这会导致企业在成本效益上落后,失去竞争优势。
(五)成本会计监督不到位
成本会计监督有效的落实,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而有些企业并没健全的监督会计工作的体系,这会使成本会计监督无法详细,严格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有些企业只重视短暂的利益,不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督,而有些成本会计人员会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性谋取私利,致使成本会计信息不真实。由此可见,成本会计的监督非常的重要,若忽视它就很可能导致成本核算失真,进而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的有效进行。
四、针对成本会计工作出现问题的完善建议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即积极解决企业现存的成本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成本核算工作,下文就根据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道德
成本会计的工作水平主要取决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所以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企业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从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关于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从而约束他们在工作中的规范。企业还可以从外界招聘优秀的成本会计人才,让他们给企业带来“新鲜空气”,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一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成本会计效益重要性的认识观念
在现代化的今天,工业企业想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完成企业的近期所定的目标和制定远期计划。那么企业就应该摒弃以前的成本会计核算观念,树立符合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观念。在全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下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再根据成本效益进行合理的决策。
(三)扩大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
企业应根据企业新增的业务范围来调整相关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这样可以及时、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经济范畴,让企业股东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在成本的运转状况。
(四)规范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应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在成本会计科目上进行详细的划分,规范记账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会计财务报告水平。企业在逐步加强规范成本会计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
(五)完善企业成本会计
工业企业也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系统来完善成本会计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专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因为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的出现能够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高效率、快捷的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从而也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六)建立健全的成本会计工作监督体系
对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监督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工作流程的控制,包括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的出勤率及工作效率。通过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核算机制能够不断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监督。企业根据内部成本会计所出现的不足,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来规范、监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
五、结语
现代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地降低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加快企业资金运用和循环的效率,提高企业在事成综合竞争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所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对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关完善的意见,希望能够对成本会计核算在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谭振华 单位:武汉文景钙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成本会计与核算会计的区别范文3
企业成本会计在近20多年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主要体现技术手段与方法更新,以及应用的范围拓展上。具体来说,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使得会计电算化完全取代了手工记账方法,而且通过企业建立的内部网络,实现了实时报告;其二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在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一些行业,如今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已经把成本控制变成了不可缺少的业务内容。
二、成本会计理论的正确认识
1)成本不能脱离生产力而论。一是从商品二重性入手阐述成本,并由价值代表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推导出成本的本质也是社会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二是从抽象到抽象的推导不需深思熟虑,可以从形式逻辑推导得出。这种不加区分地将废品损失断定为不构成产品价值的说法,也是不遵从辩证逻辑而按照形式逻辑得出的推论。然而这小小之差却会谬以千里。一部人类社会史,特别是科技发展史中,每一进步的标志不是生产什么而是如何生产。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而生产力的提高总是和成本呈反比例而下降。科技总是从代用和缩微以及上规模这三方面促使成本飞速的下降。这些所谓一念之差,就是指过去只是从概念推导得出成本本质是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却未真正理解社会生产力才是区别必要与非必要生产费的关键,而生产力又可由人力推进而变动不居的。过去的成本文献中再不涉及从必要费与非必要费二者的区别,以及如何从不同途径谋求降低成本的措施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这样认为,成本会计除了提供信息外,更应把如何谋求降低和优化成本当成更主要的、重要的任务。
2)成本不属于价值的基本范畴。在《资本论》中,对资本剥削制度的分析过程中,就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商品的二重性入手;成本会计教材从分析商品二重性开始,依据马克思关于价值w的公式进行的,即:W=C+V+m,若令成本为k,于是就有:w=k+m,也就是说:k=w-m。该式正说明:成本等于商品价值减剩余价值。而这里的成本k值则是一个抽象值,也可以说它是成本的本质部分,即社会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并非成本会计作为对象的现实的历史成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同时指出,成本具有一种假象,似乎它是价值本身的一个范畴。也指出了成本的这一范畴,同商品的价值的形成或同资本的增值过程而毫无关系。成本只是生产过程中的耗费,资本借生产耗费的过程来对劳动者实行剥削,但这种生产耗费与榨取的剩余价值率和量的大小程度是毫不相关的。分析可见,借助从商品二重性入手来解说成本,人们可以从根本上认识成本,消除一些误会。
三、成本会计的目标性和独立性问题理解
1)成本会计的目标。它是指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实质上,成本会计目标就是一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它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反映特定环境对成本会计的要求。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下,成本会计的目标也是有所不同的。它是由特定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对象、内容、性质及其职能作用所决定的,尤其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制约。所以,成本会计目标应该与职能相适应。在职能范围内制定科学、可行、先进的目标,并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来体现其功能作用。①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它是指成本会计的长期性、根本性、终极性目标,大家公认的观点就是经济效益。成本会计正是从费用成本的计量、记录、计算和监督等方面着手,从而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而成本会计的产生、发展,正是基于对费用成本的反映和监督,并基于对经济效益的关注和追求,它与经济效益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特点。②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它是指成本会计实践中怎样、如何提供会计信息。其中:a.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财务会计是一种对外报告会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和有关部门。成本会计是一种对内报告会计,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所决定的。b.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内容,服务分对象不同,而所需求的会计信息也不同。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所需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反之也是如此。再者,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很可能随时要求成本会计提供特定的成本会计信息,内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日常成本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组合、分类后,就可以形成全然不同的成本信息,就可以满足不同目的需要。c.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方式。具体操作方式:一是通过凭证、账簿、报表,提供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及其细节的账内成本会计信息,且信息一般是定期、定向提供的。二是通过账外的统计、计算提供(如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加工成本、边际成本等)。该信息一般不定期、不定向提供。三是通过专题报告形式向特定对象提供有关成本信息。四是通过口头汇报方式向有关方面提供成本信息(如年终决算后对职代会的成本费用报告,回答有关成本费用的咨询等)。不管怎么说,成本会计目标就是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对成本会计假设、成本会计原则等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影响。
2)成本会计的独立性。成本作为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资金耗费,无论何时、何企业都需要十分关注,在如今企业走向市场经济的时代更不可忽视。是不是所有与成本有关的价值问题都可以纳入成本会计之中呢?应该说不是。大家一致认为现代管理会计是从原来的成本会计中发展过来的,由此成本会计的职能就扩展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成本会计体系和内容,也造成了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重复。现在有的高校已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西方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大分支,而在我国分成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大分支。成本会计主要应致力于费用要素的反映和监督,它以完全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和标准成本核算作为其主要的内容。
成本会计与核算会计的区别范文4
改进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的原则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应只学会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各项非专业素质,做到专业与非专业素持相互补充、相互联系、全面发展的作用。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目标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点的素质,如专业技术素质、专业能力素质等。现代职业教育中对成本会计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包括: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操作流程,管理和组织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等。非专业素质包括;诚实守信、务实创新、坚持准则等。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形式、手段的设计与实施中,即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同时又要十分重视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从实践性入手提高成本会计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教师要能深入浅出的传授理论
成本会计学科的理论性强,抽象性与逻辑性都远高于其他学科,这对老师的要求相应的就提高了。对于讲授成本会计的老师来说,应多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提炼,掌握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不同企业中的运用情况,把书本上理论性的知识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能恰如其分的进行举例,用一些浅湿的道理把高深的理论阐述清楚。
1、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由于很多成本会计教材内容都单纯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介绍成本会计的内容,让学生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两回事(甚至以为成本会计不需要审核凭证、不需要登账);以为领用材料、自制半成品的数量、价格以及职工薪酬等都是现成的数据,是不需要计算的。为消除这种误会、全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除让学生遵循会计核算流程审核和编制会计凭证、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外,还应训练学生确定领用材料数量和价格的方法、计提折旧的方法、计算职工薪酬的方法等,这些方法在成本会计中是没做重点介绍的,但并不表明在成本核算中用得不多,得让学生清楚,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能把它与其他的会计专业课程割裂开的,要把成本会计的内容与其他会计专业知识相融合,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
成本会计的核算本来就内容繁多,公式复杂,因此,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内容有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先简要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对成本理论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企业行业的介绍,为学习名种方法打好基础。在学习中要注重成本会计与其他会计专业知识的区别,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要把会计实训内容结合到理论中来,做到在学习中边学理论边做实务。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真正掌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3、教学内容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动与静的充分结合
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时,能在考试中得到很好地分数,但到实际工作中的时候,却无法把理论中很得心应手的东西拿来熟练应用,反而会出现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来解决问题的局面。其实,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把静态的知识与动态的工作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依然是脱节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只能是把学生带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一个单位或一个成本核算环节的具体操作,来验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关系,让学生真正能够领会与心,应用于手。
(二)创造实践性教学课堂
成本会计的各种计算方法与企业的加工过程与核算要求直接相关,而学生这方面的认知较差,老师应在教学是注意创造一定的情境。在传授方法时,应该把学生带入到相应的企业环境中,能过一些手段与举例,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如果有条件,应在授课中实际让学生直接走入企业,亲身感觉加工企业的生产现状,也可以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加强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充分发挥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成本会计理论性、抽象性太强,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法或者是任务引领型教学方法,都会以引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在众多教学手段中,多媒体技术在实践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作用。老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制作适当的成本会计课件,把枯燥乏味的成本会计理论表现得生动有趣,可以通过动画、音乐、图像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简单地操作,生动、清晰地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使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而有序。
成本会计与核算会计的区别范文5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近期来看,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中会计科目的考试,CPA考试中财务成本管理的考试都涉及到本门课程的内容;长远来看,不管今后学生是直接就业还是读研深造,学习本门课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重视并且学好这门课程,第一次上课就必须给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比如课前要及时预习,课上要认真听讲,课后要独立完成作业等等,并制定出具体的奖惩措施,日后严格执行。
二、成本会计的特点
(一)逻辑性强。成本会计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逻辑性特别强,即前后各个章节都是一环扣着一环,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成本会计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是围绕其基本职能———成本核算展开的,具体而言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程序指的是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最终计算出产品完工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过程,主要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跨期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五部分,其中前四部分是各项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即“横向分配”,最后一部分是生产费用在同一种产品的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即“纵向分配”。“横向分配”是“纵向分配”的基础,必须先进行学习,而“横向分配”内部四个部分的次序也不能改变,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在学习基础理论之后,再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才能选择具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两种辅助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在这些方法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品种法学习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对其他方法的理解。
(二)相近概念多。在成本会计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相近的概念,有些只是一字之差,有些只是顺序颠倒,但它们的涵义却有着较大的差别。例如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消耗定额和定额消耗量、工时定额和定额工时、费用定额和定额费用、定额消耗量与定额费用等等,究竟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把握这些概念对于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具体的计算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方法多种多样。如上文所述,在成本会计中,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很多,主要有五种。除此之外,在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中,也涉及到很多的分配方法,例如材料费用的分配,有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费用比例法、产量(体积、重量)比例法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有五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制造费用的分配包括四种方法,包括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七种方法,包括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以及定额比例法。这些方法思路都比较简单,计算也只是涉及简单的加减乘除,单学起来没有多大难度,可是对于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别容易混淆,甚至搞不清楚某种方法是在什么时候学的。
(四)计算量大。成本会计不像之前所学的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主要以账务处理为主,以计算为辅;恰恰相反,它是以计算为主,账务处理为辅。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程序中涉及到很多的方法,前面已经述及,这其中的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计算量;而后续各种具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在选择产品成本对象之后,都要用到程序中相关的分配方法依次展开计算,每一次计算可能都得保留小数,并且前面如若出现一点闪失,就决定后面再也算不对了。此外辅助方法定额法在使用过程中也牵涉到很多的计算。
三、成本会计日常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成本会计逻辑性很强,计算量很大,且数字之间有着严密的勾稽关系。首先,使用多媒体很容易将本门课程的逻辑框架以及每一章每一节的基本内容以结构图的形式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且在后续讲到具体内容时还可以回放,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其次,成本会计经过大量的计算之后,其结果主要体现在各个分配表和明细账之间,而这些账表之间的数字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采用多媒体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清晰易懂,也节约了重复板书的时间;最后,成本会计的计算很多,过程也较为复杂,如果只是通过幻灯片播放,学生就会印象不深刻,容易导致眼高手低,所以具体的计算建议采用板书,让学生也参与进来,亲自动手算一算,提高其积极性。所以,建议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二)采用比较分析的教学方法。由于成本会计中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的侧重点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授这些相关内容时最好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及其区别,便于学生掌握理解。例如,成本会计中虽然有很多的分配方法,但这些分配方法的分配思路及其命名都是一样的。思路如下:先确定“分配谁,分给谁”,再选择分配标准;计算分配率,“××分配率=待分配数额/各分配对象分配标准之和”,并进行分配,“某分配对象应分配数额=该分配对象分配标准×对应分配率”,这样分析后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一些方法的计算;再比较一下这些方法的名字,定额消耗量比例法、产量比例法、生产工时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等,经过分析之后会发现,成本会计中所有的分配方法都是以“分配标准+比例法”命名的,这样学生再看到这些名字时心里就很清楚了。再如前面提到的几组概念,应该放到一起给出清晰的涵义,然后比较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还有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制造费用分配的四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七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两种辅助方法、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等内容都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
(三)采用案例教学。成本会计如果仅仅采用纯理论的教学,就会使那些复杂的计算显得单调而枯燥,所以最好能在重要的章节结束之后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讲述一个案例,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提高其自主性。但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贴近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另外对于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精心组织,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讨论时做好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最后要做好总结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地提高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
成本会计与核算会计的区别范文6
目前在独立学院中,对与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还是期末闭卷式的考核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局限于卷面分数。有的会算上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一般由出勤率、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等组成,这些都同样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对成本会计实务的掌握情况。既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对于成本会计这样一门强调实践性的课程就更应该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反映出学生成本会计的理论水平及实务操作水平。然而,独立学院对于实务操作技能的考核一般会因为卷面出题的局限而无法进行,即使有也只是局限于几个业务题的核算,对于整体上把握成本核算的流程的考核无法开展,造成考核的不全面性,也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的积极性。
独立学院成本会计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独立学院的特点决定了理论与实践两难
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一般都是国内的一类本科院校,而一类本科院校的特点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或者说对理论研究是非常重视的。除了一类本科院校,还有一类学校就是各地的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近年来企业对拥有娴熟技能的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就业情况非常好。因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只强调实践,并且在政府及企业支持下拥有非常多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可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条件得天独厚。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层次介于一类本科和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之间,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一时难以确定。如果按照母体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唯恐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有限,达不到人才培养要求。但是如果按照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又体现不出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上独立学院处于理论与实践两难的境地。在这个问题上,办学时间比较长,经验比较丰富的独立学院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方案,例如,最早创办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推行“错开定位,配套发展”方略,建设了应用型专业体系,构建了“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三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理论教学中突出够用、能用、会用,在实践教学突出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和综合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基本实验、综合实验、仿真与开放实验。这些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已经明显区别于母体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传统,踏出了独立学院走向独立的最重要一步。但是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大部分的独立学院还处在发展的摸索阶段,体现在教学中就是照搬母体学校的教学体系,因为没有明确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具体方案,因此,忽略了成本会计等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的实践部分,对于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核形式也过于空洞。
2成本会计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上的难点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继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后的主干课程,和其他会计类课程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如成本核算中材料费用的分配可以按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重量、体积等多种分配标准进行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也有五六种之多,各种分配方法又有其不同的适用情形。由于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要求不同,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可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因此,成本会计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教师在上课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作详细而周密的讲解。成本核算方法是成本会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这部分内容要把它讲清楚客观地会占用大部分教学时间,而且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就已经慢慢地因为枯燥繁琐丧失了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那么在后面讲成本会计的前沿的时候学生就已经不知所云了。第二,成本会计的前沿理论还没有广泛运用于生产实际。如前所述,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现代的企业管理,也就是说现代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成本会计的革新。但是,成本会计的前沿理论例如作业成本、质量成本和环境成本,这些理论很早就被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但是由于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不对接等原因,没有在我国生产实践中广泛运用,有的大型企业用到了,但是也只是作为成本管理的一种辅的方法。那么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成本会计前沿的内容也只能作为次重点,在这方面找不到大量的很成熟的案例给学生进行讲解,加之前面在学传统的成本核算的方法的时候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会认为成本会计的前沿不是很重要,殊不知这部分内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独立学院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成本会计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较其他会计学科课程形成比较晚。部分独立学院虽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已经确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具体的培养方案上还不是很成熟。因此,针对以上提出的独立学院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构建理论与实践平衡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独立学院在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首先,应当提高实践课程学时在成本会计总学时中的比例。如果说成本会计课程每周4课时,那么实践部分的课时可以由0或者1增加到2课时。其次,应当加大会计实验室硬件投入。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解决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最后,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要想学好成本会计,社会实践是必修的一门课,不仅是学习成本会计的学生,教成本会计的教师也应参与到成本会计的社会实践中去。因此,独立学院应当积极利用地方优势,与当地的企业加强紧密联系,发挥好实习基地的作用。
2保持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成本会计承接了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还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涉及到统计学、管理学和运筹学的相关知识。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可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内容,在保留传统的成本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具体实施的方法可以有:第一,更新教材。独立学院可以自行组织教师编写新的成本会计的教材,在内容上可以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地方经济的特色。第二,选取部分成本核算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学成本核算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空出一些课时,来讲解成本管理的整体流程以及成本会计的前沿理论,从而保证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能适应现代的企业管理,同时也给了成本会计教师发挥的余地,第三,组织成本会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还没有企业成本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