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风险综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风险综合管理范文1
关键词:风险管理市场风险VaR风险度量框架
一、引言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而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只要银行进行投资经营活动,市场风险就会随之产生。它通常是指利率、汇率等市场变量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管理就是围绕这些汇率、利率、股价、商品价格和波动率这些参数的管理进行的职称论文。
在度量市场风险的方法上,按照技术要求的不同,具体又分为灵敏度分析、波动性方法、VaR方法、压力测试法(StressTesting)和极值理论(ExtremeValueTheory)。其中,VaR是目前市场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
这些参数和方法都是管理的工具,除此之外,在管理方法上巴塞尔委员会和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度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商业银行在实际市场风险度量中,由于前台、和后台的业务特点不同,导致风险来源、性质、影响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市场风险度量和管理的出发点和重点也不同。
二、市场风险管理的参数
市场风险的管理参数是指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下面临的不同风险。如表1所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具体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如下: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波动引起的银行金融资产价值的变动和银行经营收益(绩效)的变动。利率风险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利率风险大小是指利率变动幅度大小带来的风险度,而利率风险方向是指利率变动方向(上升或下降)带来的对于不同资产的不同风险的表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其利率风险大小和利率风险方向的组合产物。巴塞尔委员会(1996)在《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选择性风险四种。
汇率风险是市场风险的一种,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对市场风险的定义“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险”,我们可以把汇率风险定义为因汇率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险。具体就商业银行而言,是指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业务、表外业务等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汇率风险来源于银行持有的国内货币和其他国家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它源自币种的不匹配,可能会使持有现货或远期的某种外汇表内或表外开放头寸的银行由于发生不利的汇率变动,在一定时期内遭受损失。近年来,自由浮动汇率的市场环境实际上已经变成全球的普遍情况。外汇管制的放松以及跨国资本流动的自由化极大地加速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成长。全球外汇交易的规模和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增长,使汇率波动更加剧烈从而导致更大的外汇风险。
三、市场风险度量模型
市场风险的度量包括度量由于市场因子的不利变化而导致的证券组合价值损失的大小。市场风险度量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测定市场因子的变化与证券组合价值变化的关系,如Delta,Beta,持久期,凸性等。一旦得到这种关系,对于市场因子的特定变化量,就可以求证券组合价值变化量;另一种方法是度量由于市场因子的变化而导致的证券组合收益的波动性——收益偏离平均收益的程序,常用统计的标准差来表示。
(一)灵敏度分析方法
灵敏度分析法即为上面所述的第一类度量方法,这是利用金融资产价值对其市场因子(MarketFactors)的敏感性来度量金融资产市场风险的方法,其中市场因子包括利率、汇率、股票指数和商品价格等。假定金融资产价格为P,市场因子分别为X1,X2,X3,…,Xn,P与Xn的关系为P=P(X1,X2,X3,…,Xn),则市场因子的变化将导致证券价值的变化,即:
其中,即为资产价值相对应的市场因子的敏感性,又称风险暴露。灵敏度表示市场因子变化一个百分数单位时金融资产价值变化的百分数,它描述了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灵敏度越大的金融资产受市场因子变化的影响也越大。
由上面的公式可知,灵敏度方法在度量金融市场风险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近似性。只有在市场因子的变化范围很小时,这种近似关系才与现实相符,因此它只是一种局部性的度量方法。2.对产品类型的高度依赖性。某一种灵敏度概念,只适用于某一类资产、针对某一类市场因子,如Beta只适用于股票类资产,久期只适用于债权类资产。这样一方面无法度量包含不同市场因子、不同金融产品的证券组合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无法比较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3.对于复杂金融产品的难理解性。如对于衍生证券,Gamma,Vega等概念很难理解。4.相对性。灵敏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比例概念,并没有回答某一证券组合的风险——损失到底是多大。要得到损失的大小,必须知道市场因子的变化量是多大,但这几乎不可能,因为市场因子的变化是随机的。
(二)波动性方法
波动性方法是指通过市场数据统计来反映实际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程度,即波动性,用标准差和协方差来表示。考虑一个由n种证券组成的证券组合,各种证券的收益分别是X1,X2,X3,…,Xn,,假定在过去N周内的收益率分别为rij,每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为,记,称sij是第i中证券的协方差,称为证券组合的协方差矩阵,则证券组合的协方差矩阵,证券组合的方差为。
波动性描述了收益偏离其平均值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度量了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程度,它也存在着两个缺点:1.它只描述了收益的偏离程度,却没有描述偏离的方向;2.波动性没有反映证券组合的损失到底是多大,不能给出一定数量的损失发生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交易者或管理者只能根据经验判断每天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尽管波动性不适宜直接用来度量组合的市场风险,但市场因子的波动性是VaR方法计算的核心因素之一。
(三)VaR方法
传统的市场风险计量方法一般只能适用于特定的金融工具或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传统的风险测度工具包括方差、下偏矩LPM、持续期、凸性Convexity、Beta、Data、Gamma、Theta、Vega、Rho等,这些指标难以准确地计量金融机构暴露的整体市场风险,无法解决现代金融风险因子的波动性问题。因此,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市场风险度量框架,将上述的这些方法统一于该框架下便成为当务之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VaR(ValueatRisk,译为风险价值或在险价值)被提出并逐渐成为市场风险的标准计量方法。
根据Jorion(2001)的概念:风险价值(下文简称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和持有期内,衡量某个特定的头寸或组合所面临的最大可能损失。以最简单的形式将已知组合潜在的损失与发生概率结合成为单个数字,将多个风险暴露的效果综合起来,便于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因此,VaR因为其概念简单、易于理解和风险度量的综合性,受到了包括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在内的普遍欢迎,并且与压力测试、情景分析和返回检验等一系列技术一起形成了风险管理的VaR体系。在1996年的《市场风险修正案》中,巴塞尔委员会正式提出使用VaR度量市场风险。在2004年通过的新巴塞尔协议则进一步主张用VaR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综合的风险管理,VaR开始正式获得广泛应用推广,已成为现代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和理论基础。
VaR是资产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目标时段下预期的最大损失(或最坏情况下的损失,即:,P其中,VaR为资产在持有期内的损失;为置信水平a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如图2。
(四)压力测试与极值分析
金融市场市场出现极端情形,此时VaR依赖的假定和计算的参数发生巨大变化,导致VaR方法估计的结果出现极大误差。为了度量极端市场状况下的市场风险,人们引入了压力测试和极值分析,作为对正常市场情况下VaR的补充。
压力测试法有时也称为情景分析法(ScenarioAnalysis),假定风险因素发生极端的变化,并测试这种变化对投资组合价值的影响,用过去实际的数据来模拟将来,是一种全值估值法。与压力测试相比,极值分析则是通过对收益的尾部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另外一个角度估计极端市场条件下金融机构的损失。
我们可以任意地设定各种场景s,如某一货币在一天内突然贬值30%,利率在一个月内波动100个点,等等。在这种场景s下对投资组合中的所有资产重新进行定价:
RP,S是投资组合在情景s下的收益率,Ri,s为资产i在情景s下的收益率,Wi为资产i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这样就得到在场景s下的投资组合收益率。对于场景s确定一个概率Ps,重复上述过程就可以得出投资组合收益的概率分布,依据这一概率分布就可以计算出VaR值。
压力测试优点在于它考虑了历史数据可能无法涵盖的极端事件风险。例如1992年9月,德国马克对意大利里拉的汇率突然从1.760变化到1.880。在过去的两年中,里拉汇价是“盯住”马克的,并且很稳定。所以,从过去两年的历史波动中无法把握里拉突然贬值的可能性,而采用压力测试法则能弥补这一点。极值分析法则能准确的描述分布尾部的分位数,具有解析的函数形式,计算简便,能给出极端条件下的VaR与概率水平的准确描述。
压力测试和极值分析两者在本质上研究的是同一问题,即极端市场条件下资产的风险度量。两者的缺点在于方法过于主观,在测定时VaR,它必须确认出那些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的极端情景或事件,而小概率事件的预测难度很大,从而对市场的判断和经验极为重要。总之,压力测试和极值分析应被视为其他方法的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当用于估计风险因素发生较大变动而产生的最坏影响时,它还是很有效的。
四、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度量框架
随着银行业越来越深地介入了衍生品种的交易,或是以资产证券化和控股公司的形式来逃避资本金管制,并将信用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银行与金融市场的交互影响也越发显著。这使巴塞尔委员会认识到,尽管《巴塞尔报告》的执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但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市场风险却经常发生。鉴于这些情况,巴塞尔委员会在1996年1月推出《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将资本要求扩展到交易帐户中与利率有关的各类金融工具及股票所涉及的风险,以及整个银行的外汇风险和商品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补充规定》已经改变了以前将表外业务比照表内资产确定风险权重并相应计提资本金的简单做法。
2004年《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将风险的定义扩展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各种因素。为了使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银行能够更敏感地反映自身头寸及其业务的风险程度,新协议针对不同风险改变了原有协议中过于简单的、线性的且大部分为外部模型的风险管理方法,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风险衡量方法。在市场风险资本充足率标准确定上,新协议沿袭并从银行信息披露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补充协议提出的两种计量市场风险的方法:一是委员会建议的标准法(theStandardizedApproachMeasuredMethod);二是对交易资产组合采用以VaR为基础的内部模型法(theInternalModelMethod,IMM)。标准计量法是将市场风险分解为利率风险、股权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和期权的价格风险,然后对各类风险分别进行计算并加总。内部模型法的推出是一大创新,引起了银行界的广泛关注。
巴塞尔委员会在《补充规定》中对市场风险内部模型主要提出了以下定量要求:置信水平采用99%的单尾置信区间;持有期为10个营业日;市场风险要素价格的历史观测期至少为一年;至少每三个月更新一次数据。但是,在模型技术方面,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当局均未做出硬性要求。即使是对VaR模型参数设置做出的定量规定,也仅限于在计算市场风险监管资本时遵循,商业银行实施内部风险管理完全可以选用不同的参数值。如巴塞尔委员会要求计算监管资本应采用99%的置信水平,而不少银行在内部管理时却选用95%,97.5%的置信水平。此外,考虑到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在计算市场风险监管资本时,必须将计算出来的风险价值乘以1个乘数因子,使所得出的资本数额足以抵御市场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对银行造成的损失。乘数因子一般由各国监管当局根据其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质量的评估自行确定,巴塞尔委员会规定该值不得低于3。
相比之下,中国在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管方面才刚刚起步。顺应巴塞尔监管的国际化和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在对市场风险管理的方法、模式及公司治理机制进行学习,不少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具体的实施,不久的将来,我国商业银行定会对市场风险及其管理充分了解,达到新巴塞尔协议要求。
参考文献:
1.SecretariatoftheBaselCommitteeonBankingSupervision(2001).TheNewBaselCapitalAccord:anexplanatorynote.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
2.HirotakaHideshima(2003).OverviewofTheNewBaselCapitalAccord.presentedon2ndNewlyIndependentStatesPolicyForumonMicrofinanceLawandRegulation
市场风险综合管理范文2
一、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种类
一般认为,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不利性以及和收益的对称性。
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因未来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进而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一般而言,引起市场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意外事件等,这些因素反映在市场上,就造成了市场在很短时间内的急剧波动,因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或操作风险等相比,往往更加复杂,更加隐蔽和突然,危害程度相当大,会引致系统性风险导致银行倒闭。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有以下几类:
1,按账户类别划分: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银行账户中。交易账户主要包括因交易目的或是为规避交易账户其他项目风险而持有的可以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银行账户包括除交易账户外的金融工具(包括银行运用剩余资金购买金融工具所形成的投资账户)。
2,按风险类型划分: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部分,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银行从事股票和商品业务有限,因此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1)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的到期日或重新定价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和净资产价值带来的潜在影响。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2)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特别是汇率出现与预测方向相反的大幅波动,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也是一种典型的市场风险。
二、目前商业银行主要使用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目前商业银行在市场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工具包括:
1,风险价值法: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测度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通常是95%或99%)下,在给定的持有期间内,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因子发生变化时,某一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的损失。
风险价值通常是由银行的市场风险内部定量管理模型来估算。目前常用的VAR的基本计算方法有3种:方差一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洛法。现在,风险价值已成为计量市场风险的主要指标,也是银行采用内部模型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主要依据。
2,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市场风险要素(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变动可能会对银行的收益或经济价值、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
3,久期分析: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经济价值影响的一种方法,即利率水平发生一个小幅波动,某一资产、负债及表外衍生工具及银行整体经济价值将产生的百分比变动。
4,外汇敞口分析:衡量汇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影响的一种方法。外汇敞口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内外业务中的货币错配。在外汇敞口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从而形成汇率风险。在进行敞口分析时,银行应当分析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以及各币种敞口折成报告货币并加总轧差后形成的外汇总敞口。外汇敞口限额包括对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限额和外汇总敞口限额。
5,限额管理:在风险定量计量的基础上,国际商业银行主要运用限额管理方法对市场风险进行控制。
市场风险限额主要包括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及止损限额等,并可按地区、业务经营部门、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进行分解,还可以按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进行分解。
交易限额:是指对总交易头寸或净交易头寸设定的限额。
风险限额:是指对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所计量的市场风险设定的限额,如对内部模型计量的风险价值设定的限额VAK等。
止损限额即允许的最大损失额。通常。当某项头寸的累计损失达到或接近止损限额时。就必须对该头寸进行对冲交易或将其变现。
6,情景分析: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在特定情景下的压力损失。情景分析的实践设计方法有两种:历史情景分析和假设情景分析。
7,压力测试:是分析最不利市场情形下(在极端情况下)对银行承担的最大损失金额进行的模拟。银行应当通过压力测试来估算突发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可能对其造成的潜在损失,如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剧烈变动、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发生意外的政治和经济事件或者几种情形同时发生的情况。压力测试应当包含定性和定量分析。
8,事后检验(Back Testing):是指将市场风险计量方法或模型的估算结果与实际发生的损益进行比较。以检验计量方法或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并据此对计量方法或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的一种方法。
三、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背景分析
(一)国际背景
1,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市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的源头来自于巴塞尔资本协议。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但是只强调信用风险,也就是资产特别是放款部分的信用风险。一直到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再提出修正案,颁布了《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加上了对市场风险做风险计提,还要拨备资本。因此,自1996年巴塞尔资本协议通过之后,商业银行更加重视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市场风险部分。
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环境日益复杂。为适应复杂多变的风险状况。1999年6月和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又先后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和第二稿。由此,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出现了显著变化――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
2004年6月正式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风险的定义扩大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各种因素,基本涵盖了现阶段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并力
求把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面临的风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加强了对市场风险的监管
市场风险的增大以及监管要求的提高,使国际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计量与控制。国际银行业风险管控意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提升,各种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以及风险管控的模型逐渐完善,银行业市场风险管控能力才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巴黎银行成立了由首席运营官或相关顾问牵头,以风险管理部为基础的市场风险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决定相关重大事项。在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上,巴黎银行主要采用4种方式:市场风险限额(包括风险价值限额体系、普通限额体系);内部VAR,模型系统(即MRX系统)、压力测试限额管理、普通限额管理等。法国兴业银行则要求负责内控的团队与交易员一起工作,而全球支持团队主要负责风险确认模型、垒球汇报机制、信息系统管理。
(二)国内背景
1,利率和汇率的改革步伐加快
我国早在1993年明确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并先后放开了对多种利率的管制,如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国债市场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等。同时,汇率改革也逐步推进。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使我国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又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升值2.1%。利率调整的加快和汇率的持续升值使对市场风险缺乏良好管理经验的中国各主要商业银行开始面对不断增大的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
2,与市场风险监管相关的规章制度相继出台
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市场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情况下,银监会参照新巴塞尔协议的标准和要求。先后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监管现场检查手册》等一系列与市场风险监管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经验,提升了我国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意识并督促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风险监管水平。
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现状
1,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管起步较晚
与国际银行业日趋成熟的市场风险管理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管方面才刚刚起步,市场风险已成为我国银行监管体系中最薄弱的领域之一,
2,市场风险意识普遍较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利率和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较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控制上,对市场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因而市场风险意识普遍较低,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离风险防范的要求甚远。
3,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及计量方法等方面有较大差距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与控制方法、工具、系统滞后或缺失。不能适应市场风险管理日益复杂化的要求。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国际主流的风险价值(vAR)分析方法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能充分运用于市场风险管理的实践。国外很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4,数据信息不完备
数据是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的生命线,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做好市场风险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前提。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数据缺乏规范性,数据质量不高,有些甚至是明显失真的或是无效的数据,往往会导致市场风险管理失败。
5,市场风险管理体制不合理及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未成立专门的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一般由风险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涉及到资金业务与非资金业务时,风险管理部门也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并且,绝大多数银行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难以达到市场风险管理要求的对市场风险及时识别、量化、模型化以至有效预防的目的。
五、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对策
1,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获利的金融机构,有效管理风险是立身之本。建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是执行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保证。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就是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包括个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推行涵盖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理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引导和推进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
2,建立全新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一个独立、高效、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系统是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一个由董事会、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以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以市场风险管理的支持部门为辅助。与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紧密联系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从董事会到业务层面自上而下的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近年来,大多数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都对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和设置,力争尽早成为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全面接轨的商业银行。
3,提升和改进市场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我国商业银行应广泛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和量化模型,将市场风险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同时运用到市场风险管理中去。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运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VAR等方法测度市场风险;还可以开发有关市场风险管理软件以完成业务的自动化及动态分析;并且,应当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积极引进和推广全面衡量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在内的一体化分析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4,加快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风险分析、计量及监测,要求对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多种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检验等,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其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完备、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持市场风险的计量、检验和压力测试,并时时监测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提供市场风险的相关报告。
5,重视市场风险管理监督系统建设
按照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监察与控制体系,作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监督系统,目的在于促使商业银行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内部的制度、程序。确保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6,建立有效的及时报告机制
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建立及时有效的市场风险分析报告机制、重大市场风险应急机制、新产品和新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清晰有效地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
市场风险综合管理范文3
金融市场频繁发生的危机事件最重要的启示是,要想保持金融市场的健康平稳运行,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则必须依靠全面和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
Dowd指出,任何一次全面和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活动,至少包括识别风险(RiskI-dentity)、测度风险(RiskMeasurement)和管理风险(RiskManagement)这三个基本步骤。因此,风险测度(RiskMeasurement)在整个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Marrison进一步表明,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金融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市场风险(MarketRisk)、(2)信用风险(CreditRisk)、(3)流动性风险(LiquidityRisk)和(4)操作风险(OperatiollalRisk)。从根本上来讲,对后三类风险问题研究的发展时间、理论成熟度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都远远不及市场风险测度的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研究所采用的金融理论基础、计量手段、统计方法和数理模型等都主要借鉴了市场风险管理研究中已有的成熟结论。因此,笔者主要针对金融市场风险测度理论的相关假说、测度方法和主流模型进行综述,并对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展开评述,进一步提出了在金融市场中不断涌现的各类典型事实(StyIizedFacts)对市场风险测度研究的重大启示。
一、“有效市场假说”与已有的金融
市场风险测度方法
主流金融学的理论基石是“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该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金融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价格的变化互不相关,它们是遵循布朗运动(BrownianMotion)的随机变量,因此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NormalDistribution)。以主流金融理论为依据,已有的金融市场风险测度方法和指标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经常使用的市场风险测度方法(指标)大致可以分为相对测度和绝对测度两种类型。
(一)市场风险相对测度方法(指标)
主要是测量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与金融资产价格(收益)变化之间的敏感性关系。
目前最常用的相对风险测度指标主要包括:针对债券等利率性金融产品的久期(Duration)和凸性(Convexity)指标;针对股票的Beta值;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Delta、Theta、Gamma、Vega和Rho指标等。这些市场风险相对测度指标的具体含义见下面(如表1所示)。
(二)市场风险的绝对测度方法(指标)
主要是测度金融资产价格(收益率)波动的绝对幅度大小。
目前最常用的市场风险绝对测度指标是由Markowitz提出的方差(Variance)风险测度指标。Markowitz[63(P77。”在著名的《金融学杂志》(JournalofFinance)上,首次提出了“风险为投资收益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的概念,并利用金融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来度量其风险大小,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资产组合选择模型(PortfolioSelectionModel)。随后,为了区别对待正的收益波动和负的收益波动对风险贡献,Markowitz又提出了只考虑负收益波动的半方差(Semi-Variance)风险测度指标。
在Markowitz之后,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很多市场风险的测度理论和方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Bawa和Fishburn提出了用资产收益概率分布左尾部的某种“矩”(Moment)来度量风险大小的下偏矩方法(LowerPartialMo-ments,LPM)。Simaan提出了用收益与其均值差值的绝对值来测度风险大小的绝对离差指标(AbsoluteDeviation)。Young提出了用在一定观测期问内金融资产收益(价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偏差来度量风险大小的极大极小值指标(Minimax)等等。
然而,一种称之为风险价值(ValueatRisk,VaR)的市场风险定量测度方法却赢得了市场交易各方以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广泛认可。风险价值(VaR)是一种利用统计思想对金融风险进行估值的方法,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作为一种市场风险测定和管理的工具,则是由J.P.Morgan投资银行在1994年的RiskMetrics系统中提出。VaR的定义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由于市场波动而导致整个资产组合在未来某个时期内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值。在数学上,VaR表示为投资工具或组合的损益分布的a分位数(Quan-tile),其表示如下:Prob(p<=-VaR)=α,其中,p表示投资组合在持有期t内在置信水平(1-a)下的市场价值损失。
VaR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对市场风险度量的综合性,它可以把由于不同市场因素波动所引起的不同种类市场风险集合成一个单一的数值。国际清算银行(BIS)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巴塞尔委员会(BasleCommittee)也推荐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使用VaR模型所估计的市场风险来确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二、金融市场的典型事实与已有市场
风险测度方法的缺陷不容忽视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际金融市场出现了许许多多无法为EMH所解释的异常现象(Anomalies)。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异常的复杂波动特征似乎并非某个特定市场的专有属性,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当中,因此又被称为金融市场的典型事实(StylizedFacts)。金融市场的这些典型的复杂波动特征主要包括:金融资产收益的条件和非条件“胖尾分布”特征(Conditional/Uncondi-tionalFatTailedDistribution)、价格波动的聚集性(VolatilityClustering)和持久性(Persist-ence)特征、资产损益的非对称性(Gain/lossA-symmetry)、收益的加总正态性(AggregationalGaussianity)、价格波动的自相似性与标度不变特征(Self-similarityandScaleInvarianee)、价格和收益率波动的单分形和多分形特征(Multifrac-tal)、收益与波动的杠杆效应(LeverageEffect)等等。
为了克服主流金融理论在解释实际金融市场典型事实时所暴露出的种种缺陷,一类被称之为“新金融学”(NewFinance)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新金融学”研究的代表流派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以及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经济物理学”(Econophysics)流派。其中,“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以心理学上的发现为基础,辅以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观点,尝试解释那些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所造成的实际金融市场的异象。“经济物理学”则是将物理学(特别是统计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应用到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
虽然上述这些建立在主流金融理论基础之上的风险测度方法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些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还会在风险管理学术界和理论界得到广泛运用,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市场风险的相对测度还是绝对测度,在理论上或实际运用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一)市场风险相对测度方法(指标)的缺陷
首先,市场风险的相对测度方法只是一个相对的比例概念,并没有回答某一资产或组合的风险(损失)到底有多大。其次,相对测度指标对测度对象的依赖性较高,无法测度包含不同市场因子或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组合的风险,因此也就无法比较不同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小。最后,由于相对测度方法无法综合不同市场因素、不同金融产品的风险暴露(RiskExposure),因此金融监管机构无法了解各具体业务部门和机构的整体风险状态,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活动。
(二)市场风险绝对测度方法(指标)的缺陷
对市场风险的绝对测度指标而言,当实际市场不满足“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时,最主要表现在当资产收益不满足正态分布时,方差(Vari-ance)以及VaR等指标的准确度都将大大降低。以目前主流的风险价值指标(VaR)为例,Zan-garic、BouehaudandPotters以及Assaf的研究表明,在正态分布假设下计算的VaR值,常常会低估实际的风险,可能会使金融机构遭受巨大的损失。
由于实际市场收益率的尾部普遍展现出比正态分布宽大的“胖尾”(Fat-tailed)特征,因此一些学者在不同的收益分布假设下研究了金融资产VaR的计算问题。比方说,Venkatara—man、Bauer、Khindanova等以及Haas分别运用混合正态分布(MixtureofNormalDistribution)、双曲线分布(HyperbolicDistribution)、稳定分布(StableDistribution)和两个学生t分布的马尔可夫混合(MarkovMixtureofTwoStudents’tDis-tributions)探讨了相应的金融资产VaR计算方法。
最近,Sardosky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用传统的移动平均(MA)、指数平滑(Ew)、自回归(AR)等方法,还是用GARCH类模型,都无法给参数类VaR找到准确和统一的波动参数估计。因此,不同估计方法得到的参数VaR模型在计算同一资产的风险价值时,就会出现明显偏差。GuidolinandTimmermann的研究发现,虽然马尔可夫混合模型(MarkovMixtureModel)能较准确地测度收益率月度数据的VaR,但它对日数据的VaR测量能力则明显较弱,因为日数据具有十分明显的非高斯(Non-Gaussian)特征。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Artzner,DelbacnandEber以及AcerbiandTashe的研究表明,VaR本身不是一种一致性的风险测度(CoherentMeasures0fRisk)。比方说,VaR不具有次可加性(Subadditive),也就是说,实际中可能出现资产组合的VaR高于单个资产VaR的总和问题,因此不能用VaR来进行投资组合的优化。同时,VaR无法说明资产损失超过某一界限的幅度,即无法说明极端波动状态下的资产损失情况。因此,Artzner,DelbacnandEber提出满足一致性风险测度标准的ExpectedShortfall指标。日前,Bormetfi等以及SorwarandDowd用非高斯模型(Non-GaussianModel)和格栅模拟程序(Sdmulation-latticeProcedure)得到了VaR和Ex-pettedShortfall的估计值,实证结果均发现在任何给定的置信水平下,ExpectedShortfall估计值都显著高于VaR估计值。
由于VaR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种种局限性,一类称之为条件风险价值指标(ConditionalValue-at-Risk,CVaR)的方法应运而生。CVaR方法引起了风险管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浓厚兴趣,并大有取代传统VaR作为市场风险测度标准的趋势。RockafellerandUryasev首次正式提出了CVaR的概念。从本质上来讲,CVaR就是Artzner,DelbacnandEber提出的ExpectedShortfall,它是指金融资产的损失超过某个给定VaR的损失的平均值。CVaR代表了金融资产超额损失的期望值,反映了金融资产可能的潜在损失幅度,弥补了传统VaR指标在这一问题上的不足。同时,RockafellerandUr-yasev指出,CVaR是一个一致性的风险测度,因为它具有次可加性和凸性(Convexity),在数学上也非常便于处理。随后,RockafellerandUryasev又说明了,CVaR可以通过线性规划算法优化,并在最小化CVaR的同时,也得到了VaR本身的近似最优估计。
面对上述事实,我国学者也根据本国国情、紧跟国外研究潮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在刻画实际市场收益率的“胖尾”(Fat-tailed)特征时。于红香,刘小茂使用基于一般帕累托分布(GPD)的EVT拟合SV-M模型的修正分布尾部;林宇等认为有偏学生t分布比正态分布、学生t分布更能准确反应金融收益分布实际特征。
为了给参数类VaR找到更准确的波动参数估计,余素红、张世英、宋军开展了GARCH模型和SV模型的VaR比较研究;林宇等引人FIAPARCH模型刻画金融价格条件波动率特征,以此测度金融市场动态风险VaR。同时,为了刻画股市极端波动风险的影响,封建强运用EVT和GARCH模型对沪深股市的极值VaR进行了测度研究;魏宇运用EVT和AR(1)-LGARCH(1,1)模型对上证综指和世界股市若干重要指数的极端市场风险进行了测度研究。与主流的使用GARCH族方法刻画波动率不同,邵锡栋,殷炼乾利用沪深指日内高频数据,分别通过ARFIMA模型和CARR模型对实现波动率和较新的实现极差建模,计算风险价值,并实证分析了各种模型的VaR预测能力,结果显示,使用日内高频数据的实现波动率和实现极差模型的预测能力强于采用日数据的各种GARCH模型。
随着更具优越性的一致风险测度方法Expec--tedShortfall和CVaR的出现,我国学者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的研究上。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理论方法的介绍。如唐爱国、秦宛顺介绍了广义随机占优单调一致风险测度和ES方法;曲圣宁,田新时介绍了投资组合风险管理中VaR模型的缺陷以及CVaR模型研究;刘俊山比较研究了VaR和CVaR方法,此外探讨了CVaR在风险管理和监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指出CVaR模型的事后检验不易实施。
三、金融市场典型事实对市场风险
测度方法研究的启示金融市场不断涌现的各类典型事实(StylizedFacts)至少说明了,有效市场假说并非实际市场运行和波动机制的完美表述。因此,由于这些“典型事实”并没有对金融资产价格或者收益波动服从的随机过程有任何参数上的先验假设(ExAnteAssumptions),而展现的是上述过程的一种更为广义的定量特征,因此这些“典型事实”是不依赖于任何模型的(ModelFree)。换句话说,任何有关价格或者收益过程的金融模型(包括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都必须将这些“典型的统计规律”作为其模型的“约束条件”(Constraints)。
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市场风险测度理论和方法都无法反映下面这些非常重要的基本典型事实:
(一)已有风险测度方法无法体现价格波动的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特征
主流金融理论很少注意到不同时间标度(TimeScales)之间价格(或收益率)波动的关系,而Mandelbrot的研究表明,不同时间标度之间的价格(收益率)变化具有某种统计学意义上相似性(分形结构),即标度不变性(ScaleInvari-ance)特征。而金融市场这类混沌系统的行为模式一般都具有标度不变性特征,即金融市场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经历可以在更长的时间标度上重演。因此,如何改进已有的市场风险测度方法,使其同样体现出短时间标度上的风险测度(如每小时、每天等)与长时间标度上的风险测度(如每周、每月、每年等)的“标度不变”特征,从而建立一种有实用价值的“风险预警”方法,将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已有风险测度方法无法体现价格波动的聚集性和持久性特征
典型事实中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价格波动存在“聚集性”(Clustering)和“持久性”(Persist-ence)特征,即市场发生大幅度波动以后,往往会紧跟着另外一个大幅度的波动,且这种波动的聚集现象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如何将主流金融理论中的静态风险测度指标V(如方差、VaR指标等),通过这种定量的“聚集”特征和“持久性”特征,改进成为一种具有时变特性的动态风险测度V(t),从而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补救”方法,将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之二。
(三)已有风险测度方法无法刻画收益分布的条件胖尾分布特征
主流金融理论认为,通过GARCH类模型可以得到收益率的条件波动(ConditionalVolatility)状况,在消除了条件波动以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就应该服从正态分布。但是典型事实表明,即使消除条件波动以后,实际市场的收益率仍然展现出明显的“尖峰胖尾”特征。因此,如何让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在消除条件波动以后,仍然可以准确刻画价格波动的这种“条件胖尾”特性,从而建立一种能准确描述极端波动尾部特征的收益分布模型和风险测度指标,将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之三。
(四)已有风险测度方法无法体现价格波动的多标度分形特征
典型事实表明,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除了具有混沌(Chaos)和一般的单分形(Unifraetal)特征之外,还普遍具有更为复杂的多标度分形(Multi—fraetal)特征。与主流金融理论主要集中在对价格波动的直接刻画上不同,通过计算价格波动的多标度分形谱(MultifractalSpectrum),可以从其丰富的谱参数(如多标度分形谱的谱宽、最大和最小Hausdorff维数差值、分形谱的偏斜度等指标)中,提炼出价格波动在不同时间标度上不同幅度的间接统计信息。而这些有关价格波动的间接统计描述无疑可以对市场风险的全面刻画提供有益的补充。因此,如何借鉴和吸收价格波动的多标度分形谱所提供的间接统计信息,对直接风险测度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将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之四。
四、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对金融市场典型事实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有意义的发展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探索复杂典型事实背后的市场波动机制模型研究。这类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寻找一个能够重现更多典型事实的市场复杂性波动机制模型。目前,以“多个体”(Multi-agent)互动演化模型为代表的市场波动机制模型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第二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典型事实中不断展现出的市场波动复杂特征,来修正或重构主流的金融理论和模型,以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金融市场的真实波动状况。因此,现有的这些测度方法能在多大程度上准确刻画实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状况,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市场风险综合管理范文4
一、何谓VaR
美国加州大学金融学教授菲利普乔瑞指出:VaR是一定时期内的最大损失,它使得实际损失超过这个值的概率小于一个我们预先设定的值。换言之,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一种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既定时期内所面临的最大潜在市场价值损失额。其数学定义如公式为:Prob(Δp>VaR)=1-c。其中,c为置信水平,Δp为金融工具或其组合在风险持有期间内的实际损失。例如,某一投资公司持有的证券组合在未来24小时内,置信度为95%,证券市场正常波动的情况下,VaR值为800万元。其含义是指,该公司的证券组合在一天(24小时)内,有95%的把握判断该投资公司在下一个交易日内的损失在800万元以内,或者说,由于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最大损失超过800万元的概率为5%。
二、VaR的优点
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工作就是风险的测算问题,只有对市场风险进行精确量化,才能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能够实现对风险的把握,提高银行对市场风险的控管理水平,避免类似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再次发生。与过去传统的市场风险管理方法相比,VaR方法在对市场风险的衡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是一种更有效的市场风险衡量方法。
首先,VaR把对预期未来损失的大小和该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结合起来,不仅让投资者知道可能损失的规模,而且知道其发生的可能性。在前面我们所介绍的商业银行风险价值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采用哪一种估算方法,最后所计算出来的VaR值都是和一定的置信水平相联系的。而且,不同置信水平之上的VaR值还可以相互转换,这不仅使管理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商业银行在不同可能程度上的风险状况,而且方便了不同的管理需要。
其次,VaR适用面广,考虑了多种风险因子对银行资产组合价值的全面影响。VaR适用于衡量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及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在内的各种市场风险。因此,这使得商业银行可以用一个具体的VaR值就可以概括地反映整个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状况,大大方便了商业银行各业务部门对有关风险信息的交流,也方便了银行最高管理层随时掌握银行的整体市场风险状况,因而非常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统一管理。而且在VaR的计算过程中,由于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子的共同影响更接近于现实,因此对风险的衡量也就更精确。
最后,VaR方法考虑了银行资产组合中不同资产的相关性,这保证了VaR方法在衡量市场风险方面的精确性。此相关关系对于商业银行的价值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有着重要意义。当不同风险资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时,对于一个包括这些资产的资产组合而言,其整体风险显然是小于资产组合中每项资产风险的简单加总。传统的市场风险衡量方法就相当于是把银行每项资产的风险简单加总,而VaR方法则是一种综合衡量,通过VaR方法计算出的风险价值显然要小于其他市场风险衡量方法计算出来的数值。
三、VaR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
(一)计算经济资本,优化资本配置。经济资本用来抵御风险损失,因此又称风险资本。经济资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它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是一个计算出来的数字,通过计算VaR就可以确定相应经济资本的大小。确切地说,经济资本在数值上与VaR相等。基于VaR计算出经济资本后,可以进一步达到优化资本配置的目的。所谓优化资本配置就是更合理地在银行内部各级部门、各交易前台以及各项业务之间分配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的配置包括根据银行自身资本实力、股东目标、监管要求来确定全行的总体风险水平和相应的消化损失的风险资本限额,并将经济资本在行内各层面进行合理分配并进行动态调整。
(二)实施限额管理。风险限额是允许全行整体及行内各层面所承担的最大风险的上限,它是一种科学配置风险的方法,使用风险限额配置资本可以避免风险的过度承担。VaR限额是由传统的头寸限额发展而来的,是VaR在风险管理中具体应用的又一体现。与头寸限额相比 VaR限额具有很多优点:如,利用VaR设置限额,可以对不同的交易前台进行比较,而且VaR限额还考虑了组合的风险分散效应。VaR限额由中、后台设置,意在控制前台的风险过度承担。利用VaR设置限额,可以使各交易部门、交易前台确切掌握他们如果进行某项交易所需要承担风险的大小。如果某项业务的风险暴露超过了规定的限额,则需要对该业务进行调整以降低VaR值,否则必须上报有关部门,获得进一步授权才可进行此项交易。
(三)建立基于RAROC的风险调整绩效评估体系。实践中,前台业务部门可能为了追求高利润而不惜冒巨大风险从事某项交易,而中、后台风险控制部门可能为了防范风险而拒绝授权某项交易,这种由于各部门考核指标不一致而导致的经营目标的冲突,最终会导致全行运转不畅。如果简单地用收益率作为考核指标进行各部门业绩评估,则会激励风险的过度承担,不符合稳健经营的原则;相反,如果仅以承担风险大小作为各部门考核指标,又会导致过度保守,使业务发展停滞不前,传统的仅以风险或收益为指标的绩效考评方法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信孚银行开发的RAROC系统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后台风险控制部门与前台业务部门之间经营目标不一致的问题。RAROC=扣除成本后的净利润/VaR,其核心思想是按承担的风险来衡量获取的收益。RAROC既考察了盈利能力,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所承担的风险,将风险与收益纳入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绩效评估,这改变了传统以绝对量评价收益的标准。通过将风险与收益同时纳入到评估体系内,可以对过度投机行为进行限制,对过度保守行为进行激励,实现风险收益的最优化。
(四)实现科学的全面风险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传统粗放式的定性管理已经不能有效地管理日趋复杂的各种金融风险。对于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来说,银行必须通过优化风险资源才能得以生存发展,这就要求银行必须组织起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科学的风险管理能够在宏观上把握风险的性质,在微观上精确度量风险的大小,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作为对传统定性分析的有益补充,VaR可以实现风险的量化分析,借助VaR进而可以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风险管理。随着VaR在风险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化,最终可实现风险的全面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通过对整个银行内部各级部门、各交易前台所面对的各种风险的通盘考虑,以VaR为统一度量标准,实现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各种风险纳入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管理。
市场风险综合管理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2008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有分析表明,中国企业处在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中,国内中小企业将迎来密集的“破产潮”。企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其生存、发展时刻面临各种风险。我们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对风险的综合治理与全面控制。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即使灾害发生也能及时开展补救措施,以最小的成本防范最大的风险,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国际化、市场化,企业的财务环境也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所谓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未来财务活动成果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在一定期间的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不确定性。市场化程度愈高,机会就越多,风险也就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每个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影响企业财务的风险由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组成。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资本市场风险、原材料市场风险、劳动力市场风险和产品销售市场风险等。只要企业参与市场经营活动,那么,在其资产与负债之间、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之间存在利率结构不一致、币种不一致、期限不一致都是一种必然现象,都会导致企业的市场风险。
(二)非市场风险
除了市场风险之外,企业还可能遇到非市场风险。非市场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内部管理风险、法律合同风险、政策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方不愿或不能履行台同造成的风险。比如,在一个借贷合同签署之后,由于银行的原因,企业不能按期获得贷款;企业的债权不能如期足额地回收;产品销售的款项不能收回;由于供货商的原因,企业购买的设备和原材料不能如期足额地到货。这些均属于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
内部经营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工作人员的失误、欺骗、计算机系统故障、操作不规范或管理失效等原因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发生的频率较高,潜在的威胁也较大,有时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法律合同风险是指由于合同本身不细致、不明确、不合法等原因造成合同不能执行引起的风险。比如交易的数量、质量、期限、品种、交割的币种、诉讼的法律等等合同中应该明确的东西没有明确。引起法律纠纷,也会使企业遭受损失。
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如企业排放物环保标准的提高会使企业必须增加环保开支,以满足新的标准;对某种自然资源的限制开采会使以这种资源为原料的企业不得不提高原料的价格甚至停产;政府取消过去企业所拥有的某个行业的经营特许权;政府对企业所从事的某个行业征收特别的税收等等。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没有足够的短期资金,或是不能以合理的利率借入足够的短期资金,及时地履行偿还到期贷款本息或支付其他应支付的资金而引起的风险。
二、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了解风险的成因,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降低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必须建立预警机制,正本清源。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工作。预警机制包括短期财务预警机制和长期财务预警机制。建立短期财务预警机制,主要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表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描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表,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表。
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机制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机制。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潜力等各项财务指标及现金流量动态,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预付账款增加、成本上升等问题,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假如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比率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获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企业经营治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企业发展潜力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一个企业要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赢利能力。赢利能力越强,企业的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越强。
(二)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防范意识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国家和企业应双管齐下。要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外语、写作、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适时进行知识的更新;鼓励财务人员接受函授、远程教育。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对财务人员进行阶段考核,竞争上岗;坚持科学决策,减少决策失误。另外,企业负债规模要适度,储备库存耍合理,决不能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使企业过度负债。加强风险教育,使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减少赊销行为,避免盲目决策,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领导一定要重视财务工作,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改变其单一的“事后核算”职能,坚持“事前参与决策,事中跟踪监控,事后核算总结”的方针,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有充分的发言权,并能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市场风险综合管理范文6
关键字:房地产企业;防范市场风险;措施分析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al estate market development speed rapid,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takeholders need to market conditions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hrough reasonable market position to develop strategic plan in line with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to avoid and control the real estate market risk purposes.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market risk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real estate of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to circumvent measures.
Keywords: real estate enterprise; against market risk analysi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资金密集、融资困难和开发周期长等特点,为了保证房地产行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健康的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市场发展的风险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房地产市场需要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控制成本的方法达到降低市场风险的目标,下面就此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 我国房地产业行业的风险分析
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发展中会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制约,首先表现为政策性风险的制约。政策性风险指的是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使房地产行业的经营者存在着一定的经济风险。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面临着经营风险,该风险是由于房地产投资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失误造成的。在房地产经营的过程中,如果管理者的经营方法不恰当,则会导致实际的经营效果和经营预期产生较大的反差,影响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房地产的经营风险主要是由投资内部的问题产生的,例如管理者的效率低下、管理水平的欠缺、经营资金回笼不及时等,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产生经营风险。除此之外,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过程中还会存在着资金流动性的风险,开发商和房地产的投资者要正确认识这一流动性的特点,要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避免市场风险的产生。
上述指出了在房地产行业经营中出现的政策性风险、经营性风险以及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而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市场风险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强弱的影响,市场供求的发展变化还会对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发育以及性质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说要采取应对措施。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将会造成房地产商品不能够依照正常的模式进行销售,这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会导致开发商的破产,同时,市场的供求变化还会影响房地产的价值。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上最近新“国五条”的出台,也会对房地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会受到生活环境、消费结构、工作环境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例如当前的经济状态处于一种衰退的情况,那么社会对于房地产的需求能力将会减弱,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开发具有一定的周期,在这种状况下开发商的资金完全投入,可是项目的开发计划很难进行,开发完的项目很难完全卖出,这样开发商就会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反之,加入当前的经济状况正处于繁荣期,各行各业都在扩大再生产,房地产行业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相应房价也会步步攀升,正如当前我国所处的房价不断上涨的时期一样。所以说作为开发商,一定要准确的掌握好市场的动态才能够准确的规避和控制市场风险。
二 我国房地产行业防范市场风险的措施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因此房地产的开发商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具有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决策,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进行全面的研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防范和规避风险。
首先房地产行业在市场环境发展中,需要树立起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的转化为自身企业的开发品牌,促进房地产行业配套设施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大多都是克隆式的发展模式,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创新,因此说市场竞争力较弱,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动了人们观念的变化,也促使建筑住宅的要求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居住环境不仅要高质量,还需要有美观的外形、良好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所以说房地产行业在实际的发展中要紧紧抓住市场的变化,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地创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吸引人们的眼球,这样自身的企业才能够一直处于一种向上的状态,才能够从根本上防范和规避市场的风险。
其次,房地产企业在发展中还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综合细致的分析,并从源头上树立起理性开发的思想观念。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风险产生是因为市场的缘故,所以说要通过对房地产市场导向需求进行长远的分析,然后对市场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最终制定出符合房地产业发展趋势且适应市场发展实际情况的模式,并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进行预期的评价和判断,以便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市场风险的防范和规避。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对我国的市场现状进行准确的定位,要从根源上树立理念,通过对市场的前期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必要的时候借助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帮助,对市场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需要对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对成本的控制,这样能够通过对成本的有效管理实现对市场风险的防范。在资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管理房地产的资金投入,坚持合理性的原则,这样能够降低其他经营管理的费用,从根源上去除了风险发生的隐患因素。由于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发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是多方面的,这样会造成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和之前的计划不相吻合,可能会引发资本运行的风险,这种情况下通过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房地产投入成本的有效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市场风险发生的几率。
最后房地产行业发展中要向合理的规避和防止市场风险,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高效的理财模式,拓宽市场的融资渠道,有效的避免了房地产行业开发周期长和资金密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多条融资渠道能够使得房地产开发商拥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避免市场风险的产生。随着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的出台,例如“新国五条”等政策,造成了房地产企业出现了资金紧张的情况,所以说当前状况下开发商不能够急于扩大发展规模,需要对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细致的整合,努力促进自身行业的转型发展,避免因为转型发展不当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破产的现象发生。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房地产企业可以在新的市场发展情况下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这样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对房产市场的融资能力,有效防范和规避风险。
结束语: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二级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得其规模逐渐扩大,市场的竞争力也逐渐加强,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站稳脚步循序渐渐,要做到全面的分析以免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本文就是从房地产市场行业的风险分析出发,重点对市场风险进行说明,并从四个方面指出了房地产行业如何防范市场风险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能够使得它们有效的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洪艳 房地产市场风险浅析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第9期
[2] 李姗姗 新形势下房地产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3] 聂鑫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风险及防范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强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中国市场,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