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规范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规范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规范性

会计核算规范性范文1

1、会计核算体系的概念分析

会计核算体系,也叫做会计方法体系,指的是将各个具有独立性、联系性的会计计算方法集合在一起,进而所构成的一个统一、有机整体。会计核算体系主要包括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预测方法、会计控制方法以及会计决策方法等内容。在企业中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会计目标,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2、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性

在企业中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2.1、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运用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准确的采集,进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科学、合理、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而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2、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预测。通过构建健全、完善的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以及会计控制等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及时的加工、科学的预测、合理的决策以及加强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和控制,进而有效的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2.3、将会计信息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会计信息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的经济政策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二是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三是给企业的生产投资者、商业客户以及债权人制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3、在企业中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

3.1、制定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所谓会计管理制度,指的是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会计的档案以及会计核算制定的管理制度,内容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制定的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1、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度,主要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工作岗位以及各个岗位应有的责任范围进行详细的划分。

3.1.2、会计工作交接管理方法。会计工作的交接管理制度主要指的是会计知识与会计资料的交接。受到我国就业人员流动性低的影响,我国的企业不注重会计工作人员的交接管理,进而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完善、会计政策不到位以及会计科目不够统一等,给企业的会计预算编制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3.1.3、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会计档案管理,指的是会计材料的制定和归档工作。对会计档案进行分门别类和编目。对会计档案进行保管和统计,能够提高会计档案的利用率。

3.1.4、会计人员管理方法。会计人员的管理,主要对会计管理工作人员与核算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岗位技能、任职资格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管理。

3.1.5、会计检查管理方法。会计检查管理方法主要对会计检查的内容、周期、使用、结果反馈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3.1.6、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的电算化管理主要包括会计软件的选择、会计信息的密码管理、会计系统的维护以及会计系统初始化等内容。

3.2、制定科学规范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遵循的原则和企业所运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长久以来,在企业中存在着重视会计科目、忽视会计政策的情况,其给企业的会计工作产生了阻碍影响。如果制定的会计政策不够规范,那么将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没有可比性,不能给企业的会计预算考核提供有力的依据。在实施企业预算管理的企业中,制定科学规范的会计政策,要对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考虑:

保证纳入到预算管理中的企业所进行的生产经营业务的范围相同。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其行业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在整个集团内部只存在着一种或者几种行业。例如我国的发电行业、电信行业以及供电行业等。集团公司立足于整个集团公司角度,对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制定。

保证纳入到预算管理中的企业所进行的生产经营业务的范围不相同。我国的部分控股公司、国有企业中的实业公司没有制定科学、标准的会计制度,要求集团公司要加强会计管理,熟悉子公司的会计业务,制定具有差别性的会计政策。在制定会计政策时,要确保预算考核信息数据的真实性。控股公司会计核算方法的制定要由集团公司进行制定和核准。

制定会计报告制度。对会计进行预算管理的企业要对各个部门责任中心的会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报告,对预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时上报给企业的会计预算管理部门。所制定的会计报告制度要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1)会计预算的分析指引;(2)构建会计报告表格体系,对企业的周报、月报、年报等所发表的预算报表进行明确,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预算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准确报告;(3)对预算的报告周期和时限进行确定,对各种不同的报告类型上报时间进行明确。例如周报在每周一的上午进行上报,日报在第二天上班的一小时之内上报等。

4、结束语

总之,在企业中建立会计核算体系,对于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预测以及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运用制定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会计政策以及制定会计报告制度等措施,最终有效的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体系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杨向涛,金颖.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6(11):32-33.

会计核算规范性范文2

【关键词】会计核算 方法选择 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与人民的经济建设进一步提升,带动国内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众说周知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面对现在的信息化发展与炽热的市场竞争需要更高的要求。根本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说,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在会计准则的规范下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决策,由此企业的根本经济利润是由会计核算方式的适用性决定的,这说明着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一、会计核算方法与选择的大环境

现当今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推动下不断的进行完善,会计核算其主要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加速折旧法累计折旧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账龄分析法、制造费用联合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实际成本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处理存货计价等方法。对于不同的经济状况有着多样的会计核算方法。各式各样的会计核算方法之间不存在适用性,由此可见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要考虑对于企业的适用性。会计核算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因此应着重对会计核算方法是否适用进行分析,而进步一选择适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网络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的发展的大环境对于会计核算方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模式的不断完善在信息化应用下主要对于总账核算、会计报表以及明细核算,这更加扩展了会计核算方法的模式与适用性。以往的会计核算形式下的总账核算只有一种方式,而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具有记账凭、多日记核算等多种核算模式。会计核算领域不断增长,一般主要涉猎核算标准以及核算指标的处理等,由于信息化的发展的推动将以往单一的核算范围拓展到人力资源信息、审计信息等。例如在跨国性质的企业中需要进行会计信息核算,以往财务报表环节时需要按照不同国家的货币信息进行全面信息披露,现当今随着网络电子商务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下,分担了会计人员很大一部分工作压力并让单一的财务核算职务多元化发展。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准则主要分为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等要求。对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在当下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大幅度共享的环境下会计核算的任务量下并不能成为影响因素,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精准性首当其冲变成首要因素,企业的财务报告与财会信息与之有必然的关联,只有保证会计核算和适用性和准确性,才能为企业的管理人,投资者等提供有效的经济决策依据。现今的会计核算方式与会计信息具有非常智能、开放实时的特色得力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这非常方便企业各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加大了部门之间合作效率。会计核算规范必须做到开放、人性化的特点,涉猎到企业管理人员与投资者的会计信息必须以规范性的方式解读与监督。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大部分体现在信息化时代的及时性,这主要因为会计信息属于动态实时状态,所以会计核算的方向也慢慢变成随机性。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本就具有时间的价值,会计核算也必须具有时效性。

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

能够影响到会计核算方法的因素一般由俩方面组成,众所周知的一般能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称之为一般因素,另一种因素为企业内在的因素,即企业的潜在承诺但这种能够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是非常少见的,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一)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会要求利益的最大化

股份公司的价值主要的核心标准是由股票的市值来作为衡量标准的,而企业的每股盈余又与股票的市值息息相关,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影响到每股的盈余,从而波及到企业的市场价值。因为企业的价值因素相关,所以企业需要考虑到会计方法是否适用。财务杠杆系数对企业选择会计方法有这较强的影响,当资本总额利润率大于借入资本名义利息率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越会选择对于利益偏高的会计方法。在所得税这方面,企业会选择一般使利益偏低的会计方法,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计价、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可使企业早期能够在所得税上少缴一些,等于得到一部分无息贷款。

(二)对销售客户的潜在承诺

对销售客户的潜在承诺包括对供应者的潜在承诺,对职工的潜在承诺,对短期债权人的潜在承诺等,这些都是企业潜在的承诺。企业潜在的的承诺在现实没有法定的约束的,但企业在当先和以后没有获得巨大利益时不会违背潜在承诺。潜在承诺的存在决定这企业与其他相关利益人的交易状况,这致使企业在违背了潜在承诺会让企业与其相关的利益人在交易时提高成本,更严重的会中断与之的经济关系,这关乎着企业的信誉因素即企业会选择利益高或低的会计方法取决于企业对潜在承诺看中的大小。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方法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现当今的网络以及会计电算的飞速发展,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应遵循着准确性规范性的方面推动,本文主要剖析了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因素,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进行研究,针对潜在因素和一般因素进行了分析,企业应多考虑自身因素扬长避短,选择适用性强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峰.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2]杨蕾.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

会计核算规范性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的经济效益提升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各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技术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往往缺乏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会计核算方面普遍规范性、有效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管理与决策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因此,积极反思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信息化会计核算手段的引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仍未达到理想的水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现状包括以下几点:(1)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者往往也是投资者,导致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二为一,使得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相互占用,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2)受管理者对会计核算认知水平的影响,许多小型企业并未设置专门的财会部门,或者仅通过外聘、兼职的方式任用会计,导致会计核算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了解水平偏低,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3)会计凭证的取得及管理不规范。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相对大型企业较差,节约成本减少开支是每个中小企业都十分看重的,这就使得部分企业为了交易价格便宜而不要发票,甚至自制一些不符合原始凭证的票据充当原始凭证,导致原始凭证的缺失,使会计部门无法真实正常的登记账簿;(4)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均引进了会计电算化技术,电算化做账已经十分普遍,但目前许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足,对电算化的资金投入偏低,电算化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更新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

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现有问题

1.会计机构设置不完善

在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会计机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甚至不会设置会计部门、往往聘用兼职会计处理公司的财务事务。一些中小企业虽然设有会计部门,往往制度不清晰,职能混乱,办公环境较差;一些企业领导很难相信员工,直接找亲属当出纳。在中小企业中,会发现财务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齐,职业技能普遍不高。一些中小企的财务人员有很多是无证上岗的,财务主管职业技能不足,不能胜任岗位,往往出现财务文件问题百出,尤其是出纳人员,无证上岗比比皆是,导致企业很多钱的去向不明晰,资金流向不明朗。一些企业认识到财务的重要性,愿意花重金聘请优秀的财务人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机制不够健全,财务人员往往无从下手,同时由于其发展前景以及工作氛围等各种客观因素,留不住优秀财务人才。另外,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结构老化,不能掌握科学技术下的财务核算体系,加之企业对财务的不重视,缺乏定期的专业培训,导致企业的财务核算不能满足现代财务制度的需求,影响企业的财务数据上报,不利于企业有针对性的财务分析。

2.会计核算规范性不足

中小企业经常会出现核算主体界限不明确,违规操作等问题。中小企业往往都是私营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都是一个人,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往往混在一起,经常出现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混用的现象,而这些给会计核算带去很大的困扰,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经常出现混乱不清的问题。另外,中小企业为了增加收入,往往不依法建立财务账目,在核算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违法违规操作。例如,为了避税,采用虚增成本的方式规避应交税金;为了操纵利润,通过倒轧账的方式进行记账。固定资产折旧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计提,不按照会计制度计提等等。会计核算的不规范操作,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夸大虚报现象严重,失真现象严重。

3.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的本身各方面制度不够健全,在财务方面更为明显。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制度,但由于其管理制度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的领导者认识到这一问题,但由于现有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素质的限制,往往不能一次性改善这一问题。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利于企业正常的运行,造成企业资产浪费,资产流向不明等问题。一些企业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会建立会计监督机制,但是鉴于领导者的干预,会计人员更多时候需要听领导者的安排,这就使得会计监督不能顺利进行。一些业务人员、会计人员、领导干部往往抓住财务漏洞,大量私吞企业财产,非法占有企业资产,收受贿赂现象严重。

4.会计档案管理混乱

目前,不少企业基于成本的考虑,未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尤其是对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导致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能及时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重要资料扫描归档。甚至一些企业没有对纸质档案进行妥善存放,纸质档案的整理、归档、存放随意性较强,导致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丢失、损毁的现象屡屡发生。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改进策略

1.完善会计机构设置

为实现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小企业首先应按照《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会计组织机构,并结合实际业务量和业务特征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在此基础上,应积极强化会计核算队伍建设,以保证企业会计体系的高效运行,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应确保会计部门主管或经理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丰富的从业经验;(2)尽量避免聘请兼职会计,应通过正规招聘程序严格选拔会计人才,签约专职会计人员,同时通过合同规定会计人员的责任、业务的职权范围;(3)不断提升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应通过聘请专家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开设专业培训课程、鼓励优秀会计人员继续深造学习、组织员工深入大企业观摩交流等方式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会计分析能力,同时使其逐步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知识。为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企业可运用奖金、高级职位、企业文化等措施加以激励。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有效的会计基础工作,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认识自身经营情况,协调好企业内、外部利益关系,识别和防范市场中的各类风险,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对此,中小企业应不断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首先,应对原始凭证的取得和真实性进行严格的审核,拒绝会计凭证造假、失真的现象,对于造假的情况,应严肃追究,对相关个人和组织采取一定的警告和惩罚措施;其次,应保证原始凭证的规范性,相关信息的填写务必准确、完整、清晰,不得出现漏填和错填的现象,以保证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完整、可靠;最后,中小企业领导和会计部门主管或经理应积极敦促规范建账,不定期抽查会计凭证、账簿质量,对其规范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

3.强化内控与外部监督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性缺失与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息息相关,这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控制乏力、会计核算结果受利益相关者左右的情形。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小企业应进一步依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企业资产及经营活动的控制力度,保证会计核算及时、有效、准确。但受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规模较小等因素的限制,要实现有力的内控和监督,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应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对此,中小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升会计部门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相关组织,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财政部门应加强后期指导,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做到依法记账,且对于、做假账、随意篡改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行政执法部门应严肃追究,以维护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秩序。

4.强化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对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装订和保管。会计档案保管期满,应严格按规定程序填制审批表,建立销毁清册并经过审批以后再销毁。为提升会计档案管理效率,可采取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配合的档案管理方式,一方面,应将重要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进行扫描录入,以电子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另一方面,对于纸质档案,有条件的企业应尽量安排专人负责整理、归档、分类、查找和保存,而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应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财会部门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在会计档案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以保证各类纸质会计档案得到妥善保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信息化设备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应不断创新和改进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例如:对重要的会计档案进行备份保存,能够很好地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而灾备系统的建设往往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设备,对于没有条件建立灾备系统的企业,可以灵活运用云盘、微盘等方式进行会计档案备份,从而在花费极小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会计档案的安全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会计核算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被给予充分的重视。对此,企业领导和会计核算人员,应在充分认识会计核算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会计核算现状,深入挖掘机构设置不完善、核算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档案管理混乱等现有问题,并通过完善机构设置、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强化监督与控制以及强化会计档案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鸿.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239-240.

[2]娄凤芝.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完善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11-12.

[3]李小娜,吕素萍.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

[4]高长青.会计核算中心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1(14).

会计核算规范性范文4

铁路企业会计核算中对财务核算主要存在凭证填制不够及时、摘要填写要简明以及会计分类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

(一)凭证填制不够及时

会计核算中需要借助凭证来完成各项内容的填制,但是当前我国铁路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凭证填制不够及时的问题。这种问题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凭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摘要填写要简明

摘要的填写要简明扼要,摘要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真实而准确,使人能够一目了然。但是当前很多摘要当中,没有能够准确说出经济业务的性质特征,摘要的填写较为混乱。会计核算人员所填写的凭证内容以及金额等方面存在与摘要不符的问题。

(三)会计分类不明确

会计分类的正确性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类一定要严格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结合会计核算方法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要进行归类与整理,对应正确的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当前很多铁路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当中,存在会计分类不够明确、会计分类正确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

二、如何改善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主要可以通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构建会计核算系统,加强企业风险评估等方式开展。

(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效率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类先进的科技手段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的改变。科技时代背景下,铁路企业会计工作也应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于其中,创新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方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我国铁路系统的财务分析,基础数据通常来源于会计核算系统,而我国铁路系统分布于全国各个地区,会计核算如果只是“单枪匹马”的进行战斗,那么就会使会计核算活动变得更加片面,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闭塞,逐渐上报中易于产生信息丢失等问题,所以加强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优化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更好、更快、更为准确的财务信息交流与传递。

(二)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

我国幅员辽阔,广阔的地域环境在为我们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铁路运输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铁路关系到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肩负到提升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责任。而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又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的内部资金周转和运营问题,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会计凭证填制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凭证中收款的时间、首付现金的日期等等相关数据进行认真的填写,并保证数据填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是铁路企业财务核算中仍然存在财务填写时间不够及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等方式来解决。会计作为经济控制系统,要经过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两道程度,以货币形式以及公认的标准来认定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经济控制。内容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核算,进而保证会计核算流程的规范性以及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

(三)构建会计核算系统,加强企业风险评估

会计的核算系统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中需要涉及的经济内容,进行全面、连续而系统化的分析和设计,将所有的经济活动包含于其中,实现全面化的会计核算信息管理。这种方式能够以价值指标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从而更好的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及信息,展现铁路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会计核算系统可以对经济业务的价值量进行确认、记录、计算和分析。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分析,对铁路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总体评估,预测成本目标以及利润方案,为铁路企业决策者的科学决策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铁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展现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价值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结束语

会计核算规范性范文5

引言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开展对于经济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较好促使相应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资金支持,保障各项工作的运行较为流畅可靠,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高度重视,促使其会计核算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基于现阶段存在的各类问题和不足进行有效改进和优化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应该在后续工作开展中进行深入探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1.预算管理不到位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执行来看,相应预算管理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这种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在现阶段存在的各类问题也就必然会影响到最终整体财政执行效果。具体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来看,因为其涉及到的内容和要素比较多,相应管理难度也就比较大,具体预算的精确度难以得到较为理想控制,预算的资金相对较大带来的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此外,这种预算管理不到位问题的出现还和相关预算管理的后续落实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对于相关账目的审查而言,其存在的缺陷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此也就必然会限制预算的执行准确性效果,资金的应用效率必然也会存在一定问题,还容易出现各类事故。

2.原始凭证存在问题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执行而言,其必须要具备较为全面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在原始凭证方面,其更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相关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最终影响到整体会计核算效果。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执行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各个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不足,存在着较多的虚假信息,其信息数据不准确所带来的资产浪费和利用效率不高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当然,这种原始凭证方面的缺陷不仅仅表现在相应信息的虚假上,其在原始凭证的填写完整性方面存在不足,同样也会影响到后续会计核算效果,威胁性较为明显

3.管理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执行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可操作性和流畅性,但是从现阶段具体执行工作中来看,相?P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此也就必然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执行效果。结合这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制度体系而言,其在很多环节中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对于预算管理制度以及对于相关资金应用管理制度,都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进而也就很可能会产生较大故障。这种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还容易导致相应会计核算人员得不到较好约束,相关工作的落实很可能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冲击,主动性不强,执行落实的规范性也会出现较大缺陷,最终形成极大威胁。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优化对策

1.健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对于未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执行来看,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和健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主要就是为了较好促使其相应规章制度能够针对相应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严格约束,为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较为理想的规范性指导。围绕着相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其应该首先从相应会计核算任务入手进行分析,了解相应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目标,如此也就能够促使相应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具备更为理想的流畅性,避免其在后续工作落实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和缺陷;另外,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相关任务的有效分配,促使相应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能够和相关人员建立一一匹配关系,如此也就能够最终有效提升具体工作的执行力度,保障相应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较为合理,对于会计核算人员的指导性更强,相关任务的落实更为有效;为了较好提升相应会计核算管理落实效果,还需要从相关积极主动性的调动方面进行有效构建,建立较为理想的激励考核制度,如此也就能够有效提升相应会计核算工作的落实水平,避免因为人员不尽责而出现各类问题和缺陷。

2.优化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协调性

对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执行而言,其还和相关资金的应用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保障相关会计核算能够和资金管理较为流畅,进而也就能够充分保障其相应会计核算更为精确合理,降低出现各类偏差问题的可能性。具体到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的协调性方面来看,其应该做好全面资金的有效掌握,促使其各个资金的应用都能够得到较好监管,其具体资金管理流程较为规范,进而也就能够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较强的辅助,避免因为资金的运用较为散乱而影响到会计核算的流畅性。

3.加强监督控制

结合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落实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缺陷,为了更好提升其执行效果,从监督入手进行严格把关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监督控制工作的落实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都能够得到较好规范,相关问题和缺陷也能够得到及时修正,最终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可靠性价值。相应监督控制制度也应该和上述管理制度形成理想的匹配性管理,最大程度上促使相关工作能够得到有序执行。

会计核算规范性范文6

摘要: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蓬勃发展,但国内尚缺乏对表外业务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专门规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运用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核算信息披露

一、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界定

2011年,银监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以下简称《指引》)对表外业务及包含的类型进行界定,明确规定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可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界定并无争议或不明确之处。

二、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现状

(一)表外业务界定不清,会计核算对象缺乏规范性

尽管《指引》)对表外业务进行明确规定,但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出于不同利益的考虑,普遍存在将表内业务及备查类事项纳入表外业务核算的问题,导致一系列不规范和蕴藏风险的现象的出现。具体可归纳为:

一是超范围核算现象突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核算对象普遍包括金融服务类业务,如客户委托理财、待出售代销黄金和证券承销等。这类业务属于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广义表外业务,其发生会影响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的增减,并不符合表外业务特征,应纳入表内核算;

二是核算内容更新不及时。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属于传统表外业务范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发〔2000〕344号)中,明确其为三类表外业务之一。但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的会计核算发生显著变化,开始作为金融资产纳入表内核算。但截止至2012年9月,部分国有商业行仍未按照新会计准则和银监会的规定,及时将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纳入表内核算;

(二)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会计信息可比性、可理解性弱

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其突出表现为:

一是记账方法不统一。资料显示,建设银行采取单式记账法;农业银行对表外业务全部采取复式记账式;交通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保函业务、信用证业务采用复式记账法,而对承诺业务采用单式记账法。各行记账方式不统一,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是会计科目设置混乱。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农业银行设置“银行承兑汇票应收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交通银行设置“应收开出保证款项(应收承兑汇票)”和“开出保证款项(应付承兑汇票)”科目进行核算;中国银行设置“银行承兑汇票—0781”和“银行承兑汇票—0881”科目进行核算。各行会计科目名称混乱,不利于使用者理解。

(三)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性和充分性明显不足

一是缺乏专门的表外业务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我国目前尚未针对表外业务制订会计信息披露规范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主要遵循《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相关规范进行信息披露。这些规范对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要求简单,并且多为定性原则,缺乏强制性规定。各行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根据自身规定进行披露,披露的业务种类、内容、深度等均有不同,造成信息披露规范性不足、可比性弱。

二是尚未建立专门的表外业务报表制度。我国银行目前没有专门的中间业务报表制度,表外业务自身不须编制专门报表,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对表外业务从总体上做出评价和风险分析;并且表外业务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影响或者不反映或者合并反映,使得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具有相当大的活动余地,加剧了报表隐含的风险。

三、改进表外业务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表外业务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是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真实反映表外业务,维护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途径。对此,我们有如下三点建议。

(一)明确表外业务核算范围,规范业务分类

各行应严格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的规定,正确界定表外业务范围,统一表外业务的核算口径,将不属于表外业务核算范围的金融服务类业务以及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及时调出表外核算体系;对未决诉讼仲裁等非银行业务以及重要凭证、有价证券等备查类项目,可单独建立备忘项目核算体系,进行备查登记或采用单式记账方式进行核算;对担保类业务和承诺类业务存在混淆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类调整,将信用证、保函、银行承兑汇票、保理等业务归入担保类业务进行核算,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二)建立规范、健全的表外业务核算体系

一是要合理定义会计要素。表外业务属于或有事项,而传统的会计要素设置主要依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分类,因此可考虑结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在建立表外业务核算体系时,将会计要素分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或有权益,或有收入,或有支出,或有利润六大类,与资产负债表原有的六大要素彼此独立、互不影响。二是要统一设置会计核算科目。根据对表外业务会计要素的定义,统一设置表外业务一级科目,并明确各科目名称及使用规则。各行也要依据业务具体情况需要,自行设置二级及三级明细科目。三是规范记账方法及账务处理过程。表外业务应采用复式记账法。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反映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等的增减变化;账务处理过程应统一规范。

(三)完善表外业务信息披露

可建立包括表外业务信息和风险信息的披露标准和程序。业务信息的披露内容应包括商业银行编制的“表外业务状况报告表”、“表外损益明细表”,通过报表的形式对分类的或有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单独披露,预计其产生的财务影响;风险信息是根据商业银行的不同风险技术管理水平,采用一定的风险计量模式和具体的方法,计量和分析表外业务的风险程度,提供相关的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蔡国政.浅析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2,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