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

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范文1

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了更加适应当今的市场经济形势,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改制后,其各项工作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随着事转企后的账务归并,会计核算处理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只有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才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以下笔者就来简单分析一下事业单位改制后账务归并会计核算的处理。

一、事业单位改制后加强账务归并会计核算处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一些制度已不再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而为了让事业单位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市场,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对事业单位进行改制,也即事转企。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国有资产的流向及对国有资产进行准确核算,国家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改制后的国有资产进行了全方位的监管。在改制之前,事业单位就严格执行了财政部第36号令文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各项国有资产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只有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进行产权转让和注销,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严格监管流动资产,对各项国有资产的占有和使用情况都查清登记并编制成册,及时办理相关资产转移手续,对资金的分配进行严格监管,才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而若想做到这些,事业单位就必须要加强账务归并会计核算处理。会计核算的主要任务是对会计主体(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者已经完成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进行事后核算,而事业单位改制后的账务归并无疑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只有克服种种困难,高效化地完成账务归并会计核算处理,才能够对国有资产进行有力监管,以达到事业单位改制的最终目的。

二、事业单位改制后会计核算处理较以往的不同及其处理

以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随着事转企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不得不开始采用《企业会计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心是收付实现制,而《企业会计制度》的核心是责权发生制,事业单位在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其具体如下:

1.收入反映的不同及其处理

以往事业单位所反映的收入是一个会计年度的实际收入,这其中也包含了已实际收到但还未确认权利的收入;而企业所反映的收入则是按照收入实现条件来确认的,也即包含了未实际收到但已确认权利的收入。事业单位改制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调整两者差异之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①对于以往会计年度的收入,如果已经满足了收入实现条件,则可以不进行调整;②对于以往会计年度的收入,如果尚不能够满足收入实现条件,且会对事业单位的未来经营产生影响的,则应当直接对净资产的结余科目进行调整,将其收入反映在预收账款中;③对于本会计年度的收入,如果尚不能够满足收入实现条件,则应当将其调整到预收账款中;④对于以往会计年度和本会计年度的收入,如果虽未实际收到但已经满足了收入实现条件,则应当及时确认收入,并依据原始凭证来补记入账。

2.支出反映的不同及其处理

以往事业单位所反映的支出是一个会计年度的实际支出,这其中也包含了已实际支出但收益期在未来的支出;而企业所反映的支出则是按照配比原则来确认的,也即包含了未实际支出但已归入当期成本的支出。事业单位改制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调整两者差异之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①对于以往会计年度的支出,如果尚不能够满足配比原则,且会对事业单位的未来经营产生影响的,则应当直接对净资产的结余科目进行调整,将其支出反映在待摊费用中;②对于本会计年度的支出,如果尚不能够满足配比原则,且会对事业单位的未来经营产生影响的,则应当直接对本期支出进行调整,将其支出反映在待摊投资中;③对于本会计年度的支出,如果虽已实际支出但所获得的服务或物资尚未实现,则应当将其调整到预付账款中;④对于以往会计年度和本会计年度的支出,如果虽未实际支出但已经满足了配比原则,则应当将其支出计入相应的会计期间,并以预提费用来补记入账。

3.资产类科目部分反映的不同及其处理

事业单位改制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资产类科目部分反映的不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①将对外投资的投资基金转回到一般基金中,与净资产进行账务归并;②将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固定基金按照收入净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③将按规定提取的有专门用途的专用基金转入负债科目“应付福利费”中进行核算,修购基金则应纳入净资产;④将未经调整的资产类科目按相关口径进行调整。

4.净收入计算的不同及其处理

以往事业单位对净收入是每年计算结转一次,事业单位改制后应改为每月计算结转一次。

5.会计平衡公式的不同及其处理

以往事业单位年中的会计平衡公式为: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净资产;年末的会计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事业单位改制后,会计平衡公式应调整为:资产=负债+所有权益,不分年中或年末。

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范文2

在《会计基础》中的结转可以简单归纳为八类,在不同的地方,结转均有其不同的涵义。

1.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供应过程的核算中设置了两个账户来记录材料的实际成本,一是“在途物资”账户: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二是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因而企业购入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时应将其实际成本记入“在途物资”账户,验收入库后应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即借记“原材料”等相关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

2.结转制造费用

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部分,在生产过程的核算中,设置“生产成本”来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工业性劳务及自制材料、工具、设备等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可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记入“制造费用”,期末按一定标准分配记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因而,期末结转制造费用就是借记“生产成本”的相关明细账,贷记“制造费用”账户。

3.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在会计核算中,“库存商品”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成本。因而当产品完工入库时,应将其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即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生产成本”账户期末余额反映的是未完工产品的成本。

4.结转已销产品成本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因而已经确认销售的产品的成本,应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5.期末结转费用类账户

在会计核算中,通过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来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损益类账户中的费用类账户的期(月)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即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结转后各费用类账户余额应为零。

6.期末结转收益类账户

同样,为计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期末需要将损益类账户中的收益类账户的期(月)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贷记“本年利润”。结转后各收益类账户余额应为零。

将费用类账户及收益类账户均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本年利润”账户如为贷方余额则为从年初至本月底止实现的累计净利润,如余额在借方,则为累计净亏损。

7.年终结转本年利润

年度终了,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即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净亏损,则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记“本年利润”,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

8.年终结转利润分配

年度终了,将净利润按法定程序分配后,需将“利润分配”账户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除了“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外,其他明细账户均无余额。

二、

在对多年《会计基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时总认为会计核算中的“结转”很高深、很复杂,难以学明白。经过多年的分析,我认为学生之所以不理解,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不同地方出现的“结转”的实质缺乏深入的了解,二是未把握住各个“结转”之间的内在联系。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专门的核算方法,以会计的语言提供财务信息。《会计基础》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本文主要对结转的实质及各结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简要分析

三、结转间的内在联系

《会计基础》中的结转看似复杂,其实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对结转中所涉及的主要业务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如下:

四、结束语

教师在讲解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对结转的实质及他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具体分清各账户分别核算的范围及界线,不仅能很好地掌握《会计基础》中所涉及的结转,还将更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康述尧:基础会计.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范文3

1.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程序缺乏规范性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的结果作为国家进行税收与监督的根本依据,它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展有较大的影响。这导致某些企业选择虚假报账,漏税逃税,忽略国家的利益。企业欠缺统一的核算规范和标准是出现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这就表明了企业当前的会计核算程序缺乏规范性,其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给那些趁机谋私利的企业提供了机会。2.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自从新会计准则的开始施行,对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便有了更加严格和更高层次的要求。财务会计核算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员的素质,人员素质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看来,财务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其一,对会计法律了解太少;其二,会计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其三,虚报账目、任意改动会计信息等违法违规的情况的出现。

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优化措施

1.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建筑施工企业要确保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财务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第一,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设立相关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和会计核算中心,而且要确定相应的权限,严格约束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的核算行为,以确保财务会计核算的顺利进展。第二,引入新的会计核算技术和知识,成立一个专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组,并提高组员会计核算的能力,有效提高财务会计核算水平。第三,引入先进的财务会计核算设备,以便能够及时了解会计核算信息,有效的监督会计核算行为,使会计核算的质量得到保障。2.加强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保障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会计监督机制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只能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中介审计、政府审计以及内部审计均为施行监督的有效机制。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可以有效地预防会计核算出现差错和违规以及舞弊的行为,强化财务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内部审计要着重关注劳务招标、物资招标、资金管理、分包管理、财务风险、合同风险、费用开支、资源使用、内控制度设计、重大投资、重组改制以及债权债务结算等环节。加强任期经济运行质量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除此之外,为彻底制止因为企业不同原因造成内部会计管理徒有虚名的现象,务必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聘请相关机构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进行评价。3.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搞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标准会计核算行为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的必要条件。要求建筑施工单位的会计人员要认真遵守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原则,爱岗敬业并且要仔细认真地反映和记录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满足财务会计管理的需求并及时向企业提供可靠真实的会计资料和信息。4.提高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企业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加强本身的会计知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并且强化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掌握有关财务管理知识和财经政策法规,不断提高领导财务管理活动的水平。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拥有一个业务精通、政治过硬的财务人员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培养大量善理财、会算账、懂管理的且具备高素质财务的工作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依据当前企业业务发展和战略的需要,制订一个财务人员培训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需要我们根据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合理的安排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三、结束语

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财务报表;高职基础会计;经济规律

一、课程性质与背景

该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信用管理、国际贸易、金融管理等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既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以会计基础知识讲授为引导,以会计核算基本方法与会计基础操作技能为重点,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会计基础操作技能,具备会计核算工作基础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理解掌握会计的共性知识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知识,初步构建会计基础知识体系。掌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对企业基本经济业务进行系统核算的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从而使学生打造好专业学习的基础。

二、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脱离业务,课程内容未精细区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在会计初学者心中留下两个未解的字,那便是“借”和“贷”。该课程对于现实中出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突出和明确会计的职能。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突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的方法,可以重点分析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确认与会计主体相关的经济活动。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开设实训实践课程进修记录、计量与报告。传统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资金进入企业、资金在企业内部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行业务讲解和核算。对经济业务从现金流量表的角度,按内容进行分类分为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从出现的频率来说,可以分为常规业务(RoutineTransactions)和非常规业务(NonRoutineTransactions)。会计专业应加重非常规业务的分析、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

2.教学脱离技术,教学内容未精准体现互联网+、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从资金运动论角度来进行教学,从资金筹集、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财务成果计算及利润分配为线进行基础会计教学。“财务机器人”与“共享财务中心”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很有可能消失。借贷记账法的消失,但仍然需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复式记账绝对会永存。

3.教学脱离认知规律,教学设计未精心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有很多专业概念和科目名称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很多学生被两个字“借”、“贷”所缠住,甚至存在个别学生听不懂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的现象。至于科目名称,很多学生存在概念不清,容易混淆的情况。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很多学生不了解经济活动的实质,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会计科目的名称,并不能透彻地理解和运用,就往往用错会计科目。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利于以后的专业课学习该门课程涉及到很多专业概念,很多学生的反映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比较抽象。在此门课程的学习中对概念没有透彻理解,对会计原理和会计科目混淆不清,将不利于以后的专业课学习。

三、基于财报视角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涵

1.从常规经营活动入手,符合高职学生的学情。传统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资金进入企业、资金在企业内部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行业务讲解和核算。这将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很高的挑战,尤其是对高职的学生。高职学生的基本学情是对抽象的、理论的兴趣度极低,对于具体的、实践的有认识。将经济活动进行进行分类分为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从出现的频率来说,可以分为常规业务(RoutineTransactions)和非常规业务(NonRoutineTransactions)。

2.从具体实践活动开始,便于初学者入门。传统资金论教学从“借贷论”入手,熟悉基本方法,知晓基本理论,懂得基本操作技术,但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相当不容易,教学内容有一定高度。从会计主体常规业务入手,销售活动、采购活动等开始,有利于抓住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其参与到教学讨论中,便于初学者入门。

3.从分析与讨论业务活动开始,进一步明确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方法。所为经济管理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充分了解和熟悉经济活动是进行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但其前提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熟悉,知晓资金的来龙去脉。财务是为业务服务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是会计的主旋律。

四、基于财报视角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创新点

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 职业学校;电算化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经验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74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125- 02

1 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必要性

我国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大力培训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这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另外,目前我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非常发达,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财务软件,同时由于开发一个会计软件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时间,所以大多数单位都愿意使用购买现成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而不愿意自行开发会计软件。这样,在会计工作中就很少需要专门的软件开发人才,而是需要大量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操作技术的会计人员。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核算流程,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另外,现在高职升学也有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的考试。因此,开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 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

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财政局举办的会计电算化上岗证的培训有所不同。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有以下特点。

(1)体现了劳动者技能方面的特点。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强专业、厚基础、重技能、应百变”。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教学中就必须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其就业后能很快适应会计岗位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在课程安排上,既要有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内容,还要有熟练掌握处理具体的经济业务技能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能独立完成会计核算流程。

(3)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特点。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的,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是会计管理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信息化是一项工作,实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会计信息化不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更要采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而会计电算化的开设正是体现了这种特点。

3 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践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简称。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教学中,进行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必要的,但仅限于理论的学习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进行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为此,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多媒体教学光盘进行教学实践。我们曾经使用过不同的教学软件,如万能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用友财务软件,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也从手工模拟教学过渡到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会计电算化教室,设置一个专门适合财会学生模拟实习的场所。第二,安装切实可行的财务软件,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第三,有组织、有计划地分阶段进行实习,使课本上的每一知识模块都能在实习操作中得到巩固。第四,集中实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整个会计流程,完成整个会计操作过程。

多年的实践结果证明,培养熟练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全面领会会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流程,突出职业学校实践性强、操作能力强的特点。

4 目前职业学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发展阶段;其发展方向,不是“会计电算化”而是“会计信息化”。因此,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对任职教师的要求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具有一流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第二,使学生学好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很难掌握好这门技术的。

第三,使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提高英语水平。在数字经济时代,面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网络会计将是未来财务管理的方向,因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机知识和较好的英语水平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 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主要教授会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核算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培养管理人员的会计素养,因此也是大部分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开设的一门课程。

就笔者所在学校赣南师范大学而言,商学院七个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其他学院,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政治与法律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基础》课程。就此可以看出,《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帮助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将会计知识运用于本专业,提升管理素养有重要作用。

一、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未与财会类专业作区分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上并未作区分。财会类专业学生使用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涵盖全面,理论深度较高,如笔者所在赣南师范大学,选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周京徽等主编的《会计学基础》一书。因为是基础课程,一般是经验丰富、理论层度较高的老师来授课。大部分院校非财会管理类学生也使用此类教材,教学内容也一样,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设置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不理解该课程的作用及对本专业有何意义,学了基础原理,但是不知道如何与自己专业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W目的混同

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是让本专业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具体运用,同时能够掌握会计凭证、账簿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最终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目的是能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对科目、账户有较深的了解,懂得运用凭证,能够看懂会计报表,并且根据各种报表能分析相应财务数据以为做管理工作而服务。从目的上来看,前者是站在培养专业财会人才的角度,侧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培养实践运用的能力,为后面《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后者则是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侧重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的运用等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管理工作岗位能看懂并运用财务会计报表打基础。

目前,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的目的与财会专业教学有混同,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因授课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教学目标,而是以同样的目标去讲解会计学基础知识。易造成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同时由于学习内容较多没有重点,慢慢失去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因教学内容没有与财会类专业相区别,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也一般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按照章节,先讲述会计的概念、基本原理,到后面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主,介绍企业资金运动各阶段的会计核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积极性,会计学里大量专业术语令其觉得与本专业没有联系,很多非财会专业学生认为会计学基础是枯燥的、无用的。

二、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运用设想

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在此过程实现特定内容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

(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本专业

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如,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假设在物流公司的情景之下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当假定在酒店财务会计工作情景之下,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大部分会计学基础课本以工业、制造企业为学习背景。同时,应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二)区分教学目的

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设置以实用为原则的教学目的。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教学。不应要求该类学生掌握过多、多深的会计学知识,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能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将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纳入课程学习,让学生知道报表中每一项内容所代表的意思,并能通过专业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服务于管理工作。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发生了变更,一些较为复杂的会计问题可以不在教授,注重基础和实用。

(三)课堂上采取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按照不同的专业设计好不同的教案。课堂讲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基础理论讲授阶段,二是会计核算讲授阶段,三是实践阶段,四是运用报表阶段。其中,从第二阶段开始,课堂上要有与本专业相关内容的大量案例。将学生分为小组,教师上课先介绍基本核算方法,之后由学生小组讨论具体案例的解答。例如,在学企业资金筹集阶段的会计核算时,先由老师介绍资金筹集的流程,简单讲解下核算。随后,通过企业资金筹集的案例,比如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堂里,给学生如下案例:有一家即将成立的酒店,需要筹集资金,让学生分组讨论怎么筹集资金比较有效,同时资金的比例怎么安排,资金筹集到了之后,会计上怎么处理等问题。讨论之后,让小组派代表公布方案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此种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感到会计学能辅助其本专业的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熊微.《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7(2).

[2]王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价值工程,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