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范文1
>> 建筑工业化设计的研究 对建筑工业化的研究 浅谈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的新发展 建筑工业化的实践与忧思 建筑工业化对建筑劳务企业影响研究 建筑工业化住宅部分的技术研究 江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障碍与路径问题研究 探讨绿色施工在建筑工业化的应用研究分析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的关系 建筑工业化之我见 建筑工业化和节能低碳 建筑工业化管理与实践 BIM助力建筑工业化发展 制约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实施主体的协同机制研究 建筑工业化设计要点研究和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3]修龙等.建筑产业现代化之思与行[J].建筑结构.2014.07.
[4]纪颖波.新型建筑工业化前路漫漫[J].施工企业管理,2012,(6):34-36.
[5]杨嗣信.关于建筑工业化问题的探讨[J].施工技术,2011,40,(347):1-3.
[6]曹成嘉.国内外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J].铁道标准设计,1979,(2):11.
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推建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03-01
1.引言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房屋,将楼梯、墙板、阳台、浴室等建筑部品构件均放在工厂里面进行工业流水线生产,待生产完成后再运到施工现场组装,像“搭积木”一样。推行建筑工业化的目的,就是要用最经济的方式,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建设高品质的住宅,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2.推建工业化建筑的价值分析
据第二届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数据,我国民用建筑在生产、建造使用过程中,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49.5%,而同等室内热舒适度的情况下,使用能耗我国比同等气候发达国家水平高出2-3倍,预计2020年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终端总能耗比例将超过1/3。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经济单位GDP比现在碳排放量减少40-45%。为实现这一目标,能耗大户建筑业在低碳环保、绿色节能发展方面责无旁贷。而建筑工业化将助推建筑业走向低碳低能耗,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其他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化建造方式比传统方式减少能耗60%以上,垃圾80%以上,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表现在:(1)节约建造成本。首先,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将在劳务用工、材料节约、能耗减少等多角度降低建造成本。据南京大地介绍,从他们的实践来看,与传统现浇技术相比,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工程造价可节约10%以上,工期可缩短30%以上,周转材料可节约80%;(2)节约时间成本。构配件生产的规模化与机械化,将极大节约传统现场施工方式的时间,为开发商、建筑商均带来丰厚的时间价值;(3)节约运维成本。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升了建造标准,改善了建筑质量,使得建筑物具备较好的改造性与耐久性,将一定程度降低业主的运维成本。总之,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将以低成本建造高品质建筑,全面提升建筑物的性价比。
3.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建议
3.1 政府层面
3.1.1加强对技术标准的制定
当前,因国内技术标准的缺失,部分发展建筑工业化的企业已经尝到成长之痛。设计、构配件与施工装配的审批与验收无标准可循,而当前国内进行住宅部品生产的企业数量少,产品类型非常有限,必须发展通用建筑部品,才有可能实现部品的规模化生产,如何发展通用建筑部品,亦需要标准的衡量。无技术标准前提下的建筑工业化,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个乱象而已。
据资料显示,在万科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和其他一些科研院所的推动下,国家和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规范的编写,包括国家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和上海、深圳等地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
3.1.2注重对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
国内推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企业还较少,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发展工业化建筑的边际成本偏高。作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当前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地对于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尤为关键。美国针对住宅产业化制定了优惠的金融和税收政策,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快速成长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政府将住宅产业的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地位,给予了大量的研发经费补助给企业。
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优惠制度,包括研发经费的补贴、税收的优惠及贴息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建筑面积豁免、容积率等非财政政策的优惠,以及项目审批周期的缩短等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积极性,一定程度缓解因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成本增加。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规模化效应,产业逐步发展至良性发展阶段。同样,亦可对购买工业化住宅的消费者予以一定的契税、利率等优惠政策,促进销售环节的同步改善。
3.2 企业层面
3.2.1提升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意识
当前,市场普遍对建筑工业化缺乏认识。有开发商有意利用建筑工业化节能环保理念进行炒作,而并未将低碳、可持续理念落实在建造过程中,创新更无从提起;也有部品生产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重复设计、重复施工的浪费,阻碍部品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装配化的进程。又因当前住宅产业化在国内发展尚属“星星之火”,规模化效应远没有形成,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设计阶段需要研发投入较多,工厂化部品生产又与传统施工方式不同,建造阶段的成本一定程度高于传统建造方式,让多数开发商、建筑商因成本意识而望而却步。种种现象,归结为建筑行业产业链的各方,对建筑工业化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当前国内建筑业粗放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人口红利也将消失殆尽,未来建筑工业化必然成为主流生产方式。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型建造方式成本必然呈下降趋势。因此,我国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否则将面临被趋势淘汰的威胁。
3.2.2优化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由于建筑工业化是对建筑生产方式的再组织,涉及到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部品生产等企业,而建筑工业化的第一步就是标准体系的设计,必须需要各方面企业的合作,有必要联合房地产骨干企业、施工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等组成产业联盟。
具体到施工企业而言:(1)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具备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甚至有部分施工企业拥有自己的设计院,具备建筑结构、构配件的标准设计、构配件工厂化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模式可以以设计、生产、装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日本大成建设成为典型的成功案例,在日本政府大力扶持住宅产业的背景下大成建设进入住宅产业领域,以大型建筑商的优势,重点研究产业化住宅的施工工艺、工程管理、生态环保等,其PC工法在日本住宅产业市场遥遥领先,世纪初公司住宅建设总量已超110万户.(2)对于中型施工企业来说,受到技术、人员、装配方面的限制,发展模式向大型施工商看齐的做法不太现实,采取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战略联盟,优势互补的方式,或根据自身优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可能是中型规模施工企业比较好的出路之一。日本的大和房屋,发家于中型建筑企业,成长之初大和房屋将自身定位于以钢结构为主要产品,建立了许多专业化构配件工厂。(3)对于小型施工企业来说,在规模、技术、资金与人才配置等多方面尚不能与大中型建筑企业PK,与设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与中型建筑企业形成竞争格局也无优势。小型建筑企业更大的可能性是集中现有优势和资源,走专业化道路。为大中型建筑企业提供某一环节、某一设备的专门生产或销售,可谓选择之一。
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保障性住宅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196-03
1999年国务院转发了建设部等八部门提出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此后,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住宅建筑工业化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一些较为成熟的工业化技术也开始应用于住宅项目中。但总体而言,推进速度缓慢,工业化技术应用较为有限,绝大多数住宅的建造方式仍以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与工业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都较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住宅的大规模建设是促进建筑工业化的根本原因和强大动力。而目前,大批量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为推进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发展空间。
一、住宅建筑工业化的优势
住宅建筑工业化,指的是改变传统住宅生产方式,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组织和生产手段,对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集成和系统整合,达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和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化流水式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效率,并且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简单地说就是住宅的主要构成部分(如墙体、梁、柱、楼板以及楼梯)均在工厂预制生产,然后运到工地对这些构件和部品进行搭建组装。与传统建筑技术相比,住宅建筑工业化具有以下五大优势。一是预制构件提前在工厂里流水化生产,现场装配,工业化程度高。一些构件和部品在预制时可进行集成或复合,减少现场施工工序,提高效率。如当前应用最多的工业化技术就是预制装配式外墙板,可将外墙和外保温系统集成在一起制作完成。二是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可重复使用,工厂内生产用水可循环利用。工业化使用的定型钢模具通常可以重复使用上百次以上,报废后还可回收再利用,大大减少了模板消耗,节约资源与费用。三是预制构件标准化,尺寸精度高,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比如对预制装配式外墙,由于在工厂制作,外窗洞口尺寸误差可以控制在毫米级,安装精确、严丝合缝,从根本上解决了外窗渗漏问题。四是现场装配、连接可避免或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建筑工业化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场施工条件差、管理难度大的传统施工现场状况,降低扬尘、噪声污染,减少浪费和建筑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五是工程施工周期短,劳动力资源投入少,机械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得到有效缓解。这对于当前建筑业不断加剧的“用工荒”情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有资料表明,住宅的预制率一旦达到37%,就可以节约用水36%,节约用电31%,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节能50%以上。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宅建筑工业化水平很高。从日本、美国、香港地区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住宅工业化发展经验来看,通过建筑体系标准化、技术应用集成化建造的住宅,既能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又能提高住宅的综合性能。更为重要的是,住宅建筑工业化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节能环保,是发展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
二、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各地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住宅工业化的起源,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住宅的巨大需求。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的欧洲由于战争的破坏和人口的增长,住宅短缺严重,劳动力又不充足,一些国家和地区为解决房荒问题,掀起住宅建筑工业化。
欧洲以法国为代表,早期是为了解决数量问题,施工企业与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出“结构一施工”体系,预制厂根据来图加工制作,模板并不标准,可以根据设计进行加工和调整,构件生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工业化住宅进入质量阶段,法国国家住房部开始推广样板住宅,通过设计竞赛确定了大概25种样板住宅,也就是标准化住宅,设计图纸公开,所有厂家都可以生产。后来又通过建立模数协调规则来建立一种通用构造体系,向开放式工业化过渡。美国工业化住宅雏形是汽车房屋,真正的住宅工业化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对住宅要求面积更大,功能更全,外形更美观。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美国联邦政府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到今天。早在1955年,日本为了推动产业化的发展,制订了一个住宅建设10年计划,并且在随后每过3~5年就作一些修正。这10年被称为战后复兴时期。接下来的20年是其高速增长期。在这个阶段,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产业政策,对促进住宅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香港的工业化在1953年开始起动,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了解决越来越多人的住房问题,香港政府启动了公屋计划。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香港公共房屋设计型式几经演进,这一过程促成了香港住宅设计的标准化,从而推动了施工预制装配化,为推进住宅工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2002年,在所建公屋中,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方量约占建筑钢筋混凝土总方量的17%。到2007年,包括整体式厨卫及结构墙体,其比例提高到65%。由此可见,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发展迅速。
综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住宅建筑工业化从启动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通常都经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注重节能环保三个发展阶段。0目前,美国每16个人就有1个居住在工业化住宅中;日本高层集合住宅中的85%使用预制混凝土技术,占全日本住宅总量约50%;法国的预制技术已形成成熟的与之匹配的技术和行业平台;香港截至2007年底已有65%的住宅项目采用了预制技术;新加坡从1981年开始推广工业化建筑,目前79%的组屋采用了预制技术。
(二)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就开始了“三化一改”,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高质量、高速度、高功效和低成本。在技术方面,预制混凝土产品应用较为广泛,包括预制梁柱、预制楼板、预制混凝土墙板等,在80年代中期达到鼎盛。但在进入90年代后,由于拼装结构的设计问题以及预制构件加工精度和生产工艺落后等原因,导致预制拼装房屋经济上缺乏竞争力,建筑质量难以满足要求,预制构件逐步被取代,业内也停止了对预制技术的研究,预制装配技术被淘汰了。
1998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成立,1999年《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出台,首次提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概念。国内的住宅产业化工作主要集中在住宅部品的研发和生产上面,从1998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成立开始到2005年为止,中心陆续批准建立了几个国家级的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但由于技术的配套与标准、审批和验收、成本等等问题,住宅产业化在市场推动方面进展缓慢。2006年6月,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新增加了两类产业化基地。一类是试点城市,第一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授予了深圳市。另一类是以房地产开发商为龙头整合住宅产业链上的企业形成的企业联盟,属于开发应用型的产业化基地。经过申请,万科成为了第一个获得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称号的房地产开发商。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住宅产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住宅产业化和现代已成为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的住宅产业化技术与20世纪80年代不可同日而语,施工技术已不是障碍,关键在于社会认识和设计理念的更新。
三、推动保障性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1 推动建筑工业化是完成保障性住宅建设任务的客观需要。早在1995年我国就提出了“安居工程”,也就是保障房的雏形,之后又提出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住宅保障政策,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但真正开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宅则是2009年之后。2011年国家发改委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2011年1000万套,2012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非常庞大的建设计划,各级地方政府已开始积极落实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保障房建设的时间紧、任务重,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又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传统建造方式很难完成保障性住宅的建设任务。因此,推进住宅建筑工业化是非常必要的。
2 推动保障性住宅建筑工业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强调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和节能降耗,而传统建筑技术显然不符合这一要求。建筑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极大的产业,在住宅建设中推动工业化技术,不仅对住宅产业,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住宅产业现代化,也经常被简称为住宅产业化,早在1994年就在科研设计领域被提出。建设部在1996年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大纲》,将住宅产业现代化定义为“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改造传统的住宅产业,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大幅度提高住宅建设劳动生产率。”由此看出,对住宅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主要内容就是实现住宅生产的工业化。之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还包括住宅产业的市场化、信息化、低碳化等内容。但就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仍然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4 推动建筑工业化是提高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性能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粗放的建筑生产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这种要求。保障性住宅是一项民生工程,它的质量好坏尤其得到各方关注。住宅建筑工业化是以标准化、系列化和工业化为前提,能够保证部件生产的同质化,避免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质量通病,全面提高保障性住宅的品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
(二)可行性分析
1 保障性住宅的特点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建筑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保障性住宅通常具有户型面积较小、建筑设计简单的特点,非常易于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而且,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需求,很容易形成住宅产业的规模效益,从而降低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成本。这对于有识的房地产企业,无疑是一个具大的市场机会。
2 世界各地成熟技术和先进经验,可以为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很好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住宅工业化经过了以住宅建设的数量效率为主和提高质量性能二个发展阶段,开始进入以可持续建筑为理念的第三个阶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经验,这对于促进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 国家重视和政策扶持将为住宅建筑工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撑。自199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若干政策文件和技术措施,鼓励扶持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成立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定了住宅产业化技术政策与国标《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推出了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及其技术体系,建立了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促进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和制度条件。
四、推动保障性住宅建筑工业化的问题和对策
保障性住宅的建设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和推广平台,但目前要想大规模推进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成本、制度层面的,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巨大障碍。
(一)技术层面的问题和对策
1 目前工业化的主要技术问题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标准。欧美、日本、香港等地预制装配式住宅技术已用了几十年了,技术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已经比较成熟,我国可以直接学习和引进。但是这些技术和国内现行的建筑技术标准、规范不兼容,即所谓“超限”。这种情况就使得设计、审批、验收无标准可依。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建立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包括建筑设计、构件运输、装配施工、竣工验收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建立住宅建筑工业化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在万科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和其他一些科研院所的推动下,国家和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规范的编写,包括国家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和上海、深圳等地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
2 目前我国进行住宅部品生产的企业数量少、产品类型有非常有限,部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还没有建立。因此,要大力发展通用住宅部品,逐步形成系列开发、规模生产、配套供应的标准化住宅部品体系。要根据工业建筑体系的要求,研究建立住宅部品体系、部品认证体系,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符合标准化和模数化的住宅部品和构件。
3 加强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进行关键集成技术攻关,做好住宅体系及集成技术的转型换代与技术创新。我国发展住宅建筑工业化,一方面要引进借鉴,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特点,进行集成创新。要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坚持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特点的新型住宅建筑工业化道路。
(二)制度政策层面的问题和对策
1 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推动住宅工业化的主体,由于保障性住宅的特殊性,与一般商品房相比企业利润较低。而住宅建筑工业化初期成本往往是比较高的,需要大量的前期研发投入,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平均成本较高。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和税费优惠政策来促进住宅工业化的发展。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日本政府在住宅工业化的初期给予了大量投入,很多研发经费都是政府通过经费补助的方式提供给企业的。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宅工业化研究与实践的企业还非常少,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调动开发企业应用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积极性。
2 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优惠制度包括研发经费补贴、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也包括建筑面积豁免、容积率或建筑高度限制放宽等非财政政策,还可以对报批、报建等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以减少工业化项目的审批周期,提高效率等行政审批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企业应用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业化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增加。之后,通过社会化、规模化地生产,成本会逐步降低,政府在适当的时候就可以取消这些优惠政策,产业自身也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另外,还可以考虑对购买工业化住宅产品的消费者,在契税、房贷利率等方面减免,以起到在政策层面引导消费倾向的良好效果。
3 加大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宣传和引导,可以在保障性住宅以及其他政府投资的项目中建立示范工程,发挥住宅工业化技术的示范作用,带动住宅产业化发展。另外,扩大住宅产业化基地的范围,增加一定的政府投入,对促进住宅建筑工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范文4
关键词: 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设计标准化;工厂化制造;专业化施工
近年来,我国住宅建筑飞速发展,其建造和使用对资源占用和消耗都非常巨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住宅建造周期长、施工质量差、能源及原材料消耗大、产业化程度尤其工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迫切需要采取工业化手段来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开发符合产业化发展要求,工厂化、标准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节能省地、经济性好的新型工业化住宅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 工业化住宅建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背景
1、立项必要性
我国“十五”以来,对住宅产业化问题进行过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关键技术没有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至今没有形成配套的工业化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已建成的示范小区工程多是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具有高效环保的工业化节能减排特征。研究实施装配整体式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符合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实施的住宅产业化政策要求,不但可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和装修品质;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我国倡导地 “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要求。
2、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发建设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存在许多问题,照搬过去的经验已经不适应现时期我国住宅建设的实际需求。目前开始进行的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和工程试点,主要从性能和功能两方面完善提高工业化住宅的技术经济性。由于多年来我国缺乏工业化住宅的研究积累和工程实践,结构构件和部品的工业化率仍然很低。
3、主要研究内容: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结构性能、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研究。2)建筑配套部品的系统研究、产品开发、设计配套技术研究。3)构配件生产、施工安装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4)技术标准的研究与编制。5)较大规模的示范工程。
二 住宅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1、基础理论与试验研究: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包括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主要研究装配式叠合楼盖结构性能;装配式框架节点受力性能、抗震性能;装配式剪力墙节点受力性能、抗震性能;构件承载与变形性能,装配节点大直径钢筋浆锚连接构造的承载及连接整体性能等。2)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住宅的建筑性能研究:包括墙体保温隔热性能、接缝防水性能、建筑防火性能、外墙装饰性能、墙体耐久性能及隔声性能等。3)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住宅经济性能研究:包括设计与施工总体策划管理,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技术,项目实施的时效性与规模效应对比等。
2、工业化建筑设计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三点技术:1)结构体系选择与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我国的住宅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确立,通用结构体系和专用结构体系的协调配合还没有解决,标准化概念和设计技术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目前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案实施成本高、周期长,最大的原因是缺乏有经验的设计咨询人员。2)构件及装配节点的深化设计:工业化住宅的关键是要解决构配件的标准化定型和装配节点的构造详图设计。3)工业化专用三维设计软件开发: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构造的自身特点,要求设计方案必须在施工前检查复核,确保各专业的交叉重复在设计阶段解决,提高工业化设计的准确性。
3、构配件优质高效加工制作技术应制定采用机械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预制工厂取代目前无质量保证的分散的小厂认证管理办法,鼓励预制工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流水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完善运输安装过程服务。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主要研究开发三点关键技术:1)构配件高效生产技术:采用机械化生产线可以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2)构配件清洁生产技术:采用工厂化定点批量生产,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垃圾及废弃物排放,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对建筑业推广绿色施工要求。3)构配件节能生产技术:采用自动控温的节能养护窑可有效降低能耗,加速模板周转,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4、专业化施工安装技术:1)工业化施工安装软件管理系统开发:应针对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开发施工安装管理软件,规范指导预制构件的施工装配。2)安装设备及配套机具开发:结合具体工程示范开发标准化定型化住宅配套设备安装机具。3)工业化定型模板配件及支撑系统开发:配套模板及支撑固定用脚手架的开发与完善。4)装配节点专业化施工及配套材料开发:连接套筒及高强无收缩灌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三 住宅工业化实施方案
1、政策引导与行业管理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研究、建立或完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针对装配式工业化建筑的特点,建立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的构配件工业化生产、专业化施工安装的管理体系;建立设计研究、构配件生产、安装施工队伍的培训体系;走专业化、集成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2、预制工程标准规范体系建立与完善
建立以科研院所、高校、设计单位、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构配件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组成的“产学研”团队;建立符合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要求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结构体系,并建立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建立适用于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的节能配套技术,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能耗低于现浇混凝土结构。
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范文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税收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税收数额的多少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积极的研究税收的各项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本文主要介绍了税收筹划的概念和意义,并进一步阐述建筑施工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经营的特殊性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税收筹划概念与意义
税收的强制性与无偿性决定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收额,是企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税收筹划工作是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税法赋予企业的权利来实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在自身的发展中有着特殊性,但为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要充分把握国家的税收政策,综合考虑建筑行业的特点,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最大限度地节税增收,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又称纳税筹划,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行为。简单说就是在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的投资、融资、经营等方面进行策划,利用税法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具有高投资、高回报率、高覆盖面的的特点,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也有着资产负债率高、工作程序复杂等特点,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种类繁多,目前建筑业涉及的税种包括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多个税种,这些税种共同构成了建筑业适用的税收制度,这就给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税收筹划有利于建筑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节约纳税的成本,为企业增加现金流。通过税收筹划刚好满足了企业对现金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有助于了改变建筑业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税收筹划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总体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建筑行业面临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通过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提供保障。
三是,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合法经营,避免出现违法操作。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是以全面掌握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来开展的,这就要求税收筹划的具体操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殊性的税收筹划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在税收筹划上要充分利用建筑施自身的特点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制定有效的会计科目。企业的每天的会计工作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建筑企业进行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时,经常将一些费用混淆,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困难,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税负。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限额是明确规定的,一旦混淆了这些规定,就会对企业的所得税造成影响可能导致所得税额上升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出了节约开支外,还可以制定科学有效的会计科目,通过对所属会计科目有效调整来实现。比如新产品的设计费、设备的调整费、
半成品的试制费等都可以纳入技术开发费项目。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设置科学的明细会计科目,严格明确涉及到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项目。避免混淆会计科目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所得税负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上有着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明确收入情况。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结算收入的多少不仅仅影响企业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数额,还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影响企业的所得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基本不会在一个会计时期内完成,根据税法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要合理的明确的确认工程相关的结算收入,可以采取延迟纳税期限,无息使用缴税资金的方式。
第三、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列支情况的税收筹划。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列支是企业应缴所得税的依据,关系到应缴所得税的数额。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成本费用列支的税收筹划工作。将发生的成本费用及时入账核销;将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损失和费用,采用预先列支的方法列入费用,比如,到期职工工资应该按照未发放的月份和职工人数的平均工资进行工资总额的列支;适当缩短损失、列支费用的摊销期,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殊性选择年限,以此递延纳税时间。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经济合同税收筹划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中要签订不同经济合同,合同中的条款可能会对企业的税负有影响,所以,在签订经济合同时,要注意筹划技巧,综合考虑合同条款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第四、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研究和掌握国家对企业所处地域或者产业倾斜所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寻找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突破口,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税收优惠。例如: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地区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于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均可以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进行选择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认真落实国家的税收政策,积极开展纳税活动。同时,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长远目标,全面考虑影响企业纳税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姬小红.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分析.中国总会计师.2010(10).
[2]王莹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10(10).
[3]赵敏,吴中萍.试述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06).
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业产业化;发展趋势;促进办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建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筑企业及从业人员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仍存在一定差距,如施工管理、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等仍需提高。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方便工程施工管理,有必要在全国推行建筑工业产业化。为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如何有效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1.1 结构构件装配化
在建筑工业产业化中,结构构件装配化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构件装配化主要是用于高层、中层结构的施工,初始时并不需要对所有构件都实行装配化,可以优先进行外墙保温墙板的预制问题,将外墙装饰层、保温层、结构层合三为一,这样制成的预制板不但能够明显加快工程施工,而且又避免了墙体外脚手架的搭设、外墙保温层的铺设,既消除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又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结构的内承重墙仍可考虑现场浇注,楼板采用预制楼板或者叠合楼板,取消楼板支模的施工;对于隔墙、楼梯、阳台等,可以使用工厂预制构件,以避免抹灰作业。采用以上措施后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工程量仍很多,但由于商品混凝土站的增多以及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混凝土浇注机械化作业。对于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可以结合标准住宅设计而采用全装配结构;对于钢结构及框架结构,可以采用永久性模板和叠合楼板充当建筑物的楼板。
1.2 减少建筑工程湿作业
在推进建筑工业产业化进程中,应当逐渐减少抹灰、砌筑等湿作业,尽可能采用构配件工程预制、施工现场组装的办法,如可以采用两面不抹灰的轻制隔墙板来充当隔断墙。在墙体砌筑时,应当推广采用规格统一、不需要抹灰即可砌筑的砌块,还可适当加大砌块的尺寸;对于建筑结构中所采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者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构件,应考虑采用清水混凝土,取消抹灰作业。
1.3 增大构配件预制范围
推广建筑工业产业化过程中,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就是增大构配件的预制范围,为此,可采取以下办法:①建筑物内部的门窗全部统一在工厂预制并组装好,运到施工现场后直接进行整体安装作业;外部门窗由工厂预制并直接安装在预制墙板上,预制墙体安装后在补刷外门窗的最后一道油漆。②建筑物所用的吊顶和地面,可以在工厂进行制作,然后运到施工现场安装,以减少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量。③卫生间、厨房内等按照模数进行设计,卫生间内的面盆、马桶以及厨房内的煤气灶、洗涤池、橱柜等全部采用成套设备,而施工现场只进行设备的组装。④对于窗帘盒、衣柜等采用工厂批量化生产的产品,直接进行施工现场组装。
1.4 其他相关方向
对于建筑物中的管线可交由工厂预制,预制好的运到施工现场后再现场组装;高层建筑的管线要依据《预制组合立管 技 术 规范》(GB50682—2011)的要求采取预制组合立管工艺,由工厂预制再安装。对于窗台板等需按照建筑模数进行设计,工厂根据设计尺寸进行翻样、加工,之后再进行现场安装。
2促进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办法
2.1 注重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房屋住宅标准可分为收入较高人群的小康住宅、中等收入人群的住宅以及社会保障住房等三类,标准不同的住宅房屋,其设备、装修及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在较大差别,这就给建筑工业产业化设计带来不小的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先从社会保障住房入手,然后在发展另外两类住房。此外,社会保障住房又可分为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两种体系,但无论住宅为高层、多层以及存在不同的住宅标准,所用的装配件是标准的,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多种规格,之后再灵活组合成布局不同的住宅。对于内装饰工程应当统一门窗、吊顶以及地面的做法,优先选用装配式内隔断,厨房、卫生间内的规格和设备应按照建筑模数进行设计。建筑住宅结构的装修应当由施工、设计及开发商共同研究确定,最后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
2.2 鼓励开发商开厂制造装配件
目前,国内一些开发商实力较为雄厚,国家应鼓励开发商自己创办工厂,自行生产建筑用的结构装配件、装修用配件等。如一些公司可以自行设计、生产建筑结构用装配件,结合工程施工应用情况对设计进行优化,优先选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生产,不仅显著提高构配件的质量,而且降低建筑工程整体成本,提升了公司在建筑行业中的竞争力。
2.3提升工厂化、专业化的总体水平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工厂化、专业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混凝土工程中运输和搅拌已经实现工厂化、专业化,但混凝土浇注、振捣、养护、拆模等仍由施工单位负责。混凝土工程施工全过程还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如模板、钢筋等。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可以做到模板设计、制作、安装、拆除等一条龙服务,由一家模板专业公司就能完全实现;钢筋也由相关的专业公司实现全过程专业化施工。采用工厂化、专业化的方式,不仅能够明确双方责任、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2.4实行施工图移位
施工图转移给施工单位负责称为施工图移位,这也是实行建筑工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按照国际惯例,设计单位只负责结构的总体设计,而施工图完全由施工单位负责,但目前国内在施工图问题上的做法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实行施工图移位不但可以确保施工图与实际情况相符,而且能够大幅度削减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工作,方便工程施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降低建筑工程的总体造价,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样也是推进我国建筑工业产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改革内容。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目前还没有实行施工图移位,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单位尽可能的配合施工单位工作,及时解决建筑单位提出的各种问题,为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建筑结构装配化施工方面,更需要设计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因而可以说,建筑工业产业化需要设计与施工的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
3结语
为促进我国建筑工业产业化进程,应当注重建筑结构设计,鼓励开发商开厂制造装配件,提升工厂化、专业化的总体水平,实行施工图移位。此外,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加大对建筑工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建筑业的差距,达到国际建筑业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月海,林园.我国住宅产业化现行政策分析[J]. 科技信息. 2011(06):187-188
[2]蒋勤俭.住宅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J]. 混凝土世界. 2010(0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