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一般对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对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的一般对象

会计核算的一般对象范文1

关键词:核算一体化 系统整合

一、相关概述

当前,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及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所处的生产经营内外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对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要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做出合理化决策,需要企业管理层切实做好企业核算工作,实现企业各类核算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有效整合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做好信息综合处理工作,提升企业信息一体化能力,为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企业核算一体化内容及意义

对企业来讲,在日常的管理运营中需要多种信息数据核算,一般来讲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企业会计核算、企业统计核算以及企业业务核算等。这三种信息数据核算能够企业管理层提供不同的信息数据,满足企业管理层不同的管理信息需求。

企业的会计核算通常按照核算目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产物一般就是会计报表,企业资产负债表、企业利润表以及企业现金流量表等,管理层通过这些会计报表可以了解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相比较而言,管理会计则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层内部管理需要,可以为管理者提供诸如企业增加值、企业人力资源等其他相关财务信息。企业统计核算主要是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的,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政府相关部门。而企业业务核算则是企业的管理者为了有效及时地了解企业的基层运营状况而设置的,它通过基层管理实际情况来直接进行统计和计量。总的来讲,企业会计核算、企业统计核算以及企业业务核算这三种核算,都可以提供企业运营管理信息,都能够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上述三种企业核算对于企业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核算的性质划分,企业会计核算以企业统计核算的核算对象都是企业整体的生产运营状况,都是企业综合核算,相比较而言,企业业务核算则是基于企业原始记录以及企业综合核算之间,这三种企业核算属于不同的层次,而且不是并列的。而且企业业务核算跟企业会计核算中的管理会计类似,服务的对象都是企业内部管理者,相关核算信息都是企业内部管理信息。为了提升企业日常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有必要强化企业会计核算、企业统计核算以及企业业务核算之间的衔接,融合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企业核算的一体化、系统化。

尤其是对于我国企业来讲,强化企业核算一体化更是具有现实意义。我国的企业核算起步相对较晚,而且之前企业会计核算、企业统计核算以及企业业务核算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相互之间联系较少。而且我国企业核算都是将企业会计核算放在主要地位,企业核算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经济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管理部门也往往是相关财政部门,对于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考虑较少,难以有效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于企业统计信息一级企业业务信息的需求。而且我国的会计报表一般都是遵循全面报表制度,报表中涉及了企业的统计、业务信息,因此实现企业核算一体化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基础,对于有效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核算的效率以及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核算一体化的系统整合

企业核算的信息既可以来自于企业内部,又可以来自于企业外部,准确合理的企业核算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核算的信息内容及要包含货币化数据,同时也应当包含非货币化数据,这样才能实现数据核算的完整准确有效。一般情况下财务部门通过日常的会计核算可以获取企业的货币化数据,而企业的管理部门则可以根据业务记录获得企业的非货币化信息,例如企业的生产技术信息、产品质量信息等。外部数据一般需要企业采用技术手段去收集整理,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或者是调差统计问卷等方式来获取相关外部信息数据。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进行日常核算时常常会对企业会计核算、企业统计核算以及企业业务核算分别进行,没有实现企业核算的整体有效融合,企业核算一体化、系统化程度不高,这制约了信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大了企业管理成本。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各类核算目标是不同的,相互之间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因此有必要就企业实现核算一体化加强研究,降低企业核算成本,保证企业各类核算的信息一致性,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实现企业核算一体化就是要将企业的各种核算业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企业的信息数据实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企业会计核算一体化是企业核算工作的趋势,也是企业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当前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发展,实现企业核算一体化更是具备了现实条件。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满足核算一体化的要求,在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企业可以建立相关数据库,实现企业各类信息的整理融合,还可以多角度、多视角地实现企业核算,通过企业运用科学化管理方法进行企业数据的挖掘、分析,提升企业核算的价值。

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核算一体化系统,将数据核算的功能与用户、界面等有效结合,通过多种核算规则提取信息集合。在企业核算一体化下,将企业的各类核算规则、各类核算的功能、各类核算的界面以及核算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在进行企业核算一体化时,要确保企业核算一体化系统支持企业所有的关键性信息数据,并且可以实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集中存储、处理,使得所有的信息用户都能够从信息库中提取出各自需求的数据,对于企业的核算事项进行处理。

总的来讲,企业核算一体化对于企业改革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效益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当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改革自身核算方式,提升核算一体化程度,有效融合各类核算信息,为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的一般对象范文2

论文摘要: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体系等问题。

作为一项会计活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等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满足广大劳动者社会保障的需要。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对象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情况。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活动的管理经费相分离,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的会计活动也要区别开来,以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性质和意义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作为一项会计活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等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益,满足广大被保险人的需要。从对象上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的专门反映和监督。这样就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与其自身活动的管理经费区别开来,从而可以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社会保险会计是有区别的,社会保险会计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所有社会保险经济业务会计活动的总称。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一般基金会计也有差别,对基金会计有两种理解,一是特指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西方根据会计服务对象活动目的的不同,一般将会计分为两大类,即:企业会计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由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按照基金理论,采用基金会计工具进行反映与控制的,因而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也称为基金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基金会计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两者都以基金理论为基础,都以基金作为会计主体,两者的服务领域都是非营利性的等;但西方基金会计中的基金是隶属于政府或某一机构的,其运行和管理方式都不同于社会保险基金。因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在核算对象、核算原则等方面与西方基金会计有一定的差异。

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特点

由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相比较,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既有会计所具有的一些共性内容,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第一,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企业和单位为会计核算主体,而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主体是基金本身。所以,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等会计核算的主体分别为各项基金。

第二,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但是经营活动,以内部成本核算的,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之所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考虑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的款项为确认标准,能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预算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防止社会保障预算虚收、虚支现象的发生。它与我国预算会计的一般记账基础也是一致的。

第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素的特殊性。企业会计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和成本费用。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基金、收入和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要素虽然有些要素名称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相同,但其内容构成上有很大不同。

第四,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账户设置有其特殊性。为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与完整,有计划地收缴与发放,防止挪用、侵蚀基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定将社会保险基金视为财政资金纳入预算进行管理。基金收入形成的资金按规定全部划入财政专户,基金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专户划拨到支出户,由支出户再向保险对象支付或直接通过财政专户划拨。由于会计核算上体现了对保险基金管理的这一特殊要求,因此有“财政专户存款”账户。

第五,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核算有其特殊性。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是保险对象的“养命线”、“保命钱”,政府对其最后余缺负有补充、填补作用,因此,对其实行预算管理,纳人社会保障预算,按年度考核。在会计核算上基金的收入类科目和支出类科目核算和反映当年社会保险基金的收人和支出,年度结束后,所有收入类科目和支出类科目的余额均需全部转入基金类科目,形成结余。

三、改进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议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于他们及时了解社会保险的运行状况,评价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绩效,作出正确的决策,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转。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是指为实现会计目标,依照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基本理论确定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选择程序和方法。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核算的具体内容。要把各种社会保险基金业务信息变为会计信息,就要根据会计活动的特点,选择确定可以纳入核算体系的经济业务,并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必要的划分归类。这样,不仅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而且对这些业务的性质、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它是设置会计账户、选择会计方法的基础。二是制定合理的记录与报告的程序与方法。确定核算内容之后,就要解决如何对其进行记录、报告的问题,即确定设置哪些账户、选用何种记账方法、设计哪些会计报表、采用何种核算形式等,从而准确的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参考文献:

[1]俞传尧.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

会计核算的一般对象范文3

关键词:统计核算;会计核算;渗透与协作

一、引言

很多企业设有统计部门和会计部门,这两个部门的核算构成了企业单位的最为核心的核算体系,统计和会计的核算侧重点有明显的差别,因此能够在核算结果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解决各自核算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但是由于这两个核算体系存在着不同的核算目标,可能对于某些相同的内容,通过这两种不同的核算方式,却容易产生差异很大的内容,这样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显然会带来困惑,不知道哪一种核算方式更加准确,而造成这样的结果更多的是因为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不协调导致的,而本文通过分析统计和会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讨论统计和会计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协作,这对于改善目前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

(一)统计和会计的区别

统计和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其一是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统计核算就是一种通过统计的方法来收集资料,进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会计核算则需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按照专业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记录,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济管理。而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则是统计总称,会计研究的对象则是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过程。

其二是服务对象的不同,统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虽然也存在着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一些统计性报表,但是这属于辅助工作,而会计服务对象足额主要是企业的外部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虽然也会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但是这一般都是和企业统计一道,具有辅助作用。

其三是核算的程序和研究方法存在不同,会计核算遵循了凭证、帐薄和报表的程序,这个顺序是不能够随意颠倒和改变的,同时要严格尊师会计法律和准则以及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统计核算主要的程序则是以设计、调查和整理以及分析预测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这样的程序执行,因此相对于会计核算的程序而言,统计核算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会计核算的研究方法相对严密,而统计会计的研究方法则相对综合和灵活。

(二)统计和会计的联系

统计和会计之间的联系同样非常紧密,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其一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国民经济的核算则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级,这里包括了会计核算以及业务核算等内容,不过从微观的视角来核算国民经济则需要采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很多数据都需要取自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其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会计核算是企业的基础,企业的资金活动,资产和负债情况及构成,成本和费用以及利润分配等信息都需要取自于会计核算数据,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观察进而推断企业的发展情况,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会计和统计的渗透和协作

(一)会计和统计的渗透分析

统计和会计的相互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会计核算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统计方法,比如在成本预算、决策和审计等方面都会使用统计分组、相对指标以及绝对指标等分析方法,让会计核算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时候反应核算信息,仅仅起到提供记录的作用,而是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实现即时会计核算,进而为动态决策以及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和强化企业管理方面提供数据支持。

其二,统计工作中也要充分使用会计资料和会计方法,在针对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指标和连锁分析、绩效评价等统计活动中都需要使用到相关的会计指标和方法以及各种会计手段,通过和会计方法的融合,能够很好的完善统计学的内容,进而促进统计核算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也能够扩展统计的作用,让统计的信息可以体从预测和决策的支持,而不再仅限于报表的填制和上报。

其三是统计和会计存在相互交叉和补充,在微观核算中,以会计核算为主,其他的各种核算包括统计核算都要以会计核算为重要,但是由于会计核算的对象的限制不可能对其他非会计主体进行核算,此时统计就可以扮演会计核算的角色,从而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全面核算,同样在宏观的核算中,则要以统计核算为主,而其他的核算包括会计核算就要起到补充作用。

(二)统计和会计的协作分析

统计和会计不同方面又很多,但是由于其基础的数据存在着相通性,因此可以实现相互引用和吸收,统计和会计的协作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其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作,原始记录和凭证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基础资料,是统计和会计核算的基础,所以在使用原始凭证进行分析前,统计和会计应该进行协商做到一证多用,从而提升核算效率。其二,各种会计和统计的指标要统一,这是确保统计和会计核算在最终的核算结果上不会出现偏差的重要方法,在概念以及指标范围和计算方法上都要尽量一致。其三就是人员分工要协作,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要加强合作,避免两个部门各自为政,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核算,最终的结果就会出现人力物力的增加,成本的增高,数据准确性差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并将统计工作纳入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模块中,实现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进而实现统计和会计的协作。

四、总结

统计和会计虽然分属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是都遵循着为企业服务为核心要素,再加上分析的基础数据相同,因此统计和会计的有效协作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成功率,因此运用本文提到的渗透和协作方法对于改善当前企业统计和会计的貌合神离问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赵红芬.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J].当代经济,2009(05):19.

[2] 宋云.论统计与会计相互协调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2931.

会计核算的一般对象范文4

【关键词】会计核算企业发展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可以加强企业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的力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手段,会计核算对于建立透明、高效、务实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对于提高企业理财能力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会计核算的内容及目的

1.1有价证券和款项的收付。企业中有价证券和款项的收付是经常发生的,有价证券的收付频率可能要低一些,但发生额一般较大;款项收付则会经常发生,但是收支额度则一般不会太大。由于有价证券和款项收付的业务经常涉及到较易受损的资产,且直接影响企业货币资金的变化和资金的调度能力,所以要对其进行及时、严密和准确的核算。有价证券和款项的收付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小金库”问题、非法挪用、抽逃和贪污等现象。

1.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是企业经常性发生的业务,这些方面的会计核算资料往往可以作为企业考核业绩和控制成本的重要依据。另外,财物的会计核算也可以有效保护各类财产物资的安全并使其保持完整。在国有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保障国家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有效手段。加强对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是会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1.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包括企业应收和预付的各种款项,是企业的一种权力;债务则是一个企业需要以其资产或者劳务清偿的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的义务。债权和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的会计核算涉及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因而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需要进行严格准确的会计核算。

1.4基金、资本的增减。企业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基金是指某些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的有着特定用途的资金,常见的有集体福利基金、事业发展基金和后备基金等。因为基金和资本的用途明确,利益关系人明确,因此办理其增减的会计核算政策性会很强。办理时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或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切忌盲从个人未经法定程序认可的处置意见。

1.5收入、支出与成本费用的计算。收入简单来讲,就是取得的款项或收取款项的权利。狭义来讲,支出指企业在履行职能、发挥功能时的各项开支或者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以及损失;广义上的支出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或损失。收支与成本费用的情况,反应了一个企业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是核算企业盈亏情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依据。收支与成本费的会计核算要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会计人员在进行该方面的核算时,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有:乱挤乱摊成本、虚报收入和虚列支出等。

1.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在财务上取得的成效。财物成果的核算即企业盈利或着亏损的计算和处理,比如利润、所得税的计算以及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该环节的会计核算一般会涉及到所有者以及国家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判断是否存在“虚盈实亏”和“虚亏实盈”等损害国家或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1.7其他会计事项。上述六项会计核算内容中未能包括,但依据关法律法规或会计制度或者单位要求需要办理会计核算的一切事项,都属于其它事项的范畴。

2会计核算的类型及其作用

2.1设置账户。根据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会计手段即为设置账户。设置账户可以由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具体的分门并且分门别类连续地记录。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和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

2.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一种将已经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个是能从各个相关方面反映经济业务整体走向,另一优点是可以通过关联账户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3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正规的明确经济责任和记录经济业务可以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的基础工作和企业核算和监督财务收支的基础,也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方法。

2.4登记会计账簿。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其作用是在账簿中分门别类的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可靠的数据凭证;提供完整、系统的经济管理会计核算资料;为会计分析、会计检查提供依据。

2.5成本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在会计核查中要将一定的对象按照特定类别标准记录号产品生成过程中的各项花销,以便企业制定产品价格时作为参考。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是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和进行经营策划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核算中此项必不可少。

2.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2.7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查时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总括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和成效的方法即为编制会计报表。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是会计报告的核心内容,会计报表要以账簿记录为依据,并通过特定的加工整理后才可以作为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指标和依据。

3结语

会计核算作为企业管理工具,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重大。企业管理要通过严格会计核算执行预算定额、财务制度和定价指标等,实现经营目标。同时也要不断地改进会计核算理念和方式,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施先旺.完善我国会计制度的几点看法[J].中国财经政法大学,2010(22).

会计核算的一般对象范文5

一、制定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规程的必要性

交通运输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纽带作用。交通运输业的基本职能是从事旅客的运送与货物的运输及其装卸,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一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表现为一种效用而不是一种实物产品;二是作为劳动对象的被运输或被装卸物无需承运的企业垫付资金;三是生产和消费发生的同时性,没有脱离生产过程而存在的实物产品,并不像其他生产行业那样只有生产者完成了产品的生产过程后,消费者才能开始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四是对于同一货物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各种类型的运输或装卸企业来联合完成,从而形成复杂的结算关系;五是生产经营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由于以上生产经营的特殊性,交通运输业在资金的分布及其构成、资金的周转过程、成本费用的组成及其收入、成本的计算程序、结算的程序与内外结算关系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特点。

由交通运输业生产经营的特征决定了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的一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无论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还是在具体会计准则中都是无法体现与顾及的。在我国分行业会计制度被废止、实行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并存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条件下,客观上需要制定能体现交通运输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会计核算规程,来统一规范交通运输业的会计核算。

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一些企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难以具备制订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政策)的能力,如果由国家来制定交通行业会计核算规程,对交通运输行业会计核算中的一些有疑义的问题进行统一规定,等于给交通运输企业提供了制定会计政策的蓝本,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制定也就相对容易些了。并且,各交通运输企业根据统一的会计核算规程来制定会计制度,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交通运输会计问题有了共同可以参照的明确规定,也就有利于交通运输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有利于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

二、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规程的主要内容

1.收入确认。交通运输行业收入核算的难点问题是对营运业务收入的确认。交通运输企业的营运业务属于提供劳务,对此,《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与《企业会计制度》均作了如下原则规定: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提供劳务的总收入,应按企业与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的金额确定。但交通运输业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同时发生,并且一些运输业务(如远洋运输业务)的生产过程比较长,使得收入的确认比较复杂。仅从货运来看,可以将与交通运输业确认收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四个主要过程:(1)签署运输合同,确立供求关系;(2)货物装载车辆、船舶、飞机等运载工具上,运载工具出发;(3)收到运费或取得运费单据;(4)运载结束,货物转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与《企业会计制度》中劳务收入应在完成时确认的原则,运输业的营运收入一般也就应在过程全部结束之时予以确认。但由于过程(3)的发生可能在过程(2)之前,也可能在过程(4)之后,并因多式联运的存在,过程(3)与过程(4)发生的时间间隔可能很长,从而造成目前一些交通运输企业采取按收取价款或取得收款凭据确认营运收入的做法。并且,一些交通运输企业,尤其是水上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较长,往往会产生业务的开始与完成分属于不同的会计期的问题。例如,远洋运输企业以航次作为业务计算单位,在会计期末会产生大量的未完成航次的情况;沿海港口企业以整船装卸作为业务计算单位,在会计期末也会产生一些未完成整船装卸的情况。此外,运载工具的租赁经营,例如航运企业的船舶期租与船舶程租是其生产经营的一种方式,但极易与一般的资产租赁相混淆,也存在着收入的确认问题。因此,如何能够根据交通运输业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合法合理地确认营运收入是交通运输业制订会计核算规程的难点问题。

2.运输款项的结算。由于对于旅客、货物的运输,通常有直达、非直达、联运、合作等多种运输方式;对于运输款项的收取,有起收、到收、扣收等多种方法;对于企业的营运进款则要通过内部或外部的站点、港口或单位向货主或旅客收取,从而形成了大量的运输票证与多方的复杂结算关系。仅从水运企业来看,一个港口装卸公司可能有几艘甚至十几艘船舶同时作业;一艘船有一票货,也有数票货甚至有数十票货。面对如此众多的托运人、收货人、人和船公司,港口企业一般设置几个或十几个营业所,受理托运、提货、计费、开单、收款工作,并由营业所将收取款项及货运票据报送企业会计部门,由企业会计部门办理委托收款和营运收入核算及结算。加之交通运输业的营运区域相当广阔,甚至会出现跨地区、跨国家的流动,在营运区域的有关点线上,会设有相对独立的单位,相互协作提供服务、代付工资、供应燃材料等,发生各种结算关系。在水运企业的外部,港航之间要发生结算关系,远洋运输企业与国外行之间不仅要发生一般的结算关系,而且要发生外汇收支的结算关系。由于结算票证多、结算环节多、结算的内容多,制订科学的合适的会计核算规程来解决及时无误地进行营运进款与其他有关资金的清算与结算问题,也是交通运输业制订会计核算规程的特殊问题之一。

3.营运费用的确认。交通运输企业在营运费用的确认上具有特殊性。例如,水运企业直接为取得营运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可分为直接费用、固定费用与非营运期间的费用三类。直接费用包括海洋运输企业的航次运行费用,内河运输企业的船舶直接费用,港口企业的装卸直接费用,堆存直接费用和港务管理直接费用。直接费用与运输周转量、装卸吞吐量、货物堆存量等劳务作业数量直接相关,均应当在确认劳务收入的同时,确认为该期或该航次的费用。固定费用包括海洋运输企业、内河运输企业的船舶固定费用、船舶共同费用、集装箱固定费用等。固定费用在一定生产规模下与运输周转量的大小不直接相关,而与航次时间长短有关。因此固定费用需按会计核算期予以确认,并按已完航次和未完航次直接费用的比例分配计入航次运输成本。非营运期间的费用系指海洋运输企业的船舶非营运期费用、内河运输企业的船舶维护费用和内河港口企业封冻期间的费用。非营运期间费用虽然是为获取营运收入而发生的,但与营业收入的实现并无明显的关系,因此一般在发生时即可确认费用,与当期营运收入相配比。如果企业全部船舶、全部码头都进入非营运期,如内河进入封冻期,运输企业和港口企业都无法经营运输生产和装卸生产,则封冻期间发生的费用归集后须按月计人营运期间,确认为营运期费用的一部分,与营运期取得的营运收入相配比。交通运输企业的期间费用包含营运间接费用,它和管理费用都是为获取营业收入所发生的间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实现均无明显的关系,因此都在发生时即可确认。两者的区别仅仅是:营运间接费用应按受益原则分配计人各类营运业务和各种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而管理费用无需分配,可直接记人当期损益。

4.成本计算。交通运输业所提供的是一种位移产品,可以以所完成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港口装卸量等作为统一的计算对象,归结收入与成本、确定营运利润。但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是在广阔的空间进行,受自然影响比较显著,工作条件与运输、装卸的要求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对于不同的运输对象、运输方式、运输手段、运输线路、运输距离、港口或场站位置等,完成同一生产量的耗费是不同的,存在着很大差别。为此,应根据成本控制的需要,从为运价、费率的制定提供依据的需要,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除计算旅客周转量成本、货物周转量成本、装卸量成本之外,尚需计算货种运输成本、航线运输成本、航次运输成本、单车(或单船、单机)运输成本、分作业过程运输成本、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等。交通运输业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包括成本项目、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划分、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办法、成本核算程序等,来适应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需要指出的是,在交通运输业的成本费用中,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以及其他为保持运载工具与设施正常营运状态而发生的费用等设备性费用相当多,这些设备性费用以及一些生产人员如船员的工资等,都属于与生产量没有直接关系的固定性费用。即使营运过程中的燃材料消耗,也不是与生产量直接相关的变动性费用。例如,航运企业船舶运输耗用的燃料,仅属于与航次相关的变动性费用,而不属于与运输量直接相关的变动费用;并且船舶在港发生的吨税、船舶港务费、灯塔费、引航费、拖轮费、码头费、系缆费、停泊费、检疫费等港口使费,都是属于与航次相关的变动性费用,而与运输量并不直接相关。在交通运输业的成本费用中,与生产量直接相关的变动性费用相对较少,这与工业产品的成本费用结构具有较大差别,并且对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的划分,比一般行业困难得多,但各类费用的划分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业各种成本的计算与对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管理。

三、制定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规程的几点建议

1.关于交通运输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体现问题。由生产经营的特殊性而产生资金循环、收入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或费用结算的特殊性,是单独制定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规程的首要因素。无论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具体会计准则,对于收入、成本费用的核算,即使将交通运输的营运业务作为劳务,也只是作原则规定,如何通过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规程将交通运输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与会计的特点体现出来,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交通运输业的会计理论研究。例如,关于收入的确认,通常是从商品或劳务的提供的角度来研究的,这对于商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截然分开的行业来说似乎是可以了。但是,对于商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发生的行业来说,仅从商品或劳务的提供的角度来研究还不够;如果从商品或劳务接受的角度来研究,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因为在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分开的一般行业,从商品或劳务接受的角度来看,消费的开始,必然是提供方生产的结束,也就可以根据商品或劳务接受方能否开始消费来确认收入。同理,对生产与消费过程同时发生的交通运输业,可以在生产过程开始之时确认收入,因为此时运输或装卸劳务接受者的消费已经开始。为此,对于生产实物产品的行业来说,产品生产过程的完成是其收入确认的基本条件,对于生产非实物产品的行业即提供劳务的行业来说,也就可以不必将提供劳务的过程是否完成作为收入确认的基本条件。

会计核算的一般对象范文6

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

(一)核算内容的多样性。农业企业的经营往往涉及到农、林、牧、渔、工、商等多种行业。这就要求会计核算既要满足企业综合管理的需要,又要适应多种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分别计算各个行业的费用成本和财务成果,并考核各种非生产性的开支。

(二)管理体制的复杂性。农业企业实行多种经营和双层经营体制。如国营农场有场部、分场、生产队多个层次,还普遍建立专业组织和职工家庭农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普遍推行农户联产承包的同时,也相应建立了统一经营的生产和服务组织;乡镇企业的体制更是复杂多样。这就给会计核算和管理体制带来复杂性。

(三)核算方法的灵活性。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的生产组织比较分散,经营形式以集体经济为主,经营管理的自较大,生产成果的自给程度较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农业会计核算方法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准确。农业会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既要有操作实战能力,又要有统筹协调能力。现阶段,由于经济的发展,对农业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直接决定了农业会计工作的质量。有的农业会计人员对会计科目的理解不准确,出现滥用会计科目的现象。有的农业会计人员对政策法规的应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的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不认真钻研会计业务知识,工作敷衍了事,不能对会计业务进行准确核算。

(二)会计处理手段落后。农业是人们对动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长过程实施控制和强化的过程,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构成了农业的根本特点。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使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其会计核算较其他行业更为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可能不同,这加大了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二是农业生物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三是农业会计标准具有多重性。目前的农业会计处理手段难以满足复杂的农业会计业务需要。

(三)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预防一些不利自然事项的发生,不能对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因此无法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计录的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家庭农场,在自主经营的模式下,完全可以自己占有、支配完成承包任务后的剩余部分,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失真对各承包户的利益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利害关系,利益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四)不能适应农业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现行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制定的,当时的农业企业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粮食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核算仍然执行过渡时期制定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

三、建议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对特殊行业都有单独的会计标准,因为特殊行业具有很多特殊的会计核算要求,是一般企业会计制度所包含不了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如何,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有必要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等国外的会计核算准则,制定农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对农业活动实行专业化核算。按农业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农业活动所占比重的高低,将农业企业划分为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主要采用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三种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但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其生产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具体运用某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农、林、牧、渔业产品生产成本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分别设置“农业生产成本――机械作业成本、林业生产成本、畜牧业生产成本、渔业生产成本”账户,突出农业活动的特点,以便正确反映农业活动中所消耗的机械作业成本、林业生产成本、畜牧业生产成本、渔业养殖成本,提供详细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