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范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范围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规范 意见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是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是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而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也是其他相关会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变化,适时地增加或减少会计科目,调整相关账户对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必然应顺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而做出相关调整。
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一)事业单位管理不规范
1、管理过程中将财务和会计核算分离
二者的分离使得单位事物管理和账簿的管理无法有效结合,从而导致财务人员在资金管理规范的时候容易忽视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
2、原始凭证填写有误
信息表述不清晰,相关栏目说明不完整,数据随意更改等都是当今会计核算过程中违背会计核算制度要求的表现。会计信息的不准确,会影响到记账凭证等后续会计工作,从而影响整个会计工作的进行。
3、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
一些事业单位目前依靠的会计核算制度与配比原则相违背,容易造成财务混乱,使得单位真正的资产以及负债情况不清不楚,同时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结余情况数据不准确。
(二)会计制度不完善,适应范围不全面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依托的管理制度,而事业单位作为国有单位,它的会计核算依据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核算中由于科目和内容的缺失,使得核算过程的难度加大。同时,对事业单位监管的不到位和其内部管理不善,使得一些单位擅自挪用国家资金,做出一些不合法律规范的事情。
(三)资产核算存在偏差
事业单位购买以前的固定资产,其资产科目体现为它的原值,而基金科目则表示它的净值,二者有差别,类似的问题在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中同样存在。而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往往由于核算人员的忽视使得无形资产的核算也不准确,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二、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有了保证,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同时保证事业单位经济发展需求,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二)可行性
根据事业单位自身会计核算发展的情况,结合外国会计核算改革的成功经验,统筹规划,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
三、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举措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监管资金流向,进一步改革会计核算制度,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向更加合理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
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财务,计算盈亏的会计核算制度,而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常常在经营性收支业务使用。基于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信息的特点,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有效结合更有利于会计核算的进行,在财政拨款和一些收入部分,使用收付实现制,而在现金、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等的核算上,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便合理规避风险。
(二)严格落实会计核算制度
修改制定好了会计核算制度仅仅是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切实执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制度的落实以发挥其作用。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要切实落实固定资产账套建立和卡片设置的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以免造成财产的损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强化预算管理
由于新的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得采用原有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处理财务管理的难度以及工作量有所增加。因此要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环境,深化务实财政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排,认真执行,严格监督,并且做到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单位预算经上级批准后,要及时根据上级所批复的预算调整预算计划,对于所批准的项目支出,制定科学的计划,提高经费利用的效率。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并严格按计划执行。
改革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得到增强,这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国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我们发现其中的不足并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同时我们还应当积极的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其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欣.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
[2]徐远东.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N].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张立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4]徐远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会计核算范围范文2
关键词:会计核算 内部控制 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由于事业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往往流于形式,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如单位“结余”科目的处理,由于在前期会计业务的处理不妥,造成账实不符现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3.建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单位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水平尤为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事业经营成本,提高事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同时,建立事业经营成本核算制度,便于掌握其实际消耗,并及时予以补偿,避免出现事业单位越办越穷的困境。也只有建立和完善事业成本核算制度,才能有效考核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要讲究成本核算,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形成合理投入、充分发挥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会计核算范围范文3
在医院中实行的旧会计制度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之后旧的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会计核算缺失,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很多项目无法核算或者存在有核算错误;另外是医疗收入不完整,一般情况下医疗单位的收入并不仅仅是病人方面的收入,同时医院接受的很多医疗课题和重大研究项目也是其收入的一个主要部分,这部分收入在有的情况下在会计核算中得不到体现;还有就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不相符合,旧的会计核算制度下,容易出现很多坏账、烂账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是由于医院相关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的;另外是医院中部分经济业务无法进行会计核算,这些经济业务往往比较新颖,在旧的会计核算制度下无法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分度量,出现了核算无章可依的情况。旧的会计制度在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这些缺陷使其不能很好面对新的发展状况,在医院中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二、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存在的差异
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的地方,这些差异可以从多方面体现出来,通过两者间差异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新的会计制度跟旧的会计制度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
1.适用范围作了调整。
新旧会计制度相比,两者在适用范围上存在有一定差别。旧的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一般都包括公立的医疗机构、卫生院等。新的会计制度下适用范围主要是公立医疗单位,对于基层医疗单位则不适用,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在职能定位、财务管理、资金补偿方面跟一般的医疗单位相比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新的会计制度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并不适用。因此不把基层医疗机构纳入新的会计制度范围内。现在基层医疗单位所适用的会计制度是专门为其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这个规定对其较为适用。
2.新的会计制度具有预算和财务双重信息。
一般的公立医院,国家都会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持,公立医院同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这也是对公立医院的一项基本要求,当国家把资金下拨跟公立医院后,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就有与财政预算管理相关的内容。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相应增加了预算管理方面的内容,比如“财政补贴收入”、“财政补助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等,这些内容的增加就使新会计制下的医疗单位的会计核算方面同时具有了预算和财务双重信息,使其财务管理内容有所增加。
3.医院成本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
新的会计制度跟旧的会计制度相比,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原有的会计制度下,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并不完善,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在成本核算对象、核算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的标准不统一。另外医疗成本也被分为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两部分,这样的划分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成本信息和核算口径存在不统一的地方,很多地方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影响了最终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这对政府部门制定医疗改革政策、医院绩效评价方面都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新的会计制度在这方面进行了完善,其要求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业务活动的耗费按照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对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之后最终形成成本报表。通过成本报表,公众可以对成本报表进行监督,判断医院的收费是否合理,这不仅是对医院的一个监督,同时也是对公众权益的一个充分保障。
4.会计核算机制与方式进行了调整。
新旧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机制与方式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在的医疗经济面临着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对会计核算机制与方式进行调整。近些年,在医疗领域医院合并和代管等经营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这种新的状况,医院必须对以往的会计核算机制和方式进行调整,从特殊的业务处理方面吸取经验,处理好医院本身以及被接管的医院之间的财务关系。调整之后的会计核算机制与方式在当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结语
会计核算范围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 会计核算 模式 应用
前言
在信息化社会中,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会计核算发展的需要,因而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进而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随着我国信息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的方式和手段,这表明,企业的会计核算已经进入到了
个全新的时代。因此,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对促进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显得非常关键。
一、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介绍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核算工作都是由会计工作人员手工进行账户的核算。很明显,这种会计核算模式的工作效率较低,而且传统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些人为的失误。当然,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是在长期的会计工作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尤其是在科学信息技术被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之前,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直是唯一的会计核算模式,即使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仍然具有重要的方面。但是,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不可避免的缺陷是手工核算效率低,并且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容易出错。
二、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介绍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而为企业的财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相比,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保留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基本原理,仍然是通过对各类账务进行处理后为企业提高财务信息。第二,实现了对传统会计核算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很多新型的会计核算软件被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从而提高了信息化会计核算工作的广度和活度,并且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各种电子信息软件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还提高了会计核算中数据处理的精确度。
三、信息化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
(一)信息化深化了会计核算模式
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不仅保留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全部内容,还在序时核算、明细核算和会计报表等方面对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深化。对于明细核算来说,明细核算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和多栏式等形式。但是,信息化会计核算又增加了很多记账口径,从而深化了明细核算。般情况下,信息化会计核算能够编制出任何需要的数据,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数据库的使用,在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下,编制一些所需要的数据显得更加简便。很显然,这些会计核算工作都是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无法完成的。因此,与传统的会计核算相比,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有效地深化了会计核算模式。
(二)信息化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深度
会计核算深度的概念,是指与会计核算工作有关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工作表现为科目的编码。目前,会计核算编码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当然编码越详细,说明会计核算的深度越高。与此同时,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打破了传统会计核算中会计报表的使用,采用更为先进的棋盘式报表。由于信息化会计核算中各种会计软件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率,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会计数据处理,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应用过程中高效率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随着会计核算信息化的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化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深度,以此满足现代化企业会计核算发展的需要。
(三)信息化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广度
会计核算的广度是指会计核算的范围。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不仅包含了传统会计核算的范围,由于些数据库的应用促进了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广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会计核算来说,传统的单会计核算模式很难解决,因而信息化会计核算解决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单的缺陷。另方面,传统的会计核算没有个全面的财务表,而信息化会计核算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信息化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广度。
(四)信息化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活度
会计核算的活度是指会计核算过程的灵活程度。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相比,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只能采用实时核算,而无法进行随机核算,因而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活度较低。但是,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中,不仅可以进行实时核算,还能进行随机核算,由于各种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信息化会计核算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活度。
(五)信息化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
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来说,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是会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因而其时效性较差;而信息化会计核算是利用电子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同时,当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后,需要将核算后的数据传输给相关部门时,信息化会计核算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电子传输,这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另方面,会计核算软件不会受到分期的限制,因而信息化会计核算能够反复地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因此,信息化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实效。
会计核算范围范文5
摘 要 会计核算形式规定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学创新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会计核算形式的创新途径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会计核算 形式 创新
一、前言
会计核算形式规定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学创新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因为在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根本不是由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定期召开各部门系统经验交流会议,创造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的平台。鼓励业务部门帮助会计核算部门深入挖掘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并积极组织培训,通过系统地开展各类政治及业务培训,较好地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为会计核算形式的创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本文就会计核算形式的创新途径谈几点看法。
二、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形式的现状
1.会计核算基础权责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核算的基础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由于大多数生产企业需要进行成本和盈亏的会计核算,收入和成本费用的配比事项也不十分明确。因此,在当前的企业中,会计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存。
2.企业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企业会计核算的任务受行业的性质和企业管理要求的制约,由企业会计的核算特点来决定。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理论体系尚不健全,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3.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对促进会计核算形式的创新的有效性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教育,在专业教育方面知识层次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三、企业会计核算形式的创新途径
1.完善会计内控制度
为了增强规章制度的实效性,多年来,我国会计核算管理部门每年都对会计规章制度进行梳理,着重解决会计核算形式的落后性,使会计核算的控制能够延伸到管理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在制度保证的基础上,基本都能扎实推进制度落实,严格监督检查力度。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三必查":会计主管每日对核算情况必查,财务总监每月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必查,每季对销售部门的账务信息情况必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风险隐患,分清主次,界定责任,坚决按制度规定执行,不仅维护了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权威性,同时也防范了企业经营风险。
2.构建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
企业财务部门应为企业每个会计员工建立差错登记簿,对内部及外部差错进行登记。根据登记簿上差错内容的记录,结合会计核算工作完成情况、政治业务培训、劳动纪律等情况的记载,按照《企业职工绩效工资奖罚办法》进行打分评价,评价结果与奖罚挂钩。有效激励机制的实行,可以充分调动了企业会计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改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3.会计核算电算化
会计核算电算化凭证处理将帮助财务人员完成日常业务的核算工作,可直接处理各类本外币业务、数量金额核算业务;具有引出标准格式凭证,多项目核算,自动校验各种平衡关系等功能;提供模式凭证管理功能,极大简化日常凭证处理业务。核算电算化账簿处理提供了快而准的多种查询筛选功能。总账可按期间、科目级别、币别、科目范围等查询;明细账可按期间范围、币别、科目范围查询。会计核算系统具备固定资产管理功能,可以进行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可自动处理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入、报废、变动等业务,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自动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计提折旧,并进行折旧费用的分配;还可以进行各种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可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4.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
会计核算工作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工作头绪多、对象广、专业性强、难度大,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企业会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布置、严格审查、细致落实,会计核算人员要把思想认识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和现实需要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会计核算要做到日常工作遵章守纪,常抓不懈;人员培训要经常具体,不断提升核算水平;风险防范要细致入微,防范案件发生。旨在通过对会计人员进行等级管理,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学业务、练技能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工作质量,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操作风险控制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优秀会计人员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造就一支具有丰富核算知识和业务技能的会计队伍,会计结算人员要认真负责,实现日常核算和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总体目标。
四、总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朝着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会计模式,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范围范文6
关键词: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体系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理论基础
1.现代控制理论。罗伯特?维纳所著《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将控制论看作是一门研究机器设备、生命活动和社会发展中控制和通讯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强调信息是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反馈是现代控制论给予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理论支撑点。
2.委托理论。一是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委托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委托人对人采取激励或约束等措施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二是集团化企业内的委托关系。集团母公司与下属分子公司是一种多层关系,存在母子公司、分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集团母公司为避免这种损失,必须协调好这种关系,而会计集中核算正是实现这一控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相关理论。一是专业化分工理论。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原来分散在各企业或单位的相同或类似会计核算业务集中,由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可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成本最小化原理。主要是从人工、机构和成本费用的角度,最大化投入产出关系,即追求成本的最小化。
二、集团化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和意义
基于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归纳和分析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应能解决如下矛盾:一是缓解或减轻企业集团中母子公司、分子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和会计主体之间的各类委托关系所产生的利益冲突问题;二是解决集团化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主体众多造成的会计数据分散和信息难以共享的问题,增强对分子公司或相关会计主体的监督、指导和控制;三是通过集中核算的系统设计,可以解决不同层次财务报告的出具问题和内部对账流程长、速度慢的问题;四是压缩财务核算管理层次,精简机构和人员。
三、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面临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一)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与集团管理体制调整的关系。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所有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全过程需要透明处理,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集团内部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中国石化在会计集中核算上实行总部统一管理,企业分级核算的管理体制。但目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主体多,企业级次较长,会计监督和管控的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必须调整完善建立集团化的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体制,彻底改变分散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
(二)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与会计核算标准的关系。
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客观上要求集团所有企业必须在集团公司的网络信息会计核算平台上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要求会计核算标准和业务流程处理必须全部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和业务流程不统一,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就难以进行。目前,中国石化某些企业存在会计核算标准不够统一,虽然集团公司《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和股份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实现了会计制度的统一,但都存在会计核算标准统一不够具体的问题,造成某些企业间同一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和口径不统一。
(三)集团化会计集中核算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实施集团化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实时地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现行的中国石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股份公司ERP系统,在开展会计集中核算时,网络信息系统都要按照新的要求进行完善。
四、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架构和特点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组织机构主要分为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两大部分,在会计集中核算上实行总部统一管理、企业分级核算的模式,主体多,企业级次较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总体设计方案是“一套标准,两个平台、相互链接,自动集成”。“一套标准”,就是集团公司上市、非上市部分使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两个平台”,是指非上市部分用ERP打造非上市企业共用的一个标准平台,股份公司采取BW&BCS的方式建立股份公司会计信息集中平台。“相互链接”,就是这两个平台资源共享,基础标准是一样的,是相互链接的。“自动集成”,就是各层次的合并会计报表是自动生成的。
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主要包括以下系统:1.标准管理平台。用来管理会计核算所使用的标准编码类别和内容,确保在集团公司内严格统一;2.会计信息集中平台。主要功能是处理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生成各种层级各种口径的会计报表;3.交易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依托和提升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涵盖现金和非现金的全部内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