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法制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法制教育范文1
1.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相对低下
现阶段我国教育仍然偏重于学历教育,并没有转移到素质教育方面,经过多年来的教育改革,虽然“重学历、轻素质”的教学观念有一定改善,但是并没有非常理想的效果。现代高校一般只是在大一课程中开设了“法律基础理论”这门基础课程,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一般都是直接按照课本生搬硬套,照着文本念,并没有将学生法制教育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很难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学校以及社会对于现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目前,虽然大学生在法律意义上已经属于成年人,但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较少,心理年龄普遍较低,心智不成熟,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从社会层面上分析,从小学生们接触最多的应该是书报杂志、电视等,但是其中不乏很多不良影视作品以及杂志,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产生很大影响。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一直接受“高压管理”,而大学教育比较自由、放松,大学生一旦进入大学思想上很容易放松,极易走上歧途,现代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从学校方面来看,民办大学生犯罪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成人教育学院。虽然民办大学为很多低分学生以及高考落榜学生提供了一种受教育途径,但是办学理念一直强调经济效益,而且学生管理相对较为松散,在学生法制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二、和谐校园视角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1.加强现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1)明确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之间的关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谐校园建设要求各项校园管理活动能够全面、有效、协调发展,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大学生是校园管理的主体,想要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就应该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能够明确法制教育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自然也不会形成相应的法律行为,这样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也无从谈起。(2)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会对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道德素质、价值观等诸多方面产生相应的影响。现代很多大学生犯罪,并非是他们不知道犯罪行为会遭受法律惩罚,而是因为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出现极度扭曲。为此,高校要想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首先应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准确找到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构建和谐校园。(3)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从法律角度思考、看待问题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形势下,只有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融入法律意识,才可以使他们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认可法的权威性,以法的思维以及精神参与到实际社会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利用自己的暑假时间在外勤工俭学。但是,一些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都会有上当受骗的现象,有的用人单位随意侵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如果大学生能够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就可以在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2.进一步优化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
高校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主要包括法制观念教育、基本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等。目前,很多类别不同的高校都是统一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实施法制教育,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系统、繁杂,课时比较少,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赶进度而简单地罗列各种知识点,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过关而死记硬背,最后造成师生都苦不堪言,这样显然无法达到法制教育的真正目的。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成效,学校应该进一步调整、优化法制教育内容,根据学校类型开设相应层次的法制教育课程。不仅需要向学生普及民法、刑法、宪法等大法知识,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开设和学生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这样更容易使学生了解到法制教育的实用性,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3.改革大学生法制教育方法
法制教育的专业性较强,相关的法律条文、法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感觉索然无味,很难达到法制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法制教育方法,笔者认为,法制教育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方法:(1)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模拟或者真实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大学生常常会出现的犯罪行为案例,这样可以增强案例教学的说服力以及震撼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功能组合向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案例的内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实践教学法。法制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尽可能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思想,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社会,从而有效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及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定期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开展法律征文活动,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法律服务信箱,鼓励大学生诉说自己困惑的法律知识,及时为学生解答。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或者旁听一些关于行政、民事、刑事、经济等方面案件的审判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性,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
4.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学生法制教育范文2
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是指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在当今法制社会中,法律素质是一个人重要的素质之一。随着企业技能人才的缺乏,职业学校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将动手能力作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关键。企业到职业学校选聘员工的时候也多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很少对学生的法制素质做考核,致使学校也忽视了学生法制教育的强化。
(一)课时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在当前的职业学校中,法制教育也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多采用法律常识或是法律基础课本。授课多是每周两课时,因需要开设实习课,法制课至少间周开课。该课知识点多,内容丰富,但总授课时数每学期一般只有14课时上下。一般学校一节课的时间在45分———50分,也就是说要利用不到14小时的时间完成庞杂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难处理,学生也难掌握,其学习质量很难保证。为了赶进度,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没有时间完成。
(二)法律知识掌握不牢固,无法指导自己的行为。由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对法律知识掌握的不全面、不牢固,只会在考试之前,按照老师划的要点死记硬背,然后应付考试,不能对理论深刻的理解和领会,更无法指导自己的行为,对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收效不大。
(三)法制讲座形同虚设。有的学校把法制讲座作为法制教育的辅助形式,但是很多学校的法制讲座形同虚设,只是在年初制定计划的时候,印在计划表上;有开展好的聘请专业教授举办讲座,但形式单一,内容专业性过强,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讲座对提高法律素质来说缺乏实效性。
二、职校学生法制教育有效途径
职业院校法制教育是我国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素质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尤其是在当今法制社会里,一个不知法、不守法、不信法的人,是会同社会格格不入的,很容易触犯法律,葬送自己的一生。因此,职校为了培养合格人才,一定要注重提升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学生法律素质的养成。
(一)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职业学校的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有的是初中毕业后入校的,年龄在15岁到17岁之间,对违法犯罪懵懵懂懂,在加上学校多强调专业学习,重点放在学生技能的提高上,致使有的学生只把精力放在专业课学习上。要让学生认识到法制教育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懂法、守法,还要让学生“信法、护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信仰。如果学生对法制缺乏信仰,不尊重法律,即使做到了“知法、懂法”,仍有可能践踏法律、知法犯法。有的职校学生在明明知道会违法的情况下,还以身试法,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在法制教育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以督促其重视日常的学习和行为规范。
(二)运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提高职校学生的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需要学校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例如在讲课时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案例分析、讨论、观看法制教育片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能找到学生和法律知识的兴趣点,让学生愿学、乐学,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法制教育课内容多而课时少的问题,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学生法制教育范文3
(一)全力做加法,不断丰富法制教育形式
为避免枯燥的说教式宣讲引发受教育对象产生抵触情绪,河东检察院根据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结合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及发案原因,适当增加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频率,不断丰富教育形式。一是“宣讲法律”强调“通俗易懂”。找准案件易发时段,在寒暑假前、开学之初及时深入学校,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举办法制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其年龄段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解相关法律规定,使其从被动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用心倾听。二是“法庭观摩”注重“深化认知”。针对发案率偏高的学校,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观摩真实法庭庭审,使其在庄严国徽下真切感受检察官代表国家指控犯罪,法官依法判决惩处罪犯,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庄严性、权威性以及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三是“文艺活动”力求“喜闻乐见”。干警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剧本,排练演出,将情景剧《明天,我们重新起航》送进校园,以生动、直观,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
(二)认真做减法,建立“四位一体”帮教模式
针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涉案问题,结合其家庭背景和身心特点,与学校做好对接,创设了“心理辅导、公益服务、跟踪监督、定期回访”四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模式,全力减少涉案学生再次犯案的情况发生。一是开展心理辅导。邀请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涉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对于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心理、修复家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效果。二是组织公益服务。组织未羁押未成年人前往养老院进行公益劳动,并将之作为日后案件处理的参考因素记录在案,帮助其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全程跟踪监督。要求办案人与未成年涉案学生、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根据案件情况在审查前、作出判决后及判决期满后分别向涉案学生的法定人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涉案学生表现,对行为不规范、表现不稳定的学生适时开展法制教育,进行训诫谈话,确保帮教工作覆盖整个案件流程。四是定期进行回访。对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决定后,成立由学校老师、社区志愿者、团区委工作人员、辩护人以及检察干警组成的帮教小组,定期对涉案学生进行回访考察,并每季度出具一份《监督考察报告》,作为处理案件的参考。坚持每季度对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人进行回访,做好相关记录,认真阅读涉案未成年人上交的思想汇报,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正面干预,切实提高帮教成效。
(三)科学做乘法,整合力量强化教育实效
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乘数效应,全力打造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的社会化体系,从根本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一是与学校、团委、街道社区合作,与常州道街、天津第54中学、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等单位会签承诺书,建立法制教育宣讲长效机制。将街道社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作为检校共建的“连接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二是与区教育局建立“法制风险评估及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将涉及在校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总结梳理,对涉及罪名、发案学校、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科学评测校园案件易发“风险点”,并及时将评估结果通报区教育局,以便其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教育。三是举办“家长培训班”,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防线”。将学生家长纳入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组织参加过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干警深入辖区街道举办心理咨询会,围绕“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如何看待孩子的小个性”等主题与家长展开深入探讨,特别加强对单亲、特困等家庭家长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营造关爱和谐、沟通良好的家庭氛围。
(四)用心做除法,增强对特定对象的犯罪预防工作
在校内和校外对特定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在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的同时,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尽力消除涉及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犯罪隐患。一方面,在校内建立特别对象预防机制。会同学校开展基础性摸排工作,有效、及时地发现心理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分层、分类帮教,指定老师开展日常辅导,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有效预防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校外配合社区开展“蒲公英计划”,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法制教育。通过宣讲法律知识、设立“小苗圃”读书园地、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月”等活动,从心理疏导、德育培养、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帮扶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实现自我能力和品格的提升,从而有效预防其参与犯罪行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犯罪行为侵害。
二、当前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形势、新情况也对我们如何开展好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反观当前的法制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目前对于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模式,往往是重视灌输、轻视综合性培养;重视理论、轻视实际锻炼;法制教育的方式也比较落后,很多学校中甚至都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有的学校尽管已经开设,但是方式很单一,而且讲授的理论与实际没有联系起来,使得本来很丰富的法制教育转变成为了一种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很多教育内容不能与社会相适应,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的教育内容方面仅仅是注重义务、轻视权利,注重实体、轻视程序,这样就会导致义务、权利、程序、实体之间的错位,这种教育使得很多学生都以为自己不过是义务的主体,而不是权力的主体,导致的结果就是致使学生只是消极守法,难以自觉主动接受相关知识,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
(三)有关部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当前,各机关、部门及社会团体都认识到了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都各自开展了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做到有机配合,从而制约了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主要应对措施
(一)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制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中学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
(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在中小学深入推行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从政法机关选派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所在辖区中小学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净化校园环境
有关部门要继续大力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司法部门要依照法律加大对相关案件的打击力度,震慑犯罪,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尝试现代化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开辟网上宣传途径,将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送上互联网,开通法制热线电话和QQ群、微信群,建立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的全方位网络平台。
(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全方位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教育、民政、司法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素质与家教水平,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陷。
(六)落实依法治校
学生法制教育范文4
关键词:法制教育;途径;学科教学;渗透
近年来,中小学生违法案件有上升的趋势,在违法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案件的发生,触目惊心,让人痛心。中小学生本该是活泼向上、如花的年龄,但是一些学生没有人生理想,不思进取,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缺乏法制教育。缺乏法制教育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中小学生为什么缺乏法制教育。之所以说中小学生缺乏法制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强调受教育对象的整体性,要保证所有中小学生受到基本的法制教育。二是强调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中小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正规途径,容易在学生心中树立法制观念。三是强调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我们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法制教育。让青少年心中有法是最根本的目的,接受义务教育既是每个未成年人的权利,也是义务,如今法制教育也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所有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法制教育,力争把中小学生违法案件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违法案件对社会的危害。这是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不能凭空向学生谈法律。教师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教育部门也要加大对各级教师的法律培训,让广大教师心中有法。
那么,对中小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有什么具体的途径呢?《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关知识,且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的事谈法律,做到在渗透过程中运用自如,不枯燥。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到学到了新的知识,一举两得。
学生法制教育范文5
知法是法制教育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护法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归宿。高校现行的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法律知识教学和“知法”这一层面上,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护法习惯以及自觉树立法律权威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知法犯法屡有发生。为此,把传统的高校法律知识教学转变为法律素质养成教育已是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网络时代构建大学生法制教育长效机制的基本思路
我国政府对信息网络立法较为重视,自1987年国家制定了第一部关于计算机案件法规《电子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试行草案》后,一系列法规、规章先后颁布实施。然而,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或其他原因,许多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因此除了国家要加强信息和网络技术立法以外,更重要的是高校本身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将网络法制教育纳入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
我们在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同时发挥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网德网风”教育,积极倡导“爱国”、“守法”、“友善”、“无害”的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
要将网络法制建设与网络伦理建设结合起来,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伦理道德成为网络时代最深层的支持和依托。如果法制教育仅停留在法律知识的传授上,不仅难以收到预防犯罪的效果,反而让一部分学生由于了解法律规定而钻法律的空子,心怀侥幸,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提高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法制教育的关键。
同时高校要培养一批懂网络技术的网络法制宣传人员,使得每个宣传人员既懂网络法制规范教育,又了解网络特征和熟练网络技术,最好是能自行设计网络法制宣传软件,以满足网络法制教育的高标准要求。这支队伍,既有专家教授及时传播学科前沿信息,又有校院领导实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既有职能部门管理规章制度及政策的解释,又有骨干教师的答疑解惑等。法制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需要知识的渗透性教育,还需要有意识地实践性体验教育。网络为大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成为法制实践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学生法制教育范文6
【关键词】德育视角;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策略
一、德育视角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法制建设工作仍然有待完善,很多地方还有改进的空间。高校大学生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中的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在德育视角下做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成为每所高校都应该重点考量的内容。让每个公民都能懂法、守法、用法是法制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国家政府和各大高校应该努力的方向,青年大学生代表国家发展的未来,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仍然有相当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既没有基本的法律观念,也不知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应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这就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缺乏有效性的外在表现。法律是维持一个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本条件,没有法律,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变得一团糟,而国人没有法律意识,那么他们就会放纵自己的行为,给国家带来灾难。当前,国家政府也意识到了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不仅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充分利用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向大学生宣传一些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法律观念,这对于维护校园和谐安全非常有必要。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受溺爱,而父母以及家里的长辈对于子女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这就造成这些大学生养成了“霸道”的习惯。但是步入大学以后,身边的人不会这么“惯着”他们,这就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甚至还可能由于双方思想比较过激而使矛盾再次被激化,最终导致悲剧的产生。德育视角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能够深化德育教育的意义,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和谐、更安全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地在校园内生活和学习,同时也让家长放心大胆地将子女交托给学校。虽然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但如果只知道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不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以及法治理念,于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成为大学生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科学技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还可以获得快乐。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部分高校大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导致大学生群体还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下手”的对象。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电信诈骗案件,其中的受害人中大学生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校园贷”更是将大学生作为主要“狩猎”对象。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抵御不良诱惑的定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还要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懂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因此,在德育视角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对于大学生当前及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二、德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现状
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素质,国内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法制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开展法制教育时缺乏针对性,没有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基本原则,教学内容空泛,缺乏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例如劳动权益保障是大学生今后在职场会普遍面临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有关劳动法方面知识的教授,使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的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保护。但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将劳动法加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导致学生对劳动法根本就不了解;除此以外,教学方式也是影响法制教育工作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过于老套,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也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导致教师不能深入了解学生所需,学生课堂听课效果不好;虽然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但是形式化现象较为明显,甚至都没有为该教育工作提供专业的师资队伍,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得不到保证。一些学校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基本上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受到限制,影响了法制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在实际的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为没有遵循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这与德育教育的初衷相悖,也不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所以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努力共同推动法制教育的发展。
三、德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策略
为了保证德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有效性,提高学生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各大高校应该就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使法制教育能够真正地发挥出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1.改革教学内容
法制教育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教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守法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哪些行为不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并且让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当然,让法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武器也是法制教育的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以满足这些教学要求为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法制教育工作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降低对教材的依赖性,多将一些最新的法制知识和典型事件(案例)添加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对国家法律方面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当然,教师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同时把一些比较经典的、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拿出来,作为教学典型案例来对待,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2.改革教学方式
法制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因为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根本就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法制教育,所以有些学生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法制知识都不太了解,这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教学负担。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所以他们学习起来没有动力,而且这些法制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选择一种或者多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堂教学环节,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该将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新一代教学思想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起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教学视频,或者自己录制一些教学视频,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法制知识的意识。
3.重视法制教育,提高教师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