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范文1
一、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的制度与准则并存,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运行成本大
由于我国的特色国情与习惯,在会计核算制度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没有进行细致的划分,所涉及的行业多达几十个,所以就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规范和不清晰,也会导致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的矛盾,所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严重受到了影响,并且增加了会计核算运行的成本。
(二)会计核算制度滞后
企业在制定会计核算制度的时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能够适应市场潮流的发展,会使得会计核算制度的需求也在不断的进行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我国的法制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并且随着我国的市场体制的日趋完善,也会导致我国的管理体系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时代,导致了现在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产生了滞后性。
(三)会计责任混乱
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所以必须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之上。会计应该及时的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完整记录,并且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会计核算,及时的进行编制和报表;会计监督可以分为一般监督和会计再监督两个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会造成会计核算中心与被核算单位之间的脱轨,只能通过被核算单位提供的票据来进行会计核算,会影响到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在出现虚假会计信息的时候,就会因为会计核算责任的不明确导致双方进行推诿。
(四)会计核算方法凌乱
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电算会计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以及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会计的各个核算方法是相互直接联系的,形成了一个系统科学的核算方法体系。但是在我国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了核算标准不明确,以及核算人员掌握的核算方法太过于单一,严重的影响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不利于会计核算的发展。
(五)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多而复杂,于是就导致了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不完善和分类的不科学。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会计核算还存在的较大的差距,比如国外只分真正的预算会计以及政府会计,而我国的会计分类种类复杂和多样,比如我国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的会计之间存在的制度与准则并存的复杂情况,导致了会计核算信息的不准确性。
二、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体制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体制
为了能够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体制,需要在《会计法》的基础上,以净化企业生产经营为目的,并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合理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
(二)建立健全的企业外部财务会计核算体制
企业外部也需要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制,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政府应该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对其提供的信息真实性进行有效的辨别,并且做出合理的治理,维护公共利益,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会受到影响。社会应该运用社会审计等企业外部的会计核算单位,避免内部企业会计单位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实现对企业进行客观的,公正的,合理的会计核算。
(三)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监督执行检查力度
会计核算监督执行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复杂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就是检查企业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是否存在违规操作以及是否具有偷税、漏税以及逃税的行为等为主要内容。所以政府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企业在会计核算的检查,以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促进企业会计核算体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规范。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范文2
关键词:风险 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63-02
一、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的风险
1.会计监督职能所面临的风险。会计监督是企业基层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会计基层工作、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实现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面临的风险主要有:(1)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原则性规定不完整;(2)执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严;(3)单位人员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以上行为都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风险,承担经济上的损失。要实现对此风险的控制,就必须完善制度,办事人员严格执行,会计人员严格把关。
会计监督作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一种自我约束机制,会计人员应通过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对经济活动的恰当评论帮助所有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责任,才能真正起到会计监督的作用,会计人员控制会计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具体表现有:(1)在遇到违反《会计法》和会计规范、企业相关规定的会计事项时,不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不加以纠正。(2)在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时,未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无权处理时,或未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要求他们熟悉会计业务及相关法律制度,对会计事项是否合法有比较清楚的判断,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实行过程中的监督,有效地防范风险,才能实现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标,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会计核算职能所面临的风险。会计核算同样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项日常的基层性的工作。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必须是建立在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会计工作要求会计核算必须是建立在严格的会计监督之上的专业性的核算,若会计人员不严格执行会计监督职能,其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会计核算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作保障,即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严格的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那就是违背职业道德,对企业不负责任,为企业带来经济上、名誉上的损失。
会计核算的风险主要取决于:(1)取得资料内容的完整性、数字的真实性;(2)应用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应用的正确性和延续性;(3)会计操作过程的合规性、合法性;重大交易和事项的处理是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4)会计报表、会计资料是否合法、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等。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风险,有很大一部分出现在会计核算这一环节,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反应于财务报告,因此:(1)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声誉受损。(2)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诸如此类,也是会计核算风险关注的重点。因此,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建设,加强对单位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从来就是《会计法》的重点,也是会计风险控制特别关注的部分。
二、企业基层会计人员如何防控风险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基层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显得更加重要。市场经济有赖于运行的规则,仅有法律制度的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撞上严肃的道德规范时,只有职业道德、诚信准则的约束才能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企业基层会计要防范其行为所造成的风险,不仅要以会计准则、法律、法规作保证,还要依赖会计人员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来实现。
会计职业道德概念。即提出会计人员应有的行为,以及达到行为守则所规定的最低可行的标准,主要包括职业精神、职业修养、职业责任和职业公正性。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崇尚道德规范,应成为会计人员自尊、自爱、自律的道德准则。企业基层的会计人员应该坚持行业自律原则,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自我约束力,面对形形的诱惑和压力,坚定立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在不同的诱惑和外界不合理的要求下,应该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内部、外部的各种压力,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不以信息的不对称坑害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不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自觉接受单位、用户和社会的多方评价,起到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使每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企业、组织内部和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2.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要熟练的掌握和正确的运用国家和行业以及单位的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在工作中正确运用《会计法》、《所得税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相关法律规定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相关的行为守则是企业基层会计防范风险的前提。法律、道德、准则等规范设定的模式直接通过会计人员的行为转化为现实,形成现实会计实践中的互补和补足关系。规范和制度的实现必须由会计人员的行为来监督和保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行为的规范和制度的实现过程中做到:(1)分析各类利益矛盾,实现国家、其他相关利益集团以及企业利益的最佳组合。(2)在法律和规范中确认和保护企业的利益。(3)严格遵守会计人员岗位资格管理制度,积极参加会计人员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正确、熟练地运用各项法律法规知识和会计规范是进行会计监督、防范风险的基础。只有不断地丰富和积累这方面的相关知识,严格运用各项法律、规范、制度,才能够在会计核算的同时实现有力的会计监督;才能在政策性强,技术专业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得心应手地妥善处理各项业务,发挥会计监督作用,降低会计核算风险,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政策性的差错、甚至违反相关政策、法规规定;才能使单位的各项核算活动符合规定,经受得住任何时候、任何部门的检验,充分保证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完整,保证单位经营活动正常运行及战略目标的实现。
3.掌握丰富的业务技能及相关知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企业会计准则等也在不断进行着修改和完善。企业基层会计人员如若不及时学习新的相关会计知识,了解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知识和我国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会计监督就失去了标准,会计行为规范的实现就失去了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企业基层会计工作,有效地防范风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会计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数据处理量多的形势,会计电算化已被各企业广泛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手段,也在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电脑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使财务信息在各部门顺畅传递,能够使整个单位的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运作,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活动高效运作的最优状态。因此,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就成为了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这都要求企业基层会计人员能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会计应用软件,全面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会计核算风险和会计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防止会计信息的泄露或毁损,防范来自网络的攻击和非法侵入,确保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要想使会计风险做到可防、可控,会计人员除了要丰富以上的各项知识以外,还应做到:(1)学习外语,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以适应人才国际流动性加强、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国外先进的基础会计工作经验为我所用的要求;(2)具有金融、税务、银行等丰富的交叉知识,来满足会计职业是融会计实务与金融、税务、银行会计、信息管理于一炉的多方位立体知识网络的特点。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迎接挑战,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以胜任会计职业的要求。
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会计人员,必须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知识水平,以增强预防风险的意识、控制风险的能力,在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的同时,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真正履行好会计监督的使命,完成好会计核算任务。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范文3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医院会计制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核算方法
为了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和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下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的需要,财政部于2009年8月12日了《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30日了《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2稿),2010年7月15日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这两个会计制度三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标志着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两制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
现行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是由财政部颁布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文中所提的两制征求意见稿是指2009年和2010年两次征求意见的《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和2010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下同)。两制征求意见稿与现行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会计核算的内容上看,其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一)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基础的转换
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基础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这个会计核算基础在当时情况下实施是必要的。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公共产品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不断完善,都对我国医疗卫生机构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提出了挑战。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国2009年和2010年颁布的两制征求意见稿摒弃了原有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公立医院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并根据两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办法。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而公立医院则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二)整合了会计核算内容
为了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在两制征求意见稿中都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将医疗卫生机构基建工程项目纳入日常会计核算体系,设置了相应的会计科目、增设了相应的会计报表和相关的报表项目,特别是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两制征求意见稿中,都对有关药品的相关核算进行了修改,即: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的“药品”、“药品收入”、“药品支出”等账户进行了调整,分别将其并入存货、医疗收入、医疗支出中,不再单独进行核算,并且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账户,以适应取消药品加成收入的核算需要。这些改革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三)完善了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报表体系
两制征求意见稿都保留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用以反映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状况。除此之外,两制征求意见稿中还有以下变化。一是增加了“基建投资表”,用以提供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会计信息;二是为了兼顾预算管理需要,将预算资金信息从原来的业务收支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预算收支表”(医院会计制度)、“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以提供预算会计信息。
虽然两制征求意见稿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在其适用范围、制定依据、会计核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重点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完善进行探讨。
二、两制征求意见稿中会计核算方法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核算基础定位不明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在财政部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制定说明中提到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时,列举的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通过固定基金进行核算的事例。这与现行医院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是相同的。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的其他业务处理上并没有明显体现出收付实现制的“修正”问题。
(二)部分会计科目设置不够合理
1.有些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繁琐
在两制征求意见稿中,有些会计科目内容涵盖过大,导致明细科目层次过多,如“库存物资――药品”。为了适应新医改中取消药品加成收入的改革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都将原科目“药品”从一级科目下移到二级科目。即:
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西药
――中药
――中草药
――药房――西药
――中药
――中草药
也就是说,药品的核算整合到了“库存物资”账户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清楚地反映药品的信息,可能需要了解到三级四级明细科目,甚至有可能到五级明细科目。这样会极大地增加核算难度和核算工作量,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明晰程度。
众所周知,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的核算和管理是重要的业务内容,而且现行药品管理制度改革是存在较大困难的。同时,按照新医改的规定,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的药品是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收入的。这里的“逐步取消”是存在过程的,所以对药品的信息质量要求应该是很高的,甚至可以说是高于一般存货,因此,征求意见稿中药品的核算方法难以将药品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性得以体现。
2.有些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够全面
在两制征求意见稿中,有些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过小,特别是有些重要的经济内容未能设置恰当的会计科目,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如固定资产的核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设置“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笔者看来,这种核算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不只是涉及支出,更重要的在于对资产进行客观反映。如果不设置“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则无法真实体现,这样会影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特别是在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无法清楚地量化处置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导致需要更多的后续工作(如资产评估、专项审计等)来对其进行弥补,管理和核算的成本增加,而且所做的弥补工作人为成分较高,缺少具体的衡量标准。
3.有些会计科目的表述不够恰当
在两制征求意见稿中,有的会计科目在表述上过于详细,以致于和其他制度重复,如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规定;有的会计科目的表述过于简化,使得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未能充分说明,如“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按照政府收支预算管理的要求,财政补助结余“包括基本支出补助结余和项目支出补助结余”(见“财政补助结余”科目说明第一款)。在“财政补助结余”的明细科目中出现了“基本支出补助结余”和“财政基本补助结余”、“项目支出补助结余”“财政项目补助结余”两组概念。那么,这两组概念是不是分别指的是同一项内容?这个问题在制度中没做解释。
三、关于改进两制征求意见稿的建议
(一)恰当定位会计核算基础及其应用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但是如果没有一定量典型的业务支持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则没有必要一定将其会计核算基础定位于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虽然其定位为公益性,但是成本核算也应该适度地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对成本核算部分并没有做较为具体的规定,如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梳理成本核算的内容,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就具备了相应的业务支持,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基础的理论与应用就能够实现对接。
(二)进一步优化会计科目的设置
会计科目的设置是会计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科目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人员日常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应当对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进一步斟酌,使其更加合理。
1.进一步简化个别会计科目的设置
第一,对于比较复杂的会计科目,应进一步进行研究,尽量将其简化,如药品的核算。为了保证药品核算和管理工作质量,可以将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从制度中规定的二级科目提升至一级科目,即保留“药品”的总账科目。同时,如果采用医药分开的管理体制,医院完全可以减小药品存储量,所以,可以考虑取消药品中“药房”、“药库”的明细。这样药品的核算就可以简化掉两个级次,能够极大提高会计科目的明晰性,也能够减少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第二,对于有些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过小或核算内容不全面的会计科目,应尽量完善其会计核算内容,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全应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和清理的核算,在平时不计提折旧也可以,但是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必须经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算,通过该账户,将处置固定资产的原值、折旧等业务得到全面反映,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这对于主要通过政府拨款运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和财政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进一步完善对会计科目内容的表述,对两制征求意见稿中个别科目及其他事项解释过多的应进一步简化,如取消无形资产科目中关于摊销时间的规定,如果需要明确说明,应进行简化后列入财务制度中进行说明;对会计科目说明不够的,应进一步补充说明,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财政补助结余”的明细科目“基本支出补助结余”和“财政基本补助结余”、“项目支出补助结余”“财政项目补助结余”的核算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如果是同一概念,则应统一使用一个术语;如果不是同一概念,应该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三)应将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其他事业单位制度相协调
《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是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分离出来的。这就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制定,要与我国医改的总体发展相对接,又要在自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基础上,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中会计制度的相互协调。同时也应当与正在改革中的高校会计制度相协调,而这些制度最终都要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相协调,与国家的其他会计法律法规相协调。因此,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当将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筹划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问题,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完善,并为今后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扫除障碍。
四、结束语
《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意味着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科学性的提高,意味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意味着我国会计理论的重要突破。因此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应恰当地定位会计核算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科目设置优化,科学合理地与其他制度进行衔接,以降低会计制度改革的成本,提高会计制度改革的效益,最终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整体优化,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范文4
(一)监督传导介质为核算系统日志
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基本实现了电子化,中央银行集中核算系统可以产生ABS核算系统日志,国库核算系统可以产生TBS核算系统日志。以ABS3.0核算系统日志为例,日志记载的要素包括:终端号、操作员代码、操作性质代码、账务日期、系统时间、主要内容。从日志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机器上、哪位操作员进行了什么性质、什么内容的操作。系统日志集中反映了当日所有操作人员的操作明细,是对核算动态化的详细记录。所以,我们可以将核算系统日志作为动态化监督的传导介质。
(二)监督方式———电子化辅助监督
目前对核算系统日志的监督以手工监督为主,这种监督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信息量过大,难以监督全面。以国库核算系统日志为例,每天打印的日志一般有成百千条信息,靠手工监督难以面面俱到;二是信息交错记载,监督效率低下。系统日志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打印,各操作人员操作信息交错记载,监督工作费时费力,难以发现操作隐患;三是人员配备短缺,难以监督到位。事后监督人员每日忙于会计凭证的监督,仅有很少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监督系统日志。
(三)监督内容———合规性与实质性审核
对核算动态化的监督可以分为合规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两种。前者只需审核系统日志、各项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有无异常现象等。后者则需要将系统日志与会计凭证联系起来,审核操作记录与会计凭证内容是否一致。这里我们以ABS3.0核算系统日志为例简要阐述如何进行动态化监督。1.合规性审核。(1)审核有无异常操作。如数据恢复操作是否经分管行领导审批;日初始化和日终处理的时间是否正常,异常情况是否提供说明;有无在非工作时间内进行业务操作,节假日加班等是否经批准。(2)审核各操作人员是否按各自工作权限操作。按“操作性质代码”排序,审核各项重要业务参数的设置和用户管理是否由会计主管进行操作;根据“操作员权限表”,审核各操作人员权限有无变化、是否按当日权限进行业务操作。(3)审核各操作人员操作流程的合规性。逐一筛选各操作人员记录,审核其操作的规范性,如是否及时签退等;找出“终端号”和“操作员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中了解某操作员一般在哪个对应的终端上操作,如果其操作终端出现改变,如某账务核算员突然出现在以往是资金清算员的操作终端上操作,应当引起关注,监督人员必须及时询问。2.实质性审核。(1)审核资金流出的真实性、完整性。筛选“支付系统往来记账岗”和“国库内部往来记账岗”操作记录,审核国库内部往来、大额支付往来资金汇划(兑)、小额支付往来业务的凭证笔数与金额的一致性。(2)审核账务的真实性、完整性。虽然系统日志中有金额记载的记录只包括资金流出(不含同城票据交换)和修改记账金额两部分,但是仍然可以找到与会计凭证的对应关系,通过笔数的核对来验证账务的真实性、完整性。(3)审核查询查复等特殊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如若会计凭证审核中出现查询查复等特殊业务,可以在日志审核中筛选并验证“查询”、“查复”的真实性;同样,若在日志中发现有类似特殊业务操作,可以从会计凭证中查找相应记录,验证其完整性。(4)审核系统日志中操作员与会计凭证记录经办人是否一致。根据各操作人员的记录和相应的记账凭证,核对系统日志记录中操作员与相应凭证经办人名章的一致性。
(四)建立监督评估标准
按照合规性不同程度将核算行为操作与核算结果作等级划分为,A类正常、B类预警、C警告、D严禁、E事件;按业务类型设置核算行为核算结果标准参数,根据业务类别、业务标识号提取监督信息,并与标准参数进行比对,形成相应等级的监督评估核算结果。(五)及时反馈动态监督预警信息根据业务动态监督的评估结果,及时向业务经办部门主管提供预警信息,部门负责人或主管行长可随时跟踪掌控业务办理的合规性状况,及时督促纠正不规范的核算行为,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二、工作建议
(一)制定动态化监督制度及操作办法
鉴于动态化监督对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议研究制定有关动态化监督的工作办法,明确动态化监督的工作内容,全面深入地推进动态化监督工作。
(二)推广核算系统日志监督电子化与档案无纸化
建议总行统一开发核算系统日志监督程序,全面推广核算系统日志监督电子化,制定相应的监督办法。同时制定核算系统日志多方电子备份保管制度,逐步实现日志保管无纸化。
(三)完善系统日志记载内容
建议日志内容中增加有关记账科目和金额的信息,有助于验证核算动态化与结果的一致性。详细显示有关会计主管改变系统参数的信息,将系统参数设置纳入监督范围,增强监督内容的全面性。
(四)试点开发实时监控系统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范文5
会计行业在近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更专业也更具有监督的作用,在社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实现会计集中支付制度的一项主要改个措施和方法。全国各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的积极探索,在发挥会计监督功能和作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的实施与运作标志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财务管理新形势的完善,这种体制的运作是监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要求。在集中核算体系的运行之中,将机制上和体质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有效的处理是现阶段会计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困难制约着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
会计核算体系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财政体系深化改革的关键和主要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对服务项目和监督有着重要的应用要求。服务管理与监督可以说是集中核算的主要生命线,在几种核算的实际工作中把握好会计工作质量与服务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1)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在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应用的前提下,会计核算核心逐步朝着集中核算靠拢,但是财产物资确认是由原来的单位进行管理,之中财产物资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直接制约着财产集中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且对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果在工作中不及时的加强和解决预决算问题的物资管理,更容易产生新的腐败现象。
(2)无法满足现代化科学发展需求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中,传统的核算体系和物资管理措施逐步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要求,造成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产生。在现阶段的集中核算体系中,将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都进行了几种处理,而对相应的实物、资产和合同等概念在经济事项的反应中却未曾集中处理,这就造成了会计管理制度无法合理的实现,使得在管理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隐患,市场会出现没有数量和单价的计量措施和方式。
(3)核算人员少、工作量大
在核算体系的应用之中,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之后,各企业在工作中逐步的取消了单位银行账户,都是通过在财政部门统一开设核算账户来进行集中工作,集中办理资金的运转和收支付情况,在计算的过程中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人员,实行报账员报账制度,这是由于各个单位之间工作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了在工作中各种数据的重视力度不合理和不完善,这就形成了在工作中工作量大,核算工作人员少的隐患问题,所以在工作中要重视这一问题,尽量弥补人员少,工作量大这一弊端,让核算体系能更具有市场效力。
二、监督作用的发挥
(1)转变会计职能、统一执行标准会计核算中心最能全方位、第一时间地实施会计监督,只要在控制的过程中实现一套系统化的控制标准,就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控制模式。而现今,很多财务行为仍然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在现行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中,受到相关实际问题的影响造成了在财务控制和核算中的支费不统一缺陷,致使的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隐患。
(2)上下联动,构筑会计监督体系会计核算中心要经常同财政部门各科室及其他财经纪律监督部门要经常沟通,使得财务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能够得到迅速传递,并及时的解决,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三、内外结合,营造会计监督氛围
(1)在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中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不仅关系着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还影响着工作进展程度。在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及时的宣传党的教育和监督工作,以此在工作中实现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和监督控制力度。其次在工作中的各方面具体操作业务平台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难操作性、政治性较强的工作流程对知识更新有着重要的难点和难题。
(2)及时公正,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会计核算中心公平公正地处理每笔报账业务是实施有效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保证。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范文6
关键词: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方法
为了全面贯彻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及其补充规定的要求,我院以强化医院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提升医院社会效能。通过院内招标,优选了北京东软望海科技公司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一体化管理系统。2012年,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财务部牵头,信息中心、资产管理科、人事科以及总务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为医院成本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医院引入成本核算机制有利于适应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增强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和市场意识。医院不但要融入一般市场活动中,还必须参与医疗服务这个特殊市场的竞争,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要求医院必须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实施低成本战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开展成本核算可以为制定物价、医保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医院收入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财政补助,二是医疗服务收入,三是药品收入。长期以来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医疗服务价值,药品收支结余难以弥补医疗收支亏损,医院普遍出现收支结余亏损局面,医院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危机。开展成本核算可以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为财政补偿提供基础,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依据。
(三)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医院内部结构和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
医院成本核算系统是现代医院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搞好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医院内部结构和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成本核算可以真正剖析各科室的成本状况,明晰科室或项目的盈亏状况,指导收入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预算管理,降低消耗,控制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以适应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具体做法
(一)构建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成本核算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搞好医院成本核算,我院成立了成本核算工作组织机构。
1.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财务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成本核算工作实施办法,决定成本核算工作的重大事项。
2.成本核算工作小组。由财务部主任担任组长,财务部下属二级科室经管办、财务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本核算会计、物资会计等人员为成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医院内部经济核算,完成各类成本核算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信息技术小组。由医院信息中心人员组成。负责为全成本核算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与医院HIS系统、物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酬发放系统、考勤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无缝连接。实现进价核算下的药品销售成本。
4.综合考核小组。由医务、护理和人事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业务成本考核,完成科室工作量统计报表和人事考勤统计报表的审核。
(二)扎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
1.细分成本核算单元。完成全院科室、员工等统一编码工作。我院根据《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和省卫生厅关于学科分类、成本核算单元分类、科室性质分类的规定,共细分成本核算单元190个,将医院科室划分为四类: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
2.人员培训。根据成本核算要求,对医院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进行明确分工,实施流程改造。同时对财务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全成本核算方法与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
3.清产核资,强化管理。资产管理科对医院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条码管理,并按分类原则划分到各成本核算单元,明确其实际占用房屋及建筑物的面积和价值,专业设备、一般设备等资产价值,对资产折旧实行动态管理。对库房卫生材料区分计价收费和非计价收费,实行网上领用、审批,严格控制二级库房材料领用、消耗的台账管理。
4.员工考勤。人事科认真梳理全院各类人员基础信息,建立人员动态信息库。同时根据成本核算单元建立全院全员考勤记录系统,准确统计成本核算期间内各类人员在不同岗位的工作工时,为准确合理分摊人力资源成本提供基础。
(三)明确成本核算项目、费用要素以及核算原则
根据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成本项目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费用要素分为:工资和津贴、绩效工资、社会保障费、其他人员工资、办公费、业务费、药品费、一般卫生材料、专属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折旧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成本核算应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按实际成本计价、收支配比、一致性、重要性等原则。
(四)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进行数据分析
按照规范的统计要求及报送程序,财务部门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耗用科室,形成各类科室的成本,再将各类科室成本依据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由于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加上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的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开展医院门诊、住院量本利分析。同时开展科室层面运营分析,强化科室、班组成本管理,实现了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预算管理相衔接,有效监督预算执行力,为责任预算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做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一体化。
三、建议
成本核算是基础,成本控制是关键。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医院应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对成本耗费进行全过程控制,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一)开展全员、全过程的成本费用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医院成本支出涉及到医院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降低成本与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有密切的关系,全员参与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每个部门、每个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都关心成本费用,并努力降低成本,节约成本,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我院对办公费、电话费、培训费、差旅费、交通费等费用实行预算控制、定额管理,严格开支标准,超支自理或直接从奖金中扣除。对基建、房屋维修项目实行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审计、事后有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坚决杜绝虚报等现象。
(二)医院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网络信息支撑是关键
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抓手,涉及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医疗服务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且数据量非常大,成本核算的层次多,又专业分工精细,经济的运行与业务流程都比较复杂,可见,医院成本核算必须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构建集资金流、物流、业务流为一体的管理模式;改变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的财务部门级应用,搭建以管理为主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以财务为核心、预算为主线、成本、物流为基础、绩效为导向的决策目标管理体系。
(三)理清财务部门职责,强化成本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成本核算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就必须在财务管理内涵上下功夫。财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善于沟通与交流,发挥主观能动性,狠抓成本核算数据质量,优化分摊流程,不断提升管理会计职能。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医院在经济运营和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成本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领导层和各级管理层提供有效的、最优化经营决策的数据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振宇,樊俊芝,刘辉.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操作[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韦健,王晓飞,蔡晓锋.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