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

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课表编排 教务管理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22-02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相继推行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一些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形式也趋于多样化,这都给排课工作在量和质双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排课是高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广泛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高校相关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开始运用教务管理软件进行课表编排工作,然而,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排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高校的情况都不同,要靠一个算法或一套软件排出高质量的课表是不可能的。于是,各高校近年来又开始走软件辅助编排与经验主义相结合的道路。

二 课表编排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跨校区上课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完成了多校合并历程,合并后高校进行了资源重组、学科优化,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有些高校又建了新校区,很多高校都存在多校区问题,有的校区之间甚至距离很远。石河子大学目前就有中区、南区、北区、东区和五家渠校区五个校区。为了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我们在课表编排时,先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尽量避免学生课间因上课地点变更长距离的跑动,然后尽量满足老师的需求,缩短老师因上课地点变更的跑动距离。然而,由于师资或教学资源的约束,一些跨校区上课的情况还是在所难免,尤其是我校地处西部,冬天漫长而又寒冷,考虑到广大师生的安全,避免耽误上课,学校充分研究教学规律、借鉴兄弟高校的做法,提出了大课间的解决方案:即把原来的一小节课50分钟压缩为了45分钟,两大节课课间改为30分钟,这样既提高了上课效率,又提高了课表满意度。

2.师资不足及课表稳定性的问题

由于扩招和教师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因素,高校部分专业某学期就会出现师资不足的问题,如果缺乏合理的计划安排,到时候就会出现调课多的现象,从而影响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甚至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石河子大学目前还鼓励小班上课,个别课程师资紧张,一个教师一学期要带十几个教学班,这时若再有教师外出,课程的安排就会出现问题,要么其他教师临时代上,要么让任务很重的教师再加新的担子。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先是采用学期全学程教学任务计划表(主要包含以下字段:课程或环节代码及名称,总学时或总周数,学时分布,任课教师,周学时安排),让学院、系部、教研室、课程组、教师有个大概的计划,在不违反教学规律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这样课表相对比较平稳,也有利于督导,同时也便于后期的工作量核算;鼓励小班上课,相当于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我们在落实教学任务的时候,进行公共课交叉落实,专业课按顺序落实,以便给行政班级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合班上课。对于调课,我校采用领导逐层审批制度(教研室学院教务处),严格控制调课率,发现随意调课后则追记为教学事故。执行此方案后,我校调课率比以前同期降低了50%左右。

3.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新开了不少专业,由于是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些新开专业普遍存在必修课较多、选修课较少、学生课程多、自由时间少等情况。我校根据实践经验,发现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上述不足,结合市场需求,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多开课,压缩课时,开短课程,精讲课程,多开选修课。开拓学生的视野,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自学、多实践。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我校课表编排工作人员借鉴其他高校四学期制的做法,摸索出上半学期—下半学期的排课方法。即:学时多的课程全学期上,短课程半学期上完,根据专业特点、课程性质,把这些短课程均匀地分布在上下半学期,或者根据专业需要全部安排到某一个半学期,另一个半学期学生集中实践。这样老师也可以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时间。

4.英语分级教学、体育选项选课上课问题

多年来,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和体育选项上课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随着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深入,问题和困难也不断显现。其中大学英语分级和体育分选项上课与排课之间矛盾最为突出。我校新生入学后英语即展开分级教学,体育选项更是多达10项。为了给其他课程让出尽量多的时间,我校采用了分组分级法进行这两类课程的课表编排,排课前,把这两门课程的负责老师召集到一起,根据教学规律,进行统一调度、协调,避免冲突,并且优先排这两类课程。考虑到理工科的学生实验比较多且多是每次3~4学时,下午尽量不安排体育与英语课,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实验。

5.公共选修课、辅修、二学位及艺术类小课课表的问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家觉得公共选修课不重要,就是混学分,所以不少学生不好好学,老师也不好好教。为了改变这种传统观念,我校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课程过程管理之外,在排课时,一改原来公共选修课全排到晚上的做法,重视选修课,采用交叉排法,淡化选修课的概念。例如:我校把周三的7~8节、周五7~8节等时间设置为公共课选修课时间,同时周三的晚上、周五的晚上也允许安排必修课。我校艺术类小课采用一对N(N通常为1~8)的方式上课,课头特别多,时间点不够,以前都是手工排,比较混乱,调整也困难。目前,结合教师意愿,我们采用了一种变通的方法,即在课表中设置11~12节,排在11~12节的小课中午上,提高了课表的精准度。另外为方便管理,我们把辅修和二学位的课表统一放到周末,避免了课表杂乱,提高了管理效率。

6.节假日的问题

我校地处少数民族集中地区,针对节假日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现行政策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民族生和汉族生统一休息),且要精确化排课的需求,我们的做法是:空排法,具体示例如下:若五一劳动节是第五教学周要调休三天,我们就将第五周先空出来不排课,这样第五周还有四天可以安排课程,等课表排完后,再把清明节、端午节等节假日的课程整体调整到第五周空闲的时间,由于第五周原先没有安排课程,就避免了冲突,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课表的精准度。

7.教室资源不足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的扩招,高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但教学场所普遍紧张。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我校采用了容量接近原则与学生就近原则。容量接近原则,就是如果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接近某个教室的容量,就把这个教学班安排在这个教室上课;就近原则是同一上课班级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时间上课不一定非要在同一地点上,而是相邻的两大节课尽量安排在一个上课地点,或者邻近,这就缩短了学生课间的跑动距离。

三 总结

在学分制和信息化环境下,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本校利用教务软件进行课表编排时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旨在抛砖引玉,高校管理人员应在实际操作中切实遵循既定的工作原则,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总结经验,不断追求最佳的排课效果。

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方向

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学在科技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那么作为数学教育基础的小学数学教育来说,确实对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育品质至关重要。

一.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小学数学是我国素质教育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中最为主要的学科之一,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不断出台的义务教育相关文件,素质教育以及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在我国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引用多元的方式和方法来评价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离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来看,部分地区还是仍然坚持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导,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教育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方面,虽然在考试命题以及教学素材的编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但是却存在不符合小学生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的现象。例如在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出现部分不符合小学生思维以及特点的考试题目,这导致我国社会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初衷以及对小学生的学习乃至成长提出了质疑。总之,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与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教学标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教育评价体系方面,还是仍然以考试成为主要的评价手段,这些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以及发展。

二. 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应对措施

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在于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改革。

1.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以学生为主的主要体现,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终生学习意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因此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及学校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情感需求,回应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为主的教学目标。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意识的觉醒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教师自身如果缺乏主导意识,盲目地配合服从,习惯被动思维,就无法形成对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在教育中,存在教师和学生两类人群,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景,如生活情景、音乐情景、图像情景、问题情景、实践情景等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给与及时的肯定,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与学生足够的支持和指导。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以及学生个人的能力,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找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指导,指导学生完成自己为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中的规定。

3.增强教育“载体”作用的发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小学数学的学习载体以及不仅仅限于教材,网络以及多媒体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新的载体。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发挥多种载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以及教材进行整合,利用多种载体进行小学数学教育。

4.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归纳与总结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如今,教学改革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新课标又是我国对于发展学生教育的一大利好教育模式。所以,紧随着教学的脚步,有必要对于小学的数学课堂教育学习做出进一步的探究。首先,我们都知道课堂教育在我们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里,学生和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所以它是我们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其次,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有利辅助,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

特别是在新课标出现以后,更是把可以教学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因为新课标要求要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性的进步性要求。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以前只有教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教授知识,现在可能会是教师和学生公共学习的一种模式,让学生更加的独立自主,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也是现在课堂教学的一大主要任铡

最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更加的别具一格。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指学习到新的数学知识,掌握了新的解答技巧这样简单,而是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的采集到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点,由点及面,进而普及到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在新课标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数学教学模式,即探究式教学。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教导为先,学为主体”,非常符合上述所讲的独立思考的特点。

二、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一)教师与学生的相处要平等公正

首先,这是一个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快速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因为大多数的教师在无形中总能形成一种特定的威严,这样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殊不知有的学生不喜好威严类型的教师,相反平易近人的教师更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因为他们能在有效的时间内相处愉快,学生也乐于在这种氛围下继续让自己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做到“感情先行,启智育情”。如今早已经不再实行严厉的教学模式了,一旦操作失误,极有可能给双方造成不良的影响。因为现今提倡的是实施素质教育,那种苛刻的严厉的教学模式有可能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例如一些新闻中常出现的学生跳楼、学生逃课打架或者斗殴的新闻,实际上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因为一个人长期接收到一系列有关严肃的信号时,会增加他们的抵抗情绪,当情绪到达一个临界点时,就会“嗖”的一声,引爆炸药桶。我们都不愿意当个引爆炸药桶的人,相反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喜好,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平等相处,像朋友一样去交流,以公正的态度与学生去交心,这样在真正地课堂教学时,才更能轻松的与学生相处。

(二)教师要有分层教学的意识和准备

一个人的学习,要根据他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来制定属于他的学习计划。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样的时间和空间内,你可能做到所传授的内容所有的学生都能百分之百的吸收。举个例子,比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这种数学知识时,需要学生掌握相关概念的同时,要掌握求面积的一些公式等。比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些时间概念时,有的学生可能反应速度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会比其他的同学理解的慢一些,这时教师需要做好分层教学的思想准备,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永远都存在差异性的,尤其是在智力这方面。不要要求百分之一百的完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这种探究式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小学数学教师就是应该在教学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关于分层教学的意识准备和教学方案的准备。

如果说洋葱需要一层一层的往下扒落,那么小学数学的教学就是需要一层一层的往上搭建。金字塔是分层的,到达顶端的肯定不是所有人。教师要在教学中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争取使这个层面趋于一个稳定的水平,这样才利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发展。

(三)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进行归纳与整理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经过多方面的总结和思考后而得出的成型的教学方案,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都是在原有的总结与思考之后,加入新的元素造就的新的发展成果。可见,对于数学的教学更是应该注重总结与思考、归纳与整理。这里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才能做出整理。

因为,数学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到有用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其数学成绩有所提高,所以学生的反馈很重要。教师可根据行之有效的反馈建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认知,也可以根据反馈制作出一份关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大数据框架分析结构,这种措施更能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推进与发展。

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范文4

一、工作情况

1、选题、立项工作

自2005年10月到2006年1月,主要做了申报省课题工作。

首先是选题工作。我们针对我市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实际情况,我市骨干教师已经完成了通识性培训任务,进入实施新课程阶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其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成为“十一五”学校研训工作的重要课题。

于是,我们选择了此课题,经过充分论证,然后形成方案,申报省立项。

2、抓研训教师的理论提升

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学习,边提高的原则。重视对研训教师的理论提升,我们制定了培训、学习计划,通过多种形式使我校研训教师的理论水平有较大提升。采取集中学习,外出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几年来,研训教师人均每学期赴省及以外培训学习一次,每人每学期写自学笔记2~4万字,学校组织教师利用每周三、周五日系统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杂志文章,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等专著。

通过学习,研训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工作之中。

3、学校组织研训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学校选择了具有引领性学习内容每学期搞1~2次培训,几年来我们培训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现代信息技术、怎样听课评课,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及技术等。培训者由我校相关人员承担,理论联系实际地讲,研训教师感到解渴,培训收到了最佳效果。

4、研训教师学科系列研训活动的开展

结合课题研究情况,每学期中、小学研训教师结合本学科实际,确定研究主题,在全市学科教师中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学科研训系列活动。做法是:确定一所学校,选拔一位任课教师,做一节观摩课,研训教师搞一个专题讲座。

这种活动是一项集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的系列活动,对全市教研起导向作用,通过观摩示范展示新课程实施的成果,同时研训教师的专题讲座,引导广大任课教师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研训教师纠正我们目前在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偏差,帮助教师排除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实践证明了这种活动是行之有效的。

5、请外地专家传经送宝

2009年,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中、小学教师在深入贯彻新课标,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收效之时,我们的教师在思想意识方面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之时。学校先后请来了铁岭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郑重给我们做了专题报告:“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报告;又请来了葫芦岛市师范附小校长杜禹先后为我市小学400多名教师做观摩课,然后做新课改的专题报告,使与会人员受到启迪、受到教育,激励着我市的课改的发展。

6、开展“三优两新”学科竞赛活动,整体推进新课程实施

我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新课程实施的实效,为了加强和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力度,我市于2006――2008年开展了系列性的教学竞赛活动。竞赛包括教师的备课、教案、说课、教法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件制作等内容。

通过我们精心筹划,制定了各类内容评分标准,周密安排实施,活动自下而上,从基层学校到乡镇,层层选拔,最后参加全市竞赛,经过两年一个周期的竞赛,评出优胜者275名,学科带头人52名,教学能手12名,获单项奖211名,先进单位中小学各10个。这些单位及教师是几年来我市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力量,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我市的教改做出了贡献。

7、组织学科委员会活动

2008年,我市中、小学研训部各学科成立了学科委员会,成员从基层学校选拔出的学科精英5―9人组成。

二年来,各学科组围绕本学科重点问题,组织集中研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如初三有考试学科的小组研讨中考命题、建立题库、试卷分析、复习指导等问题。活动能结合实际,实效性强。小学语文科按照新课标要求,开展小学生系列颂读活动,通过抽测、检查等方式推动全市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起到了导向和激励作用。

8、课题组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

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的领导下每学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课题在准备阶段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计划;在实施阶段,每学期召开两次总结会。一次在期中,由各部主任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布置下段工作任务;二是在期末,每个研究人员都以调研报告形式做总结,学校做全面工作总结;每年度写出课题年度进展报告。

9、课题组主持人变更情况

2008年10月,由于工作需要,原课题主持人郑新元同志任学校党支部书记,不再担当课题主持人;原课题组成员学校党支部书记夏中秋任学校校长,接课题主持人,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同意并申请报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

二、成果

1、形成了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群

中、小学研训教师通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新方式,又从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与其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群。这些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等都体现得明显,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每年的小学毕业生考试及中考的试卷分析与成绩中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2、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17

当前,随着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衔接逐渐成为广大英语教学人员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缺乏社会对小学英语的系统评价、学校对小学英语的重视、家长的正确认识以及教师的正确教学方法和学生本人的良好习惯等因素,许多问题便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中小学英语衔接的问题是当前英语教育教学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社会、学校、家庭应转变对小学英语的认识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一直被社会、学校、家庭所重视,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和完善。相比之下,小学英语却备受冷落。首先,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连专任的英语教师都没有,大部分是非专任教师兼代英语。其次,小学英语在学校里一直被当作副科,甚至连课时都无法得到保障。小学英语的考试评价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评价作用。另外,小学英语也没得到家长的重视。许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语文、数学成绩,却很少关注孩子英语学习的情况。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英语认识的偏差,小学英语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影响着中小学英语的衔接。因此,只有在这三方面转变认识,真正地重视小学英语,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才能有前提保证。

二、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做好教学任务和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学生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交际用语。在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语言的积累、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丰富,难度逐渐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运用表达为主、读写全面推进转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要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究新课标,以及新课标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抓住教材的灵魂,深挖教材潜力,精心设计教学架构,以便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尽量使学生切实掌握教材内容,达到新课标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初中听课,沟通教学思想和理念,相互学习教学方法。另外,初中教师也应该了解、熟悉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教师可以走进小学英语课堂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了解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以便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三、教师要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衔接工作

中小学生在学法上有很大差异,教师要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小学教师主要是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英语,形成一定的语感,指导学生理解汉语和英语上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文字的不同表达形式。母语的学习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的。而把一种外来的语言当作一门课程来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容易靠自己获得语感的。因此,教师要耐心指导他们学习新的语言,从而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达到英语学习的初速度。而中学教师则应该在小学教师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单词的拼写,使其尽快掌握规则。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熟悉英语表达的基本模式,使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跳出汉语思维圈,获得英语学习的加速度。

学习习惯的衔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的习惯;课内认真听课、做笔记,积极思考、提问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并进行真实情景下言语交流的习惯。

四、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己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考试要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应尽量合理,否则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加重学生的负担。

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范文6

每年金秋九月,莘莘初三学子满怀美好憧憬步入高一,但时隔不久校园内便不间断地发出不和谐声音,学生反映到:上课听不懂;听课没问题但作业不会做;累得要命作业还做不完;考试分数低,越考越没信心;高中同学关系复杂,高中老师不如初中老师等。部分老师抱怨之声不断:高一新生不会听课,不会学习;高一新生学习态度欠佳,学习习惯不好。部分家长也愤愤不平:我的孩子怎么了,初中成绩那么好,上了高一怎么分数一下就掉下来了;高中老师不如初中老师尽职。如此等等,我们把它称之为“高一现象”。

二、原因剖析

1 课程设置的初高中差异让高一新生应接不暇。初中课程以感性为主,比较简单,初三除化学外其余学科基本上是复习,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一般均能游刃有余。而高中课程以理性为主,大量陌生的新知识接踵而至,知识容量剧增,庞杂难懂的教学内容让部分学生应接不暇,顾此失彼。

2 高初中教学要求的差异让高一学生屡受打击。中考与高考性质大相庭径,前者主要是水平性考试,必须使绝大多数学生“过关”,因而试题基础,难度系数小;后者是选拔性考试,试题难度大,仅40%-50%相对较易,10%-20%极难。这就决定了高初中教学要求及考试要求反差大,初三时考试一半以上的学生可轻松应答完毕,分数喜人;而高中考试题难度大,分数一般不高。由“高考指挥棒”决定的高中考试要求与初中考试要求相比难度陡升,让部分高一学生及其家长一时不知所措。

3 高一学生自身素质存在的缺陷

(1)认识上的偏差。部分高一学生误认为高中的学习内容与小升初时初中阶段大致相似。他们上初中时,尤其是初一初二时学习上显得比较轻松,到初三时一抓紧,中考成绩也蛮不错,顺利读上高中,因而盲目乐观。上高一后面临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较为宽松的管理,心静不下来,等到大梦初醒时,高一阶段已过大半,难免位于长跑队列之尾。

(2)基础知识本身不牢。部分高一新生为线下生,基础知识本身不牢,而高中知识容量大,综合性及系统性强,学习节奏快,故难于适应。

(3)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欠佳。初中阶段部分学生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被动式地学习,或在升学压力下强迫式学习,缺乏主动精神,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殊不知高中阶段更强调的是课前预习、课内思考、课后复习巩固与反思,教师教学过程快,教学较粗,常常点到为此,因此这部分习惯被动式学习的学生往往会掉队。

(4)情感脆弱,心理素质差。不少学生初三时是老师眼里的尖子生,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进入高一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面对的是如林高手的激烈竞争,尖子可能不尖了,原来是学生干部的可能变成了庶民。面对角色的转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态,素质较好的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当位置,或许会从庶民再次成为尖子,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失去自信而产生失落与自卑感,从此—蹶不振。

4 教师面对高一学生的不适应

(1)情感的不适应。多数学校高中实行小循环,接手新高一的教师多数是刚送走高三的教师,他们与上届学生三年朝夕相处,而对新接手的高一学生较为陌生,相比之下常感到新高一学生在勤奋学习与顽强拼搏方面不如上届高三学生,常发出一届不如一届的感叹。

(2)经历的不适应。部分高一教师是从初中上来的,对高中教育教学特点认识太少。还有部分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对高一群体特点的了解,还没完全实现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一时感到不适应。

(3)认知的不适应。部分教师缺乏对初高中衔接教育特点规律的认真研究,误认为高中就是要累,考题就要难,考试分数就要低,缺乏对症下药、深入浅出地讲解与激励学生的意识,许多重要知识点采用一步到位的做法(特别是刚从高三下来的教师),反而抱怨学生初中知识不牢,能力不强。

5 家长操之过急

部分家长认识不足,期望值偏高。认为孩子小学优秀,初中优秀,高中自然也应该优秀。孩子升入高中后考试分数偏低往往多加指责,挫伤了子女的积极性与上进心。

三、教育管理策略

1 班主任指导学生做好高中阶段学业规划。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团活动,指导学生做好高中阶段学业规划,制定高中阶段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上新的原动力。

2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班主任应从宏观角度做好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确高中课程以理性为主,更强调的是课前预习、课内思考、课后复习巩固与反思,使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式学习;科任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具体地进行学法指导,高一开始应简略地介绍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等情况,使学生对本学科特点、教学要求等有初步了解,使学生真正意识到高中课程要求与初中不同,学习方法应相应改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