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协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管理协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协议

固定资产管理协议范文1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S公司于2008年与广铁集团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将运输生产单位按专业性质分别委托广铁集团公司的各专业站段管理,S公司作为委托方,将固定资产实物移交广铁集团公司各专业站段(即受托方)管理。按照其协议,S公司本部负责固定资产的卡片登记和财务核算,广铁集团各受托站段负责实物资产使用、维修及养护。

(一)S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适应运输生产委托管理的新形势,S公司成立了固定资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固资设备的更新改造论证、报废鉴定、回收处置以及与各受托单位之间的固定资产管理协调等工作。S公司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卡片登记,以及新建、新购固资项目的预结算审核。由于S公司不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现场情况未能掌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只是对台帐的管理,无法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动态变动及时掌控。

(二)受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S公司运输生产委托管理后,各受托单位受机构编制限制,原S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大部分已调整,固定资产的专业管理已合并至受托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由于受托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对S公司固定资产现场情况不熟悉,S公司的固定资产规模相对于国铁资产规模较少,受托单位对托管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没有制订相应的制度来落实管理职责。同时,受托单位的财务部门,由于不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其对固定资产的监管责任大大也削弱。较为明显的表现是受托单位大都没有托管的固定资产台帐,少数单位有台帐也是记录不齐全、不准确。按照规定每年应进行一次的固定资产清查,也没有完全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较大风险,很可能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缺陷

根据S公司目前的管理体制、机构、职责以及运输生产委托管理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受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资料不齐全,固定资产台帐与实物不相符。

第二,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制度没有落实。

第三,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各自为政,信息失真。

第四,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无法落实。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S公司运输生产委托管理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关于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委托管理模式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一)各受托单位全面使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是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5.0版(以下简称财务5.0系统)下的子系统,是铁路运输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该系统主要包括资产动态处理、固定资产大修记录、登记卡片、折旧处理、资产减值准备、凭证处理、会计变更、基础数据、月末处理、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高效、科学地应用该系统,对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受托单位财务部门不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但是,应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与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并不矛盾,受托单位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将委托管理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转给各受托单位,各受托单位财务部门将固定资产的数据信息导入托管账套中的固定资产子系统,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在技术操作上也切实可行。

(二)理顺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加强委托单位与各受托单位之间的信息核对

对于新建、新购固定资产,委托单位财务部门应根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及其他结算资料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一式四份,其中两份分别交委托单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另两份分别交受托单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于拆除、报废固定资产,受托单位向委托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提交“固定资产拆除、报废申请表”,经委托单位固定资产报废鉴定小组鉴定后,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之间每季度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核对一次,确保固定资产信息数据一致。

(三)加强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实现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共享,确保数据一致、完整、真实

针对各单位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各自为政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设想: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使用同一个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由资产管理部门录入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动信息及大修记录,财务部门审核资产管理部门录入的信息后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折旧计算和账务处理等。通过明确的权限分工,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共同维护、使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数据共享。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共享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后,笔者认为可以带来如下效果:

第一,固定资产动态变动信息由资产管理部门输入,资产管理部门对其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监督,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

第二,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各项数据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同一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可以保证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明细台帐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明细台帐的同步一致,避免固定资产台帐“两张皮”的现象。

第四,对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进行明确的权限分工,可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发生。同时,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同一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可以加强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使财务部门能参与到具体经济业务事项中,拓宽了财务人员了解具体业务的渠道。

固定资产管理协议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特点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1、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2、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费用主要是行政性的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的方式,其涉及的管理范围较广,面也较宽。不同于一般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自身的特点。其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的实际成本与固定基金反映的资金来源,一般情况下应该是统一的,而且其实际成本还会列入到当期的支出成本当中去;其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也不做任何计提减值准备,一般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比例来计提修购基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维护与更新;其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基本建设会计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外,其所发生的各种实际成本,不列入事业单位内部的支出核算,只有在项目完工并交付时才会增加;其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算盈亏,也不反映出售、报废或是损毁等状况,只是当作一种固定资产的净值进行计算,其中发生的各种变价和清理费用,都直接纳入到专项修购基金中去,与固定资产净值之间没有关联;其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反映对外转出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与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确认价值之间的差额,这是较为特殊的地方。

三、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1、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区别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产权,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所有权上属于国家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只是占有和使用,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的不重视,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认识,更缺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动力。由于缺乏内在的驱动因素,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忽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仅仅是将固定资产作为一项日常使用工具,并没有将固定资产视为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其效能的重要物质保证。

2、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薄弱。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即便有日常管理制度规范,但由于规范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使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降低;同时有些日常管理制度只是一纸空文,缺乏有效的落实,执行力度欠缺也影响日常管理制度发挥其作用,导致日常管理工作低效。同时,不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未建立有效的保管制度,造成固定资产的非正常损耗与损失。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管都存在问题,加之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造成固定资产不明原因丢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会计核算不规范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规范、账簿设置不齐全、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无法全面、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结存情况,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许多单位对购入或新建的固定资产不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入账价值不完整或不及时,致使部分固定资产滞留在账外不能入账;对固定资产明细账设置不完整,甚至根本没有设置明细账,造成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从而无法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国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的年限没有作具体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规定不提折旧,直到资产报废时,按账面价值同时减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种会计处理方式无法动态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损耗程度。

4、监管机制欠缺

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得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在动机。而固定资产考核机制的缺失,使得这一行为缺少监督约束,也就使固定资产管理失去纠偏的机会。加之,国家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机制落后,当前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配置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存在着固定资产闲置和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正是因为监督考核机制的缺失,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偏离正常轨道,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1、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首先需要树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构建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框架,规划固定资产管理施行路径。只有真正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行之有效,发挥其作用。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方面,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规范,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管进行相关规定,对于合理损耗范围进行限定,对于保管的职责予以明确,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清查制度,从制度设计上避免固定资产损耗。另一方面,构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固定资产可能发生非正常损耗的风险点进行评估,降低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弥补固定资产管理缺陷,监督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

3、规范会计核算处理

根据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财务部门应加强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对固定资产实行总账、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的三级分类核算制度,使会计信息清晰、准确。对新获得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设立卡片,登记明细资料;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其增减变动及时作记录;当对固定资产处置结束时,应及时注销固定资产卡片,做到账实相符;同时为了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各单位尽可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4、强化监管机制

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为核心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按照工作需要在各部门间灵活调配,从根本上加强资产使用效益。其一,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加强盘点和处置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规固定资产处理获得的收益全额纳入财政。其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配置环节的监管与监督。其三,实施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权责发生制,强化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绩效评估工作。其四,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引入第三方监督及让社会大众参与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中来,以此来有力提升监管力量。

5、加强队伍建设

无论多么有效的制度,最终的执行都有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的身上,尤其是具体固定资产的负责人,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需要加强相关队伍的建设。无论激励约束机制多么健全,如果执行者不守诚信,那么就难以预防和制止其机会主义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负责人及财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诚实守信道德水准,使他们能够正在做到依法、依规、依章办事,从而充分发挥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效用,大大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只要我们上下一心采取相对应的完善措施,对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及构建广泛且有效的监管机制,我们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一定能够不断完善,进而可以保证我们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丽梅.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海峡科学,2009,(09):103-104.

固定资产管理协议范文3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国资事发[*]106号)、《天河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穗天委[*]56号)文件精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年财政部令第9号)、《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49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年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288号),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令法规,坚持勤俭节约的方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添置(兴建)、验收、使用、管理、调剂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达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综合效能高的目标。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必须贯彻“单位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供、管、用相结合,发挥物尽其用”的原则。各级领导都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各单位要有一位负责人分工负责这项工作,要明确专职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做到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第四条根据管、用结合的原则,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任务是:

(一)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

(二)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流失。

(三)重点做好精密、贵重仪器、大型设备及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固定资产完好率。对损坏的资产要积极维修,不随意报废固定资产。

(四)审核申报本单位固定资产的调拨、租赁、遗失、报损、报废、出售等变动事宜。组织固定资产的盈余调剂,报废回收处理工作。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作价

第五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第六条凡是自制、自建、单位捐赠(含个人捐赠)或无偿调入的财产及作为科研成果留用的仪器,经验收合格的,符合第五条规定的都要计价(估价)列入固定资产。

第七条符合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各类资产,不论其经费来源属何种渠道,都要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

第八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其他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系统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第九条固定资产按下列规定作价记账:

(一)购建、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实际开支的工料费、调拨价、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汇兑差额,在资产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竣工决算之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支出或费用。购置车辆按规定支付的车辆购置附加费计入购价之内。

(二)改(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三)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六)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七)固定资产的大修、修缮和维护所开支的费用,购置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均不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增添和验收

第十条增添固定资产,应当根据业务工作和发展规划的需要以及单位经济的可能,根据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配置,按第九条规定及时作价入账和交付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管理。

第十一条在购建、改(扩)建、调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必须组织验收,由经办人员按财产类别填写财产验收单并分别在发票上和验收单上签章,再交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或库房保管员)验收。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有主管单位的,主管单位(下同)还应会同申请购建的单位共同验收签章。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登记入账。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按固定资产类别、品名,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统一建卡进行管理。按照“坚持制度,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第十三条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技术管理,各单位应制定必要的技术管理制度。主管单位应组织专门技术小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检查,校验、维修及解决维护固定资产的必要条件,经常保持固定资产的完好和可使用状态。

对于房屋建筑物、汽车和10万元以上的精密贵重仪器及大型设备等,要建立技术档案,有专人保管。

第十四条管理人员对所管理的固定资产负有全部责任,任何人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准擅自使用、移动、修理、拆改、调换、借出、变卖等。

对于调出本单位的人员要令其及时清点个人使用的公共财产,并归还所占用的公有财产,且待资产管理部门核实后,人事部门方可办理调动手续;经领导批准,允许物随人走的,应及时到区财政局办理固定资产划转手续。

第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对于长期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区财政局有权予以调剂。拒绝调剂处置的,区财政局可对其缓拨或停拨有关经费。

第五章固定资产的变动

第十六条固定资产的对外调拨(含系统内调拨)、丢失、报损、报废、变卖等变动,都必须填报《天河区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经过单位主管领导审核、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区财政局批准后方能办理。单位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凭区财政局批准的处置表及时调整登记。

第十七条固定资产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毁损丧失效能的,按报损处理;由于长期使用确已丧失效能的,按报废处理。报损、报废的固定资产必须经技术部门鉴定,按第十六条程序呈报审批后方可报损、报废。

(一)汽车、摩托车提前报废的,必须凭汽车检测站或公务汽车定点维修厂(有二级资质以上)出具的技术“签定书”办理审批手续。

(二)房屋因毁损、报废需拆除的,必须提供技术鉴定部门的“签定书”或区政府的批准文件,办理审批手续。

(三)大型专业设备、仪器等毁损、报废,须提供本单位技术部门鉴定材料或行业技术相关部门出具的技术“签定书”办理审批手续。

(四)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报废,必须提供天河区信息中心出具的技术“签定书”办理审批手续。

(五)对遗失或失窃及责任人意外事故(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资产损失,必须提供公安局等相关单位处理报告书,提供对责任人处理的材料或有关理赔单据。

第十八条经批准处置的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转让收入等,按规定统一上缴区财政局。

第六章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第十九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以下简称:“非转经”)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非转经”的方式主要包括对外投资、联营、合资合作、出租、出借、内部经营等,以及经区财政局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必须不影响本单位的正常工作,同时必须办理申报手续,填报《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审批表》,按规定程序报区财政局审批后才能转作经营。

第二十一条根据我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有关文件规定,区属各单位的经营性物业统一移交区财政局集中管理。单位固定资产经批准转作经营后,应当同区财政局办理经营性资产移交手续,单位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依据资产移交协议及时调整登记。

第七章责任

第二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及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履行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的义务和责任,依法维护其安全和完整。

第二十三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区财政局)在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政府责令改正,并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追究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其职责、对固定资产造成严重流失或损失浪费不反映、不提出建议,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

(二)在产权管理工作中,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办事,,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四条主管部门在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建议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放松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按规定权限,擅自批准产权变动的;

(三)对所管辖的资产造成流失不反映、不报告、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

第二十五条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按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重大流失的;

(二)擅自转让、处置固定资产和用于经营投资的;

(三)弄虚作假,以各种名目侵占固定资产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固定资产管理协议范文4

[关键词]广播电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

对广播电视台的经营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来说,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设备利用率低下、资产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制约和阻碍了电视台的营运。技术和管理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两个车轮子,没有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按广播电视事业的客观规律办事。因此,提高对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对电视事业的发展极为关注和重视,广电系统是投资大、消耗高、更新快的行业。对广播电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高度重视。

一、广电系统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配置不优,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各地电视台硬件投入,有的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如何优化合理配置,不浪费资源,节约资金,各电视台却很难做到。重复购置既浪费资源,也造成设备运转低效。

(二)记账方法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信息的失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取得时一次性计入费用,同时作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增加。随着自然损耗和无形损耗的加快,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数额始终保持不变,固定资产的净值得不到真实的反映,如几年前购置的电脑,在折旧后的价值含量已经很少,但账上无法反映现在的价值。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广播电视固定资产价值大,保值增值任务艰巨,电视台很少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基本停留在简单登记反映阶段,“重购轻管,只用不管”层面上。有的电视台只是在技术部门或后勤部门设一两个人兼职管理;或把管理交给了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在账面上进行管理。这样,致使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处于粗放状态。

(四)基础管理薄弱。缺少固定资产构建统一规则,预算也不认真执行;添置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有的虽建立了卡片,但规格、型号、编码、建造单位、存放地点等不是没有就是不全;固定资产维修、更新等基础资料基本空白;资产存放随之变更,部分赞助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没有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不办理报废核销手续,造成固定资产只增不减少等,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广电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加强技术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履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履职。电视台的技术设备更新较快,同时,也加大了固定资产的投入,加大了资金的占用量。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广电系统财务部门和物资部门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电视台技术设备占全台固定资产的2/3以上。这些技术设备大多数都是近20年以来购置的。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带动电视传播数字化进程。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还会进一步加快,资金的占用量也将会大大地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对技术设备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负起责任,加强设备管理。在固定资产增加的同时,必须加大或延长技术设备的使用时间,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而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就意味着减少固定资产的占用。因此,作为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必须在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中,向内部要效益。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核算。广播电视台现拥有的技术设备种类多、数量大,现代化程度高,要抓紧培养一支能出精品的技术队伍,以保证电视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并摸清家底,防止一些设备被损坏、闲置和丢失。财务部门应根据新的会计制度规定,对在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所取得的合法原始凭证,及时组织固定资产核算,并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正确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财务部门要协助物资部门认真搞好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购入或工程改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固定资产,应办理入库,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对调出的固定资产应办理移交手续;对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参加鉴定、清理;对保管、使用、维护不当所造成的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认真处理。在清查固定资产时,应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核实,保证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1.严格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广播电视台固定资产要实行分类金额总账,记录固定资产情况;物资部门建立分类明细和固定资产登记卡,同时,建立使用部门物品使用登记卡,标明财产编号,使用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本部门的物品领用情况。

2.加强固定资产领用与报废的处理。固定资产在领用时应填写领料单,并在登记卡上签名,标明该设备已由其保管使用。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应由使用部门填写报废、报损申请单,经逐级领导审批后,方可核销。

3.严格对固定资产调拨的处理。由台财产物资处填写调拨申请单及调拨设备清单,经双方单位领导签章有效,使用部门不得自行处理。

4.加强对赞助和捐赠的固定资产处理。各部门接受赞助和捐赠的固定资产,必须持双方赠送函或双方协议书,以及主管台领导批准的接收函,及时到财务部门和物资部门办理入账、入库手续后方可使用。

5.图书资料、音像制品应纳入固定资产的管理范畴。按其购置目录,到财务、物资部门办理入库、领用手续。

参考文献:

[1]呈建萍. 电视台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

的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2009,(8).

[2]李永义. 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刍议[J].

视听界,2003,(8).

[3]任永滨. 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浅

析[J].西部广播电视,2002,(3).

[4]沈锦绣,等. 要高度重视电视台固定资

产的管理[J].广播电视信息,2000,(6).

固定资产管理协议范文5

关键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54-02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企业,由于建筑生产具有流动性,甚至有的项目经理同时负责几个施工项目,使得绝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分散在各个施工现场,或者在各个场地之间调配使用,造成盘点工作量大,固定资产发生转移时不能及时反映在账面上,并且还有一些单位价值低的固定资产、设备在远未达到使用年限时,就被当做废品提前处理等现象。这对施工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账不符实问题严重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原因是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认识不到位,具体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个别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没有切实按要求做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清查。公司在每年会计年终决算前都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但是在财产清查中往往存在不彻底的现象,造成账实不符。

2.责任人处罚机制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公司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力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完善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企业为了管好、用好固定资产,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需要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依法办事,守法经营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接受法律的约束。《会计法》等是国家用强制力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会计行为的工具。企业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懂法、守法、依法办事,离开法律的约束,违背市场规则,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具体到每一类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应如此。

2.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财务管理一体化,保证对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财务管理应合理地集中和统一,即统一部门、统一人员、统一资金、分级核算。统一部门指企业财务部门要统一,各分支机构的财务均属总公司财务部门;统一人员指各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均由总公司财务中心派出,均对财务中心负责;统一资金指各分支机构的项目资金均由总公司财务统一管理;分级核算指总公司和分公司各自进行核算,最终工程成本和利润按所签订的内部承包或管理协议进行分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也应市场化,内部市场的主体逐步形成和完善。施工企业在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同时,应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负责核算、评价和考核各工程项目责任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隶属于总公司财务部门,但在操作方式上,应模拟商业银行的操作方式,负责办理企业内部各工程项目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并通过专业银行办理所属各工程项目单位与外单位的资金结算业务,这样可以使内部资金在全企业范围内相互融通,减少资金占用成本,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内部资源。

3.进行绩效评价

为使成本责任明确,财务部门应把各单位的成本费用分为可控制费用和不可控制费用两部分。对可控制费用核实指标,承包到各部门,纳入经济责任考核。责任明确,奖罚兑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讲成本、管理全员化的成本控制体系。财务人员要定期写出成本分析报告,用绩效评价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水平,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不仅能使成本费用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也能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的竞争意识,共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

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对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固定资产按其使用状况,分为在用的、未用的、租出的、不需使用的。这样的分类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不同类资产的合理调整:如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尽快加以利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出售或出租。挖掘固定资产的最大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并且这样的分类也有利于折旧的计算,因为只有在用的、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需要计提折旧,而未用的、不需用的、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

5.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明确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

部分企业不合理地制定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一部分本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或者是不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却当做固定资产核算。因此,有必要正确区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这是因为劳动资料的价格是易变的,有些劳动资料在价值上虽然不够固定资产的规定限额,但如果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使用期限较长,也应划归为固定资产。而有些资料,虽然价值上达到固定资产规定的限额,但是,使用期限不稳定,而且变换频繁的,也可考虑列入低值易耗品。因此,要结合施工生产的特点,统一规定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把属于固定资产的机器设备分门别类逐一列入目录,并且规定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计算折旧提供统一的依据。

6.建立固定资产转移手续

由于企业的某些建筑、机器设备因年久陈旧,已不能继续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会出现调入、调出、拆迁、迁移等事项。为了及时记载这些变化,就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等转移手续。

7.建立定期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可靠,必须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在年末编制决算报告前,必须对全部固定资产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清查盘点,查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技术特征、重置价值、估计这旧、尚可使用年限等,并查明相关原因,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三、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根据施工任务、工作计划、技术条件和财力可能等情况,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减少闲置和浪费,使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得到有效的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

1.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可有效地缓解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压力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由于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加以反映,按施工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使用年限,分类计提折旧,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2.科学地解决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处置控制

固定资产的处置即将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账上进行消账处理的行为,包括:固定资产的自然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损坏、丢失等非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对外转让、捐赠或投资。各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必须报主管部门审批,不得擅自处置。应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依据、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处置依据是否充分,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及时、足额地收取固定资产处置价款,并及时入账。

3.强化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财会部门和安全机械部门的监督检查。领用固定资产要完善各项领用手续。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负荷,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设备使用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反馈设备状况及使用情况。

固定资产管理协议范文6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机器、机械、建筑物、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具体到金融企业,一般有“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计算机设备”、“电器设备”、“营业机具”、“安防设施”、和“其他”等几大类。目前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都遵循着“统一领导、授权管理、分级负责”是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上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为总行、分行、支行,一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还可能有二级分行、三级分行。在责任划分上,总行负责制定全行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投资规划,审批分行上报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各级行根据实际制定各自的固定资产管理细则,并在年度授权范围内行使各项固定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报废权限;在职能划分上,一般由财会部门负责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编制、监督执行、反馈及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工作,另设置若干牵头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如办公室、运营部、科技部等。

二、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非信贷资产,外部监管单位及银行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且“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在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在各个阶段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制定阶段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一般于当年年底制定次年的固定资产购建计划,从下到上逐级汇总上报,从编制计划开始至总行下达预算结束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有限的时间要求使得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简单粗放,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追求高配置、“高大上”,忽视存量资产的运用,新资产的购建缺乏严谨的论证和科学的规划。以网点建设为例,为完成总行下达的网点建设任务或者为自身争取固定资产购置配额,基层行往往忽视当地发展规划、业务发展需求及网点定位的要求,在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便上报网点的建设及装修预算,其结果要么选址不当,给银行带来损失;要么年中更改预算,重新上报审批,带来大量的重复工作,降低工作效率,削弱预算的权威性。

(二)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

计划执行阶段的问题主要是在采购环节。目前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都已实施了集中采购制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购风险。但集中采购有其不足之处,一是起点较高,一般商业银行集中采购的单次限额标准都在数十万元以上;二是程序繁琐,从请购部门申请到立项、成立集采小组、结果审批、公布到最终实施采购有很长的时间跨度,涉及数个部门。结果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购置计划实施缓慢,年底突击采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请购部门采取各种手段逃避集中采购,化整为零、甚至降低预算,无形中滋长了采购风险。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帐实不符的问题一直存在,主要原因如下:

1.账务处理晚于资产流传,二者速度不匹配。这一点在总行统购资产上表现最为突出。所谓总行统购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后,总行统一采购再分配到各分行的资产。每采购批次包含了数家分行、数种设备的采购需求,需要经过漫长的单据交割单分配流程。实物已交付使用而交割单仍在流转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了短时间内的账实不符。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网点分散、业务审批流程复杂,管理链条较长,对固定资产的调拨管理滞后于实物变动,如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资产台账疏于登记或登记不全,或部门及单位间有未经审批的资产调拨,则会造成长时间的账实不符且会加大日后资产清查的难度。

2.个人侵占。个人侵占银行固定资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某些管理层。某些管理人员在离职或调岗时,因种种原因将银行资产据为己有,继任者也难以催讨,导致账实不符。这一点易出现在一些可公私混用的的固定资产上,比如相机、笔记本电脑等。

3.账务处理不规范。这一点在网点装修过程中表现的最为突出,有些单位将装修过程中将家具、空调、LED电子显示屏、保险箱等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一并计入网点装修费用,造成账外资产;另一种常见现象是网点装修已结束并投入使用,却迟迟未做工程决算,导致账实严重不符;而报废、盘亏、毁损的资产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处理也会造成长期的有账无实。

(四)固定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

定期对固定资产开展清查盘点是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但国有商业银行由于网点多、距离远、资产数量众多,人手不足,基层行难以在总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资产清查任务,加上长期以来淡薄的资产管理意识,使得资产清查流于形式,甚至完全不进行清查,只由支行资产管理人员上报?Y产数量。资产清查环节的薄弱及缺失无疑会造成长期的账实不符,且会增加资产流失的风险。

(五)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一是资产价值确定的问题,二是折旧的问题。购入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支出,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交纳的有关税金及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只将买价计入资产价值。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资产,特别是抵债资产,在持有过程中产生价值变化或评估后发现资产有了增减值,财务上却未做任何处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账务与实务价值严重物脱节。

折旧方面,目前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折旧方式基本还是一刀切,即按照3%~5%的残值率,以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年限除房屋建筑物是20年之外,大多是5年或10年。但不同的资产更新速度不同、使用频率不同,对资产的损耗也不同。以营业机具为例,点钞机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票据鉴别仪,每日使用频率甚至高于机器的额定最高工作频率,配件磨损严重,实际使用期限远远小于折旧年限。另外,这类机具还有随着监管政策而提前更新换代的情况。折旧一刀切的后果便是一方面形成了若干实际已无法使用,却未到报废年限的闲置资产,一方面虚增了账面资产的价值。

(六)固定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固定资产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相较与资产的形成,资产的报废、退运显得无足轻重。固定资产报废一无技术标准、二无系统组织、三无管理责任的落实,极易形成资产的流失。

三、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日常工作中注意分析自身的资产需求,在制定年度固定资产购建预算时做到有的放矢

年度固定资产购建计划不应作为一个时点任务,而应贯彻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日常管理中去,基层行可视情况对自身的固定资产需求做定期的调查统计,在用足存量资产的基础上预计下一年度的固定资产总需求;在网点建设方面结合市政规划和区域发展情况,科学的设计网点建设方案及预算,且计划预算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不得擅自挪用、不得超预算执行,建立完善的计划执行监控体制,维护预算计划的权威性。

(二)在年度固定资产购建计划执行阶段,实施以集中采购为主、小额零星采购制度及供应商准入、后评价制度为辅的采购框架

供应商准入及后评价制度是指供应商管理部门应对合作的供应商做前置筛选,并与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及相应的违约责任条款,并每年至少审查一次供应商的资质证明、履约情况及信用状况等,对不达标的供应商进行替换或者解约,以此保证购入资产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实施小额零星采购制度,小额零星采购可采用简化的采购流程如询价等,并且对同一商品的小额零星采购制定限额,防止请购部门化整为零规避集采,同时加强部门联动缩短集采的流程;以提高采购效率、规范采购秩序、减少采购风险。

(三)强化固定资产业务的制度及流程管理,实施管理问责制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意识,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登记、调拨等制度;加强人员更替管理,离职人员须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签章方可办理离职手续;通过业务培训等手段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刻不容缓,对于违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的,造成资产流失或损失的,应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问责到人;对于维护银行利益对固定资产管理作出贡献的,应予以奖励,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地位,转变轻资产管理的不良风气。

(四)国有商业银行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资产的清查盘点,视情况还应进行不定期抽查

清查盘点小组人员应包括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三方。盘点小组人员必须下到基层行,实地核对帐、卡、物。通过清查发现的盘盈、盘亏和毁损须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理,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五)重视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工作

在日常核算中,加强基础工作,防止固定资产费用化,对资产的增减值做及时的账务处理;在现有的资产分类基础上,对全行的固定资产分类做进一步的细致优化,根据不同类型资产实际的平均使用寿命,设置不同的折旧年限,减少闲置资产,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