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产管理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产管理市场前景范文1

人们曾经认为,总有一个投资安全港可以将自己的钱没有任何风险或低风险地投入其中,可是在过去的三年半,这种想法已渐渐消逝了。

2010年,我们曾委托高盛资产管理的经济学人智库对欧洲投资者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想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对各项资产种类的风险意识都有所上升。在正常情况下曾被认为是安全的现金和固定收入,也受到了挑战。同时,61%的英国投资者认为,新兴市场增长强劲而发达国家市场的增长则不被看好。

大多数投资者在他们的投资策略上有很严重的地域偏见,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本国的上市证券。但是欧洲债务危机暴露了这种思维的危险性。随着风险和机会出现的地方变得难以预料,这就提醒各位投资者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机会主义策略。

投资“成长型市场”

全球范围内的债券组合越来越有吸引力。随着包括债务危机、全球财政失衡以及对通货膨胀和利率的担心在内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采用一个不受限制策略才是上策。

“新兴”和“安全港”已经过时了。如果一个国家已在全球生产总值中占了1%的份额,那这个国家的市场应不应该被称为“新兴”呢?这样的国家有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墨西哥、南非、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等8个国家。高盛资产管理主席Jim O’Neill表示,这些国家应归类为“成长型市场”。

这些成长型市场正大大推动着世界经济,为未来几十年世界经济的转型增长提供了潜在空间。我们相信它们将名列本年代世界经济最大贡献国前十名,届时他们将可能为世界GDP贡献16万亿美元,这至少是美国和欧洲可能贡献的GDP总和的3倍。

“投资安全港”是否存在?

投资者可以有多种方法来衡量成长型市场,既可以通过购买股票也可以通过购买基金,其中一个明显的方法就是通过对地区基金和“复合”型基金进行投资,来持有市场上各公司的资产。投资者可以看新兴市场的债券基金,因为它们在成长型市场经济中被赋予很强的经济倾向。

资产管理市场前景范文2

近年来,国有企业负债越来越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也日益加大,如何对银企间的债务进行重组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极为突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于1999年8月通过了《关于实施债转股若干意见方案》,同意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转为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企业的股权。这样,原来的银企债权债务关系就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持股关系。这一债转股政策的出台对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债转股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债转股成败的关键。本文就从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些探讨。

一、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认为债转股是免费午餐竞相争取,而资产管理公司等部门在选择债转股企业时如果不慎重,可能会引发一些企业的道德风险,形成普遍的赖账局面。由于债转股使企业原来的巨额债务变成股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大大降低,债务的本息将免于偿还,这对任何一个身背大量债务而无力偿还的企业来说都是极具诱惑的。再加上许多企业对债转股认识不够,只是简单地认为债务不用偿还,而不知道债转股后,股权要求的回报要高于债权,使得许多国有企业纷纷争取债转股。即使是本应破产的那些资不抵债、生产和经营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也存在弄虚作假,争取赶上债转股这班车的现象。另外,虽然国家对债转股的企业提出严格的选择条件,但缺少具体的操作标准,使入围企业选择操作存在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在选择实施债转股企业时如果不慎重,可能会使本来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债务企业心理不平衡:其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加强经营管理,项目建设精打细算,积极还本付息,结果得不到债转股。它们会降低努力程度,或者干脆不还银行贷款,以便使企业具备能够享受债转股政策的一些标准,这样就有可能形成大规模的赖债局面。

2、有关债转股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目前实施债转股的情况来看,资产管理公司没有在债转股企业组成董事会、选举董事长和聘用总经理的权利,没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审批的权利,没有对债转股资产的保值、收益和处置的权利,没有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做出决定的权利。这说明在债转股具体实施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改组、管理、监督缺乏权威性,并没有对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干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股东权利。

其次,在债转股过程中,现在通行做法主要是企业最大比重的债权归哪家银行,就由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转股。这样虽然使债转股的成本降低,容易操作,但对于单一国有资产企业来说,这种债转股只形成两方股东,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只有金融管理公司一方对企业进行约束的情况下,将不利于企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现代公司体制。

最后,对企业实施债转股,在原来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经理人员的委托关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其派驻企业的监管人员之间的委托关系。这两种委托关系的存在使得如何对经理人员和监管人员进行激励约束成为真正防止内部人控制要解决的问题。

3、债转股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很低,使债转股政策目标的实现难度加大。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由于本息免于偿还,能够减少财务费用,会扭亏为盈。但很多企业的利润远远不及债转股前应支付的利息,并且其资产报酬率是很低的。例如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北京水泥厂实施债转股后,债务减少5亿多元,预计2000年后利润可达2000万元左右。仅以初期贷款5亿元计,年均2000万元的收入,其投资回收期在25年以上,年均投资报酬率不足4%,全部利润尚不及债转股前应付利息的一半。若以该厂现有总资产12亿元计,则总资产报酬率只有1.6%左右。这说明仅减免债务本息而使企业扭亏为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效益低下这一问题。这种把原来应有利息变成利润的扭亏为盈也决不是债转股政策要实现的目标,其真正目标应该是通过减免债务本息,使企业减轻债务压力后从根本上进行重组、改制,等企业效益明显提高时,资产管理公司出让债转股股份收回资金,真正化解金融风险。从目前实施债转股的情况来看,债转股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使债转股目标实现难度加大。

4、缺乏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使资产管理公司未来的退出存在很大障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持股是阶段性的,条件成熟时资产管理公司必会将股权出售给其他战略投资者或通过企业回购、推荐上市等途径进行变现,回收资金。无论采取哪种退出方式,都离不开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而我国在这方面非常欠缺。首先,我国股票市场中小股东过多,没有足够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小股东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控,因此通过上市来解决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必会弱化企业股权约束,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其次,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偏小,如果一批债转股企业上市,将会给股票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另外,我国股票市场投机性较大,很难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价值,使投资者难以通过市场价值来估计债转股股权的真实价值。最后,目前各大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上市推荐、证券承销和二级市场交易方面,而对于证券化、购并、资产重组等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较少并缺乏经验。这会使债转股股权出让不顺畅,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退出存在很大障碍。

二、成功进行债转股的若干对策

1、加强债转股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慎重选择实施债转股的对象。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对债转股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并做好进一步的解释工作,使广大国有企业领导真正认识到债转股绝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挽救连银行贷款利息都支不出陷入经营困难的企业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债转股也不只是减少企业的银行债务,而要尽可能给股东支付比银行利息高的红利。如果不能满足股东利益要求,股东会重新选择管理人员或者转让股份使企业被实力强的优秀企业控股和兼并。其次,要总结债转股的经验,根据已有的选择条件加紧制定具体操作标准。在选择债转股对象时,严格按标准进行操作。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应该主要是1996年以前银行发放的逾期、呆滞和呆帐贷款的债务企业。对于近期效益有所滑坡的企业,坚决不予实施债转股。对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国家未投入资本金,致使负债过高,尽管具有良好盈利能力和前景仍难以自我消化债务负担的企业则应列为债转股的首选对象。而对于本应压缩淘汰的重复建设,技术设备落后的企业,规模不经济或外部效益差的企业,不仅不能实施债转股,而是应该淘汰。这样就尽可能防止出现该破产的和能还本付息的企业都争取债转股并由此而引发赖债不还和弄虚作假的道德风险。

2、从立法上保护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权利,为防止内部人控制可考虑由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持股并且要加强激励和监督力度。

为保证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有效行使股东权利,应加快制定《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法》,对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接收、管理、处置权,对债转股企业的控股权、收益权、管理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从立法上做出明确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行使股东权利具有权威性,有利于企业重组、改制等工作顺利进行。

为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和内部人控制可考虑将多家银行的债权委托多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为对企业的股权或者将一家银行的债权分解后分别委托几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成对企业的股权。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在存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经理人员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其派驻企业的监管人员这两种委托关系的情况下,应借鉴前不久一些上市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经验,允许国有企业总经理及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派驻企业的高层监督人员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这种股票期权激励办法将极大地调动经营者与监督者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对债转股资产损失责任人的处理办法,对于企业经理人员及派驻企业的监督人员的失职、违规行为造成的损失,要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惩罚。

3、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处理非运营资产,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提高企业资产报酬率。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资产报酬率仍然很低,其原因是多方面,但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由于非运营资产过多,这些非运营资产可能是重复建设造成的过剩生产能力,也可能是工艺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闲置设备,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沉淀资金和过多的非生产性资金。二是运营资产盈利能力低。因此,应从这两方面着手提高企业资产报酬率。首先,要通过调整经营结构来使非运营资产减少、改良和消失。其主要方法是:关闭没有市场、没有竞争力、工艺落后或成本过高的业务部门,对有些采取多元化经营且战线过长分散资源使核心业务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进行合并,剥离出售非核心业务的资产等。其次,要努力提高运营资产的盈利能力,其方法除了对企业进行彻底公司制改制、完善治理结构外,主要是花大力气抓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重点加强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同时企业要增强市场意识和观念,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流通,减少产品积压和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大力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数量扩张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要大力引导居民储蓄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弥补大量债转股企业上市的资金缺口。扩大证券投资基金在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业务和券商用股票抵押向商业银行融资业务。适当降低国有股的比例,加大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增加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投资基金的数量,这样可以改进我国股票市场小股东过多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的现状,使上市公司真正置于投资者的监督之下。同时,扩大现在各大证券公司的证券化、资产重组、企业购并、资金管理等业务,使其发展成为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最后,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在业务运作上也具有多种资本市场手段等功能,也应使其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有吕、赵晓:《债转股:基于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政策分析》,《经济研究》2000.2

2、郑良芳:《债转股的风险及策略分析》,金融早报,2000.3.14

3、金琼:《债转股实施过程中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上海金融》2000.2

资产管理市场前景范文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正处在转型期,拓展金融资产服务是一条逼走的道路。本文选取了两家国外银行,纽约梅隆银行与加拿大皇家银行进行讨论,希望能为国内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业务模式

一、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体系:国际案例

(一)美国纽约梅隆银行专业化经营模式下的金融资产服务

1.纽约梅隆银行金融资产服务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1年6月,梅隆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了1.3万亿美元,而代管与托管资产达到了26.3万亿美元。梅隆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资产管理、资产服务、财富管理、资金服务等,为全球36个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主要收益为中间收益。如下图所示:

2.纽约梅隆银行金融资产概述

(1)资产与财富管理

主要包括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资产管理面向的顾客为机构型,财富管理面向的顾客为个人型或社会福利型。见下表:

(2)机构服务板块业务

梅隆银行还是一家著名的证券服务商,其中托管和代管金融资产又包括了基金资产、托管资产、公司资产等,下表是梅隆银行该业务的规模。

(二)加拿大皇家银行综合化经营框架下的金融资产服务

加拿大最大的银行就是加拿大皇家银行(RBC),是一所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集团。该银行的主要收益来自非利息类业务。

1.加拿大皇家银行业务综述

主要包括:国内银行银行、财富管理、保险、国际银行、资本市场等,这些业务的年收益如下图所示:

2.加拿大皇家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是加拿大皇家银行的核心业务,主要服务对象为全球富裕及高净值客户,提供的业务有:资产管理、遗产、信托等。

二、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提供的业务也相对简单,主要服务有: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企业年金、基金、理财等,受我国法律限制,在私募资金、融资等方面还没有相关业务;而风险管理等服务也不太具有竞争力;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没有给一行带来过多利润;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业务推销困难;针对高净值客户的遗产规划、税务规划等服务还没有开发。另外,我国的银行多为本土经营,无法服务于国际化的公司、客户的需求,国外开展的业务也无法满足国外客户投资中国的需求。

我国的金融行业现在的局面正是“供不应求”,客户需求大,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却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金融资产,例如:债券、基金、理财产品等,这也带动了资金持有者对这些业务的需求。调查显示,我国有31.21%的客户希望银行开通多种投资渠道;42.97的客户希望银行能帮助其规避投资风险;25.82%的客户希望银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但是目前只有27.35%的企业对银行的金融资产服务有所了解,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中外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发展现状比较

以我国X银行为例,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与我国其他商业银行

相比较为完善,主要包括结算、资产托管、养老金、理财、投行等;针对个体主要有个人理财与私人银行服务。

业务拓展重心方面,梅隆银行与RBC的服务重心在于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X银行的服务重心则在于研发与推销产品。梅隆银行与RBC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服务重心在于根据客户的特征、需求等提供个性化服务,除了对客户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以外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便捷化服务,有些服务没有涉及到客户的资产,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培养长期客户,同时挖掘客源;而X银行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重心在于研发与推销产品,例如国债、保险、基金等,单纯地为了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其他业务设置不多,即使有,也是一些实质性不强的业务,例如VIP尊贵身份等。总结起来一共有三点差异:(1)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拓展模式与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拓展模式的差异;(2)个性化服务程度的差异;(3)本土服务与全球服务业务运动模式的差异。

三、国内商业银行拓展金融资产服务的对策与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政策的改变,一些限制逐渐被放开,使得更多的金融机构得以进入金融市场中,在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一些行业例如基金、保险等都在与银行争夺客户资源,另外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如诺亚财富等也加入到了竞争中。国外的金融机构也都发现了中国的市场前景,汇丰、花期等纷纷进入市场,拓展业务,梅隆银行也正在构思把独特的金融商业模式带进我国。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发展中,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金融资产服务的市场潜力势必会被充分的挖掘。而我国极大商业银行由于具有广大的客户源,在竞争中也会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占据先机,尽快发展自身的金融资产服务,在竞争开始前奠定优势。总结起来有三点:一上改变以往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拓展模式;二上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改变针对中高端客户的服务模式,增加个性化服务;三是继续加大国际化业务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姜浩.现阶段商业银行投融资业务风险研究[J].海南金融.2014(08)24

[2]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詹向阳,樊志刚,姜烨,李卢霞.国际银行盈利结构与管理架构考察及启示[J].金融论坛,2012(07)1113

[3]闫峻,张毅,宁先明,陈瑾,袁媚,吴小安,钟莉萍,郑东.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业务发展方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3(10)78

资产管理市场前景范文4

【关键词】个人理财;发展状况;对策

个人理财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财投资顾问、资产管理、财务规划与分析等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实现科学的投资,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增值,满足客户对收益的要求。个人理财业务有市场前景大、风险小、业务范围广、收入稳定等特点,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拥有富裕资产和高收入的群体,开展重视个人资产的稳健增值,但是由于这类型群体往往存在精力有限、专业知识不强的缺陷,他们需要专业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个人需求的资产管理服务。随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以专业化、标准化、个人化等特点的新阶段。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特别是2005年之后,客户对理财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加之商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视,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处于新兴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过渡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首先,持续增长的个人资产为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我国住房、医疗等体制改革提供了居民对个人理财的需求;并且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成为了商业银行盈利的新增长点,转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利于丰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功能,推动商业银行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政策,银行、保险、证券是分开经营的,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这种趋势有一定的缓解,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个人理财业务营销方式、创新能力、人员素质以及外部环等各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完善

部分商业银行不能按照客户的风险与利益相适应的原则开发理财产品,没有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同时,商业银行在代销产品时,没有对产品进行有效分析,没有对产品抗风险能力、产品开发者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估。

(二)市场定位模糊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主要定位于少数的高端客户,限制了理财服务的全方位发展。为了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应该仔细研究市场,研究不同的客户对理财服务的需求,主动去发现市场机会,针对高端客户展开个性化的服务。但实际上,目前个人理财普遍倾向于对客户资产提供有关储蓄和国债方面的静态化理财建议,至于向客户资产提供的有关投资方面的动态理财建议,仅仅局限在了银行为数不多的基金与保险产品。

(三)个人理财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总的来看,从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专业素养不够、业务能力低等方面。个人理财人员需具备知识面广、开拓能力强、善于营销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符合专业型理财人才缺失。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一)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仅是作为商业银行筹措资金的一种方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应进一步细分市场,对不同的客户开发出不同的金融产品。针对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客户自身情况进行理财规划,对高端客户要求理财经理实行一对一的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找准市场定位

为了更好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目标市场,从而推出差别化的金融产品,以此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首先从根据客户收入水平进行市场划分,中低收入客户提供稳健性金融产品,对高收入人群提供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其次从地理角度进行市场划分,对经济高度发达地区提供高收益、高科技的个人理财业务,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开展信用卡、个人信贷等业务。

(三)提升人员素质

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批对保险、股票、债券等金融专业知识熟练的精英理财团队,同时懂得营销技巧,可以为不同背景的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应与境外机构积极合作,引进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金融理财执业人员自律性的行业标准、职业道德;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以规范中国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全面提升理财师的服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史萍.城市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若干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2)

[2] 管建伟.基于SWOT分析的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J].百家论坛,2006(5)

资产管理市场前景范文5

一、引言

1999年,我国政府推行国有企业"债转股"改革,同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管理由"债转股"而形成的国有资本。这是漫漫国企改革长路上的又一创新之举。采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中国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同时,债转股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国有企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一次债务重组行动。本文由在最近的一些关于债转股的报道中可以明显看到,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频出重拳,开始利用外资化解不良金融资产。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债转股也是较为热门的一个话题,德,法正在积极与俄商讨利用债转股化解俄的国际债务纠纷,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正在积极利用外资化解本国不良金融资产,这些举措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目前操作方式是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与外资进行资产置换,这是相对简单且安全的方式,此外还有更多的操作方式在考虑之中。但对此问题金融界仍有分歧,更多的担忧来自于中国不良资产的国家债权性质,及中国二级市场不成熟等,这些难免使人在选择处理方式时有所顾虑。

然而鉴于外资在过去的20年中对中国经济强劲的推动作用,及对中国深化改革的催化作用,在不良资产这一问题上引进外资显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就针对此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利用外资化解不良资产的优点

首先可理解为在资金量上的优势。据悉从四大国有银行沉淀下来的不良资产有2万亿元,中国现在至少有一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金融资产需要进行重组或处置,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各只有100亿元注册资金。而且,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再加上我国近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上已经是捉襟见肘,政府已无力支援国企脱困了,而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不应该干涉企业的运行。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资产管理公司在利用资金问题上广开门路,利用外资加速不良资产的处置。再则由于国家为了发展战略的需要,建立了许多资金密集度很高,资金需求规模很大的企业,这和我国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不相符合,利用合资或到国外资本市场上市的方式直接利用国外较为廉价的资金,避开国内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限制,就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也会随之传入我国,可以达到加速不良资产重组与处置进程的目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外资盘活蚌埠热电厂不良资产就是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外资处置不良金融资产的一个成功的案例蚌埠热电厂是安徽省最大的区域性热电联产企业,由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负债过重,管理欠佳,该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9月从中国建设银行接收了对蚌埠热电厂的17294万元债权后,在反复调查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案,并于2000年3月与外方签订了包括中外合资、合作经营、资本重组、资产重组等内容的一揽子协议。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给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促成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手段的优势,有助于最大限度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和化解金融风险。目前,蚌埠热电厂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合作公司新源热电成立后经营良好,一举扭亏为盈。信达公司的债权也得到了较好的处置,到今年4月,信达公司已回收债权本息8512万元。由合作公司承担的保留债权,由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贷款正常收息,加上以企业的资产做抵押,已转变为优质债权。蚌埠热电厂项目的成功运作,充分表明引进外资是筹集资金处置不良资产、增强实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按国际惯例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支持国企改制脱困的一条有效途径。

此外,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独秀星投资基金下属的独秀星亚太投资有限公司就建立中外合资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也是一次很有益的创新。根据合作协议,外方将以现金、信达公司以非现金资产投资组建合资公司,处置信达公司拥有的不良金融资产。这种合作形式在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中尚属首次。业内人士评析,通过合资的方式批量处置不良资产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国家通过这种方式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次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独秀星亚太投资公司的合作,将是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与境外金融业第一次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形式处置不良金融资产的有益尝试。这不仅有利于利用外资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处置不良金融资产的有效途径。

而且我国在诸如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部门并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很多行政官员又为了政绩或是某一国家战略的需要。把一些高新产业引入那些本身就有很大问题的国有企业。于是经常可以看到某某药厂新引进生产线搁置,某某酒厂发展的生物制药厂房被用作了仓库之类的报道。这类高新生产线非但不能为企业赚到利润,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这些行政干涉而造成的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当,设备的闲置,给国家的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外资在这一点上则正好弥补这一劣势,从事专门生产领域的外资在某些行业的运作中在技术,管理经验,信息资源上都具备较强的优势,这样企业的资源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的竞争力就可以得到增强。

无论如何,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向外资放开是有效而现实的选择,也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外商也对中国的不良金融资产抱有浓厚兴趣,在他们眼中,通过购并金融资产进入中国市场,利用中国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营销网络,享受中国低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的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是件一举多得的美事。现在,国际资本市场有大量资金,而且他们都是做中长期投资,对我国企业重组上市很有信心。同时这对我国国有经济也是很有益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每况日下,国有资产的经营不善,再加上现今国有经济规模过大,而质量却不高,这不利于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外资的进入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质量,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国有资产退出可带来一大比可观的资金,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方案。

三、难点及一些问题分析

虽然在利用外资推动债转股上有很大的好处,然而由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经济稳定、推动国企改革意义深远,具体操作必须慎之又慎。再加上一下子让那么多的国有资本退出生产领域转让给外资,这不是件轻而易举能办成的事。在这其中也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阻碍,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下面我对主要的难点及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1、不良金融资产自身的问题。"不良"二字本身就足以说明,这些资产的处置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取得经营所需的资金有两种方式:股本或债务。长期的情形该是企业给股本拥有者的分红要高于债务的利息,也即支付给股本资金的平均回报中有一个风险贴水。因此国企如果连银行利息和本金都无力偿还,则只能说明企业本身效益差,资产回报率低。经济学家们认为,国家间的资本移动与一国内不同地区(或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本流动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因为资本总是对应着更高的预期收益率从一个旧的地点转移到新的投资地,经济个体都追求其最大化。因此,外资来到中国的目的也觉不是为了帮助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相当一部分银行不良资产已经没有了多少价值,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债务关系都无法理清,这些都给利用外资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外商就表示害怕在投资这些不良资产中遇到一些黑洞:企业大量生产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库存严重,社会负担沉重,财务状况混乱等。

2、权与利的问题.记得当初刚传出债转股消息时,有一部分企业"狂轰滥炸"国家经贸委,希望被选中。而随着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后可以行使股东权利的信息传出后,一部分已经被幸运地列入到债转股名单的企业又悄悄想退出债转股改革。企业当初的想法无非就是想着债转股是一顿"免费的午餐",通过一场数字游戏后完成一次债务的顺利大逃亡。而事实上债转股是一味苦药,特别是对外资转让的时候。那样随之而来的是管理权的让出,而且以往利用外资的实践让我们感受到外商控股欲望之强烈,这势必会牵涉到企业内部的强烈阻挠。还有那些企业过去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不良资产转让给外资,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成新的合资公司,那就意味着部门行政权力的削弱。另外,国有资产退出后,所得资金是归中央还是某部门(或地方政府)或是企业,这涉及到中央,部门(或地方)及企业三方的利益问题,影响到各方的积极性。

3、制度法规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未制定专门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特别法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很不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某些运作方式甚至还和现行法律有所抵触。比如《担保法》第61条规定:"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而最高额抵押的债权在银行中运用比较普遍,金额也较大,这种规定限制了该类债权从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的转移。实际上,大量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已经从银行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如果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此种做法是违法无效的。再比如,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金融企业应受到《公司法》的规范。《公司法》第24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但并没有明确可以用债权方式出资。第12条中规定:"公司对其他公司投资的,其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而以信达资产公司为例,其注册资本约100亿元,但与其正式签约的企业,信达出资已超过了50亿元,这明显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此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金融资产公司收购、承接、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一切税费应予免征。但究竟采取直接免征还是先征后返?在具体操作上尚不明确。还有根据《全国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44、45条规定,国有企业厂长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须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但债转股后,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资产公司将以股东的身份加入,并可行使选举、更换人事的权利,如果同国企的主管部门在人事任免上发生"碰撞",那么企业究竟该听哪个"婆婆"的指挥呢?而目前资产管理公司至少要受到《商业银行法》、《公司法》、《担保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及《税法》这五种现行法规的限制,这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留下了诸多隐患。在这种法律制度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就给外资的进入增加了风险。境外的投资者不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无法从法律上得到明确的保障,不知道自己对这些不良资产有多大的处置权,对承接不良资产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表示担心,这将直接影响到不良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

4、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在选择对外资转让的方式上就存在一个经济安全问题,从现在的案例来看,最近的操作方式只是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进行简单的资产置换行为,这当然不会影响到经济安全。但随着股权转让的深入及进一步加速不良资产处置的需要,会形成更多的对外引资方式,其中更多的考虑将在资本市场。如发行债券或可转换债券,这种方式虽然操作简单,并能在短期内筹集大量的资金。但如果到时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仍无法摆脱"劣质"的命运,则债券持有者将向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按全部面值要求兑付其债券,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将陷入国际债务危机。再如利用证券市场吸引外资会否冲击我国的证券市场体系等。

四、对策分析

当然,还有很多的问题或还没出现或还没有显露出来,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债转股的深入,不利于外资的引进。下面我想就对这些问题的对策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对此有所帮助。

在不良资产的问题上就需要资产管理公司在向国外投资者推销这些项目之前先想一下怎样使"不良"资产更有"卖点"。如有以负债1.54亿元人名币的煤矿企业,经打扮摇身变成"当地的龙头企业,市场潜力巨大,技术全国领先,有稳定的市场"等,当然资产管理公司在虚的地方作好文章后更因在实的地方下好工夫,资产管理公司更应当向那些进外投资者介绍些他们所关心的种种优惠条件。普遍的比如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不良资产可以享受部分或全部税费减免;政府有关部门即将出台吸引外资的相关政策,对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购买公司股权、债权和实物资产,组建外商投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等方面加以明确,在外商投资待遇,简化审批程序,外债额度,外汇汇出上将给予政策扶持等。另外据悉,4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已向中国证监会申报了承销资格,其中,信达公司的证券承销业务经营资格已获批准,准备在自己资产管辖的范围内做上市承销、A股增发等工作。国务院有关文件已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在资产管理范围内从事股票承销、资产证券化等工作。那么如果外资进入这些资产管理公司范围内的项目进行并购或重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效益良好,达到国内上市发行A股的资格,那就可以?勺什芾砉就萍錾鲜小A硗猓壳爸泄猩桃狄胁涣甲什恼ㄈ酥杏胁簧俟衅笠凳茿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本身就是上市企业,如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就有11家上市公司的债权,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手中有20多家,如果能参与这些不良资产的处置,就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上市公司的债权人。也就是说完全有可能通过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率先进入我国的A股市场,其中机遇和前景对他们来是说不言而喻的。如果这事可行,那他将是这些不良资产的最大卖点。当然在追逐这些卖点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用折价的办法给境外投资者以优惠,来吸引外资进入,在美国就曾有过一美圆购买几十亿美圆企业的事情。

在部门权力的问题上我认为这正好顺应政府的体制改革,削弱部门的权力有利于政府机构的缩编整改,且市场经济体制应顺应"大社会,小政府"潮流。在利益这一问题上,我认为可参照税制改革中的"分税制",即同时兼顾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在保证中央利益的前题下最大可能的激发地方(或部门)的积极性。不过此问题要显得负杂些,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央与地方(或部门)在对企业的扶持上力度有所不同。因此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划分各方所得的比例。但国家利益应放在首位,为此在此问题上还是应采取强硬的态度。这就需要强化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赋予其相当大的权力,让其在运作过程中不受地方及部门行政力量的干预,让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尽可能市场化。虽然以中央的行政力量排除地方的行政力量,这仍然不能摆脱行政干预的影子,但在现有的条件下,这也是非常可取的一条途径。

对于政策法规的问题不少人士建议尽快起草《债转股特别法》或《投资银行法》,并制订有关条例,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免、减税的范围和具体方法,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的操作方法以及其他相关事宜,为其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债转股真正成为推动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法律的确定性,稳定性增加了操作的透明度,有利于海外投资者减少购买不良资产的风险。

资产管理市场前景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06 -03

一、引言

银行业是金融发展的核心内容,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极大的联系,彼此之间密不可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安全稳定。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主要体现在其不良资产所占比重。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处于不良状态的那部分资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缺乏流动性、安全性,不良资产的堆积会造成市场资本浪费,供不应求,带来通胀压力。若整个商业银行发展中不良资产不断庞大,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威胁到全世界。

尽管进行了多年的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银行不良资产影响了银行的经济效益,是银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极大的隐患毒瘤。因此,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现状,不断完善其风险管控体系、深入探索不良资产的控制与处置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一个换挡时期,增速明显放缓,步入经济新常态。商业银行的发展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有所改变,其不良贷款的形成与现况也展现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升。据图可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据呈现一个大降和大升。2004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持续双下降现象。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降至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0.96%,首次低于1%,具有不良资产处置的划时代意义。此后,这种双降之势急转,不良贷款余额开始出现反弹趋势。2015年末,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2744亿元,同比增长51.24%,不良贷款率升至1.67%,双升势头猛烈。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逐年提高,拨备覆盖率近期有所下降。从2016年上半年各上市银行半年报中可知,多家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攀升且拨备覆盖率降至标准线150%附近。

影响不良贷款形成的环境有了新变化。首先,信贷规模高额增长。2015年我国人民币贷款额增加了11.72万亿元,2016年一二季度的人民币贷款增长也远超预期。信贷规模壮大,既缓冲不良资产的增长,又对未来的不良资产风险造成威胁。其次,政府融资规模大,主要为商业银行贷款。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远远超出了其地方政府本身所具有的综合财力水平,多数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大大超出了其可支配的财政收入,亟待引起重视。此外,政府调控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特点产品企业和房地产等行业,使各银行很难准确判断市场经济形势。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展现地区差别和行业差别。从地区分布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存在区域集中性,浙江、江苏、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为近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反弹的主要地区。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实体经济的不良贷款比重大,严重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大多数商业银行的2015年年报中体现,不良资产的增多主要来自公司类贷款,其中超九成的增量出自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采矿业。此外,钢贸市场的融资风险随着行业特性扩展到其他大宗商品贸易领域。

资产管理公司(AMC)的发展。AMC对于不良资产的商业化处置方式主要是诉讼、债权的单户或打包转让、资产重组、债转股等。除了四大AMC以外,处置不良资产的机构不断涌现,包括地方性的资产管理公司、一些民间投资机构。目前,我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已达30多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许多不良资产被推在网络上拍卖处置。

三、银行不良资产在产生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自身存在机制不足

首先,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和信贷约束机制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部门和评审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并未真正落实。主要负责人拥有贷款发放权限,并没有起到制约作用。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方面的经营管制存在不合理性,忽视实际风险。其次,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早期识别滞后。银行对于贷款客户的风险追踪不够,通常在贷款等级达到“次级贷款”后才开始处理,对于不良贷款的预警不足。再次,银行方面无论债务人的不良贷款风险大小及公司发展前景好坏,均采取保守措施。反倒阻碍了有潜力的企业发展,加剧不良贷款形成。

(二)经济社会信用环境仍需改善

目前信用缺失是威胁着我国商业银行尤其信贷业务发展的重大因素。社会信用秩序的混乱现象会造成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基本步调受阻。在日常贷款问题上,不看重信用建设,常常存在失信现象,银行信用卡拖欠甚至套用资金等现象非常普遍,企业的大额贷款的拖欠更是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亟待改善,信用保障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方面的对于信息的披露仍规范不足。

(三)技术要求高,缺乏专业化人才

企业发生并购、兼并、重组、权益性投资,尤其中小微型的企业;还有一些集团之间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公司与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商业银行业推出一些创新产品,如联保互保类产品均需要更高的技术性支持。信贷风险暴露早期难识别、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简单、不良资产市场不均衡、不良资产难定价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专业化人才和技术。

(四)资产管理公司方面

首先,不良资产定价难。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定价主要通过结合资产评估的市场拍卖定价、协商定价,这些定价在实际运用中均存在不合理性。一个科学的定价标准可吸引投资者的目光,造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其次,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存在专业性、高风险障碍,无法及时处置。不断涌现新的地方性AMC及民间投资机构存在资金不充沛、民营投资追求收益性、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区域型特点容易诱发区域内道德风险等问题。再者,将互联网应用至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网络风险。此外,资本市场不发达阻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推进,不良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存在困难。

四、关于控制和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建议

(一)强化银行经营管理

第一,完善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制度。信贷业务发放部门与评审部门做到各司其职,贷款项目通过双重检测可降低信贷业务风险。第二,商业银行应建立并完善信贷风险的尽职免责管理办法,补足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漏洞。就贷款风险尽职要求、贷款风险责任界定、贷款风险免责条件等方面进行完善,确保责任追究的可行性。明确了责任追究对象,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第三,规范不良资产处置的审批工作,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的合理模式,设定工作权限,规避道德风险。第五,完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核销、抵债资产处置的接收等业务的管理方法,避免暗箱操作。要将造成不良资产的风险可能降到最低。

(二)加强对风险的预判,积极应对

银行应建立对不良资产的识别、预测及处置的系统的长效机制,提升信贷人员的前瞻能力,注重不良贷款的早期识别,积极关注风险源,实施提前介入战略。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对贷款使用的监测作用。在企业债务人产生可能导致债务危机的风险时,银行根据其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应该尽快做出正确的风险预判,避免风险恶化。银行应该根据债务人的危机情况、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寻找不良资产业务发展新机遇,区别对待不同风险程度的不良贷款。对不良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和盈亏平衡分析,对于有能力和条件偿还贷款的或者有重生希望的债务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将难以盘活的不良资产转变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实现双赢。

(三)银行加大核销力度,同业机构合作共赢

难以盘活的不良资产及时剥离核销,交给AMC进行专业的集约化处理,避免损失扩大。银行同业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共同完善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同业之间预防因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在不良资产清算、清收多家银行同时诉讼的时候,银行间相互合作,对于债务人信息进行共享,有利于不良资产的清收,保护银行的利益。

(四)改革创新必不可少

第一,商业银行运用信用衍生工具以分散风险。鼓励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比如信贷违约期权等。借鉴美国信贷资本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降低了贷款违约风险所带来的冲击并结合我国金融环境创新,开发多样化的不良资产衍生工具,以盘活不良资产。第二,不断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进程。将不良资产市场作为潜力投资市场,将批量不良资产合理结合成投资组合,提高资本处置的效益。部分不良资产进行组合,形成资产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化解现金流问题。将债转股与当下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去产能、去杠杆。第三,完善不良资产市场,推动不良资产市场化。商业银行直接进行不良资产的出售,打包出售等,形成一个不良资产交易市场。这种方式,将不良信贷资产发展潜能还给市场,更有助于其盘活。

(五)注重经营管理的团队建设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由于企业经营策略变化、产品不断创新等,对于金融业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良资产处置都要求较强的专业性,没有专业化人才的管理,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就没有办法不断创新发展。所以,除了现有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接受培训提升技能外,还需要组建一支具有综合性人才的专业化团队,为不良资产的处置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六)资产管理公司方面

首先,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行业细分,专业化处理。根据行业差别性特点,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供给量大,不良资产的处置相对缓慢,将资产管理公司分行业有助于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专业化分工后,有助于人才的引进,性质特点相似的不良资产集约化处理,不仅降低处置成本,而且更能刺激资本回收率的增长。其次,加强地方性AMC、民间投资机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及监管,完善互联网处置不良资产平台。不良资产风险的爆发存在地域性限制,极具针对性和掌握性,有助于不良资产处置的快速、有效。地方性质、民间私营可能伴随着隐蔽性道德风险,通过网络化管理加强民众监督,避免诱发道德风险。另外,AMC的运营可向投资银行学习。对于具备被继续投资潜力的、存在收益价值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对于实在难以盘活或者相对收益为负的不良资产尽早出售。这样一来,一旦形成了稳健有序的发展模式――兼并收购、资产重组、抛售不良中的最下等,AMC的经营管理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大大提升了坏账处理速度,有利于不良资产的有效快速盘活,达到回收价值最大化。

五、结语

综上,不良资产的处置和控制问题要与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策略相统一,协同发展,不断完善。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控制过紧会导致贷款门槛过高,许多微小企业因此更加难以获得贷款。降低不良资产的真正目标是提升资产质量,盈利最大化,综合考虑银行资产状态、市场前景等各方面因素,促进银行进行科学的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卢永强. “处”“控”平衡才能遏制不良资产增生[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3,(S1).

[2]倪勤. 信用衍生工具下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J]. 港澳经济, 2014,(1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