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应用写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应用写作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应用写作经验总结

学习应用写作经验总结范文1

一、汉语教学测试的现状

通过对四川某院校文科类汉语言文学专业14级专科学生36人的抽样调查,测试目的是检查汉语课程教学的效果,总结成绩和不足。调查学生对字词句、成语、语法、阅读、写作等各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汉语水平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探索汉语教学方法,为汉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构建普适性的汉语教学测试模式。

本次抽样调查确定考试内容由知识、理解、应用等三部分组成。知识主要测试汉语词汇知识和汉语语法知识必须记忆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理解主要测试运用汉语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应用主要测试运用语言知识点和理解能力来表达思想的能力、完成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在这份试卷中,知识类试题只占15%,理解与应用各占40%、45%。这份试卷有6道大题:知识点、词汇语法、词形转换、阅读理解、应用写作。知识点、词汇语法、词形转换为为客观记忆性试题,其他各题为主观应用性试题。为了探索出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弱点和薄弱环节,我们按各类大题和小题统计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做法是把36名应试者按分数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出难易程度,将前18名较高分的考生与后18名较低分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列出各小题得分情况,从而确认其学习质量优点和弱点。结果表明较高分的考生“知识”类试题正确率占93.7%,“理解”类试题正确率占76.63%,“应用”类试题正确率占68.2%;较低分考生“知识”类试题正确率占73.7%;“理解”类试题正确率占68.63%;“应用”类试题正确率占55.2%。因此应该加强汉语“理解”与“应用”方面的教学改革,构建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方能提高教育质量。

二、汉语教学测试意义

汉语教学测试是汉语教学重要评价手段,汉语教学测试又影响着语言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无论测试的性质、规模大小,以及其重要程度如何,都会对教师或学生产生深刻影响。通过测试为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同时也给学生施加一种压力,使之努力学习。汉语教学测试可以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发现学习问题,使今后的学习更有的放矢,取长补短;测试对教师的教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当然过渡测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易产生应试的现象。它会使课程设置的范围变窄、减少课堂教学的课时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一些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客观测试批评就更多,如:助长猜题、作弊的风气;为提高考试成绩而忽视真正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师传授不正确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策略;考试成了指挥棒,教学围着考试转,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等等。利用测试分析的结果指导汉语教育,指导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测试正面作用,最大程度上尽可能避免书面测试的负面影响。

三、汉语教学测试模式构建

学习应用写作经验总结范文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研究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能深化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保证教育研究科学性,提高教育研究效率。由美国Allyn andBacon出版社1998年出版、著名作者Suter W. Newton 编著的《教育研究入门》向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介绍了教育研究方法,引导读者参与研究过程,熟悉教育研究方法,联结教育研究和实践。

 

二、简介

 

《教育研究入门》共十二章,章节安排遵循引起读者兴趣、系统阅读、量化及质化评介教育教研的宗旨。

 

第一章中作者呈现了一份兴趣测验表引导读者检验是否具有研究意识,并解说了测验结果帮读者加深自我认识,引起读者的阅读及研究兴趣。

 

第二章介绍了教育研究中的建构,举例论述了建构及其可操作定义,使读者对建构产生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抽象的建构都应赋予可操作性定义,即所有的建构都由生成和测量它们的操作角度来定义。之后作者介绍了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属性变量及无关变量。最后论述了研究假设、备择假设及零假设。

 

第三章陈述了研究步骤及步骤统筹方法。研究步骤主要由一或两个基本方向引导:理论型或问题型。作者先介绍了基于理论的研究及过程,使我们认识到建构、理论和假设间的关系,然后是评估性和行动研究这两类基于问题的研究及其使用范围和特点。

 

研究假设是研究的中心,研究者首先要明晰研究假设,第四章中作者细致说明了研究假设,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表述是有区别的。其次,研究假设应是可研究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好的研究假设要经得起不同研究的验证,研究者需要通过文献综述查明研究假设是否已被他人验证回答、什么数据可验证假设、回答研究问题等。

 

第五章从六个维度介绍了教育研究类型,从教育研究是用数字还是文字分析分为量化和质化研究。在样本范围内对特征的描述属于描述型研究,从样本出发对群体做出推断属于推断性研究。研究者采用实验方法或者真实验处理样本,可通过真比较研究寻找因果关系,也可通过相关研究寻找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者既对单一对象进项研究,也对更大的群体进行研究。教师可开展教师研究,其他研究者可开展传统研究。

 

研究者在研究时经常会遇到“多少实验对象才合适?”“如何获取样本?”等问题。抽样过程、被抽取对象数量、抽样方法决定了研究者能否越过样本获得更多的认识。样本量概念中效应量测量了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关系的强弱,因此需更大的样本量。样本量决定了研究的错误边际,一个调查要获得可接受的错误边际需要1000~1500个被试。被试选取方式决定了研究的外部效度或普遍接受度。随机抽样确保了样本能代表它所在的群体。

 

第七章介绍了研究结果测量的两个标准:信度和效度。信度反映了研究测量的错误及敏感度,代表研究的一致性,包括测试—复测信度、内在一致性信度、平行形式信度。信度不能说明测量工具实际测出的结果,只说明测量得如何。效度说明了研究中分数的实际意义及测量工具真正测量出了什么,包括内容效度、预计效度、结构效度。

 

第八章介绍了期望效应和霍桑效应等研究偏见,论述了实验结果的内、外在效度及意义。前者指实验结果的可推广度,后者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

 

第九章涵盖了实验研究类型及实验设计方法。实验研究以一定程度的干扰为特色,有真实验、准实验和单被试实验。真实验随机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与前实验设计相比,真实验设计由于控制干扰因素而具有显著优越性。准实验也有实验处理和干预,但缺少随机处理。在单被试研究设计中,研究者通过变换基准线和长期的处理观察来控制研究对象。

 

第十章描述了非实验性研究及设计。在此类研究中研究者不干预研究过程,只揭示研究对象间的相关关系。随意比较研究设计只比较研究组的重要维度,此时研究者通常较关注实验组间区别所产生的影响和效应。当研究对象处于连续区间而非不相关联组别时,则使用相关设计来降低结果解释的难度。研究者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了解某一特殊群体的特征。

 

第十一章介绍了研究数据的分析。教育研究者通过推断性测验对样本总体的情况做普遍性推测来估计机会或抽样错误。如果错误概率低于5%则说明研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在计算p值时都会做零假设:研究变量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研究者通过假定零假设为真计算p值,如果p<0.05,拒绝原假设,即变量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可借助多种数据测验检验p值,因为此类检验有基准线:研究者可通过p值确定是否拒绝零假设,但质化研究数据不能仅靠p值来描述。

 

第十二章细致介绍了如何撰写研究评述。通过撰写研究评述,读者从批判的角度对所读文献有更充分的认识,通过对他们成果优缺点的评述,明晰自己的研究,不断提高研究能力。

 

三、评价

 

首先,本书最大的优点是把教育研究者放在首位,通过测验研究意识吸引读者,不要求读者具备资深教育学及科研知识。另外,本书涵盖了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方法,着重介绍了教育研究中最实用的方法,也给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带去了帮助。

 

其次,本书实例丰富。作者在介绍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时列举了大量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比如,在第三章陈述理论和构念的关系时,作者列出了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论及其构念,使读者认识到构念产生于理论,理论支持构念,研究者从构念可找到一些策略、行为,使理论具有可操作性。再如在第四章通过例子帮助读者区别研究型和非研究型问题,理解有意义研究问题的特征及教育研究数据的来源。又如在第五章作者对各类研究问题一一举例,读者可通过作者的解释轻松掌握各类教育研究。这些实例设计精妙、实施严谨,具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准和实践价值,对初学者树立学术规范大有裨益,有利于读者将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再者,书中的大量练习题帮助读者提升了研究能力。读者可通过完成每章结尾的应用题及多选题进一步强化知识。此外,各章节后都有教育研究论文范例来帮助读者强化该章中的术语和概念。作者对每篇文章都做了批注,提示读者注意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涵盖的各个部分,并重点解释了教育研究文章中的研究问题、假设、方法、步骤和数据分析,可谓是用心良苦。作为教育研究课程的专业教师,作者以通俗的表达方式和生动易读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研究读起来趣味盎然。例如在第六章解释效应量时,作者用小人推抛物线的图例来向我们解释效应量何时为大。

 

由国外学者威廉·维尔斯马与斯蒂芬·G·于尔斯合著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介绍了教育研究方法中的最新动态和理论,除了介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外,还为读者提供了练习题,部分章节特别介绍了新的计算机统计软件包,案例与内容范围非常广,可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帮助。目前,国内也出版了大量与教育研究有关的书籍,如华国栋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一书介绍了教育研究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并在各章节展示了诸多教育研究案例,有利于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金哲华和俞爱宗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不仅论述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还增加了经验总结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应用写作等内容;其他类似书籍还有《实用教育科研方法》(庞国彬、刘俊卿,2013)、《教育研究方法》(侯怀银,2009)等。这些著作对我们理解教育研究方法、从事教育研究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但由于作者将读者定位于在校学生,因此书中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介绍略显不够深入,当读者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觉得相关内容不能满足研究需要。比如在介绍研究方法时,书中只从对比举例的角度说明定性和定量研究、描述性和推断性研究等,却并未明确说明哪些研究属于定量研究、哪些属于定性研究,也并未告知读者这两类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各是什么。

 

总之,作为介绍教育研究的基础性入门书,本书全面介绍了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为我们以后的教育研究点亮了道路。教育研究不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只要我们用心钻研就一定会在产出成果的同时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