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范文1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学校科研、教学、后勤、行政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规模的重要条件。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为了合理配置高校的固定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止固定资产流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近年来,高等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扩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固定资产也随之增加。所以,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成为节约事业经费、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增强办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师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进高校建设的重要保证。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大都忽视资产的管理,致使资产高校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利用率低、重复购置、流失严重、管理混乱等问题广泛存在。切实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很多高校过度举债经营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其资产的管理水平,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用,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概述

1.高校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明确固定资产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同时还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固定资产的分类。

高校固定资产一般按下列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按国家教育部分为十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仪器仪表、土地及植物、电子设备、机电设备、文体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行政办公设备、标本模型、量具和器具、文物及陈列品、工具、图书、家具、被服装具和牲畜。

(2)按高校会计制度分为七类: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交通运输工具、图书资料、其他固定资产。

3.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1)目的明确。高校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长。使用固定资产寿命较长,使用寿命一般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形式多样。高校固定资产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数量大,而且价值高。

(4)资产来源广泛。高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多元化,如财政拨款购置、用事业性收入购置、用经营性收人购置、用商业贷款购置的以及捐增。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许多重点实验室的设备价格非常的昂贵,所以,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重大。长期以来,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资金投入,而忽视资产管理的问题,这就导致管钱与管物脱节,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离,管理体制上,缺乏必要的投资效益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从教师、实验人员到校、系领导,对于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旧观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资产验收环节程序不规范。

在高校,由于负责采购的部门有设备处、后勤管理处等。在资产验收的环节,通常是谁购置谁验收,这与当前的内控制度相背离。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是否与实物相符,所采购的设备、资产等是否达到使用标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核对与监督。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由于资产种类繁多、管理环节多、管理部门多,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健全完善。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实际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现象经常发生,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失去了规范约束作用。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工作目标,提高领导层管理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选拔一批作风踏实、责任心强、熟悉政策、思想进步的人才,对其定期进行廉政勤政教育,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将相关工作成果纳入考核,常抓不懈,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常规化。

2.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全过程动态管理。

(1)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开发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更完善的管理软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信息共享。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程动态管理。

(2)建立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平台。利用校园网,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实现对接。使各级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协调各部门的长期闲置资产,将资产调剂到更需要的部门,减少重复购置资产,增加资产使用率,缓解高校资金紧张的压力。

3.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范文2

(一)在安全方面的风险表现

1.固定资产遗失。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的资产遗失,如管理员账目不清,领用人责任不明,资产遗失问责不力等。二是因为盗窃、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遗失。2.固定资产损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保管不善造成的资产损坏,如,存储条件不符合要求,重建设轻管理,资产日常维护不到位等。二是使用不当造成的资产损坏,如,违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导致的资产损坏,教育管理不力导致的人为破坏等。3.固定资产侵占。既有内部因素,如因管理漏洞导致资产侵占,也有外部因素,如产权纠纷,土地侵权等造成资产侵占等。上述风险直接威胁着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影响到高校资产管理的底线问题,因而安全风险防控成为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日常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在效益方面的风险表现

1.固定资产闲置。导致固定资产闲置的因素很多,如在资产购置时,因为前期论证不足,决策程序不科学导致仪器设备购置后利用率低,使用效益差,甚至有的仪器设备因为采购计划实施后即面临研究方面的调整,学科带头人的调动,设备更新升级等问题,购进后就处于闲置状态,加之某些科学仪器的特定性,调配空间十分有限,从而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有的仪器设备虽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制度壁垒,难以共享,一方面影响其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进一步加剧资产闲置。类似的现象在房产、家俱、电器等资源的调配使用上同样存在。2.固定资产流失。广义上固定资产的流失包括了固定资产遗失、损坏、侵占、闲置等,存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文讨论的固定资产流失问题主要针对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造成的固有资产的非正常贬值和损失,主要存在于产权经营,店面租赁、资产处置等活动中。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原因很多,既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因素,导致决策失误,投资亏损,低价经营和资产贬值,也有主观上职务侵占、贪污造成的资产流失等。(本文来自于《北方经贸》杂志。《北方经贸》杂志简介详见)

二、固定资产安全与效益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影响固定资产安全与效益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因素。主要表现为因制度漏洞造成的决策失误和资产流失,因制度壁垒造成的资产闲置与重复建设,因责任导向造成的重安全轻效益,导致资产使用效益不足。二是管理因素。包括因责任不清、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资产遗失、损坏、侵占和闲置,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资产贬值和价值流失。三是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因具体管理者保管不当,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的资产遗失或损坏,以及因管理者、使用者主观故意造成的资产侵占和流失。

三、对策与建议

从安全与效益的角度,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应当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于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这仍然是当前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和奖惩机制,转变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积极引导和鼓励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这是资产管理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创新,完善责任体系,提升管理手段以增强安全风险防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一)加强制度创新针对当前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和效益风险,制度创新的主要方向是,一要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二要克服因决策失误导致的资产闲置和流失,三要打破制度壁垒以促进资产使用效益。因此,制度创新的侧重点在于:健全资产购置风险评估制度,完善资产购置决策程序,完善资产使用效益考核与奖惩制度,健全资产调剂处置机制。

(二)完善责任体系一方面,要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职责,明晰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范围与责任,落实二级单位分级管理的职责,增强二级单位和具体资产占有、使用者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资产管理的价值取向,克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建设轻管理,重安全轻效益的不足。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高校固定资产在其教学和科研等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确保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固定资产资金配置与运用在高校教育投资中占比较大,提高固定资产使率、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模式转型的关注重点。

一、高校固定资产特点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不能分割的重要部分,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对教育不断大力投入,使得各地高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得到了拓展,其不仅是国家财政下拔款项购置、自主知识产权购置、获取事业性收入购置,同时还可是在经营过程中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购置,或是社会捐赠等,且不同来源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都为高校教学科学提供服务;其二,固定资产表现形态呈现多样化。高校所具备的固定资产形态各异且品种繁多、数量较大以及金额较高,比如实验室用各类仪器模型、校园网络设备、教学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其三,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并存化。高校固定资产除了用于日常的教学科研外,其还被用于非独立性核算和校办企业等经营活动中,从而形成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并存的现象,且共同成为高校办学的根本条件。

二、推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重要作用

其一,有利于提升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固定资产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真实价值和账面价值差明显增大,从而使得高校固定资产估值出现偏差,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明显。而新模式实施后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提升了固定资产价值真实性和高校整体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损耗情况,提高了高校的决策能力。其二,有利于提升高校绩效管理质量。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决定了高校的办学、教学情况,也为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会计信息准确,客观的反映出高校绩效管理情况,而通过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实施,提升高校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其三,有利于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以往高校固定资产直接计入支出,并不计提折旧,这种模式使得高校固定资产存在重复采购或超标配置情况频繁发生,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而新模式实施后,对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不但能够准确核算各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同时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持有状况,有效规避了高校固定资产重复采购的现象,弱化了固定资产闲置和低效情况存在。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当前一些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只重视经费的分配与应用,而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较为忽视,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与管理状况关注不够,缺乏较为完善和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由于高校一直以来“重采购、轻管理”的意识,致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漠、管理机制滞后。每年虽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固定资产,但对资产管理不重视,过了几年或者人员更换后不知拥有多少资产或者不知它们都分布在何处,造成固定资产闲置、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的发生。(二)责任不清,管理机构分散。我国大多数高校仍然未能实现和设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且采用以账物分管为基本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的管理模式。而在此种管理机构与管理模式都存在不足的前提条件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统一领导、统一分配的监督协调部门加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分配彼此之间相脱节,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运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多头管理、口径不一和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所以高等院校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的存在,问责也难以落实到个人或部门,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及时进行更正处理。(三)管理滞后,内控制度不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目前仍然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管理手段明显滞后等问题,比如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以及使用等过程中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对其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具体规范。并且一些高校固定资产应用情况并未进行详细记录,卡片信息不够完善,从而扰乱了后期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此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还未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机制,相关职能部门或人员的职责职权不够明确,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普遍各行其是,难以实现全面管控,甚至还使得一些高校固定资产存在账、卡、物不相符问题。(四)资金浪费,缺乏统筹管理。高校各部门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只注重资产经费的预算安排,而对购置回的固定资产管理、分配以及运用等环节重视度不够。从而容易造成高校固定资产难以物尽其用和无法实现彼此之间共享,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效率性和实用性,占用和浪费了大量的高校资金。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缺失,存在各部门都进行固定资产采购的现象,但利用率却又很低,比如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普遍存在重复购置的情况,这些重购资产、闲置资产等都造成了高校资金浪费问题。(五)资产流失,综合利用率低。高校由于对固定资产采购和应用缺失管理,致使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缺乏科学经济可行性分析和合理的采购计划,使得一些固定资产至购置后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出固定资产的自身价值和作用,降低并弱化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由于清产核资工作不到位,使得其资产产权较为模糊,从而导致大量资产被无偿占有和转移等现象发生。

四、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实施办法

(一)观念创新,增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感。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增强校内领导、各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等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并通过开展资产管理宣传活动,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效益观念,加强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结合国家制定并出台的新会计制度,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措施,全面规划固定资产采购、运用与核销流程,提高高校教职员工的固定资产保护意识,自觉维护和确保固定资产的价值与权益。(二)机制创新,规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以校领导为核心,设立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使用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并根据各部门工作实情来明确其具体的职权职责。对学校资产申购、管理、分配、运用、维护和处置等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全方位的资产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形成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模式创新,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应对其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切合所需和实情构建以管理目标为核心、职能职权为根本、财务预算为主线、绩效评价为辅助的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同时,高校还应构建合理化固定资产预算体系,将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彼此相结合,如在做下年预算前各部门进行当年资产盘点,资产管理部门针对高校现有资产再结合各部门人员或实际业务进行资产核定,判断可否进行新增和更换资产,从源头上统筹管理全校资产。从而增强预算管理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实效性,避免不必要的资产闲置和经费浪费。让日常管理同监督机制能够更好的相得益彰,完善和对应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问题。(四)手段创新,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平台。结合现代网络化信息技术,构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高校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对每一项固定资产设立专门卡片,详细记录其规格、型号、产地、功能、应用范围以及所在部门等信息,为高校各部门、各人员查询、使用固定资产相关信息提供便利条件。除此之外,在固定资产新模式下,通过网络平台形成采购、投入、调配、报销、核算和处置等环节的监控管理模式,使高校固定资产从需求、购置、运用直至报废都能够处于监督与管理之下。(五)监管创新,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监督措施。增强高校固定资产安全性和有效性,应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和高校自身管理情况来制定并完善固定资产监管制度,并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其控制和监管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对高校所持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确保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维护、报废等进行监督与检查,一旦在固定资产监管核查过程中出现资金浪费、资产流失以及违规处置等行为,应及时进行合理化处理与处置,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增强其监管力度。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高校管理机制等的不断推进,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要求逐渐升高。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普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进行探索与完善,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进行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全面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进而充分发挥出高校固定资产在教学科研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吕容,王珍,苗雨蓝.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6-18.

[2]卜荣芳.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4):12-13.

[3]王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5):101-103.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 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措施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生产和生活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固定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已经不再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投资主体呈现了多元化趋势,高校的固定资产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事业收入、经营服务收入、其它收入或各种基金可购置、建设固定资产,以及通过贷款、捐赠等形式取得固定资产,投资者越来越希望了解高校资产状况,要求高校的财务状况能够完整披露,而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上却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资源配置不合理,闲置现象严重

不少高校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上,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致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滞后,管理方式落后,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共享性差,闲置浪费严重的现象。由于生均拥有设备量是考核学校办学、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追求这些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以及在加强硬件建设的理由下,各个院系相互攀比搞建设,申请购买各种仪器设备,由于没有统筹规划,部分设备无序增加,造成许多资产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仪器设备日常管理维护不当,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缩短,形成另一种形式的浪费。这种无序的情形造成高校资产严重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与利用效率很低。

2、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将固定资产购置的价值在购入时一次性计入支出,高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学校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将固定资产在购置时一次性列入支出,违背了会计上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这样会造成购置固定资产多的年份支出的成本增大,会造成学校的教学成本支出波动较大,不利于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分析。固定资产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相符。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虚增固定资产的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

由于业务素质等问题,报账人员将购买固定资产的包装费、运杂费、安装固定资产的安装费,购置车辆时支付的车辆购置附加费等与购买的固定资产分开报账,容易导致财务人员没有将这些费用划入固定资产价值,直接作支出处理,使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相符。

3、对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改良、改建扩建支出核算不规范

我国的会计制度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的维修是指由于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造成局部损坏,为维持固定资产的正常功能而产生的维护费用。固定资产的改良,是对固定资产的原有性能的提高。两者的会计核算是不相同的,前者应计入当期费用,后者则应增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有的高校对固定资产改良和维修划分不清,会计核算不规范。由于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链接及沟通不及时等原因,对于固定资产的改良、改建扩建情况掌握不到位,将这些支出直接划入维修费用处理,而没有相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4、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相混淆,虚增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都是高校教学实验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产,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校固定资产的价格定义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由于界定固定资产的价格起点较低,定义模糊,以及各种各样的因素,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容易将低值易耗品列入固定资产管理,或将低值易耗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部门据此入账,使固定资产管理起来变得繁重。而且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特别是现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各种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这样很容易虚增固定资产,不能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包括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还应包括保证制度能够贯彻实施的监督体系。管理制度主要应包括固定资产的计划审批、采购验收、保管使用、变动与调拨、出租出借、处置制度等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在清查过程中,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各部门要如实填报盘盈盘亏明细表,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认真核对账、卡、物,确保做到账账、账卡、账物三者相符。各部门应配备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管理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重点管理,设置专人维护保养,并建立固定资产考核制度。管理人员变动时,要认真办理移交手续,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2、对固定资产实行网络化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管理人员更替频繁,网络化的管理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来说,是实现信息化、实时化、科学化的唯一途径。对固定资产进行网络化管理,使学校的各级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者能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变动情况,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和浪费现象。实行网络化管理,可对长期闲置、利用率低下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合理调配,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并制定措施鼓励各院系部门之间设备设施的相互租借使用,有效地克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等管理中的弊端,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使学校的全部固定资产纳入统一管理,对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实行调配使用,可合理组织闲置固定资产的流动及调剂使用,真正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更科学、更先进;实现网络化管理,克服了以往单机版管理系统的封闭性、过时性,使高校的固定资产达到一种优化组合、配置合理的良好状态。

3、适当调整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颁布实施,其中界定了固定资产的标准,制度从颁布距离现在已十多年了,这一规定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制定的,我国现在经济环境与十多年前相比已有一个飞跃的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速,仍沿用该标准进行固定资产的界定,必将导致将属于低值易耗品的物品列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繁重,加大管理难度。所以应适当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4、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现行的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样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应取消将固定资产价值在购入时一次性计入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更改为对固定资产进行提取折旧的账务处理,并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会计处理为: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每个月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报表上也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现状,可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新旧情度,使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状况。按照这样的会计处理可使学校的每一个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可以比较均衡地反应出来,报表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校的会计信息,能及时提供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信息,解决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现状。

此外,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素质,认真审核分清固定资产的修理、改良改建扩建支出,对固定资产改良改建扩建支出应相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资产管理部门要真正树立起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意识。

5、合并基建项目会计账套,完整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

高校现设有高校教育事业和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两个账套,这样既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又使高校无法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应将两个账套合并,完整反映学校的经济活动。应增设“在建工程”科目,核算需要安装的工程、基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支出,在基建项目竣工完成交付使用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两个账套合并,报表可直观的反映学校的资源,可使报表使用者能更直接明晰的了解学校的经营情况。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学校赖以发展的物质保障基础,资产管理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细致的工作,高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核算制度,保证高校固定资产能有效的运行,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陆华、朱新萍: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26).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技术

1概述

随着我国高校的日益发展,大学教育日益大众化,高校的综合实力不仅影响着高校在社会上的地位,而且也影响广大学生的高校选择。高校的综合实力的评判标准具有多样性,高校资产也是衡量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综合实力与资源使用效率。因此,作为高校应该重视高校资产的管理。但目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方面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管理方式方面,过于依赖传统的手工、半手工的管理方式,随着高校资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具有局限性;二是随着高校资产日益向着多元化,各种硬件资产、软件资产也加大了高校资产的管理难度,因此对高校资产管理提出新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的提高了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够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但是在高校资产信息管理方面,由于使用时间较短缺乏一定的实际经验,需要广大高校在不断使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不断的总结经验。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思考。

2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以及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就是高校应用数据库进行学校各项资产信息的等级与管理,并根据高校的实际需要采用合适的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为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学校管理层在资产管理方面,如果采用信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够有效的保障高校的资产的安全运行。高校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就是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项资产资源,进行实时、多维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实现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信息化和科学化。目前随着各大高校规模的扩大,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纷纷出现多个校区的情况,使得目前各大高校的资产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由于目前高校体制问题造成财务部门不管财务,教育部门不敢教学设备的情况较为普遍;二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引发一系列问题;三是各个部门之间的资产管理配合问题较为突出,在资产发生问题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使资产管理面临安全问题。因此高校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具有必要性。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大高校信息化设备的不断提升为高校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基础。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各部门管理者都具备一定的信息化专业知识水平,能够很快掌握相关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二是高校信息化设备逐步完善和提高;三是各大高校部门领导对信息化管理技术持支持态度。

3高校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高校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资产现代化管理提供基础,能够为资产管理提供沟通平台。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工作繁重、信息迟疑、沟通不畅、对账困难等。二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控。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资产的流动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有效解决目前资产管理方面那种在资产发生问题时那种责任划分不清、账务混乱等情况,能够有效的解决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流失的问题。三是能够健全各项基础业务环节。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目前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违纪、管理环节。比如在资产购买可行性分析,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保管、维护以及租用等问题。四是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学校决策者提供信息,能够使决策者能够客观、实时的掌握各项信息进行财务的购买与使用。五是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划分问题。在固定资产发生损坏、丢失时能够及时的追踪资产在哪个途径发生问题,及时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六是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管理者能够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进行日常的资产事务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4高校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4.1资产管理意识的树立与管理理念的转变。随着我国对资产管理日益加强管理,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就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使其将财务资产管理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处理。同时,由于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从而有效改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认识,从而改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4.2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各大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都遵从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通过健全学校领导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确保资产管理的效率。同时各大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系统性的管理机制,保障各级资产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4.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实施。通过健全管理人员基础信息的数据库,以及各个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的数据库,并建立相关的资产使用机制。在资产使用过程中,认真追踪资产的使用途径,能够有效保障资产使用安全。

4.4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的健全。通过在高校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优化资产管理行为,通过资产管理体系实现人与物互管的局面。通过使用这样的动态管理方式,保障资产管理的有序进行。除了以上四点,实现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途径还有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采用这些管理途径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能力。

5结论

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目前高校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并提出高校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途径。高校实现信息管理的优势包括:一是能够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二是能够通过实时监控保障资产管理安全,三是能够为资产管理与使用提供决策依据。高校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途径包括:一是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二是从体系制度上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卢桂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2).

[2]丁田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4).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范文6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做支持,比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才。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总量不断增加,在促进高校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资产的管理难度。纵观我国各大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认识不到位、管理缺乏有效性等,使得资产配置不均衡,使用率低,资源浪费加剧。因此,开展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容的探究非常重要,可以为相关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高校开展资产清查的必要性分析

1.资产清查是实现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有效融合的手段。高校隶属于我国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或者公司不同,高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或者地方财政拨款。高校所需资金为一般纳税人所缴纳,因此对资产状况进行彻底清查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资产清查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可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另一方面也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促使管理更加透明化与公开化。

2.资产清查是营造节约型校园氛围的必然要求。只有对高校现有固定资产量进行准确了解,高校管理者才能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对于需要购置的设备应及时购买,以确保教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可适当权衡,最大限度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供可靠的保障。

3.资产清查是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只有摸清院校内资产实际状况,了解学校资产存量的现状,才能在后期工作的开展中有所针对性,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资产清查不单单只是对现阶段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清查,而更重要的是对当前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找出,对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的地方,应通过深入分析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促使高校更好地发展。

二、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现状

在固定资产管理的众多内容中,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所谓固定资产清查,主要是对高校现有的资产从多个层面比如数量、价值等与固定资产账务进行核查。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目的在于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当前,很多高校已意识到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性,在资产管理制度中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工作,由于高校规模较大再加之固定资产数量巨大,高校通常一年或者两年进行一次资产清查工作。如若清查得过于频繁,一方面会影响正常的教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也会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清查时间若间隔过长的话,又很难准确了解相对时间内资产的真实情况。在资产清查中,不仅可使管理者及时了解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修改错误信息,从而增强资产管理的效率,而且在进行资产管理中还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理。

三、基于资产清查视角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资产管理意识,组建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要从根本上强化资产管理力度,从高校管理者自身来看,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固定资产在教学科研中所发挥的影响力。以资产清查为主要出发点,扩大资产管理的宣传范围,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高校还应改变传统的认识偏差,构建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整个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并针对具体情况做出重要决策。国有资产管理处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主要针对学校的资产问题进行全权管理,也是学校资产所有权的代表,学校的各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要求,按时接受国有资产管理处的管理与业务指导,促进资产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2.建立资产清查长效机制,实行资产清查常态化。高等院校应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对院校内固定资产状况有一全面的了解,为管理者在做出相关决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为了提高人员的认识,相关主管部门应以文件或者召开相关重要会议的方式,对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真正将资产清查工作深入人心,这样他们在工作中也会以激情饱满的心态投入其中,工作效率也会大大增强。尤其要让教职工从思想上彻底转变传统观念,让他们明晰因个人科研所购买的设备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各个院系部门受到外界所捐助的物资等也属于国有资产,都应该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条例进行严格管理,并将其列入资产清查范围中。此外,高校还应不断健全与完善资产清查监管机制,对在资产清查中找出的问题,应根据所属类型进行分类与整理,并进行深入调查,确认问题后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上级主管部门要对所上报的报废资产进行及时审批,审批中也应履行相应的程序,对资产清查后续执行工作也应进行落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监管也应转变传统观念,增强资产管理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财政部门应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了解高校的资产状况,在确保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3.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从源头堵住资产管理的漏洞。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中已做出明确规定,各地区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真正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按照高校现行的资产管理机制,可采取三级管理体制与责任机制:一是职能部门统一管理,资产管理处则是高校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二是使用部门专人管理,高校各院系以及各部门应根据院系情况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并由专人全权负责;三是使用人具体保管,各院系院长为本院系固定资产管理的直接负责人,院系办公室主任为所属院系的资产管理责任人。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各院系需将所制定的各项制度体系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责任追究问题应做出明确说明,对在工作中滥用职权,或者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发生重大失误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惩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提高其他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在工作中责任意识强烈、管理优秀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资产管理工作应由校领导亲自去抓,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工作应具有一定的公开化与透明化,让人人成为监督主体,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更加规范管理行为与使用行为,也更能促进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高校的长久发展做出有力的支撑,使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崭新的发展局面。

4.完善资产网络管理系统,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高校固定资产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学校都会购置一些新的设备比如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因此,资产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实行网络化的动态管理模式。由于高校规模庞大,而且所涉及的部门较多,若单单依靠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管理,则不仅会使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大,而且人员若发生疏忽会造成管理失误、准确度偏低等问题,很难满足实际所需。而实施网络管理的话,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借助网络系统,可将各部门的资产存量现状、资产的变动情况以及分布等,有效结合起来,帮助管理者在第一时间掌握全校资产的动态信息。如若某一部门信息发生变更,也可借助网络系统及时查阅并进行更正。此外,高校还可采用条形码资产清查方式,对高校内所有的资产情况展开一次全面的清查工作,对以查阅完成的资产张贴条形码标签,做好标记,严格履行相应的管理程序,待所有的手续交接完成后应上报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审批。对资产审批购置、报废等内容应采取制度化的管理进行约束,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