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财政税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级经济财政税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级经济财政税收

中级经济财政税收范文1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重点、难点问题,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要根据经济增长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下面就对其财政税收政策给予简要探讨。

二、影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

在不同的阶段,各种生产要素会出现不同的特征,技术、市场及组合方式有较大的差异。加上当前经济增长仍是粗放型增长,影响了技术、文化及资本等。

(二)制度因素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制度相关,但当前属于民主的社会主义时期,若还采用行政命令来安排经济,将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科技因素

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使得经济增长中出现重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人口因素

我国属于?r业大国,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整体不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但城市经济增长中需要业务素质与道德素质高的劳动者,这样一来,就造成就业结构的矛盾,不利于经济发展。

三、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

(一)对财政投资政策进行优化

就现阶段的情况进行分析,加大投资的力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城市居民收入的稳定性及长期性。我国地方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我们若想扩大财政投资,则需要增加相关燃油税、遗产税等,加强对税收的监管与稽查,建立相应的收入申报制度,防止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完善分税制,尤其是地方县级以下的分税制,明确各个地方政府单位的分工及职责。除了加强投资力度外,还应加强对城市企业科技的投资,创新城市企业科技体制,支持龙头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构建科技承包创新的主体,让产业科研机构走向高校,发展技术。创新财政投资机制,拓宽财政投资融资渠道,增加其资金量,调整政策性金融投资结构。当前,我国的财政投资参股经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创新投资机制的突破口,可与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引进民营资本、外资及其他资金,最终促进城市经济方式的转变。

(二)完善税收政策

首先,改进税收优惠政策。可扶持地方重点企业,提高城市产业化经营程度,将优惠政策的范围扩充到所有产业化经营企业中,并把民营企业纳入税收政策中。注意各项优惠税收政策之间的内在关系,如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对外贸易税等,有效避免各种税收政策带来的弊端。其次,完善增值税制度。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政策;调节流转税额;在企业产品加工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实施减税优惠,增强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后,优化税收管理服务。清理、归纳及总结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制作成宣传手册,扩大宣传范围。完善相应的税务机制及行为,确保税务透明、公开,从而为税务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税收的公平性、科学性。

(三)提升经济发展潜力

当前,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因此,城市应该借助财政税收政策来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在部分区域,关于外需经济的发展并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增大赤字,同时发行固定比例的国债。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经济预算中的支持资金,地方政府也应该重视跟紧建设项目,确保具有足够的资金。另外,应该重视投入到城市的改造方面、企业科学技术的更新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确保增加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应该重视支持高新技术,促使工业化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促进高新服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服务业,应该重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因此,政府还应该重视培养服务型人才,发展服务型人才队伍,创造更多培训与教育的机会,建立科技支持、人才培养的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

(四)做好财政各项专项支出

梳理当前经济发展的各项资金政策,从直接补贴向间接补贴转变。采用财政支持发展应用于市场秩序、市场竞争等。就当前来看,我国不少的财政资金多用于社会资本竞争较激烈的企业,如新闻媒体、服装、航空等。可适当调整这些财政资金,将其投入到促进城市发展的项目中。根据当前城市经济发展趋势,适当调整政策,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加大财政资金对城市环境的投入。

(五)建立绩效考评体系

现阶段,我国绩效考核的方式还不够健全,应该考虑在已有的考核方法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形成完整、有效的财政部门资金配置的绩效考核系统。有关部门应该创建对应的约束体制,系统调查地方的具体情况,还应该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完成对财政税收工作的分析后,还应该充分掌握城市发展的可能性,以及个人的努力等。根据监察部门的意见,适当更新考察与评价资料。利用现代统计学以及管理学等知识全方位地考核财政税收政策,提高结果的客观性。此外还应当建立绩效评价公示制度,发挥考评结果的作用。通过书面形式,对测评结果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六)实现财政―货币协调

首先,不断调整财政税收政策的支出结构,缩小财政税收对竞争性产业的投入,重点支持通信、交通及能源,通过财政协助,促进城市工业发展。加强对服务业、科技产业的投入,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其次,合理使用国债,适当增加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同时也可允许地方财政担保的公共投资。最后,调整税收结构,为城市经济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适当调整银行利率,缓解通货紧缩给产业带来的压力。

四、结语

中级经济财政税收范文2

中级经济师证书不需要每年进行例行审查,但每5年会审核一次。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实行注册登记制度,资格有效期一般为5年,有效期满,持证者要按规定主动到发证机构办理注册登记。

“中级经济师”是中国职称之一,属于经济师类别。要取得“中级经济师”职称,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按专业可分为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民航运输、人力资源管理、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

(来源:文章屋网 )

中级经济财政税收范文3

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高中政治课中我们都学过,税、利、债、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最重要也是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就是税收,约占财政收入的85%。税收作为各级政府支出经费的主要来源,是维持教育、国防、科研等公共事业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包括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救灾拨款和物资发放、高校的各种经费、“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发等都离不开税收。

税收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财政支出上,还有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iPhone,为什么中国的售价会比美国高许多呢?这是因为商家从美国进口iPhone时须向中国海关缴纳一笔进口关税,这笔关税经销商不可能自己承担,所以他自然要提高售价,将这笔额外的税额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果你是个iPhone的消费者,或许会被海关气得牙痒痒,愤愤地想如果没有关税可以省下一大笔钱。但是换个角度想,与美国相比,国内的手机行业在技术上无疑是落后的,面对国外先进手机的竞争,如果连价格优势都不能保持的话,长此以往,市场份额将被国外先进手机所占据,这无疑不利于国内手机行业的发展。而国家征收的这笔税收,既可以保持国产手机的价格优势,又能将其再次投入到支持本国科技发展的政策中,可谓一箭双雕。

相较于税收的“用”,大家可能会更加关心它的“取”,这是与个人的利益最直接相关的。国家取得多了,个人利益相对就会少。或许大家并未作为直接纳税人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对纳税的概念比较模糊,其实日常的各种消费活动都有可能让我们间接地纳税,如在商场里购买文具、服装、零食,乘坐公共汽车,去饭店聚餐,观看电影和演唱会,包括你现在买到的这本《求学》,我们所支付的价款中都包含着税收,所以税收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税务专业――不仅仅是计算

税务专业,可以理解成学习与税收相关事务的专业。

作为应用经济学下的一个分支专业,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是我们在大学里首先需要掌握的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可以教会我们如何系统有条理地去分析一个问题。税收学是学习税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国现行的17个税种,是税务专业的同学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以后学习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了解了中国现行的税制之后,会继续学习各种与实务应用联系紧密的课程,如税务会计、税收筹划、国际税收等。

税收学中的各项税额计算是基础内容,但仅仅会根据法律条例计算出数额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因为这只是最基层的税务工作,其他专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岗前培训后同样能做到。税务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做的是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站在不同的利益主体的角度研究税收所带来的影响,利用税收达到最大效用,这是我们与非税务专业学生的最大区别,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税务学的课堂总是不乏生机,因为税收无处不在,我们可探讨的问题也各式各样。有时老师在课堂上也会跟学生唠唠嗑,讲述他当年奋斗创业的风云往事,或者大谈当今的股市楼市,还会“不小心”透漏他有几套房产。

在课外,有许多参加集体活动或者社会实践的机会,如每年一届的“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就是专门为税务专业学生量身打造的一场全国性比赛,在今年的比赛中,由我们学校税务专业的4名精英组成的上海财经大学代表队以超群的实力获得了全国总冠军,奖品不仅包括10万元现金奖励,还有进入著名的“四大”【四大会计事务所,包括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和安永(EY)】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机会,并有直接签offer的可能。

那么会计与税务学两者有何关系呢?这两个专业有很多交叉点,《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是税务专业必修的两门课程,因为在实务中大部分税额的计算都会涉及企业的会计记账,如果不清楚企业是如何记录交易等事项的话,计算税额也无从下手。税务学专业的课程设计里还有一门课叫做《税务会计》,这门课就是把税法中的条例与会计的知识相结合,是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会计学专业也会学习现行税法,但只是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必要的补充,不会像税收学专业那样学习其他税收理论、税收稽查等更专业的课程。简单地说,财务会计基础知识是学好税法的基础,但两个专业侧重点和今后工作的立足点不同。

就业竞争少+高薪的诱惑

在4年的学习中,如果你对税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将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那你可以说十分幸运,因为你有许多其他专业可望而不可即的优良选择。不仅就业面广泛,并且就以上海财经大学的税务学专业来说,它的就业质量相对其他高校来说也实属中上乘。大概有4个方向可供税务学毕业生选择:

其一,通过参加公务员招考进入财政税务机关。公务员招考中多数岗位会对考生的专业有所限制,作为税务专业的学生报考财政局和税务局就资格审查这第一关来说毫无压力。有的岗位会限定财政或税收专业,鉴于这两个专业开设的学校及招生规模都比经济学、会计学少很多,竞争当然就没那么激烈了。

其二,进入大型内资、外资企业的税务部门。往往是规模越大的企业,税收对其利润的影响也就越大,企业财务的分工越细化。有的企业会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而且任职的级别不低,财务总监下面就直接是税务总监。

其三,进入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中会有专门负责税务业务的部门,其他诸如审计、金融部门等税务学学子也同样可以加入。众所周知,会计师事务所待遇不错,尤其是“四大”,即使不打算长期呆在事务所,把它作为继续发展的跳板也是很好的选择。

其四,进入银行。每年各大银行都会招收大量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待遇稳定,福利也不错。

中级经济财政税收范文4

专业方面,首先是基础会计,然后是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这是比较基础的。掌握这几门,专业知识就基本掌握。

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

会计专业领域涉及面广:鉴证、审计、税收、公司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破产清算、法务会计、预算制定、商业咨询等都是会计专业将要涉及的领域。课程设置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基础会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税收基础、统计基础知识、经济法律法规、会计基本技能、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基础知识、会计模拟实习、会计岗位实习、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成本会计、工业经济学基础知识、成本会计模拟、流通业会计实务、商品知识、商业会计模拟等。

(来源:文章屋网 )

中级经济财政税收范文5

一、财政学的学科基础

纵观财政学科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他学科向财政领域渗透,即移植其他学科原理和方法研究财政问题和解释财政现象,为现代财政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宽广的学科理论基础,使财政学演变成为一门融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以及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1、财政学的经济学基础

2、财政学的政治学基础

现代财政学在具有经济学基础的同时还具有政治学基础。首先,财政学与政治学研究的行为主体具有一致性。政治学以国家或政府机构为中心进行研究,而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因此政治学的理论与观点,尤其是政治学上的国家理论或政府理论会直接渗透到财政学研究中来。在财政学著作中,有些直接冠以《政府经济学》来体现财政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西方财政学中,一直存在着将财政学与政治学相联系的倾向,西方经济学家道尔顿在其《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中更是开宗明义地指出,财政学是界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3]其次,财政决策过程需要通过政治决策机制来完成。财政所研究的公共资源配置依赖于政治过程,政治决策机制与方法的差异对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财政收支活动与过程同时又是政治活动与过程。随着1960年布坎南(Buchanan.J.M)《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的出版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为政治学建立了与经济学相同的分析基础,使得经济学分析范式成功地拓展到政治领域,以经济学为纽带将财政学研究与政治学研究打通。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党理论、官僚理论、投票理论在财政学中的运用,开辟了从完善政治决策机制的角度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新领域,使经济学、财政学和政治学更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便于我们从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层面共同研究财政问题。

3、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

财政从来都是同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连在一起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目标就是要有效实现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可以界定为政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从经济学角度考察财政,主要侧重于财政运行规律的分析和揭示;从管理学角度考察财政,则侧重于财政管理机制的构造和操作,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当今世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已经或正在为“新公共管理”所取代。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谓“产业型政府”的解释,政府部门实质上是一个特殊产业部门。因此,财政问题不仅是经济学和政治学问题,同样是管理学问题。[4]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管理学的合理内核是构建合理的财政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管理归结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构筑利害相关主体的约束与制衡机制、规范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权利配置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吸收企业治理理论来谋求财政的科学控制。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按照管理学的范式,将管理学中的制度、行为、组织和决策理论引入财政学来研究财政,必然会使财政学的学术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4、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

财政制度运行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制度会通过财政行为主体对财政运行产生重要的乃至决定性影响。自德国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其“韦伯命题”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一国社会文化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透过经济现象去探究隐藏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日益成为人们洞察经济问题的新视角。社会文化环境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其行为取向与方式,从而发挥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功能与约束功能,进而使制定出的政策带有较为浓厚的伦理色彩;另一方面,根源于社会文化传统的非正式规则对约束、规制与调整人们行为起重要作用,其对正式规则的作用发挥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事实上,就是在同种经济运行机制(如市场机制)下,由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非正式规则的差异,会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上得到反映,呈现不同特点,最终体现出制度效率的差异。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种制度在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运行状况和运行结果,为什么一项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会出现偏差,为什么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产生于西方社会环境下的某些做法。因此,我们研究财政现象与问题时不能忽略社会文化环境的客观影响,否则,会使现实财政制度流于形式抑或趋于无效。

在经过几个世纪的学科日益分化的历程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甚至出现了学科综合的趋势。[4]财政学科的综合性要求我们对财政学科中一些重大或重要问题必须结合有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将财政学建立在一个宽广而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并体现于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财政人才培养目标。

二、财政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课程设置难以完全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基础

为了满足我国财政学科发展与财政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院校对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增加了经济学基础课程,但仍然存在缺陷。首先,财政专业主要学习的经济基础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初级)》,很少开设中级(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课程,而其中的经济理论或分析方法正是许多财政问题分析所必备的,如税收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最优税制设计等。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大大降低了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其次,随着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广泛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日益成为财政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基本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知识对于财政专业学生是不可缺" 少的。但在目前的财政课程体系中,许多学校将《计量经济学》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数理经济学》更是一个空白,导致学生对数学公式与推理只知数学含义而不知经济含义,遇到财政专业课程中的数学分析内容,则以囫囵吞枣的方式死记结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基础以及社会学基础未能有效的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来,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视角过于单一,对财政现象与问题的理解难以深入,就财政论财政的现象没有得到改观。[5][6]尤其是社会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中国财政制度的本土化要求,死搬硬套西方理论分析财政现实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

2、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构、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撇开公共基础课不论,在财政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构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头重脚轻”现象,即学科基础课程偏少而专业课程偏多,其直接反映出财政专业的口径较窄而专业性过强,导致财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偏低;在专业课程内部结构方面,由于课程门数过多,过分强调单项课程结构完整,导致各门课程大而全、小而全,在不同课程名义下讲授相近的内容,内容交叉重复,知识容量狭小。[7][8]如《税收与实务》、《中国税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直接重复,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3、财政实验课程相对贫乏

财政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税收和税收管理知识,还是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知识,基本上全部依赖传统的“空对空”的课堂讲授方式,既给教师授课带来困难,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事倍功半,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财政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1、优化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

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增加经济学理论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课时,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本科层次)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第二,适当压缩财政专业课程门数或教学课时,或者将某些课程从必修课降格至选修课,为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留出课时空间。如取消《税务会计课程》,将《公债管理学》、《税收与实务》《比较税收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第三,新设部分财政实验课程或从现有课堂教学课时中划出部分课时进行实验教学。

2、整合现有财政学科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

在维持财政主干专业课程基础上,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归并整合,避免单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扩大知识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7]如《税务管理》与《税务》可以合而为一,称为《税务管理与》;《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联系紧密,部分内容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建议合二为一,改造为《国家预算与核算》课程;《财税专题讲座》则改造为《财经专题讲座》以扩大其适用范围和突出课程内容的一般性与实践性,等等。

3、加强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协调与分工

在财政专业教材的编写中,为了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在所难免,因此需要我们就相关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予以协调与分工。这样做的优点除了可以尽可能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之外,还可以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连贯性,同时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更为明确。在这方面,可以依据理论与制度两大模块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9]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该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如对于《财政学》中的“国家预算”部分,只着重讲述预算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方法,而对于预算的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以不加介绍,留待《国家预算管理》中进行讲述,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2]加雷斯·D·迈尔斯 公共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张 馨 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

[4]高培勇 “一体两翼”:新形势下的财政学科建设方向———兼论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融合[J] 财贸经济,2002,(12):33-36 .

[5]王世运,周巧红 建立财政学科体系及其理论框架的新思路[J] 财政研究,1996,(3):17-19 .

[7]李樱木大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财政学科建设的思考[J] 辽宁财专学报,2003,(1):59-61 .

中级经济财政税收范文6

【关键词】 简易实例; 解读; 所得税会计; 一般程序

一、一般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是指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以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实例解读

例:甲企业于2009年10月5日对外销售产品一批,售价为1 000 000元,成本为700 000元,至年底款项尚未收到。甲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了100 000元的坏账准备;2008年12月外购一台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购置成本为200 000元,会计与税法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按4年计提折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2年;甲企业于2009年计提了50 000元的产品保修费用;甲企业于2009年2月5日以120 000元的价格购入某公司发行的股票,并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9年12月31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15 000元;2009年8月15日甲企业支付了一笔20 000元与税收有关的滞纳金和罚款。甲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要求:(1)计算上述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定上述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

(3)计算暂时性差异并确认其类型;

(4)计算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应交的所得税;

(5)计算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6)编制与所得税有关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

1)应收账款:

期初账面价值=0

期末账面价值=1 170 000-100 000=1 070 000

2)固定资产:

期初账面价值=200 000

期末账面价值=200 000-50 000=150 000

3)预计负债:

期初账面价值=0

期末账面价值=50 000

4)交易性金融资产:

期初账面价值=0

期末账面价值=115 000

(2)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

1)应收账款:

期初计税基础=0

期末计税基础=1 170 000-0=1 170 000

2)固定资产:

期初计税基础=200 000

期末计税基础=200 000-100 000=100 000

3)预计负债:

期初计税基础=0

期末计税基础=50 000-50 000=0

4)交易性金融资产:

期初计税基础=0

期末计税基础=120 000

(3)计算暂时性差异并确定其类型(表1)

(4)计算应交所得税

1)利润总额=1 000 000-700 000-100 000-50 000

-50 000-5 000-20 000=75 000(元)

2)应纳税所得额=75 000+100 000-50 000+50 000

+5 000+20 000=200 000(元)

3)应交所得税=200 000×25%=50 000(元)

(5)计算所得税费用

1)当期所得税费用=50 000(元)

2)递延所得税收益=(100 000+50 000+5 000)×25%=38 750(元)

3)递延所得税费用=50 000×25%=12 500(元)

4)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50 000-38 750+12 500

=23 750(元)

(6)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3 750

递延所得税资产38 7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2 5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