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的核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本会计的核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本会计的核算

成本会计的核算范文1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为综合实力的竞争。成本作为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耗费,成本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的企业管理需要,在新新时期如何改进成本会计核算成为当前会计核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价值管理观念的树立

    一般来说,国内传统上依据开支的范围对成本进行核算,产品的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消耗的材料、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等。而对于管理、财务以及销售环节所产生的费用通常被看作期间费用直接作为当期损益。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人为的分割了采购环节、生产环节以及营销环节,无法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而统一的成本管理系统,最终导致实际成本在考核的时候无法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这就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情况,企业的各个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盲目的进行活动。如,生产部门只注重生产效率,盲目大量生产造成产品积压、质量下降。而采购部门在采购的过程中只注重产品的价格优势,不顾材料的品质而采购质量不好但是价格便宜的原材料,导致企业产品存在缺陷,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价值管理的宗旨就是利用最小的消耗生产出具有最佳功能的产品或者服务,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由其自身的功能与生产的消耗的比值来衡量。产品的功能在价值管理领域的含义为:一个系统、产品或程序正常运行时的目的或意图。这里所说的成本除了产品自身的生产成本之外还包括产品前期的研发、运输、宣传营销等环节所产生的成本,也就是包括了产品从研发设计开始到整个生命周期结束的全部成本。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产品的生产环节,而新时期的价值管理理念涵盖了产品的完整的价值体系,从产品整体的角度出发实现性价比最优。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只能够事后反映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即使出现了问题也已经无法进行弥补,对产品价值缺乏整体反映的能力。这就在无形之中引导将注意力放在了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其产品的前期研发成本以及在销售、物流仓储等相关环节的成本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价值管理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关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引导企业从产品整体的角度去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最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2 时间因数引入

    当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的产品质量竞争、价格竞争转向新产品的研发的竞争上来。哪个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就能够领先对手占领市场,从而获得竞争的最后胜利。这样产品研发相关时间竞争逐渐成为企业成本核算中的重要内容。

    现行成本会计核算中,对于时间成本的核算还只是停留在由于产品生产时间延误而造成的人工以及材料、能源的耗费等所产生的成本阶段。没有计算由于未按期交货而进行的违约赔偿、以及由此造成的仓储费用的增加成本。还有为了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而额外投入的研发资金等成本。至于和时间有关的隐性成本,如超过规定期限交货导致的资金回收困难,就更没有进行相应的考虑。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成本会计核算对于与时间相关而产生的一些成本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业管理层无法有效分析产生成本的原因以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就有必要对与时间相关成本进行专门的核算,从而克服传统的成本会计在这方面的不足。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时间对于传统成本会计来说仅仅起着一个分摊的作用,从而忽视了时间自身的经济价值,造成了产品成本偏离实际。如果将生产产品的时间最小化作为成本分摊的基础,可以使员工既可以追求成本最小化,又可以与企业的目标相统一。

    3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成本监督

    企业财务状况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价值表现,应是企业综合管理的价值体现。而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不能再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是应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角度出发,加强整个生产周期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在过去成本管理时间上也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事中的控制,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监督性作用。

    为适应现代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内部控制体系中,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而针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制度,在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法规中,内部控制贯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由过去针对财务人员的内控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对资金筹集、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以整个生产周期为成本控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

    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事后反映经济业务情况,无法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仅仅是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供应、销售、人事、财会等子系统相互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的会计电算化现状,已很难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尤其对于产品市场的开发中具有前瞻性的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面对不同企业管理层次的需求,成本会计信息越具综合性、全面性。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从而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5总结

成本会计的核算范文2

关键词: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单轨制;双轨制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物流事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体制机制的逐渐完善而带来新的成果。但也存在相应问题,例如在设备和技术方面投入的道教。但是管理状态不尽如人意。而对于成本的计算更是没有有效而成功的机制来配合运行,随着时间的发展,各部门对于成本的要求逐渐显露出来,其实此时的研究已经落后于发展,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应当得到重视,这种情况下,笔者将对此作出探讨和研究。

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及其模式

1.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

物流成本发生在产品或票据在运行道路之中。计算的是从出发到到达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综合,必然造成商品成本的增加,费用增加,出售的价格也会变大。影响销售的业绩,因此,将成本的核算纳入总成本的计算是很有必要的。

1.1.1 成本种类核算

核算是单位时间内企业在那些方面花费了那些资金,得到的数据总数与产品总数是否正相关。核心工作就是将企业运行消耗的总值得出,用以调整未来的工作。

1.1.2 成本位置核算

就是计算单位时间内能够用到成本花费的对象,每一个对象之间的比例是多少。种类的核算与位置的核算有着相互关联的关系。通过企业核算矩阵可将成本种类核算的结果分摊到相应的成本位置上,从而获得成本位置核算结果。

1.1.3 成本承担者核算

即核算某一期间企业发生了哪些成本?为谁发生的?各是多少?成本承担者既要明白单位效益内各项花费作为部分时的情况,第二是对于总数进行相加后得到的数字进行整理。

1.2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模式

现在我们国家的计算体系中物流方面还是空缺的。企业对于怎样进行物流计算缺少明文规定,核算的方式方法太过松散,得到的数据也不甚准确,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方法值得尝试:单轨制和双轨制。

1.2.1 单轨制就是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企业现行的其

它成本核算如产品成本核算、责任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等结合进行,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共同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采用单轨制核算物流成本就是要在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与企业物资实体流动有关的费用,并且明确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这些费用在哪些地方发生(物流成本位置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

1.2.2 双轨制就是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它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采用双轨制核算物流成本就是要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外重新构建一套成本核算系统来反映企业发生的与物资实体流动相关的费用,并在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单独反映出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这些费用在哪些地方发生(物流成本位置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

2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思路

2.1 单轨制模式的选择

选择单轨制模式要求企业具有高收益成本比、目前采用作业成本法、具有高水平企业基础工作等。

2.1.1 具有高收益成本比

在单轨制下,要对现有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进行较大的变革及内容上的调整,同时还需要增加一些凭证、账户和报表。这种改变其构建及维持成本是巨大的,但能在一套成本核算体系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可见,单轨制较高的效益成本比体现在能提供多种成本资料,当全面的成本信息可以带给企业巨大的经营管理效益时,单轨制的高收益就会凸现出来,而当企业还难以或不需要使用众多的其他成本资料时,单轨制的高成本则会凸现。所以具有高收益的企业选择单轨制将具有较高收益成本比。

2.1.2 目前采用作业成本法

单轨制面对的因素较多,对于操作人员和机制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过程中。它的运行原理是根据不同的作业对象进行分别整理收集和分配的过程,并且收集和整理的对象不但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的成本,更加要考虑经营机制本身的成本,所以对待不同的耗资对象也可以得到不同的计算材料。单轨制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业能够配合单轨制的应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运行。

2.1.3 具有高水平企业基础工作

单轨制对于企业的整体素质,包括人员的素质和网络化应用等的要求十分高。对于技术操作方面要求的也很高,精确化作业十分突出,将这一切能够有效调动起来的主要方面就是管理,管理水平的上升保证了工作的较高能力的运转。全面实现员工水平等级的提升,能够承担整个流程的运作,形成有效的操作范围。

并且,电算化程度也是一个亟待考虑的问题,能够促进单轨制方式的快速运行,要实现单轨制,就必须实现原始数据的规划整理,应当产生一个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实施,它比双轨制要求的技术化高,所以在平日的操作时不可能依靠人工来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实现电算化促进工作的推进,因此,对于单轨制的实施有一定的企业能力要求,一般来说上述原理都到位者可以运用单轨制。

2.2 双轨制模式的选择

选择双轨制模式时,要求企业具有较高收益成本比、目前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具有一般水平企业基础工作等。

2.2.1 具有较高收益成本比

双轨制模式对企业现有的凭证、账户、报表变动相对较小,因为大部分的物流费用都包括在现有的费用账户中,可以在现有凭证、账户、报表中增设二级明细科目来辨认。所以双轨制模式的构建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双轨制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情况,企业如果要得到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资料还需再构建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变动成本核算体系等。所以从提供成本管理资料的角度看,双轨制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对有限的。当企业不需要多种成本资料时,双轨制的低成本优势将非常突出,而当企业需要提供多种成本资料时,双轨制的低收益则会凸现出来。所以不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选择双轨制可以给企业带来物流成本核算上的较高收益成本比。

2.2.2 目前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

前者和后者间的关联关系不大,其采集,计算,数据输出等都有专门的一套程序,所以两个系统不会互相牵连。当然传统的方法计算的不够精细,仅仅是是一个最大近似值的关系,所以计算时所需的花费较少,这能够与双轨制的发生发展状态相吻合,因此,一些精密度不够,技术水平较低的单位应当着重考虑双轨制,达到运算方法和实际效果的最优化。

2.2.3 具有一般水平企业基础工作

单轨制的集征体现在综合的水平要高,例如人员的技术能力,对于会计人员的财务能力和电算化的能力要求都较为突出,而双轨制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所以适合于以上素质不够的单位,选择正确的方法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前提。

参考文献

成本会计的核算范文3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概述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一部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通过对投资人力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力资产价值进行核算。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的人力资源聘用、开发、使用及退出等活动中产生的各项支出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产生的各项支出的计量及报告则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对企业在发展人力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全面的掌控,进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核算主账户不明确

人力资源作为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广大工作人员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时,容易受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主观意愿的影响,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先将其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物化为某项资产,然后将这项资产的价值按照配比原则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摊销处理,每期都按照损益来确认和计量。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在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下,许多企业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会将一些好的东西尽量展现出来,将一些不好的东西进行掩饰,以至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存在很大的不真实性、不公平性。

(二)人才供不应求

就我国当前保险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保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工业人员与日俱增,然而,我国整个保险行业的人力资源在数量、结构及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与当前的保险市场发展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保险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当中,由于账户设置不明确,以至于许多企业在后续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和支出情况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到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去,进而不利核算工作的开展。

(三)计量方法不全面

我当前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企业的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计量和报告。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基础。首先,当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是成本会计核算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人力资源主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发展人力资源过程中会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进行相应的改变,如果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依然采用传统的计量方法,就很难对全面掌控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进而不利于企业日常运转中人力资产的清算。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思考

(一)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

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中,会计核算的主体就是人力成本,针对人力成本就必须设置对应的人力成本账户,而人力成本庄户主要是用于归集和核算人力资源投入与维护成本,将这些成本经过核算后再进行人力投资,进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账户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账户和人力资源成本投入账户。人力资源成本投入账户主要反映企业在发展人力资源过程中所投入的费用和支出情况。借方表示企业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贷方反映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中取得的人力资产。在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开展工作,如岗前培训,进而更好地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账户则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投入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力资产情况,在该账户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可以将人力资源成本进一步划分为招聘成本、员工入职安置成本。

成本会计的核算范文4

论文摘要:在现代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计算系统的局限以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对此的改善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业基础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为此,本文将对成本基础作业会计的理论、计算程序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0 引言

作业基础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九十年代以来率先在先进制造企业应用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以作业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在中国,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的研究比较深入,然而在具体应用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1 作业成本的核算

1.1 划分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系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在每个作业中心要汇集其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计算出该项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分配给每种产品负担。这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成本计算是将某一个生产部门作为一个成本中心,而作业成本法是将某一项作业作为一个成本中心。

1.2 成本费用汇集和分配的程序

1.2.1 设立作业中心 在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时,首先应找出成本驱动因素,建立成本中心。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较多,发生的费用也较多,若将每一个作业活动的费用都作为作业成本进行分配,虽然比较准确,但却比较复杂。所以,可对作业活动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个作业中心。

1.2.2 将间接费用按作业进行汇集,然后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上。应正确确定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以便将作业成本分配于各种产品的成本上去。在进行成本的分配时,应注意其相关性原则,以某项作业与产品成本的关系为基础进行分配。

2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可以比较好地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使成本计算所提供的资料更加准确可靠。不是所有间接费用都可以归属于不同的作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在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由于生产作业所引起的成本费用,而与作业活动关系不大的间接费用则不能采用此方法。从成本的构成来看,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不但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而且它的构成也大大复杂化了。作业成本计算的优点是能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间接费用的来源,并且提出新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且通过该系统,找出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作业,借以降低成本。作业成本计算以作业为基础,其计算工作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全过程。由此实现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进行动态反映,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计算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它也实现了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3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基础

尽管ABC的优越已是众所周知,但在实务中其成功运用率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不是方法本身,而是该方法的运行基础——环境和条件不到位或不合理所致。在未能成功实施ABC的原因调查中位居榜首的是:很多公司过分强调ABC系统的结构及软件设计,而未能对行为和组织因素给予足够的关注。根据调查显示,能否成功实施ABC,关键取决如下几方面:

3.1 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系统的目标决定着系统的设计及其运行结果,目标不同,系统的结构设计、实施方法及其运行结果均会不同。如果没有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必将导致不明确甚至混乱的设计和结果。

3.2 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ABC系统的运行涉及面广,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与否,是ABC系统能否实施的前提。

3.3 与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对接:变革常常会遭遇抵制。通过提供必要的激励,引导员工支持并参与ABC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并保证依据他们的业绩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奖惩,将有助于系统的推进。

3.4 非会计所有:ABC系统是贯串公司的所有成员的实践运用,而不是仅仅针对并依赖于会计部门。

3.5 培训:对管理阶层及全员进行有关ABC设计、实施及系统有效性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其概念并正确评价其优势,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4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程序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以下简称ABC)是一种基于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而导致资源消耗,从而将成本分配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由作业完成,而对作业的需求所耗用的资源导致了成本。资源被分配给作业,及其后作业被分配给成本对象均基于它们的耗用。一个ABC系统至少应包含三个主要步骤,即:①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②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③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步骤一: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 设计ABC系统的第一步即识别资源成本并进行作业分析。资源成本为完成各种作业而发生,大多数资源成本都体现在总分类帐的一级明细帐户中,如材料、物料、采购、材料整理、仓库、办公场地、家具用具、建筑物、设备、公用事业设备、薪金和福利、工程等。作业分析是识别和描述一个组织中所作的工作(作业)。作业分析通常采用从已有的文件和报告中收集数据,并且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与核心人物直接交谈等形式。作业分解的详略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目标。为了便于成本分配和计算,通常将制造过程的作业区分为四类:①单位级作业(unit-level activity):是因每一产品单位而发生的作业。单位级作业发生于完成一个单位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运用,部件的插入,每一项检验等均是单位级作业。②批别级作业(batch-level activity):是因每批或每组产品而非每一单位产品而发生的作业。批别作业发生于生产一批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机器调整、采购订单、生产计划、每一批的检验等都是批别级作业。③产品级作业(product-sustaining activity):是为支撑各不同产品的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产品设计、部件管理、工程变更指令的发出、紧急事务处理等。④设备级作业(facility-sustaining activity):是在总体上为支撑所有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保安、保险、维修、工厂管理、工厂折旧、支付财产税等。

成本会计的核算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

引言

在现代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不能仅仅依靠生产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宣传管理等手段;而是要注意考虑将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和低碳经济互相结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新的环境成本发展方向。在完善企业本身传统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理论当中推动企业更快、更强、更持续、更健康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在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当中,更加保障和促进企业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依旧保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 企业环境成本和低碳经济的概念分析

企业的环境成本主要是指,在企业开展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当中,因为生产经营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因此而支出的费用。通常意义上来讲,这就是基本的企业环境成本。

而低碳经济是指企业在充分和高效的利用了能源资源之后,排放出的气体污染量相对较少,发展出了清洁能源,实现了能源技术、产业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转变。总体来说,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注意到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和实施。

二、 低碳经济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和低碳经济的出现和发展,现代企业在运行和经营当中更要注意低碳经济在本企业当中的成长和发展。在企业生产和经营当中贯彻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发展行动计划,以求能够达到低碳发展自身经济的实际效果,达到节能减排的生产要求,实行可持续化的企业生存和发展。

企业从财务信息角度出发,研究在低碳经济下的环境成本核算工作,对企业内部的碳排放量进行全面的掌控,推动企业走向更加低碳和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现代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为了更加顺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需要。

三、如何推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发展

1、建立健全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制度体系

在现代企业中,为了保障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和低碳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需要在企业中建立健全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制度体系。制度是一种用于保护企业措施有效实行的外部保证体系,只有当企业出整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够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规范行为和运算准则,保证在出现意外情况中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部门需要重视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和低碳经济相融合的工作,强化的运行政府职能,从制定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制度方面来保证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满足现阶段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在其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监管职能,对不满足低碳经济的企业进行强制执行措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处理。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指导和分析,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彻底贯彻制定好的相关法律法规。

2、 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其他领域的合作

企业中要加强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与低碳经济的融合也需要从企业内部寻求更多的帮助。企业内部其他领域对于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企业成本会计核算部门要搞好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关系,积极从企业内部寻求帮助,综合性的融入各方面素质和要求的考量,更好的进行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除此之外,与其他领域的合作还包括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部门从社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和会计学等其他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和分析。在计算当中融合多种算法和实际因素的影响,积极推行更加有效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

3、 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和建立奖惩机制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加强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还可以通过建立外部的监督监管部门,对其进行检查和分析,帮助企业内部成本核算部门能够更好的完成环境成本的核算工作。

不仅如此,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上报不真实环境成本的企业进行有力的惩罚,对于积极上报真实环境成本数据的企业进行奖励和鼓舞,从政策上对该类企业进行支持和又会,促进各个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和保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有效可靠。

4、 积极吸取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工作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呈现出极大的不足,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发展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需要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外优秀且先进的经验,然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不同企业的特点和情况。制定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使得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能够在我国实地的环境当中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之下想要将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与低碳经济进行融合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其一是要建立健全的企业环境法规体系,将企业环境法规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总结;其二是要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和企业内部多领域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内部保障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和低碳经济的融合发展;其三是要加强企业外部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监管力度,实施奖惩机制。最后是要注意融合和吸收多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从自身企业的实际出发,发展属于自己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具体策略,进而达到保障现代企业在现如今恶劣的全球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鞠秋云.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11:235-236

[2] 张健梅.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06:124-125

成本会计的核算范文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达到空前盛世,在迅速的发展前景下,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体制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了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为确立正确的高速公路发展策略和方针,首先就要对高速公路内部成本进行控制,采用合理的会计核算来改善这一现状。

 

一、核算的意义和必要性

 

高速公路事业单位作为保障经济建设基础的事业单位,具有路政管理、征收公路通行费用、为社会民众提供舒适的公路服务等典型的事业单位非生产性特点,同时还有着公路改扩修建工程、灾害抢修工程、收费还贷及公路养护的生产性特点。对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进行核算,在高速公路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显得非常有必要。如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建立正确的核算方案和标准,是维持高速公路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管理行为,加强高速公路通行费的还贷能力是当前局势下高速公路事业单位所面临的挑战。

 

二、核算的主要内容

 

在高速公路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体系中,所需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高速公路养护费、通信设施维修费、商品服务支出费、征收业务费、冬季除雪防滑费等。其中高速公路的养护费用核算的对象包括路面养护、路基养护、附属设施养护、桥涵养护、绿化养护和道路检查等六个方面;通信设施维修费用的核算包括通信系统、收费系统、监控系统、信息系统、机电配套系统、隧道机电系统这六个方面;商品服务支出费的核算内容包括办公房屋、公务车辆、内设职能部门;征收业务费的核算主要针对高速公路上各个收费站;冬季除雪防滑费用则是面对不同程度的降雪。

 

三、核算具体措施

 

(一)建立核算体系

 

这里,将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的核算与会计电算化管理联合在一起,利用财务软件的辅助功能,建立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建立能够直观地展现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的实时数据,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有效数据。建立核算体系,在规范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同时,一方面起到促进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职能的明确化,清除不必要的麻烦。

 

(二)建立考核标准

 

根据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确立相应的考核标准:一是高速公路养护费用的考核标准包括路基养护平均成本、路面养护平均成本、附属设施平均成本、桥涵养护平均成本、绿化养护平均成本及道路检查平均成本;二是通信设施维修费用的考核标准包括通信系统成本、收费系统成本、监控系统成本、信息系统成本、机电配套系统成本、隧道机电系统成本;三是商品服务支出费用考核标准包括人均办公费、公务车辆平均费、管理成本、公务管理成本等;四是征收业务费考核标准包括人均办公费、月均征收系统车辆费、单车道供电费、征收管理成本、征收业务成本;五是冬季除雪防滑费考核标准包括小雪平均费用、中雪平均费用、大雪平均费用及单位除雪费用。

 

(三)注意事项

 

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的核算,是建立在完整的单位职能之上的,需要受到事业单位内部职员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推广和支持。在我国财政部门颁布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这也确保了高层领导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职能。内部成本的核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领导做好带头作用,才是高速公路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前提保障。

 

对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进行核算,就是对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中所出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是搞好内部成本核算的基础。从具体的道路状况、公路养护、车辆流通量等基础资料着手,对内部成本核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更需要单位各部门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管理工作。

 

同时,还要根据各高速公路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内部成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核算。在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对高速公路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进行核算,才是科学合理的。

 

四、结束语

 

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的会计核算,应该是建立在完善的核算体系之上的,应该是结合高速公路事业单位的特性来定的。有效的核算体系不仅为高速公路事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明确好高速公路本身内部职能的同时也极大程度上加快了高速公路事业的整体运转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