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学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学习论文范文1
1.1拓展思维,培养个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小学生很容易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发展个人天赋方面受到限制。然而,合作学习模式却打破了这一限制,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个人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一门需要灵感的学科,美术对于学习者的创造性和个性要求很高,而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往往正是作画者个性的真实流露和表达,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1.2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模式往往具有自由性较强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小学生可以自行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借此摆脱在课堂上受到的束缚和压抑,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小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定的成绩,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比如,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集体协作,历经艰难和努力,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与成就,并从中获得快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1.3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实施,使得当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学生也因此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感,不熟悉甚至排斥合作。然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帮助他们学会与其他人相处,实现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另外,针对难度系数比较大的美术学习任务,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合作,进行相互探讨,从而借助集体的力量完成任务。
1.4提高独立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塑造小学生的独立品质。实际上,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收获,本身就可以称之为一种独立的表现,而合作学习模式则有利于将这种独立延伸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等其他领域,全方面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性。
2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2.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尤其要关注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将其与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穿插,充分发挥好学生的带动作用,在提高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另外,将学习能力较为平均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使其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彼此的优缺点,进而实现自我完善。
2.2落实合作学习模式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合作学习模式以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过去多年里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再加上市场的复杂性,使得美术补习班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因此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对小学生的美术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应该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并将其落实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
2.3重视整体构思,优化教学过程
美术学习论文范文2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教师要遵循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乐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学生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学生爱好。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丽的热带鱼》、《树叶贴画》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谈心交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学生的发展脉搏,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因材施教,让学生用美术表达所想、所思,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催生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学生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环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在调色教学活动中,我为学生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教会学生方法,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让学生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学生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们兴奋地说:“我成魔术师了。”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学生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 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在教学中,我通过选择一些学生美术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生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欣赏,在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婉转地指出学生在线条、色彩、内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二、增设特色课,提高教学效率。
1.提供学生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时期的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我在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教学中,在让学生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形状和功能。学生根据我的指点,大胆现象、合理创造,设计了能自动抓小偷的新警车、能起飞的急救车、拥有各种功能的游乐车,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学生不同的彩纸,启发学生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学生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玩组合图形,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在特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个重点能够展示表现技能的本领,从工具使用到技法、技巧等训练,使学生全面熟悉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用这方面知识、技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现象、规律、特征,理解艺术处理及表现能力的展示方式。如中学生创作、书法、图画、手工制作等等。通过中学生创作完成想象画、插图、添画、设计等一系列的零散教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激励施教,培养求异思维开发智力。
1.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学生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蓝色胜于蓝色”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在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学生作画时,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需而导,让学生们丰富画面,提高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听人情世故、看桃红柳绿、品果实香甜,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试,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性认识,鼓励他们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们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画面。
3.合理利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信任的目光中、赞许的言语中创作,合理利用激励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总喜欢得到别人表扬赞许,他们就会感到成就感,就会把兴趣拓展到对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我在教《海底世界》这一课时,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海底的背景,让学生们画出形态各异的鱼放到画面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能,通过剪贴、绘画,黑板上很快就出现了一个“海底世界”,有鱼、有虾、有蟹……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创作情趣。
四、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延伸课堂教学精神。
美术学习论文范文3
与现代教学媒体相比,传统教学媒体缺乏形象性。受技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媒体不能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信息传播量也较少。虽然现代化教学媒体具有种种优势,但是在教学中并不是多多益善,如何正确选择、合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效果,才是教师必须注意的。下面笔者就教学媒体选择时要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
(一)目标性原则
教学媒体选用时,首先,要从教学的总目标出发,保证实现总目标;其次,要考虑到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目标,使用不同的媒体来实现教学传递,保证各个知识点目标的实现。
(二)有效性原则
教学媒体要能有效体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因此,选择教学媒体也因学科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由于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也不同。例如,语文鉴赏课程,较为注重感性,则可以采用展现力强的媒体形式,例如,声音、视频等;而像数学这类学科注重逻辑和空间思维,则可以采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相应的课件有利于学生建立思维联系。由上述可知,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
(三)适用性原则
就是要应用不同的学生,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逐步形成的,与学生年龄直接相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低年级学生以激发感性认知为主,可以采用活泼生动、形象直观的媒体形式;中高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理性、逻辑性思维能力,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不同性质的媒体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呈现。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所以要重视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和接收能力,使教学媒体适用于更多的学生。
(四)经济性原则
教学媒体的选用要考虑教学媒体的投资与预期效益,尽量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收益。由于各地经济条件、资源状况、教书水平等不尽相同,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五)最优化原则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学媒体要与教学的其他方面相互协调,使教学的各个方面达到最优效果。
二、媒体变化与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负责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媒体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种绝对教与学的师生关系下,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命令。长期的这种使学生被迫接受、服从的方式导致了反抗与叛逆,使学生厌倦学习,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其弊端已经暴露无遗。多媒体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完全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这种师生关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媒体课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评价教师水平的依据不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这关键是因为多媒体信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传统模式下知识信息的传授,基本都采用语言描述的形式,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表达能力,学生更需要通过单一的语言信息去想象。这一过程相当困难。但是引入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学知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及师生之间的自主、互动学习。
三、小结
美术学习论文范文4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机械地讲述基本的知识,教学枯燥无味,而且是静态的,不利于学生对基本的美术知识的掌握。而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超强的表现效果,可以将那些原本抽象深奥的画理知识寓于直观形象的表现素材之中,并动态地呈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将整个过程展现出来,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这样,教学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更加富有表现力,富有动态感,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展开积极学习。而且将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出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如在学习《光和影的交响》一课中关于影调关系这一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不能将这些知识用图片示范来进行讲解。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可以将彩色照片转换成黑白照片,将这一转换的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生动活泼,极具表现效果,可能将学生的视线与思维集中在特定的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在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运用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牢固掌握,而且可以达到学生对此知识点得灵活运用。
二、创设形象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水平
美术鉴赏是欣赏者通过感知,运用生活经验和专业美术知识对作品进行体验、感悟,理解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美、享受美的活动。应试教育下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的视野完全在教材上,教师只需要备好教材,运用专业的美术知识便可以上出一堂完美的美术鉴赏课。但是在当前,我们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一个更为宽广的鉴赏空间,学生也并不满足于书本知识。此时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为困惑中的广大美术教师带来了希望。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更多的美术作品充实到鉴赏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鉴赏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其次,以往对作品的鉴赏相对来说是单调的、封闭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情境,再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刺激,这样更加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够真正地深入作品,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直观的认知,而不只是就基本的美术知识来谈作品,能够明确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综合水平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总结
美术学习论文范文5
【关键词】人文素质;美术学;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61-01
人类文明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带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文化的集合体。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学科门类,这些在当时新兴的学科门类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的发展,最终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美术学的起源历史悠久,从远古时期发展到现在,而且还会在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美术学的发展是从单一到综合,从文本到人文,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极具现代化特征的艺术人文学科。所以,为了能更好的研究和学习美术学,人文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美术学与人文素质范畴界定
美术学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美术形态的理论研究学科,是对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综合研究,探寻发展规律的学科门类,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学领域,而是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传统的美术绘画、雕像以及学校和社会的美术教育都可以纳入美术学的范畴,而当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针对的是美术史论的研究。在美术学由初期向成熟期发展过程中,人文素质的概念应运而生。人文素质也就成为了美术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人文素质也就成为了研究美术学的文化基础。①
何为人文素质呢?人文素质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文和素质的结合。所谓的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素质则主要指人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认识社会的方式方法。综合二者即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二、美术学与人文素质的关系
美术学起源比较早,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出现有美术三杰,他们的作品给束缚于封建桎梏中的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希望。于此同时,人文主义的思潮也开始盛行。学术界一般将人文素质作为人文主义大命题中的衍生概念。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②因此,美术学的研究就是以人文素质的研究为前提基础的。
美术学记录和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对美术学进行研究不仅仅是当今学术发展的要求,更是对人类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对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来说,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经验,是当前我国美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更多的强调学术自由,旨在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沟通和交流环境。当代的美术工作者要能够运用美术学的相关原理和规则,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态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上述论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术学的研究要以人文素质为前提和基础,这是美术工作者或学习者树立正确学术研究态度的思想准备。
美术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比较高的学科门类,在社会发展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受我国传统落后教学理念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重视美术学专业并在我国大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导致现在很多机构或文化单位缺乏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美术史论的研究,从而使得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作用。人文素质作为美术学研究的基础,要求具备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仅包括诸如文学、历史、考古学等具有精神意志的基础学问,还需要有宗教和社会学等能够发挥实际指导作用的学科知识。
美术学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人文素质,同样,美术工作者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与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职业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而美术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则主要表现为阅读、思考和听说读写能力。③对于美术研究者来说,要想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需要有大量的阅读量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提高读写和听说能力。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动力和能量,而这种文化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能量其实也是人类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人文素质是当前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任何的学科工作者都需要拥有良好的自身素质和独特的品性。美术学的研究更不来对人文素质的探索,人文素质的培养,对美术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注释:
①张东晓.浅论人文素养与美术学的关系[J].艺术研究,2011(9).
美术学习论文范文6
1.认可标准重量更重质。认可标准不仅对受评院系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定量的规定,如教师、设备,毕业要求学分等,还侧重于对受评院校的教育效益的评估。早期的美国图书馆院系重视对技术而非专业的教育和要求。在《1951年认可标准》被采纳之前,对图书馆员的技术教育秉承的是19世纪学徒式的教育方法。这段期间的图书馆学教育相对比较死板和单一。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图书馆学教育开始转变。《1972年认可标准》明确了以“质的评估”为基本原则;《1992年标准》和现行的《2008年标准》均按照此原则来制定。这种认可标准制定原则的变革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改进。
2.从“图书馆学”到“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从《1992年标准》开始,认可制度的学科范围确定为“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并延续至今。这种变革源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不断推广与应用。自1954年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美国首先应用于图书馆后,1958年美国图书馆学院开始开设信息科学课程,1967年被ALA认可的44所学院中设有一门或一门以上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方面课程的有25所学院,1968年增加到35所,未经认可的55所学院中设立此类课程的有l2所。到1982年10月,ALA认可的69所学院中有37所更名为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研究生院或图书情报管理学院,有的甚至更名为情报学院,或电子计算机与情报科学系。
3.从‘图书馆学院”到“图书馆信息科学硕士”。早期的认可对象包括各类型图书馆学院,分成3个等级:第一级包括5所大学: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大学,各大学都提供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芝加哥大学并设有博士班;第二级的图书馆学院提供大约一年时间的课程,毕业时颁发图书馆学理学士(BS)学位;第三级是在一般大学的课程中安排图书馆学科目,授予文学士(BA)或理学士(BS)学位,图书馆学课时累计要有一学年以上。后来随着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学院培养出的图书馆员的数量逐渐超过实际需求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大众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在方式与范围上要求越来越广,在质量上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从1951年起,许多美国高校取消了4年制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进入以培养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为主的阶段。从《1951年认可标准》开始,ALA只认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系。
4.认可标准的基本条款
(1)“任务与目标”条款:1972年、1992年和2008年的认可标准均确定了如下任务和目标:①本学科专业组织认可行政管理和教学中使用的政策与文献;②响应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要求;③容纳和吸收相关新兴思想;④注重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1992年标准》和《2008年标准》做了更为详细的阐述,列出了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的研究范围,指出要应用专业领域中的哲学、原则及理论来促进本领域教学及服务的发展,强调任务和目标要体现本专业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各专业课程应配合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业的要求。
(2)“课程”条款:《1972年认可标准》规定:“课程体系要体现图书馆学和相关学科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的成果,应具有创新性并要受到持续的审查和修订”。《1992年标准》更加详细地规定了课程内容体系,如,信息和知识的创造、交流、辨识、选择、征集、组织与描述、储存与检索、保存、分析、解释、评估、综合、传播、管理等。
(3)“教师”条款:要求学院要有一定数量的且稳定的教师队伍,以满足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和实现图书馆学院的任务及目标。要求教师具有高等学历和不同的学科背景,来自不同的学术机构,具有制定教学计划、规划和进行教学评估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加入学术组织或参与相关学术活动,开展本领域的学术研究,并同本专业领域保持密切的联系。《1972年认可标准》规定了教师的资质,如教学兴趣与能力、教学效果、学术研究能力等。《1992年标准》和《2008年标准》对教师具有更强的指导性,要求教师应与其他学科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努力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评估包括其在专业教学领域及研究领域的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4)“学生”条款:《1951年认可标准》与《1972年认可标准》着重针对学生的录取做了规定,强调从申请入学者的智力、自我调节能力、对专业的认识及职业目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l951年认可标准》明确提出了5年教学计划的早期学习要求,并对最后一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资质做了规定。《1972年认可标准》要求学院制定完善的招生政策和程序。《1992年标准》和《2008年标准》要求学院制定学生录取、入学许可、学费辅助、就业指导等政策,及时公布相关教学信息及计划,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参与政策或规定制定、修订的平台等,还对学生的录取资格、学习计划、学习成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5)行政管理与经费支持条款:①图书馆学院或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在其所属教学单位中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学术单位,并可获得持续的、足够的经费支持;②对系主任的任用资格、管理职能做了规定,在要求其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同时,也要求其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③强调行政人员及其他非教学人员在人数和能力上要达到要求。
(6)硬件资源及设备条款:《1951年认可标准》提出要为图书馆学院开展行政管理及教学提供足够的场地,包括教室和用于行政管理、具体工作、举行会议等的房间以及足够的图书馆设施与服务。《1972年认可标准》对行政管理和教学的场地、图书馆中的图书馆学相关文献资料、多媒体资源和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做了规定《1992年标准》和《2008年标准》指明了相关的硬件资源及设备,如视听中心、多媒体资源检索服务中心、电脑及其他信息设备、支持独立研究及辅助媒体制作的设备等,强调对硬件资源及设备的不断更新以确保图书馆与信息学院的管理和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美国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教育认可标准给我国的启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美国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教育认可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变革可以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如下几点启示。
1.注重和发展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大力发展是美国图书馆服务能力在国际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中硕士及博士的培养点少,招生比例也少,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我国图书馆界应该大力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以及学术研究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2.构建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一体化学科。自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率先改为信息管理系后,国内几乎所有的图书情报教育机构都在90年代先后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系)”或“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系)”。然而,在一些更名后的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本上还是在招生、教学组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都自成体系,虽然有些院系为两个专业设置了若干共同的平台课程,但距离整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构建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一体化学科可从调整培养目标、整合学科名称、改革课程设置和融合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进行。
3.提高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教育的质量。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中存在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偏重理论而忽视方法技术教育、学生的相关学科知识缺乏等弊端。为提高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质量,可以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对教师学历、学科背景、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做出明确规定并不断进行考核和评估;增设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课程,强化课程内容的实用性,避免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相脱节;还要在教学方式上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习平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