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税收的财政职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税收的财政职能范文1
中国税制试题
课程代码:0014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从税法效力分类角度来看,《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属于
A.税收规章 B.税收法规
C.税收法律 D.税收条约
2.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税收法律关系的效力
3.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负担水平的税制要素是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环节
4.通过市场买卖行为,税负由卖方向买方转嫁,这种转嫁方式属于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混转
5.如果某国税制采取累进税率,收入多的多征税,收入少的少征税,没有收入的免予征税。该税制符合
A.税务行政原则 B.社会公平原则
C.国民经济原则 D.财政政策原则
6.个人应该缴纳的税收,必须明确规定,不可含混不清,这体现了亚当·斯密所提出的
A.平等原则 B.确实原则
C.便利原则 D.节约原则
7.下列关于税制改革基本思路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高税率 B.宽税基
C.简税制 D.严征管
8.核定营业税计税价格的公式为
A.计税价格=营业成本×(1+成本利润率)
B.计税价格=营业成本×(1+营业税税率)
C.计税价格=营业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D.计税价格=营业成本×(1+营业税税率)÷(1-营业税税率)
9.某公司进口一台设备,成交价格为10万元,运达我国输入地点的运费为1万元,保险费、手续费等共计2万元。关税税率为20%,该公司应纳关税为
A.2万元 B.2.2万元
C.2.4万元 D.2.6万元
10.烟叶税的征收机关为
A.烟草专卖局 B.财政机关
C.国家税务机关 D.地方税务机关
11.除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准予税前扣除的标准为不得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
A.2% B.2.5%
C.5% D.14%
12.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是
A.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 B.税收滞纳金
C.赞助支出 D.坏账损失
13.下列各项所得中,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是
A.加班工资 B.季度奖
C.保险赔款 D.股息收入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资源税征税范围的是
A.地下水 B.原油
C.天然气 D.盐
15.下列不属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的是
A.城市 B.县城
C.工矿区 D.农村
16.就被继承人死亡时所遗留的财产总额课税,以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为纳税人的遗产税类型属于
A.总遗产税制 B.分遗产税制
C.混合遗产税制 D.综合遗产税制
17.我国车船税的税率形式采取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幅度税额 D.累退税率
18.甲、乙、丙三人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丁为担保人。以上四人中,不需要缴纳印花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9.纳税人所在地为县城的,其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为
A.1% B.3%
C.5% D.7%
20.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特点是
A.以财产税为主体 B.以资源税为主体
C.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为双主体 D.以流转税和财产税并重为双主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
A.无偿性 B.强制性
C.灵活性 D.固定性
E.返还性
22.差别比例税率的形式主要包括
A.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B.时间差别比例税率
C.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D.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E.质量差别比例税率
23.税收法治原则的内容包括
A.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 B.税收收入充足原则
C.征收内容明确原则 D.税收征收耗费最小原则
E.税收有利资源配置原则
24.根据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不同处理,可将增值税分为
A.生产型 B.收入型
C.全面型 D.现代型
E.消费型
25.下列关于营业税的表述正确的有
A.委托加工业务,应当征收营业税
B.有价证券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计税营业额
C.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应当向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纳税人销售不动产的,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E.保险业的纳税期限为一个季度
26.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
A.股份制企业 B.事业单位
C.个人独资企业 D.外商投资企业
E.合伙企业
27.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收入中属于应税收入的有
A.租金收入 B.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C.接受捐赠收入 D.财政拨款
E.税收返还款
28.下列行为需要缴纳契税的有
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B.土地使用权转让
C.房屋买卖 D.房屋赠与
E.房屋交换
29.下列凭证免征印花税的有
A.缴纳印花税的凭证抄本
B.将财产无偿赠给政府所立的书据
C.无息贷款合同
D.房地产管理部门与企业签订的租赁合同
E.财产保险合同
30.公共收费包括
A.证照性收费 B.惩罚性收费
C.补偿性收费 D.集资性收费
E.过桥费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价内税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2.简述对所得额实行分类征税制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3.简述房产税的概念及其征收范围。
34.简述车辆购置税的特点。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5.甲食品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2013年2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销售食品给一般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100000元;
(2)零售食品给消费者,取得含税价款58500元;
(3)向农民收购粮食,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价款80000元;
(4)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购进食品添加剂,取得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10000元;
(5)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白糖,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20000元。
要求:(1)计算甲食品企业2013年2月的销项税额;
(2)计算甲食品企业2013年2月的进项税额。
36.甲化妆品公司委托乙化妆品厂加工一批化妆品,委托加工该批化妆品所耗用的原材料价格为100000元,支付加工费40000元;另外,甲化妆品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化妆品,关税完税价格为175000元。化妆品的关税税率为20%,消费税税率为30%。
要求:(1)计算甲公司委托加工化妆品应纳的消费税税额;
(2)计算甲公司进口化妆品应纳的消费税税额。
37.某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度的财务资料如下:
(1)实现货物销售收入2000万元;
(2)销售成本为1000万元;
(3)管理费用20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50万元;
(4)营业外支出100万元,其中公益性捐赠支出50万元;
(5)销售税金及附加10万元。
要求:(1)计算准予税前列支的业务招待费金额;
(2)计算准予税前列支的公益性捐赠金额;
(3)计算201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
38.王先生为中国居民纳税人,2013年5月份的收入如下:
(1)劳务报酬收入20000元;
(2)中奖收入30000元;
(3)稿酬收入50000元。
要求:(1)计算劳务报酬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2)计算中奖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3)计算稿酬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39.A公司购买一块土地的使用权,成交价格为1500万元;B公司赠与C公司房屋一幢,该房屋的市场价格为200万元;D公司与E公司交换房产,D公司房产价值为300万元,E公司房产价值为200万元,E公司向D公司支付差价100万元。当地政府规定的契税税率为3%。
要求:(1)计算A公司应缴纳的契税税额;
(2)计算C公司应缴纳的契税税额;
(3)计算E公司应缴纳的契税税额。
简述税收的财政职能范文2
除了银行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外,证券、基金、保险、信托业等也存在许多隐忧,如证券行业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理财等问题;基金业存在对倒仓位、操纵市场等问题;保险业存在利差损失过大、保费收入违规投入房地产以及证券市场等问题;信托业存在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生存空间狭窄等问题。
(二)目前金融风险财政化的主要途径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对金融风险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之策,使金融领域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于金融问题的公共性,以及国有独资或控股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现实,解决金融风险的重担自然要落到政府财政的身上。从实践来看,金融风险财政化主要有两大手段:_是政府财政直接出资解决有关金融问题,如1998年3月,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然后向国有银行注资,以提高它们的抗风险能力;二是由地方财政担保,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以解决地方金融机构的关、停、并、转等问题。如,1997年以来,在清理整顿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城市“三乱”过程中,地方政府共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了1411亿元再贷款。虽然解决金融问题的主要措施是财政手段,但情况不同,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具体途径也不相同,经过归纳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这里先用框图表示(见图1),然后再加以简述。
1.追加注资,增厚银行“家底”
1998年。3月,财政部发行特种国债2700亿元,用来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以加强国有银行的抗风险能力。2004年1月,国家又动用外汇储备450亿美元,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除此之外,向其他两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增资活动也在计划中。
2.财政出资,解决金融机构的退出问题
1995年以来,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或共同出资解决了一些金融机构的重组与退出问题。
3.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1999年,财政部出资400亿元成立了四家全资的资产管理公司,共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收购了1.4万亿不良资产,使得它们得以轻装上阵。
4.冲销呆帐
1997年冲销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帐300亿元,1998年又冲销了400亿元。
5.直接或间接减征营业税
为了减轻金融机构的税收支出负担,从2001年开始,国家规定每年下调金融企业营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同时,还通过缩短国有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的计收年限,以减小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税税基。
6.中央财政的明补和暗补
﹁些被关闭金融机构的对外主权债务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这是中央财政的明补。在处理一些被关闭金融机构时,对接手其相关资产和债务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期限内,可减免上交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息,这等于中央财政提供了暗补。
7.债权转股权
国家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债权转化为股权,以减轻原债务人的负担,使其得以继续经营下去。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债权人或中央财政是有损失的,因为在一定期限内,很难从原债务人那里分得红利。
8.中央银行再贷款
1997年以来,为了化解地方金融机构的支付危机,并对其重组,地方政府共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了1411亿元再贷款。与此同时,于1999年成立的4家资产管理公司也向中央银行申请了6338亿元的再贷款。无论中央银行向何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其损失最终还得由中央财政补充。
以上涉及的只是目前我国化解金融风险的几种主要方式(见附表:我国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方式一览表),无论最初是以追加注资、出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等直接方式,还是通过减免税收、中央银行再贷款等间接方式来解决问题,中国金融业的大部分损失或风险,最终还得由国家财政扛起来。如果继续采用“一事一议”的行政手段来解决金融风险问题,政府财力将不堪重负。
在2005年底之前,我国金融业的稳定性可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之后,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及金融信息的充分披露,金融业的深层次问题就会暴露在人们面前,由此可能引致信用危机。为了彻底挤掉金融业的泡沫成分,国家可能不得不再次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剥离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等措施。对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包袱。这个包袱到底有多沉重?我们仅以2003年的有关数据来大致加以匡算。首先是各类存贷款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问题。2003年末,各类存贷款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约为16万亿人民币,按中国银监会公布的当期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19.6%,各类存贷款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总额约为3.2万亿元,其中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约占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的50%.其次,是各类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问题。2002年5月底,各类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为460亿元,占当期净资产的50%以上。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03年122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为1215亿元,如果不良资产比例仍以50%计,则当年的不良资产高达600多亿元。第三是保险公司资金紧张问题。据有关人士分析,为了缓解财险公司财力紧张或平衡寿险公司利差损等问题,各类保险公司至少需要追加注资200-300亿元。最后,还有1999年剥离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1.4万亿元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据估计,目前这些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在20%左右,以此推算,1.4万亿元不良资产最终可能要形成高达1.1万亿元左右的损失缺口。所以,在不考虑信托、期货、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风险的前提下,如果整个金融业的潜在风险仅靠政府财力来解决的话,那么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将为此至少要背上4.4万亿元左右的财政包袱。
实际上,一些国际性着名机构,如标准普尔公司、高盛等也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问题多有研究。就处于中国金融业核心地位的银行业而言,需要调动多少资源对其进行战略性重组,才能化解风险?美国着名投资银行高盛在2002年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仍由中国政府独撑危局的前提下,如果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率维持在7%-8%的水平,财政收入增速保持不变,那么对中国银行业重新注资,乐观的估计,可能需要耗费中国政府未来8年(悲观估计为25年)的全部财政收入的增量部分。
综上所述,无论是我们自己的分析,还是国际有关机构的研究,其结果均表明:来自金融领域的政府潜在债务规模十分庞大,如果仅靠政府财力去化解金融风险,仍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三)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成因分析
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的缘由可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分析。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家财政对金融业(主要是国有银行业)有“欠帐”。1979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计划体制、金融体制、财政税收体制、价格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随之全面展开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减税让利”是国家财政政策的基本趋向,我国经济也由此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9.7%.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96年前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放权让利”的道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收入在分配上向居民、企业、地方倾斜。因此,曾一度出现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双下滑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国家财政状况是,中央财政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支出的增长,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预算内资金十分拮据。同时,由于部门与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集资、收费、基金项目分散了政府资金,破坏了国家预算的统一性,致使中央财政调控宏观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中央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职能被弱化后,其肩负的社会经济发展责任并没有因此而减轻。在中央财政捉襟见肘之时,居民储蓄和银行存款却有了快速增长。有着充裕资金的国有银行正好垫补了中央财政这一时期在投融资和宏观调控方面留下的真空,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肩负着部分财政职能,因此,获得了“第二财政”的称号。
国有银行在行使部分财政职能的同时,也为时至今日承载的巨额不良资产埋下了种子。当时,银行与财政被认为是政府的两个“钱袋子”,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财力支持时,是银行拿钱还是财政拿钱?其区别仅在于是政府动“左手”和还是动“右手”的关系。传统体制下的财政、银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拉扯不清,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性主体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其出现效益滑坡、偿债困难时,政府理应出面救助,不过其前提是政府必须有足够的财力。当政府财力吃紧,爱莫能做时,只有靠银行给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和“安定”贷款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吃了财政、吃银行现象。但当财政、银行体制改革走到今天,已到“亲兄弟,明算帐”的时候了。毕竟财政、银行的职能不同,所肩负的责任各异。所以,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财政化,也算是财政对银行“欠帐”的一种历史交代。
简述税收的财政职能范文3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制;监管
【中图分类号】DF4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82―1.5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述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简称PE)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投资者按照其出资份额分享投资收益,承担投资风险。同时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将退出机制考虑在内。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环境的缺陷
近年来,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迅速发展,加之基金管理人员都拥有着丰富的国际经验,非常熟悉国内企业的状况,国际上拥有较大规模的私募股权投资纷纷发起设立新基金以针对中国投资,而这些基金利用各种手段来规避国内监管机构对其的监管,如注册在开曼、百慕大等免税岛。
但是,与飞速发展的行业现状相比,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法律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仍存在不足。
(一)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1.设立有限合伙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的《合伙企业法》确立了有限合伙企业形式,同时《公司法》也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司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但是我国至今没有个人破产法,导致基金经理个人需要承担巨大的无限连带责任,新《合伙企业法》也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成为设立有限合伙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障碍。
2.设立公司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问题
繁琐的公司资金注入和退出程序、僵硬的公司治理制度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基金管理者作为股东或投资顾问拥有的权利和肩负的责任不符。
3.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在法律层面上我国尚未出台《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无法可依;且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需要国务院批准,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产生了制约;另一方面,虽然相关产业采用的是契约型基金,但目前,一般行业运用公司模式组建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在委托上存在着矛盾。
(二)监管体系不够成熟
1.监管责任不明确
国务院于2002年成立了由财政部综合司、证监会机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商务部、科技部等十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研究创业投资行业的相关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是《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0月)出台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也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未能达成一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涉及部门多,触面广,形成政出多门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2.监管的手段不健全
当前,由发改委负责协调内资创业投资企业的监管,实行备案管理,给予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以税收和资金的优惠。但是界定税收优惠资格的责任是由税务部门承担,由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确定引导资金的优惠,因此使得发改委的管理职能很难真正发挥。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环境改善途径
(一)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体系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股权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虽然国内的企业有较高的投资热情,但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转换优先股购股权、可转换债券和共同买股权、业绩奖惩条例等一系列条款的时候准备不充分。这表明我国企业还不是很了解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情况,也凸现我国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立法方面的不足。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完善现有法律
我国现有法律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存在提供了初步的法律依据和规范,可以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利用的不同法律形式,将现有法律作为框架,通过补充和解释《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与《公司法》等具体条款,从而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生的外部环境得以改善,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发展。
2.扫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形式存在的障碍
有限合伙制这种组织形式能够在美国成为主流,得益于它灵活的资金进出和理论分配模式,有效地激励和风险控制方式,同时解决了双重征税,可以作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比较理想的法律形式加以发展,也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其他组织形式在这些问题上的障碍。
3.税收配套制度的完善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设立投资实体,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其所得的投资收益必须缴纳所得税,而且没有任何税收减免,这难以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接受。例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美国的税负仅为15%的资本利得税,而在我国设立投资实体,则要承担33%的所得税。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避现行法律和政策,采取越类越隐蔽和多样化的曲线收购方式,在百慕大和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将其创造的价值放在海外,避免在我国缴纳所得税,导致我国税收流失。
(三)建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体系
监管的实质是通过限制市场行为主体(被监管对象),从而影响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的经济绩效。而一种监管制度有效与否是相对于设计制度的目标而言的,那么这种制度有效的条件之一就是这种制度的运行结果达到了制度设计的预期。
1.设立监管体系
放宽监管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在决定对某个行业进行监管或如何对某个行业进行监管之前,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该行业是否足以产生系统风险;二是信息不对称是否会对信息弱势群体造成伤害以及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无须承担信息披露义务,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存在。但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锁定期比较长、融资杠杆率比较低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风险目前还局限于少数机构投资者身上,加之有限合伙人数量又受到《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不会造成系统风险的出现。与此同时,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放宽并不是任其发展,而应根据市场的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由法律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起、设立、运转和退出都会与证监会的职能密不可分,我们可以采用以证监会为主,以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为辅助的监管体系,对其他部委可能涉及的事项均可由证监会与其征求意见或协商解决。
2.建立合格投资人制度
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由机构投资者出资,范围的狭窄,不利于吸引社会资金。将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考虑将个人投资纳入到投资范围,以分散股市与银行的风险,增加百姓投资渠道。参照国外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定义合格投资人,建立合格投资人制度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人资格进行监管。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同意保险公司或商业银行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入股到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或通过委托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私募股权投资顾问公司运作,而且要规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避免以股权投资名义设立的基金过多地投入到证券市场。
【参考文献】
[1]关景欣.中国私募股权基金法律操作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左浩苗.论我国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及监管[J].特区经济,2006(9).
[3]陈中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4).
[4]吴健.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问题的思考[J]. 深圳金融,2008(8).
简述税收的财政职能范文4
关键词政府职能;治理雾霾工程;责任担当
大气污染形成因素诸多,比如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废气超过了大气环境污染物接纳程度,导致不能被净化的废气留存于大气中,并不断叠加与复合,使得大气环境污染更为严重。雾霾是环境问题最严重的一种,其污染源广泛、影响面积大,亦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为了人类能够持续生存、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以有效治理雾霾。因此,探讨政府在治理雾霾工程中的责任担当,对雾霾治理工作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1雾霾治理现状与实施困境
1.1制度不完善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并不完善,其间存在诸多明显的缺陷。排污收费制度是国家对污染者征收排污费的税收制度,此项制度务必做到事前预防,提前向污染者收取治污费用,但目前多采用的排污收费制度并没有此种目的,仍有诸多污染者不承担责任,亦没有相应的经济手段对此进行处理,污染者根本没有积极治染的意识。
1.2财税政策滞后
我国清洁能源财税政策较为滞后,化石能源仍是毫无抑制的被消耗,而国家经济发展与能源息息相关,清洁新能源为石化能源替代的关键,以此才能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均需政府支持,政府应提出科学适宜的财税政策对清洁新能源开发做支持,其间包括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但是现阶段我国并没有系统有效的财政支持政策。尽管政府对此作出了很大的资金投入,不过经费于机构运转中被占用,用到清洁能源技术开发中的费用极少。
1.3法律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在2000年修订的,其立法精神及技术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其中工业生产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类企业的排放标准亦适应不了我国现代经济环境与科技水平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此亦没有相应统一的标准,并且行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大。
1.4区域性联合防控协作偏弱
我国区域性联合防控协作偏弱,其间信息公开度作者简介:李倩楠,河北大学医学部,研究方向为流行病与统计。
戚海琴,河北大学医学部。
张月晓,河北大学医学部。小。雾霾的区域性强,亦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这亦说明地区性联合防控治理雾霾中的信息非常重要。而实际治理雾霾时均是各地政府单独行动,其间没有中央协调联动,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亦少。
1.5环境监测及其公开度不足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与PM2.5信息公开不足,依空气质量实时系统而言,我国近10年之间,各大中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提升,环境质量达标度良好,而社会大众对大气的感受却是污染程度持续恶化。信息公开程度的不足,亦或是公开不真实的情况在我国较为严重,公众对大气污染程度知晓甚少,亦有公众不愿参与雾霾治理。
2政府在治理雾霾工程中的责任担当
雾霾治理工程实行时,政府职能是要将行政法基本原则作为行动价值指导,将具体雾霾治理措施有效调整。其应将环境行政立法、执法作为宏观指引,并以规范的行政行为处理雾霾治理工程中的各方面问题。本文对政府在治理雾霾工程中的责任担当进行了下述分析。
2.1治理雾霾中的行政法实体性原则
政府治理雾霾时的行为均需依法展开,各项工作实施均需受法律约束。应用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持雾霾治理,各项工作实施均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法规要不断健全,并将各种污染种类及评价标准严格确定,基于立法将法律后果全方位规定,以区域性特点展开专门防治,并不断加强地区之间雾霾治理的联合协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工业排污环保部门许可制度,让工厂企业都装设相应的排污净化设备。政府治理F霾时的对策务必基于法定权限,如果越权时便无效。政府要明确所辖部门的各项职能,比如环境卫生监察职能部门的相关职能,其务必做好环境卫生检查与监察,市政规划部门应于城市规划中做好环境评估,并不是市政规划部门去行使相应的环境监察职能。政府制定排污减排标准与城市规划、石化能源纯度标准时务必严格,如果不是法定事由及法定程序,均不可任意的将其撤销,或是将其废止与改变,但重新建立标准时务必坚持严格的比例原则,政府的行政行为要全面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全面分析环境污染程度,治理方案的确定务必具有可行性及科学性,分析相关治理方案会造成的各方面损失,尽可能将损失降低,确保雾霾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2.2治理雾霾中的行政法程序性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能够有效规范行政机关的各方面行为,并有效保护行政人员的各项合法权益。行政机关作会影响行政人员权益的行为时,务必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程序,要事先通知相关人员,并对相关人员讲明各种行为的根据或理由,要耐心的听相关人员的陈述,并为相应的事情进行申辩,等事情过后再给予相关人员对应的救济。行政公开与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可随意违背,务必确保行政主体与相关工作人员做事公道,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员,相关信息亦务必公开透明。各项原则务必细致到雾霾过程实际工作中,政府制定相应的环境治理法规时,要广泛、耐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关键的法规政策草案要于制定之前便全部公布,要允许相关人员对草案提出异议,在日后的修订中全方位完善。每天的环境污染指数务必定时公开,务必要确保社会大众的对环境污染指数的知情权,再将信息全面整合后,深层分析环境污染数据。政府进行环境执法时务必依法办事,做到不骗私、公平、公正,比如政府为某煤炭采集区制定煤炭采掘规范与垃圾处理时,不可用纳税多少、时间长短等情况差异对待,务必做到一视同仁。要全面分析各方面因素,比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时,要全面考虑限行会造成的后果,尽量避免此项措施造成的普通群众出行不便,或是会刺激第二辆车消费等方面问题,考虑此类影响的范围大小,政府务必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再确定各种处罚种类及幅度,确保相关政策制定公平、公正。
简述税收的财政职能范文5
Abstract: Current socia,unemployment is a more common international issue,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particularly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re have been severe employment pressure. Unemployment is analyzed in depth by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we should be based on the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promote employment and active employment policie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ou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失业;就业;现状;原因;对策
Key words: unemployment;employment;status;cause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327-01
0引言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1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特征
1.1 失业问题的现状从目前来看,全国下岗职工将近有一半未就业,实际上工业企业的失业率已经超过10%,其中相当一部分地区可能接近20%,特别是东三省,西北、西南等工业基地更为明显。防洪中严防死守大堤,但失业下岗“洪水”还没有“堤”,不得不临时搭个“堤”。所以说现在要死守,就是在制度上。在财政支出上得有这笔钱,称之为必须支付的政策成本,社会稳定成本,国家安全成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是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使得那些地区的不稳定因素能够得以解决。
1.2 失业问题的特征从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1.2.1 失业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2.2 失业人群的年轻化以前,由于国企改革而下岗的职工多为40-50人员。而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却也加入了失业大军,每年这些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而四处奔波。失业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3 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赶不上新增的失业人数
数据显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有50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帮助“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7万人。而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 可见,虽然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每年可以带来更多新的项目工程和就业机会,却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1.2.4 失业与空岗并存一方面大量的失业人员和毕业生在到处寻找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和企业每年也会提供相当多的就业岗位,却总是存在着失业与空岗同时存在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
2中国失业问题对策的思考
2.1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管理和为社会事物服务的能力,大力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明确政府的公共职能主要是在非市场领域或市场本身无力调节的领域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义务教育、文化、体育、科学基础研究、医疗卫生、生态和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社会运行安全预警等社会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
2.2 完善社会组织,尤其是民间性质的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的载体,可以推进了社会自治。我们要充分认识民间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让社会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社会矛盾的解决:国家采用税收政策,支持非营利部门、志愿者组织活动,通过发展一些低税与无税的部门,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给弱势群体以关怀,并在此过程中扩大就业、缓解社会矛盾。
2.3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大力开展社区服务对于解决再就业尤为重要,是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的一条现实途径。社区服务业集便民利民、社区福利、社区经济于一体,就业门槛低、资金投入少、就业容量大,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社区服务业中的教育、幼托、医疗卫生、老年人服务、邮政、金融服务、商业、环保等领域都具有吸纳劳动力的广阔空间。
2.4 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梯次转移,努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在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把在一定时期内仍具有相当市场潜力的产业沿着国民消费梯度下移而逐步由东向西,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这既可节省资金,盘活资产,使东部城市现有的相对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与中西部、农村便宜的劳动力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等得到有效地结合重组,带动中西部及农村的发展,同时为东部及城市地区的高新产业的开发和发展腾出了经济区间,还可以缩小城乡差异,缩小东西部地区差异。
2.5 应该大大强化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披露,从而提高雇主和雇员之间“就业配对”成功的概率等首先,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国际接轨的失业统计调查体系和制度,以完善现有的失业统计体系,获得真实、可靠、全面、科学的失业数据,为各项民生政策的出台打下真实的统计基础。
2.6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使广大高校毕业生及时进入各行各业就业,改善从业人员素质和结构,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可以解决广大毕业生个人的长远发展问题,解除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后顾之忧,对于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简述税收的财政职能范文6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财政预算管理方面和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方面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将面临重大的变革,基于此,本文通过简要叙述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定义来深入剖析事业单位财务及审计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审计监督
我国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逐渐随着国库管理、预算管理以及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改革而不断提高,这一些列改革措施的提出使得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以及各个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但是,从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的方面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水平的问题。
1.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定义
1.1 财务监督的定义
所谓的财务监督主要指的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利用系统的财务指标或者是单一的财务指标来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判定、建议和督促。财务监督的目的性很强,能够利用系统或者单一的财务指标来督促单位财务活动符合相关程序和相关要求,使得单位财务活动更加合理合法,更加规范科学。它不仅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有效实现国家财政监督的前提[1]。它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严格单位财务活动、规范财务规章制度以及确保单位收支平衡的重要作用。
1.2 审计监督的定义
所谓的审计监督主要是指,由审计机关负责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财务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严格的审计工作,在此过程中将对其一系列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从而确保国家资产的完整性。审计监督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审计监督的制度来对国家财政的收入支出以及国有资产的相关财务活动实施监督手段的。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中,不论是财务监督工作还是审计监督工作都对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只有两者之间协调监督才能使得事业单位在依法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事业单位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事业单位中违反经济法规的案件与日俱增,这不仅仅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思想意识弱化、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查处力度小等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活动中财务监督弱化、审计监督跟不上步伐,这才是造成违反财经法规案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简述财务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2)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的力度不够。一是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二是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到位,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2];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外部监督力度不够。一是财政部门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其监督手段乏力;二是我国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还没有形成“硬件制度”,造成审计监督、税收监督等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保障力。
2.2 审计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审计工作都是在违反财经法规的案件发生之后才进行的,尽管我国审计工作是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依法进行的,但是在实际审计的过程中又不能完全依照审计的相关条例进行惩处违反财经法规的案件,因此,我国违反财经法规案件的数量与日俱增,难以遏制。
3.事业单位财务及审计监督的有效对策
3.1事业单位库存现金方面的审计监督
为了切实保证事业单位库存现金的实有库存金额与账面上记载的财务活动相一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进行有效监督:1)对事业单位的现金账务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并核实库存的金额;2)对于事业单位现金核算的规范性进行严格的审查,特别是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是否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记载,对于收付余额是否按照逐日结出的方式进行,库存现金是否存在白条抵库、库存超标等问题。
3.2 事业单位银行存款方面的审计监督
3.2.1 应收款项的审计监督
针对应收款项的审计监督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对所有应收款项的总账和明细账进行定期的检查,查看其财务活动是否一致,活动内容与结余是否正确;2)对所有应收款项进行严格的审查,明确其具体的用途,并且要明确其账龄期限,应当尽快收回款项,降低因坏账而造成的损失;3)对于因工作需要向本单位借用的公款应当及时收回补足[3];4)对单位库存的票据金额进行严格的审计,核对其是否与账面的记载内容相一致。
3.2.2 固定资产、材料的审计监督
为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应当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材料、记账凭证、账实定期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查看所购进的实物是否妥善保管,是否出现损坏、是否经非法手续进行转让和买卖,是否存在单位领导干部或者是与其有关系的亲属无偿占用公家财产的现象。
3.3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方面的审计监督
3.3.1 单位财务收入方面的审计监督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收入应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 上级补助收入;2) 财政补助收入;3) 经营收入;4) 事业收入;5)其他收入。针对以上收入类的项目应当在全面掌握详细的业务流程和相关的政策依据的前提条件下再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督,其监督的内容应当包括上述五种收入类别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详细事项、所获得收入的发生范围、所获得收入的发生额是否正确、其相关的核算工作是否及时完成、相关的记录的内容是否完整准确。由于事业单位的部分监督事业收入存在减免缓现象,因此,要对这一行为的发生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查看事业单位内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收帮、集资以及摊派等行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收费行为以及所获得的收入没有计入总账的违法行为。
3.3.2 单位财务支出方面的审计监督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支出应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人员经费支出;2)公用支出;3)专项项目支出;4)附属单位补助和上缴上级支出;5)经营支出。针对事业单位人员经费支出这一方面,应当侧重核查人员的工资津贴支出,要确保所支出金额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对于事业单位人员的福利支出应当着重审查其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计提和足额发放,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是否有逃税漏税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应当对临时借用人员等人员经费支出进行认真严格的审计监督,降低违反财经法规案件的上升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公用支出的经费,应当侧重核查较大额度的现金支出项目,要明确金额使用方向,要定期对比不同项目在这一时期内金额支出的变化情况,对有变动的项目要进行细致的核查梳理,了解变化原因,杜绝公用支出的乱支滥用现象,对于单位公用经费要利用不定期的抽查手段来查明是否存在利用非法手段进行虚报冒领或者是虚假列支等现象。
结束语
为了切实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就必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工作,通过认真梳理财务工作、严格查摆存在问题、及时处理改进,利用审核、监控、跟踪反馈等多样化的监督手段来规范财务监督工作,要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监督切实发挥效力,确保事业单位又好又快的发展。(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参考文献:
[1]焦奕.加强广西气象部门基层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0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