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的法制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的法制教育范文1
1校自考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1.1没有围墙的大学,自考生来源复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高度开放的特点,被人们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应考者不受民族、性别、年龄、职业、信仰、已受教育程度、居住区域和身体条件等限制,均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职业的需要自主地选择报考专业。另外,办班单位主要考虑经济利益,没有把好学生入学关,加上自考生没有学籍只有考籍,很难掌握学生入学前资料。这导致“三教九流”只要有钱都可涌入高校就读。
1.2自考生自控能力差,身心发展还未健全
犯罪心理学研究认为,产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除各种社会因素外,还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关。大多数自考生还处在青少年阶段,身心发展还未健全,其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是导致违法犯罪的主体原因。当处在青春期自考生的认识能力、自我控制等能力与其身心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主体需要与客观现实的矛盾没有得到正确解决时,在各种内外不良因素的作用下,自考生们往往误入歧途,出现不健康的和反常的角色扮演,正常的愿望被不正常的心理及行为所代替,从而与社会要求相背离,导致违法犯罪。
1.3自考生法制观念淡薄
相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自考生来源复杂,法制素养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如下:
1.3.1不懂法而犯法
法律知识是塑造个体法律意识的前提,自考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其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非常不在乎。在入学前缺乏系统的和专业的法制教育,进入高校学习后,他们也没获得良好的法制教育,加上自我控制能力差,便容易触犯法律。
1.2.2对“权”、“法”认识存在偏差
当关系到自身利益时,自考生法律知识匮乏滞后,但维权意识强,在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不够合理适当,容易走极端甚至违反法律。
1.3.3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的意识薄弱
现在校的自考生大多数为90后,把个性和自由定位为反规则、破坏规则,不采取正当途径维权。他们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存在惧怕和怀疑心理,不清楚法律诉讼的程序,认为“法律解决不了问题,不如自己的拳头管用”。
1.4高校自考生系统的法制教育处于空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按专业分课程进行。高校自考脱产助学班的办学单位按照全国考委和省考委规定的专业考试计划进行课程安排,出于办学成本的考虑,考试计划有的课程才安排教师上课。因此,系统的法制教育在高校自考生教育中处于空白的状态。
2加强高校自考生法制教育的价值
(1)通过法制教育帮助自考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健康成长,努力提升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既是公民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
(2)通过法制教育规范自考生的行为,使其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使其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3)通过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高校自考生违法犯罪。
3新加坡法制教育的经验在新加坡,中小学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和教材,大学才开始有系统的和专门的法制教育。在新加坡青少年发生违法乱纪的现象却非常罕见。其经验如下:
(1)新加坡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约束青少年社会行为的条例和法规,并在青少年中进行宣传教育。
(2)对于极少数不良行为学生,学校特别设立了学生辅导中心、咨询中心或学生发展中心,用于疏导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
(3)有些学校实行个人导师制度,导师不仅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还负责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轻微不良行为问题。
(4)在教学方面,学校为违纪学生开设辅导课程,内容涉及校纪校规、公民道德、法律精神、心理辅导、代偿服务等。
(5)有些学校会在训律课配备一名法律专业教师或警察、官员,帮助犯错学生深入地学习法律守则,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劳动和校园服务来接受惩罚,获得成长。
(6)新加坡的法律很完备,使得新加波的法制教育在温和的说教背后,有了无情的法律和法规作为社会保障。
(7)新加坡的很多学校把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8)在新加坡,学校和社会秉承其政府强调的自律、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要旨,注重给青少年营造一种自律的学校环境和社会氛围,把种种要求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加强高校自考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4.1全国考委、省考委和举办自考脱产助学班的高校重视自考生法制教育
全国考委、省考委和举办自考脱产助学班的高校应高度重视自考生法制教育,按照《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加强自考生的法制教育,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自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计划,落实好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和师资。
4.2加强高校自考生法制教育需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自考生自控能力差,身心发展还未健全,容易心理失衡而导致违法犯罪。因此,高校应把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起来,找到问题症结之所在。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善于做好因势利导,掌握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与背景、认识能力、气质和性格,经常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否有异常之举,与学生经常交心,或者建立心理咨询信箱,情感测试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
4.3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切实的开展系列法制活动,融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让自考生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寓教于乐,增强其感受性。
(1)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对学生进行系列报告会或讲座,如聘请司法警官学校教师讲课、人民警察讲述治安状况、专业律师案例分析和法院工作人员座谈等。
(2)开展文明执法活动,让学生以校园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为准则,进行“监督与处罚”。
(3)通过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水、火、匪、盗、青少年违法与犯罪的教育等。
(4)在班会中定期组织讨论特殊案例和事例,增加法律知识。
4.4自考生的法制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生的法制教育范文2
勿容置疑,作为造化育人的各级学府,主导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塑造“现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职责。然而,近年来一升再升的青年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青年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
在学校,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认真、全面、深入的实施是不争的事实。如: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规范着公民的行为,只有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法律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要素之一,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素质教育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首先,观念陈旧,认为只要不违法、不犯罪,法律跟自己就没关系。就《法律基础》课而言,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方法简单、手段落后,且因内容庞杂课时少、教师理论说教和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多、实践环节少等,造成该课枯燥乏味,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在权利与义务、纪律与自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仍是模模糊糊,虽然学法、知法,但守法、用法意识差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大学生知法犯法、违法犯罪。现行的学校“法制教育”课,根本没有让学生真正懂法。正如“硫酸伤熊”案当事人刘海洋(清华大学学生)所言:“我们上大一就学了《法律基础》课,学了民法和刑法等,但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违法,但用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了……”从这段心语中,也许会让我们得到比“事件”本身更富有检讨意义的启示,我国各级学校的法制教育模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积极守法。能驱动公民理性守法,实现法治目标。理性守法来自以法律理念为基础的理性法律情感和理性法律认知。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青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
一、加强法制教育是提高青年学生法律素质的根本。
法律素质主要指青年学生要能正确认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并与违法犯罪做斗争。即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的一些措施。
1、增强《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真正发挥法制课堂作用,要上好《法律基础》课,需要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增强实效性。
2、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青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应该着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如,校内开展主题班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曾要求“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今天的青年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必须把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摆在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予以贯彻落实。
三、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青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应该着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1、依法治校。学校应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化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制度,对不完善的部分要根据现实情况予以完善,使之适应法律规定;特别是加强“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制化”,减少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违规性、随意性,切实尊重、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加强领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建立校内各级法制教育机构,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领导,使法制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不仅使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且系统、完整。构建一支由《法律基础》课教师、其他“两课”教师、政工干部、辅导员等组成的法制教育队伍,通过沟通情况、研究讨论、培训学习等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3、多渠道、多形式、不间断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可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学生的法制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职生;法学教学;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引言:如何加强学生的法律责任感是学校和教师深思的一大问题。中职生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黄金时期。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带动学生的思维,树立健康的法制观,强化法律意识,增长法律知识,掌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建立法治社会奠定稳固基础,培养更多的法律人才。
1. 中职学校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法学教学没有系统化、全面化
虽然都设置了法制教学课程安排,但是知识作为一种思想和品德上的教育。没有将其内容安排的更加细致和具体,没有做到有针对的进行课节安排,覆盖内容不全面不具体,形式较为单一。一些学校没有切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笼统的进行方案的实施和进行,生搬硬套,使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的情趣,也降低了课堂效率。
1.2 法学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欠缺社会实用性
由于法制教学的意义重大,而且任务艰巨,致使很多学校都产生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制作好表面的文章,迎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形式上的进行讲座和活动的展开,而忽略了法制教学的本质,仅仅是增加的学校的就业率和毕业率,致使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法律知识和技能,步入社会后却没有用武之地,学校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对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淡泊。
2.法学教学在中职生教育中的影响作用分析
2.1 促进中职院校加大法制教育建设力度
中职学校开展法学教育,关键在于:中职学校的领导班子要落实法制教育的政策,抓好基础工作,建立具体的组织部门,将教学工作做到人人责任制,并建立短期可实现的目标和长期带实现的目标,将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机的统一,完善教育师资力量。这样才能够将中职法学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为了提升法学教学有效性,还要大量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壮大法律师资力量,保证法制教学的有序进行,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和培训,时刻保持思想的前线,完善自身的不足。
2.2 法律教材完善更新,法制教育的制度的落实
为了保证法学教学的正确性与完整性,中职院校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完善的法制教学计划,并依据计划有序的进行法制教学工作,积极宣传和讲解法律知识,尤其是和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相统一的事情,还要开设一些针对性不同的课程来辅助法制教学工作的进行。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等不要只是单一的作为汽车专业和道路交通专业学生的必学科目,还要增设为全校学生必修额一门课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法律知识也为以后学生的驾车考证也奠定了基础。
培养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要深入领会法律的具体含义和内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把法律的责任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设立辅助学科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法制思想,深化法制改革,建立规范化的中职院校管理标准。
2.3 促进法制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行有效教学方法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解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方法,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法学是一门注重实用性的学科,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实际生活,将晦涩难懂的案例剖析开来,是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支柱。运用案例来促使学生学习,不仅将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也使得学生对生活中的大事件产生敏感度,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比如“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等身边发生的重大影响事件可以作为课堂上的重点例子,还可以多列举一些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和实例,让学生引以为戒,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法律就在身边,也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 多举办一些赛事活动,比如法律知识比赛、法律案例辩论赛、法律征文、法律讲座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法律的兴趣,还要利用学校的社团和学生会等职位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院校活动,感受法律氛围,深受法律的熏陶,还要在广播、网络等进行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大网络的法制教育工作的进程,建立单独的学校法律教育领域,定期组织学生听取法律专家的讲座,养成知法、懂法、爱法、用法的好习惯。
结论:
法学的教育工作不仅是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更重要的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目标,不仅需要全社会各层人民的关心与大力支持,还需要学生个人的配合。中职院校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制定合理实际的计划,探索出高效实用的的法制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学生的法制教育范文4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的接班人。目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总体看来还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目标。但面对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的趋势下,面对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滋长、享乐主义膨胀、损公肥私行为都在发生,不守法规、腐化堕落、以权谋私等现象严重存在,受整个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大学生在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素质的现状
1.1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学习法律理论知识,只流于表面,老师教学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大部分老师教学方法单一,课时少但内容庞杂,造成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从而达不到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意识的目的。另外普法教育除课堂教学以外,只有断断续续进行的普法活动如:开展“普法月”普法周”等活动。这样的法制教育效果不明显,部分学生法制意识仍然较为淡漠。主要是由于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理解不够深刻而没有树立增强法制的观念。在我国,学校法制教育安排充其量只能算是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为目的的观念教育[1]。这种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套路来开展法制教育课,不仅达不到法制教育的目的,由此还会使法制教育得不到发展。
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2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作为时代的宠儿,大学生的价值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不少同学过分夸大个人的价值,忽视自己对社会、集体的义务和责任,造成个人主义突出。这导致了集体功能的弱化,使集体失去了其特有的凝聚力。受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过分注重实用,理想观念不再。同时在图书馆撕书,在课桌上制造“课桌文化”,在食堂打饭时插队,在公共汽车上面对老弱妇残熟视无睹等等社会公德淡漠。随着社会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但他们不是用良好的经济状况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条件,而是过分地把钱投入到物质享受、追求安逸,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大学生赌博严重,有的大学生偷同学的电脑、自行车、现金、手机等等。这样的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着实让人堪忧。
2 大学生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
2.1改革法制教育机制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和借鉴深刻的教训和经验从原有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中找出存在的问题,要避免类似药家鑫这样的事件的发生,在实践中就要加强法育与德育的结合。把由单纯的道德说教转变为以赏罚机制为载体的道德教育,以选择性激励帮助人们在为自己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付出物质利益代价和成本中学会遵守社会道德[3]。
2.2 改革法制教育内容
有利于实现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德育教育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才能从制度上有效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实现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2.3开展法律与道德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将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有效地内化为法律能力。可以开展法律法制宣讲、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关心与兴趣,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典型事件通过如辩论协会、演讲协会等进行讨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2.4 营造健康校园道德氛围
社会是个大课堂,社会实践是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最生动、最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社会服务、军事训练、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亲自感受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进一步增强劳动观念,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在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上
转贴于
的某些不良现象,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观念,促使自己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通过参观先进典型,了解先进人物的成长过程与高尚思想道德,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4]。
2.5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措施。校园文化是一种受益面大、涉及面广的教育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心设计独立自主、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的氛围;营造出创造干净、优美、有秩序的环境氛围;建立一种以师生关系为表率的和谐人际文化;学校领导与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这样才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好的榜样,扭转不良的校园文化。
3 统一道德与法制教育
学生的法制教育范文5
(一)有关部门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地位的认识尚有偏颇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从属于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任务主要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并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偏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虽然包含法制教育内容,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显得非常薄弱。法制教育不应该从属于思想道德教育,有必要重新、科学设置法制教育课程。
(二)师资力量薄弱,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任务大都由非法律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而且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有辅导员、学校和二级院系的党务工作者及其他兼课人员。因此,在总体上,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法律素养偏低,法律实践经验欠缺,甚至有的法制教育课堂流于形式、存在法律知识性错误。学生对法制教育课程不重视甚至厌倦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的法制教育,其实效性可想而知。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
法制教育既具有政治性和道德性,又具有很强的法律专业性。其内容既有严密的法理逻辑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法制教育不仅要求内容上的完整、系统,还要求方式上的多样性。法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实践能力训练,以深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法律真学、真懂、真用。因此,在大学生法制教育方面,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实效。
(四)大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环境不理想
大学生大都已经成年,从法律上讲,他们大都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及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但是,大学生由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他们大部分的信息来源都是学校、互联网、小范围的社会,加上他们没有工作,没有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压力,普遍存在心理脆弱等情况,容易在外界影响下出现冲动行为,甚至实施犯罪。
(五)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普遍不高,缺乏对法律的信任
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甚至在大学里大都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老师几乎包揽一切。由于教师讲授、教学条件、学校学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法制教育联系实际生活不够,学生实践机会不足。这样,学生对法制教育感到比较枯燥,学习法律的兴趣不高,随便应付法律学习和考试。因此,学生对法律学习不深,领悟不透,难以树立对法律的信仰。不少学生因此没有增强维权意识,当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总是容忍与纵容。还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夸大自己的权利,加重别人的义务。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适应法治中国建设新形势的需要,重新思考法制教育的地位、内容和方式,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
二、准确把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大学生法制教育。只有正确界定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才能正确分析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对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很丰富,下面拟从法学教育、法制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第一,法学教育。张文显教授在《法理学》一书中指出“法学教育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1],法学教育作为一门专业教育,它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训练,才能使受教育者真正掌握法律知识。在我国,法学教育一般以法律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并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学学科教育和训练。可见,法学教育是以培养法律职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因此,我国大学的法学院系通过对法律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化、专门化的法学教育,向社会输送法律专业人才。第二,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面向全体公民,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使公民知法、懂法、守法。法制教育属于公民的素质教育范畴,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公民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各种普法教育的宣传活动就属于法制教育的范畴。这种法制教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任何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可能接触到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因其对象不同又可区分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普通民众的法制教育。第三,大学生法制教育。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公民整体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法制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具体途径主要有学校的法制教育、家庭的法制教育、社会的法制教育。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因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异。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应该发挥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法制教育不仅要求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学习,而且要求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法律理论学习与法律实践体验同样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大学法制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体验的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把法制教育停留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由于缺乏法律实践体验,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缺少对现实生活案例的分析和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2]综上所述,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种系统的素质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无论是家庭的法制教育、社会的法制教育,还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都很重要,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既要发挥三方面的协同作用,又要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校作为教育大学生的主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的整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3]
三、深入理解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联性
(一)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一个良好社会的形成离不开道德和法律对个人的双重约束,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健全的调整机制。道德和法律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两大调节机制。大学生法制教育也离不开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道德和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性是法律的一般本性。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社会规范。它们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目的、内容、形式具有一些共性。许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融入了法律之中。法律和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受到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因此,法律和道德在内容上、精神上总体一致。道德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同样也可以说是法律的效力基础。道德是良法的一项重要标准。法律规定应当弘扬社会流行的道德观念,体现道德价值和道德的基本要求。法律的道德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道德的法律化,它表明法律的部分内容源于道德的转化。从历史上看上,法律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一直伴随着道德法律化的过程。近现代的文明国家,大都将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纳入了法律之中。我们国家法律的创制和实施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弘扬道德原则、道德理想和道德精神的过程。例如,在我国,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既是公民的道德义务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4]道德与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具有互补性。我们知道,法律并不是万能的,整个社会的规范运行并不是只依赖法律的调整。道德对人们的行为也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包含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法律的调整范围小于道德的调整范围,道德的“调整半径”远远超过法律的“调整半径”。法律不能调整的许多情况,可由道德加以调整。某些行为不触犯法律规范,法律没有相关规定,但该行为可能是道德所不允许的。道德能够给人们一种无形的压力。违反道德规范的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但是,道德的调整作用很有限,还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来进行调整。对于某些危害社会的行为,道德惩罚乏力,就要使用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加以惩处,以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往往也要结合道德方面的因素。[5]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决定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辩证关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应当得到同等重视,形成合力,协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现状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于2002年10月25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做了一些规定。文件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可见,高校的法制教育从属于“大德育”,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将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工作的认识及定位不太合理。在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受到重视,而法制教育受到轻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严重失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和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频发。甚至有些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犯罪主要不是自身原因导致的,其主要责任也不在于大学生自身。
2.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相互关联和内在统一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互关联,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应当并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仅靠思想道德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法制的威慑力来强化。法制教育需要思想道德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做人和做事的教育,宜采用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形式。[6]在举国震惊的药家鑫案件当中,药家鑫曾谈到这样的一个细节,他在第一次撞到受害者之后以为自己犯了死罪,于是为了摆脱罪行将受害者活活杀死。假如他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后面就不会酿成如此大的悲剧了。所以,只有发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协同作用,才能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两方面的实效。
四、系统思考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下,对于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方式,全面思考实践对策。
(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提到同一高度。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关注和投入,甚至完善相关教育课程的设置。各高校可以在现有法制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有关法制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形成科学、完整的法制教育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建立并完善有关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促进大学生法制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比如,在大学生法制教育目标、内容、方式上,设立明确、统一的标准;协调好从小学到大学的法制教育衔接问题,规划好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法制教育体系。
(二)充实教师队伍,提高任课教师的法律专业水平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需要建立一支法律专业出身、对法律有深刻领悟和坚定信仰的教师队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把法律的精神和价值传播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在课外,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法律实践引导学生训练法律能力。法律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能够运用法律理论知识解答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用活生生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思维习惯。不具备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和法律实践经验的教师不可能胜任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任。[7]高校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专业素质。教师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加强法律理论知识的自学、参加各种法律培训和法律实践。高校还应当多引进法律专业素质高、法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可以聘请长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兼任法制教育的教师。
(三)丰富教育方式,增强社会实践大学生法制教育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大学生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是很难学好法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应当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加强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比如案例讨论式教学和现实问题启发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联系实际生活,又能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现实问题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案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研讨,解答实际案例。在法制教育过程中,采用案例讨论式和现实问题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在校内组织有关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安排学生参加校内治安联防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法院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市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普法教育活动等等。丰富教育方式,增强社会实践,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升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学生的法制教育范文6
(一)重视程度不够,理解存在偏差
要想搞好高校的法制教育,首先就要搞清高校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为何。现在不少高校的法制教育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高校对于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并且没有搞清楚法制教育的真正含义。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时不足。虽然高校没有升学方面的压力,但是绝大多数高校都将法制教育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科目,因此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教师根本无法在课上深入的对法律知识进行讲解。(2)概括性过强,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高校中的法制教育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仅就法制概念、简单法律条文等进行介绍,并没有将法律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3)教育内容不均衡。高校教师向学生进行法制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侧重于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规范,让学生通过学习法制课程避免出现违法犯罪活动,但是却忽视了对维权方面的教育,没有告诉学生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侵害,却不能合理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专业教师,教师水平不足
法制教学对于专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授课教师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学习,仅依靠教材内容进行课堂的授课,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并且也难以回答学生提出来的一些个性化的问题。通过对部分高校法制教师进行走访,除了拥有法律专业的学校在法制教学方面会应用较为专业的法学教师外,其它绝大部分高校法制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使得高校法制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升。除此之外,教师授课水平也难以达到相关要求。部分教师仅将法制教学当做一门知识进行传授,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严重局限了法制教育的作用。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法制教育
(一)改变高校认识,革新教学观念
德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与法制教育的混同在现在高校中尤为明显,并且高校对法制教学重视不够也经常影响法制教学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法制教育中,高校首先就要对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改变对法制教育的认识,明确法律对人行为的限制和规范,以及法律的强制性,要认清法制教育与德育之间在功能性上的不同。(2)提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法制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守法意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权益维护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并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有针对的开展与就业相关的法制教育,让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可以通过法律知识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
(二)联系实际生活,注重素质提升
与一般的学科教育相比,法制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思想层面有所转变。首先,教师要将法制教育的范围进行扩大,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之中,对学生生活中的错误行为、不良习惯等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用法律法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可以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在工作岗位中可以安分守己,努力进取。其次,让学生对自身的权利有所了解,联系实际的生活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学生应注意什么?工作单位违反合同内容学生应该怎么办?以及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后对工作单位不满意想要离职应该怎么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学生对法律的生疏感,并且更有利于学生对法律的应用。
(三)迎合学生需要,听取学生意见
法制教育是一门实用性课程,而进行应用的主体就是接受教育的学生,所以教师在进行法制教学的过程中应走进学生之中,和学生就法制教育问题进行讨论。首先,教师应摸清学生的法制基础,把握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是否正确等等。其次,要丰富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随时的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再次,要注重以人为本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给予满足,并对学生认为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法制教学更受学生欢迎,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最后,要多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在班级之中进行场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活动,让课堂教学在趣味性上有所提升,改变法制教育的枯燥无味。
(四)深化教师培养,引进专业人才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除了设有法学专业的院校,一般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水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学校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保障任课教师拥有足够的专业性,在教师选拔方面进行按个的把关,严禁其它学科的不具专业知识的教师从事法制教育工作。(2)要深化教师的培训,让法制教师可以随时接收到最新的司法资讯,并且针对法条的修改、法律的新增等给予关注,确保高校法制教育的先进性。(3)要引进专业的人才,提升高校法制教育水平,让学生接受到最准确、最实用的法制教育。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