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施工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施工行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 施工企业 建设市场
一、我国工程总承包发展的现状
工程总承包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了,它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在我国建设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在行业的发展上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统计,在2001年到2008年期间,按照工程总承包形式完成的工程项目金额达到了4550多亿元,年平均完成合同额达到600亿元左右。但是我们在看到工程总承包取得的成绩的时候,不能忽视了工程总承包模式不断发展的背后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工程总承包的使用范围还相对较小,占了我国国内经济建设活动总额的1%不到。各个工程承包企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处在施工总承包这个阶段,而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总承包远远不止于施工阶段的承包,它还应该包括设计阶段等。并且很多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多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合资项目或者外资项目。
二、我国工程总承包的不足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能够拥有足够的项目总承包能力和坚实的技术经济势力的大型承包企业的数量还很少。国外的大型承包商情况相对与国内要好很多,例如在美国有福禄丹尼尔大型承包商,法国有布依格大型承包公司,日本有大成建设等,他们都具有非常明显的规模上的优势。在我国尚且还没有能够与这些大型承包商相比拟的承包企业。另一方面在我国小型的专业公司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大部分都不能够做到小而精,小而活,小而专,因此不够专业,从而造成了大量小规模的小型企业在经营市场范围和竞争能力上大量的重复,从而使的小规模专业企业的发展环境更加的恶劣。
2管理体制不合理
在项目总承包工程中的行业规范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极度缺失,对与项目承包企业在垫资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导致了工程承包企业在没有融资途径的情况下对项目建设承担了非常大的资金风险。我国要想在工程项目整体承包行业中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法律与法规的建设,并且要对业主对工程项目的肢解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和进行明确的规范。在这样的法律法规体制下,项目总承包商极大的降低了资金风险,从而积极的促进了工程总承包商在市场上的发展。
3承包商能力不够全面
在我国,70%以上的工程承包企业都没有拥有整套的项目管理体系和完整的承包管理体制,此外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咨询和设计能力、综合管理能力、技术支持能力和专业的施工协调能力,以及融资能力和资金运作能力等关键技术或者项目管理能力与国际上能够进行工程整体承包的大企业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由于这些诸多方面能力的不足而导致了企业在面对项目工程整体承包时的能力与信心就会大大下降,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优势,从而阻碍了工程项目整体承包公司的发展。
三、工程承包是大型施工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伴随着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渐接轨的过程,建设工程承包市场也正在发生各种深刻的变化,正对建设工程承包市场不断的产生影响。因此,工程项目整体承包也就成了建设市场的必然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市场上有超过一半的建筑工程项目是采用总承包的方式的。工程总承包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大型施工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以工程总承包的内在的优势为基础的。
1降低工程成本
一个工程的成本有九成是在项目工程的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的了,因此,设计阶段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与设计阶段相比较,施工阶段对项目总成本的影响大概只有半成左右。所以,总承包企业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行限制,通过对方案的不断优化和对比,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的控制或者降低是十分有效的。以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承接的长岭、福建等六套聚丙乙烯项目为例,由于实行工程总承包共节省项目投资12亿元。如果实行的是分开承包的模式,那么施工阶段和设计阶段就是分开独立的,双方难以进行及时的协调,因此经常会有造价和功能上的浪费。在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将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深度的交叉,就可以在充分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下对工程成本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并且,设计阶段的形式是案头的工作,在设计阶段对进行方案的修改和优化,其修改成本都是非常低的,但是却对整个项目的投资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2缩短周期与提高质量
工程总体承包模式能够对一个项目工程从设计到采购,到施工,再到试运行整个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在最佳的程度上对质量进行监督,杜绝质量不稳定的出现。在此时,设计、施工等阶段的更深层次的相互融合,并且在项目开始的阶段也就是设计阶段就积极的使用创新科技以及新的工艺,并且对后阶段的施工工艺的简洁性都进行全面的考虑,尽量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在设计阶段进行处理,这样做就可以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更加好的保证,并且可以使的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大大缩短,对整个工程的进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当前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实际市场中的运用还不是特别的多,但是它却能够充分反映了当前建筑施工项目市场中市场专业化分工所将导致的必然的结果和必然的发展趋势,以及满足了业主迫切要求避开风险的客观的需求,因此工程总承包模式也必将得到业主的青睐和市场发展的认可,从而工程总承包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的市场也将于以往的承包市场有所不同,它的规模将更大,吸引力更强。因此,当前如何打造总承包企业将成为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战略选择,也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 语
总之,与一般的承包相比,工程总承包的风险要更加的大,对承包企业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也更加的高。很多实体性的企业虽然具备了很强的施工能力,但是却会缺少国际建筑市场的营销渠道和一些国际上先进技术。从设计院或者施工企业发展成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途径也是不同的,他们的发展也需要相互补充,并且还提升相关咨询服务、设计功能和融资功能等的能力。但是,不管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大型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工程总承包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释、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宁等著,美国、加拿大工程公司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考察报告,中国勘察设计,2002.1
工程施工行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以计算机为基础,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学科,也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是社会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伴随着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方面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全面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任然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影响着它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它作为社会经济和技术高度发展下的产物,是衡量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近年来,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全面发展,涉及到我国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了我国国家政策和重点扶植的行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是为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总值,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机电系统的逐步成熟和稳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更加的多元化,发展方面更加明确,在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发展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据数据显示,我国的对外出口机电产品正在逐年的增加,出口总额不断的提升,使我国成为机电出口产品的大国之一,为我国机电行业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发展市场。
二、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业的关联度减低。我国的机电业发展市场集中,产品结构单一,使机电产品在发展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容易受到影响和波动,特别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市场和结构的单一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国际竞争力的降低。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我国机电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研发主体,但这些企业对于自主创新和产品的研发重视度不够,对于资金的投入不够,使行业发展确定资金保障和创新基础。第三,人才的缺乏。受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时间限制,在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人才的缺乏将会直接导致行业发展局限性。人才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中是主导者也是实施者,是技术的研发者和创新意识的构造者,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觉得性的作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参与,人才是保障其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对于提高产业发展技术,促进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中重视专业深度的培养,摆脱发展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积极的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中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以适合未来对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市场的变化,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带动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工程行业向智能化发展方向的转变。科学技术作为电子工程行业发展创新的根本,在发展中,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相融合,成为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在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技术生产模式的同时,将虚拟的电子技术应用在生产中,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作为国民支柱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机械电子工程行业过程中,要加大技术的研发,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机械电子技术的制造水平。结束语: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不断的壮大和发展,逐渐成为了影响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机械电子行业作为时展下的产物,具有相当乐观的发展情景。在未来的发展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加强对人才培养,提高产业的关联度,提高机械电子技术水平,促进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持续、稳定、高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民;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产业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3期.
工程施工行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监理;发展趋势
Abstract: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and safety related to the project,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lives, therefore, i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system makes the investment, progress, quality three targets under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mprov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But an industry concern, put forward opin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vision industry and the reform ideas of the paper.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U415.1
一、分析工程监理工作要点
(一)监理工作的合同管理篇
从工程实践中看,想要在建设项目过程中把握监理工作的主动权,做到办事有根、表态有据,监理工程师应从合同管理入手,熟悉各合同主要条款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才能处于主动地位。目前许多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不注重合同履约,管理懈怠,导致经常出现相互扯皮及索赔事件,给工程交付使用和成本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1.合同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1)公平公正。这是监理工程师在处理合同索赔事件中奉行的第一原则,同时坚持“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也是监理工作的基本准则。(2)实事求是。监理工程师应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掌握易引发争议纠纷及工程变更的工序施工原始资料,及时处理并签发工程变更文件及现场签证;定期进行合同履约情况跟踪检查,督促按合同办事,并做好事前控制;积极与参建各方进行目标一致性协调,力争达到共识。
2.做好合同管理的具体工作。监理工程师做好合同管理的具体工作如下:(1)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建设工程招标文件并组织项目监理部人员认真学习;(2)收集合同变更文件或补充协议,要求承包人和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分包合同、采购合同,监理工程师应主动及时收集官方的工程造价信息和国家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等;(3)收集整理各种会议纪要、往来电函、文件以及工程照片和音像资料;(4)收集整理工程各阶段进度控制计划、工程计量凭证、结算资料、工程检验资料以及各种试验数据;(5)收集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文件,整理好工程图纸及其它设计文件,做好归档建志工作。
(二)监理工作的安全管理篇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结合工程监理工作实践,安全监理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安全监理工作体系。首先,监理企业应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安全监理人员业务素质;其次,监理企业应把安全监理工作内容纳入监理规划,并编制安全监理细则,制定安全监理工作制度、安全监理预案及应急预案;
2.开工前的审核查验工作。开工前的审核查验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建筑工程有无施工许可证;(2)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3)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三类人员有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各级管理人员上岗资格和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是否符合要求;(4)施工现场是否按规定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数量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需求;(5)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强制性标准,专项施工方案是否按程序进行了审批并通过由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共同组织的专家论证审查;(6)检查施工单位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情况;(7)检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安全预案、应急预案以及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8)检查施工机械、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并签署监理意见,施工机械、安全设施未经监理人员签署意见的不得投入使用。
3.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并根据施工现场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日常安全检查。通过检查,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督促施工单位限期落实整改,隐患严重的应暂停施工,同时报告建设单位及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三)监理工作的协调篇
1.协调工作的主要内容。监理单位要及时、公正地协调和处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和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所产生各种问题和矛盾,维护各方利益。
2.协调管理的重要性:(1)有利于合同目标实现;(2)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3)有利于树立监理威信;(4)有利于和谐各参建单位工作关系;(5)是监理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业主对监理单位进行履约评价的主要指标。
二、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方向
l、全过程全方位监理
监理工作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工程监理企业必须进一步树立市场竞争观念、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规模,向纵深两个方面扩展,从单一的施工阶段监理向建设工程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延伸,从单一的质量控制向投资、进度控制方面发展,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咨询服务。这种咨询服务可以是从建设工程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到工程招标、施工管理、试运转的全过程服务,包括进度、造价、质量、合同及安全等方面的全方位管理。为工程监理企业拓展其经营范围和规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提高监理素质
社会对监理的素质要求越来高。监理公司必须要能提供满足业主需求的服务才能生存,因此,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别无他法。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组合,什么样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能给予什么样的待遇;反之,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入什么样的企业,也就能得到什么样的报酬。因此监理从业人员要想获得更大程度的个人满足,无论是个人的经济收入或是社会地位,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也别无捷径。
3、正确理解监理的安全责任
国家会以《安全条例》为依据,出台相关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对监理的安全管理内容、工作深度进行细化。并对监理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力争做到客观。科学、合理、易操作,避免将监理的安全责任扩大化,以正确指导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4、向项目管理公司过渡,实行国际接轨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的规范也得到大大提升,目前从理论上讲,业主方可以自行完成项目管理中的部分任务,但是从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业主的能力与专业机构的能力是无法对比的,正因为如此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得以发展,而一个以质量监督为主要职能的工程监理企业,就势必要向工程项目管理转型和发展。目前我国专业化承担过程项目管理服务的项目管理公司甚少,许多监理公司已经意识到与项目管理接轨的重要性,纷纷更名为项目管理公司,或者在原有监理公司下成立新的项目管理公司,组织监理公司的精兵强将拓展项目管理业务。这样即有利于原有监理公司保持较为完整的构架继续发展监理业务,也有利于项目管理公司不带包袱高标准规划和操作。
工程施工行业发展范文4
文章分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都市型工业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系,都市型工业的内涵与范围,论述了发展都市型工业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意义。提出资源型城市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对策:明确产业定位,形成集群效应,完善融资体制,健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都市型工业;产业转型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畸形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共有的特点是:第二产业占该地区GDP的比重普遍达到一半以上,且主要是围绕着该地区所富有的自然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产业是主导产业,其他相关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产业关联度大,给产业转型带来极大的困难。产业结构单一又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综合发展,这又加大了产业转型的难度。
2、失业人口不断增加
第二产业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总量中占据着绝对的比重,自然也就是吸收就业人口的最大载体。由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大多数是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量的劳动力从原来就业的第二产业中释放出来成为失业人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3、环境日益恶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不遗余力地开发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承担起保护和治理环境的重任,使得自然资源加速枯竭,环境不断恶化。资源型城市粗放的甚至是不计后果的开发模式,虽然会给当地经济带来短暂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是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是得不偿失的,这也是我国现阶段花大力气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转型的重要原因。
二、都市型工业与资源型城市转型
1、都市型工业的内涵与范围
都市型工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发展,在我国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为适应城市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的新概念。都市型工业,是指以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加工制造为主体,以都市工业园区为载体,能够在中心城区生存和发展,并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工业。都市型工业是一类工业的总称,包括食品饮料、服装纺织、皮革毛皮、室内装潢、印刷包装、工艺美术、洗涤化妆、文体办公用品、家用照明、通讯设备、仪器仪表、工业设计等诸多行业。
2、发展都市型工业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意义
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绝不意味着放弃发展工业,一定数量的工业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都市型工业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产业为主,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的都市型工业在本地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普遍较小,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学习国内外大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不失为其进行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1)发展都市型工业有利于资源型城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畸形,资源趋于枯竭,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转型的紧迫任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既对发展都市型工业有着内在的必然要求,也为发展都市型工业提供了历史机遇。从产业形态看,都市型工业具有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而且都市型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发展都市型工业有助于资源型城市建立起层次丰富、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
(2)发展都市型工业有利于资源型城市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普遍人口规模很大,在转型过程中,从其原主导产业退出的大量劳动力亟需转向新的行业重新就业。一方面,都市型工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严峻的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拥有大批较成熟的企业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员、熟练技术工人,能满足发展都市型工业所需的各类人才需求。
(3)发展都市型工业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向低碳环保城市转型。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平台。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向低碳城市转型已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都市型工业具有低成本、低污染、低能耗、占地少和高附加值的鲜明特征。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资源型城市向低碳环保城市的转型。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对策
1、明确产业定位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都市型工业时应明确具体产业定位,各资源型城市要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特点和需求的产业。各资源型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传统优势和实际状况,在服装服饰业、食品工业、包装设计、印刷出版与制作业、室内装饰装潢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信息产品业、工艺美术业、旅游产品及健身器材产品制作业等都市型工业中,选择其中几个行业有所侧重地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不能跟风。
2、形成集群效应
都市型工业园区是都市型工业的主要载体。资源型城市要加速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尽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一些资源型城市尽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都市型工业,但是规模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加快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同类型企业能够集中在一起,提高都市型工业的集群化。从事相同或者相近经济活动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一方面能够产生外在经济效应,降低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园区的知名度,有利于园区企业拓展市场。
3、完善融资体制
都市型工业在资源城市转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对其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投融资机制。建议出台外资准入以及优惠政策,利用外资及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吸引其落户都市型工业园区。同时银行应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健全对都市型工业的投融资体系,鼓励银行向都市型工业企业贷款。要积极引导原来投向资源开发的资本进入都市型工业。
4、健全保障体系
资源型城市在推进都市型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市政府应该发挥对都市型工业的辅助功能,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不直接管理和干涉都市型企业的发展,也不要制定某类产品或者行业的产出计划。首先,政府应颁布合理的税收政策,既能考虑到目前的实际困难,又能切实可行的促进都市型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其次,建立都市型工业发展健全的法规政策和保障体系,要在法律上给予都市型工业必要的保障,规定都市型企业的法律地位,为其发展提供安全和持久的环境。再次,应该加强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企业来讲,地区的经济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因此应向企业提供本地区数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顾强.都市型工业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对策:以纺织服装工业为例的探讨.中国工业经济,2001.
何世茂.南京主城区都市型工业发展研究.江苏城市规划,2009.
工程施工行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4-0020-04
一、引言
2010年国务院在批复同意《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时明确指出,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市作为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起广泛关注。
2004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武汉市是中部六省的中心城市。2007年12月14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2月8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继北京中关村后的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部崛起战略、“两型社会”示范区、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三项国家战略相继在武汉实施。
基于这三项国家战略,武汉市应该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近年来,国际制造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武汉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同时武汉市老工业基地着眼于进行工业化改造、打造先进制造业。武钢、武船、中国南车集团、中铁科工集团、东方电气等大企业,陆续将生产车间搬到武汉江夏、阳逻等地泄界500强的法国阿海珐集团、德国西门子公司、富士康等纷纷斥巨资在武汉建设大型生产基地,对武汉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武汉市需要设计其新型工业化战略,推进武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
二、新型工业化与地区经济增长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工业化是制造业或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在制造业或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比例增加,人均收入也随之增加的过程。A.K.Bagchi等(1986)学者对工业化的特征进行了论述。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在消耗较少资源、带来较少环境污染条件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并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的工业化(胡鞍钢,2003),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振兴制造业,是城市化、市场化的有机结合(李义平,2003)。
(一)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变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表明,工业化程度会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新型工业化较传统工业化而言呈现出不同特点与优越性,简新华、向琳(2004)提出新世纪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协调机械化与就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各地方应在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地区经济发展道路,克服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的不足,发展信息化、高新技术、资金、虚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地区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挤稳定增长,社会和谐发展,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面临着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产业结构主要问题(王丰国,2008),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和经济运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基于这一背景,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节约发展、集约发展、高效发展,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原则,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或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土地、技术设备、自然资源、信息、制度等)是否得到有效的配置,而产业结构状态对于资源配置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国外学者霍夫曼、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对产业结构与经济拉长的研究表明:一定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是同一定的产业结构乃至工业结构相对应的。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曹新(1998)认为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态;经济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越快,产业结构变换率越高。朱慧明、韩玉启(2003)通过实证得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扩大第三产业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我国经济的良性增长。金星(2010)认为第二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即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拟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产业结构。
三、武汉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现状
(一)武汉市经济增长现状
1 武汉市人均GDP
由表1可以看出:2003-2009年武汉市的人均GDP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状态,7年间上涨了1.6倍,高于全国增幅1.4倍。且人均GDP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人均GDP的2倍左右。如2003年武汉市的人均GDP是全国的1.86倍;2007年是全国的1.80倍;到2009年为全国的2.0倍。
2 武汉市轻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
2009年,武汉工业总产值达6317.94亿元,轻工业总产值1580.00亿元,重工业总产值4737.9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5.0%,城市工业“重型化”及支撑作用都比较突出。以2008年8城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数据进行比较(见表2),武汉市重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居第2位,从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看,8城市工业增加值占比均超过35%,其中武汉37.5%,列第7位。工业对各城市支撑作用突出。
3 武汉市产业结构
根据2009年经济普查资料,武汉市三次产业为“三二一”结构,呈现一产业比重稳定下降、二产业比重经历下降后再与三产业并行发展的态势,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2:46.4:50.4,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为13.6:37.4:49.0。
由表2可知:横向比较,2003-2009年,第二、三产业对GDP贡献率都远远高于第一产业。纵向比较,武汉市的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在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由2003年的43.3%上升到2009年的46.4%;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
4 固定资产投向
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以2008、2009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投向来看(见表4),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最
大,且呈增长状态。2008年,武汉市三次产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分布为1.4:29.7:68.9,其中工业投资占比28.7%。2009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4.0%,工业投资比例有所下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87%。
(二)武汉市工业发展现状
工业经济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工业兴市”战略推动下,近年来,武汉市工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从2000年到200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到18.0%,比“九五”时期提高5.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35.9%上升到38.4%,提高2.5个百分点。但与相关城市比较,武汉市工业实力仍然不强。2009年,武汉市工业增加值在8个相关城市(表2中)中列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排第7位。
从产业结构上看,一般将第一产业比重小于5%、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体相当划分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据此,武汉市产业结构基本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特征相吻合,武汉市工业化正处中后期阶段。但从目前武汉市经济发展及与国内相关城市比较看,发展不够仍是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中层次不高,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不足、工业与服务业行业结构优势不突出的问题还存在。为不断加快武汉市经济发展,提升实力,武汉市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优化。
重视发展工业,既是提升武汉市经济实力的需要,也是完成工业化历史性任务的需要。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必须加大力度培养企业主体,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工业投资,促进工业结构的集约化,不断增强工业优势产业的竞争比较优势。
(三)武汉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1 工业产值与经济增长
2009年,武汉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市GDP比重为38.4%,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9%,拉动全市GDP增长6.0个百分点。从表5可以看出,武汉市工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维持在37%左右,且有一定幅度增长,工业产值对GDP的贡献率明显。
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武汉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11.7:63.3:25.0调整为2009年的3.2:46.4:50.4。而从近几年情况来看(见图1),武汉市的三产比重几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唯一变化的就是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稍微增大,而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这一变化并不妨碍武汉市经济正常快速地发展。
通过武汉市的例子证明,武汉市经济发展主要依托重工业、高科技产业,武汉市产业结构符合比较优势,在符合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逐渐提升产业结构,促使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武汉市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武汉市加紧制定“十二五”标准化战略发展规划,力求围绕增强建设新型工业化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标准研制、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力度,为工业强市加油鼓劲。武汉市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武汉作为全国特大中心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具有地缘区位优势、丰富的高素质人力科技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具备发展产业集群模式的基础条件。武汉市需要重点发展以下产业集群:
1 远城区环城工业带
武汉市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的原则,结合新城组群规划,沿三环线和绕城公路展开工业布局,建设“环城工业带”。“环城工业带”包括四大组团:东北主要为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环保产业,东南主要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产业,西南主要为汽车及机电产业,西北主要为航空工业、烟草、食品及家电产业。以此为核心,力争到2015年,远城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实现“繁华在城区、实力在郊区”。
2 洪山光机电产业集群
以洪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依托“武汉一中国光谷”,聚集光机电科技的企业,集群激光及数控加工、软件及电子信息、光通讯、集成电路设计、网络及安全五大产业联盟。通过“输出管理、功能示范、建设开放型服务平台、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光机电产业集群发展。
3 黄金口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依托黄金口经济开放区,聚集汽车零部件科技产业集群,形成黄金口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主要任务是: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产业“研发一孵化一产业化”创新链,“供应一生产一销售”产业链,建设汽车零部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4 葛店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中国药谷”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形成研制化学合成药、医药中间体为主导方向的产业集群建成集研究与开发、生产与流通、人才培养与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生物产业发展平台。
5 青山环保产业集群
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石化、471厂、461厂、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等为龙头,依托国家武汉环保产业基地,聚集环保科技企业,建设青山环保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包括:形成环保科技战略联盟,打造公共技术平台,促进环保科技产业链“研发一孵化一产业化”的形成。
(二)推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
武汉市工业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推进新兴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规模化、现代产业集群化,应采取综合措施。
1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导向。武汉市选择区域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包括:光电子信息产业、轿车制造为重点的现代机械制造业、钢材生产、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以及环保产业。
2 改造传统产业。以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鼓励传统国有企业引进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发展质量,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3 加强外商直接投资引导: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企业的引进,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地建立研发机构或与国内研究机构合作,通过先进技术的溢出效应和科技人员的流动来促进本地区研发水平的提高,促进武汉市工业产业结构升级。
(三)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保障和产业基础。
一是加大县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扩大城市工业发展空间。
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为工业发展输送大量的劳动技能型人才,同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改变农村地区有土地优势无人才优势的状况。
(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武汉市应采取措施,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包括:通过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科学基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多渠道的融资模式;建设“武汉市共性技术信息服务平台”等。
2 建设产学研联盟。武汉市应以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作用,建立产学研联盟,搭建武汉市产业战略性技术研发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联盟建设的重点:建立互信共济的合作机制,推行项目矩阵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产学研联盟专项基金。
(五)加强循环经济发展
武汉市应大力推进生产生态化、工业生产清洁化、资源使用减量化、废物处置资源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生活消费节约化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工业化建设。
1 循环型企业建设。实施“三定一改”(定能耗限额、用水定额、污染物排放指标,开展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改造),推进“四节约一利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建立清洁生产型企业,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
2 循环型园区建设。对进入工业园的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和“三废”排放及回收利用指标要求,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园。
3 发展循环型产业。建设循环型工业、产业集群,创建绿色服务企业,大力发展循环型产业。积极发展低消耗、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支持:虚拟研发联盟运作模式与政府行为研究,项目号:2009GXS5D115。
工程施工行业发展范文6
目前,我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工、理、农、林、师范等学科。各校每年招生人数不等,最少60人、最多可达600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涵洞工程、铁道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安装工程、矿山建设、交通土建等行业的建设工作。土木工程专业适应了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居安思危,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从业范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取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建设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在德育方面: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文明礼貌、心理健康、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智育方面: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形成健康的体魄。在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
(三)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上看,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设置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专业的拓宽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拓宽和对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应充分反映各校培养特色。对此,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 500学时之内,其中公共基础课不低于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别占30%和10%左右,剩余10%由各院校根据自己特点安排。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并规定课程总量中至少应有10%左右的课程为选修课程。
从必修课程来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构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共同的专业平台,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在专业的各个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这部分课程包括了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以及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6类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