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范文1
一是产权意识淡薄,不经批准擅自转让资产;二是为更新设备,达到报废目的,弄虚作假,未经评估,将不符合报废条件或尚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转让;三是转让过程暗箱操作,人为压低转让价格,个人从中牟利。这些行为问题的发生,不仅造成了资产浪费,加重了医院负担,而且还容易产生腐败;资产处理不及时,已经报废或不能修复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由于科技进步应淘汰的资产,却一直未申请核销,虚增了账面资产;闲置资产不能充分利用,及时调剂,大部分公立医院资产调剂机制、科室之间资产共享机制始终未建立,造成资产重复配置,利用率不高。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善,流失严重
公立医院因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体现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购置环节,有些医院未经充分的论证,未通过招标采购,购进质次价高设备,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使用环节,未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规程使用设备,保养维护不及时,造成设备的加速老化,甚至出现人为损坏和丢失;处置环节,未经鉴定提前报废,未经评估低价变卖,无偿出借等。另外医院接受捐赠、赠送资产以及报废后再利用资产设备管理不当等问题也普遍存在。目前公立医院会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类仪器设备,购买大型设备赠送的附属设备等,由于没有具体的交接手续,财务部门未在账面上反映。另外设备科将报废设备中可利用的部分进行重新组装后直接给有需要的科室使用,没有通知财务部门估价入账,也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的流失。
(一)改扩建工程核算不规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就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陈旧的医院房屋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医院只能不断地拆除扩建、改建,财务部门无法对拆除部分价值确认,只能对二次装修及扩建的增值部分确认资产增加。改扩建工程审计报告通常按一项工程提报决算,未按病区或使用科室分类统计,财务部门无法准确核算因改扩建工程使用科室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类似的还有CT、核磁共振、钬激光设备等大型医疗设备更换配件、返厂维修、升级改造等。
(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不及时、不到位
公立医院随着规模的扩大,特色专业的做大做强,经常将一个专业由一个病房扩张到几个病房。比如:原来心内科一个病区,由于病人太多,加床严重,逐渐扩大到几个病区,并单独核算,经常会出现病区、科室用房的调整,无法移动的空调、空气消毒机、吊塔等设备不能跟着科室调整,资产管理部门不盘点、不比对或盘点不及时,不及时调账,造成科室资产在用明细帐不准确。
三、对策
(一)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及财政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按照“统一领导,综合监管,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公立医院应建立国有资产工作领导小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占有使用部门和责任人等管理层次组成的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不同部门和有关人员,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并拥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专职职能机构,代表医院对医院的资产施行综合监管。财务科是固定资产管理牵头部门。医院的设备科、总务科、办公室等为医院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其职责范围内的各类资产。医院的各级科室负责人是科室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科室占有、使用的各类资产负有直接管理责任,负责贯彻执行有关资产管理的规定,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科室应明确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科室占有、使用资产的安全、完整,办理本科室资产的增减变动手续,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账、卡,配合财务和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清查盘点资产,做到账实相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明确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设备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
(二)严把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杜绝资产流失
公立医院应从固定资产计划采购列入年度预算到可行性论证、采购审批、评估、信息公示、组织招标、签订合同、技术测试、验收入库、建档、使用、保管、维修、养护、清查、处置等各个管理环节都建立明确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对各科室提交申请采购设备要实行分析论证制度,要求科室提出书面采购可行性报告,提交医院技术委员会集体决策。技术委员会对其社会效益(即业务开展的依赖性、先进性、可持续性)、经济效益(即患者来源、收费、各类成本、利用率)、技术支持(即一定时间内,对设备性能的掌握、操作使用的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报国有资产领导小组审批;设备采购前,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必要时外请专家,对设备进行考察、分析,对设备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进行评估,确定设备选型。根据市场考察、评估情况,编制采购信息,向社会公示。根据考察、评估情况编写招标文件、竞价议价表。需调拨、转让、报损、报废、变卖的资产,由使用部门提出处置申请,报各归口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固定资产处置小组。资产处置小组组织论证、鉴定并出具处置意见。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处置意见处置资产,资产处置收入属医院所有,纳入医院财务管理。
(三)加强成本核算,准确计算和提取折旧,与绩效工资挂钩
医院建立健全全成本核算制度,将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费纳入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工资挂钩。对改扩建工程,按病区或使用科室分类决算,便于财务部门准确的将改建工程增加的固定资产按病区和科室核算在用固定资产价值及科室成本;对捐赠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办好交接手续,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或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值;对报废后再利用的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设置设备备查帐单独管理,并给予设备维修人员适当奖励。通过以上措施,加强科室的成本意识,引导科室重视固定资产的引进、管理和利用,扭转盲目购置、闲置浪费现象,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建立正常的清查盘点制度
对科室调整、病区调整前后各实地盘点一次,摸清情况,对不能移动的房屋设施、设备做好科室之间交接,固定资产在用明细账及时在科室之间作调拨处理。对于基建工程、改建工程工程量验收,由国有资产办公室派专人监督跟踪审计共同收量。医院对固定资产完整情况、管理使用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实地盘点、检查,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建立严肃的奖惩制度,对丢失、毁损行为予以经济赔偿、行政处分。
(五)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账薄体系之间形成严格的勾稽关系
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国有资产办公室负责二级明细分类帐,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国有资产办公室每月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从而对固定资产实行多维度控制、全方位提供信息。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对策
一、 国有固定资产及其现状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作为企业主要的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国有固定资产更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证明之一,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国有固定资产对国家的资金运作效率与效益发挥着基础作用――决定着国有企业将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将要运用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将要进入什么样的国际市场,从而决定国家的未来战略步骤的实施。
但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就已经呈现快速递增的态势,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这种流失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年500-700亿元。有的国企部门盲目追求高速度,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就草率决策购入固定资产以后,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无效投资,致使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浪费不能使用,或仅能创造微薄效益,长期收不抵支。有的国企又或者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利用国家给予优惠和特殊的政策,借题企业破产、兼并或改组的机会,转移国家固定资产,给国家带来了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后续难题。
在这种背景前提下,如何管理好,经营好国有固定资产,在管理的同时考虑使其不断增值的方式方法,已经成为所有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如何强化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监督,如何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约束机制,已经成为了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固定资产是表明一个国家基本实力的主要主标,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配置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以及防止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再蔓延有着重大意义。
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国有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出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水平,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流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固定资产进行实际盘点清查,从宏观上分析是否需要增设固定资产的购入和配置,在不增或少增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降低购入成本,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从财务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从而增加国有企业的纯收入和国家的财政收入,既节约了国家资金,又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对国有固定资产实施管理,也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加强对国有企业各个部门资产的管理,促使其在合理的资源配置条件下,提高国民经济技术水平,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防止国有固定资产流失和各种流失现象再蔓延趋势。比如有些国有企业的个别领导,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名,低价销售固定资产设备,或谎报报废手续,将本未到年限的在役固定资产报废,从中获取利益,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还有的企业在推行股份制或同外商合资时,低价或无偿转让国有固定资产,或对土地不计价,对厂房、设备低估价,故意减少国家股,增持个人股,致使国有股在分配环节上比例下降,造成流失。种种现象都说明了国有固定资产各种流失蔓延形式的层出不穷和防不胜防,正因如此,更加说明了我们建立一套名副其实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对策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益重要。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要管好国有固定资产,首先要提高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管理水平。优秀合格的领导应该是企业工作的先行者,未来局势的预知者,公司政策的执行者。企业领导应该比任何部门主管更熟悉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这样才能防止部门领导在自己眼皮底下为非作歹,任意胡为,大张旗鼓的占用或损毁国有资产,从宏观上有效的堵塞国有资产流失的各个环节漏洞。
2. 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对现有的不合格财会人员实行先培训考试,如不合格则另纳贤能。对那些违法乱纪的财务人员应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财务队伍。财务部门人员的优劣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运作,有些财务人员因为进入到国企,便自认一劳永逸,放松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要求,以至不能更紧财务知识的变化更新。作为财务人员更应该紧跟知识的日新月异,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建立实物台帐和卡片,详细记载资产的购进时间与规格型号,积极跟各部门盘点核对,严格执行《会计法》和按照会计制度办事。
3. 建立严密的国有固定资产登记档案制度,强化规范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的工作质量。对已使用和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明确的登记,将每一个固定资产都归档入册,定期进行盘点清理,及时登录资产的最新情况,以备查阅或者新进人员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各部门还要定期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详报其所在部门固定资产的结构变化和增减变动情况,申报固定资产清册进行年检,按规定接受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四、总结
综合来看,现今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无论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准则,还是提高企业主要领导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或者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都是为了完善和保护国有固定资产的法律法规,增强对其的监控能力,严厉打击啃噬国有资产的蛀虫,积极扭转立法工作滞后的局面。使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沿着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迈向新天地。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范文3
摘 要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一个高校设备和实力的证明,对于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伴随着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新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选择正确快捷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 高校 固定资产核算 现状 管理对策
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内容很繁琐,工作量大,并且我们根据现有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科目进行设置,也不能将高校所有的现有成本和剩余资金反映出来。所以,为了更精确的核算高校固定资产,我们应该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国的立法机构、执法机构及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原有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局限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上应该进一步完善,对于存在的问题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一、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现状以及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耐用物资没有合理的归类,造成管理统计方面的难度
耐用物资是指使用时间在一年以及一年以上的设备物资等,或者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保持物资的原有形态的资产,都应该放到固定资产中。比如说高校的办公桌椅和循环使用的日常工具,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来计算,但是有时候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没有清晰的界定,所以,固定资产统计起来就非常繁杂了,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核算不实,账目做起来就有些难度。
(二)高校的固定资产计算不进行累计折旧的设置
高校多为事业单位,高校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都是反映的固定资产原始的价值,在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设置中没有进行折旧,高校财务报表没有设置这一栏,以致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存在虚报,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高校的设备和建筑的老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高校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上涨在无形的膨胀,而账面价值没有适时地调减和调增,这样就导致在账面上不能客观的评估高校的固定资产,给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带来挑战。
(三)高校的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和报废,没有专门设计“固定资产减少”这一会计科目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发展和进步,教学设备也是日新月异,许多教学设备被淘汰,造成高校的固定资产的减值,当然很多教学设备可能在预估废弃之前就已经罢工了,而现在的会计核算报表中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就会存在账实不符的现状。另外,对于教学设备的处置,如转让、捐赠等经济行为,减少了固定资产,但都是通过专用、修购资金来进行核算的,对于资金流向的明细产生混淆,不能确定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损益情况。所以,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改革和发展。
(四)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监测力度不够
高校大多数是国有形式存在的,高校的固定资产的真实反映情况,一般都是由高校自己进行盘查,其真实的损益情况,国家主管部门也不能一一核查,高校的收入缴纳到国家的财政机关,其自身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计提等情况,国家主管部门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约束和要求。
虽然,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十分费力,但是,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越得不到重视,日后的核算工作就越加重。针对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探究,应该增加核算科目,对购置教学设施和改善教学环境投入的资产做出资产核算,对不清楚的账目要彻底清产核对。
二、对于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提出的一些管理对策
(一)设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资产的管理方、核算方和使用方,确立三方的管理职责和义务,同时三方密切配合和协调,坚持做到三位一体,环环相扣的管理模式。
(二)在高校购入设备或者添置新的资产时,向企业学习核算方法,放弃专用、修购资金这样的资产核算科目。只有通过新形势的改革,才能是高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形成规模,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资产情况,缩小高校的负债。
(三)要增加固定资产清理的科目,通过这一科目的增加,就可以准确地核算出固定资产在清理时所产生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将损失和收益的情况及时反映出来。
(四)应该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中加入固定资产的账户设置。在进行购置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时,应该借鉴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要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固定基金,这样来进行净资产的科目核算。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使高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更加真实化,将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核算差距进一步减小,促使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可比性。
另外,还应该增加设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科目,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体系要定期或者是至少一年一次进行资产的全面检查,对于各项固定资产所可能发生的减值进行合理预计,这样就可以使虚盈实亏现象尽量避免,使会计财务的资料更加真实,为管理者的有效管理以及投资者的谨慎性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对于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会计制度的有关方法和规定进行计算,之后的每个时期所提取的修购基金都应该按照这项固定资产已经提取减值准备金后的账面价值以及估计还可以使用的年限来对提取的修购基金进行重新确定。
(五)政府应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大部分高校作为国有资产,政府应该对高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监督,规范高校的资产核算方法和制度,并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统计格式进行更新,完善核算内容,增加核算明细。政府作为一方监督者,制定有效的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结语: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过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的核算的工作中,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是重点之一,真实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资产的增加与减少,使高校固定资产一目了然,对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具体的管理措施,使之更合理,更有效的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是高校管理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得出更多更好的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方法,更好地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刚.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0(3).
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范文4
建设施工企业有着施工点多、施工面广、施工范围大、施工流动性强等特点。企业经常在一个城市或者几个城市之间进行跨面或同时施工,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困难。建筑规模大、项目工程复杂程度决定了其使用设备的多少,这也使得施工设备的引进、使用、维修、报废等一系列环节的管理都面临不小的挑战。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也难于一般生产企业。一是固定资产的转移。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每个下级单位而言,鉴于其施工特点,固定资产的转移及分配具有临时性,且要求其具有时效性,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难度较大。二是每个大的施工项目由多个小项目组成,而各项目均有其自身特点,这就要求其资产管理具有针对性,根据小项目特点分类管理。三是施工进度受天气影响较大,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应急预案,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四是施工项目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变更设计、项目调整等,必然会对固定资产管理产生影响,这需要财会人员及时做好会计核算变更,进行预算调整,以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
二、建设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管理意识淡薄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往往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侧重于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管理,而对固定资产管理等却不够重视,管理意识相对淡薄。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有的也未设置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多数为兼职人员。在具体管理上,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盘点不及时、新购入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固定资产核算混乱等问题,甚至还些固定资产在使用多年后仍在在建工程账户挂账,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较低。
(二)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通常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由于施工企业经营的特殊性,一些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是由下级建筑单位根据施工需求进行自主购买,但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对购置前后相关事项未做明确规定。一些施工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没有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导致固定资产使用后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录入,存在部分设备信息缺失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就算设备损坏或者丢失,也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归根到底还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三)固定资产投入盲目,缺乏可行性研究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固定资产的投入上较为盲目,在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购买大量大型的专用设备,而这些设备的使用效率并不高。一方面,固定资产购置的目的是出于建筑施工企业竞标考虑。施工企业为了包揽一些大工程,不得不购买大量固定资产以提高企业资质,但是一旦竞标失败,这些设备就会无用武之地,从而导致设备的闲置,固定资产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另一方面,在大型施工项目上建筑企业获利丰厚,因而会不惜重金购置工程设备,但项目一结束设备就可能闲置,而很少再次使用,浪费现象严重。
(四)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问题,这也是其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没有严格贯彻实施,加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够,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难以提升。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分类不明确、相关资料不齐全,更不用说固定资产的清查了,使得固定资产核算不清晰,账实不符问题时有发生。由于施工企业点多线长,固定资产管理跨度大,在资产的使用、保管等方面也有不少问题,随意变更资产分类和折旧计提方法等问题突出,这些都会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三、建设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提高全员固定资产管理认识
建筑施工企业相关人员必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并在实践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一是要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置,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施工项目管理之中。二是从管理层到经办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三是要扩大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不仅仅是对固定资产的数量进行登记,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报废等方面严格把关,实现固定资产的全流程管理。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首先要将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放在首位,从固定资产的新增到处置都必须制定明确的流程,并且要有清晰的记录,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人?T、购置日期以及固定资产的型号、规格、出场地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使得后期查阅时一目了然。其次要明确违反制度规定的惩罚措施,用制度约束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行为,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三)购置大型固定资产要经过科学论证
对于金额较大、具有特殊功能的大型固定资产,在购置时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以避免后期资产的闲置。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时,必须做好成本预测,尤其是专用设备的成本收益比,需要经过精确计算、反复论证后才能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应该投入。同时,购置大型或专用固定资产设备前,要考虑设备的功能和再利用性能,若是不能转场再使用,则必须考虑清楚资产闲置的成本,以及资产使用后回收的收益,将资源的合理利用放在设备购进的考虑范围之内,避免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范文5
一、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地位,同时也是企业维持简单生产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是追求经济效益,积累相关财富。而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总占据着重大的比例。一般企业在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也就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资金管理为主要内容,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
就目前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隐患,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中,由于管理机制不科学、不健全、管理程度不合理等造成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更是对资产保值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更是引起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用与贯彻不够切实。就其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判断不明确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应用,其在固定资产中也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但是由于其只给出了生产商品、提供服务以及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而对于产品的使用寿命等问题并未曾加以衡量和判断,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判断标准中存在的混乱不明的局面。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工作中主要是强调自身的经营和发展要求,而对于市场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索很少投入,因此若想达到市场优化与资源配置的目的,就需要在工作中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为基础,以市场发展规律为准则进行深入的总结与普及,从而形成了一种能够发挥企业资产灵活性,有效判断企业资金价值的管理模式。但是如果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操作和判断标准,就很容易将企业中的各种观念混淆,从而成为企业操纵利益的手段。
2.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固定资产在计量的时候,其产值变化的关键在于未来企业经济发展利益与效益,同时对于企业资产中存在的金额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关系要给予确认和分析。然而,新的会计准则知识对其中可收回的金额进行了定义与管理,而对于资产销售价格以及费用咨询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全面、系统的定义,使得可收回的资金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一种依托与附加的关系,是以会计工作人员判断为主要的工作标准,这也就容易造成工作结果的因人而异。另外在我们在工作中对于可收回的资金预计管理胡规范,常常会造成在工作中出现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进而导致资产出现弹性过大或者缺乏衡量标准的现象,而且容易出现约束手段不健全,不科学的工作模式。
三、解决的对策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固定资产已成为企业经营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资源,因此其在企业工作中的管理价值和探讨意义也必然会越发的受到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尤其是在社会发展中,随着企业改革和重组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企业资金管理也必将延伸到企业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1.资产减值的方法措施
资产减值工作的主要方法措施在于加强管理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要求。在这种管理措施和方法中,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的完善资产减值标准和会计规范基础能留,从而制定出一种具备可操作性、可扩展性且又能够满足时代潮流的工作模式和标准。并且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必然愈演愈烈,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各种相关的管理策略和工作手段进行深入总结与分析,对其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处理,并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管理工作体系,使得财产减值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能够尽可能的缩小到会计工作人员人为评估和判断的范围,从而为工作人员的指导性标准做出相应的参考。
2.合理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
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的考虑我国国情和未来社会发展要求,将公允值看做是一项企业发展的辅助手段,从而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在企业工作的各环节,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若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在工作中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使得其在工作中能够明确工作的重要性与责任感,从而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要求,实现企业未来发展要求。同时随着国家对市场指导性作用的进一步加大和完善,以活跃、公开为准则的交易市场逐步完善,这就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交易提供了基础,进而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3.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取得、折旧的计提、后续支出的处理以及固定资产处置和期末计价等内容的核算。通过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加大会计监督力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确计价、合理摊销折旧成本等,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我国会计准则一直用年限和价值作为划分固定资产的判定条件。凡不同时具备这两条件的物品,列入低值易耗品进行账务处理。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定义取消了量化的价值判断标准,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因此会计人员要重点区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避免将用于商品生产、劳务提供或经营管理方面的低值易耗品列入固定资产核算,或将本该列入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列为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
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范文6
关键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
近年来,由于国家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高校也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需求急速增加。学费的增长及政府的投入使得这几年来高校资金相对比较充裕,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扩大了不少。国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日益重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建缺乏科学的规划论证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大学扩招。很快大学的宿舍,教室,实验室都不够了。许多省市都在郊区建立了大学城用于大学的扩建,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公办普通高校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至2012年4月,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至此高校停止了本科生的扩招。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称去年大学的录取率为74.3%,毛入学率为40%,已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然而近年来高考人数却成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1050万,2009年1020万,2012年915万,今年略有提升也只940万人。研究生虽未停止扩招但从2014年起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也在持续下降。众所周知,人口的低出生率,大学毕业生的低就业率等原因,高考人数还会继续下降。目前有些三本院校已出现招生人数不足的现象。随着招生规模的相对稳定甚至下降高等院校规模已出现拐点。今年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高校自身也存在着重新洗牌。对于这一趋势,应引起各个高校的关注。对于基础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基础设施在建成以后极有可能出现使用率低下甚至闲置。现今高校的基础建设不仅缺乏前瞻性甚至缺乏整体规划。最典型的就是教师公寓。学校的新校区大多建在郊区。学校周围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未解决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又将教师公寓建在新校区。建成以后,因为社区配套设施跟不上,居住新公寓的教师面临买菜难,孩子上学难,就医难等一系统问题,不得不重新在外租房,致使新建公寓闲置多年。再者就是实验室。因对使用者的需求考虑不足,教学楼建成以后,实验室临到使用时发现问题重重,实验室所需的特殊环境要求得不到满足,不得不大规模改造甚至重建。新校区土地面积不够合并校区困难,学校不得不开设班车,教师尤其是公共课教师上课几个校区来回跑。林林总总这些问题也造成基础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的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峻
高校中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也是相当严重的。造成高校中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监管,二是制度引诱。由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为项目制。如何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有着极大的权限。财务部门大多只是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控制,而不便对其合理性进行管理和引导。在我国科研经费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拨付,虽然结题时会有结题审计,但对于合理高效使用科技经费方面是无法用审计来监管的,而学校方面又对此动力不足。项目负责人出于各种原因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而此种行为就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而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的某些不合理性也是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重要原因。科研经费申请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预算。由于项目负责人大多并不精通财务,编制一份合理的预算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则高校评价体系使得高校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轻视经费使用。一个学校基金项目的申请数甚至直接会影响到学校排名。是否能申请到国家基金影响到一名教师是否能评上高级职称,能否申请到高级别的国家基金直接能决定一名教授在学校的学术地位。现今国家发放科研经费可谓政出多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国有企业等等。这就使得科研经费出现多头申请的情况。到了结题时,经费用不完又害怕结题时经费结余过多而被收回甚至问责,出现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固定资产使用率低
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购买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各级政府拨付给高校的经费。这类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高校使用这类经费购买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一般是由院系上报预算,学校财务部门统一预算审核后将经费下拨给院系,由院系在预算范围内提请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购入后也多由院系使用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固定资产购买后各个院系资源独享,对固定资产的共享缺乏动力。加之学校没有一个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节。固定资产在院系之间缺乏共享,闲置设备缺乏调剂,使用率当然也会很低。另一种经费来源是教师的科研经费,一些用于科研活动的固定资产往往是教师的科研经费购买。主要用于教师个人的科研活动。对这类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通常由教师个人在经费预算范围内自行购买自行使用自行管理,因为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引导和鼓励,教师们在报废前几乎将其视为私有物品,基本没有共享的情况,使用率也同样很低。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相互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财务部门只管核算,设备管理部门只管购置和发放,院系的使用情况不清查就不清楚。在新会计制度以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的情况会逐步纠正。但管理手段不跟上,账面价值失真依然会存在。《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设备按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计提折旧。但具体到各种院校各种设备,情况又将会复杂的多,如果一概而论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机遇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制度对固定资产部分做出了较大的修订。固定资产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和类别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将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升至1000元并将固定资产主要分为六大类,同时指出在忽略固定资产残值的条件下,对固定资产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其次提出将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平行登记,并定期将基建账信息并入学校的“大账”中去;因建筑工程而产生的利息,归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归入在建工程成本项目中。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全面。对学校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据。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并账之后更利于学校利用预算管理和控制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后会相对比较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的现在价值,为固定资产建立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固定资产中长期管理规划
在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之际,对于基建工程方面学校应尽快组织一个专家组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进行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认真的制订一份中长期的规划,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建项目做一份中长期的预算。这份预算应该是一份科学的详实的细致的预算。学校每年的年度预算中基建方面的预算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微调。基建项目应严格执行中长期预算,不在预算中的基建项目,原则上不应新建。进行过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学校管理层就会对学校的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有一份中长期的预算,学校的基础建设就会减少很多的盲目性。基建工程中的种种问题大多数都是源于预算问题。预算不合理,预算制定时过于粗糙,执行不规范,造成预算流于形式。严把预算关,才能使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得更好。合并校区也是势在必行的,校区合并以后一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二来也方便了师生的科研教学活动,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校区合并工作仅凭学校一已之力是很难做到的,还需多方争取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合并校区中土地置换,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等等工作都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
(二)防止使用科研经费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使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反应了相对真实的价值,这一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使管理人员仅从账面上就能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参与对固定资产购买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要扼制固定资产人为重复购置现象还应建立一套既人性化又监督到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于科研经费的发放于政府层面应统一由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在学校层面,财务人员应全面参与到科研经费管理中去。在科研经费申请之初,帮助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国家科研经费发放部门也应有专门部门进行经费预算合理性审核,做到合理发放,从源头上防止科研经费的浪费现象,防止固定资产的人为重置。在学校层面应利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时机,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大清查,摸清学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折旧制度,为今后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打下基础。在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学校应利用好预算和审批权限,对固定资产采购的合理性进行管理,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合理采购。对科研经费结余应制定好相关政策,做好引导工作,引导科研人员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合理使用,细水长流,万不可一收了事。
(三)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
在整个学校层面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使固定资产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这是高校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能使学校各个院系,各个部门互通有无。教师们也可以在这个共享平台中互通有无,以节省科研经费。当然仅仅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制度上鼓励和完善共享机制,能让各个院系,部门甚至教师能在共享机制中实现共赢。只有当制度相对完善了,共享平台才能真正的有效的运行起来。固定资产的共享不仅是校内各个院系和部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要与社会共享。例如,班车,学生宿舍,校医院,校内宾馆,食堂等等,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开放服务的。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现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依然比较落后,各个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不足。高校应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本校固定资产的数据库。建立信息化管理以后,各个部门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责任人。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固定资产大清查所需次数和范围,大大减少大清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使固定资产的很多管理常规化。例如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以后,固定资产到了报废年限,设备管理部门因与财务部门共享了相关信息,不需要查账就能在信息平台上看到,能够及时到固定资产使用人处查看固定资产是否需要报废,如不需要报废的及时评估新的使用年限,需要报废的能及时进行报废处理。财务部门得到设备管理的信息就能够及时处理相关固定资产账务。建立固定资产的数据库也是为固定资产的共享提供管理上的依据和保障,使得学校不会因为固定资产共享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会计制度颁布已两年了,但很多学校执行得并不好,折旧未提,基建账并账不及时,学校执行新会计制度已迫在眉睫。在完成固定资产大清查以后,尽快进行学校固定资产现状的评估,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学校固定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帮助学校教学,科研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青.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思考[J].行政事务资产与财务,2016(01).
[2]李雪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问题的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