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上市公司; 公司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8-0072-02

一、引言

企业风险管理是我国近年来较为热门的话题,尤其在现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诸多困难下,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尤为迫切。研究成果表明,风险管理可以通过降低盈利和股价的波动性、减少额外的资本支出、增加资本效率和发挥风险管理策略的协同效应等方式来增加公司价值[1]。作为中国企业的佼佼者,上市公司集中了我国的优势企业和优质资产,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全过程之中,如果上市公司风险大量积聚、显化及蔓延,不但会导致公司价值毁损,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危害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尽管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已经启动风险管理工作,然而,现有风险管理多是基于内控规范基础上的合规化的风险管理,还没有达到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风险管控。由此,本文针对2007―2013年上市公司披露的《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已披露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制度》概况

国务院国资委2006年开始在央企试点全面风险管理,2010年全面推行。自2007年以来,上市公司也开始关注和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制定了诸如《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办法)》《内部控制及全面风险管理办法》《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方法)》等规章制度(以下统一简称“风险管理制度”)。截至2013底,有74家上市公司自发对外披露了《风险管理制度》,其中有1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年份分布情况见表1。鉴于现阶段上市公司公布风险管理相关信息仍属于企业自发行为,目前披露风险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数量很少,但可喜的是呈逐年递增趋势,说明上市公司已从制度层面入手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和效率。但从近四年披露的总家数占总样本的比例(87.8%),可以看出,我国当前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时间比较短,加上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只约占样本的25.6%,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上处于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

在风险管理制度制定权上,为体现公司风险管理的战略性、整合性和全局性,一般是由董事会来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向股东大会负责。从样本可以发现,在披露了风险管理制度的74家上市公司中,有48家公司(占65%)是由董事会制定的,有15家公司(占20%)注明是由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制定的,说明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企业风险管理管理的决策领导机构。

鉴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样本中的6家金融企业将予以剔除。

三、已披露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制度》重点内容解析

(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

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拥有一个职责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2]。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由主体内的一个有机的组织来实施并执行各自的职责,才能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主要是明确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岗位及其相应的职责。从68家样本公司中,发现有33家上市公司采用的“三层级”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各职能部门和业务为单位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董事会及股东大会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只有云煤能源一家公司设立“五层级”的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为第一层级,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层级,风险管理部门为第三层级,各职能部门为第四层级,各子、分公司为第五层级。风险管理体系设置的层级越多,职责划分越明确,越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细化,但也可能会使得风险信息传递及风险处理的效率降低等等。

进一步分析发现,样本公司中有24家只说明公司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忽略了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和核心管理机构的职责,7家公司没有涉及风险管理各层级的职责,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和风险绩效考核。

(二)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是确保风险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重要基础。从风险管理流程与方式来看,68家样本公司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大多数公司借鉴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风险管理流程的五个环节: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有的公司设置了四个流程环节,是将风险管理策略纳入风险评估环节,如德赛电池、江南高纤、久立特材等;长春一东只设立了风险评估与应对两个流程。而出版传媒在其风险管理制度中介绍了筹资、采购等六项风险控制的重点,没有从整体上设立风险管理流程。整体来看,风险管理流程在形式上已初具雏形,但仔细研读每份风险制度后发现,很多公司对风险管理流程的内容是直接引用《指引》中相关指导,并没有根据公司自身特征对流程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在风险管理应对措施方面缺乏针对性,往往达不到事前控制的目标。

(三)危机与重大风险事件的应对

近年来,上市公司虽然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但重大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如投融资风险、生产安全风险等,给企业和股东带来巨大损失。重大风险的信息反馈、沟通机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及时地获取风险管理信息,从而提高企业风险预警能力。然而,在68家样本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中,单独制定危机及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应对处理程序的公司只有7家,通常由公司审计(法务或监察)部在接到公司其他部门或分、子公司的突发风险报告后,组织评价突发事件的影响,制定风险应对方案。重大风险应对措施都是常规性的管理改善,并没有很好地针对风险的特点,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四)风险管理辅助系统

风险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辅助系统的配备与支持,如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考核制度明确奖惩措施。很多公司风险管理文化还远远没有形成,大部分人员认为风险管理仅仅是形象工程,并没有将风险管理理念完全领会,最终导致诸多“低级风险”。没有考虑风险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其他相关辅助系统的支持,这将不利于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发挥。

四、完善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战略层面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厘清风险管理部门职责定位

风险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企业决策层给予充分的重视,应当由最高层自上而下从战略上把控,从全局观看待和处理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为避免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设立风险管理专职机构,作为传递、沟通风险信息和及时指令的平台和窗口,实现公司层面对风险控制的常规化和实时性。其次,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由主体内的一个有机的组织来实施并执行各自的职责,才能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但是,对于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成层级及范围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时,各个企业大小不等、规模不一,风险管理组织也会有较大的区别,但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是成功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为保证风险管理体系运行顺畅,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定位应与现有业务流程相融合。

(二)建立专项风险评估制度,动态监控重大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流程的制定尤其是应对措施需要结合公司自身情况,加强针对性,达到事前控制的目标。在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后,没有规定如何对重大风险预防、监控及动态管理。由此,企业要进一步健全风险评估机制,董事会负责督导企业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企业高风险业务以及重大海外投资并购等重要事项应建立专项风险评估制度,在提交决策机构审议的重要事项议案中必须附有充分揭示风险和应对措施的专项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要坚持对上述重要事项的风险评估进行程序性、合规性审核。另外,要逐步建立健全重大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实现对重大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确保重大风险可控。

(三)实施年度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加强价值与风险信息披露

虽然上市公司没有强制性实施《指引》,很大程度上只是“参照执行”,但要想进一步深入推动,可以鼓励开展风险管理的年度报告制度,将《指引》的相关要求细化到报告要求中去,推动和引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另外,推动建立上市公司价值与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制度,将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接受股东的监督和评价。

(四)注重风险管理辅助系统支持,培养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上市公司应当把风险管理工作建成一项长效机制,做到主动防范和预警风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如风险信息化管理,重大风险公开、风险管理考核、风险管理奖惩制度,真正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由于风险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业务模块、各个管理流程,属于全员管理,需要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如此,就需要公司具备风险管理的文化,这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建设过程。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医院 财务 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指的是通过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科学的财务人员岗位制、财务风险评估以及考核制等管理手段。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维护医院财产的完整性,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也是医院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实现财务资金的高效利用与合理分配,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医疗系统引入财务内控制度的时间尚短,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

一、医院财务内控工作的作用

(1)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设置、财务风险评估及监督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可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从而促进医院各项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最大程度避免财务工作中的舞弊、违规行为,为医院领导的财务决策提供精准的信息依据。

(2)维护医院财产的完整性。医院财产安全是财务内控中的重要管理内容,医院内部相关部门在采购、领用、验收以及保管医院各类资源时,需要做好登记与定期核对工作,保证财产完整性。[1]同时还要对各类医用资源的使用期限、保存方式等进行定期审核,确保医院医疗资源的使用安全性。

(3)实现医院效益最大化。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医院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协调过程中,医院各部门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共生关系,在各尽其责,实现各部门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促进了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同时也使医院的经济活动更为顺畅。

二、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医院长期以来主要重视医疗工作,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财务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已经成为一些医院无法有效开展财务内控的通病。例如,有些医院并没有采取职权分离制度,造成财务管理的安全隐患。因此,包括会计岗位、财务人员工作权限、职责等的划分都应当作为财务内控工作中的重点建设内容。此外有些医院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审批与监督机制,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财产的安全性。同时一些医院也没有制定考核与奖惩制度,不能对相关人员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这也势必会影响财务内控工作的落实力度。

(2)财务风险评估执行力度不足。医院在经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主要的风险包括:由于在重大项目投资前,评估不够,导致资金链断裂或亏损所产生的风险;盲目购置大型医疗器械,一旦筹资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偿还应付债务的财务风险;医院日常采购不规范,没有及时对医院日常所需物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导致医院日常采购成本加大等。因此,通过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及早评估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实现风险规避,或将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2]然而,目前有些医院仅仅是开展如预算管理、监督等基本工作,并没有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不足。目前包括各行各业都通过信息化技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要想提高财务内控的工作效率,医院也应当积极引入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辅助管理。[3]随着人们健康管理意识的不断提升,就医人数显著增加,庞大的财务信息需要以完善的医院财务内控系统软件与硬件作为支撑,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医院在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尚显不足,仍以原始手工或半自动化为主;未建立有效的财务内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半自动化统计的模式下,无法及时有效地收集数据信息,导致财务信息滞后,从而对财务内控管理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三、提升医院财务内控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对策

(1)健全医院财务内控制度。财务内控的开展需要依托健全的内控制度,根据内控制度实施管理,以此实现资金合理分配,应对风险,保证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医院领导层应当转变传统观念,明确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基于此,医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第一,资产安全控制。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药品等,开展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制度。从而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第二,职权分离。对医院中各类经济业务的办理人、审批人、执行人等都需要进行职权明确分离,审批人与经办人绝不能为同一人,并实施钱账分管,定期核对。在财务工作各岗位的设置时,也必须严格依据职权分离原则,如出纳人员不能同时监管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登记工作。财务档案的登记人员也不能作为档案保管人员等。同时还要采取上级审批,下级办理的模式,使上下级形成互相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第三,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针对预算编制进行控制等几个方面。例如,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编制预算方案,备选多份方案,结合专家意见选取最佳预算编制,并进行可行性审核。再根据预算编制细化分配给医院各个部门,根据各部门预算规定进行日常财务控制,保证财务状况始终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完善财务监督与风险评估机制。医院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类财务风险,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也是财务内控的关键环节。首先医院应当构建专业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机构,由医院领导层人员直接管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可直接向医院管理层汇报。同时还可根据审查结果,明确医院各部门的财务控制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惩处方案,以激发各部门人员在财务控制方面的积极参与性。重要财务决策需由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并在评估过程中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明确决策可行性及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并针对风险预先制定应对方案,从而实现风险规避,或将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

(3)强化财务内控的信息化建设。面对庞大的财务信息,目前有些医院都引进了医院财务信息技术系统软件进行财会电算化操作,以提升财务内控效率。针对一些医院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建议医院积极引进医院财务内控化软件,以及医疗一卡通等现代医疗信息化系统。医疗一卡通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患者的身份信息、病历档案以及处方单、治疗单等数据共享到医院的财务信息系统中,不但规范了医生业务,还可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共享,为财务内控的高效开展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大幅提升医院财务内控的开展实效。

四、结束语

医院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可通过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科学的财务人员岗位制、财务风险评估以及定期考核等管理手段,实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维护医院财产的完整性,提升财务效益,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为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口腔医院)

参考文献

[1] 马淑玲.新形势下做好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途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02):121.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安全图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185-02

1 前言

1.1电力行业安全管理发展与现状

安全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电网安全稳定是电力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南方电网公司的基本方针。近年来我公司在安全管理上投入巨大的精力,安全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并搭建起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相对应之,员工在安全意识等方面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大减少。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自2010年以来,在我们的生产场所内还是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归根结底,这些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将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应用到生产现场中去,造成制度与应用的脱节。作为运行人员、电力行业的一份子,我深感责任重大,并致力于在体系的基础上,找出安全管理应用的新思路、新方法

1.2现场安全管理的地位

现场是电力行业生产的基地,是一切安全管理最终实现的平台。现场安全管理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代表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

自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来,我公司从安全管理体制、管理思路上已取得新突破。那么,如何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将安全理念、管理制度应用到现场中,防止、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便成为我们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1.3大型项目施工现场风险概述

在现场安全管理中,尤以大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难度特别大,风险最高。

(1)大型项目施工现场点多面广,工期跨度大,工作地点经常变更,存在的隐患多。

(2)大型项目一般需要请一些外单位的施工队伍,队伍成员素质参差,所接受的安全教育相对较少,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不足。

(3)由于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施工前一次性安全交底的作用相对弱化,施工人员很容易淡忘或随工作开展而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

2 安全图表的构想与初步应用

由上述几点原因可见,虽然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安全体系和管理制度,现行的“三措”、“两票”等安全措施也是十分有效,但对于整体安全质素相对较低的外单位施工人员来说,依然未足够。因此,我认为运行单位应以主人翁的立场主动出发,配合监理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将我们抽象的体系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员工面前,把我们学到的体系内容推广到他们身上,提供持续的、可视的安全指示,以达到最佳效果。这就是本文的基本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图表的构想便在实际生产中逐渐产生了。2013年4月,江门供电局台山巡维中心迎来更换110kV19组隔离开关的浩大工程,我们就在这项大型工程的施工现场中初步应用安全图表,得出一些经验,在下述内容中与读者分享、探讨。

3 安全图表的内容

安全图表基于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而设立,根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及相关企业安全制度、理念,现行的安全图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3.1风险评估表

主要包括施工方作业风险评估和运行监理方的监督风险评估。现场设置的风险评估表不需要将所有风险项都列入,一来内容多了重点不突出,二来影响阅读性。我们对涉及的危害因素经过PES法计算,筛选出风险值较高的部分内容,突出显示。另外,将以往同类工作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也作为高风险要素给予突出显示。如此得出的风险评估表具有针对性,而且一目了然。

运行人员还与施工单位作充分沟通,由工作负责人在每天安全交底时对工作班组成员宣读风险评估表中相关内容,养成良好习惯,持续耳濡目染,令施工人员透彻认识高风险的行为。彻底杜绝习惯性违章。

3.2施工进度及重点项目控制表

大型项目持续时间一般较长,为加强施工过程对计划的依从性,更好实现安全监督的落实,我们将“施工进度及重点项目控制表”设置在现场。其中,具体进度和关键节点控制时间由施工方提供,运行人员因应具体工作要求罗列所需要的停电操作、运行配合工作等计划。该表列出计划内双方每日工作内容及其危险点。如此一来,施工方能更好把握工作进度,关注作业风险,运行方及监理方也可清晰地了解管理的关注焦点,在监管过程能有的放矢,确认每个细节的落实情况。

3.3现场安全检查确认表

施工现场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根据现场具体要求,运行人员每天为间断工作票重新许可时,应和工作负责人一同对每一环节的安全措施进行再次核对、确认,并在现场张贴检查结果。切实做到“勾我所查”,切忌将安全责任“挂空挡”。

安全检查表在现场张贴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一旦发现违章行为时,运行人员有立刻制止乃至勒令其停止施工的权利,依据正是生产检查表中的各项条文。在有据可依的前提下,双方的权利义务更明确,减少分歧与争执,生产及管理工作能得到更好落实。

3.4设备平面图及断面图

目前施工现场的视觉警示系统主要有安全围栏及警示牌,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现场设立“工作间隔及其两侧间隔平面图”。提供平面图,可以更好地帮助作业人员从宏观角度来了解当日的工作地点及周围设备情况,特别是当带电设备和工作地点不断微调的时候,施工人员有时候可能并不足以察觉安全措施的微小变化,而通过平面图,施工人员立刻直观了解到工作地点的总体情况,鲜明的色彩对比则提供额外的警示作用。

间隔垂直断面图则是当工作涉及吊车或脚手架等高空作业的情况下使用,明确区分哪些设备及引线带电,哪些停电,标明人与机械的高度限制等,防止移动或登高过程中与设备距离不满足安全要求。

“平面图”及“断面图”并非是静态的,它随着工作地点的变化及带电设备的变更而更新。相比起安全交底中的文字描述,两图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理解,施工人员可以随时核对周围的安全状况,时刻谨记带电设备及安全距离。

4 安全图表的设置

安全图表应设置在工作地点入口处,以确保每位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能看到安全图表。原则上将各类图表集中放置,如果施工现场内有多个工作地点且可能相距较远,应该在总入口处张贴“风险评估表”、“施工进度及重点项目控制表”、“安全检查表”及“施工总平面图”,然后在各个独立间隔贴“垂直断面图”。

由于施工现场一般暴露在自然环境下,没有任何保护,本着节约、可靠的原则,安全图表应具有防水性、稳定性。经过不断改进,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安全图表中长期有效的“风险评估表”、“施工进度及重点项目控制表”或持续时间超过5天以上的“平面图”、“断面图”采用过塑处理;“安全检查表”及短期更新的“平面图”、“断面图”则在上方覆盖一层薄塑料膜以延缓日晒雨淋造成的侵蚀。

5 安全图表的意义

设立安全图表,在原有安全体系、制度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了现场安全管理的目标。通过这种可视化的形式,将管理目标到点到位地扎根于现场,使施工方及监管方都能在头脑中持续形成更清晰的工作思路和监督思路,施工班组对安全细节更为注重,监理单位对安全管理的细节更为清晰,从而更好地控制人为因素和工作环境,既强化外因的渲染,又促进内因的改造,成功将安全管理化被动为主动,化单向为双向,让施工过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更稳健、更安全地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注意力集中还是分散是完全不同的心理方式,因此,安全图表除了其本身的宣贯、指引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心理暗示的意义,如同一盏警示灯,透射着我们企业严抓安全的决心,让施工人员的注意力时刻集中在安全这一点上。

6 结语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字: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研究现状 解决对策

1防范施工项目风险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项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实施周期长,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多,实施成本大,专业技术性强,实施后的效益也很可观,同时,它也承受着各种影响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压力。通常我们所说的工程项目风险都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即项目风险是否会发生、何时会发生是不固定的,因为建筑工程施工受诸多因素影响,所以风险可在任何过程或环境下发生,并且这种发生有可能是可预料的有可能是不可预料的;另外一种不确定性是指当风险发生时,它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有可能风险发生后会带来某种收益和效益,但也可能带来的就是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损伤,并且这种损失程度也是不容易预测的。但风险的这种不确定性和潜在危害性并不代表风险是完全不可以预测和防范的,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方法和规范严谨的管理制度,完全可以降低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后所造成的严重程度。通过有效的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和解决对策,实现降低风险发生率,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高的工程实施效益的目标。

2常见的建筑施工项目风险

常见的建筑施工项目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施工材料、工具以及建筑环境不安全等客观因素而引起的风险事故的发生,另外一种是由于人为施工行为不当原因而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由于施工材料或施工机械等建筑物品因素而引起的风险包括施工的机械设备或设施工具运行不正常导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能很好的控制机械用品而造成一定的施工风险;或者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基础的安全信号以及安全警示出现故障,致使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没有很好的防范警惕性,从而为安全事故带来了隐患;另外,施工场地布置不符合规定的施工标准,也是安全风险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现场照明不合格、临时设施搭建简陋、作业场所布置混乱、施工流程工序设计违反规定标准等等,这些施工方面的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严重的风险事故。

引起安全风险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为因素。建筑施工是一个技术要求很强的施工项目,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专业的操作技能,否则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常常缺乏安全意识,不能很好的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对于大型机械的操作也不能完全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忽视安全警示,不佩带安全帽等,并且对现场的施工材料没有进行很好的维护和管理,对于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也没有进行很好的放置和处理,这些都极易引起危险事故的发生。所以,在施工的劳动人员的组织管理上一定要有明确的规章管理制度,否则因为认为因素而导致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除了上述情况,恶劣的天气情况如暴雨、严寒、大风、洪水、干旱等也都容易带来风险隐患。

3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目前,对于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综合来看,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指导体系,大多数是靠实践经验积累,缺少科学管理规范和实施技术,具体发展现状可概括为如下:

首先是对项目风险的发生缺乏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基本都是靠经验来应对突发的风险状况。对于风险发生的几率值,没有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大多只局限于经济可行性上,未考虑到项目实施的成本和它所带来的效益是否成正比,也就是说太急于承包项目,而缺乏实际实施的周全考虑。当风险发生时,常常是不能做出及时的反映,进行有效的抵御和防范,从而使管理成效大大降低。

其次,在风险管理上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责任定位,往往是当风险已经发生了,才临时组建风险调查小组,缺乏专职的人员和部门履行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不能有效的对工程施工风险进行专业的评估、分析和控制,工程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了项目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最后,工程项目的经营者和实施者的风险意识还不是很强,没有把风险管理拿到日常管理计划上来,在项目施工中,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些风险管理的处理措施,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日常的风险防范还处于基本的工程质量保证和施工进程上,具有明显的单一性,缺乏统一性和目的性。而项目的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往往也没有起到领导核心作用,施工人员没有一个明确的凝聚方向,大多数的施工人员只注重业务的完成,而忽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

总之,目前的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制度还不完善,防范设施也不够健全,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强烈,整个风险管理制度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要想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就一定要理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分析,进而加以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才能保证施工项目顺利的进行。

险管理的对策

风险管理应该是一套完善的规范的体系,无论是从管理人员的编制还是管理制度的规定都要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首先,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要体现一个完整性,要责任到人。对于项目的风险管理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工作,要有明确的分工,例如,风险资料的收集,数据的采集,数据的评估分析,以致到最后的风险抵御控制和解决对策的决定都需要有专门的专业人员进行分工合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工合作的同时,每个部门每个专业人员又是一个整体,大家要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无论是从施工现场的勘测还是施工材料的检查,无论是环境条件的调研还是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都需要从全局出发,要有集体意识,只有做到各方面的数据收集都是完整的才能保证后期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才是准确的,进而保证在风险管理决策时能够真正符合实际情况,有效控制风险。与此同时,风险管理团队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发挥领导核心功能,这样会使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具有向心性和目标性。

其次,当风险管理团队综合了所有搜集的有效数据和了解了实际施工流程以及环境之后,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对于风险评估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针对不同情况要有不同的评估侧重体系。通过风险评估,通过数学计算初步判断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对于发生几率大的风险,要做大比例的时间和自己的投入。同时,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或敏感性分析,判断风险发生时可能造成的后果,对于有可能造成严重或灾难性后果的风险,要予以高度重视,要有足够的风险投资,以降低这种破坏性。在判断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能够引起的后果的同时,也要分析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影响范围,从而便于做出完全的防御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经过合理有效的评估分析之后,就要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解决对策。有三种方法:一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以降低甚至避免某些危险系数较低的风险的发生;二是要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专业操作技能,加强管理力度,避免因人为原因而导致某些危险事故的发生;三是可以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将比较大的风险转移到分包公司,这样当风险发生时就可以降低风险承担成本。

结语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风险管理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不断总结项目风险管理经验、结合先进施工技术以及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制度一定会越来越健全,从而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查普曼.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技术和洞察力[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倪广林.浅析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J].山西建筑,2011(1)

[4]尹健.建设工程进度系统管理安全性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6(5)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5

1 建立健全电子档案安全法规制度,完善安全法规建设。当前,我国电子档案安全法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关部门应在我国现有电子档案安全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填补空白、逐步完善的原则,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电子档案法规体系,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使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包括:①人员安全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制度、岗位责任制、安全审查制度、离岗人员用户身份撤销制度等;②系统安全运行机制:机房管理制度、定期维护和定期检测制度、运行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管理日志制度等;③灾害管理机制:灾害预警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常规备份和容灾备份制度、灾害抢救制度等;④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评估制度、安全等级管理制度等。

强化安全管理规范。强化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范,使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包括:电子档案安全存储管理规范、应用系统操作规范、服务器管理规范、技术变迁管理规范、加密储存规范、环境控制规范、用户权限设置规范等。

2 选用适宜的电子档案安全技术。电子档案安全技术的实现,应依据档案信息系统的构成、电子档案所处的安全级别,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得出安全需求,从而确定适宜应用的安全技术。

基于载体的安全技术。①办公自动化技术;②新材料技术;③磁带、磁盘、光盘、软盘等特殊档案载体的管理与保护技术;④防电磁辐射技术;⑤电子档案恢复与还原技术;⑥档案损坏的测试与评估技术;⑦定期检测和拷贝技术等。基于环境的安全技术。主要有:①库房建筑标准与围护结构功能的设计、施工和实施;②档案保管的设备、设施和有效装具;③档案库房和利用环境的监测技术;④温湿度调节与控制技术;⑤有害因素的控制和防护技术等。基于信息的安全技术。主要有:①内容的原始性技术:签署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加密技术、防写技术、信息隐藏技术、防消息泄密技术、防拷贝技术等;②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身份标识验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审计跟踪技术等;③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应急响应技术、数据备份与容灾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等;④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防水墙技术、防病毒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物理隔离技术、服务技术、网络监控技术和虚拟网技术等;⑤用户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信息完整性校验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等;⑥安全测评认证技术。

基于长期可存取的保护技术:①软件仿真技术;②过时格式数据迁移技术;③载体转换技术;④版本跟踪技术;⑤背景信息打包保存技术等。基于灾害的保护技术。主要有:①灾害的预警与防范技术;②容灾备份技术(本地容错模式和异地容灾模式);③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技术;④灾后受损档案的抢救与数据烣复技术等。

3 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前端控制:具体到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中,是指档案管理工作提前介入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行和归档管理,建立起统一标准,互为保证、密切相关、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从而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保障体系。

全程管理:是指将电子档案的整个生命周期纳入一个系统工程内,全程实行安全管理。

安全等级保护:是指根据电子档案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由低到高划分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系统等级,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它可以使电子档案安全工作更有效,资源配置更科学合理。

风险管理:是基于系统、科学、全面、动态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现预防控制为主的思想,强调遵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安全原则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来保护电子档案,使电子档案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管理;运行理念;管理原则

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风险概述

空中交通风险是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生意外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航空飞行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交通管制员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机器设备的影响、管理制度的影响。在航空飞行中,可能遇到不可预测的情况,也可能遇到可提前避免的情况。民航事业应在保障航空人员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安全管理体系。空中交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名航空人员都肩负重大的责任,应做到团结合作,从而使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更加完善。

2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2.1以“人”为中心

空中交通风险管理应以“人”为中心。空中交通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因此,不能仅将其作为获利的途径,更应该在运营中将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应构建“以人为本”的运行理念,高层管理者应与员工平等沟通,为员工提供好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要公平对待,从而使他们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认真遵守工作准则,并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将安全保障工作放在空管工作的核心位置。

2.2注重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风险评估本身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的工作。由专业人员评估得出的结论才可能符合实际,具有可信度,才能为风险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结果。因此,需要由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的人员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共同从事该工作。资料表明,我国的风险管理人才匮乏,可采取向高等学校招聘、对在职管理者进行强化教育、将有潜质的人才送去高等院校进修的方式培养管理人才。

3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风险防范对策

3.1应用风险识别技术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第一步。只有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风险问题,并进一步记录、分析,才能找到对策,防止可能发生的风险变为真正的危险。由于风险来源很广,所以,如果只依靠一线报告人员和监督检测人员是不够的,还应鼓励每一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或他人工作中存在的差错、隐患,从而阻止危险发生。自我国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SCASS开通后,收集的信息非常少,这是因为有些员工害怕自身的问题被上级领导发现,或指出他人的问题时被他人记恨,而不敢向上级报告发现的问题。因此,航空公司应实行“无惩罚”制度,即被指出的问题为无意识差错时,只要存在该问题的员工积极改正,便不会受到惩罚,这样员工在自我纠错或指出他人错误时就不会有太多顾虑,从而充分利用SCASS识别风险。

3.2运用缓解风险技术

风险评估确认的风险后果是人们不期望发生或无法接受的情况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的过程即风险缓解。民航局下发的《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方案》中,包含了风险管理等18个要素。其中,风险管理部分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缓解、内部时间调查三方面。风险缓解策略有以下3种:①减少损失。针对一些不需要避险,但又无法完全保证不发生危险的情况,可采取措一定的风险缓解措施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②避险。如果某事项具有的风险性比利益性大时,则应停止执行。③隔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隔离风险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3.3实行严格的监督策略

为了保障上述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监督风险管理的工作情况。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空中交通管理内部相关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风险管理的工作情况,外部监督是指国家相关行业监督部门对空中交通管理机制的设计和安全监督。此两者必须同时进行,相互补充、合作,内部监督查到的结果要上报至有关部门,从而将风险降至人们可接受的程度以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空管系统的重大科研项目,ADS-B、MDS、RNP等新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们可利用这些技术做好监督工作。

3.4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应制订完善、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进而形成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因此,需要航空公司及时更新、完善规章制度,且只有员工严格遵守工作制度,才能尽可能地消除风险,减少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风险问题。正因为风险管理是SMS(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部分,所以,它已成为了空中交通管理的核心。SMS是民航局明确提出的要在整个民航系统建立并实施的任务。空管在建立实施SMS的过程中,应准确理解、把握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如何在SMS的框架中运行等问题,这是实施空管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此外,航空公司还应以SMS为指导纲领,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4结束语

根据上述分析,当前航空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以SMS为核心有效控制风险;坚持从实际工作出发,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不可掉以轻心,不轻视问题,发现问题后应及时解决,各尽其职,从而保障空中交通安全,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