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管理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资产管理分析

企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竞争正日趋激烈。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电力企业而言,如何保障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实现电力企业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其获取竞争力的战略工具之一。因此,加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基于此,笔者试图从财务管理的视角作为突破口,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在资产管理中的突出作用加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

一、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通过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等职能,确保企业资金合理利用与配置的价值创造的活动。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这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管理模块中的适用性。

资产管理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完整性以及保值增值为目标,涉及从资产采购、使用、维修、改造一直到资产处置(报废、变卖等)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活动。具体到一个资产项目,管理活动可以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建设(购置)前期、项目建设(购置)期、项目建设(购置)后期。在每个阶段均涉及到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三种管理职能。在实践活动中,应将这三个阶段资产管理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资产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至于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笔者看来,两者均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只有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够切实做好这两项管理工作。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对于充分发挥两种管理职能、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效果显著。此外,前已述及,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其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手段,有效地促进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实现

前已述及,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建设(购置)前期、项目建设(购置)期、项目建设(购置)后期。每个阶段的管理内容均不相同,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方法和信息亦不相同。对此,笔者就财务管理在电力资产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如下分析。

(一)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前期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资产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外购或自建,将每项资产视为一个项目,则在项目购置或建设前期阶段,财务管理部门为项目资产的引入提供财务方面可行性分析,通过计算项目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净现金流量现值,计算项目资产的引入给公司带来的经济价值,确定引入该项目资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旦财务管理部门对引入项目资产后的状况做出悲观的估计,企业管理层则应当在充分考虑财务可行性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做出项目建设(购置)决策。此外,在项目资产取得方式上有多种途径时,也可以通过比较各种方式下取得资产的财务分析,做出相应决策。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各部门资产需求计划,编制资产购置或建设预算,通过财务预算提高企业项目资产管理水平,防范各种风险。

(二)项目资产建设(购置)期

在项目建设(购置)期,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监督资产采购预算的执行,保证企业项目资产建设(购置)预算的执行,财务管理部门应当严格资产采购计划的执行力,将项目资产的购置建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超出年度预算的资产购置计划,须由设备采购部门将资产申购的原因详细写明,并提交办公会,经集体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此外,电力企业所需资产须从国外进口,资产采购部门应当将资产进口订单、合同提交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由此可见,财务管理部门在资产购置或建设前期主要是通过监督预算执行参与企业资产管理,确保电力企业的资产购置或建设在预算范围内。

在付款环节,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各个项目用款计划统筹安排,避免由于资产购置或建设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筹资成本增加等状况的发生。对此,财务部门应当在资产购置或建设合同中明确付款计划,并定期对资产项目的付款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确保企业的资金能够满足各种款项的足额、及时支付,确保资产购置或建设的顺利进行,尽快达到可使用状态,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需要对外筹资时应当早作安排,避免临时筹资计划的高成本。

(三)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后期

电力企业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后期主要指项目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日常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在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后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资产盘点清查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编制资产盘点表,对企业资产的当前使用状况进行清查,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结果由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会签确认,并于期末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此外,对于资产盘盈或盘亏部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填制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并对盘盈盘亏的原因进行分析,财务部门结合盘盈盘亏的信息进行账务处理的同时,协助资产管理部门找出日常管理中的相关问题,避免类似情况出现。

2.在资产内部转移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并监督。为避免电力企业资产出现闲置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应当积极开展资产内部转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结合资产账面价值,在与实物进行核对、评估的基础上完成相关交接事宜,财务部门作为资产内部转移工作小组的一员,应当充分发挥其对资产价值的敏感性,协助并监督资产实物交接,并做好资产划拨方面的账务处理。

此外,在电力企业资产封存、报废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当利用其专业知识,对资产状态的转变进行监督,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一般而言,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对其内部闲置资产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封存或报废申请,经资产管理部门核准后,上交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封存或报废资产的价值提出意见,并提交办公会批准,办理资产的封存或报废手续。

总之,对于资金密集型的电力企业而言,做好其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其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突出的意义。对此,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同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好资产,为企业资产管理献计献策,无疑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企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2

【关键词】信息资产;管理;流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30-01

1 引言

信息资源是指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文档、数据以及生产和承载数据的软硬件系统(设备)的总和。国务院颁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进入21世纪,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正式明确信息是一种资产。

信息资产是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产具有来源渠道多、更新周期快、分布范围广、流转频率高、公私通用性强、配件调换方便等特点,因此,企业信息资产管理,既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管理,也不同于ERP(企业资源计划)、EAM(企业资产管理)等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概念,它在具备常规企业资产管理特征的同时,更注重于资产的识别及其动态的管理,进而为IS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准确、可靠的识别信息,为企业信息和承载信息的网络环境、终端设备及业务应用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基本保障。

2 信息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资产管理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国家电网公司下发了“信息计划(2008/37号文件”,将信息资产中的物理资产和软件分为7大类31小类(不包括复印机、照相机、录像机等办公设备和移动存储介质),要求建立包括设备序列号及各种性能参数的资产信息数据库和设备台账,并定期统计、上传信息资产报表,其目的是实现企业信息资产“账、卡、物”一致和资产存在状态“可控、在控、能控”,以满足信息安全管理需要。

同时,国网公司还通过信息安全技术督查和信息网络综合运维监管系统,进一步加强了企业信息资产监管工作力度。尽管如此,我们的信息资产管理还是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台账不完整、存在状态不清楚、报表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不能满足企业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需要,主要原因是:

第一,信息资产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管理手段落后、监管乏力。长期以来,企业信息资产一直是二级单位使用、信息部门统计、财务部门监管,实际上是二级单位在行使常用信息资产的调配控制权。资产管理、统计报表、配置审批相互脱节,管配置的不掌握资产的配置情况和用户需求,管资产的不知道资产的存量情况和存在状态,信息管理部门则是无法全面掌握资产的来源、数量、配置及具体使用情况。

第二,信息资产来源渠道多、配置变化快,统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信息资产现状。企业信息资产除正常计划购置外,还有工程项目配套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附带的、推广应用项目配备的、工作需要特批的、主管部门下发的、其它费用变通的等等,由于没有有效的归口管理制度和专职信息资产管理人员,信息管理部门不能完全掌握资产来源情况,现有信息资产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信息资产的实际情况,更不能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保证。

第三,信息(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管理近乎空白,企业数据资源浪费严重。现行的信息资产管理还局限在物理资产(含软件)管理的层面上,对其它资产,尤其是最为重要的资产——信息的管理,还没有纳入信息资产管理工作中。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运行数据,大都是根据业务应用情况分别存贮,作为历史数据保存下来,并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业务系统升级或更新改造后,许多历史数据没有导入新系统,而是随着原系统的报废而被束之高阁,并将随着业务管理人员的更新和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弃。

3 规范管理信息资产的具体措施

规范信息资产管理流程、完善信息资产管理措施,是提高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可靠性的基础和保证。

3.1 健全制度、规范流程是信息资产“可控、在控、能控”的保证。

根据国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规范、信息资产统计报表、信息安全督查规范等文件要求,梳理工作内容与管理流程、明确岗位职责与业务关系,建立以“信息资产数据库”为核心、信息管理部门归口负责、专人管理的企业信息资产管理与考核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和义务,确保信息资产管理部门与物资采购、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系统运维等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实现企业信息资产管理与“人财物集约化”、“信息网络综合运维监管系统”的在线联动、信息共享。

3.2 集中管控、统一调配是信息资产台账准确、“账、卡、物”一致的关键。

企业信息资产集中管控、归口管理、统一调配,二级单位或个人只有使用权没有调配权,用户对所用资产安全负全责。作为日常办公工具,信息资产落到个人账上,直至达到报废年限、履行报废程序后,再以旧换新;使用人调换工作岗位后,所用信息资产随人同时调转;特殊情况需要增减配置时,必须履行签报审批程序并按规定调配;使用人退休或调离本企业前,必须履行信息资产移交签字程序,否则人资管理部门不得办理退休或调离手续。

新增加的信息资产严格履行申报登记制度,不管是那条渠道进来的信息资产,到货验收单和使用分配表均须到信息资产管理部门登记造册,保证信息资产数据库的完整性、信息资产台账的准确性和“账、卡、物”的一致性。

3.3 科学管理是降低信息网络安全风险、提高运维水平的基础。

信息网络安全督察和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对信息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资产管理除实现资产基本特性、物理位置、管理责任的登记造册与统计查询外,还应该反映信息资产的逻辑位置、关联关系、存在历史、当前状态、最终去向等管理属性。只有将常规的平面管理方式提升到现代的立体管理方式,才能使信息资产管理与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管理相辅相成,从而有效降低网络及信息安全风险、提高信息网络运维管理水平。

3.4 数据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信息资产管理的更高目标。

有形资产的购置和维护需要成本,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存贮也需要成本。在加强物理信息资产管理的同时,加速研究、制定企业数据(数据库和数据文件)资产的管控制度,将其与物理资产一样管理,并通过对此类资产的开发利用,为企业创造效益。应在完成企业数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规范企业数据库内容及其管理措施;业务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后,必须建立包括数据库结构、存贮格式等属性在内的数据管理档案;业务应用系统升级或更新改造后,必须将原系统运行数据全部导入新系统中,保证企业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建立信息资产管理与企业数据的关联关系,以提高数据检索和查阅效率。企业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信息资产管理的更高目标。

4 结语

随着全球“数字化”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也加快了“数字电网”和“智能化电厂”的建设步伐,企业信息资产将再次急骤增加,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系统运维任务也会更加繁重。因此,建立健全信息资产管控制度,明确信息资产管理流程,强化企业数据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与利用,实现信息资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既是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和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需要,更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和“数字电网”建设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2]《关于开展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设备(软件)统计工作的通知》

企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意义;有效途径

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是企业完成各项生产指标的基础,它本身的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如何将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意义

1.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更多注重生产销售管理、可控成本费用的管理、经营利润方面的管理等等,没有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专项提出,通常认为与企业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配备固定资产的管理专员,管理责任不能落到实处,出现问题找不到固定的责任人,这样就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2)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比如在固定资产购买配置时往往缺乏目的性,或者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盲目购买和配置,企业的审批制度和监督制度也没有做到位,种种因素导致企业的很多固定资产长时间闲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3)有些已经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在支出账目上仍显示的是尚未投资,实物和账户往来不符导致资产的具体存量混乱。还有一些报废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核销,有些项目的赠送资产没有入账,这些资产与账目的问题急需解决。

(4)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也长期存在。例如有些企业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折旧,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实际利益。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换代,原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别的行业或者领域中变废为宝,同时可以为企业增购固定资产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撑,这也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达到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问题重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固定资产优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分量,它为企业提供物质基础,使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节约资源,同时也能很好的优化国家宏观资源的调控,提高资源和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鉴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深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固定产的有效管理:

1.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企业高层和各部门可以分工分级管理固定资产,总部抓好宏观管理的工作,各使用部门实行责任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每个人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定期做好宣传工作。对负有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专员要经常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和管理知识技能的考核,以便适应未来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与企业固定资产关系密切的财政部门也要更新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控制机制,相关的资产变动报告必须经过审核才能执行,否则不予生效,这也能有效防止购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账目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的专管人员要对固定资产及时检查核对,对于那些长期闲置的、或者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要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账目和实物不相符合的固定资产要进行仔细核对,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及时解决。同时企业可以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鼓励机制,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专员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这样能有效的为企业增收做贡献。

2.完善相关制度与规范,包括评审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废审批制度等

健全评审制度有利于科学合理判断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并能准确预测经济效果,对投资额做出规定等,这样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具有目的性,不至于盲目和随意。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制度,有助于企业能够对固定资产及设备进行定时定期的盘点和总结,及时发现有缺损的固定资产,同时对其进行维修与保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另外,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分门别类进行安置,并配有固定场,又能按照不同的设备特性采取相应的维修、检修、保养办法,就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充分做到资金的合理应用。最后,企业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的完善将有利于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报相关环节做出明确规定,提高管理效率。

3.提高投入使用效率

企业的固定资产最终是要投入循环使用的,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使用效率,才能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各部门专管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同时也要掌握同行其他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好的分析对比,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划,妥善管理固定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可以有效提高使用率,这就要根据国家的具体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目录,以便将符合标准的纳入到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同时加强监督力度,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履行应有职能,实现预期效益,企业整体实力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雅荣: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2,(04):52.

企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4

【关键词】 企业 资产 管理

Abstract :Enterprise financial asse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assets accounting which is how to use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measurement reasonably, how to improve the usefulness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how to prevent the profits from the artificial manipul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fulness that the modern enterpris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provid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ombin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assets accounting.

1.公允价值计量的有用性

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有用性。取决于会计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相关性应当满足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及其他用户的信息需求,要求会计信息符合客观性,企业会计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考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要的不同特点,确保企业内外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要;以下分别从客观性的如实反映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如实反映性 。如实反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客观世界的经济现象。它不仅与交易发生时的经济现象相关,而且与经济现象的变动相关。我国上市公司在对金融工具进行反映时。不仅要按公允价值对交易初始发生时的情况进行反映。还要对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要求进行后续计量(贷款及应收款项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除外),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化,体现了如实反映原则。

1.2中立性 。中立性要求会计信息是脱离个人偏见的,中立性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的谨慎性原则是不相容的,因为谨慎性意味着财务报告存在着偏见。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计量更具如实反映性。现代社会的经济和信息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会计信息重点要解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是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是企业和(分散的)股权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更有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分散的)股权投资者获取相关的会计信息。

1.3可验证性 。可验证性是指具有不同见解和独立的观察者将得出总体上一致的结论,虽然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信息反映了其意欲反映的经济现象时没有重大差错和偏见(直接可验证性);或者已选择的确认或计量方法的应用没有重大的误差或偏见(间接可验证性)。直接可验证性更有助于确保信息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经济现象,因为直接可验证性常常能最小化方法及其应用的误差和偏见。

综上所述,以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计量更有利于向有关各方提供所需的有用的会计信息。

2.金融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2.1金融资产提取减值准备问题 。在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中,除交易性金融资产不提取减值准备以外。其他均提取减值准备。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本身已反映了其价值变动情况,不需要利用提取减值准备来反映其公允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提取减值准备。在新会计准则下进行会计核算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笔者认为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期末按公允价值计价,其账面价值本身就反映了价值的变动,没有必要提取减值准备。由于减值价值变动金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会对当期交纳所得税产生影响。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并没有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可以直接作会计分录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样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该项资产的当前公允价值。而其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核算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阅读。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发生减值时。应当在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现值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和以特定个体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只有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现值才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谢诗芬)。从上述新准则有关内容表述中可以看出,它所指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以特定个体为计量目标的现值。不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因此,它不可以认为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不能确认为公允价值,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发生减值按成本计量模式核算,应当提取减值准备。

2.2金融资产盈余操纵问题 。目前,上市公司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但是,在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中,平均持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金额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6倍。上市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形成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会对上市公司当期利润产生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形成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待该项资产出售时将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这种核算方法对利润总额没有影响,但对各期利润有影响。从会计核算上。虽然二者不能相互转换从而影响某一期间的会计利润,但可供出售资产随时可以出售,从而会对某一期间的会计利润产生影响,因此上市公司普遍大量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数倍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人为操纵利润,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另外,它会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影响。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成本模式计量。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可以作为盈余操纵的手段。2008年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将把现在的企业所得税法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二为一,税率也将下调,上市公司2007年普遍大量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数倍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以后年度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还可以少交企业所得税。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管理、核算,尤其是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新《企业会计准则》按持有意图将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分为三类:近期准备出售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有意图持有至到期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准备出售但不确定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目前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来看,这样进行分类并按新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业务处理给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带来了较大的空间。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将上市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形成的损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相应增加或减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对于上市公司持有至到期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形成的损益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是由于金融资产尚未出售。而未出售前不用计算交纳所得税,与原来核算方法比较。二者均不会对计算交纳所得税产生影响,虽然对当期利润会有影响,但却不会成为盈余操纵的手段。另外,这样处理不会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企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5

关键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

供电企业的运行情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要想确保我国的经济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要确保电网建设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生产以及生活需求,不断的增加供电企业中的设备数量和资产规模。固定资产是供电企业正常运行和持续经营的保障,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一、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意义

供电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固定资产的支持。但由于,供电企业中涉及到的固定资产种类多、专业强,而且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因此在供电企业运行过程中,做好固定资产管理,使其固定资产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的企业经济效益,并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1]。

供电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为了使成本领先战略得到实施,固定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对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合理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供电企业当前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供电企业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工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供电企业中的固定资产账实之间存在差异

账实指的是供电企业中会计在对固定资产的记录和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账实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十分不利[2]。由于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安装位置、以及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信息发生了改变后,供电企业中的实物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将变更信息送交给财务管理部门,从而导致账实不符情况的出现。供电企业中的账实不符主要体现在:有账无物、无账有物两个方面。

(二)固定资产处理不当

供电企业中的固定资产处理不当,主要指的是限制固定资产的处理,其中主要包括限制设备、闲置房产等。闲置的固定资产对固定企业的生产没有任何帮助,但却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因此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供电企业中的资金进行盘活处理,使其能够得到合理应用[3]。对供电企业中闲置的资金的处理要透明、公开,尽量使资产的价值能够得到最大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供电企业在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在处理上经常,甚至出现将设备作为废品变卖的行为,导致许多设备还为达到服役年限,就提前报废,造成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在盈利上的能力。

(三)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有待提高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供电企业中的设备的改造和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与供电且相关的电网架构需要不断的做出改变,固定资产在变化中需要不断的更新。由于供电企业中的资产频繁变动,业务记录和实物管理无法得到及时的反映,信息的更新无法达到同步,从而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之间存在较大差异[4]。因此,管理效果低,将会造成固定资产在供电企业布置情的情况下发生流失。

(四)供电企业中的管理部门的配合不佳

供电企业中事物管理固和固定资产管理应当有不同的部门完成。一般来说,供电企业中的事物管理应当由业务部门完成,资产价值管理应当由财务部门完成,但因为供电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每个部门在工作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而造成供电企业中的各个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配合出现问题,流畅性差。

三、全寿命周期在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一)电网设计和规划阶段中的管理

电网的设计和规划阶段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支出有着重要影响。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全面了电网的运行状况、电力调度、自动化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并对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辅助工具,建立一套适当的分析模型,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的研究和项目经济性的分析。第一,在电网规划过程中,预见性要充分,电网的规划不仅要满足目前、近期的用电需求,同时也要能够满足中长期供电需求。第二,在设计和规划阶段要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合理控制,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第三,在电网设计阶段要对用电负荷和电网容量的适当配比进行充分考虑,尽量避免容载比过大导致设备大量闲置,从而造成投资浪费。

(二)材料采购和施工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阶段所产生的源生性成本,不仅会对项目的后期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而且所占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比例也较大。在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要从设备选型和建设标准两个方面思考[5]。设备选型上的成本控制,例如在城市中使用的供电设施应当逐渐向无油化、小型化、低损耗等方向发展,尽量降低设备维护的运行成本。建设标准成本控制,在主网建设过程中应当尽量采取用同塔多回结构或双回结构,从而降低项目建设过程对土地的使用量;在配电网的建设中应当尽量采取架空线路,除了特殊要求地段外,不采用电缆下地的方式。

(三)电网运行以及检修阶段管理

电网在投入使用过后,资金的投入对资产全寿命其它阶段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本身仍然存在较大挖掘空间。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积极对设备维护成本进行分析,使项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组合能够得到最优化,提高固定资产处置的效率和经济效益[6]。

(四)改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配合的流畅性

供电企业在实施固定资产全面寿命受其管理时,不仅需要各个部门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重点强调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需要加强供电企业中对员工的教育工作,使员工的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意识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从而确保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经济情况时,能够对经济进行合理的处理。此外,需要对固定资产信息更新、资产大修改等情况进行适当更新,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和运行的管理,从而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全寿命受其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正逐渐的对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进行合理应用,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也成为了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供电企业在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树立一个长期的管理目标,将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作为一个系统、长期的管理手段,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对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详细划分,逐渐在供电企业员工的思想中建立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并对管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从而确保在供电企业中对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合理应用。(作者单位: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云峰,张勇.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研究[S].北京:国网能源研究院,2010,10(5):11-12.

[2]孙艺新.英国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践与启示[A].北京:国网能源研究院,2011,8(4):21-23.

[3]冯根尧.产品全寿命周期工程设计的实现技术[J].工业工程,2013,10(3):12-15.

[4]梅艳冰.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广西电业,2013,3(11):31-33.

企业资产管理分析范文6

[关键词]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作为油田持续生产和经营的实物载体,是油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为油田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业务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也因此而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针对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促进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合理化和效率化。

一、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投资体制及弊端。首先,投资计划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定项目,是一种微观管理,充其量是大微观管理,而不是宏观管理。这就导致了人们常说的宏观管理的虚位,本应是着眼宏观,调控总量,实则是着眼微观管理,虚置了总量的控制。其次,投资决策本应是企业内部行为,建设时机和周期应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能力决定,贷款决策应由商业银行做出,但立项审批制度使这些都成了政府行为和行政职能。投资决策权利的错位必然导致投资行为的扭曲和投资责任的“真空”,这是我们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下的根本症结所在。再次,由于主管部门强调审批,形成了两个令人忧虑的“机制”:一是为过审批关而故意低报项目概算,化整为零,分散审批,形成大而全,小而全;二是引来许多“钓鱼项目”,形成倒逼机制。最后,投资计划管理模式对项目和资金的分配有些不是根据市场和效益的原则,而是平衡各方利益。该上的项目没上,不该上的项目上了,资金的利用效益很低。

2.油维资产及企业账外资产的形成。由于现行投资体制的弊端及国家针对油田企业的特殊政策,油田企业在完成国家下达指令性原油产量任务外,在不超计划投资的前提下,将本应作为成本节余的资金用于计划外投资项目,修建食堂、招待所、冷库等生活服务设施;用材料费购置小轿车等;投资第三产业购置设备、修建厂房。油田维护费提取后,本应用于油田设施维护方面,但被大量用于计划外投资进行资本项目建设。由于投资的不规范和企业内部各单位各自利益驱动,使计划外项目屡禁不止,导致油田形成大量账外资产。

3.储量资产没有量化。在传统的核算体制下,油气田企业的储量是一个生产、技术术语,没有量化到经营管理中。由于没有量化储量资产,导致油气资产和固定资产处于概念上的划分,而在折旧、折耗的提取上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全部按常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而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将油气资产由提取折耗的方式进行资产价值补偿。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油气资产是伴随储量资产而存在,随着可采储量的递减与耗竭,油气资产同时进入废弃阶段。油田企业需要量化单一区块或单井的可采储量,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和获得人们的接受,也需要修改目前资产管理模式及油田成本费用核算及归集方式。

4.缺乏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支持。由于石油企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目前的石油企业大多哀利。虽然近几年内部改革频繁,但由于受现有体制的限制,缺乏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有利支持,只在经营表面做文章。既根据历史数据,对主营业务只考核上缴内部利润,生产技术服务考核资产收益率,只是生产指标和利润指标的再分解,决定因素是历史推算的利润,固定资产只是在利润确定之后的无效分母。固定资产占用多可以通过倒算调整内部价格,闲置、低效的固定资产被虚假成本所掩盖,奖惩不到位,管理者无压力不需考虑盘活。

5.闲置、低效固定资产的形成。石油工业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几十年的国家投资,形成了庞大的存量资产。在过去,忽略了资金的补偿性,使老企业无力搞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主要是用于基本建设,把老企业用于简单再生产的资金去搞固定资产投资;有的投资项目论证不足,投资效益不高,形成资产闲置。

二、油田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对策

1.加强国有闲置、低效固定资产盘活管理。为充分发挥国有闲置、低效固定资产(以下简称资产)的潜力,加大盘活力度,提高经营效益,局财务资产部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授权范围内,对全局资产的进行技术鉴定,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并对盘活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局属二级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在局财务资产部的领导下,组织本单位资产的清查、确认、统计和申报工作。资产盘活的目的是使其进行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促进资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资产盘活的对象是局属各单位占用的闲置、低效资产或有明显特征不再使用的资产。资产盘活是企业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挖潜增效的一项重要工作。

2.强化项目效益跟踪制度。固定资产投资应遵循效益第一的原则。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要根据油田的可采储量来确定投资规模。一是严格论证区块投入的资本回报率,在投资前期,根据市场油价预测,详细论证产出效益,从而科学确定投资规模。二是全部费用资本化,无帐外资产和油维资产,投资和费用化界定清晰,成本反映真实,可以根据市场准确控制产量。

3.油维、账外资产的价值确认。解决油维资产价值确认的前提是细化固定资产分类。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油气生产的专用资产定义为油气资产,按递耗资产提取折耗;其他活动设备和办公设备定义为固定资产,按直线法提取折旧。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界定方法,它真实的体现资产的折旧折耗与资产特性、产量等的合理配比。不同于我国只考虑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忽略了资产的特性。

4.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政策。为了管好、用好有限的投资,盘活存量资产,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支持。一是严格规范投资考核的奖惩制度。二是强化存量管理和奖惩机制。三是实行产权制度的多元化。四是实施增量调控和存量调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

度[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马新勇. 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

状、难点及对策[J].大众科技,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