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的办法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1

关键词: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改革

0 引言

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是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是会计活动中最基本的一项管理活动.它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整理或汇总.把原始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形成供日常经济管理和决策使用的资源。因此.会计核算是利用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 2001]会字第762号《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于2003- 01.01起正式施行。这对医院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实行统一和科学合理的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全而、系统地反映对内、对外医疗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情况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兵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作者就会计核算管理方法实施模式、改革的意义、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和几点思考作一阐述。

1 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实施模式

2002年底,我院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设立了财务会计核算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下设软件研究开发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和物资管理4个小组.成功搭建了会计核算局域网平台。2003年初.财务科己完成了新旧会计账务的结转.药品科完成了“军字一号”新药品软件的升级切换.营房、器材等部门完成了库存物资账务清理和新建工作.制定了会计核算流程,并对科室核算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逐步形成了医院核算的一级核算模式即院级核算和科级核算。院级核算是指医院的大财务部分.由财务科负责.在经济管理科、医学工程器材科、药品科、营房科、军需科等相关科室配合下实施的.是建立在科级核算的基础之上的;科级核算是由经济管理科根据有关规定.在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下对科室进行的全成本核算。实践证明.只有科级核算明细、清晰、准确.院级核算才能真实、科学、客观.这样就能够为医院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推行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意义

2.1 改革核算原则与工作方式新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更加立足于原始数据的采集,采集数据更加严谨,核算流程更加规范。在核算原则上,改革了医院以往预算外经费的收付实现制的记帐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记帐原则。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和全而性的原则,实行军地分开、医药分开核算,合理划定医疗成本范围、实行资产计价核算等,建立成本效益分析指标,规范和强化会计信息化,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医院会计核算将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双轨管理模式。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基础,从而确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是当期己经实现的收益或己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相反,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己经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只有把会计记录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其核心是按照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同时严格核算的时间性,加强会计核算的明细性与准确性,从而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医院经济管理信、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有利于有关项日的论证和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拓。

2.2 加快医院信急化建设的进程军队会计核算管理是继“军字一号”工程后又一个新的医院管理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止医院会计信急失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也为“军字一号”工程正常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信息化,支持,达到了资源信息化,共享,保证了会计信息化,的真实性、一致性、及时性和相关性,为医院领导决策层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数据。

2.3 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过程准确合理的成本核算.是医院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的先决条件.也是全军医院管理人员长期的奋斗日标。新的会计核算制度通过“二个一”(一个财务机构、一个银行帐户、一套会计账簿),实现了预算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结合;通过“二全一同”(全程、全员、全岗位,军地同等)核算模式,划定了医药成本核算范围,规范了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将医院管理由以往的定性和半定量管理推向定量管理的科学化管理轨道。我院实行财务集中统管模式,坚持审核、会计、出纳分工管理和坚持经费开支报销逐级审批和复核制度,把财务人员纳入统一管理,集中办公。负责所有经费的划拨、收交、结算和报销,经费使用过程实施全程监督,真正做到“一个机构管财务,一个账户管资金,一个科日管核算”,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费开支透明度。

2.4 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要求日前,事业性医院、合资医院、独资医院直接参与医疗服务竞争,私人诊所、专科诊所、独立化验室等中一功能医疗服务提供者凭借其灵活、便利等优势,抢占医疗市场的份额。在激烈的竞争中,医院如忽略医疗成本核算与管理,必将给医院建设带来致命的伤去;同时地方医院有政策活、则力强、发展规模大和速度快等特点,容易留住人才。我院采取把握自身优势,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大的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医院原先的会计核算必须从核算原则上做出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

2.5 强化医院增收节支的意识新的会计核算制度,将进一步增强医院物资管理和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强化科学性和效益评价机制,严格流向管理,进一步减少跑、冒、滴、漏。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医院要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扩大对外医疗收容,多收快治,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转,提高床位使用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成本,开源节流。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完善岗位责任制,减少浪费,增收节支,提高经费保障效益。落实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验收、登记制度,防止积压,堵塞漏洞,减少损失和浪费。

2.6 符合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今后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军队医疗改革将而临着新的形势,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而:一是实行分类保障,建立军人免费医疗、随军家属优惠医疗和职工保险医疗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一是实行合理医疗,确定了合理诊疗、用药范围,规范就医程序;二是建立统筹与定额相结合的费用管理制度,实行干部单位门诊消费定额管理,建立院外大病区医疗统筹和优惠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四是逐步实行持卡就医;五是对小、散、远单位门急诊实行社会化保障。因此,加强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完全符合医疗改革工作的需要。

3 推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

3.1 低质耗材领用的问题过去是“以领定支”.现在是“以耗定支”。由于奖励机制上的原因.过去有些临床科室往往在效益好、患者多的时候.多领一些耗材.弥补用J几所谓的收容淡季.达到科室奖金淡季与叶季差不多。医技科室把这个口r上用的一些试剂.算到另一个口r上去开支。实行现行的核算办法以后.就从客观上解决了人为因素。它是以网上实际发生的消耗为准.消耗在患者身上的才算支出.才能计入本期的成本.使其无法调剂。这样.科室医疗成本核算就得考虑叶季的时候.如何多收快治.加快周转;淡季如何不淡.让患者源源不断地进来.否则.就影响指标完成.影响科室的奖金分配。

3.2 高质耗材领用的问题高质耗材的领用.过去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医院购买.科室到器材科领取.再为患者诊疗所用;第一种是因技术原因专科自行购买.器材科子以认可;第二种是科室购买.未经器材科认可;第四种是让患者自己购买.为患者使用。就医院高质耗材管理而言.后两种情况是“体外循环”.对于少数科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实际上一部分是医保患者.用高质耗材必须经医院办理.否则医保部门不愿多付这方而费用.如违规就罚医院的款.而医院和患者都不愿意承担此费用。另一部分是非医保患者.不经过医院器材科办理.是临床科室让患者自己去购买或为其代购买.这就存在着漏洞。现行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对高质耗材的要求必须规范采购规范管理以防止发生问题。

3.3 科室收入计算方法的问题现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消耗的成本和收入均是按照实际发生和时间来结算的,网上自动生成,收多收少,当时生成,“日清月结”。患者出院均以当人消耗和收入累计结算。到川戊时,若当月的收容指标己完成,将患者拖到下个月初出院就没有意义。因为此时患者没有太多的治疗,仅付床位费而己,这就促使临床科室多收快治,设法创收增效。医院从调动科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入手,从价值规律和经济的杠杆作用上来认识问题。

3.4 行政消耗开支的问题行政消耗开支范围种类繁多,涉及到全院机关、科室和后勤保障系统等方方而而。直接成本的多与少,行政消耗开支的多与少,反映了这个中一位的技术水平,反映了员工的节支意识,反映了医院和科室的管理水平,体现了医院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如果在完成同样任务的前提下,或者在创造同样产品的前提下.行政开支过高.管理成本高.医院效益就差.可用的经费就少.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弱。就现在nu言.我院的行政消耗性开支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新的会计核算将医院的行政开支列得一清一楚.效益如何.哪些方而管理不到位.完全能够分析。同样.医院对科室的效益评价也是如此。因此全院均应紧缩行政开支。

4 推行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几点思考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2

一是担保赔偿准备、应收代偿款和风险准备金的核算。与其他行业相比,除了常见的货币资金核算、固定资产核算、长短期负债核算、收入费用的核算等业务以外,担保企业还涉及担保准备金的核算、担保代偿及其迫偿的核算、风险准备金的提取及担保保证金等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经济业务。根据这些业务特点,《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设置了“应收代偿款”、“担保赔偿准备”、“未到期责任准备”、“一般风险准备”等科目以满足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担保赔偿准备”、“未到期责任准备”不属于资产减值准备,其性质为负债类而不是资产的备抵账户;而“一般风险准备”是为担保企业专设的一项权益账户,用以核算为发生周期较长、后果难以控制的大额代偿而提留的准备资金。

(1)担保赔偿准备的提取与转销。《办法》规定,担保业务发生后,企业应按规定估计代偿可能性,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将代偿风险分散至各经营期。提取担保赔偿准备时,借记“营业费用”,贷记“担保赔偿准备”;代偿发生时,借记“担保赔偿准备”、“应收代偿款”(核算可能收回的代偿款),贷记“银行存款”;收回代偿款时,通常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代偿款”,差额借记“担保赔偿支出”(收回款项小于代偿款时)或贷记“追偿收入”(收回款项大于代偿款时)。

(2)担保责任准备的计提与转销。为反映企业因提供担保而承担的责任,企业应设“未到期责任准备”科目,核算一年以内的短期责任准备及一年以上的长期责任准备。提取时,借记“营业费用”,贷记“未到期责任准备”;期末根据重新计算的责任准备金额,通过“营业费用”调整“未到期责任准备”的余额。

(3)风险准备基金的提取与使用。因担保业务是低收益、高风险行业,为确保企业的偿付能力,担保企业应从每年净利润中提取风险准备资金作为留存收益,用以弥补由于发生周期较长、后果难以控制的大额代偿而导致的重大亏损。提取时,借记“利润分配――一般风险准备”,贷记“一般风险准备”;用风险准备金弥补亏损时,借记“一般风险准备”,贷记“利润分配――一般风险准备”。

(4)担保扶持基金的使用。为核算担保企业执行国家政策性担保收到的不需偿还的担保扶持基金,《办法》设置“担保扶持基金”账户进行核算,该账户性质为所有者权益,企业收到后,可按规定将其转增资本或用于弥补亏损。收到国家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担保扶持基金”。

二是增设表外科目“代管担保基金”。担保企业收到受托代为管理的担保基金时,应专户存储,并通过“代管担保基金”账户单独进行核算和管理。由于其受托性质,该项基金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但如果企业代管的担保基金风险及报酬由企业承担的,则不需单独设账核算,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

三是会计报表披露应具体详细。为加强监管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担保企业在会计报表的种类、项目设置等方面需充分考虑其行业特点。《办法》规定,担保企业除在中期报告和年报中披露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和利润分配表以外,还需对外报送担保余额变动表及代管担保基金变动表,以便信息使用者能充分了解企业担保业务规模,衡量其所承担的业务风险。

四是预计负债。预计负债是担保公司重要内容,其确认和计量是担保公司核算的重点。企业确认预计负债时,借记“营业费用”、“担保赔偿支出”、“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偿付负债时,借记本科目等,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企业前期已合理预计了预计负债,当期发生的实际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存在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担保赔偿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当已确认但实际未发生的预计负债转回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3

[关键词]出版社成本核算

我国社会的市场经济不断的深化和发展,出版业也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在此我们必须提高出版业的竞争力,严格控制出版成本,从外部到内部严格监控,大力运用成本核算来提高出版社的良好竞争环境。因此,强化出版社的财务成本管理已经成为所有出版业正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与生存的重要环节。

一、出版成本与出版成本核算的概念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一个较广的概念。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泛指为获得所付出的,是因创造未来收益而发生的。

(二)出版成本的概念

出版成本是指为取得可为出版单位带来当期或未来利益的某种产品而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对于出版社来说,收益产生收入,收入产生过程中,成本相应耗尽。具体来说出版社的图书成本是指为生产出版物、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三)出版业的两大成本

出版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要分成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我们可以一次就分清使用的费用,即谁使用,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多少,它可以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例如,工作人员的审稿费、校对费、稿酬、编辑费、纸张原材料及墨汁等辅助材料的费用、工人的排版费以及出版社的印刷费等,这些均可以一次性直接分清,计入摊销的成本中。而间接费用是指不能够一次性分清楚的费用,明确不了使用者或使用范围,必须进行以分配率进行分配后,摊销在各个使用部门的费用。例如一些办公费用、电费、水费、资料费等等出版业中叫编录经费。编录经费应该采用组合的分摊方法,可按总定价、总印张、销售收入等,用组合的比例来分摊,使每一品种负担的成本更趋准确性、合理性。

(四)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二、出版社成本核算与图书定价的问题

(一)出版发行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出版社成本的核算方法与定价问题是图书出版发行工作中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均不断提升着各行各业的改革效率。在过去,出版行业的成本核算与定价方法均采用完全成本法。图书在发行时按照价格统一的定价或实行毛利率的定价方法来进行核算。随着我国的会计制度的改革,出版业的成本核算开始采用制造成本法来进行核算,于是对于图书的定价发行也开始采取有限的市场定价原则。

(二)出版发行工作中的特殊问题

并非所有的出版社都遵循有限的市场定价原则来制定图书发行的价格,由于有些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类具有特殊性,例如,学术价值、科技含量、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都很高的书籍,就不能用市场定价来进行图书的价格导向。因为这一类的图书在发行与出版时均会有较高于普通书刊、书籍、杂志等的成本。那么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这样的图书由于造价的成本高,所以定价就随之提升了。

三、对出版社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通过对出版社成本核算,计算其实际成本

1.对图书纸张材料的成本控制与核算

材料成本是出版企业出版物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材料成本需占出版物总成本的30%以上。因此,降低材料成本是降低出版物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突破点。

这样就要求我们严格计算其材料成本,大量的图书纸张的进货成本也为材料成本的关键部分。只有增强纸张的利用率,加大产出,对所有进货进行统一的、有秩序的管理,做好出入材料的纪录。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材料额度使用率从而减小浪费,缩小材料成本的支出。

2.对图书印制批量的控制以降低成本

在需要印刷是首先进行严格的选材,然后进行最终的确定,以确保在因书中不会出现大量的浪费事情的发生,应主要考虑两个成本因素,即印制准备成本和出版物储存成本。

所谓的印刷成本是指在印刷之前的成本费用,例如墨、人工、纸张的准备等,这些均会记录在我们图书的成本中。而出版物成本则是由于大量的出版物以装订成册和装箱后,由于不能及时出货发往各地,那么就需要出版社提供存放这些出版物的地方,那么就会产生场地的租赁费用,人员的看管费用,这些也都计入在产品成本中。

只有严格的规划好印刷以及出货情况就会较少、降低出版社的成本,那么在核算上就不会存在着核算不准确的情况了。

(二)通过对出版社成本核算,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依据

通过真实准确的成本核算,将其全部成本如一、如实的记录、进行核算,那么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就不会存在不确定性及错误。

只有通过真是的核算其成本,才会让出版社管理层一目了然的知道出版社的支出与收入、成本的确切数。为他们今后的正常管理中提供可以考的数据,进行产销的调整,从而也是为确立良好的出版社管理提供基础。

(三)通过对出版社成本核算,控制经营过程,加速资金周转

在仔细的计算出版社成本后,会对加强企业的运营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资金的回笼,为不断循环利用的资金成本提供环境。

四、对出版社成本核算的新要求

(一)为反映出版社良好的成本核算须将管理服务纳入成本核算

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作为一种产品必然存在其成本,所以我们在出版书籍时所产生的全部直接或间接的支出,都应计入图书的生产成本。大多数出版社的成本核算都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的。然而在营销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部分的服务性费用,例如调研市场,回访客户等工作人员的费用也将记录在书籍的成本中。因此,出于全面反映图书成本为经营管理服务的需要,必须把这部分成本纳入出版社的成本核算的范畴中。

(二)出版社研发成本与生产成本并重

由于出版社的营销成本比重不断上升,那么在新书籍的研发成本中,应适时的加大成本投入,加强成本核算。使出版社的运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新型的研发与营销的形势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营销与研发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体,自由不断的加强营销力度与研发成本,那么出版社的收益也会日益增大,而且此收益远远会大于生产的经营成本、费用。

(三)借助现代化资讯进行成本核算

在出版社经营模式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对成本核算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单品种书籍的成本核算要更加准确、客观、具体,以此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合理的降低成本要从整个出版社管理与经营中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监控与管理,使每种类的书籍得到最有序的成本核算,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共费用的均摊,较少出版书籍的成本。利用网络统一管理书籍的出版、装订等程序,严格控制成本输出,以做到最小化额度成本运用,达到最大化生产、盈利的效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出版行业的供、产、运、销、收过程中,由于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核算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服务于出版社经营管理的需要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极大的提高管理力度,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与方法,加强成本核算人员的知识涵盖量,不断的调整出版社的出品种类,质量,降低成本让其在竞争市场中的位置稳固。

参考文献:

[1]朱美华.战略成本管理,新的成本管理[J].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2007;9

[2]梁希关.树立新的管理观念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农电管理.2004;3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4

    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内涵的认识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其实质就是要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应用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就是企业通过优化会计核算管理手段、深化会计核算管理内容、拓展会计核算管理领域,将会计核算工作融合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将会计职能从记账、算账、报账的核算职能向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决策支持职能转变,促进企业增加收益、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水平,促进企业效益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增长。

    二、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内容的分析

    (一)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否及时提供准确、完整、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好坏和工作效率高低的衡量标准。通过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和工作组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核算工作效率,降低财务风险,为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保障。因此,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效益最大为目标。把成本控制到最优,真正做到风险可控、成本最小,效益最大。

    (二)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1) 会计行为规范的精细化。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使会计行为更加职业化和标准化。同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包括会计核算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过程控制和会计核算工作考核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2) 会计核算和控制精细化。一方面,企业应详细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各个环节工作内容和需注意问题,以便会计人员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规范的记录并最终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抓住会计工作运行过程的关键点,将各关键点连接成一个控制网络,从而形成对企业经营控制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个监控系统。

    (3) 会计分析精细化。会计精细化分析主要是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以发掘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

    (4) 会计考核精细化。建立精细化的会计考核制度,避免执行不力和制度虚设现象,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精细化的执行效果。

    三、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对策思考

    基于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结合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践,那么如何针对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提升管理效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从制度建设与管理层面保证核算工作有章可循

    制度建设是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精细化管理归根结底要用有型的管理制度规范核算、回避风险、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使每项具体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对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整合规范。首先应针对会计核算相关的预算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成本费用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算管理办法等制度进行规范与修订;其次要依据推行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制定新的切合实际的规定和制度,包括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办法、财务机构和人员管理办法、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办法、会计委派管理办法、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办法、租赁会计核算办法等,使精细操作标准进一步细化,形成了一整套严密有效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标准。

    (二)在实践中细化会计核算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在会计核算实践中,企业应建立顺畅有序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严格遵循企业会计核算相关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经济业务的特点,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财务报告等进行了连续、全面、系统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完整、有用的财务信息,保障了会计信息质量。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到位,才能使精细化管理产生应有的管理效益。

    (三) 通过量化考核以提升精细化管理执行效率

    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执行,需要有量化的考核标准与办法。为此,企业应当对会计系统实施量化考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遵循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会计质量达标工作。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应本着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制度健全、规范管理、素质强化、促进工作的思路,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中应建立惩罚分明,以激励为主的政策。通过这种严格量化的考核体系,形成长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了财会队伍管理和会计业务工作的更好完成。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实践需要的有效管理方法。基于目前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尚未有一定的模式可遵循,因此这要求我们对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与办法,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5

一、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核算办法时,必须充分考虑《会计法》的各项规定,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不违反相关法规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

(二)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要与企业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内容上要全面、具体。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对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一个细化,因此对属于国家财务法规中可以选择的会计政策,应做出明确规定,使企业会计流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序进行,便于基层财务人员实际操作。

(三)效益性原则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应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为目标,在满足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企业还应考虑设计成本、运行成本和与之带来的效益。

(四)灵活性原则

企业集团经济活动和财务关系比较复杂,财务管理的职责分工较细,为便于执行,在设计内部会计核算办法时,应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大的方面上(影响全局的方面)做到统一,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前提下给成员企业留一定的主动权,同时根据内容的不同做出详略规定,并合理安排结构。

(五)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原则

在设计内部会计核算办法时,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企业规模、涉及的行业特点等,制订出符合企业特点与管理要求,同时又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二、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的总体框架

(一)《企业会计制度》的结构分析与借鉴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由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三大部分组成。其实质是将原来行业会计制度中具有共性的内容作为“公因式”单独抽出来,加上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的会计核算,再吸收了具体会计准则较成熟的部分合并而成的,其核心部分即 “一般规定”是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的混合,“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及 “附录”是传统会计制度的体现。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尚不能统一地规范各行业有关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的会计核算以及特殊业务的核算问题。财政部的相应对策是采取制定各个专业(或行业)核算办法来解决,它们是统一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不会像旧的行业会计制度那样全面,一般由总说明、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补充报表项目及编制说明等几个部分组成。

(二)企业集团内部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的共性与特性

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区别主要体现在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的会计核算以及特殊业务的核算问题等几个方面:

⒈共性

(1)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内容包括四个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及会计核算基本原则;(2)会计科目的设置“大同”、“小异”,即大部分会计科目是相同的,只有小部分涉及收入、费用(成本)、利润以及特殊业务等几个方面的会计科目存在差异;(3)会计报表格式也是“大同”、“小异”,除“资产负债表”在个别项目上有差异外,其他报表在格式上均无差异。

⒉特性

(1)不同行业在收入的核算上存在差异;(2)不同行业在成本、费用的核算上存在差异;(3)不同行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内容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分类和使用年限方面;(4)不同行业在部分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如折旧方法等。

(三)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的总体框架设想

在对企业集团进行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时,可以考虑以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基础,把不同行业会计核算中带有共性的内容抽取出来,对需要统一或明确的事项做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形成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参考一般会计制度的结构,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可考虑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⒈会计核算一般规定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依据、适用范围、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会计科目设置与使用的一般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与报送的一般规定。

⒉会计要素核算规定

这部分的内容以会计核算的六个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为对象,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对需要统一或明确的事项做出具体的规定或要求,若涉及到不同行业在核算上的差异事项,应分别规定清楚,如对收入的核算可以细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建造合同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对成本的核算也可相应地细分为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建造合同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⒊附录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由会计科目体系、会计报表体系、固定资产目录及特殊会计业务帐务处理举例等内容组成。

上述第1部分会计核算一般规定和第2部分会计要素核算规定可采用章、节、条、款的形式;附录部分中的会计科目体系、会计报表体系和固定资产目录可按照不同的行业,以表格的形式分别列示。

三、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因此,企业只能从中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会计信息是靠会计政策的规范来生成的,不同的会计政策规范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新会计准则赋予了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为了保证各子公司财务信息的高度可比性、便于汇总和合并财务报告、缩短财务信息的呈报周期,企业集团应当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结合自身管理需要,选择适合本企业集团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

会计科目设置是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设计的重点之一,它是确定会计对象经济内容的分类体系,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会计事务处理办法等的设计奠定基础。搞好会计科目的设计对保证会计制度设计质量,完成会计制度设计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集团应在国家统一规定科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管理和一些特殊业务处理的需要,选用、补充会计科目,对各科目的使用范围、条件、明细科目划分应尽量进行详尽的描述。

(三)会计报表体系的设置

对企业集团而言,财务报告无疑是最为核心的信息报告载体和来源途径。 会计报表(报告)是企业特别是母公司了解下属单位的主要手段,一整套明晰的可操作性的信息报告规范,包括财务信息质量标准、报告标准、报告内容结构、报告组织程序等内容。会计报表设计与会计科目设计一样,是组成会计制度设计的两项重要的工作,如何设计报表体系,获得真实、完整的下属单位财务信息、同时满足集团报表合并和内部交易事项数据的取得,也是会计制度设置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四)合并报表与内部关联交易

合并会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应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编制原则、报表种类、格式及编制方法。财政部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企业集团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内部规定。

(五)境外子公司与集团会计政策的统一与调整,会计核算办法与集团的接轨

会计核算的办法范文6

(一)健全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制度。从住房公积金核算方法和从业人员入手。从目前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实际情况看,明显的看出来现行住房公积金核算办法存在严重缺失,需要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有针对性的修补和补充,对住房公积金核算办法做进一步完善处理,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另外,不定期对从业者进行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业务培训,让从业者了解住房公积金核算办法的最新变化,掌握最新的会计实务处理办法,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同时,也可以根据从业者对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反馈回来的信息,制定满足实际会计核算工作需要的可操作的核算软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实现住房公积金管理网络一体化,便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二)增设明细科目。通过从归集提取、业务收支、应收利息方面分析我国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发现会计核算报表某些地方不能真正反映实际,所以根据上文提到的缺失,在住房公积金会计科目下增设相应的明细科目,包括“转移资金”、“工本费”、“住房公积金投资”等科目,使报表能真正反映实际。设置“转移资金”科目,借方反映内部转出的款项,贷方反映内部转入的款项,规范住房公积金收集提取;设置“工本费”科目,反映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时产生的所有费用;设置“住房公积金投资”科目,正确计提应收利息。

(三)完善应收利息处理。一方面,对没有能力偿还本息单位的贷款利息处理上,经财政部门同意后,停止处理此类单位的应收利息。另一方面,对超过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息,统一在年末计提利息。倘若按季度计提,应在一级“应收利息”下设二级“应收定期存款利息”科目,提高利息计提的准确性。

(四)合理应付利息计提方法。由于结息日期和会计核算日期不一致,造成应付利息计提不合理,应该预提7月1日-12月31日期间的应付利息,使住房公积金应付利息计提方法符合会计核算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

(五)严格贷款风险准备金核算。为了做好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核算工作,应当取消以往的核算方法,采用不低于公积金贷款余额1%的方法计提,不得按照其它比例进行提取。为了做到这一点,住房公积金核算办法应明确对贷款风险准备金比例的表述,规定按“贷款风险准备金”科目余额低于“委托贷款”科目余额的1%的办法进行计提,利用行政手段规范各地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提取比例。如果年末处理时高于1%,按照两者的差额进行红字冲回。

(六)明确呆账核销处理办法。住房公积金呆账核销处理办法要严格认定条件,按照规范的认定程序,遵循严格认定条件、提供确凿证据、严肃追究责任、逐级上报并经审核审批、对外保密和销案存的基本原则操作。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发展展望

根据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要委托银行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处理工作,而现在提出由各企事业单位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势必对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从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到录入,再到利用,形成报表,工作量增加的同时,工作内容、工作范畴都得到了拓展,尤其在会计核算上。为建立健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维护员工住房公积金的合法权益,各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定完善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制度和工作程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