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1
一、阅读思考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实际比重大大超过了卷面赋分,同学们都非常重视。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再来做练习,相当多的同学进步不大或成绩不稳定,于是加大了练习的力度——这着实不是个好办法。有的学生买来大量的习题集,废寝忘食、反反复复地研究,他们单纯地以为,只要有了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的突破,因此只是机械地为了做题而做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同一类型的题,而不做深入的思考和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感到疲劳、厌倦,还会大大削弱其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二、阅读思考的内容
鉴于阅读思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应该尽快改良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边阅读边思考,这种思考。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
1.认识上的思考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里的“弛”,不是松弛,而是静心与思索,是对自己经验积累的重新审视,是敢于面对实际的扪心自问——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从某种意义说,复习到一定程度,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个过程几乎是能力“飞跃”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有些同学在做题的时候,总是理解出现偏差,而且很容易在同一类问题上“栽跟头”,屡错屡犯,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急躁和焦虑的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干脆放弃此类题目,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甚至连看都不看,直接跳过,因而会白白丢掉很多分数。笔者认为,遇到这样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总是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果自己实在找不出原因,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进而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结经验教训,并仔细研究出题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质的提高。
2.操作上的思考
所谓“操作”,是指在解答试题时,选择好角度,讲究方法与顺序。做到这一点,必须准确辨析语句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题往往就文中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提问,应答的关键是能否找出与之有一定逻辑关系、和它相呼应的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这一点在语文课上经常遇到,比如学习议论文,讨论论点与论据、证明与被证明;说明文的说明与被说明、本质与现象;记叙性文字的具体与抽象;其他如隐含与明晰、递进、并列、因果、条件、转折、比较、称代、含蓄、比喻等。值得注意的是,这诸多关系,由于作者行文的风格、习惯、技巧不同,一般说来,只要认真阅读,都不难把握。这个过程既包含逻辑思维,也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多理性,形象思维偏于感受,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最后冲刺阶段,学生们需要多一点相关的体验。要多回顾做过的题,对了的,总结经验,错误的,想一想原因,在哪儿出了问题。一旦有所“悟”,就可能“豁然开朗”。
具体操作,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
第一,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第二,细审题意,明确要求;
第三,搜寻信息,确定其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
第四,研读文句,梳理设问与应答之间的关系,准确筛选;
第五,再审题意,根据设问要求定向应答。
三、阅读思考的基本任务
阅读的基本任务,就是“读懂”“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试题的取材都来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或文学作品,学生们都没有读过,尤其对于前两种文章,学生们普遍会感到陌生,文学作品所传递的对生活某些个性化的认识或情感,学生们也可能不熟悉。因此,读懂、理解,并能从容回答试题的提问,决非易事。那么,要想读懂并理解篇章和文段,学生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首先,读懂、理解必须以丰富的背景知识为依托,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没读懂、理解错了,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即使在复习期间,也不要拒绝任何新的知识,要继续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多涉猎各领域的知识,哪怕只是了解皮毛,也有可能给我们的阅读训练提供便利。比如文章中涉及到某一科普知识,如果学生没有了解过,可能对于这方面的理解就会很困难,甚至会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而那些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了解过该方面知识的学生,在做这类相关题目时便会得心应手。因此,笔者倡导我们的学生,应该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之上,多多涉猎百科知识,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从而为应付各种题材的文章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统观全文。试题在设问时,虽然常常是针对几句话或一两个段落,但是它们的意义都在全文主旨的统摄之下由诸多信息总合而成,忽略了主旨,忽略相关信息都可能造成理解偏颇。某年高考的选文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试题就文中“特殊的日子”提问,应答必须关照副标题和文后注释,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有的学生在答题时很容易出现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统领全文,没有找到文章的主旨核心,把文章的某段或某句话当成是文章的中心,结果在答题时,理解出现偏差,丢掉很多宝贵的分数。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先锁定文章的中心主旨句,在答题的过程中仅仅围绕主旨进行阐述,就算阐述得不够全面具体,老师也会给相应的分数,因为答案扣住了主题。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自主;阅读能力;训练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1.尊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高中学生有较高阅读能力,很多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习惯,不可强求学生进行统一阅读。自主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素质之一。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认知,也会建立个性学习方法体系。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完善个性阅读行为。学生虽然对自主阅读有个性理解,但其做法往往会存在一些局限性,教师要针对性地给予引导,让学生看到自身认知的差距,及时进行矫正,自觉进行自主阅读体系构建。
2.借助媒体渲染阅读环境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自主阅读创造良好环境。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之后,给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带来更多选择。多媒体不仅有强大展示功能,将图片、文字信息、影像、视频、音频形象展示给学生,还能够与互联网形成即时链接,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甚至可以进行远程课堂同步教学,为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创造便利条件。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名作,其细腻传神的语言,给人留下难忘印象。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引导设计时,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播放配乐朗读,其浑厚深沉的语调给学生思维带来巨大冲击。学生沉浸在优美的享受之中。
二、整合阅读教学资源,规范学生阅读行为
1.优化文本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经过多轮教改之后,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阅读文本体系,不管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都具有极高阅读价值。我们都知道,能够选入中学教材的文本内容大都是名家经典篇目,其内质涵养极高,学生阅读当然会受益,但是,学生阅读时间有限,学习精力需要合理分配。如果不加筛选进行阅读,针对性自然降低,阅读效果也会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注意对文本教材进行排序,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制订科学阅读推荐计划,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便利。
2.利用师本资源
教师自身也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资源,教师能动性发挥,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还能够利用个人魅力,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感悟,促使学生形成多元认知体验。教师大多有丰富的阅读经验,不妨给学生进行示范,为学生自主阅读树立榜样。教师要将自身多年积累的阅读经验传授给学生,期望给学生带来一定思维启迪。语文教师在学生眼中大多是博学多才的,教师人格魅力当然就是难得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正面激发能量不可小觑。
如在学习《囚绿记》时,教师设计了一组思考问题,让学生选择其中两个问题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囚绿记》题目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个“焦”字形容自己的心境呢?本文运用最多的是什么写作手法?说说其作用。
三、设置多元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维度
1.创设自主阅读活动
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属于个体学习行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中引导,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学生阅读认知大都不够成熟,个体阅读存在诸多短板,参与自主阅读教学活动的热情不高,这对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形成制约。如合作学习,虽然自主阅读是个,但集合集体智慧进行阅读实践,这也是新课改一贯倡导的精神。有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前台,敢于改变自身自主阅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热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阅读品质。
2.建立自主阅读平台
自主阅读教学存在太多变数,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成效指数变化,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和劝诫。教师还要注意拓宽学生自主阅读范畴,为学生创设多元自主阅读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介入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打造多元化学习网络,如建立教师热线,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实现师生随时互动,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自主阅读行为进行修改。如在阅读《离骚》时,学生对屈原这个人物已有耳闻,因为端午节与此有关,但学生认知比较肤浅,加之理解文言比较困难,希望教师能够给予更细致讲解。教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逐字逐句地分析解读,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将自主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反映到教师这里,教师进行集中筛选,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和学生进行多层次互动交流,为学生自主阅读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教师要坚决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教法,还课堂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唤起学生自主阅读意识,采取多种教学辅助方法,搭建多种学生自主阅读平台,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升级助力。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独立设置的课程领域。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对。作为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超越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严格的课堂教学的局限,要求学生自主地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问题,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整合教育的哲学基础是有机主义,有机哲学把包括自然与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美在整合教育中得到极大张扬。整合是科学发展的趋势。
二.研究领域的现状
美国等国家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让学生“搞研究”,写“研究报告”(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美国的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成为读者而写作,提出了作者要考虑读者、考虑阅读对象的生活化要求。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国内许多学校虽然进行了诸如“情景作文、实践作文”等研究试验,但实践中尚不能根本转变,由于应试作文教学盛行而造成的高中作文教学既不适应时代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能顺应课堂教学改革潮流的尴尬现状。
三.研究实践的意义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革命。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停留在口头上。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然而,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时代,作文教学的封闭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成果大都以报告、论文、方案等形式呈现并供交流、评价。这类文体在中学语文学科课程中基本上尚未列入必修必训之列,而这类文体的应用能力,不仅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有关联,其本身也应视为“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把“研究”与“研究的写作”分割开来,重前者而轻后者,并不利于学生研究过程的全面圆满完成,这也是目前研究性学习中的一大缺憾。实践证明:研究性作文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研究性作文的研究性学习是不完整的。
实践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选择作文教学这个语文教改热点与研究性学习这个难点,反思高中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认识其症结所在,实现高中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促进“教”与“学”的变革。
四.主要观点及创新
(一)高中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衍化出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新情境。
高中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形态,从目标设定到教学过程,从资源利用到教学评价,都加以宏观规划、整体设计,在课程的柔性碰撞中,在资源的有效融渗中,发挥“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合力”,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与传统作文教学的封闭性得到有效的平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写作获得“源头活水”,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特点推动单门学科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培育出作文教学的新生长点。
高中研究性作文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研究性作文的研究性学习是不完整的。针对将“研究”与“研究的写作”分割的时弊,我们侧重引导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成果文本的成文指导和学绩评价。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中的“写作”既是学生达致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研究性学习中的“写作”既是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方式之一,也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发展的水平指向之一。
五.探索实践与总结
(一)研究性作文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
教学实践中,从高一到高三,形成有序梯度,以“生命、生活、生态”为旨归,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进而提炼并艺术地再现生活。引导学生敬畏生命,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作出自己独到的哲学思考。在学生能写出各类应试文体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由“入格”到“出格”进而“破格”,打破应试作文的束缚,进行“野生”状态下的自由写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校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着力点,遵循学生作文心理规律,根据高中生年龄特征和作文动机的基本特点,在作文的具体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习作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并及时将随感写在我校统一印发的“随笔”专用本上,在此基础上,择优编印学生的随笔集,让学生及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根据学生情感特点,进行富有情趣的作文教学,并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营造宽松的作文参与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的评改上,立足于学生发展,坚持学生自主性评价及生生评价,使每位学生体验成功。教师使用特色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形式上适度引入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创建作文模板,直观、动态地展示典型佳作的思维流程,供学生揣摩、借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多年来,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1.整合地方资源,坚持“四真”写作。以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深入生活,寻找发现地方人物史传、土特产品和民风民俗,书写生活随笔,强化学生“真人、真事、真情、真感”的写作理念,达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培养目标。
2.创设课堂情境,开展专题辩论(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搜集社会热点话题,思考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辩论或专题讨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讨论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各学科知识,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内容,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3.运用先进技术,优化硬件建设。充分使用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作文教学、文学社团专用教室,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有效运用网站、博客等新媒体技术,倡导学生自主作文的体验性、实践性、互动性,使学生自主作文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4.优秀范例引导,失误典型分析。尊重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发动学生精选具有范例性和典型性的高考作文和日常作文,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性作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性作文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系统工程。本地(江苏兴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名人辈出,其中有:《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明七子”宗臣,“扬州八怪”代表郑板桥、李,“东方黑格尔”《艺概》作者刘熙载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本地的骄傲。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本地拥有省市级文保单位42处,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项。这些文保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本地历史文化和自然风物的浓缩,为我们研究性作文教学系列教材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校以系列校本教材建设为切入口,将本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课程资源,把优势的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教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文尤其是作文教育。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以“调查研究法”为例:设计问卷,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校本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呈现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倾向,使教材编制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比如校本教材之“历代名人与兴化”中以“征文活动”为形式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板桥对联欣赏与对联创作”中以“学生讲座”为形式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等都是在对师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计的。我们采取研讨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实际问题,邀请专家学者、教研员、名教师及学生代表进行研讨、交流、分析,加强了对过程的控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了校本教材建设的质量。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成人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成人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身份、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员提供学历进阶和技能学习。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时期,成人教育的宗旨是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普通教育的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语文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效果显著;而成人教育的课改犹如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成人语文教学仍旧悄无声息地“走老路”,停滞不前,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在新课改形势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提高成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成人语文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及时改变成人教育理念,以学员发展为本,实施成人语文开放性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员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有效地培养学员的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
一、实施成人语文开放性课堂教学的背景
1.成人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成人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教育,学员存在年龄跨度大,认知差异大、职业种类多的特点。以成人中等教育为例,学员身份从十几岁的年轻人至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从一线的劳动者至企业管理人员,从小学学历到高中学历。学员群体的共性是语文知识基础总体较差,学员对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迫切感,学习动机表现为更新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学历、求职晋升等,学习功利性强。
长期以来,成人语文课堂教学与学情脱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材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整体上处于一种僵化、刻板、沉闷的教学状态。教育管理部门对成人语文教学督导不够,教研创新活动少,教师缺乏教学的动力与压力,一味地“搬参照讲”,因循守旧,导致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不够,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2.开放性课堂教学的阐释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期待教师改变传统的封闭型教学,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课堂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开放性的教学思维为指导,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而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以生为本”,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而非传统教学的“被灌输”“被传授”。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符合成人学习者的认知特征与学习需求,没有固定的程式,视成人学习情况有放有收,收放自如,从传统的有形教学走向开放的无形教学。
二、实施成人语文开放性课堂教学的途径
1.触网建站,重整开放的教学资源
在成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拓宽思维,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丰富教学资源。发挥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微机室的辅助功能,使其成为学员学习语文的第二课堂。源自成人学员丰富的成长经历、职业阅历、思想认知等多维信息,是成人教育特有的源生性课堂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是信息社会的公益性学习资源,成人教育建设了一大批网上教学资源,不仅在系统内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在系统外更大范围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如宁波市职成教教研室根据浙江省成人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专题录制由市名教师执教的网上视听课程,开辟“宁波成人教育在线”网上课堂,为成人学员搭建了一个自学平台。学员可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学习,在网上完成听课和作业练习,享受面授般的教学效果,从而弥补了部分学员因工学矛盾造成的缺课现象。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带给学员全新的视图感受,信息量大,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翻转课堂、微课程、移动学习、云服务等都为成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生活即语文”,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利用成人学员不同的职业资源,组织课外实地体验调研,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在社会大课堂中构建成人语文教学的“立交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语文应用能力。
2.以学定教,重组开放的教学内容
相比基础教育的应试限制,成人语文教学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成人中专语文教材不受国家统一规划的限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选用中职语文教材、浙江省双证制成人高中语文教材或自编教材。教学内容上力求贴近学情,根据学员身心特点和阅历特点,进行听说读写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从加强学员的识字正音入手,训练学员的听说能力,选用浅显的经典美文或励志文章进行阅读欣赏,提升学员的审美能力和情操修养,鼓励学员的创业和就业信心。由于成人中专学员外地人偏多,地方口音重,整体普通话水平较弱,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课文、诗歌朗读训练,提高学员的普通话水平。写作教学以应用文写作为主,要求学员掌握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应用文文体写法,同时适当进行常规作文训练,提高学员的书面表达能力。分析学情,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既可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还能考虑学员的“最近发展区”,适当为学员设置带有难度的内容,达到因材施教、梯形递进的教学效果。
3.以爱润生,重构开放的师生关系
成人学员都是明理懂事、心智成熟的社会人员,师生之间是一种朋友式的民主、亲和、融洽的平等关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与学员之间的心灵沟通,积极调动学员的情感因素,特别是面对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胆怯的学员,教师要注意保护成人学员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用关爱和鼓励消除学员的自卑感,增强其展现自我和锻炼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为提高学员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组织即兴“脱口秀”活动,部分学员因心理压力大不敢上台,或上台后紧张怯场口拙词穷,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位学员,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解放学员的心灵,让学员在宽松、自由、开放的课堂中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发展语文能力。
4.自主探究,重改开放的教学方法
成人语文课堂教学坚持以学员发展为本,教师要积极激发学员学习语文的兴趣,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阅读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问题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员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到真知,锻炼能力。在有限的课堂内为学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组织学员开展课前演讲、课中交流、课外拓展,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如在教学应用文条据时,学员讨论后明确指出,“借条内容中应加写借款利息的约定”,这项内容在教师的备课稿中并未提及,是学员根据生活经验总结的知识。可见,学员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觉获得知识,激发潜能,这是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开放性的课堂应是学员自由发言、激发灵感和智慧的场所,课堂气氛必定是热烈活泼的。
5.以评促学,重设开放的多维指标
成人教育的教学评价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学评价,成人学员的学习起点不同,学习积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成人学习的评价方式应体现多元化因素,重实践轻理论,重考核轻考试,注重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设计多维考核指标,综合运用阶梯式评价方法。阶梯一为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考核,此项评价重在考核学员的听读能力和简单的文字理解能力。阶梯二为自选考核项目,根据学员的学习目的进行分级考核。对于有学历提升意向的学员,根据升学要求适当提高读写考试难度,且采用综合性书面考试形式;对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学员,重在考核学员口语交际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以检验学员的职业能力;对于业余增加语文素养的学员,重在考核其作品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成人学员心智成熟,完全可运用分组互评和班级总评方式,学员在考评过程中其实是一次知识和能力的再训练,教师只需充当裁判的作用。
三、实施成人语文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效果
1.培养了学员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都有一种被认可、被激发的欲望。开放性课堂教学完全把学员从原有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对教师、对知识的崇拜转化为自身的学习动力,在学习中融入自我,积极参与。从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来看,成人学员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2.提高了学员的人文素养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了学员丰富的情感和科学的价值观,提高了学员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夯实了学员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健全人格。
3.提升了学员的职业能力
成人语文课堂教学面向在职人员,凸显职教功能,以生活和工作的实用性为出发点,培养学员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手脑共用能力,提升学员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符合开放型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学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成人语文开放性课堂教学旨在以生为本,发挥学员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成人语文开放性课堂教学是对传统封闭性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实现了从有形教学走向无形教学,明显提高了成人语文教学质量,也让成人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光彩。
参考文献:
[1]沈明霞.成人学历教育对成人发展的意义[J].成人教育,2014(2).
[2]黄友安.成人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探讨[J].成人教育,2014(4).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