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建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建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建设论文

网络建设论文范文1

中职院校校园网络的发展比较迅速,也在与时俱进,但是作为中职院校网络建设的主体-人的素质的提高时相对比较缓慢的。中职院校对网络建设方面人才的引进比较落后,跟不上时展的潮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院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二、中职校园网络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网络建设规模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职校园网络建设规模与中职院校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职校园网络的建设规模较小,实际需求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二是中职校园网络的建设规模较大,实际需求较小,导致购进的设备闲置。前者造成的结果是网络资源的紧缺,后者造成的后果是网络资源的浪费,这都不利于中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二)校园网络建设的资金有限

中职校园网络建设的的资金有限主要是因为院校的思路不活,没有考虑到从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校园网络,首先就要自筹资金;其次就要以网养网,因为有投入就有产出;最后,中职院校要努力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三)国家和中职院校对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

国家对中职院校校园网络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中职院校校园网络的重视之上,地方政府对中职院校校园网络建设程度更多取决于本地区中职院校的数量,通常情况下,中职院校数量越多,政府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这里所说的重视程度不一主要是指不同地方政府对中职院校网络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各大中职院校对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

三、加强中职校园网络建设的对策

(一)促进全国中职院校校园网络一体化

针对目前很多中职院校都自主建设校园网络,而且发展速度很快,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全面研究中职校园网络的建设,力求将全国中职院校的校园网络整合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让各个中职院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解决中职院校各自为政的问题,使得我国中职院校的教育跟上时展的潮流。

(二)加强建设中职院校的内外部信息资源

中职院校的校园网的内部信息资源主要有内部网站、电子图书馆、网上管理系统、网上办公系统等等,新一代的校园网不仅要具有以上功能,还要具有远程教育系统、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资源库、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等等,以适应新时展的潮流和师生的需求。中职院校的外部信息资源主要有对外的学校网站、internet访问、电子邮件系统等等,新一代的校园网除了要具有以上的服务功能和交流功能,还应该具备可共享的数字图书馆、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的校园电子商务、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原则的跨校选课等功能。

(三)中职院校从多渠道引进校园网络投资

中职院校进行校园网络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筹集集资需要院校领导拓宽思路,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首先,中职院校领导要自筹资金,将用于学校建设的资金分出一部分作为校园网络建设的资金;其次,院校领导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资金中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的一部分;第三,中职院校领导要与社会合作,以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吸引民间投资,让民间团体与本院校共同发展、共同获利。因为民间投资是一个“潜力股”;最后,中职院校要有以网养网的意识,可以在校园网络上将教学网和商业网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新一代校园网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混合型网络。也就是说,将学区内的校园网作为教学网,为教工区和学生宿舍区提供相应的需求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商业网。教学网与商业网的不同之处就是教学网是免费的,而商业网是付费的,这需要中职院校具备性价比比较高的网络运行设备。

(四)政府应重视中职校园网络建设

中职院校校园网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还包括资金上的支持。中职院校校园网络的建设不仅对院校本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间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政府要从资金和精神两个方面支持中职院校校园网络的建设。

四、结束语

网络建设论文范文2

1.1站点干扰排查分析

(1)利用扫描仪对F和D频段进行全网扫频测试,全面评估LTE频段的占用情况,发现LTE频段受其他系统干扰的区域或站点,识别干扰类型,采取对应措施,主要解决PHS(Per-sonalHandy-phoneSystem)、MMDS和WiMAX干扰并整体了解LTE无线环境。

(2)在TD-S小区内添加F频点并增加频点限码,在OMC-R上提取ISCP报表,筛选出强干扰小区,逐小区在疑似干扰源系统侧小区加装滤波器对比本侧F频段的RSSI、本侧加装滤波器对比系统底噪、本侧更换高性能天馈对比底噪,主要解决杂散、阻塞、互调干扰。

1.2站点干扰具体规避措施

针对站点干扰问题,需要结合各类干扰特点,有效利用扫频数据、网管数据,找出干扰类型、定位干扰源,对规划区域内的站点进行由面到点的全面干扰排查,采用软件升级、天面调整、设备替换等手段,进行干扰消除和规避。

1.2.1移动通信宏站于其他系统共站址时的干扰协调

(1)关闭DCS1800系统1870MHz以上频点,有条件的区域关闭1850MHz以上频点;推动工信部暂缓分配1870MHz以上频段给FDDLTE系统。

(2)若存在GSM900系统的二次谐波干扰,应更换GSM900系统天线。

(3)若存在DCS1800系统的三阶互调干扰,应更换DCS1800系统天线(天线三阶互调抑制指标优于-133dBc)。

(4)开启动态AGC功能提升F频段RRU的抗阻塞能力。

1.2.2移动通信宏站与其他系统非共站址时的干扰协调

移动通信宏站与其他系统非共站址情况时,应尽量保证两个系统基站天线距离50米以上,在天线方向设置时避免天线正对情况的出现,天线下倾角(含电下倾和机械下倾)不小于6度。

1.2.3移动通信(E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址时的干扰协调

中国移动拥有E频段的2320-2370MHz,用于移动通信的室内覆盖。E频段的移动通信的基站射频仅支持2320-2370MHz的50MHz带宽,但由于终端需要支持国际漫游,E频段终端支持全部2300-2400MHz。

2E频段的干扰隔离要求及规避措施

(1)频率协调,优先选用E频段中的低频点部署移动通信;

(2)增加空间隔离,保证移动通信室分天线和WLANAP天线间有4m以上隔离距离;

(3)提高WLANAP阻塞指标,在2370MHz处可抵抗功率-24dBm/20MHz干扰信号,保证移动通信室分天线与WLAN放装型AP在间距2m时无干扰;

(4)提高WLAN终端阻塞指标至-20dBm/20MHz干扰信号,保证移动通信终端与WLAN终端在间距0.5m时无干扰;

(5)适当提高WLAN覆盖电平,增加WLAN终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从而提高其抗系统外干扰的能力。

3结语

网络建设论文范文3

《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时,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原则,从企业对网络营销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归纳出教学过程中可执行性强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衔接性、难易度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将网络营销课程内容划分为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两大部分,并在学时设计方面加大了实践课程学时的比例,构建为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并重的网络营销课程体系。具体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1)理论内容体系的构建

理论内容就好比思想和灵魂,这部分内容的设置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内在,分为现代市场营销学理论、网络营销理论及网络营销工具与应用三大模块。关于现代市场营销学理论,如SWOT分析、STP战略、4P策略等这些现代市场营销学中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但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网络时代的典型事例以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STP战略时,可以引入搜索引擎发展变化这一事例: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信息激增,促使了搜索引擎工具的诞生,其定位就是广大通过网络搜索信息的网民;由于网民在网上搜索信息的类别越来越多,又促使搜索引擎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机票搜索引擎、团购搜索引擎等等,其定位就是对于网络信息有不同需求的人以便精准快速的为其提供搜索服务。理论内容部分中的现代市场营销学原理和网络营销理论是学生实践和日后就业的基础,要注重对于学生思想、分析方法方面的培养;而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部分则应注重对于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内容好比肢体和语言,这部分内容的设置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外在。在理论内容的思想、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网络营销策划案的实践任务为主线,设置了SWOT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模拟、网络市场调研、STP战略分析、4P策略的应用、无站点的网络营销方式的应用、基于站点的网络营销方式的应用以及企业网站的诊断与分析八个模块的实践内容,通过实际训练加强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使得学生掌握了步入工作岗位后必备的应用技能。

教学模式与方法

根据构建的课程内容体系,主要采用“传授-接受”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理论内容以“传授-接受”教学模式为主,根据网络营销工作岗位技能的需求探索讲练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教师传授知识时,应善于枚举案例、实事,启发式教学;其次,以个人或团队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基于真实网络环境的授课实践,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设置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自进行网络营销,熟悉各种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使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增加学习能动性,提高应用能力。基于网络环境不断扩充知识与技能,实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使内容过渡更自然,学生思路更清晰。

在教学方式上,遵循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双边活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1)案例教学。理论内容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此法。(2)专题讨论。例如以比购网、团购网等为例,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网络营销的新模式如团购营销模式、返利营销模式等进行探讨,并启发学生畅谈未来可能的网络营销发展趋势。(3)模拟与展示:为增加课程的互动性,设置“一分钟自我介绍”、“网络营销自己”、“消费者购买行为模拟”等课堂模拟环节。(4)个人任务驱动。例如利用E-Mail营销、Blog营销、SEM等对淘宝网店及学校网站进行宣传与推广,在企业网站诊断与评价实践任务中则要求学生自选网站,并对网站流量、PR值、Elaxa排名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给出评价及改进意见,并进行对已知网站进行搜索引擎优化的训练。(5)团队项目驱动。要求学生自由组队,进行网络信息搜寻、网络调研与分析、SWOT分析等,寻找可行的项目进行网络营销策划,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任务要求与考核标准,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6)组织网络营销策划竞赛和淘宝网店装饰竞赛。项目小组完成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最终以书面报告和PPT的形式提交,然后每个小组进行营销策划方案的演讲,并将这一活动环节设置为竞赛评比的形式来完成。同期开展淘宝网店装饰竞赛,加强学生在技能与店铺设计营销方面的能力。通过学院组织的技能竞赛形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团队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团队间的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于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学生在选题、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有所不同,这要求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更强,指导能力更强,课程设计与准备工作要更充足,在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时,需要耐心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2)教师应调整自身的心理素质,注意角色的转变,起到主导和引导学生的作用,而非直接告知、要求学生如何执行。(3)由于实践课堂相对自由,实践课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于一些自主性差的学生要及时督促,注意为其设置难易度适当的任务。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实践课程比例的加大加强图1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其次,在教学效果考核方面,应在学生总评成绩中加大平时技能的考核比例,加大对于网络调研、网络营销策划等实践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考核方法多样灵活,除传统的笔试考核以外,学生在平时完成任务的过程表现、团队演讲、平时成果等都应纳入考核中来,以最大程度的激励学生从基本知识、技能操作、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口才等全方面锻炼和发展。最后,在双边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不足,同时重视收集已就业学生对于知识技能应用情况的反馈,以便设计更符合就业需求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网络建设论文范文4

1.是一种开放的文化

开放是网络教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网络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具有跨越教学时空、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

2.是一种自主的文化

网络教育能够使学习者做到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地点和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特别适合于在职从业人员的业余学习。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和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是一种共享的文化

网络教育具有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资源共享途径,能够通过计算机、卫星、电信网络等多种教学信息传输形式,向学习者提供电子化、数字化等多种形式的优质学习资源。并可通过网络共享国内外其他大学的优质资源。

4.是一种交互的文化

网络教育具有丰富的教学交互手段和突出的教学交互功能,可以为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进行教学互动和协作学习,提供网络学习交互环境和平台,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和答疑,拉近教师与学习者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习者的交流机会和范围。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音、视、频等方法获取教学信息,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网络教育文化建立的两个支持性因素

1.规定和标准在执行中出现控制困难

伴随着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网络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所建树,教育质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命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试点近15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OJ1O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厅(2002J8号)]、《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教高厅(2002J1号)]等一系列文件。从整体上看,这些制度和法规对发展网络教育起到正面引导,积极支持的作用,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以及硬性的管理制度,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网络教育发展中,往往表现出迟钝和不适应的特点。不论国家,还是学校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多么理性、多么科学,但在面对“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时,往往会出现“控制”的困难和执行的走样。所以,有些高校和社会机构才会发生网络教育办学失控的现象,才会出现2013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的《网络学历教育竟如此注水》的文章,引起了全社会对网络教育办学质量的质疑。虽然这种现象是个别的机构、个别的学校的个别现象,却是不容忽视和值得深思的。

2.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呼唤

网络教育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但其也是最为复杂的问题。因为不同教育背景下的质量观是不同的,它与经济、社会、政治及价值观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对网络教育管理要素的复杂认识,笔者认为,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领域,应该从纯理性主义的评价转变为关注理性与非理性相融合的评价模式。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管理创新,要把强调实验和定量公式描述的西方科学和强调整体协调与和谐关系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新的“有机”融合。基于当前网络教育这种在创新和变革融合中引发的“动荡”,应认识到,中国当今的网络教育的发展既需要依靠“刚性”的保障体系和制度标准,形成多维度的评价模式,同时更需要依靠柔性管理的导向和激励,即建立网络教育的文化体系,使制度的刚性与文化的柔性有机结合,用文化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信念、思想、思维方式来引导和约束教学活动和行为原则,从管理者和教师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驱动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自觉的行为。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它自身的魅力和社会现实对网络教育发展的渴求两个方面,既是网络教育长期发展的认知积淀和悟道,又是网络教育持续创新的源泉和思想“动能”。

三、网络教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形成内化自觉的行为素养

网络教育文化是在有形的教学活动与无形的价值思维融合中产生的,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进入师生的价值观、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网络教育中,制度是被主动的执行、维护,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其效果和持久性是截然不同的。管理有三种境界,即人盯人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就是文化引领和文化导向,是一种自觉自愿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思维,是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网络教育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环境,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师生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交互关系,教师通过学习资源、网络工具引导学习者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且在相互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处事哲理和人生态度。师生之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的影响。所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组织者,更是生活的引路者、咨询师。只有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这种精神文化,才能建立起新型的互信互助的师生关系和共同的价值标准,与学习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感应,才能激发教师的使命感,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些意识形态的问题具有隐蔽性,一般刚性的管理很难奏效,只有文化价值的心灵感应,才能激发潜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感应虽然闻之无声、视之无形,却能成为发自内心而见之于外的行动,内化成为管理者和教师自觉的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这种自发、自悟、自觉的力量能够确保网络教育持续和健康发展。

2.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合作共同体

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团队的合作,校际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为从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教学的组织和运行,教学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无不是学科教师、资源开发者、多媒体课件的编辑等各类专业人士合作的结果。因此,合作使分离的教与学重新综合和共享,这种合作共同体形成了教学过程分级管理、分工合作的共建共享式的师资团队。这种团队的合作可以促进国际间、校级间的先进教学理念的移植、优秀资源的传递,先进教学模式的再造,使协作没有国界。这种合作能够催生出更多的新技术、更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孵化出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团队和教育资源。另外一种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学习共同体”,或称为“学习团体”、“学习组群”,是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按照一定的过程和标准,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互帮互助分散式的学习交际团队。在学习共同体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有利于保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学习者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论是教学共同体,还是学习共同体,都是基于合作者之间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于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品味而组建的群体,是网络教育平等、开放、民主、共享的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

3.有利于营造和谐共生的学习环境

网络教育是跨越时空的教育和学习形式,学习环境都是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技术营造出的一种实时或者非实时的学习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隔万里,这种非面对面的学习环境容易让学习者在虚拟世界中产生孤独感及惰性,这种情绪如果蔓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要消除这种心理和学习心态,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就必须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更为高质量和更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营造更加和谐,更加温馨,更为愉悦的学习氛围,构建知觉、视觉和心灵上的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更为细致、更加周到、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贯穿于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当然,在虚拟学习空间中开展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不是简单、偶然、自发的发生,而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学习媒体、技术支持、教学心理、学习内容等方面。所以,应该设计出足够的、多种形式的、易于接受的教学交互手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交互方式的潜力,创造出与课堂教学相比拟的交互效果。通过音频、视频、聊天等方式开展交流。在交互过程中,双方相互间在情感上的倾向及对交互现状的满意程度,彼此之间产生的一种美妙的内心体验,主要表现为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依恋、心理共鸣,从而产生相互信任和依赖的情感成分,产生出与交互的“零距离”。这种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学科方面的助学服务,而且提供能够缓解工作、生活和心理压力的非学科方面的服务氛围和环境的做法,能够促进学习者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4.有利于持续提升教学和管理质量

网络建设论文范文5

【关键词】 2G网络 核心网络 共存规划

一、2G网络的定义

如今,手机制式主要包括了GSM、TD-SCDMA这两种形式,手机从诞生之日开始,就经历了第一代的模拟制式机、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欧洲的电信运营商以及生产制造厂家组合而成的标准化委员设计出来的,其是在蜂窝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包含了GSM1800MHz以及GSM1900MHz等几个频段。GSM操作体系中有几种比较重要的特点,包含了防盗能力强、网络容量大、储存资源丰富、通话质量好以及稳定性强的特点,并且信息操作更加灵活、通话死角更少、手机耗电量少等等。

TD-SCDMA是中国移动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底正式向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发展了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内完成了标准的专家评估、ITU的认可以及第三代伙伴项目的体系融合,全新技术的加入,各项国际化标准工作的开展,使得TD-SCDMA标准成为了第一个通过中国发出的,主要是以中国的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是国际上的无线通信标准。

庞大的用户资源是2G运营商最重要的财富,建设3G网络需要将对用户的影响率降至最低,其中包含了不换号、不换卡以及业务受理更为方便的原则。号码的携带能够让整个的GSM网络的用户在不换号的情况下转网成为3G用户。移动电话存在较高的个人特性,是个人身份的标志。3G网络实现号码可携带能够帮助2G用户更加平滑的过渡为3G用户,并且从竞争力的角度分析,完成GSM网用户的号码可携带能够减少之前的用户再次选择运营商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绑住了用户,增加了用户的忠诚度。

二、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的意义

第一,能够保证现如今网络的基本运营状况,实现客户群体间的整体性保证与转移。巨大的用户操作群体以及先天的市场操作份额是传统运营商发展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主要的操作业务与利润来源。2G向3G、4G过渡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过渡的过程中,特别是在3G、4G刚刚发展的阶段,2G用户仍然会有较高较快的持续性增长。

第二,需要顺应时展的不断推进网络业务的发展,全方位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共同关注网络的投资保护,将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的意义发挥出来,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形式,能够避免因为3G网络的出现,而造成2G网络资源浪费的情况。

和2G无线接入网覆盖方式、储量以及互相操作形式等的各方面整体配合,核心网因为具有较好的协议继承性,所以一体化建设更加显得有充分的必要性。

三、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的基本操作原则

对于已经存在的2G GSM网络的移动运营商而言,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资源需要以GSM网络资源当成发展基础,主要的原则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握。

第一,优先原则是2G网络的稳定有序;第二,2G网络和3G网络互相结合,二者全面均衡发展;第三,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第四,推行网络平滑发展的形式,切不可操之过急;第五,严格遵守安全性原则。

四、2G核心电路域一体化建设

4.1 语音IP化

2G核心网络的的语音IP化是实现整体IP化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促进2G时代平滑过渡至3G时代的关键步骤。从优化网络的角度上进行观察分析,语音IP化能够使的网络的基本结构逐渐朝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网络层次的减少,能够简化网络的互联复杂程度。而从资源减少的监督分析,能够通过加入IP端口,有效的降低交换局的TDM端口的占用情况,最大程度的节约了各项电路的数量,同时减少TDM的资源投入数量[3]。

4.2 MSC的建设方案

2G MSC的设置方案有以下几种形式:

方案一:设置独立的MSS,以及独立的MGW,简单的说也就是两个系统分别建设MSS和MGW,如图1所示。

方案二:3G与3G共用MSS,MGW独立设置

2G和3G的MSS共用,但是各自的MGW做分别设置,如图2 所示。

将两种方案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综合比对两种安装方案,优先选择方案二。

4.3 分组域网的共存规划建设

在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过程中,设置的SGSN方案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升级已经存在的GPRS SGSN,与此同时对3G RSN的接入条件的满足;另一个是新建一个3G SGSN,专门使用在3G RAN的接入操作上。

两种方案各有优劣,方案一使用已经存在的GPRS SGSN当成Iu的接口,硬件设备上需要加入一个新的ATM接入口,在软件上需要同时支持Gb与Iu的接口,对现在的网络SGSN分区以及网络的变动情况较大。另外,因为现在的SGSN容量有限,3G用户还没有过多的发展空间。方案二并不会对已经存在的GPRS有任何的影响,可是,3G用户数量正在不断增加,GPRS用户的数量正在不断的增长,有可能会造成用户使用情况减少的状况,这样会浪费之前存在的GPRS SGSN设备。综合分析,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五、结语

文中对GSM/TD-SCDMA共同融合组网情形下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就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未来的3G以及4G时代的到来,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且对业务的开放也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潘兆辉. 2G/3G网络共存情况下若干问题的探讨[J]. 移动通信. 2009,07(15)

网络建设论文范文6

(一)高校网络文化调查情况

1.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网络德育意识,丰富校园网络文化资源,随机对高校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当代大学生上网查资料和看新闻的占多数,游戏、交友、聊天、音乐、视频的学生不到五成。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学习。

2.大学生综合门户网站栏目的喜欢比例。

依然对这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喜欢的网站是时事论坛、热点追踪、考试资讯和就业考研资讯等专栏。

3.目前高校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以下几种问题值得深思。根据对学生进行调查,反馈出来学生认为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较弱,缺乏专业网络技术技巧, 学 生网络自律性和自建意识较弱,网络管理和舆论队伍不健全,网络互动平台太少,网络文化含金量太低,网络德育论坛少……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

1.栏目设置完备。

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栏目设置都比较完备,一般都有“学校概况”“管理机构”“院系设置”“招生栏目”“考研通道”“学生管理”“名家讲台”“心理咨询”“新闻视点”等栏目。各高校的网站基本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信息交流、教学教研、思想政治、校内信息共享等需求。

2.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学校的网站由于栏目设置较多,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全面性等特点,栏目集教学、管理、教师、学生生活为一体,信息量大,尤其是新闻、公告等栏目的点击率最高,成为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动态的平台。有的高校还链接了图书馆,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资料、有的还开设了校长信箱、书记信箱等栏目,让网络成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平台,方便快捷,实用性强。图书馆的中、英文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和试用数据库这四个数据库系统较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需要,书刊检索、信息通报又方便了受众办理手续。另外,通过图书馆链接的世界各地资料库和多种报刊数据资料库也让大家查阅十分快捷和方便。

3.德育渗透不到位。

不少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德育渗透不到位,有的只是在首页中出现了校训、校徽等可以用来展示高校特色和精神的办学精髓。但是在二级网站上的德育渗透就很少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仍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和开创新栏目的必要。

4.学校网络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明显不足。

网络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是电脑,电脑是更新最快的电子产品,任何学校都不可能及时更换。所以就可能出现部分电脑设备陈旧、网络信号不好、网站不稳定、网速过慢等打不开网页的情况。经常打不开网页,势必影响师生上校园网的心情,这给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善于利用校园网络下载资料的情况。

5.校园网络的管理有待加强。

学校在创建校园网络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网站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网站所涉及到的内容多、信息量大,这就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的管理人才,才能甄别来自于各方面的信息,从而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创新。由于网络互动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尽管互动效果好,但是由于人力不足,管理能力有限,还不能开设更多的互动。另外,学生希望开设更多的新颖的栏目,拓宽交流空间,缓解精神压力的渴求也还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从事网络工作的专职人员太少,很多学院都是兼职管理员。网络管理工作的负荷重、工作量大,而且专业知识和业务都不够扎实,网络管理责任、分工也不是很细化,这些都是影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化

(一)基于校训,创设更多特色网页

自从有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为一个学校的标志,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更是办学理念的彰显。因此,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对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校训就是校园精神的提炼,反应了师生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校训是德育的综合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高校在制定校训的时候必须要全方位地考虑自己的思想定位、办学目标等方面的问题,综合提炼出能够充分体现办学特色的校训。高校的首页设计要清爽简洁,重点突出,浏览方便,设计合理。通常校训作为学校办学的宗旨都会出现在页面上,附上一些具有代表性能够宣传学校的图片,首页中能轻松的点击到第二级网页。第一级网页的创办,德育思想都以其独特性而贯穿于整个页面。第二级网站的德育往往是现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各栏目组应该根据自己栏目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德育思想。比如学生会的“团结、拼搏、合作、诚信”等可以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教师栏目多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德育内容来设计;教育科研以学校的长足发展理念来作为德育内容……总之,每一级网站都应该充满浓郁的德育气息,充分体现出大学教育的特色、个性和专业化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网页的任何地方接触到德育的熏陶。另外,校徽也是每个学校德育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所以在网站的某个醒目的地方,都应该出现校徽,让学生看到亲切的校徽能够精神倍增,努力学习。

(二)学校应加大投资,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比如开设“德育讲堂”、“道德底线”、“我身边的行为”等栏目,尽量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入手,收集德育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或者展开评论。如果发现了身边德育使者,应该及时让他的故事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吸取成长的正能量。如果发现了身边不道德的事情,也可以第一时间到网络上,让学生以之为镜,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不是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或者已经实施过行动。这些举措,都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好方法。学生通过参与互动,可以让他们获取成长有用的价值观,为成为高尚的人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网站内容应新颖独特,实用性强

现在的各高校都很注重网站的实用性和方便性,所以网站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到对师生便利的公告、消息、教研平台、互动平台等栏目。在一些点击率高的栏目更应该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比如可以每天换一句赋有哲思的至理名言,或者在醒目的位置传递着拼搏、诚信、奋斗、明理等德育精髓。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如果做到了,学生们一定可以变得更为理智,大学生活会因为精神食粮的充足而更为有意义。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我校也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开设具有历史沉淀、时代特色和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系。这样的体系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拼搏的学风,对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师生全面良性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才能让学院具有有别于其他大学的优势资源,这样,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就达到了。

(四)加大投入,优化网管

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高校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培训,让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专业人员来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管理上去了,网站的更新就快了。所以,学校应该提供给网络文化建设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为营造健康、向上、优质的网络文化做好坚强的后盾。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