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保障学校教学、行政办公、生活后勤等工作的物质基础。全面规范和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对于维护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学校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目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相关人员职责不清、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极大影响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亟待引起各方高度重视。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固定资产不断增加,如何管好、用好、用活固定资产已成为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一、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是基建资产游离大账。目前,对中小学基本建设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管理,大多是以办理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手续为时间点。但由于基本建设周期较长、工程手续复杂等多种原因,导致项目建成使用与资产入账时间不一致。不少已进入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也没有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手续。因此,形成了事实上的账外资产,使得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严重不符,负债不清,监管不力。
二是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实务操作中,不少学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后长期保持不变,未计提折旧。按一般常识,一项固定资产购入后,其价值会随着使用、磨损、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逐渐磨损、减损。其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历史成本早已不相对称。因而,固定资产账面值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及现值。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是固定资产划分有误。目前在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财产物资与固定资产两不分的状况。有的是不应纳入固定资产范围的列入,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如将部分低值易耗品纳入固定资产登记管理。有的则是把应纳入固定资产范围的不列入,如学校房舍的装修、改造,投入多,已超维修工程界线,按规定应增加为固定资产,学校去将此视作维修工程直接列支。
一是要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建议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参照政府采购目录,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把学校固定资产分类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采用权责发生制,按照相关要求,分资产类别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计提累计折旧,确保固定资产的净值真实、准确;固定资产折旧采用按照不同类别资产对应的折旧年限进行会计处理;基建账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外,还应至少按月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单位“大账”,即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是要严格划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在实务操作中,要具体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划分标准。凡是使用时间不到一年或容易损耗(如玻璃制品)的物品都为低值易耗品。凡是以学校名义购置的、自制的、接受捐赠的、接受调拨的财物,符合固定资产计价要求的,都应列为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方法中,建议增加“低值易耗品”和“教学用品”两个科目,“低值易耗品”科目主要用以核算中小学校的各种材料物资,如燃料、大宗办公用品等各种低值易耗品;“教学用品”科目主要用以专门核算教学用品等消耗物资。
三是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有关制度。对于中小学学校资产管理,应以实现学校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为目标,以“政府统筹谋划,财政精细管理,部门有效使用”的思路,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流程,明确责任、考核评价,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校管理制度,构建起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管理的资产管理体系。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主要职责和责任人。中小学校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单位,单位负责人承担主体责体。中小学校分管后勤的领导承担具体责任,中小学校财务人员承担监督责任,中小学校同时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绩效管理考核考评之中。要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入库、交接、清理等制度,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和报废处理制度等。要从严把关,从严程管理,从严监督,切实增加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防止重复购置、闲置浪费。要把好“三关”,即采购关、验收关、保管关。固定资产入库必须由采购员、保管员、使用单位三方当场验收,坚决杜绝以次充好,以劣当优,以假当真,确保入库的是优质固定资产。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严格资产处置制度。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总之,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稳健保值增值也是值得中小学资产负责人深思的课题,学校资产管理牵涉面大,使用者的特殊性导致管理难度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努力。我相信,只要大家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工作上进一步创新,行动上进一步务实,一定能做好固定资产管理这篇大文章,确保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保值性,活力性。建立健全并执行资产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损失赔偿和资产统计的报告制度,并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通过资产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逐步将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油田资产;油田企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327-01
在工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油田企业在近年来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势头,但与此相对的却是油田资产管理上的问题。由于油田企业的资金流动量相对较大,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其资金注入量将进一步扩大,这在给油田企业带来发展优势的同时,也给油田企业的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油田企业在进行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特征,树立起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高效、合理的管理手段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1 油田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有利于节约油田企业成本
对企业资产进行良好的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企业资金的流失和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会对资产的经济效益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资产进行科学的处理。这些过程都能提升对资产的利用率,从而节省企业的成本。
1.2有利于提高资产的有效配置
在对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后,可以对资产的获取、调整、使用等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将企业的资产和设备最大程度的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有利于减少财务风险
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经营数据的真实性,为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而对于动态资产的管理则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明确企业的运行状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长远的生产、管理计划。同时,对资产的管理还能有效减少企业的负债,使企业处于安全生产和运行的状态,并为潜在的风险做好应有的准备。
2 油田资产管理的现状
2.1片面追求投资规模
我国对于油田的生产经营采用的是经营承包责任制。在这一制度下,油田企业可以免费获得生产设备的使用权,这就容易导致企业不顾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过分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使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的状态,给油田的开采带来安全隐患。在企业片面追求投资规模的情况下,企业对资源的配置也往往不够合理,从而给企业资产的管理造成负担。
2.2日常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油田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的缺陷,无论是在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方式的应用上都不够科学和完善,这将导致企业无法真实把握资产的使用状况,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另外,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还会导致企业账目不清,给资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在无法掌握资产动态变化的情况下,生产设备的使用也难以符合生产实际,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
3 油田资产管理的对策
3.1完善资产管理模式
首先,在油田资产的管理中应当实行信息的公开化制度。通过这一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并调动更多的人员来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同时,实现信息的公开化可以使企业员工更多的参与到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调整中,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纠正,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还应在企业中实行资产的动态管理,通过对资产流动状况的掌握来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从而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对资产的动态管理还能提高资产设备的更新速度,对一些设备故障进行提前的预防,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停工的情况,还能有效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行资产动态管理能够使管理者及时的对企业的状况进行分析,为日后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资产设备出现故障给企业生产造成障碍。
3.2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对资产管理进行制度建设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监督制度的确立可以提高信息的公开度,从而减少生产策略的制定出现缺陷。对于资产的管理人员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独立自利,从而确保监督的效果。同时,还应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资产管理的约束机制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增加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约束能够有效的杜绝权利的滥用,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在资产采购时,应当实行审批制度,通过几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来防止采购计划的不合理。采购的信息也要尽量最大公开透明,在招标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公平性,杜绝暗箱操作。此外,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一定的资产信息系统,以方便信息的统一管理,方便管理人员对信息的调阅。
3.3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资产管理人员时管理任务的直接承担者,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资产的管理人员不仅应当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还应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在专业技能上,管理人员应当对日常的管理事务有充分、熟练的掌握,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也应当做到明确、清晰。若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错误应当进行及时的替换或培训,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则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并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3.4提高企业项目投资的管理机制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完善,企业要在投资的过程中严谨,控制投资,在企业项目投资建成后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营就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使企业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减低企业的收益。因此在企业长期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要控制企业的投资,不断完善企业的投资管理体制,树立起科学的投资理念,讲究方法、策略、技巧,不能盲目跟风投资扩建,通过实施企业资产管理体制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的方法使企业的资产管理处于良性的环境之中。
4.结语
以上是对油田企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企业资产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工作,一定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希望为油田企业资产管理提供一些有利的方法,促进油田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祁燕.浅谈油气田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2(07):11-15.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3
摘要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是中小学校园建设的重要课题,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最大限度上保护资产,避免资产的流失,但是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对资产的合理应用,利用资产更好的为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服务。农村的中小学由于众多现实原因导致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在人为方面加强管理。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构建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网络构建探讨
农村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基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农村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十分混乱。本文提出要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网络构建,从现状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希望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所指导。
一、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存问题
小学,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领导,教师往往专注于教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在学校工作中往往被边缘化,常见问题如下:1、注重财政支出,对资产管理系统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明显的疏漏,一般中小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关注,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2、强调购买资产,忽视资产的有效管理。资产管理手续不全,整个过程往往是采取岗位分离的原则处理。管理程序的标准较低,固定资产贷款手续不完善,资产信息卡不能及时修改,监管信息不显示等现象屡见不鲜,经营性资产报废的问题严重。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建筑物的土地和出售的车辆为货币性资产的损失,处置审核必须在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由主管机关批准,资产低于限制出售规定的主管机关核准[1]。在实际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很多学校的领导干部往往私自做主,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越权自由出售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除此之外,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负责。在农村中小学基本上是年纪大且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同志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3、忽视对资产价值的考虑。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往往不够重视维修方面的资产,缺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的评估机制。虽然我们不能说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就可以征服世界,但事实上教育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是不足的。校园资产的利用率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随着政府部门对教育的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虽然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仍体现在固定资产的账户中,因此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构建建议
首先,建立完善网络,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一个网络配置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2]。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培养员工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观念并熟悉相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掌握行业管理法规及其他相关的业务知识。二是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参与感。在如今的环境下,财务人员不再是过去的管家先生,只管好账户记好帐户是不够的,财务人员负责单位的财务状况,具有监督职能。因此财务人员需要了解单位签订重大合同项目的工作,随时把握领导任务的可行性,对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及时地分析和建议。财务人员除了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式,有针对性地补充最新的政策,特别是要继续加强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专业知识学习。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工作能力。从事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了解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还需要具备一些计算机技能,管理的资产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产管理的质量品质,会计人员要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加强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在管理员组中,要及时交流管理经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就管理经验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新建议和新见解,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最后,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思路。面对当今社会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被改变,各种资产网络管理软件应运而生,但在农村中小学,网络管理软件的运用是十分少见的。基层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要制定一个现实的标准,结合在小学和中学的资产价值,倡导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网络管理平台,这是摆在农村小学和中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3]。网络具有实时、开放、透明的特点,学校固定资产登记进入网络服务器后,使用该资产的实时动态记录,在使用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开通教师在线提交维修申请或保养的提醒,这些都大大改进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将大大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三、总结
网络化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创新手段,在网络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度推进网络化管理工作的进程,对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和管理意识要加强培养,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的最优利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是中小学校园建设的重要课题,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最大限度上保护资产,避免资产的流失,但是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对资产的合理应用,利用资产更好的为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服务。农村的中小学由于众多现实原因导致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在人为方面加强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构建需要全校共同参与,本文提出要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网络构建,从现状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在未来,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化将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邢任远.对完善科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财会研究.2010(9).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4
Abstract: Capital management in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anagement of college,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ing speed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running schoo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capital management in college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 of strengthening capital management in college.
关键词: 高校资产;问题;对策
Key words: capital of college;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50-01
作者简介:王浩浩(1982-),男,山东东营人,大学本科,现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产设备处工作,主要从事高校资产管理研究。
0 引言
高校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它是各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高校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等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管理难度逐渐增强,如何用好、管好高校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各高校所必须面对和重视的一项管理工作。
1 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1 管理理念的误区 长期以来,高校对国家投资办学的依赖性比较强,形成了重视资产投入、轻视资产管理的思维定势,较为重视预算安排,放松了对实物的有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同时,往往高度重视非经营性资产服务于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对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重视程度不够。
1.2 高校资产日常监管有待提高 在日常管理中,对直接用于教学、科研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二级学院拥有采购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形成了“谁购置、谁拥有、谁使用”的局面,使得这些资产名义上是学校所有,实际上管理权分散在各二级单位。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权不明确,导致管理主体缺位,造成资源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使用单位往往存在“只用不管”的思想,出现损坏就向资产管理部门打报告申请维修经费,自身缺乏日常监管措施,无形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1.3 对无形资产缺乏有效管理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主要职能,高校依托其高科技人才,拥有学科综合、基础研究领先等优势,在履行三大职能的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累形成了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由于大部分学校缺乏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认识,财务制度对无形资产没有明确规定,同时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核查和管理,没有认真保护和充分利用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进而造成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无形资产流失现象。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无形资产产权的保护意识,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和机构不健全。
2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 转变观念,全面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高等学校资产的概念绝不仅仅局限于资金的实物形态,它是指学校所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高校要摒弃“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旧观念,迅速完成从单一金融资产管理向全面资产管理的转化。要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资产管理宣传工作,强化资产管理理念创新。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创新工作,同时还要增强师生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从而在工作学习中能自觉参与或协助资产管理工作。
2.2 创新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保障高校资产安全、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必要保证。高校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应考虑取得与验收控制的要求。各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必须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在账户的设置上必须保持一致。财务部门设置总账和二级分类明细账,资产管理部门除了设置与财务对应的总账和明细账外,还应按使用部门设置分类分户明细账。实际操作时,要及时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单,至少一式四份,两份留存财务处,作为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固定资产明细账的依据;一份留存资产管理部门作为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的依据;一份留给使用单位,作为登记固定资产条码的依据,为日常对账工作打好基础,确保账账相符。资产管理应考虑实行领导负责制,明确责任,将资产管理作为提高办学效益的手段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并纳入高校目标考核体系之中,促使高校资产合理配置,提高高校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益。
2.3 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 加强高等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是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应适时开展经营性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摸清现状,防止滋生“小金库”和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实现经营性资产的规范管理。通过清产核资,理顺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建立规范、完善的经营性资产管理信息库,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创新资产管理方式。同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经营性资产清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核定经营指标,加强成本核算与财务分析,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经营性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2.4 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 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首先要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增强产权保护意识;其次,财务、资产、学校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开发和利用的监管。当发生无形资产转让等事项时,应委托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进行科学评估,防止无形资产无条件免费或低价转让等,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高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有偿转让无形资产,使无形资产为高校赢得现实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对外转让无形资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二是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对于拥有所有权的无形资产,高校可相应拥有占有、使用和处置,并禁止他人无偿使用该项无形资产的权利。但对于仅拥有使用权的无形资产,高校只能按照无形资产所有者的要求,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用于特定用途,不得自行转让使用权,更不能随意处置该项无形资产。
2.5 充分利用现代管理工具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发或引进高等学校资产管理软件,通过校园网络实施各项管理工作,做到信息共享。这样可使得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单位实时掌握资产的占用和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账、物核实。资产网络管理的对象包括学校所有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仪器设备、家具、图书以及低值易耗品等,管理活动可包括资产的购置、验收、变动、处置以及使用查询、统计、分析、生成报表、数据上报等。
参考文献: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5
(一)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资产配置标准是制定支出标准的基础和主要依据。目前亟需由财政部门制定的主要是业务用车标准、通用办公资产配置标准及部分专用资产配置标准。
1.业务用车配置标准。由于业务用车配置一直疏于管理,已成为各单位公车膨胀的重要因素。许多单位业务用车数量大大超过公务用车数量;不少单位把超过公务用车编制的车统统划到业务用车范围中,有关部门难以控制和监督。如果只管公务用车,不管业务用车,将难以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公车的数量和费用。要在科学界定业务用车范围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部门和单位业务用车的标准和编制。配车标准可分为一般业务用车标准和特殊业务用车标准:一般业务用车标准建议参考一般公务用车标准执行,特殊业务车标准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各部门从严核定,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同意。各部门业务用车的编制,建议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通用办公资产配置标准。通用办公资产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包括单位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两个方面。单位价格标准可根据目前政府集中采购的平均价格确定;数量标准可以按每人占有数量或处(室)占有数量核定。个人用台式计算机、办公桌椅、文件柜标准建议按每人占有标准核定;公用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复印机等其他用办公资产,建议按处(室)占有标准核定。在具体标准的制定上可参考目前各部门的平均占有水平、实际工作需要以及国家财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3.专用资产配置标准。专用资产是指有关部门为满足专项业务需要而购置的资产,如一些科研设备、医疗卫生设备、进出境检测检疫设备等。对一般的专用资产的配置标准,建议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制定;对一些特殊的专用资产配置标准,可由相关业务部门制定,报财政部门备案。
4.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配置标准的修订。目前执行的办公用房标准是1999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单位并没有按照上述标准执行,也有一些单位反映上述标准不符合实际。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在实际执行中也不规范,超标超编配车问题时有发生。财政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际,抓紧修订有关标准。鉴于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工作任务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保障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建议由各级财政部门制定本级的资产配置标准。财政部制定中央级配置标准,但可抄送地方参考。
(二)完善工作流程和审核机制。研究完善财政部门内部预算审核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从实践情况看,做好资产配置预算的难点和关键是财政部门内部有关司(处)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问题。鉴于中央部门2009年资产配置预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对财政部内部审核流程作适当调整:各部门司和两个资产处同时对部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进行审核,由两个资产处提出分单位预算控制建议数,经会签预算司同意后送各部门司;各部门司在两个资产处提出的建议数内,对部门预算进行审核,如确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的,部门司需与两个资产处协商一致后再作调整。在预算执行环节,待编预算、追加预算及部门专项中涉及资产配置的,也应参照上述要求和流程进行审核。建议预算司及时对《中央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中相关内容作调整。同时,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内部工作的协调配合。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审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各单位在编报资产配置预算时,财务部门要充分征求资产部门的意见,资产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财务部门的工作沟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研究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开发建设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监管,是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基础。目前,财政部组织开发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中央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推广实施,并于今年在全国推广。系统的实施应严格按照横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纵向“中央—省—市—县—乡”的架构进行部署。原则上各级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该系统为标准版本,以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的统一规范和通畅传输。系统实施涉及到硬件配置、网络布设、操作培训、软件应用等多个方面。当前,应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障经费,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在“金财工程”统一框架下,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其他系统的有机衔接,并保障资产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四)切实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薄弱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性质不同、情况各异,应区别对待、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要全部缴入国库,严格管理。对行政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应按照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先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先上路,后规范”,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国库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快出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单位上缴收入和未脱钩经济实体上缴收入管理办法。
(五)做好重点资产与大型资产的配置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种类繁多,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范围上,应突出重点,主要抓好重点资产和大项资产的配置,如房、地、车和大型设备(交通工具)的配置;对一般性的资产,由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预算限额内自行掌握,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资产配置预算是一项新业务,应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当前要首先抓好对房屋、土地、车辆和一定价值以上的大型设备的审核工作。
(六)加强监督,严肃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财政监督、财务检查等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工作的监督检查。在资产配置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执行,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配备购置;对预算执行中,因特殊需要,需追加预算并临时购置资产的,也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经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购置;对各部门未申报购置预算的资产,不得安排经费。建议强化审计部门、财政监督部门在资产配置预算监督检查方面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各地财政专员办对驻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资产配置实施财政监管的责任义务和实施方式。对违反上述规定购置资产的,应在审计和财务检查中作为重要问题查处;对有关单位超标、超编配置资产的,严肃查处,坚决纠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资产管理从生到死有3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即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在目前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尤以资产处置环节最为薄弱。
日前,财政部的《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受到了地方各级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高度关注,这恰是因其将焦点对准了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并提出了诸多切实有效的加强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进口”到“出口”的全程管理。
资产处置环节薄弱
之所以要针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专门出台该《办法》,主要是因为资产处置是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薄弱环节。
“资产购置和资产处置构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进口和出口,这两个环节更容易产生管理问题,也更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高级讲师刘用铨表示,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环节的制度相对比较健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政府采购法》,而且各地方在2006年后也针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台了资产配置标准等一些具体的配套规定。
那么,为什么资产处置环节会成为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呢?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财务处处长任红梅表示,实际上,资产处置环节比较薄弱不仅体现在地方行政单位中,也体现在各层级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于资金的直线型管理,资产的管理链条非常多,因为资产存在的状态就是非常分散的,分布在很多资产使用者手里。
很多时候,资产管理者根本见不到资产,即便是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点都存在难度,更何况是进行资产处置。
江苏省工商局审计处处长朱昌兵表示,在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长期以来资产处置制度缺失或规定过于笼统,导致资产随意处置现象较为普遍。另外,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管理、财务和资产使用多个部门,由于部门配合不力,很容易出现资产账账、账实不符的情况,家底不清也给资产处置带来一定的难度。
任红梅还表示,以往的制度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标准、程序、处置收入管理等规定得不够细致。对于什么样的资产需要进入处置环节没有确切的标准,对于处置需要履行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处置后所获收入的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等,这些都是造成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环节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
处置新规亮点较多
无论是业内专家,还是实务工作者,在通读该《办法》后都表示,这个《办法》不仅针对当前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的难点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任红梅表示,该《办法》对报损、报废等以往国有资产处置中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了明确定义,非常有必要。这也让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者感到该《办法》非常清晰,很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朱昌兵表示,鉴于地方征地拆迁补偿不到位较为普遍的情况,该《办法》对涉及房屋征收的资产置换作出规定。虽然该规定在篇幅上仅短短一条,但其对维护地方行政单位的权益很有帮助。
另外,朱昌兵也表示,该《办法》中对上级单位向下级对口单位配发、调拨资产进行了限制,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规定。这是因为,一方面,上级向下级单位配发的资产不一定是下级需要的,容易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该规定也能有效防止上级单位随意处置资产、提早更新资产所带来不必要的支出。
刘用铨认为,该《办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创新就是规定了“资产处置收入应当纳入公共预算管理,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关规定上缴国库”。实际上,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已经做出了类似的规定,但有一些地方在管理实践中没有严格做到“上缴国库”。
刘用铨介绍说,根据以前的办法,资产处置收入属于行政单位的其他收入,属于行政单位自有收入、可支配使用的财力,现在则属于政府非税收入,资产处置的收入在性质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属于公共预算管理范畴。这样,一者将资产处置收入全部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现了综合预算的理念;二者在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预算体系中,明确了资产处置收入属于一般公共预算而非其他预算。
有力推进全程管理
若翻开一家行政单位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其中固定资产一栏数额庞大。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资产的状况,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和引导由来已久。
2006年,财政部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对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等进行了规范,其中对资产处置的部分仅作了框架性规定。
在此之后,财政部针对中央层面行政事业单位了《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针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处置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这使得中央层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除了2006年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外,针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未有其他相关办法出台。日前的《办法》是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补充和更新,也标志着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资产购置到资产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基本建成。
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院改革也逐步深入,进入了关键阶段,而县级医院改革是我国医院改革的重心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投入,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与器械不断更新,县级医院的运营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也大大提高。然而,随着医疗设备的购置逐渐增多也对我国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暴露出诸如制度建设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近年来,理顺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管理科学化并最大化地发挥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我国医院治理研究的一大新
热点。
一、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大多数县级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都有一定的管理制度与规章,但大多数规章都浮于形式,难以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产生实际的指导与规范作用。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权限缺少明确的规定,我国县级医院近年来掀起一股购置热潮,却疏于对新购固定资产加以管理,“重购置轻管理”现象较为普遍。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于相关主体在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报废等环节上缺少依据,出现了诸如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医用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等乱象,加大了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也造成了国有资产与医用资源的损失与浪费。
(二)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确
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则是内部管理机制的设置不够合理,分工不够明确。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装备及维护、设备折旧、设备的估值与报废等一系列的步骤,而每个步骤都可能涉及医院内部的不同部门。而当前我国县级医院一般都设有设备科来管理医用设备,而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却由总务科管理,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维护则分配给具体的科室各自管理,这暴露了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机构与职责混乱的现象,由于在固定资产的维护、折旧与使用等分属不同的部门,难免会导致沟通不畅、相互推诿的现象,最终导致我国县级医院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毁坏率与失修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最终表现为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源被大量浪费。
(三)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
县级医院改革的一大宗旨就是让县级及以下的群众能享受到经济与医疗发展带来的便利与福利,最直接的渠道就是通过购置新型医疗设备、引进新的医疗人才来实现。但目前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却存在大量闲置的现象,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等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县级医院在购置与处置固定资产时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监督。医院为应对医疗水平的提高与业务范围,应适时购置新型的设备,但当前对新购设备缺乏必要的评估与论证,相关责任人急功近利,或者出于其他目的而盲目购置大量固定资产,最终导致使用效率低下,难以产生理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四)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较为混乱
当前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数量与种类增加较快,大量的新型医疗设备与器械被采购,这对县级医院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方面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固定资产的入账、折旧、处置的会计处理日益复杂,而相关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为有限,导致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较为混乱,出现了账实不符、折旧计提不准等问题,对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缺少审核与监督
随着医院固定资产的更新与淘汰,医院的固定资产处置现象也逐增多,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处置缺少必要的审核与监督程序,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尤其是医疗设备的处置,应先由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估值与评估,并按照国家的固定资产处置规定进行处置,但我国目前的县级医院固定资产处置大多由内部总务科科室进行处置,随意性较强,缺乏必要的监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与医疗设备浪费的风险。
二、改进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县级医院不仅要在设备、仪器、人才引进上加大投入,配套的管理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在管理医用固定资产的时候,应进一步结合自身的情况,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应只是浮于形式,而应该具备具体、可行的特点,应建立起一套从固定资产的购置、装配与维护到其使用、折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每个环节的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规范透明。减少医院内部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与处置环节的随意性,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制度,才能为日常管理提供规范与约束,切实解决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
(二)优化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分配
当前,我国大部分县级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都涉及总务科、设备科、财务科及各使用科室,但很多情况下对以上几者的权限与职责分配却较为模糊,各科室都希望掌握设备的选购权,但对于设备的维护与日常评估却相互推诿。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各科室之间的职责分配,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其中,总务科应对房屋建筑、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实行登记管理;设备科应负责固定资产采购与维护、处置工作,对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登记资产明细;财务科则应对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登记管理、并定期完成固定资产盘点、集体折旧等工作;而具体的使用科室则应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日常维修,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维修状况及时地在固定资产卡片上予以记载。
由此可见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权责的重叠,需要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也加强相互制约。如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科应负责固定资产卡片的制作,并提供一份给使用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记载,财务科则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查,及时入账,保证账实相符。只有各部门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并划清权限,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有条不紊,真正提高县级医院的运营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
(三)规范固定资产购置程序,进行科学评估
目前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较为随意,评估过程较简单、浮于形式,甚至不评估而直接购买,导致资源浪费。要改变这一现象,在购置相应固定资产前事先需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最终决定是否购置。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评估中,需要综合各部门的意见,其中包括具体科室对于拟购设备的使用需求、财务科对拟购设备的采购成本、设备科对拟购设备的采购渠道等进行综合评估,若确实是医院发展所需并且医院在财务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则可以考虑报经上级审批购买。同时,在购置相关固定资产时应严格遵守《政府采购法》,对限额以上的固定资产购置应上报,并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进行采购,并坚守纪检部门与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杜绝私下采购,事后报备的
情况。
(四)规范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工作
我国县级医院中“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仍然较为常见,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管理环节较为混乱,如县级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盘查、折旧上未能做到账实相符,不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012年,我国为解决各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出台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增加了“累积折旧”这一科目,加强了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因此,我国县级医院应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制度,并按月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处理,折旧费用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中。
近年我国县级医院采购了大量新设备,固定资产种类与数量大幅增加,部分设备更是价格昂贵,因此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工作也更加复杂化,计提过程较为繁琐。因此,要加强对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到及时反映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与数量、损耗程度,保证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各项核算能准确、及时完成。
(五)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监督
由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我国县级医院大量固定资产被处置,但我国县级医院的管理在固定资产处置上较为混乱,固定资产的处置过程往往缺乏监督,随意性较强,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失位,甚至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遵循国有资产处置的步骤,应先由具体使用的科室填制报废申请单,并按规定流程获得审核批准,准予报废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入库待统一处理。分批、分类按国有资产处置规定,由固定资产管理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投标、公开拍卖、协议转让等方式进行资产的出售与置换。固定资产处置变价收入、残值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议成立资产处置监督领导小组,由监察、审计、财务、工会等部门人员组成,参与总务科资产处置的监督,确保资产处置的合法、合规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三、小结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医院,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则是县级医院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效地将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投入高效地运作中,可以大幅提高我国基层的医疗卫生水平,大大提高县级医院的竞争力。加强对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将相关固定资产的作用发挥出来,也可以提高我国社会的医疗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萍.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财会研究,2011,04:44-46.
[2]谢立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02:79-81.
[3]彭维霞,童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J].企业经济,2014,04:76-79.
[4]雷志勤,徐静.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04:83-84.
[5]何燕,范萍,庞燕玲,何芳.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