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宣贯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章制度宣贯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章制度宣贯方案

规章制度宣贯方案范文1

关键字:提高线路操作安全性措施

一、前言:

根据电力生产标准的要求可知:电力电能的生产、供应、使用几乎是瞬间同时完成的;它不易储存,没有中间环节。发电厂、电力用户通过电力线路和变电站互相连接成电网进行生产和使用,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电能的质量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交流电网的电压和频率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电力用户终端产品的质量,而且直接关系电网本身的安全和电力用户用电的可靠性。

电网调度机构作为保障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是电网运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机构,在电网安全运行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电网值班调度运行人员作为电网安全运行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的每一项指令都将会对电网运行有着重大影响。如果值班调度运行人员稍有疏忽,在下令时发生运行方式安排不周、措施考虑不全等情况时,将会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威胁。

我们提高线路送电操作的安全性是提高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我以调度运行岗位为背景,分析出现线路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希望广大调度运行工作者能从中受益。

二、线路送电操作时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电网的接线方式复杂多样,特别是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接线方式更是错综复杂,再加上线路送电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厂站。厂、站端只清楚自己本端的安全措施布置情况,线路上的安全措施全部由调度运行人员把握。如果调度运行人员对线路接线情况或安全措施布置不清楚,则很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线路许可工作是由调度运行人员完成的,而送电下令工作也是由调度运行人员自行完成的。如果调度运行人员出现精力不集中、思想不集中等原因,则很容易造成在线路工作人员未撤离工作现场时或线路安全措施未完全拆除就向线路送电的情况,则就会引起线路工作人员伤亡或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下面结合调度运行岗位的特点来分析在线路送电操作时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调度运行人员定员数量不够。在调度运行中确实存在调度运行人员定员数量不够的情况,尤其是在新成立的单位,再加上出差、外出学习等情况时,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导致调度员的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调度运行人员疲劳上岗,精神状态低迷,发生恶性误操作的几率很大。

针对这一情况的防范措施就是:配备足够数量并且符合调度运行岗位要求的调度运行人员,安排好调度运行人员的休息时间,保证每个调度运行人员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杜绝疲劳上岗。除此之外,还要实时跟踪调度运行人员的情绪变化情况,杜绝带情绪上岗。

2、调度运行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够。调度运行人员值班期间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责任人,调度运行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如果调度运行人员的相关培训不够导致调度运行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下降,那么在线路送电操作时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的几率就会大大上升。

针对这一情况的防范措施是:一方面加强实习调度运行人员的培训、考核、认定工作,通过培训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督促实习调度运行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从而来认定实习调度运行人员是否具备调度运行岗位的资格,对不符合调度运行资格的实习调度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坚决杜绝不具备资格的调度运行人员上岗;另一方面,加强在岗调度运行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事故预案、电网运行操作、电网日常调整、检修申请的执行要求、新设备投产申请的执行要求、与调度相关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等知识。通过培训来加强在岗调度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岗位技能,提高员工素质,使之能更好的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3、调度运行人员未认真学习设备检修申请或新设备投产调度方案。调度运行人员既是设备检修申请或新设备投产调度方案的执行者又是设备检修申请或新设备投产调度方案的终结者,往往一份检修申请或新设备调度投产方案会跨班使用。如果调度运行人员不认真阅读设备检修申请或新设备调度投产方案则会对其中的重要环节及安全措施和电网薄弱环节不清楚。在检修申请或新设备投产调度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对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不恰当或遗漏安全措施,就有发生电气误操作的几率。

针对这一情况的防范措施是:一方面,在安全活动中,专职安全员给调度运行人员宣贯检修申请及新设备投产调度方案的重要性,让每个调度运行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检修申请及新设备投产调度方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调度部门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跟踪检修申请及新设备调度投产方案的执行情况,并要求调度运行人员执行完毕以后立即将执行情况反馈给相应部门或班组,从而来监督调度运行人员对检修申请或新设备调度投产方案的熟悉情况,尽最大的限度防止恶性电气误操作的发生。

4、调度业务相关制度不全。调度运行都是按照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相关工作,如果相关制度不全或者没有制度,那么调度运行人员则有可能会按照个人的想法来工作,没有重点,没有方向,造成工作混乱。在线路送电操作时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的几率就会大大上升。

针对这一情况的防范措施是:按照上级调度机构的要求和本级调度机构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出符合本级调度机构实际情况的制度和标准,同时还要加强制度的宣贯学习,让调度运行人员熟悉掌握制度。除此之外,调度主管部门还应对调度运行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调度运行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规章制度有疑问或不解的内容,应请相关专业人员解释,杜绝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总之,调度运行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和制度办事,坚决杜绝违反标准和制度,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工作的情况。只有遵照规章制度来工作才能避免在线路送电操作时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5、其他部门及班组的影响。调度运行涉及到多个部门和班组的配合,如检修申请的填写和审批、新设备调度投产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调度EMS系统的管理、调度DMIS系统的管理等。如果各个部门和班组不能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则会给调度运行人员埋下安全隐患。如果是在线路送电操作中,则在很大几率上会造成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针对这一情况的防范措施是:由主管部门负责协调与调度运行工作相关的部门和班组,要求这些部门和班组严格按照标准、制度办事,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或设备,坚决不予给调度运行人员执行或使用;如果调度运行人员在工作中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通知运维操作班人员,让其应以最快的速度赶至现场,按流程进行汇报处理。待设备处理正常以后,再交付给调度运行人员使用。

三、总结

通过分析在线路送电操作时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后,总结出调度运行人员提高线路送电操作安全性的以下三个措施:

1、配备足够数量的调度运行人员,对实习调度运行人员严格按照培训制度开展培训、考核和认定工作,对在岗调度运行人员应开展岗位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从而提高调度运行人员自身业务素质。

规章制度宣贯方案范文2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也要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设计、管理体系宣贯执行、循环改进这几个步骤。首先需要收集风险管理基本信息,通常而言,尽职调查可为从整体上识别企业法律风险提供基础资料,这其中,设计一份详尽而完备的清单尤为重要。在风险评估阶段,重点是对关键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后权衡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而对于法律风险管理方案的执行,也和其他管理行为一样,需要周而复始地循环改进。

2法律风险评估的维度和风险点赋值

法律风险的评估就是借用了统计学、运筹学以及其他风险管理中的理念,根据企业法律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等,评估出各个法律风险点的重要程度和分批应对的顺序,为是否采取应对措施或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提供决策的依据。这其中,维度和赋值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导致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并进而影响风险解决方案的制定,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2.1选择确定符合企业特色的法律风险评估维度

法律风险评估有自身的基本维度,主要是法律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法律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不利后果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对各个法律风险点这三个基本维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具体法律风险点在各维度内的排序,并可以通过赋值和设定权重,得出各个法律风险点的综合分值,并最终得出统一的法律风险点严重性排序。实务中,由于企业的行业特征不同,法律风险评估时除了基本维度外,还存在其他的维度,如风险事件或风险行为的发生频度、预计损失或实际损失的幅度、责任的严厉程度或执法的严格程度、企业对不利后果的承受能力或风险控制能力等。

2.2针对不同维度设计合理的法律风险点赋值

法律风险评估过程中的赋值,就是对法律风险点从不同的维度赋予一定的分值,以便于衡量某一维度下法律风险的程度。尽管对于实际操作而言,赋值问题带有较大随意性,因为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或精确的客观数值,而只能依据主观判断来完成。但无论如何,以量化、公式化的方法来得出结论仍有其先进性,一方面它比单纯的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它所反映出的发展趋势也能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而对于法律风险点进行多维度下的评估时,就需要通过给不同维度下的各法律风险点设定合理的赋值和权重,并通过对这些分值的计算得出确切的综合值,从而最终以简单的数值比较的方式对不同类别、不同维度值的法律风险点按严重程度进行统一排序。

3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3.1基于法律风险管理视角优化制度

从法律风险管理角度去优化企业的规章制度,主要是根据法律风险评估的结果以及相关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最优应对方法等,综合采用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替代等方式,将解决方案植入企业的规章制度,使企业通过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达到控制法律风险的目的。优化制度需要在认真研读原有规章制度、分析各规章制度的结构和涵盖面以及相互间关系的基础上,修改其中与法律相冲突的部分,增补法律风险应对措施,并理顺原规章制度的架构和内容。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规章制度特别是业务规范中增加法律风险控制的环节、增加保留证据的环节。

3.2基于法律风险管理视角重构流程

长期以来,企业只注意经营管理活动中与经营有关的一面而忽视了与法律有关的一面。企业管理范畴中,对于流程的设计很少考虑加入法律风险管理功能,即流程中欠缺法律风险管理环节和内容。同时,部分企业的管理流程并未真正形成体系,各流程之间缺乏互动和协调配合,从而造成企业在风险控制和效率方面无法形成合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流程体系进行调整,使流程体系涵盖最主要的经营管理行为,并对重要的业务行为制定嵌入了法律风险管理措施的流程。法律风险的来源与防范从根本上都要落实于日常的业务环节中,这就要求企业的业务管理人员在业务流程的设计、业务操作的规范上下大功夫。

3.3以运筹思维制定法律风险管控方案

从运筹学角度来看,任何一个风险都可以找出其约束条件和量化的关系,并借此判断出量化的结果。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质是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将法律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不是对每一个法律风险作出明确的法律解释和界定,从而为实现从事后救济到事前预防的转变找到突破口。因此,一方面,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应和企业管理水融,不能削足适履;另一方面,法律风险管理的特质化和实践性以及不同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种类的不同,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管控方案。

3.4以持续改进理念实施法律风险动态管理

规章制度宣贯方案范文3

(一)建立组织体系,统筹协调推进

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分类原则,建立11个专业门类、涉及9个部门的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见图1),明确标准化工作分管领导和各专业工作人员。市级供电公司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生产副总任副组长,总经理助理、副总师、归口管理部门主任为组员,负责组织标准体系的宣贯、运行与评价的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具体成员由各类技术标准相关归口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组成。标准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体系运行情况的抽查、分析、评估、考核,收集、整理、上报体系运行存在的重大问题;归口管理部门组织专业标准的学习、交流、差异分析、督查,定期通报相关部门、单位在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坚持学用结合,开展立体宣贯

1.通用普及培训。邀请管理咨询公司、政府标准化工作管理部门、省级电力公司等标准化工作专家,给企业标准化分管领导、中层干部、管理专责和班组长,讲授标准全过程管理知识、国家电网公司标准体系建设要求;举办市郊、县乡镇供电所长脱产培训班,讲解供电所管理新模式、岗位业务、生产技能、专业管理知识;给新入职大学生介绍生产、营销系统流程;对一线人员演示《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编印《标准体系员工应知应会手册》,发放到每位员工学习。2.内部专家上课。联系企业内部运维检修部输、变、配电运检室等部门的主任、技安员、班长走上讲台,向生产人员讲解专业标准,确保员工准确理解、方便记忆,掌握标准。3.班组干前学习。市级供电公司组织基层班组,根据现场工作计划,编制、学习作业指导书,让“写我所做、干我所写”成为基层员工的职业习惯。指导各业务支撑机构编制、学习并到安全监察质量部备案“三措一案”;指导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编制、学习《电网倒闸操作风险分析单》、《电网设备计划检修风险预警通知单》、《重大检修方式风险交底通知单》等,保证地区电网在负荷压力下不发生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4.员工网上自学。归口管理部门下达学习通知;各专业室制定学习计划;技术员(班组长)负责每周对班员的自学情况进行考问;运营监测中心监控、考核员工在线学习流量。5.组织开展员工标准竞赛。竞赛是鼓励员工参与、检验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开展全员标准化知识技能普考、部门抽考、公司竞赛,来提升员工学习标准并应用标准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对标准的认识和掌握应用效果。6.开展应急演练。市级供电公司通过组织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防汛抢险实战演练,联合市政府及市区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演练等应急演练活动,采用全程“无脚本”实演的方式,实际模拟事故下电网调度指挥、变电操作、输变配电设备抢修、营销服务响应以及新闻舆情应对等全过程,有效提升员工按标准熟练执行操作、提升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响应和处置能力。

(三)把握关键过程,突出质量管控

1.建立标准体系运行工作机制。建立年(季、月)度工作计划、专项信息报告、工作例会、督导检查、考核奖惩、宣传交流联动等标准化运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推进会,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交流先进经验,布置标准体系运行的工作重点,推动各个层级学习标准体系、各项工作遵循标准体系、各类人员执行标准体系。2.将标准培训纳入公司培训计划。在年度培训方案中明确员工岗位适应性培训以“三集五大”业务为主,学习新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并纳入年度教育培训项目计划管控、月度配合工作考核。组织企业内训师、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对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库中5625项技术标准进行分类梳理,明确有效、适用的标准目录,连同国网、省公司新颁布的技术标准,通过公司网页集中展示;指导各班组建立《工作内容与执行标准对照表》。3.开展标准的差异化分析。颁发《标准体系差异化分析方案》,要求各专业对照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标准,查找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存在的差异。组织归口管理部门和县供电公司开展标准学习交流,落实牵头学习人员,安排与实际工作相关性较密切的标准优先学习。各专业开展差异分析,立足自身减少差异。若差异较大,部门填报《差异化分析模板》,汇总向省电力公司提出完善建议,作为标准修订的依据。

二、注意事项

1.细化差异分析,实现业务和标准的有机统一。以业务流程为基础,以管理流程为框架,将技术标准的指标和要求落实到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将差异分析结果按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检查、考核、报告、记录等归类汇总上报,注明与现行工作的差异点或冲突问题、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防控措施,通过自身努力缩小差异,保证标准与业务高度融合。2.根据管理要求,建立标准与制度的协同关系。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机构职责调整、业务流程变化,组织规章制度再清理,与标准重复交叉的废止,不衔接的及时修订完善。将现行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全面转化融入管理制度。

3.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标准体系内审。按照标准体系内审要求,调动公司内部持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培训合格证书或质量/环境/安全内审员资格证书、QC诊断师证书的人员,参与标准体系内审,从适用性、有效性、充分性以及标准体系与“五大”体系的融合性等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确保标准体系运行规范。4.市县步调一致,实现标准体系全覆盖。坚持标准体系宣贯市县统一部署、同步开展、同样要求、同时考核。定期工作例会上县供电公司综合汇报并反映相关问题,市供电公司归口管理部门汇报、布置并解答有关问题,保证县公司员工正确掌握标准体系的新要求、新规定和新活动。

三、最佳实践案例

规章制度宣贯方案范文4

一、细化管理,打造“融合”、“同一”的管理文化

设备专业部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为依据,以公司年初制定全面工作安排为目标,根据外委单位与本单位管理理念不同,部门提出“融和”和“同一”的管理文化,旨在消除甲乙方的隔阂,形成合力、实现双赢。一是实行层级融和、深入管理,部门经理层与外委项目部经理融和,专业点检长与专业部经理/专工融和,点检员与班长/技术员融和,各个层面掌握对应层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带动外委单位共同开展工作,突出整体性;二是通过“融和”使各级人员重心下沉,管理目标更明确,责任更清晰,监督更具体;三是通过“融和”实现关口前移抓管理,由事后监督考核变成事中指导纠正,增强了管理的实效性;四是在“融和”管理的同时,强调“同一”管理,宣贯坑口公司的制度、规定、程序、要求,并监督执行的效果,影响、带动外委单位形成同一的管理文化。

二、技术培训突出实效

“人贵自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认真的改进,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技术上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式,大力加强学习型班组建设力度,注重学习、快乐工作、持续改进、善于创新,各岗位职工技艺精湛、业务精通、勤奋好学,有较强的学习力和执行力,具备自主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针对部门内部点检员外委单位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如何才能保证现场管理的有效性,如何才能保证公司各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首要的任务是加强自身的学习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学习基础知识、学习制度文件、学习组织管理。部门要求各专业根据现场设备实际情况及常见缺陷的处理工艺,以突击培训及每月定期培训方式进行授课。点检员手写备课、手绘讲课的方式针对所辖系统设备制定培训教案,培训内容突出系统流程、设备结构、典型工艺等基础课程。通过长期坚持培训工作,使得部内人员及外委单位人员逐步检修技能水平逐步提高。

三、落实制度,狠抓管理

现场管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方针为原则,以“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为出发点,工作上全体职工遵章守纪、服从管理、一丝不苟。本年度2号机组B级检修及技改工作中,设备专业部按照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的要求,对人员组织、施工方案等组织措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策划,提前完成检修人员技术交底和人、机、料、法等筹备工作。检修中认真执行检修文件包制度,各验收节点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对于出现越点现象,督促检修单位立即返工并进行验收,确保等级检修工作达到“应修必修、修比修好”的最终目标。设备解体后出现的重大缺陷,部门领导积极组织专业及参修单位开展针对性会议,制定检修方案,督促组织检修单位通过连续加班作业抢工期,确保检修工期与计划工期保持一致,经过不懈努力,2号机组B级检修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优良,同时脱硝改造等多项技改项目也同步完成。

规章制度宣贯方案范文5

1.加强日常监管工作

在我国,煤炭、石油等资源型企业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受到当前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开发政策的影响之下,市场转换速度日益加强,企业的关、停、转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对放射源的日常监管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是保证放射源安全稳定的关键所在,同时更是保证放射源工作效率的核心。我省作为祖国边疆,本身因为寒冷气候的影响而存在着漫长严冬,这就使得整个省内基础设施极为薄弱、交通运输阻力较大,因而在现有的机制条件下若想实施有效的管理则更是需要众多管理资源。而当今管理能力之下,大多数放射源在工作中变化情况无法得到第一时间的了解,同时就这些极为有限的管理资源也经常会因为软件、硬件以及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应用。因此,就需要在研究建立现有管理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对节约资源管理机制的控制和管理。

2.涉源单位对放射源的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

近些年来,我省通过对省、市、县辐射环境进行全面的监察,对辐射工作现场做了详细的调查和控制,经过分析总结,在这些辐射现场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

(1.在管理工作中,如果没有履行备案手续,许可证也未曾得到及时有效的变更,这就使得在整个管理工作上存在着放射源管理数量与数据库、许可证中的数量不相符,放射源转让手续办理完成之后也因为保管不可理而未曾得到及时有效备案,从而引发管理的不合理,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影响。

(2.没有进行严格的放射源编码管理放射源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都会出现编码混乱,特别是针对多个不同关系下的同核素、同活度,在管理工作中都没有建立一个有针对性、一一对应的工作关系,且工作中未曾明确之处放射源的使用位置。在这种背景下,放射源在使用中本身就存在着混乱现象,且不曾完全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来进行编号。

(3.对于闲置、废弃以及终止的放射源未曾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使得这些放射源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在工作中对于废弃放射源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入,将废弃放射源置放在普通的仓库中,且未曾进行严格、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防护,从而引发环境影响威胁。

(4.规章制度不完善,这些制度主要体现在应急、预备方案不科学,放射源安全检查制度不合理、档案管理不合标准等方面,对于规章制度重视程度也存在着欠缺,制度不及时修订,没有进行有效的宣贯。

二、提高放射源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1.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是放射源安全管理的关键“加强自我管理”是各辐射工作单位最基本的安全保卫措施。

(1).严格遵守国家的放射防护法规,对放射源的使用要办理许可证,制定有效的放射防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设专人负责,明确职责。

(2).提高认识,尤其是各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将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定期对本单位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做到人人知道并关心放射源的使用安全。

(3).使用单位在使用放射源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合格的场所,另一方面,要经常对该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确保其良好的运行。

(4).对较长时间不用或退役的放射源,尤其应引起重视,一方面要进行妥善安置,登记在册,有专人保管,另一方面,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善后处理,既可以退回生产厂家或经批准转让给有《辐射工作安全许可证》且在许可范围内的用户,也可以和当地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联系,进行回收处理。对停产、转产的单位更应特别重视放射源的妥善处理。

2.针对监督管理部门的制度构建。

在加强放射源的安全管理中,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贯彻国家有关的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使用单位负责人对放射工作的认识,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素质。

(2).对于新开展放射工作的单位,既要做好开展放射工作前的影响评价和审批工作,又要做好开展工作后的经常性监督和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设法随时给予解决,对存在问题而又不整改的单位,要进行严肃查处,消除一切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

(3).在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中,应对使用单位主动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做到管、帮结合,尤其是对废弃退役的放射源的处理,要设法给予指导,解决其储存或回收,消除使用单位的后顾之忧。

三、结束语

规章制度宣贯方案范文6

关键词:安全;基础资料;编制;管理

随着企业安全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为了使公司的管理尽快向新的管理模式转变,HSE管理体系的实施使我们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从单一分散的管理向系统工程管理转化,由原来的内部控制向公开承诺转化,由行政命令向共同契约转化,由直接管理向监督、指导和服务转化,使公司整个安全管理向健康安全与环境全方位的管理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实现HSE管理体系所提出的痕迹管理,达到一切工作皆有记录的要求,所以做好安全基础工作是安全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安全基础资料的编制

1.1综合资料

(1)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才可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执行流程,如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安全管理规定汇编》、《安全管理办法汇编》、《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汇编》、《安全岗位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等,进一步规范了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确保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执行有所依据。(2)按照不同阶段性工作特点和需要,根据开展的各项安全活动,制定活动方案、汇总工作总结,各项专项工作调研报告等以及需要编制的阶段性工作材料。

1.2文件

按照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上级部门文件精神,编制落实本单位文件。(1)合同。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特性,制定有目标指标的合同书,明确企业各级责任人的职责,目标指标做到层层分解,一贯而下,层层贯彻执行,同时自上而下,层层完成目标指标,从而促使企业最终完成全年全额目标。①各级行政第一负责人之间签订的健康安全环保合同书、责任书;②各相关生产服务单位之间签订的安全生产协议书;③各单位内部签订各级健康安全环保联保合同书;④职工结合本岗位安全生产特点书写安全生产保证书;⑤新入厂的职工与师傅签订师徒合同;⑥驾驶员签订安全行车合同。(2)台帐。根据主管部门承担的各项管理工作可以建立台帐式管理,使各项工作更加具体化,也是简约化管理的一种手段,使各项管理工作数据内容一目了然,如可建立事故治理隐患台帐、车辆管理台帐、驾驶员管理台帐、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台账、接触有毒有害人员台帐、特种作业人员台帐、特种设备设施台帐。台帐式的数据管理分类清楚,数据可及时更新,既规范又科学。(3)报表。①统计报表:环保、防火、交通等月报、年报;②其他安全报表。按照企业需要,企业上级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定期上报各类报表。(4)记录。①记录分类。a.公司会议记录。HSE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安全专题会议记录、安全例会会议记录。公司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或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会议、文件精神等。b.大队、中队安全活动记录。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传达上级会议及文件精神,并提出本单位要求,认真记录本单位开展的各项安全活动和完成各项安全工作情况。c.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传达上级要求,认真记录本班组开展的各项安全活动和完成各项安全工作情况。d.班前会议记录。接到施工任务指令,确定带队干部后,由带队干部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在出厂前召开会议,明确施工任务时间、地点、出车人员及车辆,应行走路线,路途上编队行驶要求,指定头车与尾车,车辆间距,车速,应注意路线特殊路口地点等,组织驾驶员对车辆进行检查,检查车辆完好后方可出厂。e.施工前交底会议记录。在施工前带队干部在野外现场施工前带领施工人员对施工主要生产环节,注意事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隐患,可能突发的事件,应采取的措施,现场指挥和作业人员分工等都要安排清楚。f.安全检查记录。要有全年的检查计划、规定检查项目及检查周期,确定负责人,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制定详细周密的检查表,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记录、及时下达反馈隐患整改通知书。由检查计划,检查考核细则,检查记录,隐患整改通知单形成规范的检查档案,做到奖罚有依据,违章有整改,形成HSE体系的闭环管理。②记录书写具体要求:a.会议记录要求书写格式规范,记录中所有需要填写的项目不得空项。b.会议内容书写要体现层层传达的形式。如从国家级、政府级、上级部门级、公司级、分公司级、基层中队级、班组级,体现各项文件和制度、会议、领导讲话等内容。c.传达上级文件要写明文件的标题、文件号,要传达与本单位相关的内容。d.传达会议精神要写明开会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及本单位相关重点要求。e.传达领导讲话要写明开会时间、会议主题、领导姓名,领导讲话具体要求等。f.无论是传达文件或是会议精神,都要注明传达人及其职务。下发的文件或资料都要有相应的发文登记表,包括发文时间、标题、文件号、领取单位、领取份数、领取时间、领取人签字,确保各项资料发放及时,保存得当。

2安全基础资料的管理

2.1应按照不同类别分级建立安全基础资料、并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建议建立资料类别包括综合资料、文件、管理

体系、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环保管理、健康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分别归类装盒,每盒里有文件目录清单,方便查询检索。

2.2资料保存

要有规范的流程:资料编写→校对→审核→批准→文件编号→下发或转发→文件分类→填写目录清单→存档。如今结合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广泛应用,有了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两种保存形式,甚至还可以包括照片、视频资料等,录入专业的档案系统,进一步促进了各种资料的有效保存、查阅。

3安全基础资料的考核

为了确保宣贯落实安全基础资料,就要制定考核制度,从而保证安全资料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断的提高安全基础资料的管理水平。各级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安全基础资料进行检查。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