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行业供需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范文1
【关键词】医药行业;医药人才;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 15 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作为河北省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是今后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们仰仗原料药产能上的实力,技术上的优势,成本上的竞争力驰骋国内外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全国上下公认的医药大省。河北省引进和培养的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人才资源相对缺乏。而且各行业人才需求不均衡,供需矛盾突出。深入分析医药产业的人才需求,对未来人才需求做出较准确的预测,对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对河北省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医药产业人才现状
1、行业企业空间分布结构
我省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省会城石家庄市,其产值、收入、利润、利税均占全省的 70%左右。目前我省的医药营销人员专业技能层次较低,与我省对医药人才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对营销人才需求的质的短缺。
2、医药制造业人才分布情况
据一组数据显示,我省目前医药企业有四百余家,汇集了化学原料药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饮片加工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制药机械制造业等等人才。其中,化学原料药制造业企业数最大,人才聚集也最多,占据了58.8%,排在第二位的是中成药制造业,汇集了20.8%的人才,排在第三位的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企业人才占据12.4%。人才最少的医药企业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企业和制药机械制造业,均不足1%。
3、医药产业人才数量情况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辖 11 个地级市,36 个市辖区、22 个县级市、108 个县、6 个自治县,总人口达 7037 万,2009 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实现 17026.6 亿元。全省共有卫生机构 14757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3086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85 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371 个。卫生技术人员 25.9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 11.4万人,护师、护士 7.4 万人。卫生机构床位 23.3 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 21.4万张。乡镇卫生院 1962 个,床位 5.4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5.1 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 9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9.4 万人。
二、河北省医药产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医药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如何,可以从《薪酬报告》中窥探一二。在该报告中指出:在医药行业中薪酬最高的人员是销售和研发人员,与其他人员相比,他们的年度总现金收入要高于很多,尤其到了高层,这个差距就可以达到 40%,而生产、人力资源和财务人员的薪酬相对而言比较接近,行政人员的薪酬最低。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医药行业研发和销售人员是该行业赤手可热的人才,同时也是在该行业中流失率最高的人员。他们体现了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医药行业离职率一路走高,跟医药行业人才短缺不无关系。就河北省而言,医药产业人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从量上看,总量不足;从质上看,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三 、河北省医药人才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是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企业开发进程不同,对生产、销售人员的需求也会有阶段性差异,一般开发初期企业大都需求生产人员,成熟的企业则多需求销售人员。尽管需求不同,但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应聘者的“创新性”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素质。在医药行业,仿制药大量充斥着市场,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产品竞争力下降。正如某大型生物医药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所说:“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下,最重要的是开发出新的产品来。”因此,制药行业急需有创新性、能突破思维定势的人才,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河北省医药行业的调查和对我国医药行业现状的分析,我省医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高,结构呈多样化。
1、用人单位青睐复合型人才
从目前情况来看,医药企业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营销技能的复合型营销人才。除此之外,还需要营销人员具有灵活的头脑和开阔的思路,善于分析面临的情况,及时做出决策,需要有丰富的销售经验,踏实勤奋。同时具备以上要求,才是目前医药企业所真正需要的营销人才。这种人才在目前的销售队伍中是十分稀缺的。在这种人才奇缺的情况下,行业内部的挖墙脚现象就会时有发生了。除了销售人员外,医药企业对于一些辅助部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无法得到满足的。
2、企业需求的是高质量的营销人才
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医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对医药产品的销售队伍就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河北省是一个医药大省,医药企业数量很多,近年来,医药行业以超过 20%的速度持续增长,因此,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从河北省来看,我省目前共有 3.2 万多人的医药营销队伍,从数量上来看,基本上能满足需要。在这些人员中,首先从毕业的专业来看,从医学、药学专业毕业的人数非常少,大多数人都是从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国内贸易专业和其他与医药没有多大联系的专业毕业的;其次,从学历水平来看,大学生仅占到 8%左右,专科生占到 32%,没有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占到了 37%左右。从专业上和数量上看都不尽人意。
进入 20 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医药制度改革和规范措施,使得以往那种单凭好的销售政策就能做好市场的时代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企业还必须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方便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作为营销的坚强后盾。基于这个基础,医药行业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开始转向同时具有药学理论知识和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研发人员上。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医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对研发速度、生产速度、销售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销售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几年中,各医药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营销队伍。
3、研发人才未来需求数量巨大
在研发领域,由于医药商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外资企业科研本土化的进行,使得医药企业对研发技术人员也有热捧趋势。一位从业人员介绍说,“原先医药行业中许多中小企业并不重视研发,仅依靠仿制来扩大自己的产品增量,销售终端获得利润。如此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回报率较高,却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如今市场的转变和一些列政策的出台,使得新产品的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数据显示,近研发技术类人员的薪资较去年有迅猛增长,增幅达 26%,也从侧面反映了此类人才的脱销。随着河北省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很多生物医药企业不仅加工药剂、销售产品,还开始设立研发机构。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医药产业的研发人员需求数量巨大。
作者简介:
刘薇,(1982.5-),经济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翟少华,(1979.12-),讲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杨博,(1978.3-),讲师,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范文2
1全国医药工业分析
1.1总体分析
2006年国家出台了多项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正是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医药市场。2006年医药制造业累计完成比2005年增长15.4%,其中原料药同比增长16.7%,制剂同比增长14.3%。虽然医药制造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71.3亿元,同比增加9.63%,但是其中化学制药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为7.81%,制剂工业利润增长率仅为2.34%,创历史最低。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药品价格一再下调的双重压力之下,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亏损面达到25.4%,亏损总额进一步加大。受医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制剂企业受冲击尤其突出,制剂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42.2%。制剂工业实际上是真正体现制药工业水平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药品的行业,没有一定的利润支撑,难以进行持续的科研开发投入,过低的利润水平也增加了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隐患,这应当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出货值累计实现3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其中,原料药出口297.8亿元,同比增长17.2%,制剂产品出口5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从2006年全年的出口情况看,原料药出口稳中有降,而制剂出口自8月份以来较快上升,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等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1.2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统计
原料药生产:原料药可分为24大类,按产量统计排列首位的是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类药物(见表2)。若按同比增长率排序,前5位的大类是:皮肤科类、消毒防腐类、滋补营养类、诊断类及血液系统类,位居第13位后的大类同期比较均为负增长。
制剂生产:统计的制剂品种共分14种剂型,产量最高的是片剂,同期比较增长最大的是气雾剂(见表3)。但产量排在前6位的竟然有5种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不由得发人深省。
据统计,1998-2005年这7年间,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18%左右;实现利润年平均递增约20%;化学原料产量突破百万吨;国内医药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5%左右。但是2006年的医药工业统计数据给了人们一个警示:随着国家各项有关医药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执行,医药工业虽是一个朝阳行业但竞争将更为激烈。
2上海医药工业分析
2.1总体分析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报道,2006年1-11月上海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和利税总额均在全国排名第5位,同期比较增长率分别为6.31%、10.83%、12.15%、12.35%和9.29%;新产品产值、管理费用和出货值排名均为第4位,同期比较增长率分别为11.66%、12.17%和31.89%;利润总额排名为第6位,同期比较增长率为7.77%。
纳入统计的上海医药工业企业共有321家,数据显示有85家企业亏损。99家化学工业企业中,有31家亏损。在化学工业企业中有62家为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企业,却有21家亏损。此外被统计的38家中药工业企业中有6家亏损,其中的22家中成药工业企业中有5家亏损。中药工业的亏损比例相对而言似乎比化学工业小一些,但是利润总额却全部为负增长。化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2.12%,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10.06%;中药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17.28%,其中中成药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0.79%。由此分析,是化学工业企业中的原料药厂和中药工业中的中药饮片厂拖了后腿。
2.2原料药生产统计
被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纳入统计的上海原料药厂共有28家,能生产209种原料药,其中15种原料药属于非汇总品种。在汇总的品种中,只有8个品种有2家企业生产,这些品种分别是精氨酸、苏氨酸、盐酸精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盐酸组氨酸、盐酸赖氨酸以及酚妥拉明(上药集团有限公司淮海制药厂已基本停产),其余均为独家生产。把纳入汇总的产量前20只药品列成表4,可以看出帝斯曼维生素(上海)有限公司的品种部分出口,是属于该公司异地生产或称为委托加工的品种。20只药品中有8只同比出现负增长,也没有可以左右市场的品种。全部品种中除了阿奇霉素、头孢拉定、乳酸左氧氟沙星和紫杉醇外,能在样本医院使用领先的品种也不多,而在医院使用情况尚可的头孢哌酮钠、头孢克洛、舒巴坦和罗格列酮等品种却没有产量上报。这种情况告诉我们企业的无奈!所以降低成本、有利可图是原料药厂所必需的;打通营销通道、开拓市场新天地是原料厂所必要的;药品创新、调整品种结构则是原料厂所必不可少的。
在非汇总的品种统计中,上海5家企业上报生产14个品种,其中以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品种为最多,分别是绒膜促性素、尿促性素、缩宫素、鞣酸加压素、肝素钠(精品)、尿激酶、玻璃酸酶、辅酶A和胰激肽释放酶。除了前2个品种有2家企业竞争外,其余品种基本上被该企业所垄断。肝素钠(精品)全部用于出口,但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的绒膜促性素与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胰激肽释放酶2006年无产量上报(见表5)。
2.3化学药品制剂生产
按生产剂型统计:14种剂型中,滴剂、栓剂和气雾剂没有上报数字。按产量多少排序则片剂、胶囊制剂居先;按同比增长情况排序则胶囊剂、外用液体制剂与缓释、控释片居前,说明在临床上还是以使用口服制剂为多。上海的药品制剂生产数量除了颗粒剂外,其他在全国范围内排名还是属于领先的,尤其是膏霜剂和外用液体制剂的产量居全国第1位(见表6)。
上海的药品制剂生产同比增长率的统计显示排序在国内不靠前,产量排第1位的片剂与膏霜剂、输液、冻干粉针剂、口服液体制剂和颗粒剂同比都出现负增长,占上报11种剂型的54.54%。全国同比增长情况也不好,14种剂型中,有10种剂型出现1/3省市为负增长、7种剂型有一半左右省市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见表7)。这说明某些剂型的产能过大却由于市场供需变化而严重失衡。深入分析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低水平重复、一哄而上所导致的恶果。
按生产品种统计:上海共上报114个重点品种,合计有155种剂型。按产量统计排列前20位的品种见表8,按同比增长率排序领先前20位的品种见表9。
根据统计产量和同比增长均进入前20位的是维生素B6和维生素AD;均进入前30位的再加上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红霉素;均进入前50位的品种,则再加上西咪替丁、二甲双胍、头孢唑啉钠、氯雷他定、琥乙红霉素、异烟肼、头孢拉定、维生素C和普萘洛尔。这些数字表明在被统计的147个重点药品中,3/4的品种上海能生产。统计的重点品种中,老药和普药为多,而恰恰这些品种将是在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将大力提倡使用的,所以必须考虑能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的问题。
3分析和思考
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化学制药工业总利润增长率还是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的利润增长率都小于全国工业的利润增长率。除了本文所述的客观原因外,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因素。2007年将是一个变革之年,医疗体制的变革将从局部扩展到全局。在变革当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就必须有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以便在目前的医药生产与使用的现状中觅得发展的契机。
3.1企业重组身不由己
近几年来,国际跨国医药企业重组并购此起彼伏,日益高涨。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与国际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相呼应,我国医药企业也积极参与并购、重组。国内企业重组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跨国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扩张,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行业要求集中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国家明确提出培养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推动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的计划等。上海的医药工业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后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
3.2进军OTC市场时不待我
近年向医院推广处方药的企业感觉越来越难了,因为我国习惯的营销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政府重拳打击商业贿赂使一些带金销售的企业渠道变窄,营销方式受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日趋规范化,尤其是广东等地开展的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又使一些小企业难以招架。还有政府大范围和大幅度的药品降价政策使其品种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无法生存。在困难之时要看到我国OTC市场异常活跃,无论从自我药疗的角度还是从法规政策导向的角度去理解,OTC市场绝对是块能让制药企业驰骋的新天地,外国企业各种OTC攻略在我国已频频发动,所以进军OTC市场时不待我。上海属于特大城市,市民的素质较高,自我保健的意识更强,所以上海的OTC市场对上海制药企业来说更不能轻易放弃。
3.3对医改方向必须未雨绸缪
医改方向是全民享有医疗保障。但是在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过窄,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缺失,使得作为福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保明显缺乏公平性。所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合理调整医疗资源,对医疗机构实行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等是政府的思路。
近几年,众多制药企业把品种进入城市社区医疗保险目录和进军农村市场看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尽早寻找到一片蓝海。由于社区医疗和农村市场是以使用老药和普药为主,而我国化学制药企业目前的产品大部分又都是仿制药,且不少是超过专利保护期10年以上的老药,所以社区和农村市场就给这些老药和普药的生产企业提供了生存之地。但是要霸占这块市场,就必须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上海的制药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尽早向这两块肥土伸出自己的触角。
3.4药品创新刻不容缓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药品价格一再下调的情况下,2006年医药工业的形势不如前几年,不容乐观。2007年,将进一步引导医药行业的竞争向纵深发展,行业发展模式将有所调整,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基调。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范文3
未来有潜力的创业项目
1.功能饮料
功能饮料市场,在过去一年不断有新玩家入局。由于其功能性和即时性需求,饮料市场可能在线上起量的囤货属性也比较难在功能饮料里发生,作为饮料品类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或许也能说明对饮料在线上起量的预期还没有很好的被满足。
2.商品房装修
潜在的客户和潜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3.婴儿用品
这算是非常暴利的行业了,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必需品
4.代餐食品
这一品类本来在小众硬核的健身人群中流行,因为大量种草进入消费者视野,同时新品牌们和创投圈的快速跟进,塑造了如今的热闹。新的产品、品牌塑造的新的供给,目前拉动了细分市场的需求。
5.果酒
在各类营销宣传内容的驱动下,果酒成了2020年格外受创投圈和媒体关注的品类,而且目前看来,新的产品和品牌正在教育没有足够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交易额尚小,增速位于中游,有发展潜力但还没有完全平稳展现。
6.二次元服饰
当各行各业还在破产、自救时,二次元服装这个小众赛道似乎还在悄悄疯狂。不光是这个产业2020年规模达到169.57亿元,近年来,二次元服装赛道甚至被外界看做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生怕晚一点入局,这块饼就会被人吃光。
7.美容行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这么多么年来屹立不倒的原因
8.睡眠科技
报告显示,全球“睡眠经济”的市场规模超过4320亿美元,并且仍在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其中以床品、床垫、枕头和睡衣为主的“睡眠轻量品”就占到3000亿美元以上。消费升级和反复不退的疫情更是带动了海外线上家居消费的火热。
未来最赚钱的十大行业
1、互联网服务行业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而它们巨大的吸金能量和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渴望,也使得这两年互联网企业的涨薪速度曲线几近陡直向上。
2、教育和培训行业
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基数巨大,劳动力技术技能培养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这个行业的潜力从新东方火热上市就可以看出端倪。
3、健康管理行业
未来趋势:根据日本卫生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在日本,每300人就拥有一名健康管理师或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的数量相当于临床医师的2.4倍。
4、旅游行业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在线旅游行业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因此可以明确的是,市场对于旅游体验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5、文化娱乐行业
以前一部大片,能赚个几百万都非常不容易。现在,一部成本几千万的小片,也能赚个十几亿票房。这个票房数字的背后,说明现在的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渴望。
6、生物医药行业
未来趋势:生物医药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制药技术将成为未来创新主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研发人员的薪酬策略上,也可以看到生物医药行业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
7、农业
从创业的角度看,我国农村过去几乎是一张白纸,由于新农村、新郊区建设的红火,带动了农民的需求和农村市场的兴旺,催生了大量创业机会,不仅农民创业热情高涨,而且吸引了城里人和大学生前去创业。
8、老年用品和服务行业
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每年6000亿元,但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有服务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
9、智能家居
统计数据显示,智能家电就国内来言拥有着过亿的潜在客户,特别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对智能家电的要求高,需求大,是最大的潜在客户群。
10、信息安全分析行业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范文4
[关键词]药品物流;自营物流;批发企业;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10-0064-0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日益增加,我国药品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药品的消费大国。在今年上半年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医药行业依然快速发展,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比整体工业增速高3.6个百分点。庞大的药品市场给我国现代药品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防治人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关系到所有人的生命健康。近年,药害事件接连发生,严重影响群众的生命健康,暴露出我国传统药品生产和批发企业的质量安全隐患而物流是药品质量风险高发环节。对我国药品物流的系统研究对于促进药品物流行业发展、维护药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药品物流特点及运作模式
商务部的《医药商业企业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规范》中对药品物流定义为依托一定的物流设施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对药品运输、验收、储存、分拣、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组织与管理,满足药品物流服务的需求。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体疾病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因此国家对药品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大部分药品质量都受到温湿度等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也给药品物流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药品物流特点
1.服务质量要求高。药品物流旨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性的前提下高效率地保障药品供应。国家对药品的储存和运输等条件要求极为严格,特别是生物制剂等对温度、湿度敏感的药品,要求在整个物流环节恒温恒湿,这给药品物流环节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2.多为小批量多批次。药品市场产品品种多、市场需求量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7134家,每个企业平均生产药品约25种,我国进口药品有4159种。因此药品零售终端难以从生产企业直接进药,往往需要借助各种形式的批发企业进药。批发企业采购不同产地的各种药品,之后再分销给二级批发商或直接配送给零售终端。配送形式多为小批量多批次。
3.药品物流环节多。药品物流涉及到制药企业、批发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等部门。我国药品物流的每个环节都包括多个企业,往往存在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等多级批发商流通药品,人为拉长了流通渠道,降低了药品流通的效率,推高了物流成本。
(二)我国药品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药品物流主要是指实现药品流通的销售物流,具体运作模式有制药企业自营物流、医药批发企业的传统物流以及现代第三方医药物流。
1.制药企业自营物流。药品消费市场增长、生产技术进步、产业投资加大、企业兼并重组等条件促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且实力较强的大型制药企业集团。哈药、广药、北京同仁堂、扬子江药业等企业集团实力不断壮大,天士力、神威药业、江苏恒瑞、浙江海正等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特别是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华润医药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通过不断并购重组,规模迅速扩大。这些企业资金雄厚,产业基础完善,主要采用自营物流方式,他们积极建设具有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技术设备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在满足本企业药品物流需求的基础上,部分企业逐步向社会开放药品物流服务。
2.传统批发企业物流。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药品实行统购统销,由中国医药公司统一将药品分三级批发站逐级下发。改革开放后,我国打破了单一的药品流通渠道,取消了三级批发制度。社会企业开始参与经营药品批发业务,形成了药品流通渠道。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49万家,其中大部分为规模比较小,采用传统仓储和运输方式的传统批发企业。
3.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药品种类众多,每类药品的储运条件不尽相同,物流服务质量要求高,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可以更专业地提供个性化的药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不多,大多为医药集团下分离的物流分公司。
二、我国药品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落实
近年药害事件接连发生,药品质量安全是政府和社会长期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和物流行业协会陆续出台了法规和行业标准,见表1。尽管我国药品物流服务规范和标准体系不断充实,但除了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为国家强制执行的法规外,其他药品物流行业标准都属于推荐标准,不具有强制性,而且标准的具体落实尚需具体明确,可操作性较弱。药品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标准可循,更需要如何让标准向企业推广,引导企业主动执行标准。规定了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质量监控、服务能力、软硬件条件、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具体评估指标。
(二)药品物流服务质量问题多发
我国大部分药品批发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匮乏,管理粗放,药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难以达到标准。部分企业由于质量意识不强,存在诸如储运环境温湿度不达标,仓库缺少温湿度监测系统,企业私设仓库逃避监管等情况,企业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药品质量。2008年昆明特大暴雨造成库存的黑龙江完达山药业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被雨水浸泡,使药品受到细菌污染。公司云南销售人员用新包装标签更换后销售,造成6名患者使用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人死亡。今年7月,食药监管总局在飞行检查中发现西安新龙药业有限公司在夜间竟切断冷库电源。仓储运输环节的质量风险严重威胁药品质量安全。医药行业迫切需要传统批发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三)药品物流发展受体制阻碍
现代药品物流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服务区域越大经济效率越高。随着连锁药店和医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大量的药品运输与配送必然打破地方区域的界限。然而药品物流发展仍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目前国家基本药物采取省级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配送商的选择往往局限于省内企业,这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药品物流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激烈竞争下,物流企业的配送费率较低,企业还需要支付保证金和预付金。这也提高了跨区域经营的物流企业的进入成本,形成地区进入壁垒,导致物流组织分散,效率低下,严重阻碍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
此外,药品物流行业发展还存在企业服务观念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高级专业人才不足等制约因素。
三、我国药品物流未来发展的思路
(一)推广落实行业标准
随着药品物流行业标准的不断充实完善,标准如何落实推广是面临的重要课题。应鼓励企业参与新标准的制定和原有标准的修订,广泛普及宣传行业标准,对企业的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提升企业对标准的认知水平和执行能力。应按照行业标准制定企业等级评价指标,打造标杆企业,引导行业整体提升服务质量。
(二)强化行业监管
严格的行业监管是药品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依据现有的相关法规,政府监管部门应借助信息技术和现代监测手段密切监管物流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实现全程监管和透明监管。从2011年起,我国开始对基本药物实施电子监管,每件药品都有唯一的电子监管码,实现了对药品的监控、追溯和查询,未来应充分利用电子监管手段,实现采购、生产、流通和使用整个药品流通过程的全程监管。此外,飞行检查也是对药品物流监管的重要手段。
(三)引导药品批发企业转型升级
我国药品批发企业多,规模小,大部分依靠传统运输和仓储手段开展业务,物流效率低,药品质量风险高。特别是在当前大型制药企业自营物流和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冲击下,传统药品批发企业同质化竞争更为激烈,恶性的低价竞争难以保证药品物流的服务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并购重组优胜劣汰,推动大型企业壮大物流网络提升规模效益,支持中小型企业开展差异化特色经营。传统批发企业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型的进程中,必然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进而实现企业的升级,可以大幅提升整个药品物流行业的现代化水平。
(四)加强顶层设计,抑制地方保护
药品物流的管理涉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应加强药品物流管理的顶层设计,保证各部门间的政策相互衔接,避免冲突,同时要抑制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区域封锁,为药品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提供高标准、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满足药品储运和药品管理的苛刻要求,是现代药品物流的关键力量。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完全能够替代传统批发企业实现服务生产和销售的功能,有力保障药品质量。应在严格制定准入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引导传统批发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引进先进物流技术提高服务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导物流企业扩展服务范围,向核心企业上游和下游延伸服务,与各个节点企业密切合作,为整个药品物流设计高质量运行方案,确保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药商业企业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规范(SB/T11037-2013)[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范文5
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表现出良好增长态势,效益水平好于预期。一是生产增速加快。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460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10.9%,二季度增长12.5%;轻、重工业同步增长。轻、重工业完成增 加值5698亿元和8762亿元,分别增长11.8%和11.6%。二是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 率为97.11%,同比提高0.3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出货值8668亿 元,增长18.4%,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三是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1月~5月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50亿元,同比增长2.8%,改变了前4个月下降的局面。经济效益综 合指数为120.31,同比提高2.25点,其中流动资产周转率加快0.06次,全员劳动生产率 提高6944元/人,资产负债率下降0.65个百分点。
从重点监测的14个工业行业情况看,上半年,煤炭、医药、烟草、机械、轻工、建材等 10个行业增速同比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有色、冶金、电子、电力4个行业增速有所减缓。
机械行业增势良好
上半年,在投资需求拉动下,机械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全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89 08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主要机械产品中,内燃机 、高精度机床、数控机床、冶炼设备、发电设备、包装机械、复印机械产量增幅在20.5% ~73.5%。汽车市场持续处于热销状况,产、销同步增长,产量同比增长30.3%,其中载 货汽车、客车、轿车分别增长33%、23%和33.2%。
当前,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机械产品总体上供过于求,加工能力严重闲置; 二是重大成套装备价值量大、生产周期长,生产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今年以来,电子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长结构发生变化。上半年,电子行业完成 不变价总产值6917亿元,增长22.1%。其中,计算机制造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电子 元器件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41.3%、34.6%和19.8%,增速同比加快12.5、28.6和9. 1个百分点;而去年支撑电子行业快速增长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由于受投资下降(1月~5月邮电 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6%)等因素影响产值仅增长1.4%,同比减缓56.5个百 分点。主要电子产品中,移动通信产品、家庭视听产品产销两旺,背投彩电等高端产品市场 发展迅速,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背投彩电等产品产量增幅在36%~140%,产销率超过100%。
出口是拉动电子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上半年,电子行业出口占行业产值的比重为 48.1%,出货值增幅达40.4%,同比提高23.6个百分点;出口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 为86.7%,同比提高56.3个百分点。无线电话、微型计算机、彩色电视机、激光视盘机、 集成电路等主要出口产品增幅在30%以上。
医药行业增长加快
上半年,医药行业不变价产值1527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同比加快4.8个百分 点,其中化学制药工业增长22.8%,同比加快6.8个百分点;中药工业增长14.1%,减缓 0.6个百分点。出口增长加快。上半年,医药行业完成出货值同比增长20.8%,增幅 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生产步伐加快。上半年,在我国医药商品出 口贸易中,来料加工贸易的比重达30%。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 资进口的设备贸易额下降,表现出投资后劲不足迹象,部分医药企业也反映今年外商直接投 资减少、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下降。
今年以来,石化行业积极适应入世后的形势变化,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总量调控的各项 措施,总体运行情况基本平稳。上半年,全行业不变价产值4889亿元,同比增长12.1%, 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原油产量8269万吨,增长1.8%;进口3288万吨,增长 3.3%;出口346万吨,下降2.8%。原油加工量10018万吨,下降1.4%。6月底,成品油 库存超过一千万吨,虽比年初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合理库存水平。
化学工业不变价产值3459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持续去年下半年的回升态势。化肥产量1843万吨,增长12%;农药产量47.6万吨,增长2 2.2%。烧碱产量389万吨,增长9.4%;纯碱产量486万吨,增长9.5%。乙烯产量255万 吨,增长4.7%。轮胎外胎7792万条,增长13.3%。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原油加工企业汽煤柴油收率达到60.9%,同比提高1.02 个百分点;生产柴汽比为1.85,提高0.12。尿素产量在氮肥中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高 浓度磷复肥在磷肥中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除草剂在农药中的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离 子膜烧碱在烧碱中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原煤产量增长过快
上半年,煤炭行业不变价产值514亿元,同比增长22.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1个 百分点。全国原煤产量59733万吨,同比增加9942万吨,增长20%,达到近几年同期最高增 长水平;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33968万吨,增加5254万吨,增长18.3%;国有地方煤矿 12377万吨,增加2947万吨,增长31.2%;乡镇煤矿13387万吨,增加1740万吨,增长14.9 %。
从市场供需情况分析,上半年,煤炭行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需求增加,为煤炭 增产提供了市场空间。冶金、电力等重点耗煤行业生产增速较高,钢、焦炭产量和火力发电 量分别增长21%、9.5%和10.3%;二是企业供给能力增强。国有煤矿普遍加大了安全生 产投入,增强了生产后劲,产出能力提高;三是部分小煤矿通过验收合格取得“四证”后, 相继恢复了生产,6月份,乡镇煤矿产量同比增长74.3%。
从总体上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由于产量增长过快,煤炭市场总体处于饱和状态,煤 矿存煤已连续第4个月上升。煤炭价格开始走低。3月份以来,华东地区和秦皇岛港市场煤价 格持续下降。
上半年,轻工行业生产、销售同步增长,出口保持一定增幅,呈现出多年少见的快速增 长局面。全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0101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9个百 分点,其中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分别增长19.6%、21.5%和19.8 %;产销率96.28%,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轻工行业作为对外开放早、开放程度高的 行业,通过合资、合作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家 电行业,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拓展了轻工行业向海外市场发 展的空间。上半年,轻工行业出货值增长16.9%,增幅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 家电增长28.4%。
今年以来,纺织行业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时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生产、出口 增幅回升。
上半年,全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4491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 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布产量分别增长12.3%和9.8%,化纤、服装产量分别增长 22.9%和9%。
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一些主要贸易国家取消了对我国部分出口纺织产品的配额限制, 为扩大这些产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62.5亿美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去年同 期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93.7亿美元,增长11.5%;服装168.8亿美元,增长4 .3%。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工业发展前景看好,社会投资热情看涨,尤 其是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兴办纺织服装企业非常踊跃。如常州地区近期开办的服装企业达 200多家。纺机进口增长迅速,1月~5月,全国进口无梭织机9776台,增长33%;针织机械1 .34万台,增长50%以上;缝纫机34.2万台,增长20%;印染机械2184台,增长1倍多。国 内无梭织机、工业缝纫机甚至出现脱销现象。这种形势发展下去,纺织行业市场竞争将更趋 激烈。
烟草行业市场见好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重点企业和名优卷烟生产改变了去年低速徘徊局面,价格稳中有升 ,市场形势见好。
上半年,烟草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551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 .2个百分点。全国卷烟产量1917万箱,增长4.5%。
钢材生产增势较猛
上半年,冶金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689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和去年同期基本 持平。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为8503万吨和9192万吨,增长21.5%和19.8%。钢材进口11 72万吨,增长37.5%;出口35万吨,下降76.3%。钢材生产持续过快增长,加上进口的巨 大压力,国内钢材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上半年,建材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126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 .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水泥产量31920万吨,增长12.5%(提高3.6个百分点);平板玻 璃产量10790万重量箱,增长9.7%(回落6.2个百分点)。其他建材产品中,玻璃纤维纱、 石膏板、建筑陶瓷、水泥制品、加气混凝土制品、石墨等增幅在15%~40%。
当前,建材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过快,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低 迷。重点企业水泥出厂混合平均价不到280元/吨;平板玻璃价格不到56元/吨,上半年平均 价格在去年下降16%的基础上又下降了10%,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动或被动以低于成本的价格 销售产品,1998年那种过度竞争、低价倾销的局面又开始在玻璃行业出现,影响行业整体运营和效益。
有色金属增长趋缓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范文6
【摘要】:人力资源是新时期医药企业建设和发展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始终把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前提,加速转型期人才培养,完善企业的人才梯队。医药行业某大型国企(以下简称“此药企”)要成为国内化学制剂一张工业名片,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具有先进生产力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提升企业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了此药企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转型 人力资源管理 对策
一、 背景
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增加卫生投入、医保覆盖面扩大、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众多因素,将拉动医药经济快速增长,医药市场扩容基本已成定局「1。新化无疑增强了此药企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品牌仿制药骨干企业的信心。根据此药企提出“基业常青”的历史使命,结合此药企目前的基础条件以及外部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变化和市场机会,确立并坚持未来几年的两大战略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内确保此药企品种工业销售年均复合增长保持两位数以上,并实现工业毛利率年均递增一个百分点,到2015 年销售净利率达到10%以上,力争成为新上药化学制剂的核心领跑企业。通过不懈的品牌建设,做大品种与市场,致力于使此药企跻身中国领先的品牌仿制药骨干企业前列。此药企的十二五规划重点突出两轮驱动发展主线:生产经营“改善经营结构,提升盈利能力;资本经营“外延联动发展,布局全国市场”。
适应未来发展的组织结构变革, 实现组织结构柔性变革。压缩公司层级,建立大平台运营中心,实现“招标、物流、信息、开票、结算”五统一运营。营销条线推行以大区为销售经营主体的一元化体制;科研条线探索与课题组织方式相匹配的组织架构;职能条线推进扁平化职能管理的组织结构;工厂条线优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
人力资源总体思路及目标,以公司的战略与目标为基点,确保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结构要符合未来大此药企的发展要求。着力培养区域经营者,学科带头人,质量受权人,中心负责人,战略跟进者五支核心团队。
但是,企业在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中也暴露了此药企低毛利产品多、人力低成本和粗放式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医药产业的竞争也必然要求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此药企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尤其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中,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对于此药企来说,要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必须顺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优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二、 此药企的人力资源结构特征
近十年来,此药企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统计数据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一) 人员数量和类型
截止至2011年12月,此药企全部人员总计5261人,在岗人员总计3369人,其中技质人员占比19.4%,营销人员占比30.7%,生产人员占比37.2%,管理人员占比12.3%。从人员结构来看,距离技术研发和营销人员比例较大、生产和管理人员比例较小的期望中的哑铃型结构还有一定差距。
(二) 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岗人员中45岁以上年龄段的员工占总在岗员工的33.5%,25-45岁年龄段的员工占总在岗员工的51.3%,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占41.6%,技术等级工的比例占到了46%。
从总体员工素质来看,相对合理。但目前一线生产及设备维修管理仍以中专技校学历及以下人员居多,无法满足今后集约化生产基地需要的技术要求。
员工年龄结构相对老化,未来三年将有一批有经验的高专业技能人员离岗,而接手工作的年轻人员,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和协调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着一些差距。
另外,人才层次较低,从统计数据上看,部分企业和部分条线存在局部年龄结构偏大现象,特别是高学历(硕士、博士)仅43人,占全员的1.3%,高技能(技师、高级技师、高级职称)人才397人,占全员的11.8%,所占比例并不突出。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不高,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科研学术领域人才等更少。
(三)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
从人均销售和用工成本情况来看,此药企各项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均呈同比上升趋势,但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三、 此药企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此药企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变不了”的能力「2;特别是此药企面对医药制造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企业快速转型时期,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显得更加迫切,也显得十分的必要。此药企在近十年,特别是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认识到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于此药企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观念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1 各层面的管理者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还不强。
2 员工变革观念、市场观念、创新观念不足,员工整体素质急待提高。企业人员结构优化的压力大,无固定期的老员工较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使得劳动生产率低。
(二) 招聘机制不完善
1、 企业缺乏从战略的角度认识招聘。大部分管理者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员招聘是人才引进的首个重要关口,往往把招聘工作仅仅作为企业的缺人顶人而非长远计划,因此仅在人员离职时提出招人。
2、 没有系统科学的招聘机制。首先是招聘没有和此药企的发展战略结合;其次没有一套完整、全面的招聘规划。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 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
1、 由于历史原因,各分子公司员工考核激励机制各不相同,市场开拓能力、新品开发能力等各种能力和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或提高;企业没有通过整合来设计不同的激励措施,造成相互之间的不平衡,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忠诚度。
2、 企业可以利用薪酬福利作为一个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的有力手段。此药企下属各分子公司薪酬系统各异,薪酬水平参次不齐,大此药企没有一个整体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对核心领域优秀人才的薪酬支付水平在行业中没有很强的竞争力。
3、 “是否有合适的人才来建立成功的团队是关键的问题”。人才供需失衡、人才流动率高、合适的人才难招是医药行业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此药企而言,由于三年内要完成工业整合、商业后台集中,企业的正常经营仍然高度依赖各类人才,人才的离开和引不进关键人才,将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四、 转型期的此药企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和建议
此药企要想在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经营者首先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医药产业的特点,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转型期的此药企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才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和最具活力、最具能动和创造性的第一资源。此药企要充分认识到,人力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而不是成本,因此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开发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工作上,不断挖掘人的潜能,使人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注重员工不同阶段的需求,变控制为尊重,变管理为服务,从而留住和吸收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使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 构建符合医药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分析及预测,采用组织编制、职务说明、员工招聘、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设计和员工人事调整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使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发展计划,具体内容包括:
1、 根据此药企的经营发展战略,确定企业内核心岗位的职责及其要求,并确定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趋势。
2、 通过盘点此药企现有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工作岗位对人力资本的知识、技能需求的预期变化,制定未来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3、 根据盘点此药企现状以及市场调查情况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在企业内部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4、 经过内外分析,处于转型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经营对象确定为具有医药发展视野的区域经营管理者,研发学术学科的首席带头人,具战略眼光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质量人才以及其他掌握企业关键资源的核心员工。
5、 按照以上内容,配合此药企整体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战略,建立一套和人力资源规划相匹配的完整的招聘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获取、开发、保留、激励等具体计划。
(三) 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
此药企在绩效管理方面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为了提升绩效管理的价值,必须掌握好绩效考核的全面性和实用性。考核指标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使考核更完善、更科学和更具说服力。其次,要把握好医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逐步实现更符合医药市场竞争优势的绩效管理机制。
在激励方面,此药企普遍缺乏具有竞争性的激励措施,从而导致企业的核心员工缺乏归属感,激情和潜能难以发挥。根据此药企的特点,激励不应当是简单的物质激励,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激励体系:
1、 薪酬激励。一要把握好薪酬制度 “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合理性”与“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的原则加以平衡。通过市场调研,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薪酬体系,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其次,合理的薪酬架构能够对员工的贡献大小作出科学有效的回报;三要体现出不同员工所具有的不同价值,体现骨干核心人才与普通员工的收人差距,建立起向骨干核心人才倾斜、真正反映人才市场价值的薪酬机制;四要建立个性化的福利制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促使企业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2、 期权激励。医药行业近年来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进的产业,很多企业员工年龄两极分化,企业应更多的考虑中、长期的激励形式。此药企要留住核心人才,在获取短期利益的同时,需要长期利益保障,而以虚拟形式的分红、股权为代表的期权制形式是目前增加此药企凝聚力很重要的方式之一,也让员工感到是为自己的未来工作。
3、 授权与民主参与激励。此药企应大胆启用具有管理特长和专业技能的青年人才,让员工享有建议、投票、决策参谋等民利,从而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产生与企业荣辱与共的责任感。
4、 是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此药企要根据青年员工自身的需求和企业的人才规划,建立职业规划和建立人才档案。对于青年员工来说,职业发展是人生大事,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职业身涯,会让员工在企业中获得自我实现的动力,并愿意为企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忠诚和业绩来回报企业。
5、 情感激励。各分子公司的经营者是企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的情感需求层次较高,企业要尊重、信任和关怀,多帮助他们、赞扬他们、理解他们,从感情上赢得员工的信赖,推动工作的进展。另外,企业还可对员工设计职位升迁、荣誉称号、旅游、休假和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等非物质激励。
(四) 加大人才资本投资,建立全员培训体系,培养国际化、职业化的人才
1、 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此药企要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员工队伍的实际,制定符合企业的近、中、长期培训规划,加大培训预算、设计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式和手段、强化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及奖惩办法等。
2、 确定企业发展需要的核心员工,通过定期的“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扩大技术交流,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支兼具国际化和全国战略的职业化此药企人才队伍。
3、 借用外部资源,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等特殊形式,加快此药企人才的成长速度,以解决此药企关键岗位人才短缺的不利状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五) 着力打造“除了好药,还有信誉和友谊”为主题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员工爱岗敬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此药企处于发展转型阶段,需要不断强化此药企的企业文化,其根本目标在于持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此药企在医药市场的竞争应从以数量和质量为主的竞争阶段,逐步转化成以“企业形象”和“顾客满意度”为主的服务在市场上竞争发展,来进一步提高此药企形象,吸引并留住人才。
同时在转型期的此药企,要有勇担责任、凝聚创新和铸就价值的企业精神,她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在优秀的企业精神影响下,会不断的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和加盟此药企,会激励员工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此药企处于发展的重大转变时期,应更加关注调整和规范内部的制度建设,让员工逐步看到企业的不断成长,形成员工自觉努力工作,企业加速发展壮大,并不断回报员工、社会的多赢局面。
五、 结论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草案起草过程中,生物医药已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轮的医改政策出台后,实施政策方向日益明朗,也加速医药产业结构调整「3。 “调结构,转方式,提能级,促发展”成为中国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主线,也促成了中国医药市场成为全球新兴市场龙头地位的主要动力来源,生物医药产业的国家战略的收益效应将在未来5 至10 年逐步体现。
此药企在参与医药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经营盈利能力不强,品种结构不合理,受招投标影响的市场竞争波动大,短期行为明显等现象,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予以改善。
转型期的人力资源战略是真正为企业战略服务提供的前提条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其担当着企业核心资源的重任,此药企必须依托人力资源管理来迎接转型和挑战。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此药企经营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关注员工的同步成长,制定符合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构建适合于此药企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加强招聘、绩效管理、薪酬激励、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等对企业的支撑,完善企业人才发展机制,传承和培育企业文化,为此药企的新一轮发展、布局全国市场打好坚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实现此药企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干荣富,新医改相关政策带来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