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课程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学课程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学课程体系

会计学课程体系范文1

【关键词】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E232.5

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以能力为本位,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其人才对应岗位为“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主管、大型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人员、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负责人”等,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或会计实务工作。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企业或组织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足够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了达到这些培养要求,本文着重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探讨如下。

一、理论课程的设置

课程体系建设是大学教育为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支撑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质量的高低。国外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全球意识和应变能力。合理设置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它圈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涉及到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否为将来的工作、深造和立人服务,综合素质能否全面提升等问题。

(一)公共基础课设置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围绕高考而准备,因此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和生活能力差。学生进入大学后,高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些方面的再教育。

对大一新生来说,进入高校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此时,他们或许非常迷茫,所以高校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将来干什么,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按照单位用人的要求不断塑造自己。常言道:“要做事,先做人”,在学校要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的好学生,走上社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大学生在法治社会必须知法守法,大学要加强“校纪校规与普法”教育,否则,学生被开除学籍或身陷囹圄后已悔之晚矣。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说,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礼貌素养和语言沟通能力,这是高素质人才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大学必须开设“口语表达与礼仪”课程。作为中国的大学生,必须要知道本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建设情况,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国特色理论”。大学生不仅要能说,而且对各种实用文书要熟悉和会写,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实用文书写作。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已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大学生在大一必须学习计算机基础(如word、windows、excel和网络应用)等知识。作为社会人,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市场,我们的任何计划和行动希望有序高效,大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不可或缺。为了学生以后能够深造,为了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大一学生需要开设实用英语、经济应用数学、体育等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设置

大学二年级,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要开设专业基础课,如会计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电算化、金融学、财政学、会计信息系统、税收学等,实用英语可以继续开设,此学期要为大三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专业课设置

大学三年级,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要开设专业课,如商业企业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现代会计学(英文版)、审计学、财务报告分析、会计综合实训、审计电算化、国际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这些专业知识能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方向选修课程群设置

大学四年级第7学期开设方向选修课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去选择某个方向的3至4门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可选择的专业方向如:财务管理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国际会计方向、其他相关方向等,每个专业方向可选修3-4四门课程。这一学期同时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使学生在生活自理、心理素质、自主创新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五)毕业准备

大四第8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动手能力,熟悉工作流程,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论文答辩,准备毕业。

四年制应用型会计学本科8个学期课程安排参考资料:

这种教学计划注重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夯实基础;其次,可以突出专业的核心课程,科学地构建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平台;再者,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这样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能够较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的设置

实践教学包括模拟实训、顶岗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取得好的效果,要认真编制教学大纲,加强专业实训室、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注重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创新,将实践教学与正常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毕业时真正成为实用型人才,为此,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一方面要注重校内专业实训,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顶岗实习。

(一)校内专业实训

校内专业实训是理论课的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初级阶段。理论课与实践操作课的课时比一般为7:3,比例高一些则为6:4。学校必须要加大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投入,确保本专业所开课程学生的实训,努力做到让学生把知识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然后化为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的校外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二)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是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进行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上升为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双方共同打造实用型人才,学校要根据实习学生规模,与企业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等也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教师也可通过与企业接触了解社会改革动向,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三、素质拓展训练

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不仅要懂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法律、政策,具备较强的专业判断和沟通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当今的大学生必须要进行专门的综合素质训练才能成为高级人才。综合素质训练包括通过独立生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生活自理,通过社交能力训练使大学生能够彬彬有礼、沟通自如,通过团队精神训练使大学生能够以大局为重、合作协同,通过自主创新训练使大学生能够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等等。此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训练、科技创新、专业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个性发展。

因此,学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人才,必须设计合理的培养机制,科学地设置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等等,并且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分析解决问题果断,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能与他人团结合作,有创新意识,深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应用型会计学本科才能实现其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复旦教育论坛,2003(3)

[2]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江苏高教,2006(4)

[3]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衡水学院学报,2007(9)

[4]高晶.金陵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研究

会计学课程体系范文2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新准则是我国财政部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决策,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本次会计改革与以往不同,新准则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不论在内容、方法还是在观念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革,不但对原准则做了较大改动,增加了22项新准则,而且引进新方法,普遍采用了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理念也因此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新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施行,随后会逐步推广到所有大中型企业,但数量占95%以上的小企业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其他未执行新准则的大中型企业也需要经过数年时间过渡,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准则与原制度仍将并存。这将给会计教学及课程体系设置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新准则对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

新准则的颁布改变了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影响了会计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一般设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或“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为主体内容的学科体系。笔者主要分析新准则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财务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

(一)对会计学原理的影响

现行会计学原理主要以原基本准则、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来编写,新准则对会计学原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原“一般原则”的修改及更名、对会计要素的规范及重新定义、对有些基本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修改等方面。而会计的基本理论如“借贷复式记账法”、“会计恒等式”对大多数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等内容并没有改变。可见,新准则对会计学原理的影响相对小一些。但最新出版的会计学原理教材面临的尴尬是介绍的基本准则的内容是新的,而业务核算依据的制度却是旧的。

(二)对中级财务会计的影响

中级财务会计侧重介绍工商业企业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其主要依据是原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在1997年至2002年间陆续出台的16项具体准则。虽然2005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出台后,《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并存,但两者对企业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以原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的规定为依据。两者之间的区别只在于前者会计科目设置减少,对有些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方面予以简化,如对财产清查、材料、资产减值、长期投资、所得税等方面的业务会计处理方法都较《企业会计制度》有所简化。因此,“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一般以《企业会计制度》为主,在讲授时简单介绍其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即可。但新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即使对企业一般业务的处理,两者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处理方法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如《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是一个应用面很广的准则,原来在“中级财务会计”中一般都要介绍这种基本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为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的业务举例,但在新准则中,职工薪酬从定义和内涵的规范到会计科目的设置再到会计处理的方法都与《小企业会计制度》有所不同。类似的业务还有不少,核算的范围也由以前偏重工商业逐步扩大到了涵盖金融保险行业和农业、采掘业等,这么多内容要在同一门课程中同时介绍显然比较困难,而且如何对上述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三)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影响

高级财务会计一般介绍特殊行业与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如物价水平会计、破产清算会计、企业合并会计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内容。新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其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项目,这些内容不但更新、更多而且更复杂。要在“高级财务会计”同时介绍这些内容及方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在课程中如何体现也面临与“中级财务会计”同样的问题。

可见,现行会计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已不适应当前新准则与制度并存的现实要求了。

二、对策措施

(一)确定会计学课程体系

这是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会计学课程体系可以按现行体系设置,也可以根据新准则的特点重新设置。

若按现行体系设置,即设置以“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为主的学科体系,财务会计学课程体系仍保留目前的初级、中级、高级三级理论与实务体系。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新准则下,不论是中级财务会计还是高级财务会计都难以承载教学内容的大量增加。因此,按现行体系设置需要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若按新准则旧制度并存的特点,可以将体系设置如下:“会计学原理”、“金融企业财务会计”、“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企业集团财务会计”和“小企业财务会计”等。取消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划分,将准则中的内容按企业的特点有选择地编入到不同的课程中,如将股份支付、每股收益、关联方披露等与上市公司密切相关的业务编入“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小企业财务会计”比较特殊,是以原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的规定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的,而且在实践中绝大部分企业都在应用这一会计制度。因此,应另开一门课程以满足实践工作的需要,这样也不至于造成上课逻辑思维的混乱。笔者倾向于按新体系设置会计学课程体系。

(二)重新界定与整合各门课程的内容

若按现行体系设置,在新准则下,各门会计学课程的内容就有必要重新进行界定与整合。“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的界定与整合相对简单。其重点介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按新准则的内容进行调整,教材的行文和体例、反映的会计理念以及基本业务处理以新准则为依据即可。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重新界定与整合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两者究竟按什么标准划分一直存在争议。新准则下,其内容界定与整合更为复杂,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应重新界定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目前对两者内容划分的标准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作为依据。在划分两者的内容时除了考虑以会计假设为核心的会计理论体系和以会计事项的普遍性为依据进行划分以外,一般还应考虑高级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两者共同构成财务会计的完整体系。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有选择地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列报、套期保值、所得税、股份支付、企业年金基金、生物资产、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关联方披露等具体准则的内容放入高级财务会计,取消物价水平会计、通货膨胀会计;而新准则中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房地产会计、租赁、外币会计、职工薪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或有事项、借款费用、每股收益、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外币折算等应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进行介绍。

2.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其中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整合是一个难点。伴随着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推进衍生出的新的经济业务,现行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早已多得仅靠一本教材难以承载下来,而新准则的内容更多,再加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都要在同一门课程中同时介绍,笔者认为应以新准则的内容作主线,《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作为参考及比较的内容附在相应内容的后面或者不涉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只介绍新准则的内容。

此外,新准则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计量方法更复杂也更为系统。其中,基于货币时间价值基础的现值和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大量应用,被公认为新准则的亮点。为此,很有必要在中级财务会计中专设一个内容,对计量方法及属性进行系统的介绍,而货币时间价值作为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也应在此内容中进行简单的介绍。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的内容整合相对要简单一些,但也面临一些与上述相同的问题。

3.要考虑如何对整合后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现行中级财务会计一般按会计要素对内容进行安排,但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现行中级财务会计对内容如此安排,不但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而且还会导致专业理论条块分散,凝练度不够。例如,现行中级财务会计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理论知识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而新准则中就有资产减值这个具体准则,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借款费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内容。因此,笔者认为中级会计学的内容安排应改变以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告等内容为主线的做法,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按企业的资金循环过程对其基本业务进行系统的介绍,在此内容中合理渗透一部分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另一部分内容应按系统性较强的具体准则进行安排,以提高专业理论的凝练度及系统性。至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可以按照具体准则的内容进行安排。

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发生变化,各门课程的内容也应随之进行改变。

(三)在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完善教学方法及手段

若按新体系设置课程,会计学课程体系的课程门数将增加,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方面都相应会受到影响,从而也将影响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计划。因此,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学计划是否作大的调整,即是否增加会计学课程体系的学分及课时。如果不作大的调整,可以按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开设“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企业集团财务会计”和“小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部分课程;如果作大的调整,则其他课程的门数和课时要作相应的调整。若按现行体系设置,只需适当增加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这两门课的课时,会计学原理的课时可以保持不变。

教学计划确定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善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

本着“理论够用、适度”为原则,以介绍会计基础理论及方法为主,教学内容可以实行开放式的课程内容结构,打破课程的理论体系,不要过于追求内容的全面完整。由于新准则的内容太多,因此,对具体准则的内容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介绍,教师授课的关键在于解析难点、启发思考、提供参考资料,其余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自行理解、把握和总结。

2.在教学目的方面

以会计理念的传授为主,培养学生应有的会计逻辑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新准则与国际接轨,与我国过去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有关会计制度相比,已有相当柔性空间,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贯穿其中。若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将直接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水平,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学课程体系范文3

    会计学专业硕士是指大学本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后经考试录取,在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机关学习、研究的攻读会计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就是按照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对被录取攻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进行系统地教育和训练,旨在使其成为具有较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职业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有着造船行业背景的工科学校,作为国内少数几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近年来,正在实施的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向世界第一造船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给学校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因此,结合江苏科技大学会计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开展工科院校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这不仅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江苏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可以为其他培养单位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分析依据。

    二、与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参考性培养方案的比较

    为指导和协调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活动,保障教学质量,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004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中构建了课程体系框架及内容,2011年教指委对上述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并对相关课程体系做了调整。为了清晰地了解江苏科技大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指委提供的参考性方案的异同点,现将其进行相应的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从比较结果来看,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以下方面的差异与共同点:

    (一)课程类别设置的方式不同,但实质内容相同

    教指委设置的课程类别包括核心课、方向必修课和任选课,在2011年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实践课,进一步突出了会计专业硕士的应用型特点。江苏科技大学设置的课程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课,并将学位课进一步分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小类,虽然与教指委设置的课程类别名称上不同,但从其实质性内容来看,并无太大区别。教指委设置的核心课即为该校的学位课,方向必修课和任选课即为该校的非学位课。主要的差别体现在任选课的选择范围上,教指委允许在全校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含方向课中未选过的课程)中选修,而该校只允许在非学位课的专业课中进行选修,选修面较窄。

    (二)总体学分数量的要求不同,但结构基本相同

    结合教指委2004与2011版培养方案来看,目前对总体学分的要求有所下降,从原来的45学分降至40学分;从学分的构成来看,核心课从25学分降至20学分,方向课从14学分降至8学分,并对实践课单独提出了6学分的要求。江苏科技大学的学分要求为42学分,与教指委2011版培养方案相比,符合其总体学分要求;从学分构成情况来看,学位课学分比教指委要求的核心课多2学分,非学位课与教指委要求的方向课、任选课学分要求相当;同时也单独对实践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教指委的学分(6学分)及时间(半年)要求相当。但该校针对就读会计学专业硕士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提出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的时间要求,这较好地突出了对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硕士需加强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点。

    (三)课程选择设置的项目不同,但核心课程相同

    对比教指委2004与2011版培养方案来看,核心课程中只有《政治课》、《外语课》和《管理经济学》没有变化,其余都有所调整。其中将《管理信息系统》、《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课程放置在了方向课中,成为选修课程内容,其他4门会计类专业课均去掉了“高级”两字,这应该与2012年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中实行综合能力考试的试点扩大到了会计专业学位有关。2011年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深入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等要求,并在2012年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中实行综合能力考试的试点扩大到了会计专业学位,在初试中只考核英语和管理类综合能力,不考会计学专业知识,这使得许多非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有条件转考会计学专业硕士。因此,考虑到不少学校在招生时招进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核心课程教学中不能只强调高级会计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对这部分学生适当考虑会计学一般性知识点的普及性教学。江苏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的选择上基本保留了教指委2004版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2011版培养方案中新增的课程均没有开设,这些课程多为审计、评估及税务类课程,考虑到该校以制造业为专业背景,这些课程不开设有一定的合理性。同理,与教指委要求不同的是该校开设了《工程经济学》课程,这也体现出工科院校办学的专业特色。另外,学校将《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仍保留在必修课程中,这在当下会计造假及舞弊案件不断出现,迫切需要提升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相一致的,因此,将该课程继续保留在必修课中有其现实意义。

    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从上述课程体系框架及内容的比较来看,江苏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基本与教指委的指导方案相同,但乏有自身行业背景和专业培养特色,为此,我们认为应根据社会需求以及本单位的办学特色及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单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突出工科院校应用型会计硕士培养特色。

    (一)调整核心课程内容,适应当前生源变化

    将学位课中《高级财务管理》、《高级审计》、《高级管理会计》等会计类专业课程均去掉“高级”两字,按照教指委提议的课程名称来设置,即调整成《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以适应当前生源变化情况及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重组方向课程项目,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1.将方向课中的《高级应用统计学》调整成《数量分析方法》。

    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与管理的实践活动中,经常要处理大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便于为生产和经营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因此,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应该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以及利用获取数据和基本数量方法分析实际管理问题,并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课程内容中只学习高级应用统计学相关知识仍略显不够,还应掌握运筹学等其他数量分析知识。

    2.将方向课中的《战略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合并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均是以强化公司层面的管理为切入点,在阐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公司战略的整体实施过程和财务战略的相关内容,以及风险管理的实务及具体内容。且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这两门课程也是做为一门考核,将其合并既有利于授课内容及知识点的完整,也有利于学生结合会计证书类考试要求进行学习。

    3.将方向课中的《工程经济学》调整为《船舶工程经济学》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工程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具有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及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决策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掌握船舶工程项目方案的财务分析、船舶设备更新分析、船舶工程投资的决策和风险分析等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计算船舶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能力,突出本校船舶行业背景及为船舶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特色。

    (三)拓展选修课程外延,凸显工科专业特色

    在非学位课中除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外,也同时设置公共性质的选修课程。允许学生在专业方向课之外,可以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即鼓励学生在学校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进行课程的选修,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后,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及未来就业的趋向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基于江苏科技大学为工科院校办会计专业,毕业生应成为既会处理会计实务,又懂生产基本知识,尤其是船舶行业生产知识,拥有良好素质和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在选修课程设置上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除了学习一系列专业课程知识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就业方向及研究内容来选择一些非专业性质的课程进行学习研究,如《船舶概论》、《现代制造技术理论》、《现代造船工业管理》等具有工科及行业特色知识内容的课程。

    (四)设置模块课程架构,优化专业研究方向

会计学课程体系范文4

关键词:会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所倡议的课程模式,包括三个部分:(1)技巧;(2)知识;(3)专业操守,这个模式已为北美很多学校所采纳。在会计教育较发达的香港,一些会计教育研究人士建议,应建立一套最低的共同知识体系(CBOK),以此作为各个学校构建和修订会计课程体系的指南和准则。CBOK包括五个部分:(1)必修工商管理科目;(2)必修会计科目;(3)选修会计科目;(4)通识教育科目;(5)自由选修科目。

我国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后,对会计学专业提供了一套主干课程,基本类似于美国的知识类科目和香港的必修工商管理类科目和必修会计类科目,这其实可以看作是我国会计学专业的最低共同知识体系。在这个前提下,各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具体方向、课程联系与衔接、扩展与拓深、课时安排、实践环节等都可以自主确定,这就为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在改革会计教学模式下,我国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和优化会计课程体系

1.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参加工作后面对新事物时,不仅知其然,而且能够探索其所以然,并且有不断更新知识和增强发现新知、创造新知的才千,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就会具有较强的适应科技知识更新的专业转换的能力。美国半个世纪来一直进行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基础课,减少专业课,改善知识结构。其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20世年50年代为20%,70年代增加到70%,而专业课的比重却逐年下降,20世年50年代为45%,70年代己下降到20%。这是实施“通才”教育的结果。当然,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并不是走极端,忽视专业课程同样是错误的。目前美国一般性大学已有向专业教育回归的趋势,各地的文理学院又开始减少基础课程。

2.按照会计“通才”教育的要求,开设一些综合性课程。传统教育只注重“专业化”课程,学生视野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领域,难以有新突破。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局限于某一狭窄专业的孤陋寡闻者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在高等教育中的是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各专业教育之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均相互渗透,互相关联。创新往往产生于各专业之间的交叉处。因此,开设综合性课程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可开设诸如“比较会计”、“比较财务管理”等综合性课程。

3.从会计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要求出发,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应开设较多的选修课程。目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在各个学校相差很大,选修课多则占40%甚至40%以上,少则在10%以下。各高校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与教师的特长,适当地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并使之兼容并蓄,百花齐放;要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使之确实反映本专业的基本规格与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设置模块式课程体系,将选修科目分成几个较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根据会计学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加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的科目设置应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融入整个会计课程体系。既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课内实验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应该开设课内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集中性实践教学除安排认知实习、专业调查、学年论文、专业模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必修环节外,还可开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实验、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实验等选修课程。要按照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主干专业课实验和专业选修课实验四大实验模块,形成基本专业能力训练、核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决策与创新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二、增设素质教育课程和学术讲座课程

1.根据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开设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和方法论课程,如会计研究方法等。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知识,始终处于知识的前沿,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此,可开设诸如学习方法论等选修课程或讲座,以提高学生对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消化、理解、吸收和分析运用能力,使他们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大胆地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为崭新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2.适应会计学生的就业需要,开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何提高会计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进行创业教育非常重要。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在我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大就业的观念,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做贡献,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

3.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开设学生自学课程。通过开设自学课程,除了可以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扩大学生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南京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置了必读课和选读课,必读课有农业概论和美学概论;选读课是一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包括红楼梦、老子、论语、孟子、齐民要术、三国演义、尚书、诗经、社会契约论、史记、孙子兵法等20多门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或需要在指定的选读书目中选读一些课程。这两种课程的学习方式都是以自学为主,但要通过考核获得规定的学分。必读课和选读课旨在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其课程内容既强调了加强美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突出了农业大学的教育特色。在建立会计课程体系时,可以借鉴南京农业大学的做法。

4.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开设一些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课程。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如何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这些知识,开设学术讲座课程是一个重要途径。事实上,许多选修课程都可以采用讲座这种形式,既节省课时,又增加了教学容量。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例如,1993年以来,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不断出台,不断修订。而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却很难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学生不能及时了解会计改革的最新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开设反映会计改革动态的课程尤为必要,课程名称可以为“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该课程比较适合采用讲座的形式跨学期授课,在毕业前进行统一考试。此外,还可开设新兴会计专题、财务管理专题等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课程。

三、优化整合会计教学内容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好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1.要适应会计改革与发展以及创新教育的要求,不断更新和优化会计教学内容。会计是与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经济政策的调整,管理体制的变革等,都会给会计工作带来冲击,进而引起会计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学内容的“非稳定结构”表现得尤为突出。

会计教学内容的“非稳定结构”,客观上要求会计教师紧跟会计改革步伐,充分掌握改革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即教学内容要以经济发展及会计改革为导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探索能力。特别是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先进性。要广泛吸收当前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中的新成果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密切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新情况,使学生了解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最新动态。例如,在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反映我国会计改革的最新情况,在会计理论等课程中反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3)层次性。教学内容要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和层次分明的整体,这个整体既要保持各学科自身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同时又要体现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协调和统一。(4)启迪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般内容可删繁就简,关键问题要阐述透彻,有理论深度。讲授时不是平铺直叙地将现成结论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而要把产生这些结论的过程交待清楚,向学生展示学习、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2.要根据系统科学原则,整合会计教学内容。目前,有些会计学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例如,关于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上是基本业务属于中级财务会计,特殊业务和特殊行业属于高级财务会计,但哪些业务属于特殊业务,认识不一,分歧很大。以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为例,其性质就难以准确认定。有的学校借鉴了原来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教材《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的做法,将它们分别作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种尝试,可以较好地避免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或推诱情况。另外,在目前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有的高校分别开设了《施工企业会计》、《旅游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等选修课程,占用了大量课时,其实完全可以将其合并为《特殊行业会计》一门课程,或者开设《行业会计比较》课程。

四、总结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使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反映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充分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性应用型会计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耀宇: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模式研究[D]. 湖南大学,2007.

会计学课程体系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22-02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既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又有独特的方法体系的交叉性学科,其发展有着较强的政策和技术因素,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课程已经成为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逐渐成为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选修课。

一、当前高校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是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体系设计根本上是围绕着教学培养目标进行的。从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实践主导型。实践主导型是很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的基本指导思想,旨在为企业财务核算培养动手性人才。这些高校通常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只开设一到二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以财务软件的操作为主线,通常在简要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之后,以会计实务为基础介绍财务核算软件的系统功能、操作步骤,以使学生迅速掌握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熟悉电算化会计的工作,使学生能较快胜任电算化会计工作。实践主导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财务软件的操作,不要求学生懂得过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2.理论主导型。理论主导型教学通常是高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计算机信息专业学生中采用的指导思想。理论主导型教学通常以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阐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标、特征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的方法。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就是理论主导型的典型教学课程。理论主导型教学要求学生不仅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更要求学生拥有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特别是编程能力。

3.交叉综合型。对电算化人才的综合性要求决定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交叉综合性。交叉综合型教学基本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掌握计算机会计应用各系统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的同时,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日常工作中信息处理的能力。如高校中开设的VBA技术在财务中的运用等相关课程就是典型的交叉综合型教学。

二、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相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言,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

2.教学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学科开设力度不足。在财经类专业中,会计专业和计算机学科的结合相对来说比较紧密,但安排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时数却是有限的,加上师资不够,因此,很多高校在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和电算化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教学内容还很薄弱,教学体系的设计保证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3.教学体系中层次不明确,教学内容重合现象多。以某高校《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内容为例,课程教学主要有下面五大部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与文字处理、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主要是一些政策性的内容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软件基本功能与操作。从这些内容来看,课程的内容与计算机一级内容有重合现象大。《中级会计电算化》教材内容中,仍有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与操作等,各层级教学内容重合明显,这种现象本质上讲是由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不清晰造成的。

三、如何建立规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

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思想与社会需要情况密切相关。从社会需要的情况来看,多数单位还是需要熟悉各种流行软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在深度和广度相矛盾的情况下,广度优先,在师资有保障的条件下,鼓励深度发展。结合高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人认为,电算化课程体系应明确规范为电算化基础,高级电算化和中级电算化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算化基础,定位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其中主要讲授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另外,未来财务工作的手段主要是财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因而在基础课程上应让学生掌握办公软件的操作;此外,财务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开发离不开数据库知识,为了将来培养综合交叉型人才,应该让学生在第一阶段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针对高校的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学时VisualFoxpro或Access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据库基本原理。由于这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与会计学科关联度不大,因此这些内容建议在低年级如一年级完成教学。第二个层次是中级电算化,定位为培养满足决大多数单位要求的实践型财务人才。该部分主要包括财务软件操作技术,通过学习满足企业财务核算需要,教学中通常采用的软件是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这两个软件设计成熟,市场占有率高;另外,Excel软件已经是财务工作的日常手段,在我国运用极为普遍,但存在的问题是运用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通过Vba技术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为培养电算化系统维护和软件开发的高级人才,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知识是有必要的。该部分内容中财务软件操作技术需要会计知识为基础,因此该部分内容建议在低年级如三年级完成教学。第三个层次是高级电算化,定位为培养分析综合交叉型人才,在各专业课中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引入教学。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中各层级教学方法的选择

会计学课程体系范文6

经过在恒企近四个月的学习,我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离开学校十多年,如今又重捧起书本,感受颇深。虽然以前的工作也算是会计岗位,但对会计专业方面的知识是知之甚少,会计职能不清晰,基础科目借贷方向搞不懂,财经法规的一些规定和要求更是一无所知。通过几个月学习,对“会计”这门职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坚定了自己以后职业的发展方向。

我始终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事在人为”。学习期间,我坚持提前预习,不缺课,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详细的讲课,尽量在课堂上把书本上的要点掌握,课后再做做题、翻翻书复习复习。要求把知识原理消化理解透,学会举一反三,只有理解透了才会记得牢,也只有理解透了才算真的掌握了。我的决窍没有别的,就是看书——练习——再看书——再练习……以看书为主,练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有针对性地看书,掌握知识点。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多看书,考试总是不会完全脱离书本知识的。

学习了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后,我的感觉用受益匪浅这个词来概括是毫不夸张的。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也是心里有“数”。我明白了会计的概念和职能,知道了会计的要素和会计科目,懂得了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法原理,学会了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

至于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从一开始,我们就体会到了学习的艰辛,可在艰辛的同时,也磨练着我们的意志。同学们都说财经法规难,法规上的知识就像一些法律条文,生硬枯燥无味,而且又很绕,感觉有点不着边际,很“飘”,这类课程看书、听课都想打瞌睡。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好好看书,而且必须看书、记要点,光记住了不行,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必须要求把书上的知识理解透彻,这又需要多看书、多记多背。我在看不进书的时候从不强迫自己去看,那样只会浪费时间。在精神状态不错的时候去看,而且时间不要太久,那样会事半功倍。每天记一点点,哪怕一天只记一个知识点,几个月下来,要记的也差不多都记住了。

电算化重点是实际操作,操作熟练没问题的话,考试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分析自己三科分数,虽然在意料之中过了,但如果在考前复习时再努力一点相信会考得更好。因为之前是本着过了就OK,所以有点满足了,复习也就放松了一点,如果因为这种轻敌心态而挂了,我会后悔莫及。我们应该努力、尽心地去做事。

“天道酬勤”,付出与回报总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