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资源管理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资源管理标准

土地资源管理标准范文1

关键词:土地资源;人才培养;改革思考

一、土地资源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将面临着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和利用,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层次的要求。

(一)厚基础人才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涉及到土地的测量、规划、评估和管理。实际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要牵涉到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以及农林部门,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对我国的地理状况有大致的了解。每一寸土地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应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因此对当地城市的经济情况要有一定了解。总体来说,土地资源是一个需要较大知识量、涉及范围广、应对多种角色的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理论与应用型于一体的学科,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定。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土地进行测量,用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开发的依据,通过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管理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要拥有土地测量设备、计算机分析技术、CAD制图技术、地籍管理信息化等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三)管理型人才需求

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型人才,所懂得的知识必须是全面的,如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导向,对土地资源进行严格管理。目前,国家急需土地资源高级管理型人才,从事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

目前,全国共有50多所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本科学位和硕士研究为主。其中,如图1综合高等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占100%;农林院校总数最多,占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42%,其硕士学位授予仅其次于综合院校占67%;理工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占45%,本科学位授予占55%,硕士与本科专业开设比例相对持平,而博士学位授予点为零;文史师范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本科教学为主,专业开设占78%。

由表1得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知识量有很强的要求,其至少是本科以上学位;农林院校比理科院校更重视土地资源的发展,所开设的专业更具有针对性。

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明确学科的定位

部分高校对学科认识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将土地资源管理设置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下属专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比较狭隘,忽视了它是兼管理学与工学学科于一体的专业;2、部分学生认为土地资源就业方向是地方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或农林部门等,进入门槛高,需要很强的人际关系和专业实力,导致一些学生学术研究积极性不高。

(二)未形成统一课程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虽不同,但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的部门,例如在《土地资源学》中学习到的内容可能会重复出现在《土地管理学》或《土地资源学》课本上,甚至在《公共管理》课程上也会提到。很多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核标准不一样,也未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整体教学质量都有待提高。

(三)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实验课程有:地籍测量、土地评估及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但很多的高等院校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数理统计、测量与遥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这主要还是与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土地资源管理要求教师需要懂得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很多教师都重理论轻实践技术,这是大多院校教学的通病。

四、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明确学科就业方向

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该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考取公务员,到地方国土局、规划局或农林部门去工作,也可以从事土地及房地产价格的评估与管理等工作。实践证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范围广、发展好、待遇高,是一份非常有社会竞争力的专业。

(二)形成学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牵涉的学科非常多,如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每一学科都自成体系,所涵盖的内容都值得深究。但由于师资力量缺乏,一些院校一个教师分担几门课程,每门课程穿插其他学科重复内容,这让很多学生搞不清每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无心做学术研究。因此,形成统一的、完善的、科学的教学体系,是保障学生认真做学问的基础。

(三)强化实践性的教学

目前,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设置均偏向理论教学,实践的部分少之又少,这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大学生即将毕业时会非常迷茫,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到企业从事开发报建工作,不知道其工作流程;应聘土地及房地产评估师,不知道用数据统计的方法论;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不知道如何使用土地测量设备,这些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的原因。

五、结束语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为一体的学科,牵涉范围广,包含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数字印刷是一门偏应用型、交叉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印刷业务、数据库管理、网络印刷等业务中。作为一名本科院校数字印刷专业的学生,要对印刷和数字印刷的概念非常清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是以满足企业对印刷人才的需求。(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光,张悦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11,2(9):18-26

[2]曹林奎,刘世亮.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土地管理与发展,2012,11(4):20-30

土地资源管理标准范文2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一种宝贵的有限资源,滥用土地资源来获取短暂发展的做法不可取,会威胁到一个国家和城市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做好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二、城市土地资源和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

城市土地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指属于城市范围内的土地资源,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城市的建设规划、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是以城市土地为载体来进行的。城市土地资源同样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主要是指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对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分配,对其进行控制及监督。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管理、建设规划管理关系密切。

在现阶段,改善和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同时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对于一个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还处于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相关方面的管理还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关于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很多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很混乱,亟待规范。笔者总结我国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城市用地越发紧张,同时土地使用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的使用面积不断增加,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住房拥挤,绿地面积少,公园体育活动场所不足等矛盾和问题。很多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管理不当,在开发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过度使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还存在土地使用铺张浪费的现象,很多地方政府不遵守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规定,私自乱征乱批土地,或者为了业绩盲目开发,出现很多闲置空闲的土地。

第二,城市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速度很快,然而原有的城市土地规划开发政策显得有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城市的总体规划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利用问题,因此如果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不能协调一致,那么将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重大项目土地的审批问题,城市重复建设等等,给城市的整体发展造成混乱。

第三,土地市场化运作尚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土地市场化运作想想越来越多,合理的土地市场化运作有利于经济发展,然而现实中却存在很多没有按照法律法制操作的问题。例如很多城市为了眼前发展利益,开展拍卖土地,或者减少绿化用地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城市的长远发展。

第四,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不协调。土地管理和建设管理两者关系密切,然而现实操作过程中,由于配合不协调,导致很多工作出现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建设。因此,完善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四、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关系到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以及竞争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针对以上现象和问题,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规范,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

一个城市的土地规划应该和这个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并且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执行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制定城市的土地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合理规定各种用地的比重分配、空间布局、规模标准等,然后确保各项工作在此约束下合理有序的展开。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相关工作,例如土地审批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规范来执行,杜绝乱征乱批等现象。

(二)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

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使用土地时要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的限度,充分发挥其价值。在途观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使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三)提高土地使用率,地尽其利。

首先要对城市的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地尽其力,尽量发挥不同类型土地的优势;其次,对土地使用情况和现存土地做好统计;第三,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上以及地下的空间,例如地铁,地下通道,高架桥等等;第四,走科技发展之路,组织专家学者对城市土地进行研究,也为城市土地管理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这一政策,最近几年备受关注,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要求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在关注眼前利益的时候考虑长远利益。那么在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中,要杜绝过度使用土地等情况,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在有效正确利用土地的同时做好保护措施,例如保护绿地,严防土地使用过度等情况,保护土地生态系统,防止新的破环,这样才可以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长远发展。

(五)完善和规范土地市场。

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离不开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检查土地用途,并且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向观众更测的落实。

五、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人地矛盾加剧。再加上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因此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提高土地使用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完善和规范土地市场等,改善和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田庆昌.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思考.河南国土资源.2006(12).

[2]赵岩荔.论土地管理的焦点问题——土地征用.科技资讯.2006(35).

土地资源管理标准范文3

在社会的发展生存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载体之一是土地。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城市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所以在当今的城市规划中,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占有、分配以及使用的规划、组织、控制和监督,从而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本篇文章从我国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出发,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土地资源管理在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资源浪费中的应用

在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的速度比较快,城市人均占地面积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政府加强土地利用,导致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过高,进而使得土地生态系统对城市的自我调节的能力极度下降。然而,人地矛盾也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现在的某些城市为了虚化城市的发展状况,吸引外界的投资,逐渐出现了“空城”的现象,也就是占地面积非常大,建筑的高档别墅、度假村以及星级酒店等等都是形同虚设。还有些城市出现“开而不发,围而不用”的现象,导致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此外,一些城市不顾国家的要求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 擅自乱征乱批土地,盲目发展开发区。

1.1 制定科学的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作为国家管理土地的措施,执行土地法律法规,实现国家对各类用地宏观调控。城市土地规划的管理工作队城市规划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引导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管理,使得用地者提前知道对每一块的城市规划,以及如何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土地资源管理才会在城市规划的约束下进行。

针对上面提到的人地矛盾,人民居住用房紧张,交通、教育等各种问题,城市政府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并且基于对土地的需求规划、土地供应能力,建设城市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整天利用做出总体规划,同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模、空间比例控制标准、建筑密度、人口密度控制标准应遵循科学的规范。

1.2 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节约制度

政府在关注人地矛盾的同时,还要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节约制度。坚持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不动摇。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要求,努力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与此同时,确立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衔接好两项规划的前提下,确保更好的发挥出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效益,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资源管理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的土地市场发育远未成熟,发展也并不协调,出让的土地数量较少,并且存在大量的隐形交易。同时,一些土地使用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向国家购买了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但是他们并没有将其用到各种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建设中,而是将大量的土地使用权投放到获利较大、见效较快的领域中去,这样的利益诱惑,致使越来越多的土地使用者进入了开发误区,从而极大的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整个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针对城市土地市场不健全,规范管理缺乏依据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几种措施:

2.1建立健全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

在目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是一个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土地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而城市建设中所需要的土地,必须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完善土地法规,支持中介服务组织培养,加强监督管理,维护正义和公平的土地市场,与之同时,利用价格机制来抑制多占、乱占以及浪费土地的行为,进一步努力提高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和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2.2 转变城市政府观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城市蔓延方式和用土地换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以人为本”的要求。因此,城市政府应转变城市政府观念,强调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度建设紧凑城市。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城市政府应该在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城市、环保、文化、教育等的因素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和整合土地供应计划。同时公开透明的开发和管理土地供应计划,让其在强大的可操作下有利避免盲目竞争。客观上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供应计划,促进土地供求平衡,进而调控房地产市场。

2.3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土地资源管理是城市规划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土地按城市大小限制,,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更符合我国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城市政府应该组织土地整理的工作,古老的城市的转型,按照每一个计划,一步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与之同时,通过税收、信贷和其他政策和利益机制来鼓励老城市土地开发,并且合理确定住宅建筑的密度和容积率,提高城市建设用地供应。

结束语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城市土地使用的综合研究,并在土地使用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土地资源需求量增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缓解人地矛盾,在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更好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总而言之,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实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且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土地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的效益,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资产收益的良性互动,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⑴ 李汉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 年第 3 期

⑵ 陈林 王轶“以人为本”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3):34-41.

土地资源管理标准范文4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路径

作者简介:王兆林(1979-),男,山东沂南人,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助理研究员。(重庆 400067)张婷(1984-),女,重庆永川人,重庆永川中学校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学二级教师。(重庆 402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工商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以重庆市为例”(项目编号:1302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38-0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依据我国土地利用与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教育部于1998年对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并颁布,将原来的“土地管理”专业和“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合并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以公共管理大理论为核心,以规划、信息技术为手段,多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因此该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决定了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必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综合研究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该学科体系复杂,同时该专业涉及众多学科的交叉,也给缺少具体土地管理工作经验及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本科生学习带来了不小难度。因而如何增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成为该专业学生培养中一个非常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一、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内涵的理解

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与出发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高校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关教学有效性内涵,理论界对此有两种定义,余文森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1]孙亚玲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三者的有机整合”。[2]认真分析上述定义发现,余文森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脚点定在学生身上,这是必要和必需的。他强调关注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也是合适的,但他的观点也有一定片面性。因为课堂教学固然主要应关注学生,但是教师的进步和发展也是不可少的。基于此,本文认为土地资源管理有效性学习是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对教师、学生的发展以及对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者是有机统一,且都是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的,其外延还应包括该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外实践教学有效性以及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性。

二、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低效表现及原因分析

1.专业教材过于陈旧

我国在2000年前后组织国内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一些著名的老专家,如王万茂、韩桐魁、叶公强等针对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编写了一套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如《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等。有些教材首次出版的时间甚至比现在一些在校的本科生年龄还要大。尽管这些教材奠定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基础,显然一些内容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了。如刘耀林主编的《土地信息系统》中演示的软件Arc/Info、ArcView等软件,早已被更为先进的Arcgis软件所替代。学生对于旧版软件学习兴趣不高,而对新版软件Arcgis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

2.专业课程设置较多且不成体系

有些高校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比如将“城市规划原理”、“土壤学”、“生态学”等课程亦纳入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尽管这些课程都是建立在土地资源科学基础上的,但是这是课程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有关专业问题有难度,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加之本来该专业课程设置较多,该专业绝大所数大四学生尽管学习了四年的专业知识,甚至不知道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体系具体内容。

3.专业实践教学缺乏

如前所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脱离实践单纯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不但乏味而且难以理解。如在“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学习过程中,单纯讲授空间数据编辑以及数据库的理论,若不结合具体的上机实践操作,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由于有些高校该课程没有设置上机操作部分,使得老师讲授该课程感觉异常费力,学生学习也更加吃力。

4.专业研究性教学不强

这里所说的研究性教学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土地资源专业的课题研究与,将该领域最新的成果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有关课题研究与专业论文撰写,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当然两者能够结合是最为理想的。实际上,该专业有些教师由于参与有关科研任务不多,对于教材理解有限,无法举出恰当的例子将先进的学科知识应用到理论教学领域,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很多本科生由于缺乏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无法通过课题实践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因而如何将学生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来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5.部分教师职业素养存在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关系到肯不肯教好;教师的教育观念关系到会不会教好;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方法影响着能不能教好。在利益驱动下,有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对教学不负责任,一心谋“第二职业”,而不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工作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能维持就不错了,哪谈得上提高教学有效性呢? 有的教师不注意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教学过程简单化,完全是我讲你听,等等。教学方法的简单化导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也会导致教学失去预期效果。

三、增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1.完善教学课程体系

高校教学方案的制订,应依据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与当前土地资源管理热点与难点问题息息相关的教学课程体系。在此前提下各高校可以依据自己的特色开设特色课程,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也就是把课程体系中具有某种性质或担负类似功能几门课程的小集群划分为同一模块,具体遵照“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主干课程”递进式分层。具体讲,首先依据各学校的实际,遴选土地资源管理及其相关学科中可开设的备选课程,并由此通过学科交叉、内容重组组织主干课程;其次为了协调课程体系内部结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及功能的相似性归并成若干个课程模块。本文参照吴壮金、严志强等人的研究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划分为资源模块、经济模块、管理模块、技术模块、应用模块、选修模块等六个模块,并在选修模块中,根据研究方向的差异又分为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不动产评估四个系列。[3]

2.更新与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及时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首先学校应积极组织和激励专家教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编著新教材,并按照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及时更新与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将自身或者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最后,要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建立“一个中心,五个系统”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个中心”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建立“五个系统”,即通过建立课堂教学子系统、教学实验子系统、专业实习子系统、毕业实习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对学生进行渐进的系列培训和锻炼。[4]

3.构建研究性教学体系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不再是把预先设计好的流程让学生按部就班完成的过程,而是由教师提出一组相关课题,再由学生自己去查阅文献,制订流程或方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甚至是共同学习者。因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可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拓展并检验创新性思维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院校依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点,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工程设计、文艺创作等专业素质为目标,按照“研究性”教学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构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双师制”师资建设、考核评估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体系。[5]详见图3。

4.改良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资源是教学与实践效果的重要保障,此处的实践教学资源不仅包括教学的硬件设施还包括教学软件设施以及教师队伍等内容。当前很多院校缺少土地资源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基本教学资源,因而各院校有必要加大校内实验室投入,特别是软件资金投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来择实验项目,使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再如,当前一些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习以封闭式学习为主,较少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与校外实践,学生对当前学科前沿问题根本搞不清楚。有鉴于此,学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考察,如组织知名教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本学科前沿动态,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目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相关研究机构管理机构参观实习,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拓展他们的视野通过校外实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水平。[6]最后针对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要在强化教师队伍管理的同时,努力为教师提供各种继续教育深造的机会,还要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定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交流锻炼,并与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广泛交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吴壮金,严志强,廖赤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西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1):24-25.

[4]王承武,马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5):68-69.

土地资源管理标准范文5

关键词:土地收购储备;GIS;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库

随着天津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的不断推进,滨海新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伴随而来的是滨海新区建设项目数量增长快,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状况。特别是去年滨海新区建立了土地集中交易日制度,土地收购整理储备管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土地开发和土地交易工作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把滨海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充分地发挥、利用起来,加强监管,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土地资源利用全程检测体系,科学、有效地做好土地整理储备、土地开发和土地交易的管理工作,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将土地资源优势有效的转化为招商优势、建设优势、以及管理上的优势成为滨海新区土地整理储备管理工作者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滨海新区的土地整理储备、开发、交易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对土地整理储备、土地开发和土地交易各环节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数据没有进行系统化整理,数据更新滞后,查询统计工作量大且效率低,对整理储备土地信息、土地开发信息和交易信息缺乏定量定位分析,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应对重要紧急情况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一、平台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管理平台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需要实现多重功能,为更好实现系统设计的目标,采用了众多先进技术,下面针对其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作简要介绍。

第一,组件式GIS技术,组件式GIS的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控件。每个控件实现不同功能。各个GIS控件之间,以及GIS控件与非GIS控件之间,可采用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应用。

第二,数据的无缝集成技术。在GIS应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的无缝集成是比较关键的,只有实现了数据的无缝集成,才能真正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分离,为功能的集成打下基础。这样通过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原数据格式的前提下实现对不同格式、不同来源数据的访问。这将为数据共享、数据交换提供基础的功能支持。系统将统一管理滨海新区范围内的各种空间数据,包括测绘基础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地籍数据等,能对各种空间数据进行录入、编辑、转换、分析、输出等操作,具有强大的图形自检功能,做到图文一体化,提供专题空间数据服务。

第三,基于ArcSDE技术的数据管理。ArcSDE是一个先进的空间数据服务器软件。它可以为任意的客户端应用,提供了一个在DBMS中存储、管理和使用空间数据的通道。其具有高性能的DBMS信道、开放的DBMS支持、GIS工作流和长事务处理、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模型等特点,支持企业级GIS的开发与应用。

第四,数字权限控制技术。中心内部大量数据信息都属于资料,为保证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防止病毒入侵、非法访问、恶意更改毁坏,系统采取完备的数据保护和备份机制。此外为了防止非授权用户的非法入侵和授权用户的越权使用,系统应进行各种级别的权限控制,并具备审核功能,自动记录用户访问的情况和操作过程,以备日后查询。

二、滨海新区土地资源基础平台系统分析

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要求能够对滨海新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数据及基础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土地的收储让业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统计,能及时了解新区土地收储及供应情况,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平台应能实现土地的地理信息图形文件管理、土地现状及利用图显示、查询、统计分析、地图输出以及数据管理等功能。通过了解滨海新区土地收储及供应的业务内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土地资源基础平台的详细需求。结合需求分析,采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心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将业务流程转化成数据流程,为系统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奠定基础。

三、滨海新区土地资源基础平台的设计

滨海新区土地资源基础平台的设计主要是基于系统分析,按照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目标,选择合适技术、平台及开发方法对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在本部分中先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进而进行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和空间数据库设计。

基于已有的GIS软件平台,采用通用的软件开发工具进行集成二次开发,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这样既充分利用了GIS工具软件对空间数据库的分析和管理功能,又可以利用其它可视化开发语言具有的高效、方便的编程优点,集二者优势,大大提高平台系统的开发效率,又使系统具有良好外观效果,强大数据库能力,并且易于移植、可靠性好、便于维护。

系统开发具体步骤如下:

1.系统需求分析与模型的构建

通过用例来收集和管理需求:认真、细致地分析业务工作流程,通过使用标准建模语言UML,描述出用例图,画出现行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并将这些模型信息反馈给用户,经共同讨论后确定。然后再根据用户的目标需求,构建应用模型,以便获取用户准确的应用需求,估算成本与效益。

该阶段需要完成项目开发计划书和需求分析说明书。

2.原型构建

根据用户确认的应用模型和相应的数据流程,快速构建应用程序原型,通过原型,用户能直观、全面地了解到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是否与用户的理解一致,是否符合用户的目标要求,从而减少沟通上的歧义,最大限度上地确定用户需求。

3.系统概要设计

根据系统模型和数据流程图设计出用例图、系统功能结构图、模块划分结构图,定义出系统类图、对象图(根据对象化的方法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对象划分和系统结构以及模块划分);涉及用户接口、系统内部接口、系统代码;设计数据库结构以及进行用户运行设计、安全性设计、维护设计等。

4.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概要设计完成后,进入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系统详细设计包括:包图、顺序图、合作图、状态图、系统结构图、数据机构描述表、数据元素描述表、数据结构图、模块描述表、系统流程图等。

5.系统的分布实施

系统详细设计完成后,根据状态图、构建和配置图进入系统编码和系统调试阶段。大致步骤如下:建立用户机器操作环境:根据详细设计的系统与子系统的划分方式,建立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级用户,并设置用户口令。设置用户的操作环境(用户环境、用户资源等)。1)建立用户数据库:根据用户的划分情况、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元素描述表建立用户数据库。2)建立菜单:根据自系统的划分方式,建立用户菜单及其各级子菜单,并且给使用这些菜单的用户授权。3)建立操作界面:利用开发工具,建立各个模块的用户操作界面,并且与用户研究,从而建立最佳的用户操作界面。4)完善模块功能:根据需求和建立模块的目标,完善各个模块的各种功能,并完善各模块间的联系。5)编制各种报表:在本阶段中软件开发人员要随手记好编程笔记,及时整理成模块开发卷宗纪要、完成各子系统的测试计划和简要用户操作手册。6)系统测试:首先进行模块测试,然后联合测试。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利用白盒法和黑盒法进行测试。7)系统的试运行和文档的编制:各个子系统经过测试后,投入试运行,并对整个系统进行联调,监测参数传递的正确性和数据的共享情况,总体测试完成后,把系统移交给用户使用。

四、结论

本文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现状及特点,结合目前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管理及土地收储让工作现状,围绕平台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系统功能需求出发,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建立系统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及数据库,实现基于GIS和数据库技术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资源基础平台的开发目的。通过初步应用,平台系统的开发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了土地利资源信息管理及土地收储让工作的日常需要,实现了对土地资源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自动化管理,提高了土地收储让工作的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通过平台系统的开发设计,将GIS及数据库等技术运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业务中,极大方便了土地收储让业务工作的进行。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系统应用GIS技术及空间数据库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并将他们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方便了各种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及业务流程的进行。

2. 系统打造面向滨海新区土地整理储备的协同办公、过程监控、宏观统筹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的图、文、表、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3. 系统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土地资源数据及收储让工作流程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对土地收储让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并可提供相关图件和分析统计成果,为新区政府制定各种城乡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丹,郑坤,彭黎辉.组件技术在GIS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 27 (3):263~266

[2]王丽萍,邱飞岳. 基于Internet的土地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 (7): 62~64

[3]刘春,陈能,奚长元.面向土地利用现状的GIS空间数据库构筑[J].测绘通报,1999 (4):20~22

土地资源管理标准范文6

关键词:建筑规划,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1 建筑规划和基层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的利用及管理,但是,在目前的建筑规划和基层土地资源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建筑规划没有科学的流程而造成基层土地资源浪费。在进行建筑规划中,需要有科学的流程来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但是,由于建筑测量技术的落后或者项目经理的原因,很容易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这不仅为基层土地资源管理造成了阻碍,同时,为了完成建筑方案,不得不对土地进行重复性或者叠加性的规划,浪费了土地资源。

第二,在建筑规划和基层土地资源管理中,执法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我国建筑规划和土地资源的管理中,基层土地的执法成为了关键性问题。为了保证建筑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基层土地资源工作中,法律的执行具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土地执法人员责令停工,但是随后就会有更多人为违法人进行说情,特别是在基层中,这种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甚至一些人不通过土地买卖的专有部门进行土地的非法买卖,也就是在私下里进行土地交易,这种行为对基层土地资源管理的秩序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三,基层土地资源管理中,国土体制中的权责混乱。在我国基层土地体制改革后,很多土地的领导都是双重的。在国土管理部门中,上级赋予下级的主要责任就是对下级管辖地区的国土进行保护和调配,即防止农田被破坏或者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止等。但是,在这种体制下,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他们的工作都是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责任田和政府的土地进行负责,甚至一些人员还被上级安排到其他部门进行工作,例如招商、计划生育或者村干部等,很容易造成权力和责任混淆问题。

2 建筑规划及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解决建筑规划及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第一,在建筑规划和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要一直采取双重保障的方针,保证国家关于土地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落实。在建筑规划或者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要对国土资源进行宏观调控,进而促进和保证国土资源的科学利用,这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同时,对于国家土地资源调控的各种政策,文件,我们也要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以加强我国基层国土资源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对基层土地,尤其是农村土地、耕地进行严格的保护和规划,对于基本耕地被占用或者非农业用地占用农田等问题进行控制和监督,科学分配农村用地和建筑用地,对建筑用地进行严谨的利用和供应,加强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资源的调控;当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也要对其进行规范和整顿,对零散的土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促进土地资源的规模利用,集约化开发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此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积极参与到终点项目的规划以及论证工作当中去,同时还还要主动的做好规划方面的调整工作,对于指标争取、占补平衡以及土地征用补偿等一些前期工作更是要积极主动,这样才能挣得供地的主动权,断然不能因为土地供应不及时、供应不上而耽误了开工的时间,丢了项目。

其次,要对土地的整体利用、规划以及修编工作进行及时的处理。在修编土地的过程中,还要时刻谨记节约、集约的用地原则和思想,要能够通过科学且合理的整体规划工作,对用地结构进行优化,进而保障在日后经济发展中的用地需求等情况。

最后,要能够对工业的用地招标、拍卖等工作进行落实,逐步完善土地最低价标准、探矿权利以及采矿权利等有偿出让等相关制度,同时还要在市场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加强并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敏感度,要提高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意识,同时要积极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权威性以及其统一性,进而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执行和落实程度。

第二,加强法律的宣传工作,强化执法监督。

农民因为种种原因,呈现普遍素质低下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土地执法的过程当中,作为执法人不仅仅要明白和理解农民攒钱建房的不舍心理,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明白自身对土地执法中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有些农民还没有取得“一书两证”就开始进行房屋的建设,这些其实都是违法的行为。所以,土地部门应该提前就介入到其中,对各家宅基地进行审查,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土地法律知识教育工作,这就能大大的减少其违法行为。目前,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结合新农村的建设情况在进行规划,不让村民进行建房,但是如果基层的土地所没能及时去现场勘查,没能及时对农民进行讲解,就很可能对出现土地违法行为,进而还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第三,切实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保障人民安全。首先,提高思想意识,且责任落实到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而这份社会公共事务也成为了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公益性工作,因此,政府应该对其负有全部责任。因此,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要对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认真贯彻的学习和执行,并形成切实可行的年度防治方案,同时,建立起相配套的制度。

其次,建立并完善机制,强化预防系统。也就是要能够建立起一项能够与地质灾害相匹配的安全保障体系,并设立明确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还拟定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名单。要能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预防、预警系统,形成切实可行的网络式防御体系,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人,尽可能的强化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和职责权限,进而促进整套防护系统的有机运行。

最后,强化实施措施,加强防御防治工作。要加强预防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么就是要能够加强地质灾害钱的巡查工作,同时还要保障汛期调查工作有序的开展,并在汛期过后加强检查制度,对各项工程的治理工作抓紧实施,同时对各项施工工作做好日常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而对于非应急的项目也应该要及时做好招标工作,以保障施工等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强化我国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队伍,提高建筑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加强国土资源的监督。基层是保证上级稳定的基础,所以,为了从更本上加强我国建筑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就要从基层入手,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为了防止国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监督队伍,对基层国土资源的管理进行垂直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为了保证我国基层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国土资源的监督工作,我们要充分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和监督队伍建设,同时以土地资源的现实情况为基础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目前情况的土地管理和监督道路。此外,还要提高建筑规划人员和国土资源管理监督人员的素质,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质量。基层国土资源管理要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要求,对人员进行专业业务培训,从整体上对队伍进行强化建设,对于监督人员,也要培养他们敢于碰硬的工作态度,争取建设一个业务过硬,素质国强的基层国土资源监督队伍。

参考文献

[1]梁一鸣:《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构建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