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范文1
关键词:外贸企业;期间费用
1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经济意义
外贸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最多的主要是自营或的进出口业务。与国内业务不同的是,进出口业务将会大量地发生各类港口、码头建设费、运输途中的保险费以及佣金等专项费用。如果不对其加以严格控制,必将会加重外贸企业对于进出口总成本的负担,因此通过控制期间费用来增加企业盈利即为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一个重要经济意义。
其次,外贸企业期间费用是反映其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加强期间费用管理与核算,不断降低费用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外贸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经营目的。同时,通过降低出口总成本可以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分类
首先介绍外贸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同的分类。按发生的环节不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可以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种分类与多数企业的期间费用的分类相同,也是最为被广泛接受的分类,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日常核算基本也就是按此分类进行的。若按费用与商品流转额的关系来划分,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则包括了可变费用(即变动费用)与不变费用(即固定费用),从其本质内容来看类似于管理会计中对其他国内企业划分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当然除上述之外,外贸企业期间费用还有其独有的分类。例如,按其经营业务的性质可以分为进口费用和出口费用。其中进口费用是指外贸企业在进口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自进口商品运达我国口岸以后到商品销售为止,在国内发生的各项费用。而出口费用,相对地则是指外贸企业在出口商品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自商品购进至发运销售为止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内销、调拨出口商品所发生的各项流通费用也在出口费用中核算。
另外,外贸企业还可以按费用与商品流转的关系将期间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顾名思义,直接费用即是指与商品流转直接相关的费用;间接费用即是指与商品流转间接相关的费用。而这种期间费用的分类在其他企业也是不常见的。
3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内容特点
3.1管理费用
外贸企业与其他企业都需要纳入管理费用范围的内容主要有:管理人员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技术开发费、董事会会费、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租赁费、咨询费、诉讼费、商标注册费、技术转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修理费、上缴上级管理费、税金、聘请中介结构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除此之外,外贸企业还可能发生涉外费,这是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内容的一个特点。其他企业对此费用涵盖不多。它主要是指企业按国家规定支付的因业务需要必须开支的有关费用,包括人员出国费用、接待外宾费用和驻外代表以及驻外机构办公费等开支。外贸企业独有的进出口业务,决定了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必定会接触大量的国际业务,这其中必然会导致外贸企业的耗费发生。由此可见,涉外费的发生是由外贸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决定的,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管理费用的一个显著之处。
3.2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也称营业费用,它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运输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保管费、检验及手续费、广告费、商品损耗、经营人员工资与福利费及差旅费。这些是多数企业都会发生的销售费用。
而进出口商品累计佣金是除外贸企业外其他企业销售费用未曾涉及的内容。它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认定到商品的进出口累计佣金收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为进口商品累计佣金和出口商品累计佣金,它是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一种销售费用,与其他企业相比则是在销售费用内容方面的一大特点。
3.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包含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主要有利息支出、手续费、汇兑损益及其他财务费用。外贸企业财务费用的内容与其他企业基本一致,但其中还值得一提的是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也称汇兑损失,是指买卖外汇以及结算外汇收支业务时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外贸企业由于大量经营进出口业务,势必会接触到大量外汇结算业务。因此汇兑损益是外贸企业财务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而应当充分分析其结算外币的汇率变动情况,分清硬货币与软货币,尽量“收硬付软”,以达到减少汇兑损失,而这部分内容还应当适当地与国际财务管理联系起来共同考虑。
4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
4.1管理费用核算
外贸企业核算管理费用时,应当尤其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加以关注。因为国家对进出口业务、代购代销收入列支业务招待费问题有专门规定,进出口业务的代购代销收入可按不超过2%的比例列支业务招待费,超过2%的部分作纳税调整。
而外贸企业发生的涉外费,一般采用直接列支法,即发生涉外费时,借记“管理费用——涉外费”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
4.2销售费用核算
销售费用中应注意佣金的核算。佣金是指价格条件或合同规定应支付给中间商的推销报酬,有明佣、暗佣和累计佣金三种支付方式。当采用明佣和暗佣支付方式时,应根据佣金具体金额,记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科目的借方,以对其进行抵减。而若采用累计佣金的支付方式时,一般将佣金金额记入“销售费用——进出口累计佣金”的借方。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累计佣金也可以抵减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具体可由外贸企业视情况选择,核算时一般都贷记“应付外汇账款”科目。所以外贸企业在核算佣金时一定要先分清楚支付方式。
4.3财务费用核算
对于外贸企业财务费用较为重要的是汇兑损益,它也是日常发生最多的财务费用内容。外贸企业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需要,将“汇兑损益”上升为一级科目进行核算。核算时与其他企业基本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同时外贸企业期间费用还涉及到分摊的问题,分摊原则与分摊方法与其他企业也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再多作介绍了。
由上述可见,外贸企业的期间费用与其他企业在总体上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少数方面因其特殊经营的进出口业务而产生了一些差异。只有更好地了解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减少期间费用的发生,从而增加盈利,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范文2
[关键词]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私营企业
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期间费用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都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加强企业的期间费用的控制是势在必行的。
一、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私营企业管理费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准确核算管理费用
造成这种结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下面几种情况都会造成管理费用核算不准确:①一些私营企业在产品成本上有严格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使自己受到奖励,它们的管理者就会将本来应该划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些费用支出记入到管理费用中去,使管理费用核算不准确;②由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共同引发的费用的核算,如排污费用、技术开发费用、财产保险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用、检验费用、诉讼费用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受益对象会日趋明显,完全归于管理费用核算就不尽合理了。这样也会使管理费用核算不准确。③不少的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等的管理不严,保管不当,以致出了问题也无人问津,资产损失浪费严重,间接增加管理费用,使管理费用核算也不准确。
(2)管理费用控制不合理
在我国市场监管体制仍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大多数私营企业会难以避免的利用某些长期资产和各种准备金作为平滑利润的基本工具,现在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各种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具体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减值准备的计提一般都是由企业内部机构进行评估或财务人员凭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会计处理很难保证公平合理,由此会导致管理费用控制不再合理。
2.私营企业销售费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销售费用处理流程过于复杂
个别私营企业在销售费用报销程序上比较复杂,凡是报销的销售费用,不论金额大小必须填写一大堆的报销单据且需要经过多个部门主管与经理的审核签字;但负责审核的主管经理仅仅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的发挥审核监督作用,如此做仅仅是耗费人力物力,增加报销人员的负担而已。
(2)销售费用核算变通的不够恰当
有不少私营企业存在任意多结转、少结转或干脆不进行结转销售费用。如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目超过标准规定时,他们可能就会将其超过标准的费用计入销售费用有关项目,如此变通办法会造成多记销售费用,最终导致利润不在真实。
(3)销售费用审批控制还不够严格
私营企业销售费用审批控制标准不一致,销售费用审批控制模式属于消极被动型。在实践中,很多私营企业在销售费用的审批控制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财会人员及审批领导根本不可能跟踪到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因此对每笔支出是否合理较难做出判断。
3.私营企业财务费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将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混淆
财务费用反映的是利息支出和相关的手续费费用等,它构成私营企业的筹资成本;而冲减财务费用的收入则主要包括存款利息收入,是私营企业本质上的投资收益。由此可见,计入财务费用的支出是与私营企业的筹资活动直接相关的,而收入则是与私营企业本质上的直接投资相关,把两种经济性质不同的活动在同一个会计科目中进行核算是不太妥当的。
(2)容易引起内部腐败现象
私营企业财权一般都是高度集中的,资金主要由领导支配,如果将借款费用全部计入财务费用。由于购买材料等通过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结算比赊账的价格要低,所以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将现金进行购买的东西做成赊账,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通过其差额获得无息贷款。
(3)资金的运用缺少科学分析
资金就像是私营企业的血液,人体要靠血液在身体不停流动的,为整个身体的器官提供营养。因此,私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不停的进行周转作为保证,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维持正常的运营。如果资金的周转速度慢,将给小本经营的私营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大多数的私营企业往往认为货币资金越多越好,造成货币资金闲置,未参加周转;而还有些私营企业恰恰相反,资金使用没有规划,大量购置不动产,而造成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货币资金,最终陷入财务困境。
二、从企业内部加强期间费用的控制
1.加强内部监督以降低管理费用
(1)控制管理人员数量
在管理机关,最大的浪费发生在于人多事少、工作效率低下,费用较高。因此,我国私营企业管理部门在处理业务时,应当在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控制管理人员数量,以此来降低管理费用。
(2)对管理人员费用支出进行控制。
作为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行为的控制基本上依靠个人自己,一般没有明确的约束体制,可能会导致费用支出上的失控。私营企业领导层应制定明确的管理人员支出的规章制度,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管理人员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
2.优化销售方式以降低销售费用
(1)将销售渠道专业化
按照私营企业集中核心能力的管理思路,对私营企业价值增值较少的业务外包,节约管理者精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当今社会物流业已经非常发达,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这样会大大降低自身管理和运营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
(2)提供订货服务系统
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私营企业必须提供给客户更便利的订货条件,同时加强对市场监测,由此节省销售库存,进而控制生产的数量。
(3)销售费用的确认要合理
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销售费用。在销售的业务中销售费用发生数额较多的,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受益情况的不同确定当期应负担的销售费用。对于当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应该确保其支出的可靠性、真实性,如支付给其他单位的销售费用支出,应确保从其他单位取得的有关原始凭证的可靠性、真实性;对代销的手续费用应结合代销的手续合同、代销清单检查按规定的销售费用的费用率支付手续费等。
3.对财务费用加强监督管理
(1)调整会计科目的设置
将利息收入与汇兑收益在“财务费用”科目中的核算内容取消,再新增个损益类科目“财务收入”,把利息收入与汇兑收益在此科目中进行核算,并在利润表中新设相对应项目予以反映,从而把“收支”信息独立出来,克服现行“财务费用”科目设置与报表反映存在的弊端,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对现金流量加强控制
巩固私营企业货币资金集中调度成果,搞好私营企业现金集中存储与调度,随时控制货币资金存量。减少的货币资金闲置,减少私营企业临时周转的资金贷款以节约利息费用支出,初步实现了对现金流量的统一调度和控制。
(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根据企业资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投资领域进行投资,尽量避免因乱投资导致企业资金和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其次,准确把握负债比例,避免因盲目追求企业发展,避免新项目因负债过多而导致沉重的利息负担,同时避免原来的经营项目因资金不足而不能正常进行;再次,通过企业网上银行实时查询、划拨结算系统,充分发挥网上银行的优势,通过开展银行授信,借短还长,采用滚动操作的方式,来降低利息支出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从政府角度谈加强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的监管
1.政府要完善私营企业的法律法规
政府对私营企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逐渐完善私营企业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执法的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要进行高度的重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让私营企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发展。
2.政府要加强其社会监督作用
政府中的财政、工商、审计等部门应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监督各企业单位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贯彻情况,严格追究企业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责任,使其重视国家会计的法律法规,为企业会计核算能够规范化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与条件。工商部门也应加强审核条件和力度,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坚决的打击和治理。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已经备受重视,并已成为维护市场经济体制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进一步完善,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必然会对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全面推行私营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批签字制度,使不规范的财务管理行为及时得到发现和改正。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将会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3.政府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行会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并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后续教育。按照我国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所有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从事会计工作。另外,还要针对我国私营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现状,加大现行会计制度特别是私营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力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全面推进加强私营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重要环节。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的经济也在快速回暖,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私营企业存活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发展的潜力也越来越大。加之私营企业对自身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解决问题的方式越来越成熟。再加之政府的不断关注、努力和支持,相信私营企业在期间费用的控制上会越来越好,私营企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私营企业的明天也会无限美好。
参考文献:
[1]陈小斐:浅议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的控制[N].现代经济,2008年,7卷第12期: 68~69
[2]胡安亮: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的控制[J].大众商务,2009年7月,第103期:90~91
[3]黄卫桃:我国中小企业期间费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9年3月:64~65
[4]王健:试论企业期间费用控制[N].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8月,23卷第3期:123~
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范文3
关键词:医院 会计制度 问题 措施
《医院会计制度》自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参与市场竞争注入了活力,是医院会计同国际惯例接轨、使医院会计走向现代化的重大发展,它对加强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会计核算水平,正确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经济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的财务活动逐渐增多。使得其帐务处理越来越复杂多变,医院资金来源业日益多元化,多元化的筹款方式正在被各级医疗机构采用。另外,伴随计算机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理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总之,《医院会计制度》也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也较为明显,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我国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对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医院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也是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的过程,并不会引起实物资产的增减,但在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对相关科目的核算,只涉及医院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内部转移的经济运动形式人为地在医院净资产内部进行了再次转移,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净值不明,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出的净资产不能充分反映所有者权益,医院当期乃至全年的收支结余失实。另外,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会导致净资产的虚增,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或盘亏时,才按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平时不记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损耗或减者无法反映,资产负债表中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原值,还会导致医院虚增资产。当购置固定资产金额较大,所提出的修购基金不够时,医院会计制度没有对应的处理办法,使得“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科目余额为巨额赤字,严重虚减了医院的净资产。
其次,在关于利息支出的核算中,由于医院的财政补助经费逐渐减少。相对应的借款在增加,导致了财务费用的提高,对于借款利息的核算。有的医院计入管理费用,有的医院计人其他支出,不利于反映医院在筹资、融资活动中的耗费。按照企业会计惯例,利息费用应在“财务费用”科目中核算。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其虽然不影响医院当期的收支结余,但利息作为一项费用,应该在相关的费用科目中核算,而不是在费用和收入两级科目中反映,这样处理违背了会计核算中的明晰性原则。
再次,在净资产核算方面,医院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和待分配结余,但无法反映医院建立时投入的资本金和运营期间产生的留存收益,且因为长期未计提折旧导致的虚增资产,这样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造成的净资产忽增忽减,不利于考核单位负责人的业绩,也不利于固定资产实有价值的动态反映,容易导致单位家底不清;同时,“专用基金-福利基金”科目支出在净资产中核算会虚增医院的净资产。
2、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是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间接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这种分摊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管理费用分摊医院的成本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记入医疗和药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基本上都归集在“管理费用”科目。月末按医疗和药品部门人员的比例分摊。这种方式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管理费用作为医院的一项期间费用,内容、含义相当广泛,除了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外还包括为医疗、药剂、管理等部门的间接费用。医疗部门的人数远远大于药品部门的人数,如果简单按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势必造成医疗收支亏损,而药品收支结余数较大的现象,影响医院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使报表使用者无法得知管理费用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3、医院会计报表的局限性
在“医院收支总表”中只反映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取消了“管理费用”项目。将“管理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理行分摊,并按支出明细项目逐项进行分配,摊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在加工材料”相关科目内。这样不利于对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也不利于对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进行监督及分析,使得管理费用在支出中的情况无法直接反映出来,进而不利于降低成本费用支出的经营决策。由于许多医院将利息支出计人不同的科目,有的计入管理费用中,有的计入其他、支出中,从而导致了在“医院收支总表”中,无法反映医院的筹资费用。另外,目前许多医院都未编制现金流量表。而银行贷款、经济集团投资、融资租赁等现代化筹资方式已广泛被各级医疗机构采用,为降低财务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很有必要让领导层了解现金的流入流出量。
二、完善医院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
1、针对医院会计核算方面
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取消“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净资产科目核算;增设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针对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可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中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方式,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只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涉及净资产科目。取消修购基金的提取,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每月增加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医院应当定期的对资产全面检查,合理预计各种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尤其是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出现可收回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做的且的是为了有效避免虚盈实亏,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管理者的审慎管理以及投资者的谨慎决策提供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通过该科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真实反映其损益情况。
针对利息支出的核算,增设“财务费用”科目,把原“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由“财务费用”科目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增设“医疗风险基金”科目,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比例按月计提,并专款专用。
在净资产核算方面,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的核算,为了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可以显示净值,防止在医院投资中的“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出现巨额赤字,可以取消“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的核算,改为累计折旧。
2、针对医院财务管理方面
应该合理规范奖金资金的计提与发放,将业务招待费的计入成本额度控制在一定比例。针对管理费用的分摊,管理费用应归于相关的医疗服务项目中的成本明细项目之内。但为了简化繁杂的费用分配等问题及总体反映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也可以将管理费用单独反映在收支结余当中。这样能对比出相同等级医院及相近床位数量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管理费用的多少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了体现管理费用的真实性,对能直接计入医疗及药品等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而不要把什么都列入管理费用。
3、针对会计报表方面
增加“管理费用支出明细表”。并在收入支出总表内增设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项目,月末将“管理费用”这个期间费用科目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科目的借方,不再分摊。但在用这种方法时,财政局、卫生局在确定药品收支结余上缴金额时必须将未分摊的管理费用按比例扣除,即:药品收入扣除药品支出和按比例应分推的管理费用后的纯收入(即药品收支结余)作为“应缴超收款”上缴。这种方法能从“管理费用支出明细表”中清晰地看出管理费用的去向。另外,增设现金流量表,更好地披露医院运营资金流向和现金流入流出的情况。增加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如对借款费用、减值准备、账务调整、特殊事宜等进行完全披露,更好地提示医院可能面临的损失,提醒管理者尽早寻找对策,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真实反映医院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以及当前医院资产的变现能力。
参考文献:
[1]廖聪玲,医院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7,4
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范文4
[关键词]期间费用;内部审计;问题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在发生的当期直接计人当期损益,它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期间费用所包含的内容多,范围广,是企业一项较大的支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利润和现金流出,对企业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利润都有较大影响,所以企业应加强和完善对期间费用的核算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对期间费用的核算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企业期间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费用范围划分不明确。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费用核算范围混乱。一些管理者,为调节利润,任意变更管理费用范围。例如,为达到减少产品成本的目的,将本应计人人工费、材料费、制造费用中的某些费用,故意计入管理费用;还有一些管理者,对企业原材料的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致使原材料损失严重,甚至一些仓库保管员将剩余原材料带回家自用或当做废品卖掉,这也是管理费用增加的原因;此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日益被企业接受和推广,然而,在“三新”发展的同时,研发、保险、排污及矿产资源补偿等相关费用,应该按照受益对象,逐一划分到对应账户,不能完全归于管理费用。
2.计提的折旧、摊销和资产减值准备不合理。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时,人为扩大计提金额及减少计提时间等情况时有发生,加大了本期的管理费用。另外,各种资产的减值应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但有些企业却将此计入管理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
3.日常费用支出管理不严格。办公费、通讯、招待、交通、差旅、咨询等费用的日常开支管理不严格,浪费普遍严重。比如,无论是企业内部使用的文件还是外部使用的文件,均采用了单面打印,而不是双面打印,甚至大量使用彩页打印,造成打印费用较高;通讯费用使用也不合理,经常出现员工使用办公电话进行私人会话;交通费用也存在大量浪费,一些管理人员经常利用办公车辆处理私人事情。
(二)财务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会计核算当中应严格区分开来,不能将二者混淆在一起。比如,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兴建期间,从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属于资本支出,应归属到“在建工程”账户,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但在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当中,却将在建工程期间的银行借款利息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2.资金筹集、回收不合理。资金是企业运转的链条,没有了资金,企业的发展便会中断。但是许多企业筹集资金方式不合理,即没有有效合理地使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商业汇票,导致资金成本较高。不仅在资金的筹集方面,在资金的回收方面也存在欠缺。比如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衡量对方企业的信誉及财力,形成了大量的应收款项,且坏账的机率较大,企业为了回笼资金,不得不采取优惠的折扣政策,加大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3.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为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必须合理有效使用资金。而一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管理欠缺,如将大量资金购置不动产、土地,虽然获得大批量的订单,却无剩余资金采购原材料,致使资金周转困难。为解决资金问题,企业不得不用厂房、设备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与此同时也产生了高额的贷款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三)销售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为了不让销售费用超出预算,将某些销售费用随意转入或转出,使其成为管理者调控利润的工具。销售费用随意调转,致使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销售费用金额不真实,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真实性原则,也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宣传费用额度过高。企业为拉拢客户,促进产品销售,在宣传上大力投入,致使宣传费用过高。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广告宣传方面,广告做的十分到位,但是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是单凭华丽的广告就能拉动的,还应该做到经济实用,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更应重视产品的质量。
3.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缺乏执行力。企业的销售费用报销审批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明文规定:凡是报销的销售费用,须填写费用报销单,经上级部门和主管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然而,实际工作中,负责审核的主管并没有严格遵守费用报销的规章制度,不管合理与否,只要主管人员签字,财务人员都会予以报销。
二、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低
为确保期间费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应保持审计地位的足够独立。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销售部、会计部等部门地位相同,开展审计工作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期间费用的审计计划、搜集期间费用的审计证据、发表期间费用的审计意见等方面的工作。内部审计独立性低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缺乏法律法规的强制保障;二是内审人员的经济利益受制于企业,经济地位不独立。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范围越来越广,核算内容越来越细化,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企业管理、审计、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但大多期间费用的审计人员前身是会计,缺乏其他知识的掌握,应对复杂的期间费用审计工作较为吃力,欠缺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者阻碍内部审计工作
期间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和关乎着对企业管理层的评价,再加上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审计知识,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因此,企业管理者刻意阻碍审计人员对期间费用审计的情况便屡见不鲜。由于管理者的轻视和阻碍,使审计期间费用的工作困难重重,间接导致了期间费用核算、管理问题重重。相反,若管理层了解审计知识,支持审计工作,组建高效能的内审机构,严格遵守期间费用审计的规章制度,将会使企业的期间费用核算、管理更加规范。
(四)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
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也是内部审计期间费用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是加大内部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多数企业费用报销填制的单据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批、签字,但是这些审批、签字人员往往只是走形式,对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发票是否正规、费用金额是否属实等不去考证,只要上级管理者签字审批,那下级管理者便签字报销,这就使费用报销内部审批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内部监管作用,从而加大了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
三、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做到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的独立,建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股东会或企业董事会;其次要做到内部审计人员的经济独立,其审计经费、审计人员薪酬直接纳入股东会或董事会经费预算。只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企业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才不会有来自其他部门的干扰、压力,才能对期间费用进行公允、真实、客观的审计,出具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不断与国际趋同,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企业原有审计人员的培训,企业要为他们提供财经法规、审计、税法等培训机会,督促他们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促进他们进行审计经验的交流,不断充实自我;二是招募吸收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比如,招募了解企业管理的人才,聘用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吸收懂得收集信息和能够进行综合分析的人才。
(三)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如果管理层能够对内审工作充分了解,那么期间费用的审计工作便会减少许多阻力。只有管理者认识到内部审计对加强期间费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才能够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在对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也才会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期间费用的审计工作也才会有效进行。
(四)建立严格的费用报销审批制度
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范文5
第一,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适用范围小。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大批非公立医院应运而生,特别是民办的或慈善机构设立的医院。然而非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如何进行,特别是非公立的非营利医院应该执行何种会计制度,目前并无明确的规定。二是固定资产的相关核算不合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固定资产原值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作为提取折旧的一种变通方法,提取时只增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在加工材料”等,不冲减固定基金,直至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完毕之前,账面上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始终保持原始价值不变。这种对固定资产、固定基金及修购基金的账务处理不合理,提取修购基金时未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容易引起医院资产和净资产虚增。三是坏账准备提取方法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医院的坏账损失主要发生在出院病人欠费这一环节,与“应收医疗款”相关,提取坏账准备时不能将“在院病人医药费”包括在内。而且市医保年末按所发生费用的80%左右的比例结算,另外20%左右的结算则遥遥无期,当市医保进入医院后,规定的3%~5%计提比例计提的坏账金额根本不够满足实际的坏账金额。四是修购费用的列支标准不明确。根据相关规定,医院的修缮项目在10万以下的直接在“管理费用——维修维护费”中列支,10万及10万以上的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中列支;医院的购置项目在5万以下的直接在“管理费用——其他资本性支出”中列支,5万及5万以上的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中列支。然而实际工作中成批购置设备时,经常会碰到购置的设备按整批核算金额在5万以上,按单件核算金额未达到5万的情况,这时,记账方式则会存在分歧。若会计主体的修购费用发生额较大,上述记账分歧则有可能导致其支出项目的波动较大,使其各会计期间的金额不具有可比性。五是管理费用的分配不能准确反映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关系。按现行制度规定,管理费用作为间接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这种分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性,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实际的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从而也不能真实反映当期医疗收支结余,药品收支结余。尤其是在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较大的情况下,更不利于药品费用的核算。六是相关财务费用无相应科目进行核算。按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此举不能直接反映医院的财务相关费用。七是财政补助收入核算不准确。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医院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报领关系从财政部或主办单位取得的财政性收入。但医院在特殊情况下(如“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为患者治疗花费的医药费用,实质上是医院垫付的款项,拨款到位时应冲减医院的应收医疗款,不应当作为其收入来核算。然而卫生部门为符合自身的年报要求,上述款项拨付时将其列入垫付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同时列支财政补助支出,此举实际上虚增了医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及业务收入。而且,财政预算拨款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口径。另外,由于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的确立,拨款标准及其年度增长比例不够公开、透明。
第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是医院会计可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期末“固定资产”账户余额仍为原始价值,“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为已提折旧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的下方,两者相抵后的余额应为固定资产净值。此方法的优点是将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金额、“固定资产净值”项目金额与“固定资产原价”项目金额相比较,可以获得医院整体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和使用状况,便于会计报表使用人做出相关决策,也可避免医院资产和净资产的虚增。二是应改进医疗机构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可按应收款项账龄长短,依据不同比率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期限超过三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全额提取坏账准备。三是鉴于医疗机构管理费用难以确定适当的分配标准,可考虑年末将管理费用直接转入医院业务收支结余,不再分摊计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仅反映医院总体收支结余。四是增设“财务费用”科目。为适应医院新形势下成本核算和医院的负债经营的现状,应规范借款费用的核算,以便合理反映借入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和合理评价资金的利用效益,笔者建议将原“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规划到设立“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和“其他结余”。五是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合体系,实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一体化。鉴于医院的事业单位属性,可考虑参照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正确计算出医院的利润水平,成本、利润做到清晰明了。应科学、合理地划分成本核算单位即成本中心,建立与财务会计核算相联系的科室统一编码体系,在财务会计收入、支出类明细账科目下设各相对应的分成本中心,作为下一级明细科目,便于收入、支出的归集与核算。并制定详细的收入项目、成本项目和间接收人、成本的分配标准,使收入项目、成本项目与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的收、支项目的口径保持一致。六是应考虑资产减值问题。资产减值是根据谨慎性原则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由于竞争的加剧以及未来市场的价格波动,各种资产的减值风险加大,根据“核算为管理服务”的原则,必须计提各项减值准备。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真实地反映资产的状况,提供可比的财务信息。七是医院的土地使用权应分类核算,对于政府划拨的土地应备案记载;对于医院自己付土地出让金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可参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作为“无形资产”单独核算,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提取相应减值准备;若支付的价款确实无法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计提折旧。八是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明确规定非公立医院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明确科研基金、职教基金和福利基金的用途,相应的科研等支出应可以从此类基金开支;明确修购费用的开支范围,细化到批、件标准,以避免实际工作中列支范围的重复。
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范文6
一、企业期间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费用范围划分不明确。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费用核算范围混乱。一些管理者,为调节利润,任意变更管理费用范围。例如,为达到减少产品成本的目的,将本应计入人工费、材料费、制造费用中的某些费用,故意计入管理费用;还有一些管理者,对企业原材料的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致使原材料损失严重,甚至一些仓库保管员将剩余原材料带回家自用或当做废品卖掉,这也是管理费用增加的原因;此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日益被企业接受和推广,然而,在三新发展的同时,研发、保险、排污及矿产资源补偿等相关费用,应该按照受益对象,逐一划分到对应账户,不能完全归于管理费用。
2.计提的折旧、摊销和资产减值准备不合理。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时,人为扩大计提金额及减少计提时间等情况时有发生,加大了本期的管理费用。另外,各种资产的减值应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但有些企业却将此计入管理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
3.日常费用支出管理不严格。办公费、通讯、招待、交通、差旅、咨询等费用的日常开支管理不严格,浪费普遍严重。比如,无论是企业内部使用的文件还是外部使用的文件,均采用了单面打印,而不是双面打印,甚至大量使用彩页打印,造成打印费用较高;通讯费用使用也不合理,经常出现员工使用办公电话进行私人会话;交通费用也存在大量浪费,一些管理人员经常利用办公车辆处理私人事情。
(二)财务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会计核算当中应严格区分开来,不能将二者混淆在一起。比如,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兴建期间,从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属于资本支出,应归属到在建工程账户,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但在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当中,却将在建工程期间的银行借款利息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2.资金筹集、回收不合理。资金是企业运转的链条,没有了资金,企业的发展便会中断。但是许多企业筹集资金方式不合理,即没有有效合理地使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商业汇票,导致资金成本较高。不仅在资金的筹集方面,在资金的回收方面也存在欠缺。比如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衡量对方企业的信誉及财力,形成了大量的应收款项,且坏账的机率较大,企业为了回笼资金,不得不采取优惠的折扣政策,加大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3.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为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必须合理有效使用资金。而一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管理欠缺,如将大量资金购置不动产、土地,虽然获得大批量的订单,却无剩余资金采购原材料,致使资金周转困难。为解决资金问题,企业不得不用厂房、设备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与此同时也产生了高额的贷款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三)销售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为了不让销售费用超出预算,将某些销售费用随意转入或转出,使其成为管理者调控利润的工具。销售费用随意调转,致使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销售费用金额不真实,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真实性原则,也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宣传费用额度过高。企业为拉拢客户,促进产品销售,在宣传上大力投入,致使宣传费用过高。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广告宣传方面,广告做的十分到位,但是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是单凭华丽的广告就能拉动的,还应该做到经济实用,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更应重视产品的质量。
3.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缺乏执行力。企业的销售费用报销审批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明文规定:凡是报销的销售费用,须填写费用报销单,经上级部门和主管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然而,实际工作中,负责审核的主管并没有严格遵守费用报销的规章制度,不管合理与否,只要主管人员签字,财务人员都会予以报销。
二、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低
为确保期间费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应保持审计地位的足够独立。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销售部、会计部等部门地位相同,开展审计工作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期间费用的审计计划、搜集期间费用的审计证据、发表期间费用的审计意见等方面的工作。内部审计独立性低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缺乏法律法规的强制保障;二是内审人员的经济利益受制于企业,经济地位不独立。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范围越来越广,核算内容越来越细化,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企业管理、审计、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但大多期间费用的审计人员前身是会计,缺乏其他知识的掌握,应对复杂的期间费用审计工作较为吃力,欠缺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者阻碍内部审计工作
期间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和关乎着对企业管理层的评价,再加上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审计知识,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因此,企业管理者刻意阻碍审计人员对期间费用审计的情况便屡见不鲜。由于管理者的轻视和阻碍,使审计期间费用的工作困难重重,间接导致了期间费用核算、管理问题重重。相反,若管理层了解审计知识,支持审计工作,组建高效能的内审机构,严格遵守期间费用审计的规章制度,将会使企业的期间费用核算、管理更加规范。
(四)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
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也是内部审计期间费用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是加大内部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多数企业费用报销填制的单据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批、签字,但是这些审批、签字人员往往只是走形式,对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发票是否正规、费用金额是否属实等不去考证,只要上级管理者签字审批,那下级管理者便签字报销,这就使费用报销内部审批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内部监管作用,从而加大了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
三、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做到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的独立,建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股东会或企业董事会;其次要做到内部审计人员的经济独立,其审计经费、审计人员薪酬直接纳入股东会或董事会经费预算。只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企业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才不会有来自其他部门的干扰、压力,才能对期间费用进行公允、真实、客观的审计,出具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不断与国际趋同,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企业原有审计人员的培训,企业要为他们提供财经法规、审计、税法等培训机会,督促他们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促进他们进行审计经验的交流,不断充实自我;二是招募吸收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比如,招募了解企业管理的人才,聘用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吸收懂得收集信息和能够进行综合分析的人才。
(三)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如果管理层能够对内审工作充分了解,那么期间费用的审计工作便会减少许多阻力。只有管理者认识到内部审计对加强期间费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才能够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在对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也才会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期间费用的审计工作也才会有效进行。
银行贷款,与此同时也产生了高额的贷款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三)销售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为了不让销售费用超出预算,将某些销售费用随意转入或转出,使其成为管理者调控利润的工具。销售费用随意调转,致使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销售费用金额不真实,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真实性原则,也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宣传费用额度过高。企业为拉拢客户,促进产品销售,在宣传上大力投入,致使宣传费用过高。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广告宣传方面,广告做的十分到位,但是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是单凭华丽的广告就能拉动的,还应该做到经济实用,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更应重视产品的质量。
3.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缺乏执行力。企业的销售费用报销审批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明文规定:凡是报销的销售费用,须填写费用报销单,经上级部门和主管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然而,实际工作中,负责审核的主管并没有严格遵守费用报销的规章制度,不管合理与否,只要主管人员签字,财务人员都会予以报销。
二、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低
为确保期间费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应保持审计地位的足够独立。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销售部、会计部等部门地位相同,开展审计工作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期间费用的审计计划、搜集期间费用的审计证据、发表期间费用的审计意见等方面的工作。内部审计独立性低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缺乏法律法规的强制保障;二是内审人员的经济利益受制于企业,经济地位不独立。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范围越来越广,核算内容越来越细化,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企业管理、审计、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但大多期间费用的审计人员前身是会计,缺乏其他知识的掌握,应对复杂的期间费用审计工作较为吃力,欠缺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者阻碍内部审计工作
期间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和关乎着对企业管理层的评价,再加上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审计知识,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因此,企业管理者刻意阻碍审计人员对期间费用审计的情况便屡见不鲜。由于管理者的轻视和阻碍,使审计期间费用的工作困难重重,间接导致了期间费用核算、管理问题重重。相反,若管理层了解审计知识,支持审计工作,组建高效能的内审机构,严格遵守期间费用审计的规章制度,将会使企业的期间费用核算、管理更加规范。
(四)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
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也是内部审计期间费用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是加大内部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多数企业费用报销填制的单据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批、签字,但是这些审批、签字人员往往只是走形式,对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发票是否正规、费用金额是否属实等不去考证,只要上级管理者签字审批,那下级管理者便签字报销,这就使费用报销内部审批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内部监管作用,从而加大了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
三、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做到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的独立,建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股东会或企业董事会;其次要做到内部审计人员的经济独立,其审计经费、审计人员薪酬直接纳入股东会或董事会经费预算。只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企业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才不会有来自其他部门的干扰、压力,才能对期间费用进行公允、真实、客观的审计,出具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不断与国际趋同,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企业原有审计人员的培训,企业要为他们提供财经法规、审计、税法等培训机会,督促他们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促进他们进行审计经验的交流,不断充实自我;二是招募吸收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比如,招募了解企业管理的人才,聘用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吸收懂得收集信息和能够进行综合分析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