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内控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内控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内控制度范文1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经济单位或者各组织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一种职责分工制度和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业务组织形式。而会计核算中心的内控制度是由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者及其职工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政监管的效率、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切实遵循现行法规而提供有效、合理依据的全过程。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到财政资金集中核算的每个阶段,其包括财务数据的分析、资金的审核与支付、预算的控制和反馈、自我检测等阶段。

而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准确、及时的收集到各部门的综合信息和财务信息,并且能够为了各级政府部门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而提供数据支持。另外会计核算中心也为审计部门和纪律检查部门的工作提供了不少方便。所以,现在很多地区都已开始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运作。而且,自从实行会计的集中核算后,资金流量得到大幅的增加,吸纳进来的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也不断的增多,这就使核算中心的工作量远远超过了所能承载的任务量,又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内控制度不是很完善,处理财务问题的手续比较复杂等原因,最终会导致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出现。所以,合理的防范财务核算风险,并加强对会计核算中心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是趋势所向。

二、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核算中心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中心的内控制度若想发挥其该有的效果和作用,就要有一个理想的运作方式和理想的环境。而良好的内控意识却是保证内控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最重要的保障。可是目前,有些会计核算中心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这就会直接导致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脱节。而某些核算中心的领导干部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对于内控制度的运行机制也了解的不多,把更多的工作重心和精力都放在财务会计事业的发展上面,或是只片面的强调对经费支出的审核等,却忽视了内控的重要作用。

2.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督管还不够完善

相对于会计核算中心来说,工作的重点就是对核算资料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进行严格的审核,比如支出是否在标准范围内;报销票据的填写是否正确;审批和报告的手续是否完整等等。但对经济活动中的有效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很难进行判断,对此类核算资料发生事项的真实性未能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审核。这就必然会导致某些思想道德素质很低的工作人员,用真实的票据去掩盖那些违法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而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对财务凭证的规范性所进行的审查,对其经济业务发生与否却不得而知,这样,就难以履行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严重的会导致国有资金的流失。

三、对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1.实行财政的集中支付制度

目前,面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的逐渐减弱,会计核算中心就很难把握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实际情况,并且对有些发票的真实性也不容易界定,因此,就非常有必要在进行远程记账的基础上,实施财政的集中支付措施,那么,被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就要把原始数据录入到财务处理系统里,从而形成记账凭证。而会计核算中心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加强对经费管理的监管和对资金的控制,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主要责任内容,所以,通过实行财政的集中支付制度,会计核算中心能够更好的去规范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也能够更有效的把握各单位开具发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从而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建立轮岗制度和岗位的分离制度

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具体工作中,可采用前台与后台工作想结合的方式。这两个组织都要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明确的分工,因为,分工的不同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例如,把核算单位的原始凭证送达到下一阶段时,下一阶段的负责人员就可以对其传递来的原始凭证进行复核,那么,就可以很有效的避免错误和询私舞弊现象的发生。所以,要完善内控制度在核算中心或学校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能够健全内控制度体系,如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炔渴谌ㄉ笈?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

3.加强对内控环境的重视力度

众所周知,会计核算中心的内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其他控制业务的实施效果和开展成果。那么,就应该建立起有效的监控机制,加强对会计核算中心内控环境的重视力度,同时也要加大管理内部审计制度,由部门的主要责任人成立一个内部考核小组,专门审核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并且定期抽查核算单位的账务处理情况,通过内审工作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内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要加大报帐员的管理机制,要增加对其培训的工作。

会计核算内控制度范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应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其在经济交易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提升其获取经济利润的能力,就一定要加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与完善。根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动,一定要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的能力与效果。一套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仅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还强化了对社会资产的管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善与质量提升。

一、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依然处在探索的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完善是有一定阻碍的。比如财务人员素质的不平均、实务操作手段的不完善,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改善。

(一)人员方面

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过度看重自身业务的发展能力,强调资金的使用情况,而忽略对于会计核算中心的整体内部控制的管理,造成其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缺陷,不能合理的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管理与控制。这种管理人员思想认识的不足,不利于会计核算中心整体发展,员工的思想认知不完善,会影响其对会计核算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等现象,也使得会计核算中心的建设过程迟缓,影响其不断发展的速度与成果。[1]这种队伍建设的不恰当,使得其工作过程存在较大的缺陷。比如很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导致会计账簿的不真实情况经常出现,对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比较困难。另外,对于票据的管理手段不完善,使得其对于票据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进行及时的解决,不能合理掌握票据的真实性。这些都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实务操作方面

对于实务操作方面的不合理现象的产生,使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遭到一定的阻碍,影响其发展的历程。首先,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比较复杂,并且工作量大,很多情况下是一人身兼数职,对其工作的质量的控制便成为一项难题。再加之对其进行监督的措施不完善,使得很多工作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出现;另外,会计核算工序的复杂,也使得很多财务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同时,对于财务项目明细项目的控制不全面,也使得对于单位的预算管理不能进行合理的确认,使得很多明细项目的设置空有其表,资金混乱的现象经常出现。这些实务操作过程的不完善,无疑为会计核算的管理增添了难度。比如,有些单位对于已经入账的财产管理过程存在不完善的情况,甚至取消了有些会计项目的明细账目的设置,使其对于财产的控制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措施

针对上述列示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积极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状况,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改善与治理,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下面将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查报账制度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一旦其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格,不仅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造成一定的状况,还很容易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过程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国家相应的制度标准的前提下,一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查报账制度,加强对于会计的不同核算类别的整理与核算。[2]对于传统的抽查式的凭证审核方法,造成凭证的审核过程不全面,有些存在问题的凭证很容易被忽视的现象,现阶段的复核制度的完善合理的解决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加强凭证检查的效果,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于岗位之间的监督与制衡,设置专人专岗,并且使得不同的岗位之间相互制衡,减少谋求私利以及利益互通的现象出现,不断的提升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加强对于会计核算中心的整体管理。同时,由于我国科技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也不断的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普遍应用电算化软件对于会计核算进行全面的控制。电算化系统通过对系统管理员、出纳、财务主管等不同身份的管理,形成一种自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这种自动的查报账系统,使得信息的处理与传输更加高效,大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制度管理的有效性。同时,通过电算化系统可以进行账号密码的设置,并进行一定的岗位职责分离,使得不同职位之间相互制约,不相容岗位之间有一个合理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更加安全与高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完善人员内控意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体,其行为是否规范对于会计信息的处理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更好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有效性,一定要不断完善人员内控意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加大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宣传,使得财务人员重视对于内部控制的遵守,树立正确的财务工作意识;其次,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大对于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接触到最新的经济与政治等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其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提高其会计处理的能力。具体的方法可以选择知识培训、网课讲授以及知识讲座,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提升其工作能力;最后,要完善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机制,将财务人员的工作成果直接与其工资水平相结合,不断激励其提高工作的能力与质量,促使其不断的遵守国家的制度标准的要求,使得财务工作的具体指标得到落实。

(三)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监督环境

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落实与完善,需要对其内部控制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监督环境,加强内外部对于其工作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高财务工程处理的水平。对于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设置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的成员由不同的财务工作人员与单位人员组成,对于财务工作的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改善,防止会计核算过程出现过大的偏差;[3]对于外部监督,要加强其他部门与单位对于本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控制。为了创造良好的内控监督环境,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从整体上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能力与水平,为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营造一种良好的范围。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组成部分,其对于经济的贡献也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合理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控制。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措施改善,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心内部核算的能力与水平。

财参考文献:

[1]李樱.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会计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6,11:114-115.

[2]孙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化解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125.

会计核算内控制度范文3

一、基层央行会计国库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基层央行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的有效手段。人民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及大、小额支付系统上线运行,会计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的相继运行,标志着我国支付清算现代化建设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多年来,人民银行始终注重会计内控机制改革和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会计内控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安全警示教育,规范会计业务操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基层人民银行的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事后监督部门形成合力加强内外部监督审核工作,取得了联防互动的控制效果,为有效防范基层央行会计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由于基层央行多年来会计核算人员固化,流动性差、尤其是新人进入较少,造成员工知识和年龄结构单一,老化现象严重。虽然县支行经过岗位优化整合,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员不足的现状,部分员工风险意识淡薄、懈怠履职等方面的思想倾向,对会计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二、基层央行会计国库内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内控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人民银行业务发展较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由于对原有内控制度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不够及时,发生制度与业务不相匹配,部分内控制度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致使内控出现盲区,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上线运行,资金汇划方式改变、汇划速度大大提升,资金风险也相应加大。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横向联网的迅速推广,对于集中支付额度通知单、集中支付凭证的安全性如何进行认证等,现有制度对迅速发展的业务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规范,国库内控机制建设明显滞后,资金安全缺少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会计国库内控制度亟待加以细化、补充和完善,以便于会计国库核算人员在实际业务操作中规范操作和控制。

(二)已有的内控制度难以落实到位。人民银行总行为规范业务操作、防范资金风险,相继制定并出台了许多内控制度,有的已适应现实业务的发展需要,有的在执行中存在不十分畅通的现象,特别是涉及内部风险点的业务,如大额资金汇划、暂收暂付等,个别会计人员仍存在着制度执行随意性大,表现在未严格执行会计主管审批、未退出操作系统口令即离开、未严格执行密码口令的保管更换规定、未执行预留印鉴核对等违规操作行为还时有发生,都给资金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再加之目前由于基层行人员紧张,会计国库人员的配备无法满足内控制度的要求,以致于相关内控制度难以在具体工作中得以落实。目前,县支行会计营业部门仅设置会计主管、记账员、复核员各一名,虽有AB岗制度,但是由于多为其他部门人员兼岗,会计营业部门的核算人员需B角顶岗时,由于B角对会计核算业务不十分熟悉,需要现场开展突击性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学习,此种作法无异于“一手清”,其中风险不容小视。

(三)相关业务系统功能不够完善。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正式运行,发挥了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作用,提供了快速、高效、安全的支付服务,加快了资金周转。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系统》自身功能欠缺,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如法定存款准备金考核存在缺陷、对操作人员口令管理不严、对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缺少规范性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为完善业务系统功能、加强会计内控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部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为了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管理,上级行相继出台了内控制度考核办法、考核标准,按照岗位设置,明确了相应的工作职责,确立了业务风险点及其防范措施,是会计人员落实各项内控制度的有力抓手。目前,基层行个别会计人员由于多年岗位未得到轮换,视野狭窄,知识更新跟不上新形势、新业务发展的要求,缺乏主动性,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点和规章制度不能认真加以学习和梳理,制度观念不强,风险意识淡薄,使内控制度难以进一步落到实处。

(五)落实内控制度的监督检查方法存在缺陷。目前,事后监督作为会计内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和强化,但基层央行没有配备《会计集中核算事后监督系统》,监督人员对风险点的控制只能停留在会计凭证和账表的现场检查阶段,对于一些属于核算部门自控范畴的业务风险点,如印章管理、核算系统参数设置、操作代码、口令管理、重要空白凭证系统控制管理等方面,则难以涉足,进行实时监督控制。即使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能弥补核算部门自控监督检查的缺陷,但是这种检查更多地是侧重于制度建设是否健全、时效性差并且仍停留在业务基础是否规范层面,远远滞后于事后监督的检查时效,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六)缺乏动态风险预警机制。内控制度对风险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现有的内控制度着重强调了对业务环节的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检查,而忽视了对突发性事故或案件的预测预防,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各部门没有投入精力对资金运动的过程进行监控,从中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预防案件和事故的发生,没有从孤立、静态的事后审计复审,向智能型的连贯、动态的预警分析转变,动态风险预警机制未能在内控机制建设中得以建立。

(七)责任追究不到位。在内控机制建设中,纪检、内审、事后监督形成合力对会计核算实施有效监督,整合了监督管理资源,切实提高了会计监督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但由于责任追究制度没有彻底得以落实,管理手段偏软,致使被发现的会计核算差错,虽然记录在案,并得到有效整改,但是对相关责任人并未实施处罚或处罚不到位,使被监督者对各种差错持“无所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一些问题屡查屡犯,难以杜绝,造成了潜在风险的存在。

三、对策建议

(一)以人为本加强内控管理。基层央行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内控优先的科学管理理念,合理调配会计人员,做到人尽其才。通过建立科学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切实贯彻相互制约的原则,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会计人员自觉参与到内控管理建设中去,规范自身操作行为,从而使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二)落实内控机制,完善内控制度和办法。健全有效的内控体系是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程序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各种会计业务控制离不开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实现内控的必然要求。基层央行要强化会计人员的内控意识,制定内部控制责任制,实行层层负责制,把风险系数减小到最低限度。上级行将不适应形势的规章制度,及时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对新业务要及时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新制度,并根据实际需要,随时予以补充和完善并加以细化,增强其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围绕会计核算链条上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够有效防范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的规章制度,各级行采取有效方法和途径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三)完善系统功能。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针对《系统》自身存在的功能缺陷,建议上级行科技部门再对系统升级时,应充分考虑到基层营业网点的业务需求,对《系统》存在的诸如法定存款准备金考核存在缺陷、对操作人员口令管理不严、对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缺少规范性等问题予以改进,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考核的系统提示功能,加强《系统》操作人员口令输入管理,增设强制签退功能等,使《系统》功能日趋完善,将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强化监督检查,加强风险预警与分析工作。基层央行会计部门、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监督人员,通过日常或定期对会计核算业务实施有效的监督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和上级行进行情况反馈。监督职能部门在进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时,可开展联合检查,优势互补,形成监督检查的合力。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对大额资金汇划、现金出库等涉及资金风险点的业务,一经发现有违规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示警戒。另外,各内部控制环节要立足会计核算业务工作实际,围绕控制风险点,开展会计核算风险评级工作,从风险识别、监测、评价、授权及处置等角度,摸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价和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会计核算内控制度范文4

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既要以《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便于企业有效增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单位财产,保护国家、集体和职工三者利益,增强企业效益。具体来讲,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这是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在大量的违法违规的企业中,一则是因为不依法办事,更重要的是因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本身就脱离了国家的规章制度,任意枉为,最后给国家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2.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我们在工作中通常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或“近视症”,往往就事论事,仅从财务单方面出发考虑问题,结果顾此失彼,与其他内控制度执行相互矛盾,或不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而造成制度的“名存实亡”,因此,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

3.针对性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目前我们很多企业没有一套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与规范,从而造成会计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

4.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致,随时变动,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我们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高度重视这一点,要力求制度尽可能连续,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肃性。

5.适应性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适应性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的适应。外部适应性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对企业竞争对手机制的适应。而内部适应性是指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的现状。企业要把握这两个方面,制定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并将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6.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说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一项制度的制定是为控制企业的某些环节、关键点,并最终落实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增加效益上,若违背了这个观点,就变得得不偿失。

7.适用性原则,是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便于各部门、各职工实际运用,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这是制定财务内控制度的一个关键点。企业内控制度的适应性可概括为“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灵活调整”。

8.发展性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具有战略的高度把它引向更完备的发展方向。

内控体系的目标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我们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达到以下五个目标: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2保证所有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3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4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5保证财务会计监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内控体系控制的要点

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要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必须使财务内控制度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控制好各个要点。实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实现以下要点:

1.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2.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3.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4.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5.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6.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7.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8.制订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9.工作轮换;10.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

内控体系框架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在解决了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原则、目标、要点的要求,企业应建立起本单位的完备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我认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1.可靠的凭证制度;2.完整的簿记制度;3.严格的核对制度;4.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5.科学的预算制度;6.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7.适时适用的监督考核制。

具体地讲,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1.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核算的体制;(2)主要会计政策;(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附注)。

2.财务管理制度: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2)货币资金管理;(3)往来结算管理;(4)存货管理;(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6)固定资产管理;(7)在建工程管理;(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9)其他资产管理;(10)销售收入管理;(11)成本费用管理;(12)盈利及分配管理;(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二)综合性管理制度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5.财产清查制度;6.财务分析制度;7.会计档案管理办法;8.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三)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

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四)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

会计核算内控制度范文5

    一、会计风险控制的意义

    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认识上不充分,理解上有偏差

    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对风险的控制认识还不充分、不确切、不完整,存在着这样几种倾向:一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对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二是以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上述认识上的不充分、不完整是导致会计风险控制措施难以落实、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应有效用的重要原因。

    2.未形成完整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滞后

    一是有关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原则性较强,操作性不足;二是有关内控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散见于各种会计制度中,既缺乏完整性,也弱化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三是制度建设上存在滞后性。从总体来看,银行内控制度对新技术、新问题研究不充分,在会计制度中所体现的内控措施落后,如对电算化条件下如何防范风险,在“柜员制”劳动组合下如何实施有效控制等,尚缺乏制度规定。

    3.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多年来,银行会计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处理,都遵循“双线核算”的原则,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有着一套较完善而系统的核算程序。但是,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内控制度却未及时跟进,现行核算程序中也暴露出了逆向操作、“一手清”等隐患。如结算制度规定,应先收妥款项再签发银行汇票、本票,但有些操作人员却是先签发汇票、本票再收款;又如制度规定,商业银行跨系统的转汇应通过人民银行,但有些银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转汇等。这就涉及到一个会计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关系问题,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而目前的操作规程未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形成刚性约束,必须按制度执行的硬性规定变成了凭良心、凭习惯办事。由于技术保障措施的不得力,核算程序本身又留有违规操作的隐患,以至于核算过程中屡有违反会计制度的事件发生。

    4.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银行监管,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银行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如前所述,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等。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会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1.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体制,明确各层次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

    控制系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根据内外部的各种变化而进行调节,使系统保持某种特定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是一种联系与调节,是保证系统在变化着的外部条件下,完成某种目标的行为。因此,目标是控制的前提,是先决条件,也是促成内部控制的要件,没有目标,就谈不上控制。

    银行有着自己的经营目标,也有着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银行机构内部控制目标是“有利于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业务稳健运行,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为了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应在统一认识、明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细化,确立各层次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形成一个明确、具体、完整的目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使每个群体和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之下,同时以利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企业内控的不同方面,使内部控制目标具体化,以保证总体控制目标的实现。

    2.按照相互制约原理,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体系

    内控制度是内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应根据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及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按照分工牵制、授权制约原则,结合自身经营的规模和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并制定内控制度实施细则,使内控制度形成体系。

    内控制度无论是单独设置还是继续在会计制度中体现,设计时均应充分考虑制度的严密性、有效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并充分发挥“四性”之间的能动作用。制度建设时,在思想上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从防止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范银行风险为主;二是要树立信息安全观念,使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成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三是要有全局观念,各项制度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与业务的变化能动应变,形成有机整体。

会计核算内控制度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成为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着极大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因规模小,经营模式、经济结构调整灵活,使中小企业能够立足于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中小企业因为环境、制度、管理等因素,造成企业使对会计核算的作用认识程度不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划分不清楚

目前,我国大多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因股东结构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都存在会计核算主体划分不清的情况,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划分上,很多企业都将企业主个人的资产、负债与企业的资产、负债合二为一,认为这些资产、负债最终都是其个人的,常常混合使用,造成经营权与所有权界限的划分不清,给会计核算范围的确定带来困难;其次是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少企业出于内部保秘、对外来会计人员的信认程度不够等考虑,一般由家族内的人员担任,会计核算的目标也主要用于税务、银行,从而造成会计机构设置简单。

(二)会计核算的力量较为薄弱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会计基础都不很扎实,主要表现:首先是会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会计人员的配备上,很多企业由于对外部人员缺乏信任,往往都由企业主的家族人员来担任,企业出纳、开票、发货、往来对账等岗位,很多都是一人多岗,没有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等要求。其次,由于很多中小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不高等问题,造成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有的甚至由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此外是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更新问题,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人员除了每年参加由当地财政部门组织的后续教育,基本很少再有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机会,这对于会计知识需日新月异的环境来说,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很多工作还停留在老传统、老经验上,其工作技能得不到应有进步,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

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是中小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内控制度,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往往不够健全,重要事项都由企业主决定,日常工作很多事务都是口头通知,关键环节缺乏必要的控制,同时,不同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相应的完善;其次是相关帐表的不全,不少中小企业建账、做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报税、银行贷款需要,因此企业的账本没有按规定设置,账目混乱;另外会计监督不到位,由于企业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使得会计人员存在只要税务、银行认可我的报表就行的心理,使得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没有动力。

二、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相应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提高企业主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因中小企业所有制结构的特殊性,造成企业会计核算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企业主,这也是会计核算环境的关键,可以通过宣传、组织企业主到成功企业交流,强化财政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企业年报须由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审计等方法,让企业主从主观上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使企业主成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推动者,从而使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得到全面、有效、顺利的开展。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任何工作的开展,人的因素都起很大作用,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强化会计人员的管理,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从业资格,同时,可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对于优秀的会计人员进行公开表扬,从而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质量;在专业知识的提高上,每年充分利用好后续教育的机会,有针对性的开展会计系列讲座,并加强与税务部门合作,在每年税务培训时,结合税务知识讲解相关的会计知识,多渠道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与能力,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是基础,特别是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更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关键。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相应内控制度的宣传,同时,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核算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的有效性,让企业在实际运行中体会到会计核算的好处,使企业会计工作得到各部门支持,让各环节的内控制度都能得到有效运行,从而为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相关管理者应注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应积极发现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的情况找出相应的对策,从根本上决绝相关的问题,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勤丰.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82-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