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电力调度 安全风险 管理 措施
1、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以电力调度过程中的危险和隐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确认危险和隐患事件链的过程,认识事故的因果性,分别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从而达到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电网不断发展与技术不断革新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的电网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电力管理的设备的技术性在不断的增强,这对电力调度的工作人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调度自动化程度在提升,因此,电力调度人员要积极应对这些科技的挑战,电力部门要加强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2)供电安全与效率的要求。电力调度工作涉及电力的日常运行与管理,它是电力安全和供电效率的保障,以及电力部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的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电力调度安全问题是我国的电网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在调度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每一个操作流程熟练掌握,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电力调度进行有效的操控,在调度过程中,要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可能影响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事故发生,并且调度人员会对电故障进行排除以及对事故的处理,从而保证电网的正常供电。
2、电力调度安全风险产生的一些影响因素及问题
2.1 相关人员缺乏电力调度安全意识,风险警惕性不够
在一些电力企业中,由于调度人员的技术水平未达标,操作流程不规范,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系统运行的安全操作方式进行操作,缺乏缺少安全意识,对于流程中的细节并未注意到,工作不够认真细心,安全警惕性不高,甚至一些指挥人员由于命令有误,以致下面的整个操作流程混乱,且一些调度人员缺乏责任感,对一些工作只是凭借经验进行判断,造成命令错误,从而产生风险,造成预想不到的结果。例如电力设备和设施的检修工作经常没有做到位。电力设备和设施在日常工作中,长年累月会有所损耗,因此,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检修工作,检修工作没做到位,就会影响到其他工作的质量。这些都是风险意识不够的具体表现。
2.2 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调度人员能力急需要提高
电力调度员由于在送电的工程中,疏于管理,造成事故发生。调度人员的工作态度决定着他们的工作质量,但仍存在部分的调度人员由于自身责任感不强,工作的热情和态度欠缺,以致引起误送电的状况发生。另外调度人员对于单位的操作管理制度没有掌握,在不不清晰的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同样也会造成误送电的事故发生。电力部门对于调度人员疏忽安全管理。电力部门对于调度人员的疏于管理,从而在安全调度的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以致事故发生。
2.3 外部电力市场波动会带来风险
电力市场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诸多的风险因素的存在,都将会引发一系列的事故的发生。由于电力负荷的风险比较大,会有大幅的波动;电力市场的竞争激烈,常常忽视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因素,以致风险因素的不稳定性,在市场交易中,可能出现线路或主变过载问题,影响了电力调度安全的稳定运行;设施与设备的常年运行,存在风险隐患,由于经济的发展增大了电力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电力设施与设备的负荷,以致电网的运行缺乏必要的发电备用容量,一些设备的输送能力已达极限,缺乏安全性,一些设备已达到重载和满载,使得电力调度的安全稳定性受到威胁。
3、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措施与建议
3.1 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意识
电力相关部门要对调度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做好电力调度安全操作工作。电力部门要做好调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特别是调度人员的责任感,在单位中,可以安排调度人员参加安全教育活动,巩固他们的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调度人要具备较高的执行能力,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避免因失误以致操作事故的发生,在调令时,吐字要清楚准确,使用正确的调度术语,面对突发状况要冷静处理。
3.2 提升调度工作人员素质与水平
随着电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部门应该组织调度人员不断的进行学习,掌握新技术,提高业务技能,调度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才会提高电力调度的安全效率。电力部门应激发让调度员的工作热情,在制度的制定上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加大安全监督力度,对调度员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其调度安全生产工作,提高调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安全意识。
3.3 积极应对外部市场风险
电力市场存在诸多的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控制非常重要。(1)要加强事前控制,做好充足的准备,有计划的安排调度系统中所需的燃料和资源,对于运行中的新旧设备也要进行计划,保证其可用性、和安全性;(2)要加强实时控制,就是要求调度管理人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要具备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输电备用责任和分配、输电网电压和潮流控制、输电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监视、反映市场交易的变化情况和输电控制的继电要进行保护协调;(3)作好事后的控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准备事故预案,留足备用容量,将风险降低到可控制的范围内。
4、结论
电力调度安全问题是为了保证我国的电网能够安全运行,其中安全问题也是电力调度工作很重视的问题,这是一项复杂且很持久的一项工作,因此需要各方面的重视,尤其是电力调度工作人员更应该具有专业的态度、职业素质,通过积极不断的学习电力调度本领,来不断应对电力调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从而提升电力调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丘毅昌.论电力调度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应用-加强电力调度工作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
合地区调度的工作实际,充分体现监护制度科学合理实施,并能实现安全调度的收益最大化。
关键词:调度运行 电力企业 安全管理 电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明显增大,电厂和电网的容量都有了质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更应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应从完善电网网络结构、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增强调度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加强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在逐渐增加,而作为电网的核心部门,电网调度担负着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任务,因此其出现事故对电网整体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大。且随着近年来城乡电网改造的逐步深入,电网内各种电气设备的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使电网整体的现代化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电网发生故障的几率。电力调度员正常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的依据是调度检修申请票、电网运行方式变更单等;调度操作指令票从拟定到最终的执行都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控制方法,这样可有效保证电力调度的安全。但由于电力业务联系及电力调度操作均通过电话下达调度指令,鉴于这一操作方式的特殊性,调度操作监护制度却又难以落实到位。
一.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的特征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理念,就是以调度OMS管理系统为平台,以规范化的电力
调度操作管理流程为主线;分析重点管控环节并进行预控为特征;以防止误下调令为目的,实现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
现有的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的定义和维护,可以将调度操作指令票的程序转化成电子流程,使拟票、审票、预发等操作流程均通过调度OMS系统来实现。但是,目前使用的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我们依据防止误调度、误操作的总体要求,在调度业务中划定几个重点监控的环节,其环节的执行必须经过监护调度员的确认,并将这些监护点加入应用到本系统,实现了重要调度操作环节的有效监护。
二.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的措施
⑴.细化运行方式的编制,强化运行方式管理
①应该将电网的运行方式管理模块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的运行方式,保证电网年运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一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将电网的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从技术上提升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
②在电网运行方式的计算上要对母线和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故障下的稳定性进行校核分析,分析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两条线路时导致的故障,严格计算在最不利的运行方式下最严重的故障对整个电网的影响,要有针对性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对防范措施进行细化,对电网事故防范于未然。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健全相关的数据库系统,以此来提高电网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⑵.加强运行方式的管理
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应做好二项主要工作:
① 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运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即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
② 使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提高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
如果调度员下令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改变,则在指挥事故处理和送电的过程中应防止调度员的误操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关的措施:
①应使调度员明确责任,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调度员责任心的同时坚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活动,对误调度和误操作事故进行通报,对相关的调度事故要严格吸取教训。在调度组进行调度命令无差错活动的开展,考核调度命令时应将安全小时数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并作为年评选的先进条件,从各个方面增强电力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以达到良好预防并控制故障的效果。
②应对电网调度中的《电网调度管理条例》进行严格的执行,对调度、发电、供电、用电单位进行定期培训,从制度上杜绝误操作和误动作事故的发生。要保持相关人员在工作中锻炼出的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克服违章的习惯。在调度员进行线路处理工作时对安全措施和所列任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不合格的工作票要进行重新办理,规范倒闸操作的指令,严格遵守
③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坚持定期安全活动,学习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通报,真正吸取教训的目的。如我公司在调度组开展的调度命令无差错活动,将调度命令无差错作为安全考核小指标按月进行考核,年终作为评选先进的条件。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杜绝习惯性违章。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都是因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认真造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养成自觉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的习惯,克服习惯性违章。
四.完善电网结构、强化继电保护运行、提高调度人员素质
随着电力公司对电力设备投入的增加,高压电网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大部分地区220kV电网已经形成了环网,而500kV网络也形成了局部的单环网,提高了高压网络的可靠性。作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屏障和防止电网事故进一步扩大的防范措施,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安全运行管理,确保其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的状态,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是继电保护整定专责和调度员根据电网的年度运行方式来对一级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进行校核,其包括重合闸装置、备自投装置及保护定值单等,若核对结果是正确的,则还要调度员和各变电站再进行二次保护设备的核对,及时发现漏洞和问题,保证各级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电网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误调度、误操作事故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影响。调度人员是改变电网运行方式、指挥停送电操作和处理事故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加强电网运行的安全,要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调度人员的责任心,要坚持定期安全活动、针对事故通报。另外,在管理中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定期进行事故案例分析,提高执行者的安全意识,使调度人员养成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的好习惯。还要严格把关制度,审查工作认真仔细,不符合规范的工作票必须重新办理。调度命令票制度也需严格执行,下达倒闸操作命令,电力调度术语必须规范。
为了适应电网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与应用,达到电网现代化运用水平,对调度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导读人员不仅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还要不断通过实践提高业务水平。对调度人员的培训要以实用为目的,要求工作人员熟悉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工作原理、本地区电网的一次系统图、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本地区电网的各种运行方式的操作,要求调度人员能掌握紧急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处理事故,准确无误指导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投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总之,安全来自预防,风险在于控制,在电网调度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将影响到电网安全运行,甚至造成重大电网事故。对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特别注意,组织调度员进行定期的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确保即使出现事故也能有效地进行处理,对电网运行存在的风险有效地进行化解,尽可能地杜绝电网事故的出现。如果再加上电力调度员发生误分析判断、误调度引起电网事故,将会给家庭、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与影响。要做好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只有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优化的管理流程,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力的保障措施以及全体电力调度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电网安全、稳定、优质运行。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
一、引言
制药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用药安全,也关系到人民健康。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等在内的全体员工为了实现企业基本目标而共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组织机构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约束,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构成。
二、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关乎上市和发展的关键之处,科学的内部控制和明确的风险管理可以估量企业的发展前景。制药企业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用药安全,必须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这也是制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制药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决策失误。其次,还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企业的风险。最后,制药企业拥有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维持企业生产运营秩序,提升管理水平。
三、加强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议与策略
首先,制药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制流于形式,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虽然有的企业也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只触及表面,无法深入,导致企业管理多处存在“空白点”,最终结果是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企业运营效率低、工作流程不科学。其次,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现有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员工的行为。最后是制药企业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人才,企业领导未能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导致企业的相关人才出现断层问题,且已有的人才没有发挥的余地。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8项)》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发和执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立。制药企业虽然属于特殊行业,但是也必须遵循国家颁发的相关规定,足够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期提高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力度。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培养风险管理意识
制药企业要想确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首先就必须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培养企业领导阶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起这一制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到这一制度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主要有董事会、管理者素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先导。首先,制药企业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董事会的作用:决策经营制度和投资方案、监督指导经理层活动等。其次,制药企业需要建立现代化治理结构,并保障其岗位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另外,培养制药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反映在管理者日常管理之中,制药企业管理层需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贯穿至企业运营之中,引进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这样一来,企业员工才能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工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一方面要明确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职前、职中培训来强化推广;另一方面,制药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用以制定风险管理政策、风险评估等。
(二)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是我国对企业组织架构的指导。制药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该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组织架构建设,一方面,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将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组织架构相结合,将风险管理纳入组织架构的同时,制定制药企业各个岗位的职责陈述书,明确岗位权责、工作流程,防治权利僭越和推脱责任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业务执行系统、民主透明的管理议事规则。重视企业独立董事的作用,也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
(三)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制药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要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法目标),还要进行风险事项识别,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和防范风险。最后还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执行应对方案。对制药企业来说,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设施设备的管理,保证药品生产安全必须从设施设备的设计、清洁、使用、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好严格、全面的控制管理,规范操作流程。二是对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药品生产过程要严格执行GMP规定,任何涉及药品的行为都要有记录。三是药品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的管理。药品质量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药品原料、辅料,还是包装材料都与药品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制药企业要对药品的原料、辅料供应向进行资格认定和质量评估,并根据药品属性严格要求运输条件。四是对人员的管理,制药企业需要从职前培训、职后培训入手,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确保员工行为不影响药品质量。
四、结束语
制药企业关乎药品安全和广大人民健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制药企业要想在本行业中屹立不倒,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这就需要从领导的意识形态着手,完善企业的组织构架和风险管理体系,如此一来,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方能得以完善、落实。
参考文献
[1]方小华,谈弋.浅析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J].健康前沿,2015,22(12).
[2]畅婷.浅析制药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商,2015(29).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4
保证药品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达到药品生产管理的最终目的。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多种风险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而风险管理的内涵正是通过收集、识别风险因素、评估影响因素的风险级别、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预防和规避、减少风险因子对药品生产质量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另外,风险管理对生产过程也具有监控、监督作用,从而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可控性。
2实施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是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控系统自我完善机制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可明确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级别,增强药品生产的规范性和应对风险能力,降低药品生产中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风险因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规避和减少可能由相关风险为企业造成的经济、名誉等损失,而系统性、针对性的管理也能监督生产过程、及时排除质量隐患,因此药品生产中实施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3.1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部分药企的生产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内涵、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存在风险意识不足、管理片面的情况。举例来说,多数药企的风险管理往往更注重风险监控、风险应对,往往不能有效识别风险因子和安全隐患、不能对风险级别进行正确评估,同时缺乏对员工开展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削弱了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前瞻性、可控性。另外,由于缺乏应对级别,应对手段相对单一,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效果。
3.2对物料供应商的风险管理缺乏重视:
制药企业的风险管理更多地关注内部管理,如人员操作规范性、设备设施完好性、质量体系保障能力、环境符合性等等,而对物料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内包材等关键原辅材料的风险管控不足,体现在缺少对物料、内包材供应商资质进行严格的评估、认定,部分原材料缺少针对性的检测验收方法等,这些都是可能造成药品质量隐患的风险。
3.3风险管理缺乏灵活性:
部分药企虽然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但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多依据现有的规章制度、缺乏深入调研,同时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中的评级方法相对单一、风险指标一成不变,这也导致生产风险管理缺乏变通性、灵活性,不利于发现、识别新的隐患、风险因素,也不利于在工艺流程改变的情况下对相同的风险指标进行评级。
4药品生产风险管理创新举措
4.1强化生产管理者、一线工人的生产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持与参与,而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要以讲座、例会等形式对生产管理者、一线工人进行生产风险管理培训,包括风险管理概念、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实践和应用等知识,对管理者还应组织进行出国考察、参与企业管理层交流,从而强化全体生产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4.2建立完整的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将风险管理范围扩展至物料采购、检验、生产全过程,成品贮存、发运等各个环节(尤其是产品制作的关键工序、成品包装的风险管理),同时制定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链条,保证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四个环节均能正常运行,并采用信息化管理,及早发现风险因子、安全隐患并进行及时处理。
4.3实时更新风险管理制度:
当工艺流程、生产条件等发生改变时,应及时更新风险管理制度中的要求和标准,并由责任人员完成风险管理的再评估,并向生产管理者报告、组织审核,探讨应对、防范措施,通过上述手段可增强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5结语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检验检疫 监管 风险管理
近年来,检验检疫工作中遇到的质量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使得检验检疫工作风险问题越来越频繁的被提起。目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认识、避免以及化解检验检疫各类风险已经成为检验检疫机构必须重视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范围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风险管理可分为外部风险及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和守法情况及其变化;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标准、技术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异同性;产品本质特性及环境信息;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方的质量控制及变化;管理相对人的信用情况;境外通报信息、疫情疫病信息、退货信息、媒体信息及其通过外部合作和行政互助获取的信息等。内部风险包括检验检疫相关制度和资源配置、业务管理模式、运行及通关机制;技术、手段和方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建立情况;发生的重大工作质量事故或业务风险事件的情况以及执法者素质等。
二、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追求卓越绩效的客观要求
境内外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监管体制、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检验检疫人员的素质、管理相对人的诚信缺失等,都会对检验检疫的目标实现产生影响。而实施风险管理可以解决检验检疫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化解风险,提升应对能力,从而确保检验检疫实施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到通关快速、风险可控、监管有效、资源节约、质量提升。
(二)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实现严密监管和快速通关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采取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突出重点,重视对国外通报、退货调查、工作质量督察等风险信息和进出口业务数据的分析,及时风险预警和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督促各业务管理部门加强相关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提升检验检疫工作质量,避免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问题发生,为领导决策、业务管理提供参考。此外,还可以通过风险分析,提前实施风险布控。如对出入境货物采取临时紧急措施,包括口岸布控核查、暂停或禁止存在重大风险的货物出入境等,有效防范不合格货物传入传出的风险,实现严密监管。检验检疫部门通过风险分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收集的各方面信息情况,实施分类管理,提高了检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简化检验检疫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三、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一)出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出口产品的检验监管风险管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确定出口产品的品质检验、数(重)量鉴定。安全卫生检疫、病虫危害检疫等风险,并将这种风险减至最低的检验检疫管理过程。出口产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应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思想,充分认识出口产品风险的客观存在并接受一定程度的风险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出口产品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管理,合理调配检验检疫机构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工作重点集中到对高风险产品出口的管理上,极力降低出口产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1、出口产品风险因素识别
出口产品风险因素识别是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一个风险因素没有确定,就不可能找出风险的源头,更不可能找出减少该风险的措施。根据对出口产品从生产制造到出口销售全过程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出口产品可能导致的风险因素可以大致概括为产品特性风险、企业风险、市场风险、检验检疫机构内部风险等几类,其核心风险是产品特性风险和企业风险。
2、出口产品风险分析
出口产品风险分析是评估风险识别步骤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里面包括了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针对出口产品不同的风险因素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应用上述的风险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出口产品根据其产品特性、生产企业及销售市场来进行风险分析。
3、出口产品风险控制
出口产品风险控制是在对出口产品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对出口产品风险的有效防控。对于不同风险类别产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利用风险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出口产品的风险,从而更好的使检验检疫把关和服务相结合。
(二)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近几年,随着我国进口机电产品的批次与金额日益增加,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的工作量也在逐步上升,并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外贸发展和保护人民健康安全等方面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今的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模式中,一方面没有对进口机电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导致了检验监管工作无法确定工作重点,检验检疫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对外贸易节奏正迅速的加快,而依然采用传统的检验监管模式则会降低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减慢通关速度。
同出口产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制度一样,进口机电产品也有风险影响因素,结合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实际操作,在确定了风险影响因素之后,同样是要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进口机电产品的风险分析是对进口机电产品实施风险管理的依据与基础。由于机电产品种类繁多,单纯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很难对各种机电产品的风险作出评估,故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具体评估方法为在对进口机电产品各种风险影响因素采用定性分析后,根据机电产品具有作业频率较高,潜在危险危害性较大的操作以及安装、维修等通用作业等特点,对每种类型机电产品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
四、加强风险管理制度所需采取的措施
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为总的原则,最根本的目的是明确组织对风险的态度,降低长期风险成本,使潜在长期收益尽可能最大化。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建立现代检验检疫监管制度,有效解决把关与服务的平衡,以及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检验检疫管理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就当前而言,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
2011年以来,各直属局相继成立了风险管理处,首次明确了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但目前还没有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国的检验检疫业务的风险管理。为此,检验检疫部门应自上而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统一全国检验检疫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二)着力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
风险管理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的融合,对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一直以来,检验检疫部门都处在执法把关的风口浪尖,更加关注的是对具体进出口货物、物品的检验检疫货物风险分析,而对体系化的全过程的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思考的较少,掌握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理论的专家则更少。因此,应在全系统尽快开展风险管理理论的培训,增强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让风险管理嵌入检验检疫的各项活动和过程中。
随着现代生活速度的加快,进出口贸易的日益频繁,检验检疫工作的逐渐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家的综合实力与企业的生命,风险管理是提高检验检疫工作质量,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加快检验检疫通关效率的先进管理理念,既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重点的问题,也将检验检疫人员合理的分配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使得检验检疫工作真正的做到“寓服务于把关之中,在把关中体现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建春,吴穹,张金钟.机电产品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19(4):69―70
[2]高岳峰,王远,方敏,周后贵.进口机电产品风险分析及风险影响因素识别[J].检验检疫科学,2007,17(3):79―80
[3]袁长祥.关于出口机电产品实施分类检验监管的研究[J].检验检疫科学,2001.11(5):7―9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企业集团;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经济的到来,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在国际环境下进一步融合,企业竞争的高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企业集团正是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应运而生,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竞争力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增强。企业集团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尤其是财务风险,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当前的重点是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以使企业集团持续有效地发展。
一、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涵义
1、企业集团的涵义。企业集团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一定数量的企业在经营活动方面形成稳定的协调合作关系,并在统一的机构协调下所组成的企业群体,它是一种企业间的组织形式,具体来说,企业集团的核心是一个或者若干个实力雄厚且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企业,核心企业通过企业合同、控股等其他方式来控制一系列的从属企业,从属企业按照核心企业的统一管理和经营方针来进行重大经济业务活动,最终形成众多企业的结合体,即为企业集团。
2、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内涵。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衡量、评估以及控制管理等方式来研究风险发生规律以及风险控制技术,并对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来降低企业风险的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其职能不仅有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还有管理学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控制等职能。
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是企业集团在围绕总体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以及控制风险,以实现风险管理总体目标的方法和过程。企业集团风险管理在企业集团管理经营活动中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来执行风险管理,以建立健全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体系,像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以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以加强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
二、我国企业集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集团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实施风险管理是企业集团中管理层也就是控制企业的责任,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以为风险管理奠定基石。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缺乏其他方面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而且在实物操作的过程当中,某些风险管理制度过于原则化,这就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高效准确地实行。
企业集团相对单体企业而言,作为一个企业群体,它的部门层次往往较多。一方面当控制企业需要作出决策或者传递信息时,由于层级和部门比较多,层层传达,不仅速度非常慢,导致不能及时传达决策和信息,影响信息的时效性,而且还会降低信息传递的准确度。这样很容易造成被控制企业构成不同的利益团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博弈也会增加协调成本的风险;另一方面在企业集团这个企业群体中,治理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控制企业有控制企业的董事会,被控制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有其自己的董事会,控制企业管理整个企业集团必须通过层层的委托传导,委托层次越多,成本就越大,风险也就相应的增大。因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集团风险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国家还没有足够重视或者有效地解决一些重要的风险管理问题,这样不仅影响企业集团进一步的发展成长,还会影响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
2、企业集团缺乏风险管理预测。企业集团在对风险管理的认知过程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过去计划体制下的完全漠视风险;二是目前强化风险管理和问责制度下的过度规避风险,这两种倾向使得控制企业不能正确地对待风险,更加疏忽了对风险管理的预测,而风险管理预测主要包括企业集团对被控制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以及人员的培训等。一方面企业集团预警管理的重点不是发生后的处理,而是对发生前的预测,因此缺少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集团来说无疑是一大阻碍。另外,风险对企业集团是利是弊,不在于风险本身,而在于企业集团对风险的预测和掌控能力以及对成本与报酬的合理的平衡;另一方面就企业集团内部原因来说,由于层级比较多,控制企业对被控制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薄弱,管理效率也不高,这就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预算成本,以至最终影响了控制企业和被控制企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不只是控制企业的责任,各个被控制企业也应当加强风险预测。
3、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不能有效进行。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之所以不能有效进行主要是因为控制企业与被控制企业之间利益的博弈,我国在企业集团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协调控制企业与被控制企业之间的这些问题,在利益的博弈局面形成后实施风险管理已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局面,这就使得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进行实施。
控制企业与被控制企业之间利益的博弈,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控制企业最初对被控制企业的管理和扶持不到位,没有积极地推动被控制企业的发展,控制企业只成为一个简单的出资人;另一方面控制企业没有及时管控被控制企业初期的发展,在被控制企业发展壮大后再去集中权利,这时被控制企业已经不愿再被动地服从控制企业,这也形成了利益的博弈。
三、加强我国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1、完善企业集团风险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在以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框架为准绳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制,而且及时发现并弥补现行管理制度的缺陷,清理、修改以及废止设计和执行上的不足,以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其次,加强建立常规性的调查分析制度。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会在不同的阶段和领域表现出一些征兆,企业集团应从与本行业相关的企业的生产领域、消费领域以及企业内部各层次部门投入资金方面进行调查,以收集有用的显性和隐性的风险信息,对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预先予以警示,同时加强调查分析制度的建立;最后,加强控制企业与被控制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由于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企业群体,层次部门比较多,控制企业与被控制企业之间沟通不便,容易造成利益博弈,因此应该建立完善两者之间的合作机制,使控制企业做出的有效风险管理决策及时地传达给被控制企业实施。
2、建立企业集团风险管理预测监督机制。一方面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一是要科学地预测分析风险,预计其可能发生的风险状态;二是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应密切注意环境因素、制度因素以及目标因素这些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发展趋势,从这些因素变化的动态中来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另一方面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风险管理监督机制,重点是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增加考核制、责任问责制以及奖惩制等,企业集团从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的激励政策上来提高员工对风险的处理能力,并追究违规人员相关的责任。另外,落实好各部门层次责任,加大监督成本,真正提高全员的责任意志,提高风险管理监督机制的实施效果。
3、健全企业集团风险管理运行机制。企业集团建立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是全面实施风险管理的保证。在企业集团这个企业群体中,几乎所有的经营业务活动都包含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对企业有坏的影响,都应当被清除,有可能也包含着机遇,这就需要企业集团风险管理者全面考虑风险因素,辨别出每个风险,并结合企业实际的风险承受度,把握整体,顾全大局。在完善企业集团全面风险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企业集团中控制企业与被控制企业间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
四、总结
风险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风险管理机制更是管理体系关键的部分,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对于我国的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更要把风险管理落实到实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预测和监督机制,健全保证风险管理实施的运行机制,在企业内部有效开展风险管理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以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最终提高企业集团的经营效益。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加强企业集团风险管理对于提升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钧.风险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刘新立.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邱宇光.试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