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 全寿命周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产保值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7. 005
[中图分类号] F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17- 0012- 02
1 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事业单位在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下,从多方面进行了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改革,其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的改革而言,还存在一些产品购置、固定资产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维修、报废、折旧等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前期采购环节缺乏统筹规划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最后由财政资金全款购入。事业单位在提报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计划构成中,事业单位之间或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机制,一些单位或部门为了各自利益或盲目扩大自身规模,提报采购计划时往往存在计划比实际使用需要虚高的现象,结果使固定资产采购到位后出现了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或资产浪费的现象[1]。
1.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期维护与报废流程职责不明信息集成化差
传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据仅仅掌握在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员手中或相应的单台电脑中,其他的资产使用者、维修管理人员等不了解相应固定资产的相关资产数据,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也不能相互共享,工作需要时需要相互沟通,降低了各个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管理效率。不透明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不仅降低了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更使一些固定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以最常见的固定资产办公电脑为例,一些事业单位常常出现一些部门电脑不够,而一些部门许多电脑处于闲置状态。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因为信息不透明,甚至导致固定资产流失,调查发现有些事业单位的资产,如电脑、实验器材等被个人挪用、占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通常归各个使用部门使用管理,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处对固定资产进行统计管理、财务办公室等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账务进行账面管理[2]。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以及工作进度的差异,常常使用部门的资产已经新增或减少,但在后勤管理 部门以及财务管理账目上还没有及时更新体现,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已入账,但在财务部门却未入账的情况发生。
2 基于全寿命周期视角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2.1 建立系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当构建系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集成的系统台账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计划申报、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固定资产的报废、置换等环节集中在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上,协调组织各个部分之间的矛盾,将原本分散的体系高度集中,通过系统中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平台将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共享和融合,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统一性,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2.2 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动态化管理水平
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最大的缺陷在于无法实现实时的动态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面对不断动态变化的资产变动与资产归属。一些固定资产达到使用年限,应当申请报废,一些事业单位离职、退休员工等名下的办公用品、实验用品等固定资产退回及调拨或新入职职工相应固定资产调入、借用等情况时有发生。传统的手工或单机电脑录入的记录方式调整方式慢,而且常常出现各个相关处室的记录状态不一致的情况,而真实的固定资产情况与现实固定资产情况相差甚远。同时随着事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事业单位员工越来越多,事业单位的办公楼基建项目不断扩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不断增长,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无法准确统计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等的详细信息及维保状况,统计的及时性、时效性较差,不利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体掌握。通过动态的固定资产录入技术和局域网技术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动态化管理水平,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准确性[3]。
2.3 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当转变观念,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搞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当前一些事业单位相继曝出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一些事业单位因此被其他事业单位合并或与企业合并、被企业收购,甚至一些事业单位因此破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导致事业单位资产流失严重是事业单位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单位的实验室、办公用品、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是 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主要项目,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善导致的资产流失与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高、闲置与浪费造成了事业单位的经费紧张,许多固定资产重复采购,固定资产浪费严重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事业单位财政的紧张程度。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利用信息化管理体系科学分类,规范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事业单位的实验室、办公用品、教学设备等的管理,通过信息化体系将事业单位相关固定资产的责任人落实到个人,建立完善合理的调查制度与追查制度,出现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浪费现象,根据系统中的相关流程责任人,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利用创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编号和序列号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在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协调统一性。
3 结 语
总之,固定资产为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为事业单位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固定资产若管理不善,则会导致资产的减值或流失。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之一,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好的价值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使命。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探讨[J]. 财会通讯:综合,2011(10):77-78.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固定资产;管理;应用
资产的管理分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在此我们仅初探固定资产的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物,所以,我们称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对资产的一种长久管理,相对于其他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加的繁重以及细致。管理的内容涉及到资产的名称、使用日期、数量、使用地点、属性、类别、使用状态(完好、闲置、报废)、折旧额、原值、净值等等。
1. 传统固定资产管理与计算机固定资产管理的区别.
1.1传统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为原始手工性管理,计提其折旧率是十分麻烦的一件事,很容易出现差错,因此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耗时长,还需十分细心。其主要弊端有:
1.1.1每项固定资产都要手工建立卡片,在月底时计提折旧时需要通过手算每项资产的折旧额,最后得出本月的总折旧额。以上资产折旧的方法可以看出传统方式管理非常容易出错且工作量繁重。
1.1.2纸质资产卡片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不易保存且容易损坏。
1.1.3在固定资产量较大的情况下,纸质卡片不易统一管理。
1.2现代技术的进步带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同时也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即采用固定资产软件来管理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是人机结合的一个软件,与《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家规定及编码方式相结合编制程序,对各类资产数据进行标注、收集、处理和存储的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结合条形码技术,给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从资产购入企业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为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
2. 现阶段,计算机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管理者发生变动时,基于每个人对于固定资产分类理解的不同,绝大多数时候会将固定资产分为不同的编码,导致归类不同,最终将影响资产计提折旧。
2.2软件还不是十分的完善,虽然软件设置相关的查询功能,但是不能满足查阅者的需求。
2.3软件的相关内容直接共享,资料的上传还需完善。
3. 计算机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针对其不足所应采取的措施。
虽然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来说,计算机的应用并不完善、合理,为确保计算机能够更好的为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1避免数字的重复化。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固定资产的数量不仅多而且杂,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例如以设备为主的车间部门和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的财务部门,在这样的模式管理之下,由于早期管理手段的落后让这两个部门各自建立各自的账目,各自算各自的账目,由此导致了数字重复且口径不用的现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整个企业有且只有一本电子台账,完全可以杜绝这类问题。电子台账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电子系统共享数据,既加强了信息的流通,也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更提高了固定资产信息的使用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2建立电子台账方面。
不管哪本台帐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设计上除了资产名称、资产代码、原值、当月折旧、净值等基本数据项目外,计算机程序应允许管理者对其余数据项目进行自定义增减。对于有相同数据项目的不同台账来说,可以结合出来一本新的临时性台帐进行总账查询等,从而使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3.3固定资产的资产编码方面。
资产的分类编码是一项繁杂而又容易出错的乏味劳动。若固定资产的分类编码如果没有用标准或完整的编码手册,那么在固定资产管理者发生变动的时,且不同的人对固定资产分类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编码方法,就会出现固定资产编码混乱,这样做的后果便是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运用计算机并与《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及其编码规则相结合来编制程序,完全可以实现资产自动编码。若有新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操作者只需根据屏幕提示输入资产所属分类、主类、子类就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资产的编码与记账工作,既准确又迅速,且适合任意一家性质的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固定资产计算机软件的实用性以及应用范围。
3.4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统计、查询方面。
在早期纸面台帐管理方式下,纸质台账只能作为档案记录,大多数情况是简单地翻开台帐查阅记录,加之手工统计速度的落后,对台帐进行的再统计与再分析成为一件难事,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激烈市场竞争的今天,时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台账进行统计和分析、制表并查询是开发电子台帐信息的一个大趋势。计算机不仅容量大,运行速度还十分快,能够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详尽、快速的分析,满足不同管理者的需要。
运用计算机来管理固定资产,加快了管理者对于固定资产的查阅,也减少了由于固定资产数量较大而发生的重复性和随意性。加强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为他们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确保了固定资产各级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且提高了数据统计的效率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管理会计指引;公立医院;应用探索;预算管理
0引言
2016年6月,财政部于2016年先后出台了《管理会计指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该类文件的稳步落实标志着我国公立医院在加强会计体系的路程中,尤其是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内容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有效的一步,同时也为各公立医院在管理会计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1]。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其经费来源也不再是政府财政拨款,呈现出了多样化趋势。在这个经费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的大环境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支付的金额,再加上部分医院,特别是一些中、小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着一定滞后性,直接引发药品价格虚高、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医疗事故频繁、医患纠纷数量增多情况的发生,进而造成一些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公立医院如何强化管理会计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内涵解读
1.1《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行业地位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管理会计基本内容;(2)管理会计应用内容指引;(3)和管理会计相关的案例分析。该类内容互为依靠,互相补充。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也是我国制定管理会计指引的关键,是规范各个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行为准则的重要行业标准[2]。
1.2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指利用管理会计等相关工具,为各个行业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决策和评价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促进各个企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具体措施的落实。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为各个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通过具体化的措施切实加强各个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落实,并指导其审慎选择管理会计方法,积极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进而促进企事业单位内部合作效率的提升。
1.3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以下内容,我国企事业单位需坚持以下内容。(1)坚持战略性原则。我国各个企事业单位需在实际工作中以管理会计为基本准则,以科学规划为核心目标,企事业单位需以创造附加值为核心内容。(2)坚持融合性原则。也就是管理会计需基于企事业单位在管理领域、生产领域以及公共事业领域等具体行业情况,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财务管理和业务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实践性。(3)坚持适应性原则。也就是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需和企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状况相吻合,并且根据不同的宏观政策适度调整企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管理模式。(4)坚持成本效益性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需以企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的投入和预期产出作为衡量标准,加强管理会计的实践性。
1.4管理会计的基本要素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文件是基于我国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进而提出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信息、应用环境和应用活动等因素[3]。管理会计的四项因素也是《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基本要素,是我国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基本行为守则,企业需遵照管理会计守则,积极发挥管理会计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2管理会计指引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措施
关于财务部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曾经指出,企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可从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入手,管理会计方法是各个财务分析方法的统称,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等等。本文以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为例,主要分析了公立医院运用两种途径,我国公立医院可综合利用以上方法加强对其财务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等。目标成本法以目标成本为实现目的,通过目标分解在业务各个领域设定目标成本责任,责任中心各司其职落实目标成本,实现产品生命全周期过程的目标控制,实现目标利润。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合理利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以标准化流程作业合理配置资源分配,按作业分配间接费用,收集汇总各维度成本信息,计算各成本对象的作业成本,最终完成成本计算。
2.1以目标成本法构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
2.1.1公立医院需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首先,公立医院需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严重控制公立医院的成本,按照公立医院的经营原则,对公立医院的费用和成本做出正确划分,需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物资领用等财务数据做好登记工作,按照收支配比原则做好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保证公立医院收入和支出的统一性。其次,公立医院需做好财务核算工作,在对成本和费用进行分摊之前,需按照《管理会计指引》做好成本和费用的区分工作,例如,公立医院可按照费用发生的时间将其划分为直接责任部门,依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核定间接成本,并按照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科学配比各个部门之间的分摊成本。由于公立医院间接成本的分摊不具备明确性,因此依据公立医院的具体工作要求,公立医院可将间接费用进行精细化管理,并按照发生部门的不同,分别计入各个科室,并实施定额管理制度。
2.1.2公立医院需加强成本核算,确定成本管理目标
首先,公立医院需以我国相关管理政策为行为准则,结合每个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管理目标。公立医院可结合每个科室设置、医生人员构成以及相关的预算执行目标,科学设定预算管理制度。公立医院可以以往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结合本医院以往发展趋势,细化每个科室的预算目标,进行科学的资源配比。例如,公立医院甲对那外科的费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其该科室的费用和去年相比增加了近30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医疗费用不得超过10个百分点的成本规定,公立医院甲针对此问题,可发现该科室的住院费用为主要的增长因素,成本支出为次要因素,结合我国2018年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可知,我国公立医院费用增高的因素主要是因为我国收费政策的调整。因此,我国公立医院可适当加大对卫生材料费用的管理力度,科学控制医院的成本支出。其次,我国医院可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公立医院在制定有关于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内容时重点应当在资产保管和清查方面下功夫,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科以及总务科共同负责,对于固定资产要一年至少清查一次,采用实地盘点法对医院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清查标准为账实相符。同时,公立医院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还要明确资产使用情况、存放地点等问题,及时更新固定资产账务和卡片,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1.3公立医院可建立成本数据库,为后期项目研发提供依据
公立医院的成本数据库对公立医院而言至关重要,公立医院若尚未涉及成本数据库,那么在投资决策阶段将无法对目标成本开展合理预算,进而进行高效决策;同时,公立医院每个环节的成本数据都无法为后期的经营提供参考意见,只能依靠公立医院财务人员的经验,进而导致每个科室的成本控制工作无法保证实施效果。公立医院成本数据库建设需由财务部门牵头建设,公立医院的成本数据库数据庞大,公立医院可依据科室和人员不同,建设不同标准的成本数据,并依据时间,科学设定各个科室的成本数据库。
2.2以作业成本法加强公立医院经营环节的成本控制
2.2.1初步确认公立医院作业
公立医院的经营业务主要包括单病种营销管理、专科诊疗、经营统计分析等等,公立医院可按照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该规划,例如,经营统计分析可分为医院病患统计、病床统计等等,公立医院可对各个作业内容进行细化,进而明确各个作业内容,为控制成本环节奠定基础。
2.2.2明确各种资源损耗
公立医院涉及的损耗主要包括库存药品、固定设备损耗等等。因此,公立医院在编制预算制度时候,首先需考虑到公立医院在制定预算管理环节可能遇到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公立医院的采购费用和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其次需明确公立医院的预算目标,进而确定预算成本。
2.2.3完善公立医院的审计制度
公立医院完善监督审计制度可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作为切入点。公立医院在内审环节,公立医院可独立设定内审部门,规范公立医院的监督程序,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监督权力,规范公立医院审计监督的范围和程序,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方式检查审计工作。特别是针对公立医院的医药成本和固定资产审计环节,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要求相关部门科室在特定时间内及时改正。对于拒不改正的部门和科室,监督部门可以及时将实际情况和问题反馈给医院的主管领导,有效控制和仿佛风险的发生。在外部审计方面,公立医院应当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想了解的基础信息,该医院应予以配合和支持。同时,政府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卫生监管部门等也应当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求医院的监督部门与积极与其配合,至少每年对医院内部控制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并提出合理化的整改建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医院领导层对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关注度,有利于医院稳定发展。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过快,随着我国企业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实,行业对公立医院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公立医院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多集中在缓和医患矛盾和成本控制环节,成本控制也将更加注重系统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变。随着现代信息系统的完善,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也将由单一决策环节变为持续动态的成本管理。与此同时,财政部出台的管理会计指引也必将引起公立医院的改革,公立医院需优化分配企业合理资源,不断提升其核心价值,对采购、费用管理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
参考文献:
[1]郭晓婷.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中国商论,2019(06):24-25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4
会计电算化即用电脑代替手工进行算账、记账和报账,相比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不但能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早在1994年5月财政部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指出要在我国企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并提出要力争在2010年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随后又相继颁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以规范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财政部2011年9月9日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并提出要在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各种会计软件功能和接口要求,全面推行会计信息化建设。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事业单位和企业中都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电算化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和内控制度等,在财务软件的选择上,大多数事业单位使用的为用友软件,事业单位建账时间大都从每年的一月份开始,在凭证处理方面,能做到连续录入,还能做到总账、资产负债表、收支总表及日记账等报表的自动生成和结转,大大提高了财务报表的编制效率。
二、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气象部门为例
虽然目前我国气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安装及实施运行情况基本符合财政部相关管理办法和规范的规定,但在实际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大部分气象部门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软件了解不够透彻,操作不够熟练,存在电算化和手工同步处理账务的现象,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软件的优势,还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和衔接不当的问题。如中国气象局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是由计划财务司下属的财务处负责,广东省气象局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也是由其内部的计划财务处负责,但财务处的工作人员大都任职时间较长,资历较老,虽然具有较丰富的会计知识和较强的实务能力,但在财务软件的应用和操作上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财务工作人员大都是经过短期的电算化培训和考试后便上岗操作,仅仅会通过财务软件进行一些诸如凭证处理和报表生成的基本操作,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减轻工作负担和提高核算效率的层面上,没有意识到软件的财务管理功能,还不能利用财务软件去处理各种会计数据,分析各种财务信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没有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功能。虽然我国要求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了解会计政策和法规,但大多数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后续培训和教育都是走过场,而财务人员也很少会主动地去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此外,由于大多数事业单位中使用的财务软件都是用友软件,虽然用友软件的功能较为全面,能够分部门分项目进行核算,有利于单位进行内部考核,但用友软件操作起来较为繁琐,尤其是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参数设置,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另外,大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系统维护人员,一旦硬件或是软件发生故障,如设备老化、安装不规范或是软件产生病毒、不兼容等,将使会计工作难以正常进行下去。
其次,财务软件系统的功能使用率不高,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账务处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模块外,还有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等系统模块,而绝大多数气象部门为节约软件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没有启用预算管理、工资管理、财务分析和决策分析等模块。如一些气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有专门的资产管理系统且由于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启用需要收费,因而大多数气象部门没有启用该模块,但财务软件中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与单位要求使用的资产管理系统会因不兼容而发生冲突,且由于财务软件中的各系统模块是相互联系并可以实现很多数据的共享,这种分离会使得单位的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软件中的其他系统模块脱节,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操作起来也较为麻烦。
最后,虽然气象部门内部基本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实际落实率和执行率并不高,很多气象部门内部仍然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大都是由原来的财务人员经过短暂的培训后调配过来的,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原来的多人多岗位且各自独立的工作任务被计算机和先进的财务软件所取代,会计人员的岗位相应减少,单人单机的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相互监督和相互牵制的会计处理模式,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也相应失效。另外,通过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凭证处理和报表编制的过程和结果一般是在月中岁末才会被打印装订成册,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将导致数据的丢失,造成巨大损失,而一些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些问题,致使造成不必要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一些气象部门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在确定内部控制范围上经常会放宽甚至放弃对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监督和控制,然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内部监督和控制的范围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要从传统的对手工记账的监督和控制扩大到对手工记账、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监督和控制上,因为在人工输入凭证和其他业务事项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疏漏和差错,而这些疏漏和差错将进一步导致后续工作发生差错,从而影响单位内部整体的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
三、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建议
要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就应该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首先,要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技能,重视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会计电算化人员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掌握各个系统模块的操作,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财务管理功能。如可以定期请专业人员给内部财务人员进行软件操作的培训并在培训后组织财务人员就培训内容进行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与员工业绩考核挂钩,以督促财务人员积极学习电脑操作和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提高软件操作和应用技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还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尽量减少因电脑崩溃或文件损坏的情况发生,如可配备专门的系统维护人员,或在不相容职位分离的原则下在部门内部制定某个工作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并加强与软件开发公司的联系,争取公司的技术支持,并取得最新的有关软件操作和更新的信息;此外,财务人员还要学会备份文件以预防电脑或软件出现意外故障,可用U盘或移动硬盘进行备份,并谨慎保管以防资料泄露。在财务软件中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的不兼容问题上,事业单位可分别在两个系统中进行相关操作,再找出两个系统的差异之处,根据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和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要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明确会计人员职责,根据会计人员的能力分配任务,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财务软件的操作权限,严格管理并定期更换操作密码,并防止各种不相关人员操作计算机及财务软件,以保证财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考核和评价,此外,还应加强对电算化操作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预防措施,以免因电脑故障遭遇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1]秦亚娟.浅谈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0).
[2]王雅茹.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3).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研究
一、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转型改制的纵深实施,作为我国遥感事业的生力军,广大遥感类事业单位也要与时俱进,逐步引入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和资产管理模式,切实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各类遥感资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遥感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当然,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遥感类资产管理,必须首先要深刻认识到遥感类资产的主要特征,从而引领资产管理有的放矢。首先,遥感类事业单位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种类多,比如广大遥感类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总体可分为遥感类专用资产、通用资产、传到资产、起重资产、运输起重资产和行政办公资产以及房产土地等资产。如何做到资产的分类管理,实现各类遥感资产的区别管理和差异对待。其次,遥感类事业单位的资产,伴随我国遥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专用和通用遥感资产的种类、功能日益丰富,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从而对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的意义
新时期,伴随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各级各类遥感类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日益规范,尤其是遥感类事业单位的业务领域和范围逐步扩大,从而引发遥感类事业单位的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种类、规模和金额逐步增加,于是如何提高遥感类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益,便显得尤为迫切。总体来看,新时期,各级各类遥感类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遥感类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有助于自身摸清资产家底,切实做到账实一致,为后期资产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通过资产自查,才可以做到账实一致,从而做到责任到人,为后期的遥感类资产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入库管理和领用管理提供基础。其次,遥感类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有助于提高各类资产的利用率。遥感类资产的管理,要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各级各类专用资产和通用资产的配制,只有科学合理高效,才可以发挥遥感类资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我国遥感类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现代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采购、入库、保管、领用、配制和调配等一体化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遥感类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遥感类事业单位,尚未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有时出现资产管理的脱节现象,导致资产管理无序进行,为后期低效使用埋下祸根。比如,有的遥感类事业单位,内部采购和保管部门以及使用部门之间,由于缺乏信息沟通,导致使用部门有时出现申请采购一些性能过剩、金额巨大、款式过于超前的办公设备和专用资产,不仅给遥感类事业单位造成了巨大的财务负担,也导致原来的设备和资产闲置。另外,一些遥感类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缺乏资源共享理念,尤其是在办公家具和行政办公资产的采购和使用上,经常出现重复采购现象,一些本来还可以使用的办公家具却被浪费,又采购一些过于豪华的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总体来看,我国遥感类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由于缺乏科学化的制度规范,内部监管和评估措施缺失,导致资产管理低效进行,严重影响遥感类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
(二)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
从某种意义而言,我国很多遥感类事业单位由于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科学、不规范,导致资产管理和配置低效,各种遥感类资产使用效益低下。正如前文所述,伴随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很多遥感类事业单位的各类资产,尤其是专用性和通用性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于是就会淘汰很多陈旧的资产与设备,从而催生了如何处置和利用淘汰的设备与资产问题,实践证明,很多遥感类事业单位并未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在资产的处置和报废上显得很随意。另外,很多遥感类事业单位,在如何快速使用各种通用性资产,尤其是各种专用性资产的方法上,显得很陈旧,无法跟上时展需要。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技术进步很快,各种遥感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因此如何发挥遥感类资产的最大效用便显得很重要。比如,在计提遥感资产折旧的方法上,很多遥感类事业单位往往采取使用年限法进行折旧计提,并未采用工作量法更谈不上使用加倍折旧法进行计提,导致各类遥感资产的价值并未得到发挥就很快被淘汰。由此看蓝,如何及时快速采取高效的物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遥感类资产利用效率,显得十分紧迫。(三)资产管理的人才匮乏模式滞后遥感类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不仅需要坚实的制度支撑和科学的方法指引,更离不开专业的人员配置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否则资产管理将会成为无本之末和无水之源。然而,在实践中,部分遥感类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并未配置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甚至将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等同于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这是很危险的。毕竟,财务管理不同于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绝非是简单的登记管理,而是要实实在在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用和价值,登记管理仅仅是资产管理的基础,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配置,充分发挥资产的价值才是资产管理的重点。另外,个别遥感类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记账和登记管理上,没有采购和引入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对于JIT、MRP、ERP等现代物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显得很陌生,长此以往这种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遥感类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停留在粗放阶段和低效水平上,久而久之会拖累事业发展。从某种意义而言,人才建设和手段更新是遥感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保障,必须引起遥感类事业单位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三、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的合理化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新时期,遥感类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必须首先做好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集中围绕资产采购、入账入库、盘点清查、维护保养、折旧使用等核心环节,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制衡、高效协作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引领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首先,遥感类事业单位,在建立资产采购制度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采购清单的审核工作,就采购物质的种类、规格和价格进行科学论证,优先使用原有的资产。其次,遥感类事业单位在建立入库和保管制度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账实一致、严格监督、科学分类等原则,做好各种遥感类资产的登记、入账、保管和维护工作。第三,遥感类事业单位在建立盘点清查等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现代化的盘点作业方法,确保各类资产的动态管理和实时跟踪,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遥感类资产的价值和效用。最后,遥感类事业单位在建立资产维修保养的过程中,要重点围绕保养维修的时间、地点、零配件领用等环节,做好登记和记录工作。
(二)科学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新时期,遥感类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必须要集中围绕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等核心任务,充分利用好各种专用资产和通用资产,及时引入现代资产折旧模式,顺应信息化和快速淘汰的时展要求,科学高效利用资产,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资产的价值和效用。首先,遥感类事业单位要高效利用新配置资产,重点将新购置的高精尖遥感资产,应用到一些重点业务和核心领域之中,切实提高遥感类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其次,遥感类事业单位要科学利用淘汰资产和陈旧资产,主动对接有关管理部门,科学实施资产报废制度,有效利用各种老旧资产的余热和价值。第三,遥感类事业单位要及时采用现代资产折旧模式和方法,重点应用好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加速折旧法等科学的折旧模式,主动适应信息化和现代资产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的客观实际,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专用资产和通用资产。最后,遥感类事业单位要切实盘活现有的各种房产和土地等资源,充分发挥这些固定资产的效用,做好物资租赁和有效经营,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注重人才建设引入信息化管理
新时期,遥感类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必须始终紧紧扭住人才建设和信息化管理这一核心,通过引进、培养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打造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及时购置和利用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系统,切实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益。首先,遥感类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正确区分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的差异,实施财务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分开管理,重点招聘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其次,遥感类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要切实做好现有资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在职培训、脱岗培训、远程教育、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外出学习调研等方法,引领他们认识和掌握现代资产管理的方法、模式和流程,努力提升现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遥感类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专项经费预算设置,及时采购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系统,尤其是JIT、MRP、ERP、VMI等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提高物资管理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25-26.
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随着计划经济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地方各级部门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预算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详细的内部控制,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和国务院各个单行条例和财政部有关法规的要求,已经制订了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把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各级各部门的预算、开支、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项目,都需要进行内部监督和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切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事业单位存在一些管理力度不足,对于国家宏观调控事宜和民生服务保障不足,部分事业单位的存在坐等靠的思想,监督走过场,服务力度不足,实际执行远远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后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非常重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的管理大量资金,存在的风险,一系列制度和实施相关措施,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提高了经济活动的风险规范和管控的能力。
针对会计岗位设置为,按照《会计法》实施严格要求,规范财务会计流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的有序管理,建立财务组织结构可以相互牵制。特别要注重审批机关的责任制,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如出纳、审计等明确规定,加强对新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与行政监督职能,最好能为公共管理,使内部人员相互监督,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监管中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规范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规范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程序,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规范和会计工作的性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从而监督行政事业的机关领导,科学合理的制定下一步行政事业会计设计流程,要明确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实际控制内容。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需要一系列的控制规范,加强岗位责任,业务流程安排,预算开支安排,奖励考核绩效安排等等一系列的有机结合,是财政管理的一部分,提高财政管理有利于自上而下的内部管理变成自下而上的具体目标,从而保证国家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资金安全等等。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方式方法,确保控制方法,各级单位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内部控制的环节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是,具体环节的关键点要加强控制,内部体系要明确一些控制点,做到预警机制的评价,报告的应急和防范规章制度,避免了内部控制的损失和失误。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控制力不足,内控的认识力度薄弱,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账目混乱。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控制力不足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预算控制、绩效控制、决策控制、分析控制等等,各个单位基本能够严格保证财务管理有效进行,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到有效的地方,做到了会计工作计划编制和会计工作计划的实施分离,做到了再次监督,有效决策。有效明确决算和预算的有效执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明显不足
当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的思想还是明显不足,远远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重要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让财政资金发挥有效的效益,部分单位以财政经费不足,人员编制不够等理由逃避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当成一项任务进行应付,忽视有效执行财政控制的手段,让内部控制停留在纸上,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等等。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内部控制
目前,基层部门,甚至一些基层部门还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有些单位没有固定的规章,就是领导的喜好,往往不能形成有效内控机制,随意性较大,有些单位甚至按照领导的喜好,甚至个人喜好,内部管理无章可循。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管理一些有效的规定,但是,往往长期搁置不用,某些财务管理规定只是约束会计和出纳,单位各个领导并未知道有此内部控制,无法约束单位领导的种种行为,会计内部控制不能持续建立。
四、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建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法规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人员培训工作等等。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职业道德建设
必须进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对于会计实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会计的职业操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道德建设,特别是要抓住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国家实施,金融机构的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行政机构,管理水平的奠定基础。
(二)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不少单位并为形成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很多县级单位并为建立长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联固定资产总账都未建立,会计总账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不少单位并为由固定资产价值和数量,质量的变化,长期以来借入和借出十分混乱,造成一些固定资产增值无法体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会计管理对于资产管理不当,导致部分单位的费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先批后付,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回笼。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人员培训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需要,各级预算开支需要政府财政部门的专项拨款,相比其他企事业单位,行政事业的资金十分有限,因此,必要经费预算管理更加重要,必须节约开支,让最有限度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高效财务管理队伍起到效果肯定就会起作用了,高尚道德情操、高效业务培训、耐心为民的服务意识,让行政事业单位树立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情。进行定期的高效培训和充分业务培训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五、结语
国家行政体制不断改革,公共财政体系已经深入人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适应财政体制的发展,让沉睡的财政资金唤醒起来,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随着计划经济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地方各级部门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预算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详细的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则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的,因此,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分析。进一步行政事业单位则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则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希望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则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有所深刻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
[2]蒋雷.从内部控制角度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3(11).
[3]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09).
[4]何瑞萍.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昆明理工大学,2015.
[5]周峰.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