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

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成本管理;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

引言: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低碳经济成为一种流行的经济模式,各国开始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资源并交易,而碳会计作为环境会计的一种应运而生,ISA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FSA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制定完善的碳会计核算准则,但是并没有出台标准的会计准则,碳会计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间不长,因此计量、确认和报告都存在缺陷,这也是我国企业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全球变暖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各国都开始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新型经济模式,企业开始将碳排放权作为资产的一种,同时也是会计核算的一部分,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一,碳排放权核算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部分,将会计的理论体系和核算范围扩大了;第二,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从碳核算得到合理的信息,为企业低碳发展和经济管理做出贡献;第三,低碳经济理论发展也受到企业碳排放权核算的促进。我国的碳会计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也没有一致的统一的标准,除了碳排放权核算,还有碳成本核算等内容。

目前国内外都开始深入研究碳会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各国也将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作为研究重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都颁布了核算方法,但是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学者在碳排放权是资产的一种上意见一致,但是对于如何计量、属于何种资产却不一而同。此外,除了核算碳排放权,还包括分配、归集和计算碳排放成本等。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政府强制披露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方式不尽相同,内容也不够标准和完整,也缺乏可比性,信息使用者无法运用这些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也是构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的意义。

2、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完善

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已经超过了美国这个工业大国,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开始试着执行排污权交易制度,也积极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督促企业加强节能减排。1988年确定包括上海和北京在内的八个城市为水污染排污权交易试点城市。清洁发展机制自2005年开始在我国快速发展,相应的带动了碳排放权交易所数量的增加,只2008年一年就有上海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等交易所成立,这也反映出低碳经济的观念开始在国内普及,个人、企业都重视节能减排,2009年天平车险公司完成了第一笔减排项目交易,我国并没有实质上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但是基本政策正在逐步完善。

3、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目标和对象

3.1核算对象

传统会计主要是采取措施监督公司、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用监督结果反映公司、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传统会计和碳排放权会计是存在差异的,《京都议定书》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影响企业资产等其他会计因素。碳排放权会计的核算对象显然是碳排放权,计量工具就是货币,通过全面的记录企业涉及碳排放的经营活动并编制报表,监督企业的减排活动,为决策者提供可用的信息。

3.2会计目标

会计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就是传统会计目标,一般认为有两种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碳排放权会计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消除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笔者认为决策有用观更适合碳排放权会计目标,我国参与了CDM项目,那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就是非常必要的,相应的产生了碳排放权管理;再者,企业管理者能够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同时碳排放权交易能够监督、核算周边环境受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程度。

4、确认与计量碳排放成本

4.1核算内容和对象

核算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分配和归类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销售等环节的信息,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碳排放成本的确认,企业中和碳排放有关的经营活动,其流程费用就是碳排放成本;第二,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了解经营活动中发生碳排放成本的环节和原因;第三,确认计量方法;第四,记录成本,制作报表并披露。

4.2成本计量

数据收集:计量碳排放量的公式是:A(活动强度)*EF(排放系数)=GHG(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碳排放系数就是使用单位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国家科技水平不同,能源利用率也不尽相同,因此碳排放系数也是不同的。

设定排放量:也就是碳排放基期,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排放的碳也不同,因此要设定一个标准也就是基期,一般是一年或者几年的平均值,企业碳排放量就是报告期碳排放量和基期碳排放量之差,可以得到结果并计算碳排放成本。

4.3成本计量方法

笔者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法,成本计量分为若干阶段:(1)产品研发,产品研发阶段的成本实际上是预防成本,主要是研发费用,要将与产品研发有关的碳排放成本收集起来,符合规定的资本化并纳入碳排放-研发成本;(2)材料采购,传统材料采购不应将碳排放成本计入在内,按照产品数量计算碳排放-采购成本;(3)生产,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成本实际上是预防成本,这个阶段的成本应当进入碳排放-制造成本,没有计入的应分配到碳排放成本项目;(4)产品销售,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一般没有关联,应将这个阶段的成本计入碳排放-销售成本;(5)回收处置,这个阶段的碳排放成本就是销售产品并使用产品产生的碳排放污染环境的治理成本,企业可以将回收的材料用于生产,因此这个阶段的成本可以包括废弃处置成本和循环利用成本等。

结束语

综上,本文介绍了碳排放权会计核算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针对企业碳排放分析了具体的碳排放成本计量方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颖.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J].商业时代.2014,(05):107.

[2]肖序,熊菲,周志方.流程制造企业碳排放成本核算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5):29.

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会计核算 成本核算 一体化

一、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该成本主要指的是企业产品从开发设计到投入生产直到完工成功销售所有完整步骤中所包含的一切消耗,这种消耗还计算入了人力,物力,产品生产资源,甚至是时间强度,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成本核算。可以说,企业的成本核算应当是一个配备十分完善的体系,这里我想以此再一次强调从各方面复杂程度上来看企业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长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核算也被叫做会计反映,是对会计的主体资金流动以货币当作主要的量度来进行的反映。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就是会计工作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这也是会计核算的传统意义。对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还有企业或者其他的经济主体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或者执行预算的过程与结果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来进行不间断地、有体系的记录。及至目前,人民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方面并没有有十分清楚的认识,企业的成本核算要求必须做到明确性,人民大众应当对企业成本的认识更加全面,重视企业的成本方面及其所及领域,对于企业财务情况必须给与一定的重视。

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带来效用的具体表现――以建筑公司为例分析

解决财务问题的有效方法便是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实现,其效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会计与成本一体化核算得出的数据确保了建筑公司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防止了会计核算作假以及提高了会计的信息使用价值。

管理层面可以及时获取施工耗材情况,减少施工过程中人为制造的施工材料的多余支出和不合理支出。提高了管理层的工作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能用最少的时间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也避免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错漏。

加强了对施工公司各种收支情况的监督力度,延伸了财务管理的多项职能,在使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等职能的同时,把财务考核也一手抓。让财务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得到自如的运用,并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职能的作用。

通过分析成本中各项费用所占的比例,并结合技术发展、生产类型以及生产规模等因素,了解成本结构中不同项目和结构对成本所造成的影响,明确其成本支出的主要项目,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把问题对症下药并予以解决。

三、企业会计核算与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一)把成本的核算和会计目标的管理这两者结合起来

实际进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将成本核算和会计目标管理相结合。这是一种制度实施前很有必要且有益的尝试。现阶段企业和其各个下属部门以成本为核心的会计核算管理的新方式,便是一种组织成本之间差别核算及时,并可以剖析其差异原因以便于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成本的全新会计制度。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机制

要实现企业核算的一体化,追求经济效益的最优化,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会计人员的管理就需要对照责任会计制原则来对业绩进行考核,要改善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大家在生产经营中的主观能动性,以此积极地提升自身对业务能力的收集、整理以及输出信息的能力。

(三)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

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已经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日益成熟。实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明确来说,以整理完成的收入和支出数据来做出的部门收支明细记录表和送到各个部门以作对账之用的核算表便是一个建筑公司会计核算所需要做的工作。

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的核算能迅速地比对会计账务工作和成本的计算是其最突出的优势。以一个月一结算,每个月的收入支出数据产生之后,从财务专用软件中采集各部门收入支出数据,然后按照开单的部门和实际执行部门的原则将部门的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分割开来,然后把各部门收支明细核算台账按照直接计入直接收入、分别全额算入不同创收部门的间接收入的原则来计入。

四、科学规范成本计算,检查核实工作

成本核算应准确详实记录各方面和各材料出入凭证,以及工前工时材料消耗,物资计量盘存,对于月末完工产品的分配注重具体方法,不能不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盲目计算。月末产品数量多,每月存在一定的变化,变化不大时为了简便只计算主要直接材料,当变化较大时则考虑用产量法计算。总之,企业的成本核实情况多,方法肯定也多,要求录用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立足于相关政策规律进行核算,及时改正和发现不实虚假行为。另外,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还包括摊提标准法和费用验算法,对企业费用的各方面进行检查计算,正确计算,核实差错,及时修正。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成本核算的方方面面进行处理,保证企业账务的真实性,也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作出合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胜菊.企业成本核算研究――以铸造锻压设备生产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0

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规范发展

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1,2]。其中重要提出了要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3]。本文具体探讨了新时期下医院会计核算的规范发展,现报告如下。

1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与意义分析

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新制度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促进医院规范运营。新制度规定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4]。

2新时期下医院会计核算的规范发展

2.1权责发生制改革顺应绩效管理要求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我国目前的行政单位基本采用现收现付制,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改革。2009年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医院会计制度相对清晰,自有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权责发生制,财政拨款则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权责发生制能够清晰反映成本,顺应了绩效管理要求。完美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应如英国式的,决算和会计核算制度都是权责发生制,出具(决算)报告的时候有权责发生制和现收现付制两份报告,为此我国医院的会计核算发展应是权责发生制改革顺应绩效管理要求[5]。

2.2实施总会计师委派制度 实施总会计师委派制度,履行财务会计监督职能,保障医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他们的权限包括组织领导医院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主管审批医院财务收支工作等。与广大患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是,总会计师将对医院医生的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行为进行严格监控,对医生所开的药品处方和检查处方每月进行排名[6]。总会计师行使的是行政职责,对医院的流程设置和成本管控履行监督职能,让医院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看病流程,而且从多方面为他们降低就医成本,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另外,总会计师将对每一张发票进行审核,报账将由分管副院长和总会计师共同签字,不合理的花费将被拦截,从而保障国有资金安全。

2.3推行全成本核算 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后,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为此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全成本核算手册或工作制度,制定全成本核算的原则、方法,明确全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流程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对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疗辅助科室、行政后勤科室等科室,分项、逐级、分步计算成本。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构建医疗机构成本、评价、考核体系,为准确核定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实施单病种付费和完善医疗保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降低医药成本,减轻患者负担[7]。

2.4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 通过实施成本核算,能够实现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消耗,对各项开支精打细算,更科学地配置资源。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上来说,开展医院项目成本核算将给政府制定价格和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的测算结果,明确了医疗项目中哪些是政策性亏损及亏损程度。只有准确核算成本,真实反映医疗服务耗费,才能为价格管理部门合理定价提供依据,才能使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耗费得到合理补偿,保证其正常运转。

3新时期下医院会计核算的规范发展-案例分析

3.1医院概况 某某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4万m2,建筑面积1.5万m2。当前医院成本管理观念陈旧,甚至具有机关官僚的作风,存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的现象,服务意识不强。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不仅很难推动医院成本的发展,有些甚至会阻碍成本的发展,同时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下,医院的服务成本与经营费用不分。人们无法掘以确定投入与产生的函数关系,使管理人员不能面向未来,实行预防性管理。同时,由于对医院各项收入的边际利润心中无数,当医院的经营环境改变时,管理人员不能根据成本费用的资料作出灵敏反应,容易导致医院决策的失误。

3.2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

3.2.1会计核算帐户设计 会计核算帐户分为3个层次,①按部门设置,②分别各部门下的项目设计,③按项目下的明细合同设置,作业下继续细化到前期、中期、后期。

3.2.2会计作业动因的分配 目前医院业务活动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人员费(包括薪金、福利等)、场地费(包括房租、水电费等)、折摊费(包括交通工具、各种设备的折旧)、业务费(包括交通费、差旅费、材料费、印刷费等)、其他非作业性费用(包括摊派费、招待费等)。主要作业中心一般可分为检验作业中心、诊断作业中心、医疗作业中心、护理作业中心等。根据医院活动特点,对医院资源成本动因的选择见下表1所示。

通过以上一些关系的建立,某某医院会计核算具备了基本运行条件,基于作业思想的会计核算系统初步形成。

总之,当然医院会计核算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合理实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文森,孙洁,石德光,等.军队医院物资网络化管理实践[J].中国药业,2009,18(20).

[2] 张友舜.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06).

[3]谢晓梅,夏蓉,李丹霞.医院新会计制度对改进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J].医药前沿,2011,01(22).

[4]宋凭.医院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03).

[5]邱时卿,牛伟新,吴林初,唐奇成.医院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1,08(01).

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不足;建议

新医改政策的颁布,为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有利于推动医疗事业进一步的发展。在新医改政策中,医院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工作上,通过提高财务管理的手段,从资金的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四个环节入手,来提高对医院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从而有利于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推动医院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新医改政策的简要概述

(一)新医改政策的目标

在2009年,我国国务院公布了一则有关于深化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减轻居民的医药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近期医疗事业的建设目标。以建设覆盖到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长远目标,来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有效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新医改政策的特点

新医改政策与传统医疗事业的指导方针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新医改政策对医院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进一步强调公益性。在此背景下,医院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也需要发生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来说,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新医改的政策中,在适应市场及人民的医药需求下,一方面,我国要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的投入机制,政府需要加大在卫生事业中的资金投入量,从而来减轻居民所需要承担的基本医疗费用,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朝着公益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新医改政策中,还完善了药品的管理方式,如对于医药要做到分开管理,实行零差价率的药品销售等。另外,在遵循新医改的政策下,医院还增设了相关的药事服务费,来向着“以技养医”的方向转变。可以说,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出一定的改变,从而才能够有利于推动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目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稽查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医院的稽查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手段,稽查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与重要基础,稽查制度是重要的监督工具。但是就当前来说,部分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稽查制度不够完善,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制度的不完善,就无法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工作,在医院资金与票据管理上不够严格,无法起到监督与制约的作用,也就加大财务管理的风险性。如一些医院在对医院经费管理上没有严格的规定,在审批与支出的处理上存在着随意性,甚至还有一些医院的组织机构不够合理,缺少相关的审计机构,从而不利于保障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二)成本核算过于单一

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医院的成本核算方式较为单一,成本核算的质量不高,就会影响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及整体的质量。在传统财务会计制度中,在有关于医院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没有满足实用性、相关性等等原则,特别是对医院的费用与成本的划分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医院成本的范围涵盖上也缺少明确的划分,造成医院成本核算不全面的现象,使得会计核算与成本分配的方式不够科学,极易出现账实不符、口径不一的现象。对医院来说,成本核算工作不完善,缺少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在核算时存在主观性与随意性,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素来说是一个不利的影响。

(三)筹资渠道较少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主要内容是围绕医院的现金流运动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对医院的决策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为对外提供医院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所以说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对医院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在财务管理中,筹资是医院经营管理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环节。就当前来说,由于受到传统的观念和融资方式的局限,医院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于财政补助以及固定的一些业务收入,其他形式的融资渠道十分的少,融资受限,也阻碍医院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

(四)会计核算方式不够科学

对于医院的会计核算来说,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不够科学化、系统化,在新医改政策下,原有的医院会计核算方式无法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使得医院的会计核算效率不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不高。在新医改政策下,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推动医院向着公益性的方向发展,及应当改变医院的会计核算的方式,寻找科学、高效的会计核算方式来满足医院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需要,从而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三、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医院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

在新医改政策下,要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的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就需要按照新医改的有关规定开展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完善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从而为医院的财务人员在开展相关的财务工作时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促使其工作的开展更加的规范。第一,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合理的释放权力,给予财务部门一定的实权,能够对医院的各项财务、资产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如对政府投入的资金、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医院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营业收入等方面,财务部门需要有足够的实权,才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统一的集中式管理,才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为了进一步的改革医院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就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的形势,对新医改政策的特点及其要求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有针对性的入手,构建一个全面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此外,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还应该包含预算管理,强化医院的预算管理的水平。在完善预算管理工作中,相关的财务人员在结合医院经营的实际情形的前提下,需要将一个具体的预算管理目标合理的分配到各个有关的医院部门、各个科室以及各个研究的项目中去,从而来落实预算管理的目标,促进医院现金流的平稳运行。

(二)加大对医院资产的管理力度

加大对医院资产的管理力度,是在新医改政策下,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医改政策下,对医院的资产管理有了新要求,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需要结合相关的规定,加强对医院资产的管理。在医院的资产项目中,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都是资产管理中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加大对资产管理的时候,需要特别重视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资金及相关的科研项目的管理上,改善资产管理的手段,如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来提高医院内部的信息化程度,加强有关资产信息间的共享性,就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从而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经营管理的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影响了医院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方式,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来说,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够满足新医改的要求。因此,在新医改政策下,应该提高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充分认识,有效的处理医院的财务关系,按照新医改政策的相关要求开展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促使其符合规范性的要求,从而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琼.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08:60-61.

[2]郑升.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182+184.

[3]郑升.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解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216+218.

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范文5

【摘要】通过医院会计流程再造,建立规范化、一体化、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制定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并轨作业流程;完善财会工作组织体系,规范财务机构的职能和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通过数据接口全面整合信息孤岛,从业务源头采集数据,确保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数据基础与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全面启用新型平台,将会计工作纳入先进的流程化管理,实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系统的并轨运行。

【关键词】医院会计 流程再造 成本核算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53

作为医院财会工作的基本法,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在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社会广泛关注卫生的形势下,在新医改取向由市场化转向公益性、并经历三年探索后颁布的,2012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1]。新制度的实施,要求医院财务有扎实的基础工作先进的会计作业流程。

1形势与要求——医院会计工作面临全新挑战

1.1大医改对医院会计工作的迫切期待

从宏观看,政府取消药品加成的工作已陆续铺开。在政府补偿难以到位的情况下,积极可行的方案是调高部分长期背离成本的医疗服务价格,下调部分检查价格,取消(或部分取消)医用收费材料的加价,在有升有降的策略下启动医疗价格的改革,进行诊次、床日、单病种、出院人次等收费定额的核算,为新医保支付方式-病种分值结算法提供可信的数据基础。

1.2新制度下医院会计工作量剧增、难度加大

从微观看,新制度要求对医院运营的各种要素进行精细化的核算与管理。

医院人力成本要求按成本核算单元和工作岗位进行归集与分摊;固定资产折旧要求参照企业的折旧方式,按经费来源、成本核算单元核算到卡片,严格按“一卡三账”模式进行精细化核算与管理;药品成本要求由售价核算改为进价核算;收费性医用材料由以领代耗的粗放型管理转向按医嘱核销的精细化核算;消耗性的医用材料(不收费)根据消耗定额核算到各核算单元;其他物料和材料建立先进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核算各核算单元成本;水、电、汽等公用支出按相关计量信息核算各单元的成本;建立相关的医院内部服务成本台账制度,为间接成本的分摊提供基础数据;对科室(诊次及床日)、项目、病种等不同对象的成本,按规定的路径和方法进行全面核算。

从宏观上看,新制度为医疗机构完善了财务管理体制,从原来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制转为三级医院设立总会计师制度;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新增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报表附注,改进了各报表格的项目及其排列方式,提供了成本报表的格式;引入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明确了医院的财务报表纳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2]。

1.3传统会计作业流程无法满足新制度要求

旧的会计制度对医院的科室核算(初级的成本会计)没有具体规范,医院一般将会计核算和科室核算分开进行双轨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这一作业流程可以产生内部考核的科室损益报表,为科室绩效考核及时提供损益等方面的信息。但这一流程存在如下缺点:①同样的数据要分别进入两个系统,难以保证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数据完全一致,产生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数据二次加工[3];②科室收入与支出项目的划分与会计科目不匹配,不能建立会计报表与科室报表之间的平衡稽核关系;③不能从全成本角度反映科室真实损益,难以引导科室进行经营分析;④不能为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出院病人成本等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分摊基础;⑤不能为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可靠数据。

2实践与探索

2.1健全财会工作组织体系

我院于2009年10月开始着手进行财务管理系统的改革,健全医院财会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细化财务机构的职能和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进行门诊收费、住院收费、出纳、制证会计、资产会计及其他会计的岗位设置与业务分工。

2.2建立规范化、一体化、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科室全成本体系,精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将科室分为148个核算单元,为一体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规范员工工作岗位,确定员工角色。按照医院全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要求,对医院员工进行全面盘点。2013年末,确定医院职工总角色数为1 155个(含多重角色669个),为归集人员经费、分摊人力成本提供依据。

根据新医保结算方式,全面梳理收费项目和疾病病种。按物价局规定梳理医疗收费项目,按新制度会计科目建立医疗收费项目和收入明细科目的对照关系,对现有的3 026个收费项目(包括医疗服务项目、计价药品、计价卫生材料)进行重新分类,使其与会计科目、成本项目形成规范的对照关系,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

根据全成本核算内容,细分费用项目。追溯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支出记账凭证,定义支出明细项目,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并轨作业,共定义费用明细项目213个,费用采集表格124个。

确认核算单元,全面清查医院固定资产。根据新的核算单元和分类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迁移,满足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要求,提供精细、可信、适时的资产折旧数据。

2.3建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并轨作业流程

为解决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双轨作业的弊端,我们建立了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并轨作业流程,分析了普遍采用的并轨作业模式——以科目(或报表)汇总数为基础的并轨作业流程,即所有业务收入和支出数据按会计科目和核算单元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再由会计核算系统转入成本核算系统进行分摊处理。

该流程解决了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数据一致性问题,规范了不同对象的成本分摊政策,但存在如下问题:①以会计软件为科室支出数据采集工具,增加会计记账凭证的记录量,造成会计档案的打印输出量增加。②制证岗位在录入科室支出数据时,容易造成错误和遗漏,科室成本核算系统以汇总方式采集后无法追溯,无法建立审核机制。③这一模式只采集科室的支出汇总数据,无法核算变动的人力成本,不能给后续其他对象的成本核算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④这一作业流程在核算区间、核算内容、责任对象方面都采取了抽象汇总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过分简化核算流程,不能为医院基础工作的提升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更精确的基础数据。

新的并轨作业流程见图3。这一流程有如下优点:①成本核算系统从数据发生源头采集医院的收入和支出信息,然后按会计核算原则归纳汇总生成院级会计核算的记账凭证传递给会计核算系统。②医院的收入和支出区分为出纳类和非出纳类,出纳类收支由出纳岗位按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双重要求,详细录入成本台账,再由系统提供的接口功能同步转入出纳日记账,由会计软件根据日记账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③所有的收支项目采集到最小单元,如工资类支出采集到工资表应付部分各表头栏目,支出明细科目中的“差旅费”细分至科室差旅费、个人差旅费、交通补贴三项,为内部考核和预算管理提供更详细的信息。④所有人员支出都核算到角色,多重角色人员,其差旅费根据其出差性质归属到对应的专业组和科室。⑤采集数据按发生日期执行,期间数据按会计分期统计,凡能归集到会计日的按会计日统计;门诊医疗收入、住院医疗收入、计价药品销售成本、计价医用材料成本等数据按自然日统计。⑥按会计分工和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数据归集、审核、制证。

这一流程的实施,解决了以科目(或报表)汇总数据为基础的并轨作业模式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对医院的相关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将会计基础工作前移,优化会计作业流程

为提高源头数据的质量和精细度,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要求前移至业务部门,其中工作量最为集中的是资产物料的管理。改造药品管理流程、改造医用器材管理流程、改造后勤保障物资管理流程、改造制剂室及中药炮制室出入库流程分别见图4~7。

2.5通过数据接口全面整合信息孤岛

贯彻实际成本核算原则,从业务发生源头采集数据,确保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数据与会计报告的真实性。

2.5.1设计数据采集表

实行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流程整合,合理地应用医院的信息化数据,通过网络对医院业务系统数据进行自动采集[4],根据数据的类型和发生规律,以数据工作表形式,通过接口采集、表格导入(EXCEL)、台账录入三种方式实现原始数据的采集。

2.5.2选择数据采集方式

2.5.2.1接口方式采集HIS数据以接口方式采集的HIS数据。每天晚上零点后,由接口程序根据事先设定的采集时间自动向HIS中间库采集数据,也可由人工在客户端采集。通过接口产生的门诊日报表及住院日报表数据的汇总数和入库量-出库量-库存量。②西药库、中成药库、中草药库:按制剂出库单填制升益表,计算成品入仓价后入库,按制度加零售差价后调出到各药房。

分项数,与收费处的数据进行核对,完全一致后,成为收入记账凭证的原始依据。提取的收入信息包括医疗项目名称、开单科室、执行科室、金额、工作量等信息[5]。

2.5.2.2表格方式导入数据 由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子系统导出的支出表格,职能部门及财务部整理的支出表格,可以用EXCEL表格导入系统。

2.5.2.3台账方式采集收入台账录入,反映HIS系统以外的直接由财务处理的业务收入数据,涉及协同作业(开单与执行)的数据,系统提供录入执行科室的功能。属于出纳类收入业务,在录入台账的同时,即时生成出纳日记账所需要的数据。支出台账录入,支出台账集中处理零散开支和HIS系统以外非表格方式采集的支出数据,有现金出纳录入,有银行出纳录入,还有制证会计录入。属于出纳类的零散支出,可以一边录入台账,一边由系统生成出纳日记账所需要的数据。

2.5.3成本台账-出纳日记账-会计分类账融为一体

出纳岗位在录入科室(个人)业务收支台账时,可直接点击生成日记账,后续的制证岗位可以从系统中调用日记账生成记账凭证,同时向出纳系统返还凭证号,达到“一证四用”目的(一证:原始凭证,四用:科室全成本、科室准成本、分类账、日记账)。

2.5.4会计内部控制与数据稽核

贯彻会计分工、内部控制及会计信息披露原则,根据会计制度要求,所有核算工作表,按会计分工、采集、审核、制证、分摊流程依次处理。未经审核的数据,不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凡已经生成记账凭证的数据,不能随意删除,保证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数据的一致性。

3成效与体会

3.1成效

财务会计与管成本会计并轨作业,实现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系统三合一的并轨作业,促进了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为医院运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3.1.1新平台助力医院建立新的运营体系

合理划分医院成本核算单元,是落实新制度的要求,是建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的奠基工作,我们按照“以医疗业务为主体、以高层决策为龙头、以行政管理为驱动、以后勤服务为保障”的思路,构建新的运营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为资产清查、人员分布盘点、物料领用与核销、费用归集与分摊、科室全成本核算、门诊与住院、项目与病种成本等方向的成本核算提供顶层设计,为科室经营理财和绩效考核提供了更清晰的框架。

3.1.2新平台提升了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新平台的建设,通过若干数据接口的开发,打通了各应用系统与财务管理的汇集通道,消灭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信息孤岛。通过信息整合,彻底解决了同一指标在不同系统报告中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通过信息整合,建立了财务系统与各应用系统之间的良性沟通机制,各种科室、跨专业组的问题,在统一的平台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3.1.3医院会计队伍素质迅速提升

启用新平台,我们的会计要熟悉全新的核算单元、新的收支项目、新的成本对象、新的数据要求、新的分摊方法、新的财务报表、新的分析手段。财务部门要做好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为高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运营信息;经过实践,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

3.1.4新平台助力医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经济管理走上良性轨道,综合绩效指标持续提高,职工收入与福利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2013年止,医院固定资产比五年前增加了188%;病床使用率达到130%,负债率41.92%,负债结构得到了调整。业务收入达2.3亿元,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为 28.10%,职工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3.2体会

实现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并轨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项目管理的要求展开实施。

3.2.1领导重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院长不重视,财务不力,工作无法深入;只有院长重视,财务得力,这项工作才能优质高效的完成。分管财务的院长作为院长的助手,必须有很强的执行力、统揽全局的思维、攻疑克难的决心、高效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3.2.2财务部门与信息部门的合作

财务重视,信息不配合,没有数据基础;财务力量薄弱,工作会失去方向。只有财务牵头,信息配合,才能确保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的质量。

3.2.3财务机构和职能部门的配合

人员经费的归集、人力成本的核算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深入细致的开展,离不开资产管理部门的配合;药品成本由售价核算改为进价核算需要药事服务部门的支持;病种成本核算需要规范、精细、及时的病案信息,一方面从执行国家政策的角度对从收入角度对单病种限价收费进行核算和管理监控,另一面根据成本核算的技术和方法对主要病种进行收入、成本和结余进行核算,为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提供精细数据。

落实新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再造医院会计作业流程,剖析医院的运作,分析医院问题及医院整体性的发展,制定医院未来的策略,合理利用人、财、物等资源以取得最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确保医院平稳、健康的经济运行,提高医院发展的整体优化程度,提高竞争实力,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医院管理,2012,8(4):1-3.

[2]冯欣.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12):140-142.

[3]李姣,樊俊芝.新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实践与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 2013,32(4):84-85.

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 会计核算 内部控制 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由于事业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往往流于形式,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如单位“结余”科目的处理,由于在前期会计业务的处理不妥,造成账实不符现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3.建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单位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水平尤为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事业经营成本,提高事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同时,建立事业经营成本核算制度,便于掌握其实际消耗,并及时予以补偿,避免出现事业单位越办越穷的困境。也只有建立和完善事业成本核算制度,才能有效考核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要讲究成本核算,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形成合理投入、充分发挥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1)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3)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各预算单位单独的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基本账户,每一笔财务收支均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从而处于监控之下。财会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往往敢于拒绝受理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也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明显减少,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