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46-01

狭义的企业财产即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财产,以及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认定的企业其他国有财产。国有资产可定义为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增值的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1]。广义的国有资产可定义为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1)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2)基于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4)由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5)由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一、国有企业资产的分类

国家标准CB/T14885-94《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规定了固定资产的分类、代码及计算单位,主要适用于任何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机关、军队及各管理部门等)的固定资产管理、清查、登记、统计等工作。1)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国有企业资产根据资金的流动性质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包括企业的厂房、设备、辅助物及无形资产;流动资产是企业为了生产、经营所用的资金,主要是原材料、产成品、工资、保险及福利金等。2)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国有企业资产根据资产的存在形态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指具有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指不具备实物形态,却能在一定时期里提供收益的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工业产权、金融性产权[2]。有形资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形态的资产,即厂房、设备等;而无形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物形态的资产,即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但是严格地讲,很难区别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比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是有特定的证书,完全行使实物的权利。3)注册资本和股份金。国有企业资产根据投资形式分为注册资本和股份金。注册资本和股份金在承担企业债务时,有同样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利润分配上有区别。注册资本的利润分配根据一般企业的利润分配原则进行,而股份金的分配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进行。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和执法不完善,国有资产缺乏法律保障

1、对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国有资产方面的法规,大多只是部门规章,都是以暂行条例、管理办法、暂行规定等形式存在,实践中操作缺乏管理力度。虽然 2008 年底出台《国有资产管理法》,但是此法条过于笼统,对于经济业务缺乏具体的管理依据。致使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地方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缺乏法律保障而被分割,而企业经营者只对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负责,不对资产负责。

2、对国有资产监督保护不够得力

在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在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体系由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监督体系构成: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审计机构、验资机构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内部监督体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如监事会的监督[3]。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外部监督不利,有些机构并未能起到监督作用。如有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作假验资证明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国有出资人制度尚未健全

国有出资人制度,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它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总称。目前的情况是资产形成上渠道多头、来源复杂,资产管理分散,相关部门工作缺乏有效协调,甚至严重影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措施

(一)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方法

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第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其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第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第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第四,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需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4]。

(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监督体系

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资产监督机构及行为的规范化。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

第一,发挥检察机关的打击职能,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状况表明,违法违纪等腐败现象、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以及犯罪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只有通过严惩各种腐败现象和犯罪活动,才能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恶流。第二,发挥检察服务职能,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检察机关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的变化特点,在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自觉强化服务观念。第三,发挥检察保护职能,促进国有资产正常运作。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规范还不够健全,正在建立之中。检察机关必须在严厉打击违背价值规律和公开竞争原则的犯罪分子活动的同时,始终注意保护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各项管理措施和生产经营活动。第四,发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职能,配合社会各界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作者单位:中国盐业总公司宁夏商业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相植编著.国有企业宏观管理[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2]曹金亮.提高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效率途径探讨[D].山东大学,2007.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025-0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有企业不断在探索并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一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给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许多阻碍。据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国有资产总额的增长速度。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对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已是当务之急。

1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内涵

不良资产是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但是已经有确凿且合法的证据证明,这些资产预期已经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预期会明显减少。而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则是指,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资产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不断的发展,已经不能再给国有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已经减值,所以需要处置或者完全退出。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具体一般包括固定资产中的不良资产,如报废资、闲置、不提或少提折旧造成的资产;应收款项中的不良资产,如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等;投资活动中的不良资产,如盲目投资造成的资金浪费、流失等。按类型又可分为债权类不良资产、股权类不良资产、实物类不良资产及其他不良资产。

2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分布广泛,具有普遍性,而且由于长期的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具有顽固性,部分国有企业虚账实亏,不提或少提折旧,导致不良资产难以体现,具有隐蔽性。概括起来,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粗放型管理模式和执行力不够

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上采用的还是简单粗放型的管理制度,而这种简单粗放型的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就是无规律和无约束性,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往往是依靠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灵活的管理。这种管理制度没有过多的约束,看起来较容易操作,实则有较大弊端。同时,有很多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都不能很好的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同时忽视了组织纪律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对国有企业而言,在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企业制度的执行力跟不上。此外,有些国有企业的财务岗位管理制度也不健全,没有建立起适合自身的考核制度等财务管理配套制度,因此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对财务问题,同时也无法实现对企业员工有效的考核、监督以及积极性的调动,导致无法对不良资产准确估价。

2.2 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法律法务意识

由于现在的国有企业脱胎自以前的国营企业,作为单一主体面对法律问题的准备并不充分。很多国有企业本身并没有专门的法律部门或者专属法律顾问,它们往往是以应急方式处理面临的法律问题,发生纠纷时,临时聘请律师,纠纷解决后,这种关系也就解除了,没有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的预防机制。同时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我国国有资产监管及评估体系也不健全、不完善,也没有形成专门性的立法保障。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常识和意识,其依法维权意识也不强,企业改制、对外投资过程中违规操作明显,造成资产减值,形成较多不良资产,后期还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

3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我国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每一个不同的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原因。如国家政策、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等内部原因。对此,可以简述为如下几个方面。

3.1 内部控制因素

3.1.1 企业制度

明确的经营目标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前提条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没有能有效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责任主体,导致出现出资不实,并且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不明的情况,这就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无法制定出明确的经营目标,而且经营管理者与企业中的决策机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均衡机制,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和职责问题都得不到监督和控制。再加上国有企业负责人大都来自政府部门,选出的负责人对市场经济不够了解,也没有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机制,所以常出现经营不善或是管理不善情况,造成企业的亏损,自然就会形成不良资产。

此外,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或是根本未建立,对固定资产的审计没能及时揭示不良资产,并且由于财会人员的素质不高,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为了个人利益将国有资产非法转移或者变卖,最终造成企业的损失。

3.1.2 财务安排

有些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不够完善,形成了财务上的不良资产,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很多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者缺乏对市场的了解,贸然投资一些高风险业务,很多投资投出去后企业负责人就不再关注被投单位的发展,甚至忽略了投资的收益处理,而投资损失造成后,也没有进行及时处理而是长期挂在账面上。还有的企业想通过短期股票投资来弥补亏损,但是企业决策者对近年来的股票市场又缺乏了解,造成股票压占了大量资金而不敢变现,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

②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资产中占比重非常大的资产,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属于当期成本费用,所以有些企业负责人就会少提或者不提固定资产折旧,比如有些企业会以设备处于试运行期或者还没办理交接手续等为借口,不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导致设备报废后还没提折旧;有些企业为了少提折旧而超限度地延长折旧年限,导致设备已经报废但折旧却未提足;有些企业部分固定资产已经报废却不进行清理,也会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③对应收款项缺乏管理,一些国有企业没有自己的信用评价体系,对销售客户缺乏了解,导致货物售出却收不到款。

3.2 社会因素

3.2.1 体制因素

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有资本长期以来都是布局太广、进入行业太多,改革开放后国有资产的格局虽然有所优化,但整体上还是比较混乱。目前我国国有资产在各大行业均有分布,并且有数据表明国有资产在各地区的投资领域重复度相当高,国有资产根本就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而且还由于企业决策者盲目投资和开发新项目,致使企业无法改进和创新技术,造成企业产品质量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从而造成企业亏损,而为了弥补亏损,企业又大量借债,造成资产的再一次粗放运营,形成恶性循环。

3.2.2 政策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调控约束手段又不够完善,各地区的国有经济同构化越来越严重,各地区国有企业不对市场进行调研,一味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了国有企业间形成恶性竞争,并且造成了随意降价和赊销,产生大量难以回收的应收款项,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

3.3 综合因素

3.3.1 会计处理因素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缺乏灵活性,企业的会计账务处理无法实现变通,比如说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总是出现计提不足的现象,很多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其折旧计提根本未提足,空留账面上还挂着大片资产;部分应该清算的资产也由于不能核销损失而长期挂在账面上,形成大量虚账;还有一些逾期未收回的或者为了考核而虚造的应收款项,也长期挂在账上,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

3.3.2 银行内部管理

我国许多银行的经营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地方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和干预国有企业的贷款问题,所以很多企业的负债量已经超过其财务负担量,但是银行仍然向企业注入资金,形成大量负债资产。

3.3.3 社会信用

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立法规范还不够完善,企业间的经营行为缺少制度规范和监督约束,造成了整个市场环境秩序混乱,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不在乎合同的约束力,不履约守信,由于国家对债务方的法律约束力不够强硬,对债权的保护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部分负债企业拖欠或是不按合同偿还债务,或者拖欠供应商及其他交易方的款项,从中获取利润。此外,由于我国针对担保方面的法律也存在漏洞,所以导致关联企业之间的违规担保十分常见,造成部分企业的财务亏损。

4 处置不良资产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基础

4.1.1 不良资产的贬值效应理论

不良资产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已经流失了一部分价值,而且在处置之前会一直流失并且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速价值的流失。因此要处置不良资产一定要及时准确决定处置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处置好不良资产,以免加剧其价值的流失。

4.1.2 不良资产的价值可调整理论

不良资产是已经无法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效益的资产,所以我们只能以账面净值作为标准,尽可能将处置不良资产的损失减到最小。

当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逐渐完善时,不良资产的价值就会慢慢提高,在处置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时,要分清不良资产是否有升值空间,再决定如何处置能够使损失最小化。

4.2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局限性

4.2.1 债权重组

债权重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从狭义上来说,债权重组是指不良债务债权方根据法院判决或者是和负债企业达成的协议,同意负债企业对债务条件进行修改,一般来说是债权方愿意在负债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做出一定让步,与负债企业协商达成新的协议,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而广义上的债权重组是不一定需要债权方做出让步的处置方式,它包括了负债企业破产、兼并、拍卖、出售以及资产重组中的债务剥离和转移等。

债权重组一般包括债务重组、折扣变现、资产置换等方式。债务重组是指债权方和负债企业进行协商签订新的还款协议,或者改变原来的贷款合同和还款协议,是一种对负债企业现有的债务债权关系进行重组的方式。折扣变现则是指债权方和负债企业进行协商,同意将债务打折重组,债权方要求负债企业一次性或者以切实可行的计划分期偿还打折后的债务。资产置换是指债权方和负债企业进行协商,双方同意用负债企业或者保证人在法律范畴上拥有处置权的资产来抵偿债务。

债权重组有其优点也有其风险。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由于财务危机导致负债企业没有能力按原来的还款协议偿还债务,债权方做出适当的让步就能收回负债企业能力范围内可偿还的债务,并且也收回了最大限度的债权。

②债权重组可以根据负债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度情况、资产重组的情况进行债务限期的重新安排,以及债务利率的更改,使得债权重组具有多种方式并能灵活变通。再次,负债企业有时的财务危机只是暂时的,只要改善了经营状况就有可能改善财务状况。如果债权方与负债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债权方要求负债企业立即偿还债务会对负债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使其财务危机加重,同时对债权方自身的权益也会有所损害。所以债权重组能够缓解负债企业的财务困难,也能避免债权方的权益遭受更大的损失。

③通过债权重组可以实现负债企业的资产重组、财务重组、资产置换和股份制改造等,负债企业可以经由这些措施改革企业内部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债权重组也具有一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部分国有企业实际上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却不能正确理解国家对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而拖欠不偿还债务。并且在债权重组的过程中,由于债权方无法对负债企业和担保人的信息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也就无法对负债企业的真实偿还债务能力做出判断,所以部分负债企业就趁机悬空或者逃废债务。

5.2 营造良好的处置环境

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内部审计等诸多方面的完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文化建设。

5.3 确立科学的经营目标

经营目标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负责人首先就应该明确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营目标,并确保管理层能对这个目标负责,带领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5.4 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只有政府针对这方面制定专门的全面政策,重视并参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完善债权方保护法和信息披露制度,才能保证不良资产的处置往好的方向发展。

5.5 分类管理、准确估价

由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复杂性,为了能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迅速做出决策,就需要对不良资产进行分类管理,以便能准确给不同类别的不良资产估价,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置。

5.6 完善法制建设

法律法规是管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前提保证,加强立法建设,完善针对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的专门性法律,强化对国有企业的约束力和监督力,防止管理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

5.7 加强人才建设

人才建设一方面是要提高国有企业的负责人、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市场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防止因管理者的决策失误而造成不良资产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水平,以及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保证企业的经济账目井然有序,保证企业生产质量维持在高水平。

5.8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改变以前企业内部制度的缺陷,让企业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经营者和负责人身上,在因为经营者因决策失误或者其他问题企业亏损时,及时追究其责任,有错必究,有错必罚,完善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

6 结 语

总之,随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逐年增长,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除了加快加强不良资产的处置,还要对不良资产进行防范和综合治理,从企业内部着手,明确资本产权,实行政企分开的制度,努力提高企业投资和经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完善不良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制度,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国良.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7,(5).

[2] 郑海波.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2011,(8).

[3] 丁斌.浅谈我国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治理[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20).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约束机制;资产配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国有资产指为国家所有的并能够为国家提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它是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有资产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的。

一、企业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系到国有资产能否被正确的利用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它是一种对资金的后期使用的计划与统筹,有着非常好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加强企业的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对于国有资产的正确使用与价值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在配置原则和占用信息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约束机制不健全

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账外资产,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将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刻意的分离,而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也没有结合起来。国有资产在各部门之间频繁的调用,资产使用权和拥有权出现大的分离,相关的会计管理也非常的混乱。

2.资产配置不合理

企业的国有资产绝大多数是由财政预算资产组成的,而对于这一部分资产安排的科学规范与否,直接决定了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不同单位部门资产配置的公平与合理有着很大的影响。遗憾的是,现时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和各个部门的预算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而单位也缺乏公平合理及足够约束力的配置标准和准则。

3.资产的占用信息不准确

由于企业对于资产管理工作的轻视,很多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 维修、 更新、捐赠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及时的入账,甚至不入帐,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和财政部门在资产占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财政部门也无法通过这种资产占用信息准确地判断各个部门对资产占用的实际情况,没有办法开展后续的工作。

4.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力差

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执行力非常差,大部分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际的管理效力。在实际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各个管理部门都存在着监督失效的状况,单位的主管部门没有对资产占用单位的资产使用状况进行很好的监督,单位内部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二、企业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策略探讨

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有利于推进单位资产的合理配置, 对单位的整体发展与运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预算制度、资产监督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好国有资产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推动企业国有资产的良性发展。根据多年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经验,通过分析与归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问题。

1.建立规范合理的资产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在现时的资产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国有资产也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流失和浪费。具有执行力的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是规避资产流失的良好方式,也是保证资产预算管理稳定、合理进行的前提和保障。首先要对部门的预算内容进行调整,根据相关部门管理规划,制定滚动预算,使战略规划与年度预算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探索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方法;其次,还要加强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制定严密的资产配置体系,细化配置预算,规范资产的购置与使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2.规范企业资产部门预算编制程序

企业必须在内部建立完善的资产预算编制程序,一般由负责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的预算编制计划,根据单位的年度发展规划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和登记,然后按照年度的计划对资产的预算流程进行编制,并将计划呈交给主管部门进行审核,主管部门审核过后再上报给同级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而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对计划进行审核与汇总,再上报给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审批,审批过后将预算计划发送给各个部门和单位开始执行。

3.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要保障资产预算的有效执行,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很多企业不按照资产预算中的使用计划进行资产的购置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资产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严格的资产使用监督体系,对每一项资产的配置和使用状况做好详细的登记,并积极地将预算执行的跟踪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入预算管理过程中,保证预算的严肃性,推动资产预算的有效执行。

三、结语

预算管理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对于本单位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相关负责人要认识到其重要性, 通过不断研究资产管理预算,推动资产预算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朱安红.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企业研究,2012.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范文4

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中央政府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占据了投资全额的60%。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主要问题也是出在了这一大块,比如说在投资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以及目标导向,投资比较盲目。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问题,需要国家重点管理和调控的主要还是这一部分。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要把投资效益作为其改革的主要目标。无论是中央政府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其他企业投资、个人投资,还是外商投资都是为了获得应有的收益。在我国投资收益又可以分为项目经济效益,社会连锁效益等。在我国国有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过分追求短期工程效益,工程规模忽视投资效益等现象急需尽快解决。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还有投资行为存在偏差,追求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弊端。除此之外,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增长过热,但是效率比较低,形成了所谓的“没有温度的高烧”。

一、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行为存在偏差。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很多偏差,各地地方政府往往把扩大投资视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方法,但其投资管理行为存在一系列的偏差。比如说在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上盲目追求规模,几乎在我国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有制定了宏伟的投资发展计划,这些发展计划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基础保障,于是地方政府就需要千方百计的进行筹资,然后进行地方建设。除此之外,在在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上,结构追求大而全,以及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上往往急功近利,我国所有的地方政府往往把能够在短期内见效的项目作为政府投资对象,这样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问题。在做出地方政府投资决策上很随意,在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上往往忽略,或者很多应有的论证环节干脆省略,使得很多项目最后成为摆设。

2.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增长过热,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增长过热,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我国经济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多年的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课题研究中,改变目前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以及投资管理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的首要课题。之前有很多专家学者形容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是“没有温度的高烧”。大多数的研究结论也证实了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是较快速度的高增长并伴随着较低的效率。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增长过热,效率低下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微观影响因素,比如说缺少国有企业资产投资战略目标和认真的论证。缺少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投资以及管理体制,造成了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战略目标与市场的脱节,不切实际。缺少相应的投资以及管理体制,使得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战略盲目混乱。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宏观调控手段比较缺乏,缺少相应的执行监督体系,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主体自我约束机制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投资热的现象。

二、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策略

1.实现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避免投资偏差。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主体主要有中央政府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其他企业投资,个人投资,以及外商投资六大部分。其中绝大部分的投资管理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完成的。在以后的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中,我国要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下放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简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把可行性的研究列入项目审批过程中。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公益性投资,基础性投资以及竞争性投资具体细化,促进投资结构决策的最优化配置,化解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的风险。实行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在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上追求大而全的局面,活跃投资灵活性。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主体多元化还有利于解决大而空的政府形象工程,避免政府投资管理的急功近利以及随意性。建立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主体约束管理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机制,做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科学决策,有效防止项目决策中的“政府意志”。

2.加大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渠道。加强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颁布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政策以及外商投资管理的透明度,改革投资税费管理,实行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的分级管理制度等。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使得国家能够对全社会资产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投资项目的效益。正确地建立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资金管理渠道,建立基金管理机制,发行重点建设方面债权和实现企业的股票筹资。在建设项目实施管理方面,建立工程承包制公司,实行向全社会的招投标,对于重点项目的投资实现责任包干制度,建立项目监理制度,重点项目审计制度、责任人制度以及法人相关制度等。加强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渠道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增长过热,效率低下问题。

3.建立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方面要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分离,两权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分了各自的主要职责和责任。从制度上明确中央政府和各个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主要分工,明确其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义务,从而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需要有企业完成的投资和管理,政府要大胆放手给企业,并且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建立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合理界定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调控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追究制度,加快推进和更新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立法和监督,维护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市场秩序。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大范围的直接干预,提高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效率。我国政府要合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强投资引导,控制投资速度和规模,按照“谁投资风险谁承担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的自主权。严格规范政府在市场上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贯彻落实政府的科学发展观,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绝不姑息。我国政府要积极带头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使得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决策民主化,过程科学化。建立与投资管理相应的服务,比如说成立投资咨询、信息咨询、财务咨询、法律援助等中介机构。使得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者能够获得较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全面提高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质量。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固定资产

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有资本投入,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其保值增值的目的。笔者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相关企业不重视对内部管理体系的构建,导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比如,很多企业不重视对企业内部监督和管理机制的构建,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相关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等。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控制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相关企业应该重视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构建,提高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2.缺乏固定资产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意识。目前很多企业不重视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导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还有一些企业重视对企业的风险评估,但是不注重将国有企业的风险评估纳入企业风险评估的范畴。另外,一些企业对国有企业风险评估不准确,导致在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规避风险,造成国有资产控制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合理。

3.固定资产控制活动缺乏。相关负责人不重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国有资产控制活动缺乏,导致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制的不健全。在采购环节,不重视采购信息的记录,造成采购账目混乱;验收环节,没有对资产的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验收;在国有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不重视对资产使用的严格把控,导致固定资产的遗失、损坏等;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执行,导致盘点数据及报告的不准确,引发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混乱等。

二、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1.取得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相关企业应该重视对固定资产预算审批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控,保证国有资产使用的合理性,降低财产浪费。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先根据相关使用需求,提出申请,然后经相关预算部门进行审核,以及技术部门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后,由负责人或者经理审批。同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也要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上,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相关负责人也要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环节的重视,坚持价格和物品的透明化和公开化。采购环节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流程,涉及到的人和事比较多,相关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保证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减少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发生。

相关负责人也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验收制度,降低企业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的风险,而且能够对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和价格都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同时,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要根据合同情况对固定资产的数量、规格、价位等进行验收,保证固定资产采购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安全性。企业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和验收等过程,并对其进行清晰的记录,保证后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使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企业应该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和负责机构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维护、财产清查等进行内部控制。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在固定资产的盘点过程中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改造、折旧、责任单位等相关信息,保证资产核算和财产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也应该对各项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使用部门也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合理的维护,以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企业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督促使用人员合理使用企业固定资产,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资产损失。同时对企业固定资产维护过程中的相关费用进行严格的把控,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3.处置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在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利于避免舞弊现象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处置环节的管理中存在各种问题。如,将性能良好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或者折价私自出售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管理,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情况都要以明确的档案形式记录,对报废需要处理的固定资产需要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和审核,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强化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三、结语

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和管理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行,为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杨晓静.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J].财税金融,2013,(02):69.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范文6

摘 要 资产评估业务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公正性中介服务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重要性和客观性的认识也逐步深入,资产评估意识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资产评估 企业管理 资产管理

一、当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经与中介机构和企业座谈,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我们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认识不到位。一些企业和部门对资产评估工作认知度还不够全面,单纯地认为资产评估只是为了某种经济行为的需要而走程序,不能从履行出资人职责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角度去充分认识资产评估的重要性,致使部分资产评估项目存在倒排时间表、片面追求进度现象,造成审计与资产评估工作中存在较多质量问题,也给正常的资产评估项目审核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二)个别中介机构执业质量不高,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有的中介机构在执业过程中易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对委托范围内的资产,没有认真履行盘点清查、实地勘察等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债权债务类资产没有进行必要的函证,搞粗放式评估,难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合理和完整性。甚至有个别执业人员不按照行业准则和操作规范公正执业,采取欺骗和隐瞒等手段,与企业串通作假,人为低评、漏评国有资产。

(三)评估方法的选择不够合理。个别中介机构在开展资产评估业务时,选择和运用的评估方法不合理,引用的评估假设不适当,存在评估方法选择使用单一,特别是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主要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未能运用多种评估方法更加合理地分析确定评估结果的现象。如部分中介机构对商业用房屋、建筑物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未按照评估规范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估,从而难以反映出评估对象的公允价值。

(四)信息披露不充分。资产估报告应当披露必要的信息,使国资监管机构和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评估结论。有的资产评估报告对于资产权属存在瑕疵、担保、租赁、涉讼、评估程序受到限制、期后事项等可能对评估资产价值判断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使评估项目审核工作潜在较大的风险。

二、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对策思路

(一)建立企业内部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制度,强化企业对评估项目的审核责任。2008年,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2号)和省国资委转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初步建立了企业内部评估管理工作体系,明确12家全资或控股市管企业的财务部门为资产评估管理部门,并指定了16名责任心强、熟悉资产评估业务的人员负责本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的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要求凡市管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申请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市管企业资产评估管理部门按规定对财务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和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全面、认真审查,初审同意后,再报送市国资委核准或备案。下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企业内部评估工作制度,健全评估管理体系,加强评估项目初审工作,层层把关,各负其责,进一步规范企业资产评估工作,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严格选聘条件,规范中介机构委托工作。严格按照中介机构选聘的相关规定进行中介机构选聘工作,一是要坚持中介机构规模、业务特长与项目规模、行业特点相适应的原则优选中介机构,确保业务质量;二是要在确保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企业费用原则,增强中介机构、企业的工作积极性和配合意识,既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又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要坚持公开选聘的原则,通过招投标、随机选聘等方式,确保中介机构公平竞争,通过规范中介机构委托工作,促进中介机构客观公正执业,不断提高执业质量,更好地为国资监管工作服务。

(三)促进评估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中介机构聘用管理工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中介机构的业务指导,引导中介机构采用以收益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评估方法对整体资产评估项目进行评估,合理体现企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