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范文1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营风险;中小企业;积极应对
从风险的普遍存在性来看,只要是当前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企业经营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经营风险成为了企业健康向上发展重要影响因素,其不可能在根本上消除。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付出的代价,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无形鞭策力量,各中小企业应对存在的风险有一个良好的认知,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经营风险,促进企业良好健康发展。本文就对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本质和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以及企业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本质
经营风险在本质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不善原因所导致的企业利润变动风险,即是指企业在无负债情况下的经营收益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收益是由企业各项收入减去成本支出后的余额,所以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需求。在其他市场环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需求越稳定,那么企业销量就会越来越大,其最终盈利的可能性也就相对有着稳定的市场保障,所造成的经营风险也就相对较小。相反的,如果市场对于企业的产品需求量存在着不稳定性,势必会造成企业销量难以增长,最终导致企业亏损,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2)产品售价。相对应的,在其他市场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售价如果产生变化,同样会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市场产品售价变大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市场产品变化越小,其可能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3)价格调整能力。市场产品售价的变化是在企业可控能力之外存在的,所以在产品售价变化后,企业如果具有较好的价格调整能力,其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就相对越小,相反如果企业调整价格的能力越差,其经营风险就越高。
(4)成本变化。企业生产成本在总体上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固定成本的总额并不会随着企业工作量或者产品销量的变动而变动。所以主要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的是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减形成的比例变动。一般情况下,成本变动越小,企业所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环境因素
各企业对于经营风险来源的正确认识,是其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制定风险控制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前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也是企业经营风险中存在的最不可控因素,更是引发企业经营风险的直接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性破坏,造成企业资金运动受阻或者经营过程遭到破坏,无法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因素的范围相对较广,如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货膨胀以及市场季节性调整等都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1)经济体制变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发展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当前经济体制下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做出转变,提升面向市场的独立决策能力以及筹资能力,增多了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因素。2)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加。经济政策的变化往往会带来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企业原有投资面临着重大的损失,从而造成经营风险。3)经济周期性波动。从宏观角度上来看,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运行规律,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繁荣和衰退交替。在经济较为景气时,企业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在经济衰退时期,可能会导致销售额的下降,从而造成资金流入量的减少,增大了企业经营风险。4)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作用下,各种社会商品的价格水平会呈现出上涨趋势,直接加大了企业各种人工成本以及材料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带来企业经营风险。
(3)法律法规政策。为了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有序性,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会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税收法规、金融法规以及财务法规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各项经济法规政策尚不完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正过程中,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4)内部管理。内部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内部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营决策不当、管理秩序混乱等自身问题直接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对以上各种风险的不妥善处理又会带来新一轮的风险,将风险进一步增大。
三、经营风险的可控性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风险的可控性。在哲学角度上来讲,企业的经营风险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对所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感知,从这一角度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是具有可控性的。企业可以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会造成的损失进行预估判断,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避免或者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减免。所以在风险面前,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经营管理手段,减低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当然对于经营风险的可控性是建立在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基础上的。
(2)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分类。从广义角度和狭义角度来说,各种存在与企业经营中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称为风险管理,而狭义的风险管理则具体是指企业的管理方法以及对风险的识别能力、预制能力以及评估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了内部控制、策划实施、运行监督等几个方面。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规范的内部控制模式,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平台,从而更好的实施企业风险管理。根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来看,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可以细分为市场风险管理、政策性法律法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企业道德风险管理等五大类。
(3)经营风险管理控制的必要性。风险管理过程即是技术对于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时候补救的过程,是建立在企业经营基础上的为实现最终经营目标所建立的机制,其能有效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失,避免企业毁灭性的经营风险发生。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利润和所面临的风险是成正比的,风险和利润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单单就同一经营事件而言,其风险程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经营者的主导因素下所产生的不同控制措施给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不同。所以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及经营风险管理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在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的基础下安全稳健的运行,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当前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营风险意识。国外一些中小型企业一般都设有相对应的风险防范于管理机构,从而确保企业在面临经营风险时能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和效率,帮助企业了解所存在的经营风险,从而对风险做出化解。反观国内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不存在这种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机构,主要是由于其风险管理意识不够。传统的中国企业家脑海中有着一种风险是无法预知的观念,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各种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欠缺健全性,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了企业经营需承担的风险。
(2)信贷投资及生产经营具有盲目性。部分中小型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灵活性,由此他们对于市场热销产品的重视程度偏高,忽略了自身的经营理念及经营管理方向,过分的追求市场热销产品从而对市场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研究。这种经营目标的短浅直接导致企业没有一个长远的市场前景,并在不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下,盲目地扩大信贷规模及生产经营规模,最终加剧了企业所需承担的经营风险。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作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对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内部监督及管理制度缺乏、实施方案模糊、可操作性差、控制工作落实不到位等,致使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财务管理状况以及资产损失情况严重,带来了较大的企业经营风险。
(4)赊销比重大。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内市场已经逐步实现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部分中小企业为单纯提高产品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大肆采用赊销方式进行企业产品销售。由于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很容易造成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缴,一些资金流动能力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可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造成企业资产长期被负债人占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五、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1)提升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力度。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较难以预测的,其对于外部风险的控制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并不影响企业通过外部环境变化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做出灵活的调整和转变。由此中小型企业应努力培养企业自身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及适应能力,从而在风险来临时能将损失程度降低最低。所以,企业应时刻对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调整进行密切关注,特别是涉及企业税收政策以及政策变化可能会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并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加强生产与营销之间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目标群体的需求动态保持良好的关注,从而有效地规避潜在的经营风险,并达到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经营风险应变能力及适应能力的提升。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并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首要工作是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对业务流程以及制度体系进行优化处理,并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检查,将内部控制理念深刻地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另一方面极为重要的是加强企业的财务控制,使其在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和防范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提升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发展机会是并存的,经营风险遍布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无处不在。所以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决策层来说,应树立从上至下、由内到外的风险意识,只有在根本思想上实现转变,才能将风险管理工作落实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的应对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与此同时,注重企业管理层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风险判断、风险控制、风险处理能力,创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从而为企业风险管理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氛围,便于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经营风险的事先预测和防范是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良好的风险防范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减少经营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所以,应在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状况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报警,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避免风险事故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时刻对风险预警系统运作情况进行关注,并运用相对应的风险诊断工具对各种风险征兆进行判断分析,寻找其控制策略和规避方法。
(5)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毋庸置疑的对经营风险控制能力有着积极提升作用,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人才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在根本上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发展基础因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以及风险防范工作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大力支持。当前状况下,部分中小型企业较为频繁的人才流动,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失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应加强企业的人才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留住核心员工及具有价值的管理人才。人才保留的最有效途径是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强大的企业文化,从而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自豪感,并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逐渐改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使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发挥,在自身得到企业认同和企业关注的同时,发挥出潜在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基础。2)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各中小型企业应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缺陷,加强对财务管理分析和预测,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资金及数据支持。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避免由于财务负担所造成的企业偿付能力变低,真正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最后,在企业做出经营决策之前,都需要加强对市场状况的调查,从而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六、结语
良好的企业诚信以及企业产品信誉和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也是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树立牢固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力度、建立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还应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诚信经营为本,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及诚信经营理念建设,使消费者能真正感受到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获得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赞誉,达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更好的经营管理制度及市场经营优势条件下,做好经营风险控制和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学术论坛,2009(10):34-35.
[2] 丰国金.建立内控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内江科技,2009(9):29-30.
[3] 姜艳艳.基于财政政策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规避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9(Il):21-23.
[4] 邢春萍.浅析如何发挥财务作用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14-15.
[5] 张炳莲.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9(30):12-13.
[6] 桑洪峰.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质量春秋,201l(5):6-28.
[7] 姚水安.企业经营风险问题的研究与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6):35.
[8] 曹元坤.企业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趋势的新认识[J].当代财经,2011(1):57.
[9] 李铁龙,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3(11):55-56.
[10] 陈辉.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8):125-127.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范文2
关键词:钢铁企业 全球化 经营 风险成因 措施
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大国,但是钢铁生产质量与生产管理水平等都没有跻身世界前列。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面对着很多风险与挑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钢铁业时常会出现亏损的局面,因此我国国有钢铁企业需要对经营风险有新的思考与认识,运用有效的措施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在国际竞争的市场下,合理利用机遇与挑战,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一、国有钢铁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概述
经营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与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达不到自身预估的生产效益,从而造成不同程度地损失。企业的生产经营指的是进程生产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包括筹资与投资作业、产品的销售和宣传、资金回收等方面,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为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这些损失都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经营风险是企业资本流通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重要组成。资本在流通与转移的过程中,就会增加其新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风险会积累,最终为企业的效益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企业的资金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运作,如果企业的财务成果与财务状况受到了破坏,那么就会加剧企业利润的不稳定性。
二、企业经营风险影响因素与风险控制原则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无法避免的,目前影响国有钢铁企业的经营风险因素有很多,企业应努力认识到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尽量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1.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成因分析。
1.1企业产品结构单一。
国有钢铁企业受传统产品市场的影响,在产品生产方面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而市场的资金都是向高利润产品流动的,而国有钢铁企业并没有利润高、效率高的具备技术垄断的产品,因此加剧了钢铁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
1.2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债务比过高。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不能保证足够的资金进行债务的偿还,资金的缺乏也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一旦某个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企业发生经营事故,造成一定的财务经济损失,将潜在的财务风险变为现实。另外,当前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在产业结构中出现了债务比例过高的现象,如果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债务到期,企业将会承受无法偿还债务而引发的严重后果,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1.3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决策不够科学。
由于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上层的经营决策不够科学,偶会出出现投资决策的失误,对企业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财务状况的恶化,因此引发了财务风险,直接影响到钢铁企业的运作与生产过程。
1.4复杂的外部环境造成不确定的经营风险。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经营管理不但面临着自身的企业运营环境,还会受到国家市场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是企业不能控制的,这些复杂的外部环境造成了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地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的产生。
1.5供应商和客户变化加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很多供应商和客户基于市场变化提出了利益要求,造成了产品价格的变动,在不确定的客户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风险系数性增加,由于产品的长期价格谈判而产生的企业财务风险一旦变成现实,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2.由此需要制定如下风险控制的原则。
2.1收益与风险平衡原则。
国有钢铁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只追求自身的生产效益,而是要全面的分析每一项生产活动,权衡利弊,保证生产活动中的收益性并兼顾安全性,实现收益与风险均衡的调控,趋利避害,按照风险和效益提前建立的企业不同的行动方案,全面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利益。
2.2超前规避与限度承担的原则。
国有钢铁企业需要正确地认识并面对风险,明确企业自身的风险限度,在一定的风险范围内实现企业的健康运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财务预警系统以及财务风险监管与管理机制,利用有效地措施面对企业的经营风险。
2.3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
面对生产、经营以及财务风险等多方面的管理,国有钢铁企业应在上层领导的指挥与引导下,合理地进行生产运营,将分级、分权管理的方式有效地运用在控制企业风险上。
三、加强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措施
国有钢铁企业中存在企业文化与制度对待的冲突,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应切实将执行制度作为行为的指导,将企业的制度看得高于一切;在制度面前,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人人平等,按照制度办事,管理者也不能背弃企业制度对个人进行权力管理的滥用。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发现防范制度对于破坏制度的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当造成的企业损失。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应正确的面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合理地构建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对此提出以及几点见解与措施:
1.不要依赖于战略同盟。
早期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就运用了战略同盟战略以保证国有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益,但实际上战略同盟战略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反而为国有钢铁企业产生了阻碍与影响,这种同盟实质布不够牢靠,经常有内部分裂因素影响到同盟的继续。市场竞争中企业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基准,但是复杂的市场因素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因此当企业抵抗不了市场风险时,就不再会考虑同盟的其他企业的利益,因此在钢铁企业的运作中,不存在长期的同盟,这就要求国有钢铁企业保持自身运作的独立性,不要依赖于战略同盟。
2.优化主导产业、建立合理的产品与资本结构。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大部分都是具有深厚资本的传统老企业,在国内市场中拥有自身的固有优势。但是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构发生了变化,国有钢铁企业面对着国际化的竞争,因此这就对钢铁企业的产业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企业必须有自己持续盈利的主导行业,这个主导行业能够抵抗外来的各种风险与竞争。在产品结构方面,企业应该实施多方位经营的战略,将资金投放于不同的项目,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产品的经营风险,将多个项目的盈利和亏损互相弥补,将风险分散于各个方面,这种方式也可以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利于促进钢铁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持续发展。钢铁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产业情况设计合理的企业资金结构,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将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企业创造出健康的融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3.建立经营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风险防范屏障。
建立并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是国有钢铁企业应该重视的举措,健全内控制度、经营风险与财务预警制度是企业降低与化解风险的核心内容。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流动性分析,对企业的负债率进行统计与分析,保证各种审计制度的有效运作;企业还要对生产过程中经营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健全企业的预警系统,利用财会、市场营销等综合经济理论作为指导,及时发现企业的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使企业有效地减小经营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需求变化的关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企业的生产部门要对产品的合格率等指标进行密切地注意,时刻把握市场的变化,为企业生产提供有利发展的方向。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对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企业的管理部门必须转变对经营风险的理念,对风险成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努力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地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贾于露.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陈时伟.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基于国有钢贸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运怀立.现代钢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范文3
关键词:企业 负债经营 风险控制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关系着企业生存和发展,而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筹资是不可避免。负债经营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以自有资金为基础,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方式来筹集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营规模、开发新产品的自己需求,并将这些资金投入到企业再生产中,以获取财务杠杆收益的一种经营方式。但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会伴随着相应的财务风险,因此,正确认识负债经营,并采取防范措施,保证企业适度负债经营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用
(一)为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因为企业利息支出是固定并且与盈利水平无关的支出,当企业的总体资产收益率产及利润增加时,企业是盈利的,带来留存利润的增加,同时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企业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下降,这就是负债经营能为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最终为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收益,提高了股东收益。在这种负债经营下企业获取的资金利益大于负债资金利息率,资本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对企业的经营是非常有利的。
(二)减少通货膨胀的损失
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等原因,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资金购买力下降,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市场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而企业负债的偿还的本金及利息是固定不变的,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样企业实际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移给了债权人,偿还款项的真实价值必然低于其所借入时款项的真实价值。因此,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可通过负债经营相应地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减少了因通货膨胀而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别是在投资借贷中长期负债所占比例越大,企业获得购买力利益就越多。
(三)有利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
负债经营下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使用资金的责任心,以及企业在固定时间内还本付息的压力,使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更有计划性和实用性。负债经营下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会做好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以更加经济的观点来对待项目,从而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负债经营与筹资融资相比并没有分散股权,债权人也不会因为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而影响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四)及时补足资金,增强经济实力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资金需求,如果面对市场机遇却而又遭到资金短缺的困扰时, 企业就会难以跟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形势。因此,企业采取负债经营可以有效支配更多的资金,弥补企业资金不足,合理地协调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运用比例关系,从而扩大企业规模以提升经济实力,加速新产品开发速度,提升企业规模和竞争力。负债经营获得的资金富有弹性有助于解决企业困扰, 即使企业处于自身资金充裕的状况下进行负债经营也是很有必要的,能帮助企业优先占领市场抓住时机以获得较大收益。
二、负债经营的风险
(一)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与财务杠杆紧密联系的,是伴随着企业的债务而存在的, 虽然债务的到期还本付息不受企业是否盈利的影响,但企业在负债经营中要求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成本率,否则将收不抵支发生亏损。事实上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很难完全把握的,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负债数额一定的情况下, 企业偿债能力将会下降,可能产生盈利能力低于债务成本,从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力下降,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二)造成财务杠杆反效应
风险与收益是同比的,虽然杠杆效应确实能够提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 负债经营也能使权益资金收益率下滑。企业由于市场或管理等原因企业经营状况陷入低潮时,就可能产生财务杠杆负效应, 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将会大于负债利息率。负债带来的利润只能或不足以弥补债务利息, 而到期的固定本金及利息的支出又会增加企业的负担,这样就会使得权益资本利润率大幅下降, 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企业将逐渐丧失偿债能力,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继而面临破产威胁。
(三)降低企业再融资的功能和信誉
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适度负责经营可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但如果企业负债规模过大就会导致债务负担过大, 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那么企业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就较差,如果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债务,就使得短期债务长期化,迫使企业到期的债务不能足额还本付息,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同时过高的负债率会使企业对债权人的保证度降低,若企业再产生资金危机,那些经常拖欠债务的企业就很难再筹集到资金,从而增加了筹资成本并加大筹资难度。
三、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一)树立风险意识
企业主体都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及经营者,都是自我经营和自负盈亏并独自承担其经营中存在的所有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前,必须正确认识并承认风险,科学分析企业内部状况以及外部环境,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来降低预期与实际经营的偏差,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对突发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举债过多会造成资金的闲置,而举债不足又会影响企业经营,因此企业在资金筹集上应以需求为依据,避免错失良好的投资经营机会,以及利息支出和资金浪费。企业还应加强经营管理,尽量把负债筹集的资金运用到收益好的项目中去,降低资金占用额,缩短生产周期,保证资金的快速周转,实现企业管理最佳状态。
(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预防财务风险是对风险控制的第一步。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要使财务风险在刚发生时就得到化解,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存在的风险,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范围之内。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将利于对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进行科学的分析,有利于企业在资本营运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对财务活动中各种细微的变动迹象进行捕捉和监视,并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应对出现的各种异兆,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四)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益
确定企业的最佳负债比率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周期和竞争环境。从企业的营业收入状况确定,当企业营业收入稳定上升趋势时, 获利有保障,现金流量好,可以适当提高负债比重。即使企业负债筹资数额较大, 也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因为企业筹资顺畅能够获得到期支付本息。相反,如果企业营业收入不稳定, 企则其现金流入不确定性,应适当降低企业的负债比重。如果负债规模超过临界点,企业不但会陷入偿债困境,而且可能导致破产。从行业的竞争情况来看,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比较激烈, 经济衰退、萧条的大环境下,为避免偿债风险,应考虑降低负债。相反如果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稳定增长, 市场的供求旺盛,竞争程度较低或出于垄断地位, 则应提高负债比例。合理进行负债经营,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所处的经济环境, 估计每一项投资能为企业带来的利润, 选择适当的时机提高或降低负债比率, 避免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五)充分考虑利率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
因为利率会直接影响企业应付的利息以及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所以利率的变动会影响财务风险。企业应关注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做出合理的筹资安排。当在利率处于高位时,应尽量少筹资或不筹资,并以短期资金为主,以便降低资金成本;在利率处由高变低时,也应尽量不筹资或采用浮动利率为主;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选择长期固定利率负债融资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因外汇借款带来的汇率变动风险也应当关注。而控制汇率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应从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入手,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针对汇率变动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在筹资战略上和具体筹资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
参考文献:
[1]靳远文.企业负债经营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企业,2009,(7)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范文4
关键词:全球金融;混业经营;挑战与机遇
自1993年以来,分业金融体制始终贯穿在我国金融行业中,这满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能够有效杜绝和减少金融经营风险,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然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实现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我国金融业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地位,就必须加快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步伐,有效防范各类金融风险。
1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具体定义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一种金融概念,它是指金融机构不断适应市场形势变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通过监事、选调董事以及企业股权等形式发展实业业务。商业银行的全能银行化是商业银行视角下的混业经营,它是指商业银行经过业务调整后,全面提供信托、保险、证券以及银行信贷等业务,同时以委托股票权、持股等形式开展实业。
2 探讨混业经营的优势
第一,能有效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混业经营实现了资源或信息的循环利用,从而有利于费用分摊。就经营环节而言,信息费用被多个环节共同承担,那么支付一次就可以多次使用,切实降低了总费用,避免了重复支付的浪费。
第二,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推动市场竞争的良性开展。混业经营实现了各个行业的相互渗透和交融,这一方面有利于行业合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会加强市场竞争,从而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则。
第三,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混业经营能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从而加强客户、资金、设备以及信息等资源的整合,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
3 分析混业经营的劣势
第一,进一步加大了风险监管和控制的难度。混业经营使得业务交叉现象明显,致使经营环节的透明度降低,不利于金融监管,幕后交易风险的可能性增加。金融机构钻监管的空子,大肆谋取暴利,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
第二,不正当竞争的加剧可能增加垄断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但是竞争的最终结果确是市场垄断。势力较弱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而实力较强的企业会越挫越勇,逐渐发展壮大,最终仅留几家或者一家金融机构,这就形成了市场垄断。
4 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面临的风险及其有效对策
4.1 面临的风险
混业经营适应了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和经营效率,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弊端。它的缺点在于,银行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可能做出损害存款人意愿的行为,在从事高风险金融活动前没有取得存款人许可,擅自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操纵股市。同时,股市受银行业的影响,一旦股票市场不稳定,那么银行也可能面临严峻的经营安全和资金安全威胁,严重的会导致信用系统瘫痪。所以,金融机构要与时俱进,准确认识和把握混业经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切实提高混业经营收益。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如下:
4.1.1垄断风险。目前,金融市场体系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下,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实行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机构规模,提升金融机构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而且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以及资金优势,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附加值,但是这是垄断利润和垄断地位形成的重要依据,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消费者剩余,阻碍金融服务效率的有效提升。比如,美国投资银行直到1929年都一直施行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控制着大部分投资银行。在混业经营模式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参与到证券投资市场,导致联手操纵、大进大出、垄断以及虚售等违法行为的频繁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在经济危机期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下降,降幅约为82.5%,由原来的892亿美元直接下降到156亿美元。美国银行业也经历了重创,共有7763家银行倒闭破产。
4利益冲突风险。利益冲突涵盖多方面的冲突,主要包括股东和集团系统内部之间、集团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集团成员之间等。例如,银行子公司向业绩或者信用不好的客户提供贷款,允许其发行证券,银行贷款负责支付手续费,这加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但是证券子公司却能从销售证券中获取高额利润,导致部门冲突的激化。同时,“搭售策略”是集团公司系统业务运作的一般形式,集团公司为了转移破产企业的贷款损失,便利用证券发行的机会对企业进行包装,加剧了客户和集团内部的矛盾。之所以会发生这些矛盾和风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背了市场运作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
4.1.3衍生工具风险。混业经营金融机构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内部控制机制一般较为缺乏,对风险的控制水平较低,这将在无形中加大衍生工具风险。比如,由交易员里森越权操作而导致的巴林银行倒闭案中,在判断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时出现了失误,将大约70亿美元的期货投入到欧洲日元债券和日本公债,而且没有制定完善的风险规避计划。最终结果是,1995年日本关西大地震导致日经指数大幅下降,期货价格剧跌,老牌商业银行倒闭。
4.1.4观经济波动风险。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可能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大了履职力度,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大力增加人力和技术投入,不断强化信贷风险评估工作,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和推广信贷风险控制模型和工具。显然,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在无形中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银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就要降低经营成本,增开咨询、证券等业务,减少信贷支出,这些必然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4.2 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4.2.1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建设高质量的从业人员队伍。要切实提升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就要重视人才的竞争,组建高质量的从业人员队伍。商业银行可以加大教育投入,为员工创造海外学习或者工作的机会,提升其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优秀员工。此外,银行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从而有效应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
4.2.2积极与外资银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从整体上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与外资银行加强业务上的联系,学习对方的先进管理经验。究其本质,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不是外资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在竞争能力上存在差别的根本原因,经营管理模式和体制才是关键。所以,商业银行要竞争制胜,就必须加强管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比如,浦发银行加强了与花旗的合作,这为其走进国际市场创造了契机。浦发银行在与花旗合作以后,积极引进先进银行规则,进一步完善银行治理结构。浦发银行在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的国际化以后,进一步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为银行实现效益最大化、决策高效化和管理科学化提供了可能。
5 我国银行业选择的混业经营模式
间接融资在我国金融业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形式,间接融资占银行融资的90%,只有10%为证券市场融资,国有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机构体系中实力最强,它的资本规模、资产以及业务网点等都是其他银行所不能比的,所以它有能力通过收购和投资来实现混业经营。我国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并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推动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发展。现今,中信集团和光大集团是我国纯金融性控股公司。两家集团的主营业务都是金融业,而且均属于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金融服务、保险、证券以及银行等公司均被集权控股或者全资掌控。比如,光大信托、光大证券、光大银行三大信托由中国光大集团拥有,而且申银万国证券19%的股权归光大集团,香港建设公司、光大国际、光大控股也由其掌握。国务院批准平安保险以金融集团名义在香港上市。目前,平安集团建立了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寿险、平安产险等子公司,金融业务领域已遍布它的踪迹。在进行了体制改革以后,平安集团、中信控股集团以及光大集团都成为了纯投资控股机构,分业经营和管理金融控股公司下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实现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混业经营。
6 总结
总而言之,混业经营在目前仍无法避免的存在着风险,但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模式的转变是时代所趋。目前,我国金融业要取得长远发展,就要加强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借鉴并引进美国先进经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保持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转变经营策略,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积极与外资银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并完善银行监管系统和风险预警机制,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畅.银行业监管的协同应用探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2)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范文5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渗透至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挑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概述
受内外部环境的共同限制,我国学术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研究关于风险管理控制理论,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近年来尽管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实证研究文献,但多数都是基于国外研究产生,并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此外,国内外由于市场经济政策和环境的不同,研究成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应用于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当中。
企业多元化经营又称多样化经营,主要是指企业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或行业,开展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多元化经营一般出现于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在原产品基础之上开发不同种类的产品,以达到进军新市场的目的。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是一种典型的经营扩张模式,能有利于企业占领更大的市场,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互联网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都较高,但投资成功率却很低,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但风险回报和风险呈正比关系,致使互联网行业有着较高的回报和利润率,较大的盈利空间为互联网企业经营领域的拓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我国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首先,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连通,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并购、业务合作等多种形式打破上下游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体化的服务系统,共同谋取互联网行业的利益。例如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百度并购PPS等都是互联网企业打通产业链的佐证,通过上下游整合的方式占领更大的市场,追求更大的话语权。其次,互联网企业多元化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互联网企业将经营领域逐渐扩张至传媒、零售以及腾讯等行业,尤其是金融服务领域相继推出了多个金融产品。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行业认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纷纷借助互联网开展经营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网络零售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
(一)业务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的资源有限,互联网企业要想实现多元化经营就需要多种资源,对资源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对其他企业的投资,使得互联网企业对其他行业的资金管理将会大大减少。一个企业一旦缺乏有效的资金和管理支持,则很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如果原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弱,则不利于企业多元化经营,丧失了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
(二)财务风险
互联网企业要想多元化经营势必会采取并购或扩张的方式,使企业的财务结构变得复杂,无形中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会带来财务风险,目前财务风险一般表现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三种。多元化经营长出现于大型企业,为了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就需要筹措更多的资金,因此会向金融机构借钱,但承担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十分巨大。互联网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会在不同行业寻找投资,挖掘行业的市场前景以合理分配现有的企业资源,一旦企业投资发生一些不利情况,则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加大了投资的财务风险。
(三)内部整合风险
互联网企业要将经营范围拓展至其他领域就会给现有的工业企业或其他企业市场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具有较大的差异,要想实现多元化经营就必须对行业进行整合。但不同行业之间有着不同的经营目标,资源也会产生一定的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协调统一,而要想实现精细化、深度化的管理难度更大。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一般需要增加子公司数量或管理公司,容易出现浮肿的问题,降低管理效率。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在对不同行业管理时由于内外部环境的限制,难以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加大内部整合的风险,抑制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四、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目前广泛存在于我国财务决策当中,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出现决策判断错误的问题,从而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我国针对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研究较少,不能进行科学的借鉴,致使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例如互联网企业在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决策时对项目缺乏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导致决策失误,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多元化经营财务管理体制比较落后
目前多数企业多元化经营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加以转变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缺乏科学的概念,多元化企业只是单纯的拓展了经营领域,但财务管理观念并没有发生转变。许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管理体系落后于思想,长期被传统管理理念束缚,不能进行有效创新。此外,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还缺乏对时间价值、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认识,对资源、成本以及现金流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致使投资和回报不成正比,增大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三)业务分散,竞争力弱
我国企业目前广泛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混乱等问题,不少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纷纷设置了多个子公司,但子公司在经营时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发展,并未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子公司还存在多样化经营的特征,导致子公司数量虽多但缺乏竞争力的问题,相对优势不显著。同时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较为分散,甚至出现子公司为了争取业务而恶性竞争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子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整合。
(四)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我国企业面对财务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风险。企业现实工作当中财务管理人员意识淡薄,不能充分认识到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的情况,不少企业为了卖出产品纷纷采取赊销的方式,以达到减少库存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但直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由于财务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的意识,同时素质又较为偏低,在赊销时没有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科学评估,这种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严重威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甚至造成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
五、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相关控制措施
(一)提高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我国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普遍缺乏财务风险控制意识,难以形成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得到长远发展,企业就必须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保证企业资金健康循环。财务风险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流通的风险,如果企业的资产都是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的形式,企业只有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下一环节的经营,举债经营不但有成本,而且对企业资金的变现能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最终会使企业资金变现能力不断下降。多元化的经营中,企业必须明确经营的目的性,在交易中务必做好合同签订工作,如果资金难以收回,积极用法律形式保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应当逐渐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降低财务成本,选择合适的资产负债率,在控制经营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现金的充裕性,既能降低财务风险,又能帮助企业灵活应对突况。
(二)加强企业财务控制的监督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现代化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为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招聘或者培养专业的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一般而言,只有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拥有良好的把控能力和识别能力,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才会得到领导层的足够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潜在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更影响着应对财务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个财务体系的运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招聘,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对财务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让员工真正了解本企业,以健康的心态为企业效力。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组织部分或全部财务人员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必要时执行审计程序检验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企业应当通过培养和招聘的形式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以更专业的视角分析风险,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理解市场的水平来确保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三)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
为保证企业财务系统的运作,许多工业企业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协调各部门、各层级的财务管理工作。多元化经营下,企业的内部结构日益复杂,要想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就要规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秩序,规定财务信息流通的范围,重视财务信息的商业价值。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各决策层的控制,保证各级财务人员遵守职责,安守本分,让拥有决策权的人员在制度的约束中制定和执行决策。要想建立内部财务制度控制,企业必须对财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能主动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对本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清晰的判断。建立内部财务制度控制需要企业通过制度来规范投资、融资和经营的各个方面,确保经营合理有序,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内部控制推行到各层级,规范决策制定程序,使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四)完善多元化经营下激励约束机制
在多元化的经营中,企业经营决策者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在制定决策时难免会产生道德问题,甚至会出现逆向决策的现象。为保证经营者决策的合理性,企业应当建立具有可行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多元化战略下决策的正确率,在决策层降低财务风险。多元化战略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效果不能简单地用短期效益来衡量,而应当关注多元战略的长期发展价值。完善多元化经营下的激励约束机制拥有长远的效益,只有经过一定经营时间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文化也在逐渐建立,企业的管理应当更加人性化,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时也应当充分结合员工的需求,了解哪些措施对员工更具吸引力,哪些惩罚措施最能起到惩戒作用。企业经营者应当在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定上将其与员工的绩效、工资等直接利益联系到一起,真正起到激励约束的作用。
(五)加强业务资源整合,降低整体财务风险
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必然存在着财务协同,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整合资源,调整业务范围。资源整合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当前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分权式、集权式和分权集权结合式,结合外国发展经验,集权式在多元化经营中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降低发生重大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集中管理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也采取整合推进的方式,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灵活性和利用率。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企业可能发现以往经营中忽视的风险因素,让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整体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加强业务资源整合能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全方位、综合性地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企业降低整体财务风险。
五、结束语
从以往经验中不难看出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具有多个优点,但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互联网企业要加大对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重视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还要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力度,让互联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具有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潘万渠.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分析及思考[J].消费导刊,2014,9(3):102-103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范文6
一、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导致企业盈利水平变化、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或者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的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水平的变化,其中产品需求的变动、产品售价的变动、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等因素都是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其中最综合的是由于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的风险。经济杠杆的高低可以放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经营杠杆率越高,利润变动愈加剧烈,企业的经营风就险越大。反之,经营杠杆率越低,利润变动愈加平稳,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
我国企业的经营风险现状较差,当前大部分企业由于风险管理工作起步晚,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企业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对经营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导致防范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较差。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从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决策、控制、记录和考核工作,维护财务资金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目前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执行力度较低等现实情况,严重阻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容易出现企业财务漏洞,促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指企业自有资金和举债资金的占比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极易让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当自有资金占比为零或者较小时,企业可能会因为可使用的资金较少,影响企业运营;另外当企业举债资金比例过大时,企业可能会无法偿还债务,加剧企业债务负担。企业资本结构的不科学降低了企业财产的流动性,促进财务风险的发生。
3、企业收益分配政策不科学
收益分配政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科学的收益分配政策有利于梳理企业的良好形象。一旦出现企业的收益分配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企业提出的发展决策将会出现差错,再加上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必然会形成财务风险,带给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4、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人员是处理企业财务业务的主体,对企业财务工作结果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必定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就不会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实现预警;而在当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时,又缺少应变处理能力,无法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二、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一)企业要分散、转移风险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一定要考虑现代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经营规模、可用资金以及创收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决策出最佳的企业筹资方案,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来筹集资金。还应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投资和产品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另外,有时候企业遭遇的风险会超出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让企业无力抵抗。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在遭遇经营风险时获得保险公司一定数额的保险金,以便减轻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项合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将有效地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安排,将企业整个的管理层、工作员工约束在内控制度之下,保证任何人不会脱离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管理,独立工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监督,监督将会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发挥风险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的作用。因而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预防为主监督机制,对企业上、下层部门实行有效的监督。对管理层人员要监督其权限,防止个人权利过大,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对下层工作员工要监督其工作行为,把工作行为限制在企业规章制度之中。可见,企业要建立适应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机制。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要有成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风险防范制度。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还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风险,完善的企业风险预防制度可以再企业各项经营过程中进行具体风险预测,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可以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实施风险识别、风险预测,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还要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令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提高风险应变能力。
(四)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内容包含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企业筹资、投资和运营资本管理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主要的目的是保持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在企业向外筹资时,首先要了解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计算出适度的负债率。然后加强企业资金的防范和控制,适度筹集资金,保证企业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占比的合适;在对外投资时,也要基于企业资本机构的合理性,预测未来投资收益,适度投资,防止企业外部应收款额过于庞大。
(五)提高企业应急管理能力
企业不可能对所有的经济风险到达准确的预测,有些经济风险会突然降临,如果企业来不及提出措施解决,肯定会对企业的财产资金等造成严重损失。企业要着急管理层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一同商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商讨出企业在经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风险,并结合这些经济风险制定出一整套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应急管理措施必须要做到详细、具体,而且还要拥有较高地可操作性。最后将应急措施以书面的形式告知企业每一个部门和工作人员,提升全员风险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