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1

为了认真贯彻仪行委字[20__]6号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水平,为“三年倍增、四年小康、五年再上新台阶”、实现精彩一跳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就现阶段城管局窗口工作中的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1、理论素养还不够深厚。自己参加工作以后,侧重学习城市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对政治理论学习不系统、不全面,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也不透不深,研究的较少,掌握的不够好。

2、思想观念仍需解放。主要是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工作上放不开大手脚,思想上不够大胆,满足于按照领导要求,做好本职,完成任务,缺乏创造性、独创性的点子,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等。

3、在工作中自我要求不够严。虽然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把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体现到工作中去,也存在自我要求不严格的现象,有时思想较为懒惰,安于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不注重思考整体的工作和大局。

4、廉政责任落实偏松。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还存在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用心在“大气候”中营造清正的“小环境”,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抵制不力或是认同顺从,这些都是对自己要求不严的表现。但原则性问题能够认真遵守有关制度,没有借职务权限上的优势吃、拿、卡、要等不廉行为,不存在跑官要官行为和用手中权力为亲戚及家人谋私利,不参加赌博活动等问题,严格要求自己,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做到了廉洁勤政。

二、改进措施

,!1、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修正人生坐标。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把立党为公,甘于奉献,作为自己的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真正静下心来,坐得住,学得进,联系实际,勤于思考,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有关理论文章,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电子网络知识等,增强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的科学决策、指导服务的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2

“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不小康,首先要健康。”铜仁市高速公路旁、政府大院、医院里,类似的宣传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2014年以来,铜仁市委、市政府积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期盼,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服务能力建设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2015年,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铜仁市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对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作出了安排部署,铜仁市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

顺应民心 科学规划

石阡县汤山镇雷屯村38岁的雷某,2013年12月患重症胰腺炎,经多家医院先后救治无效死亡。虽然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一部分医疗费用,但余下部分费用仍给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雷某的妻子迫于一家人的生计和丈夫治病时欠下的大笔债务压力,只得外出打工赚钱。

雷某一家的遭遇虽然令人唏嘘,但由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始终存在,铜仁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并非少数。同时,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体制存在问题等原因,医疗卫生总量偏低、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沿河县谯家镇地处德江、印江、沿河三县交界处,距县城38公里。镇卫生院有业务用房2300O(其中900O是危房),走进医院,人影寥寥,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及医疗设备陈旧老化。该院负责人一脸无奈地说:“我们医院编制60人,在岗人员只有18人,因条件差,留不住人才,业务也很难开展。”该县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崔德富说:“全县医疗卫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人才,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00余个编制,现在岗在编的只有300余人,很多乡镇卫生院都不能正常运转。”

资源不足、布局不科学、服务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始终存在,亟需有效解决。铜仁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医疗卫生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2014年9月以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将全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认真研究,科学规划,成立了全市医疗机构建设三年规划方案起草工作小组,多次深入各区(县)、市直医疗机构调研,多方听取意见。铜仁市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先后分别组织召开座谈会,就初稿广泛征求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不断完善,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5年2月印发了《铜仁市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据铜仁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计划总体要求及目标为:突出政府保基本、民营办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夯实基层网底,到2017年,构建市、县、乡、村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每千人拥有床位数5.25张、执业(助理)医师2.1人,注册护士2.5人,每万人全科医师数达到1.6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达95%以上;基本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乡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

“‘三年行动计划’终于出台了,干货多,贴近实际,将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多次参与起草组讨论的市疾控中心负责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统一思想 全面部署

今年全国“两会”刚结束,市委书记、市长夏庆丰便马不停蹄地赶回铜仁,参加全市卫生工作大会。在会上,夏庆丰市长要求全市要“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三年大会战,通过实施‘铜仁医疗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逐步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努力实现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铜仁市副市长夏虹在会上代表市人民政府与各区(县)签订了2015年度卫生工作责任书。

“这次大会是对铜仁市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的总动员、总部署、总安排,具有里程碑意义,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吹响了集结号。”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这样评价。通过会议,铜仁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抓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全面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看作重大民生问题和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真的要来了!”沿河县人民医院院长张栩信心满满地说。

强化落实 务实推进

全面提升铜仁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受到铜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铜仁市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十项重点改革任务中,医改任务就占了三项。

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须进一步凝心聚力。4月14日,铜仁市卫生计生委党组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四个全面”战略重要思想。通过思想碰撞,进一步找准了铜仁市卫生计生工作与顺利实现“四个全面”战略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共识,更加坚定了铜仁市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决心和信念。

学习借鉴其他地区、部门成功经验是重要途径。2015年,铜仁市全市卫生工作大会刚结束,夏庆丰就急如星火地率团到福建三明市考察学习当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要求各级各部门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充分借鉴三明市先进经验,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让群众共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3

关键词:政工人才 培养仪征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党员教育、加强队伍管理、密切党群关系的特殊使命。当前,如何形成“尊重知识,重视政工人才”的良好工作氛围,建成高素质政工人才队伍,是引领广大群众投身仪征“汽车名城建设”、推动仪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促进队伍建设和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深刻认识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仪征“汽车名城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仪征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今后的几年,仪征“汽车名城建设”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同时也对政工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立足于仪征发展大局,又要兼具国际战略视野;既要能干大事、肯干大事,又要作风优良、务实清廉。政工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撑,在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引领全市群众建设更加美好的新仪征的进程中,迫切地需要在政工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上优化升级,迫切地需要在树立新时期政工队伍形象上更加严格要求,以顺应社会的新期待,适应队伍的新变化。

2、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打造“奋进、创新、活泼、和谐”仪征政工队伍的迫切需要

政工队伍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遵循“奋进、创新、活泼、和谐”的工作理念,紧扣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开创性地做好新时期政工工作。奋进的工作目标,号召全市政工队伍进一步树立全局意识,准确把握时展的脉搏;创新的工作思路,呼吁各级政工人员大胆突破传统模式,在党政关注、社会关心、青年所需、政工组织所能的结合点上,设计适合的活动载体;活泼的工作方式,要求各级政工干部善于创造和运用丰富多彩、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整合全社会资源,开创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和谐的组织建设,要求政工队伍必须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切实增强政工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切实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为党群公认、作表率的政工队伍

1、强化政工干部能力建设

一是服务党政中心和群众,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政工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巩固党执政的基础,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来谋划和推进工作,始终发扬“党有号召、政工有行动”的优良传统,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一方面要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政工干部要紧扣发展脉搏,善于把政工工作放到党政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去实施;要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勇当创业先锋,争做招商标兵。另一方面要增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准确把握社会、群众需求,进一步丰富服务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努力打造一批深受社会欢迎的服务品牌,提高政工队伍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实效性。

二是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我市政工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增强各级政工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帮助群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贯彻落实到政工工作和建设中。各级政工队伍要着眼长远,要有整体的考虑、系统的规划、综合的安排,在全面推进工作的同时突出工作重点,在巩固工作优势的同时加强薄弱环节,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加强机制建设。着力转变我市政工干部思想观念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成分,着力解决政工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

三是坚持党建带政工建设的现实要求,增强开拓创新的能力。积极贯彻党建带政工建设的要求,把切实加强党的政工队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新时期我市政工队伍建设。从全市政工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自身建设的调查分析来看,要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就必须增强各级政工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政工工作方式应当适应青年特点、生动活泼,有朝气和活力,必须了解当代党建和人民群众的特点和需要。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要放宽眼界,广泛联系社会方方面面。要鼓励各级政工组织发动广大青年,在继承中创新,通过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动工作水平的提升;在竞争中创新,立足实际规划工作项目,争先创优打造工作品牌;在合作中创新,号召各级政工组织优化资源配置,倡导结对共建,探索社会合作,充分发挥优势,达到互惠双赢。

四是发挥政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沟通协调的能力。各级政工干部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深化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2、加强政工干部作风建设

一是紧扣党员、群体变化,大兴刻苦学习之风。全市各级政工队伍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增强学习能力。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习的组织程度,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政工干部的培训力度,开拓视野。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学习的实践水平,通过合理确定学习内容、增加实践比重,加快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过程。

二是立足新仪征建设,大兴争先创优之风。要牢固树立干事业的理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多干工作、多出实绩、多作贡献,为政工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要把政工岗位当作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奉献的岗位,力戒浮躁情绪,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锤炼品格、砥砺成才,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先进位、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推动政工组织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4

枞阳县局2008年完成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换发证626份,帮助企业制定产品执行标准42家,起草制订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组织安徽缘酒集团申报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并获验收通过,枞阳电力公司被列为安徽省首批100家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

**南风日化落户迎江工业园起步区为易地改扩建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148.9亩,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整个南风日化将于今年上半年内全部搬入迎江工业园并实现全面投产。南风日化也正在一边建设,一边抓紧生产,争取早日创造效益,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有效性还需要提高。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支撑服务平台有待完善,现有的标准信息资源和检测手段还不能完全覆盖我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方面与日益发展的经济要求不适应;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等,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渠道还不畅通,缺乏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

二是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有待加强。部分企业对标准化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标准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不协调,社会各方面对标准的研究投入不高。

三、关于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党对长期领导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把钥匙。通过对标准化工作的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我们一定要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各项工作部署上,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千方百计,扎实工作,全力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标准化工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规范和强化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扎扎实实的开展着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

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作为质监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企业和群众。就是要坚持以企业和群众利益为本,要以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为目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当前经济困难情况下,如何帮助企业抓基础、调结构、强管理、保增长,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功方面,标准化工作更需要加强。为此,**市政府高瞻远瞩,年初出台了《关于**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对我市标准化工作做出了长远规划,并对参与标准化活动单位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这为促进我市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高效服务能力

标准化工作要紧贴**工业经济和标准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入把握社会、企业等所需所求,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职能作用。首先将各项服务的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办事时限、咨询电话、监督电话等进行政务公开。秉承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使办事程序透明化、公开化,诚信公正,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其次,提升服务质量,塑造文明诚信形象

,真正使代码办证窗口让社会欢迎、政府需要、企业满意。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规章制度来衡量和规范工作人员言行举止,抓好思想教育,转变观念,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抓好作风建设。主动热情,真诚、文明、规范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杜绝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

(三)围绕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性

产品质量决定经济质量,标准是行业的最高话语权。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标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其作用日益重要,近年来我市质监部门在加强企业标准化技术基础工作,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鼓励企业全面跟踪国际标准、实质性参与各级标准化活动、不断提升区域技术标准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的标准化工作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建议下一步着重实施以下措施:

1.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2.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实质性参与各级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活动。

3. 切实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帮助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申报工作。

4. 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帮助企业完善标准体系。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5

[关键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88-03

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是党新时期提出的一项政治命题和任务,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在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中应有所作为并走在前列。扎实抓好并不断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与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是符合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是符合增强校园生机与活力的现实需要,是高校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和谐的大学校园,不仅是大学管理者的理想,也是大学师生的共同期待。在今日高校这样一个存在着利益格局的校园里,要将和谐的理想转变为和谐的现实,必须坚持用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价值追求,用先进的办学理念,用高尚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内容与方式来引导凝聚师生员工。笔者将围绕“什么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怎样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两个主题展开探讨。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等院校这一特定的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全体师生员工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物质形态。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其精神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壳,观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内核,两个文化共同组成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表现在其作用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就作用于大学生修身成才方面而言,主要有以下六项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与方式,以及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都蕴藏着教育目的,对大学生起着间接或直接的导向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会使大学生产生一种与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相一致的价值观,形成一种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准则和观念的认同感。良好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集体的心理定势,将学生导向预定的教育目的。

2.智能开发功能。校园文化不仅是第一课堂的剂,还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丰富多彩、生动新鲜、探索进取的校园文化,在培养、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团结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等方面,其功效大为超过课堂。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智能开发,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人心凝聚功能。高校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现有成员团结、转化、融合新成员的功能。当校园文化的一种价值观为学校成员认同后,就会产生一种粘合剂,把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激发他们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产生强烈的校园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最终形成坚强有力的校园精神。

4.人格塑造功能。由于个人的遗传素质和社会实践活动各不相同,尤其是后者的差别,故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即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具有某种特点上,而且还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而校园文化对于处在青春期可塑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其塑造人格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爱国、民主、科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北大校园精神就塑造了一代代胸怀天下,好学深思、博闻强记、品学兼优的北大学子。

5.行为规范功能。校园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尤其是制度文化,具有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它通过营造一致的精神气候和融洽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有效的“软约束”,以消除人们心理和情绪上的自扰和相互摩擦,减少内耗,协调人际关系,使个体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发挥。

6.娱乐调节功能。娱乐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调节紧张、单调的工作节奏,增添生活的情趣。娱乐的同时,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力和自娱能力,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寓教于乐也是校园文化教育功能的延伸。

高校校园文化的各项功能又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实践证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实现。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校园文化的潜在价值,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特点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方向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把握正确的导向,坚持用党的先进理论教育师生,形成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把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和每个人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起到精神集结号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刊校报、网络平台、广播电台、文化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舆论的主阵地,牢牢把握先进的舆论方向,深入开展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党的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

(二)建设优美雅致的校园环境

和谐的校园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学校整体环境的物质设施包括了教室、宿舍、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阅览室、运动场等教育教学活动场所,以及文化长廊、教室板报、墙头标语、名人塑像、道路灯饰、湖畔亭阁、假山花卉等。和谐合理的校园布局,现代信息化的数字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温馨舒适的宿舍,干净整洁的食堂,绿色环保的建材等,既是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又是陶冶性情的无言的老师。

(三)创设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能停留单纯的“物化”环境,除了硬件建设,更要注重创设人文环境。和谐的校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应有着科学、民主、人文、开放的教书育人环境,应是广大师生员工温馨的家园。在教师管理方面,要为他们搭建平等、民主、发展的平台。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倡导“松性”管理、重在激励等理念,对员工实行“暖人心”工程,充分激发员工干事创绩的热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所用,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学校的事业发展进程目标中。让员工不再是用力去工作,而是用心在工作,能全身心地投入与奉献,同时极力解除他们为将来、薪酬的后顾之忧。在学生管理方面,同样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保护人,让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得到充分地舒展,为学生的个性完善、人格健全创造条件,要根据青年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做好育人管理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律,人格上自尊。

(四)营造优良的校园风气

校风包括教风、学风和机关作风。教风是校风建设的主导因素,学风是校风建设的归宿,机关作风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因素。要努力营造崇尚真理、勇于创新、求实至善、科学严谨以及具有时代特征与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要不断强化师德教育,规范教职工的职业行为,营造“博学、进取、精诚、树人”的优良教风;要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规范大学生行为准则,努力培育“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良好学风;要不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形成“勤政、廉洁、规范、高效”的机关作风。

(五)注重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机制。社会和谐需要法制来保障。管理有序、秩序良好既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要不断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健全学校管理规范,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文明公约,主要包括教代会制度、职代会制度、教学科研与人事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规范等。同时依法治校要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结合起来,给教师、学生以人文的关怀,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自己的潜能,施展才干。

三、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途径

(一)加强党政对校园文化的领导

构建和谐美丽校园,教师和学生是根本,领导班子是关键。加强领导,是建设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关键。加强领导,首先是加强指导思想的领导。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应重在疏导与引导,要时刻警惕和提防错误思潮对青年学生的误导;其次,要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与机制。校园文化建设要有专人负责,常抓不懈,做到解决方向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的统一;再次,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单纯靠自发是建设不好校园文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靠师生热心建设、积极推动的结果。要有具体和切实可行的规划,不断加强管理和检查落实,逐一解决建设中的问题,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二)抓好校园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

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它是学校弥足珍贵的资源,对青年学生起着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作用。实践证明,学校的精神文化越强大,越能统一师生的意志、振奋师生的精神。国旗、国歌、校旗、校歌、校史、校训、校标、校徽、校风,这些都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国旗、国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学生入校军训时就应举行升旗仪式,做到个个会唱国歌,人人敬爱国旗,同时要让学生理解国旗的内涵、国歌的意义。还可通过召开主题班团会,了解国旗为什么这样红;观看奥运会录像,感受我国运动员在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国人为什么热泪盈眶;回顾北约炸毁五星红旗飘扬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感受国人为什么是这么愤慨等,进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并将爱国转化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校歌词曲的填写要通俗、朗朗上口,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催人向上。可以选择在晨练午休后放送,增加爱校情感。校徽、校训、警句的设置,既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具体。太抽象,令人费解;太具体,经不起推敲,索然无味。校徽、校训、警句的制作要精细,张贴要醒目,要到处可见,要有严肃感。还可通过校园文化长廊及时展示学校的发展成就、先进人物、好人好事,通过广播电台及时通报集体活动,评述社会热点。多途径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增强集体观念和自我管理意识。要利用学校的每个空间、每面墙壁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的渗透、熏陶、激励和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把握主旋律,发挥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1.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在学生的各种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应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开展向英模学习、向身边优秀党员学习、祭扫英烈活动、主题党团日教育活动、诚信教育周、校园文化月等专题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2.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学校要兼顾大学生人文与科学知识的双重需求,有计划、分系列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开设讲座,通过讲述他们的“创新”成果、观点等,引导同学踏上创新、科研之路。要积极开展“文、史、哲、艺”跨领域的人文主题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活动,追求高品格、高格调、高层次,通过参与学术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激发专业学习兴趣。

3.开展科技创作活动,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特质。学校要鼓励青年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挑战前沿科学技术,通过启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掀起开展科技学术创作活动的热潮,引导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科技创作氛围,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4.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以提高大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团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素质的平台和有效途径。学生社团是遵循专业性、自愿性、兴趣爱好同一性等原则建立起来的各种学生文化群体。高校应大力扶持学生社团建设,根据分类管理和举办文化艺术节、大型文艺演出及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鼓励他们创作出思想性、导向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5.开展学生骨干选拔与培训,以发挥带头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重视学生骨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在有些规模较大的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往往就是几个骨干。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与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有紧密关系。要注意从思想品德高尚、作风正派、有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中去发现人才,认真培养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广的施展平台,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佼佼者,发挥骨干和带头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树立全面、全局、全过程意识,与高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即必须要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要坚决杜绝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责任的狭隘意识,这是阻碍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普遍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校园文化全员共建,要求全体师生员工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这份责任,在教学、管理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能力作风建设经验范文6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是深化党校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中之重。深化党校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紧贴培训实际,坚持党校特色,科学布局,提高培训质量。

1. 推进“四个一体化”。第一,实现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安排一体化。目前不少地区是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三院合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但三所学校又各有职能和培训重点。要实现校院整合,既要讲究融合、统一安排,又要体现特点、分类指导。不可顾此失彼,也不可一锅煮。第二,实现培训、轮训和专题研讨班一体化。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各地党校的干部培训班次设置,一般分为三类:培训班、轮训班和专题研讨班。目前,一般是按三类情况划分培训班次,即按职级安排班次,如处干班、市直科长班、县直科局长班、公务员班、中青班、乡镇主职干部班等;按部门性质安排班次,如党务干部班、组工干部班、纪检干部班、妇女干部班、党外干部班、工会主席班等;按研究专题安排班次,如农村难点工作对策专题研讨班、社会维稳工作专题研讨班等。对这三类班次,都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第三,实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一体化。安排教学内容总的原则应当是按需施教,但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也有个人需求。组织需求主要是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想信念教育;岗位需求就是对领导干部业务素质的培养,以及所从事工作岗位的能力提高,如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个人需求主要是指领导干部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对于这三类需求,要统筹兼顾,妥善安排。组织需求是各类班次的必修课,可通过公共课的形式来传授;岗位需求可根据不同班次有重点地安排;个人需求可通过选修课、论坛讲座等来解决。第四,实现教研咨一体化。从根本上来说,党校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融教学、科研、咨政为一体,三者往往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实现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是发挥党校特色的重要支撑,是新时期党校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按照“教学出题目,科研解难题,答案进课堂,成果促发展”的教研咨一体化的要求,认真实践党校“三个最先”,即党的重大理论和方针的最先学习者、宣传者;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部署的最先研究者、实践者;基层群众中重大典型和新鲜经验的最先总结者、推介者。

2. 把握“五条基本要求”。在党校教学改革上,要把握五条基本要求。第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必修课。第二,要把服务全党工作大局和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作为根本任务。第三,要把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贯穿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第四,要把提升科学谋事干事水平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第五,要把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作为根本方法。党校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而是政治培训、理论培训、素质培训、能力培训,不仅注重理论教学和研究,更注重理论的贯彻和运用。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实现由理论讲台向实践平台的递进,由“纸上谈兵”向“战场练兵”的切换,由知识测验向能力检验的转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教学队伍建设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校的教师队伍要求“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可以采取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式。这支队伍必须少而精,在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作用的同时,要适当聘请在某个领域或几个领域都有较深造诣的理论专家、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来党校授课。这样既可以优化结构,弥补不足,又可以降低成本,减轻负担。现在不少市县党校正在建立一个由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市县党校教师组成的师资库。

2. 狠抓学科建设。市县党校应把学科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明确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争取有一到两个学科在本省或本地区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如岳阳市委党校一直把党建、经济学作为重点学科。每一个教研部又确定了自己的重点研究领域。如:党建教研部重点确立了哲学、领导科学、党的建设、时政研究等学科领域;经济教研部重点确立了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领域;其他部室也都有自己的重点学科。作为党校的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选准自己研究的重点,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争取在3—5年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3. 打造精品力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一方面,要打造科研精品,争取出一批好课题、好文章、好著作。另一方面,又要打造精品课程,争取出一批优质精品课。岳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党校的精品工程,为了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出更多的精品教学科研成果,专门设立了科研教学奖。在科研方面,设立了省级以上课题配套奖、省级以上获奖奖励、市级重大科研成果奖励等三个奖项;在教学方面,也设立了精品课奖、教学配套奖、教学进步奖等三个奖励。每年年底由财政拿出专款奖励党校教学科研人员。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党校教学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三、加强教学管理

1. 从管理层次来说,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党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既要抓宏观管理,又要抓微观管理。抓宏观管理,就是要抓学校的规划管理、民主决策管理、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等;抓微观管理,就是要从学校每个细节抓起,如课堂管理、会场管理等。两个方面必须有机结合。近年来,岳阳市委党校在管理工作方面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经过三年努力,制订了一部涵盖党校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办法》,共15章375条。近期,又具体制定了《实施细则》,对“重要场所”、“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等三个方面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方案,对20多个场所、12项重大活动、15项重点工作在工作环节、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等方面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落实到了具体处室和责任人,制定了奖励方案以及考核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