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学习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学习规划

初中生学习规划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生 顶岗实习 岗前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10-02

顶岗实习是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运用广泛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对学生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进而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中职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得顶岗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学生在从学生向社会人过渡转型的“黄金时期”内职业生涯指导的缺位。然而,众所周知,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必备的环节,对中职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中职学生应加强岗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帮助学生完成对自我生涯的探索与最初职业方向的选择。本文从在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前加强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及策略来进行探索。

一、加强对中职学生进行岗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不同于中职学校里的实训实操,也不同于到工厂参观及教育见习。在企业里,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是有着明确的岗位责任和要求的。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参与企业的直接生产过程,系统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和学习任务。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在顶岗实习期内,学生既扮演学生角色,又扮演员工角色,同时受到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而企业的目标是获得有价值、有发展潜力的职工。两者的共识都是希望学生能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适应成长,最终成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职场精英。企业与学校应当共同承担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专业素质培养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员工培养的企业一般都会在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中包含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内容,比如性格测试、员工晋升发展方向、可接受到的培训、行业前景、企业文化、职业价值观等。但都只在入职前阶段设计该方面培训,并非覆盖学生整个实习阶段。何况,仍有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仅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的层面上,基本不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内容。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不明、对行业信息缺乏全面的了解、对制订生涯决策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必须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了解自己的兴趣,明确其自身的发展需要;认识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自己与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了解其自身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使学生能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适应成长,顺利通过顶岗实习,最终成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职场精英 。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作用

根据黄艳芳主编的《职业生涯规划》(广西版)的教材,对职业生涯规划下的定义是: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定出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就实践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该内涵可以看出,对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自我及职场世界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专业技能及价值观,结合行业环境的分析,对将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自己要达到的职业目标做出方向性的选择,并制订出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是M足人生需求的重要手段,能促成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并准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进一步分析社会需求及所处的职业环境,从而做出最佳的岗位选择。在中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就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生涯教育,当我们的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之后,他们便可在现实工作状态中依据自己目标岗位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制定如何提升某些专门技能的发展规划。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学生同样有机会在职场中寻找到榜样人物,再通过分析榜样人物的成功因素,比较得出自己今后所需重点培养的职业能力有哪些方面。总之,通过职场的历练学生有机会不断修正自己原先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做到规划有针对性、有导向性、有效果,使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走向职场达人的华丽转身。

二、在顶岗实习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策略

(一)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分层次的生涯教育

以黄艳芳主编的教材《职业生涯规划》(广西版)为基础,对广西中职在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分层次的生涯教育。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1)自我分析,如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及职业价值观等;(2)环境分析,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及行业环境。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此外,在教师进行生涯教育的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熟悉并懂得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二)建立由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生涯辅导团队

成功的职业规划要贯穿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就意味着在学生尚未具有成熟的职业规划能力之前,各方共同的生涯辅导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支由校方与企业组成的生涯辅导团队。团队可由六方人员构成――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生涯课程教师、专业课指导教师、德育辅导员、企业人力资源部及企业带教师傅,他们各司其职,合作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前和实习中的生涯辅导。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生涯教育体系的设计、生涯团队构建与沟通、就业政策的宣传、招聘信息公布、执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组织实习报告会、参加生涯设计比赛等;生涯课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学生的生涯理论指导、个体生涯辅导、组织生涯训练营、创业培训活动等;专业课的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指导;德育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同时需要时常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心理变化、实习表现等情况,对学生给予价值观、就业观的指导,并积极与企业相关部门沟通;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的职生涯培训,介绍行业背景、企业文化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途径等;企业带教师傅的主要职责是通过现场真实的具体工作实践,以准职业人的要求来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升各种职业技能操作能力,并经常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专业技能学习及见习实践活动相结合

首先,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专业课是每一个中职学生在走向职场的主方向。因而对中职学生的生涯教育必须以专业技能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中领悟未来的职业。其次,中职学校应带领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周末及假期,组织各种社团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实践活动。通过课余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进而学会自我规划的目的。再次,加强校内的技能培训,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学校应把技能训练作为教学重点来抓。学生只有掌握了工作必须的技能,才能在后续的顶岗实习乃至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及比赛,通过训练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掌握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四)多渠道宣传与多样化引导

第一,多渠道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平面广告、板报、校园广播台等多N平台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

第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每一年都开展全校性的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创业大赛,鼓励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将每个学生大赛参与度纳入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中。对获奖学生要引导他们如何将比赛成果运用到实际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对创业大赛中获奖并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将理想变为现实。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完整性、合理性的问题,是目前各中职学校在把学生引向顶岗实习前首要考虑的问题。学校应拓展渠道,组成多方参与的生涯辅导团队,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类型引导不同需求、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升职业规划能力,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杨 婉,范素文,邬瑞斌.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6)

[3]李 引.2015年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麦可思,2015

[4]黄艳芳.职业生涯规划[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初中生学习规划范文2

1. 避免初中毕业生升学、就业的盲目性

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初中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了解,其人生发展规划缺乏正确指导。许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选择的是逃避甚至辍学,没有认识到读高中就是“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升学方面,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利于自身今后长远发展的高中学校,而是盲目地舍弃职业高中而选择普通高中。许多初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思考,更多的是听从家长的安排。

由于生涯教育在小学、初中阶段几乎处于空白。初中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对自己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部分初中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走向定位模糊,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清醒的估计。教育的功利性导致初中生无法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些初中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盲目地追求升学率,升学至上、分数至上的学校教育,一方面抹杀了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另一方面也把学生引上了一条狭窄的人生道路。

初中毕业生“就业无意识”、“升学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必须解决的问题。

2. 提升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自控能力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的所有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即意识到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体验,能意识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自我意识能影响学生对活动的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影响学生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学生在活动时的情绪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表现。

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能使学生善于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善于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去努力实现目标;善于监视、调控、监测达标情况;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方法,达到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再认识。因此,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会学,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从社会和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提升学生自我意识,是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初中生正处于提升自我意识水平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以生涯教育课为主渠道的多种形式的生涯教育,不但能满足初中生提升自我意识的需要,而且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对稳定初中正常教学秩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初中生素质,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3. 可行而具体的奋斗目标,能激励各类学生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家庭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跳一跳、够得着”的近期目标和切合实际、能激励自己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生涯教育的重要任务。此类可行性强、操作性高的发展目标,能引导学生从自身特点和现有基础出发,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地发展自己,对初中阶段各类学生都有激励作用。

首先,有利于引导后进学生动力机制重构。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渐失去了信心,感到前途无望,自由放任,自暴自弃。此类学生自觉性差,往往会演变为班级里的“害群之马”。生涯教育能帮助此类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智能,感悟“行行出状元”的真谛,树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理想,形成为实现这一理想而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

初中生学习规划范文3

【关键词】学习动机;留守初中生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是激励、指引、维持、调节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1]。因此,学习动机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学习的方向、进程及效果。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2]。准确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学习动机是个体极其复杂和多样的内部心理因素,会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3]。留守初中生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其生活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有很大特殊性,且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如何,他们的学习动机受哪些方面的影响,这非常值得去探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在某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农村中学初中学生中进行整体施测,对问卷进行筛选排查后共回收有效留守初中生的问卷250份。

2.调查工具

本研究在田澜和潘伟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在修订该问卷的题项时主要将各种表述改成贴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涉及的主要动机成分有:满足求知需要、发展个人兴趣、提高能力、给长辈一个交代、赢得他人的认同和称赞、为就业创造条件、为社会服务、报效家乡等。具体包含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4个维度,共34个题项,采用五点评分方法。求知兴趣和能力追求两维度之和为内部动机分量表的得分,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两维度之和为外部动机分量表的得分。修订后的问卷各维度在本次调查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0.916、0.892、0.882、0.894,表明问卷的信度较好。

3.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SPSSForWindows18.0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

1.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总体状况

从数据分析结果得到,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各维度得分为:求职兴趣(2.79±0.97)、能力追求(3.38±0.93)、声誉获得(2.77±0.99)、利他取向(2.76±0.97)、内部动机(3.04±0.90)、外部动机(2.76±0.96)、学习动机整体(2.92±0.90)。从得分情况可以看出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整体得分的平均分为2.92,低于中点值“3”,从具体维度来看得分的高低排序为:能力追求>求职兴趣>声誉获得>利他取向,而内部学习动机水平高于外部学习动机水平。

2.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比较

分析结果得到,男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平均得分M(SD)为2.83(0.96),女留守初中生的得分为2.74(0.96),男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整体上略高于女生,但统计不存在显著差异t(248)=0.135(P>0.05)。外部学习动机方面,男留守初中生的平均得分为2.83(0.96),女留守初中生的平均得分为2.74(0.96),男留守初中生略高于女留守初中生,但差异不显著t(248)=0.715(P>0.05);内部学习动机方面,男留守初中生的平均得分为3.00(0.97),女留守初中生的平均得分为3.05(0.89),男留守初中生略低于女留守初中生,差异不显著t(248)=0.357(P>0.05)。

3.不同学习成绩留守初中生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异比较

为了分析留守初中生学习成绩与其学习动机的关系,具体分析不同学习成绩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差异,分析结果得到不同学习成绩的留守初中生在学习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F(4,245)=2.963(p<0.05),学习成绩较好、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得分分别为3.00(0.917)、2.85(0.90)、2.41(0.87),成绩越好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就越高;在内部学习动机方面,学习成绩较好、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初中生的内部动机得分分别为3.15(0.91)、3.05(0.85)、2.67(0.92),不同学习成绩的留守初中生在内部学习动机方面同样存在显著差异,F(4,245)=4.553(p<0.05),成绩好的留守初中生内部学习动机最高,成绩差的留守初中生内部学习动机最低;在外部学习动机方面,学习成绩较好、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初中生的外部动机得分分别为2.83(0.10)、2.84(0.90)、2.41(0.87),不同学习成绩的留守初中生在外部学习动机方面同样存在显著差异,F(4,245)=3.529(p<0.05),成绩中等留守初中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最高,成绩差的留守初中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最低。

三、分析与讨论

1.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整体情况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初中生整体的学习动机得分略低于理论中值“3”,这说明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留守初中生在学习上的动力还远远不够,他们对学习的向往和内部需求还有待提高。从具体表现方面来看,留守初中生的能力追求方面的学习动机最高,这说明留守初中生是还是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和展现自己能力,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2.男留守初中生与女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不同表现

调查结果表明男留守初中生与女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的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从平均分可以看出在学习动机整体上男生的学习动机略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更高一点,但具体来看却表现出男留守初中生的外部学习动机略高于女留守初中生,而男留守初中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略低于女留守初中生,这说明对于留守初中生,男生和女生的学习动机表现存在不同,男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更注重外部的看法,追求的是外部给自己带来的东西,而女生去更注重自己本身内部的发展与作用,不在乎外部的一些事物。

3.不同学习成绩对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调查结果得到学习成绩是影响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重要因素。学习成绩越好的留守初中生学习动机就越高,且不管是外部学习动机还是内部学习动机均是如此。这说明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是相互作用的两个变量,即学习成绩越好会使学习动机高,而学习动机越高会导致学习成绩就更好了。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2-23.

[2]吕静,赵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学习动机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6,S1:34-38.

初中生学习规划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

教育构建学认为,班集体是由众多学生个体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各个个体在其中承载着相应的职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课堂之中的学生个体,所从事的探知、实践、推导等活动,既有着自身的独立自主的个体行为,又有着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的群体活动,并且是二者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当今社会,各领域之间协作度、合作度更高,这就需要人们要具备和保持良好协作、合作技能和素养。就数学学科而言,其课堂教学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已经广泛使用。要取得小组合作实效,就必须认清存在问题,找准不足缺陷,才能高效组织,科学推进,实现高效。结合以上的认知和感触,本人现在此简单谈谈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及需注意的问题的浅显感知和认知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组织形式之一,要取得合作学习的效率最大化,需要紧扣课堂“有效”深刻内涵,构筑小组合作学习“渠道”。

一是构建互补性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学生个体高效、深入探究、实践服务,是为学生个体共同进步发展服务。由于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做好小组人员的构建工作。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整体性发展理念和协调持续发展理念,将小组间平衡性进行有效把握,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初中生开展学习实践以及协作讨论活动,确保各个初中生在互补性的探知探讨中,实现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

二是设置深度协作的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要展示其教学功效和显著功能,需要借助于良好的实践载体和丰富的合作时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提供初中生学生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提出具有合作探究意义的任务和要求,组织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共同学习、协作探讨等实践活动,以期让初中生个体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深入锻炼和深刻锻炼,充分展示合作学习的培养和促进功能。如在“去括号和添括号”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初中生能动探究特性,采用组建合作小组探究解析的教学方式,向初中生提出了合作学习探知“去括号和添括号”教学任务。同时,为了保证合作学习方向的正确性,教师向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前,提出了“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看上面两个式子,每个式子左边都有括号,并且括号前面是“+”号,右边没有括号,比较右边相应项的符号的变化,你能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等合作探究任务和要求,让初中生能够合作学习讨论有目的、有方向,始终在合理活动范围内高效互动协作。

三是提供实时有序的教学指点。教师是整个学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同时也是整个学教过程的指引者。教师的主导特性、指导功效,决定了教师必须始终围绕教师的教学做文章,必须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服务。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体只有在自身的努力实践下,在教师的科学有序指点下,才能达到学与教的效果最大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自身的主导特性,切实做好学习过程的全程指导和引导,保证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始终在可控范围内、深入前行,扎实有效。而这与“有效”要求一脉相承,异曲同工。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进程中,要充分展现自身主导作用,将自己融入到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深入到学生探究讨论进程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面对出现的不足,实时指点,为他们高效合作、深入探究提供科学指导,精当指点。如教师组织初中生开展“三角形的中位线”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走进学习小组观察指导,针对初中生出现的“错误认识三角形中位线”探析不足,及时予以指点,并明确向初中生指出:“要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中位线与底的位置关系;二是中位线与底的数量关系”。这样,初中生能够实时的掌握和认知自身合作探讨不足,从而及时“回头”,重新规划合作探析路线,推动小组合作实时高效。

二、常见问题和不足

通过以上对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路径的研究,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操作和组织进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问题或现象的发生: 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载体的构建不平衡,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组建学习小组时,没有遵循互补要求,将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主体予以科学编排,错位设置,导致组间学习能力两极分化。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个别初中数学教师收到形式主义的影响,为合作而合作,设计的合作内容,设置的合作环节,没有针对性和深刻性,初中生在其中参与意义不大,可有可无,影响和削弱了小组合作功效。 三是缺少情感培养,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度参与和积极协作。有少部分教师忽视情感的激励作用,强行要求初中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初中生心愿情不愿,参与程度不深,积极性不高,表面看似参与,实际身心游离于小组学习活动之外,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小多吉.论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2期

初中生学习规划范文5

关键词:班杜拉;观察学习法;初中生;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艾伯特・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所谓社会学习理论就是“关于人类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学习现象的一种理论,它研究各种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情感与行动的过程,目的是要说明和解释人的行为及其规律。”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传统的学习理论研究主要是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而班杜拉则开创了以人的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法及效能感。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旨在研究人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人的学习能力。所谓的文明教育就是“尊重和重视品行、人性在各种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1班杜拉观察学习法

所谓观察学习法就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班杜拉观察学习法来源于他的一个经典的实验:“班杜拉将被试儿童分为甲、乙两组,在实验中,第一阶段让儿童分别观看一段录像,甲组儿童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成年人,给这个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儿童看的录像片开始也是一个大孩子在打玩具娃娃,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成年人,打了一顿这个大孩子作为他打玩具娃娃的惩罚。看完录像后班杜拉把两组儿童一个一个送进一间放有玩具娃娃的房间里。结果甲组儿童会学着录像片里的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乙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敢去打玩具娃娃。班杜拉用替代强化来解释这一现象:观察者因看到别人(榜样)的行为受到奖励,间接引起他本人的相应行为的增强;观察者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产生替代性惩罚作用,抑制相应的行为”。

2从班杜拉观察学习法看初中生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榜样教育

目前,对初中生进行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上的思想政治课。虽然初中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塑造了许多具有正能量的榜样,但这些课本上的榜样只是理论上的学习。对于心理不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显得空洞、枯燥无味,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缺乏贴近现实生活的榜样教育。对初中生文明习惯影响较大的一般是其父母、老师和同学,而有的师长及父母的行为并没有做到文明,所以,许多初中生的文明教育是缺乏榜样教育。对心理年龄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强,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来做决定的,如果缺乏正确的榜样教育将影响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

2.2教育者忽视强化的作用

在许多学校,对优秀的学生都有奖励,包括物质方面奖詈途神上的奖励,但是许多学校在给予学生奖励时都忽视了奖励的方式和目的,并没有达到对学生的强化作用,初中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他在某堂课上表现好而获老师的表扬,在生活中却不一定能够用同样的态度去做这件事。

2.3初中生个人信念不强

上初中的学生一般年龄在11―15岁,此时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不够全面,还为形成清晰的价值观,没有坚定的信念,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他们对文明的行为习惯认知不够全面,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主要是来源于父母、师长及社会的压力,当然有少部分是自己的兴趣使然,但他们对接受文明教育是缺乏个人信念的。他们缺乏对文明行为的追求,没有坚定的信念来规划自己未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班杜拉看来,个人的信念在观察学习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如果不是自身自觉地认识到文明行为,且没有坚定的信念,那么,在初中生的文明教育中初中生并不会真正习得文明的行为。

3班杜拉观察学习法对初中生文明教育的启示

3.1用正面、多样的榜样引导

由于初中生的心智不成熟,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力,对文明行为的认识和判断不够深刻、不够全面,所以教育者提供正面的、多样的榜样让他们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能力与榜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未成年人。榜样的性质不一样,对观察者的影响也就不一样。班杜拉对如何选择榜样也作了详细论述,他认为榜样要有权威性、可信性以及有足够的吸引力,初中生的文明教育应选择正能量的榜样和多样化的榜样。

3.1.1师长作榜样

教师、长辈对初中生来说具有权威性,尤其是优秀的教师,学生通常会很崇拜优秀的教师,所以老师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可以吸引到学。如果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来为学生做示范那么学生很容易从教师身上学到文明的行为举止。家长是初中生比较信任的人,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初中生生活学习影响比较大的人。

3.1.2身边优秀的同学作榜样

班杜拉认为观察者与榜样的相似度也很重要,如果观察者与榜样有相似的年龄、性格、爱好、性别等,那么观察者很容易学习到榜样的行为。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应选取他们现实生活中表现优秀同学、朋友作为榜样。同学之间有相似的成长经历更容易让他们彼此取得信任。所以说,选取身边的人和事作为初中生学习的榜样既贴近现实有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3.2正确应用强化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他认为强化不仅来自于外界环境,而且也来自于观察者自身,所以教育者要恰当地应用强化。尤其在初中生的文明教育中,教育者就应当恰地应用这三种强化:首先,教育者应该在课堂上或者实践活动中对观察者做直接强化,也就是让给观察者直接经历或感受到强化。教育者做直接强化应该注意方法,要权衡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初中生对事物的好与坏还不能够清晰地判断,若过度地奖励会适得其反――让他们重利益而看不清做好事的意义。

3.3加强初中生个人信念

“信念就是指自己心中坚定的不移的想法,而初中生文明教育需要主体有坚定不移的对文明行为的信念”。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需要个人信念,个人内心有着坚定的想法才会去接受相关的学习。在初中生的文明教育中更需要学生有个人的信念,那么初中生怎样培养个人的信念呢?首先,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获取信念,教会他们在生活中做文明的事,让其亲身感受到做这些事的乐趣及意义,在这种亲身经历中逐渐形成“与人为善”的信念。其次,让初中生接触社会中的善恶事件,通过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他们明白好坏,尤其要让他们知道做好事会受到社会的肯定,对社会是有价值的,而做坏事则会受到惩罚,从而逐渐形成对文明的信念。最后,还要教会他们举一反三、逻辑推理,也就是对看到的事物做理性分析,由此及彼,从而加强心中的信念。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才会在人生道路上付出行动,所以初中生的文明教育要加强初中生个人对文明行为的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洪显利等.教育心理学的经典案例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5.

[2]林碧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榜样教育[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2,(2):7378.

[3]姚篮.试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2):49.

[4]陈彤彤.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对中小学德育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155.

初中生学习规划范文6

1.科学面对学习、考试的心理教育。

作为初中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学习、考试是重要的心理教育内容之一。放眼当前的初中生学习态度、考试心理,我们不能不冷汗涔涔、热汗潸潸,如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高远的人生理想、为老师学习、为父母考试的心理状态等,占据着班内大多学生的内心。反映在具体的学习与考试活动中,就是主动学习者较少,多以教师指到哪儿,学生就学到哪儿;热爱学习者较少,多数学生没有“以学为乐”的心理,满腹牢骚,以抱怨父母、师长、学校施与的学业压力为主;诚信参加考试者较少,多数学生在参加考试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丝的侥幸心理,做着形形的作弊准备,一旦环境适宜,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拿来主义”,甚至于很多学生都不以为耻,习以为常等,不一而足。作为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学习态度与诚信行为令我们十分担心,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科学面对学习、考试的心理态度,是我们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2.导向人生的理想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施与学生充分的影响,积极地引导,将会给他们未来的生活、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渗透与侵蚀,初中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产生极度的困惑、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与此相对应的,传统的理想教育依然还高高在上,存在着严重的教条化、抽象化、模式化的不良倾向,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认知,所取得的教育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教育活动应该与时俱进,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关系学生未来的人文命运出发,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发挥理想教育对初中生的激励、引导作用,让初中生以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投入到具体的学习生活当中,为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世纪英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1.优化学校环境,引导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曾指出,学校环境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的确,作为初中生生活、学习的场所,长期封闭式的管理会形成他们自私、冷酷、内向、孤僻等不良心理特征,如果再任由其抽烟、喝酒、玩游戏机、早恋等不良现象恣意蔓延,将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如何优化学校环境,引导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项课题。这方面,我们首先要保证班级适宜的学生容量。有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学生更容易烦躁不安、好斗,产生攻击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其次,我们在保证校园环境干净、整齐、方便、舒适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加强校园的绿化工作。因为植被影响着环境的湿度、温度,在降低噪音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排遣师生的不良情绪。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学生文化气息的营造工作。在影壁上、长廊中,还有学校的宣传栏、文化阵地等地方,张贴初中生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文品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另外,我们还要积极开辟“诸子文化长廊”、“好书推荐”、“流动图书角”等专门区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理想教育。

2.开展多种活动,塑造初中生完善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