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范文1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FDI)
制造业
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
一、前 言
三十多年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取得了优秀业绩,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外资大规模流人中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资本总流量大幅下降,但中国吸收的外资仍然保持了良好势头。2008年达到924亿美元,2009年为900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FDI流入514亿美元。截至2010年6月,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70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万亿美元。
FDI源源不断地流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其中,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领域之一。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等。其中,市场集中度是测量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指标,反映企业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衡量市场结构的最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FDI对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文章结构如下:一是文献综述;二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三是在二位、三位行业细分基础上,统计我国的市场集中度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四是对重点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剖析;最后是结论性评述。
二、文献综述
关于FDI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探讨。Lall(1979)研究FDI对马来西亚46个产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认为跨国公司进入后,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资本密集度,导致东道国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提高。Nigel Driffield(2001)以英国为例,研究FDI与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关系,证实了FDI通过增加东道国产业的竞争压力而降低其市场集中度。Artless&Roberts(2006)研究产业集中度水平及其变化的决定因素,认为所有制因素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呈现U型关系,最小经济规模是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唯一因素。Mod & Peria(2007)的研究表明,FDI提高了拉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Barajas,Steiner&Salazar(2000),Denizer(2000)&Demirguc-Kunt,Leaven&Levine(2004)也得出了类似结论。Filiz Elmas(2009)通过对土耳其制造业的研究,发现FDI与市场结构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国内学者江小涓(2002)以我国汽车、移动通讯设备和洗涤用品行业为例,分析FDI的市场结构效应。认为外资进入使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FDI的溢出效应,使跨国公司难于保持垄断地位,市场结构由垄断转变为完全竞争。吴定玉(2004)通过实证研究,认为FDI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汽车业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但不会导致垄断。易小佳等(2006)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分析外资对我国市场结构和市场格局演变的影响,认为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的竞争将提高市场集中度,导致市场趋于垄断。曾慧(2008)认为FDI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进入阶段而异,FDI进入初期导致市场集中度降低,进入一阶段后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
以上成果显示,对该领域的研究视角多样,结论未能统一,FDI对东道国市场结构或集中度的影响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并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特定行业,缺乏总体性分析,没有对市场集中度的统计考察,也未能进行动态分析。本文采取实证的方法,建立综合性面板模型,对外资对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然后,在三位细分行业的基础上,采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特征。既丰富了研究内容,又体现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三、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许多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论证市场集中度水平的决定因素,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一系列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Lall(1979)选取规模经济、资本变量、市场规模、市场容量增长率、广告投入以及外资份额等变量,作为影响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因素。Bourlakis(1987)将出口值、杠杆比率等变量加入模型,对其研究进行补充。Curry,Bruce&K,D,George(1983)将若干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认为市场容量增长率、广告支出、资本需要量、企业规模、规模经济等因素影响市场集中度。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借鉴国外研究中的资本变量、杠杆比率、市场规模等变量,并将外资份额变量置换为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加入行业内企业数目变量,以此作为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各因素分析如下:
1.外商直接投资额(FDI)。FDI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方向不确定,可能导致其提高,也可能导致降低,亦可能不存在相关关系。
2.行业内企业数目(NUM)。在竞争性程度较高的市场上,随着企业数量增加,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降低,市场集中度降低,因此,行业内企业数量与市场集中度负相关。
3.资本密集度(FOTA),一定程度上反映资金进入壁垒,潜在进入者要进入市场,必须具备资金实力,这种增大的资本量就构成较高进入壁垒。资本密集度系数越大,资金进入壁垒越高,新企业难以进入,市场集中度愈高。计算方法为:固定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预期资本密集度与市场集中度正相关。
4.杠杆比率(LEV),即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杠杆比率反映规模经济壁垒。该比率越高,表明规模经济壁垒越高,在位企业市场份额越大,市场集中度相应较高,预期LEV变量系数为正。
5.市场规模(G)。市场规模越大,行业内有效厂商越多,预期市场规模与市场集中度负相关。采用销售收入衡量市场规模。
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以制造业市场集中度(Y)为被解释变量、以上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面板模型: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应用我国制造业169个三位细分行业2003-2007年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FDI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其中市场集中度选取前四家企业的市场份额(CR4)。
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回归分析,为避免异方差,采用GLS方法,研究FDI与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相关性,并建立市场集中度的回归模型。
(三)模型结果
利用Eviews 6软件,使用GLS对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与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通过Hausman检验,得到结论是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首先将所有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
下:
Y=14.9580-0.000333FDI-0.000140NUM+O.006746FOTA+5.499335LEV-1.87E-09G
t=16.45072-0.639839-1.736211
1.3169683.665195-4.478666
p=O.0000 0.5225 0.0830 0.1883 0.0003 0.0000
R2=0.988579
F=335.7249D.W.=1.816135
模型的可决系数R2=0.988579,拟合较好。当显著水平为0.05时,F值为335.7249,大于临界值,总体显著性较好。DW值为1.816135,不存在自相关。检验各变量的显著性,当显著水平为0.05时,常数项和解释变量LEV、G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FDI、NUM和FOTA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其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不显著。将NUM和FOTA去掉后,再次回归,结果如下:
Y=15.01522-0.000294FDI+5.104689LEV.2.17E-09G
t=17.79673-0.5770663.583879-5.716944
p=0.0000 0.5641 0.00040.0000
R2=0.986766 F=293.4488.D.W.=1.815457
模型的可决系数R2=0.986766,拟合较好。当显著水平为0.05时,F值为293.4488,大于临界值,总体显著性较好。DW值为1.815457,不存在自相关。检验各变量的显著性,当显著水平为0.05时,常数项和解释变量LEV、G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FDI却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其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不显著。
杠杆比率(LEV)变量与市场
集中度正相关,其系数为5.104689,表明杠杆比率提高一个单位,市场集中度将提高5.104689个单位,该结论证实了理论分析结果。
市场规模(G),其系数为2.17E-09,说明市场规模每扩大1单位,市场集中度即降低2,17E-09单位。理论上讲,市场规模越大,即意味着该行业销售收入越高,行业内有效厂商越多,每一厂商市场份额相应降低,市场集中度随之降低。该结论符合理论预期。
四、市场集中度的动态统计分析
衡量市场集中度主要有两种方法: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是最基本的指标,反映产业内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通常以销售额或资产总值为衡量标准。相对集中度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HI)应用最为广泛。各类集中度衡量标准如表1、表2所示。
该部分采用统计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动态分析。
(一)制造业两位细分行业市场集中度
依据2003-2008年数据,我国制造业两位细分行业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30个两位细分行业的CR4均低于30%,按照贝恩市场结构分类,属于原子型,其中,CR4低于10%的有22个行业。2003-2008年,7个行业的集中度趋于上升;23个行业的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下降行业占76.7%(表3)。
对于CR8,29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低于40%,按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属于原子型,其中,18个行业的CR8低于10%;只有C16介于40―45%,属于低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2003-2008年,6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余均下降。集中度降低的行业占80%(表4)。
基于相对集中度分析,我国制造业的HHI值也较低。30个行业的HHI指数均低于500,属于竞争II型市场结构。其中,HHI指数值在50以下的行业有22个;4个行业的HHI值介于10和100之间;C25、C28和C43的HHI指数值介于100-150之间;只有C16的HHI值在400-500。2003-2008年。30个行业中,5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趋于上升;其余25个行业均降低,集中度降低的行业占83.3%(表5)。
概括起来,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的行业有:烟草制品业(C16),纺织业(C1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C1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c3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40),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c42)。
(二)三位行业细分市场集中度
依据2003-2008年制造业三位细分行业数据分析,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依然较低。在169个子行业中,151个行业的CR4低于30%,属于原子型市场结构,其中,65个行业的CR4低于10%;卷烟(C162),竹、藤家具(C212),再生橡胶(C294),橡胶靴鞋(C296),烘炉、熔炉及电炉(C356),航空航天器(C376),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C399)等7个行业介于30-35%之间,属于低集中寡占型;介于35-50%之间的有5个行业,分别是:其他烟草制品加工(C169),纸浆(C221),贵金属冶炼(C332),农、林、牧、渔专用机械(C367),通信设备(C401),属于中(下)集中寡占型;烟叶复烤(C161)、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C379)、雷达及配套设备(C402)、其他仪器仪表制造及修理(C419)4个行业介于50-65%之间,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动态剖析,只有34个行业市场集中度趋于上升,其余均呈现下降趋势,市场集中度下降行业占79.9%。
基于CR8,有151个子行业的CR8低于40%,属于原子型市场结构,其中,CR8在10%以下的包括32个行业;C294、C367、C376、煤制品制造(C423)等4个行业介于40-45%之间,属于低集中寡占型;12个介于45-75%之间,属于中(下)集中寡占型,最高的是C169。动态剖析,只有28个行业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余行业市场集中度均降低,集中度降低行业占83.4%。
对于HHI指数,160个行业的HHI指数低于500,属于竞争Ⅱ型,其中,HHI指数低于100的就有94个行业,占55.62%;C169、C296的HHI值介于500-1000之间,属于竞争I型;C221、C402介于1000-1400之间,属于低寡占Ⅱ型;C161、C379介于1400-1800之间,属于低寡占Ⅰ型;只有C419介于1800-~3000之间,属于高寡占Ⅱ型。动态分析,只有32个行业市场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余均下降。
五、重点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我国吸收外资的重要行业,本部分选取绝对集中度CR4指标,对其市场集
中度分析。
(一)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
在医药制造业三位细分行业中,根据贝恩市场结构分类,化学药品原药制造(C271)由低集中寡占型演变为原子型。化学药品制剂(C272),中药饮片加工(C273),中成药(C274),兽用药品(C275),生物、生化制品(C276),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C277)等行业一直处于原子型。动态分析,C271下降较快,C272变动平缓,C273、C276、C277振荡下降,C275、C275平缓下降(图1)。
(二)通用设备制造业市场集中度
通用设备制造业中,锅炉及原动机(C351),金属加工机械(C352),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C354),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C355),风机、衡器、包装设备等通用设备(C357),通用零部件及机械修理(C358),金属铸、锻加工(C359)都是原子型,起重运输设备(C353)由低集中寡占型变为原子型。烘炉、熔炉及电炉(C356)由原子型变为低集中寡占型,后又进入原子型。C355、C357-C359的CR4基本低于10%,平缓下降;C353趋于下降;C356下降明显(图2)。
(三)专用设备制造业市场集中度
专用设备制造业9个细分行业中,只有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C367)为低集中寡占型,其余行业均为原子型市场结构。C367行业集中度先升后降,波幅较大;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C366)平缓下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C368)下降幅度较大;其余行业平缓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图3)。
(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市场集中度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中,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C379)由中上集中寡占型变为中下集中寡占型;航空航天器制造(C376)由中下集中寡占型变为低集中寡占型;其余行业均为原子型。动态分析,铁路运输设备制造(C371)、摩托车制造(C373)、自行车制造(C374)波动不大;汽车制造(C372)、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C375)平稳下降;C376振荡下降,幅度也较大;C379下降明显,由65.28%降为39.2%(图4)。
六、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大量的FDI对我国经济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产业依附、行业垄断、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等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其核心是外资是否控制了我国的产业,市场集中度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FDI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研究结果证明,FDI没有对我国的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产生影响,各细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呈现日益下降的态势。
关于本文的研究结论,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但并非等同。因为影响市场结构的还有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等因素。由于公司之间差异较大,且具有隐蔽性,所以难以对差异化和壁垒深入研究。事实上,目前许多跨国公司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封锁、商业贿赂、上下游关联企业控制等手段,在华构筑了层层市场壁垒。表面上完全竞争的市场,背后隐含了种种不公平的竞争。
第二,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本文判断市场竞争性的唯一依据是相对集中度和绝对集中度指数。该指数的计算与国家的经济规模密切相关。像中国这样经济总量庞大的国家,任何一个细分行业都存在成千上万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谋取较大的市场份额都十分困难。CRn和HHI指数所决定的市场结构类型,未能将大国和小国经济加以区别。因此,根据CRn和HHI指数所判定的我国市场结构类型容易造成低估。
第三,FDI的不均衡性。长期以来,我国吸收的FDI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特别是行业和地区不均衡。表面上,我国FDI的2/3流入了制造业,约1/3进入服务业。事实上,服务业中房地产占60%,商务服务和零售批发占30%;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FDI总量的10%以上。虽然FDI对我国的整体市场没有构成垄断,但部分行业被外资牢牢控制,例如IT产业,外资占据了国内市场的65%,垄断了出口市场的93%。在个别产品上,外资企业的控制力更为明显,例如上海强生与罗氏制药一起垄断了目前中国血糖仪60%到70%的市场。所以,鉴于FDI的行业不均衡性,需要仔细分析个别行业、个别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当然,外资企业并非是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医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范文2
医药板块经历了2010年业绩超额透支后,2011年开年以来股市表现低迷,行业增长也受到市场质疑,目前行业估值已接近27倍PE;但是通过对目前人口结构状况、消费未来增长带来的巨大需求以及行业目前的增长状况等因素分析后表明,目前医药产业增长依然稳健,行业未来增速有望保持在27%以上,而且这种需求将随着人口的结构变化以及消费刺激而加速,因此预测板块估值修复在即。
首先在人口老龄化上,预计到201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亿人,2016年达到3亿人,我们认为,老龄化因素的加速将是医药市场需求的决定性因素,而背后的消费升级将是行业快速增长的催化剂。
其次,2011年一季度医药行业制造业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分别为27.74%和22.29%,低于整个工业平均收入和利润增速,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通涨导致了资源类和很多消费品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远高于2009年同期水平,致使医药行业相形见绌,同时医药行业受制于降价因素影响行业增速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因此行业增速对比其他行业并不明显,但实际上医药行业增长依然一如既往。
最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前期出台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仅仅是整个医药行业2011年的预演之作,未来很有可能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等行业政策,因此行业政策刺激将有利于医药股进行估值修复。
本期我们选择居评级上调的莱美药业、翰宇药业进行简要点评。
莱美药业(300006)
收购兼并加速公司做大做强步伐
公司专注于注射剂的生产,主要产品分为抗感染药系列和特色专科药两类,以喹诺酮类为代表的抗感染药是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抗感染药系列产品新,市场空间广阔。甲磺酸帕珠沙星作为第四代喹诺酮类抗感染药,该品种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喹诺酮类抗感染药之一,预计未来高速增长的态势将维持,未来公司该产品有望随着募投项目的达产继续放量。氨曲南制剂是抗生素制剂中增长最快的品种,随着医改、社区医疗、新农合的推进,氨曲南制剂有望持续稳定增长。未来该产品有望受益于氨曲南制剂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增长前景看好。
募投项目原料药部分今年有望达产。原料药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投产,氨曲南原料药以及伏立康唑原料药将实现对外销售,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制剂产能目前仍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将通过车间改造等手段增加产能。
收购兼并加速公司做大做强步伐。2010年下半年,公司先后收购了康源制药以及禾正制药,收购康源制药有助于加强公司在包材上的优势,收购禾正制药在丰富公司中药产品线的同时也有助于后续新中药品种的销售。
公司已具备国际化合作的条件。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高标准建设的制剂生产基地,从全球目医药行业产业转移的发展态势看,我们预计将来公司有可能会与国外大的制药公司在研发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展开多方位的合作。
翰宇药业(300199)
受益医保扩容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2万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1275万元,同比增长407%;每股收益0.13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03元。净利润增幅大于收入增长幅度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补贴的大幅增加导致营业外收入同比增长203%;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升高11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33%,同比大幅下降17个百分点。
受益医保扩容,公司胸腺五肽、特利加压素放量销售,带动业绩大幅增长。公司是国内少有的“三位一体的”多肽药物专家,业务涵盖多肽制剂、多肽原料药以及客户定制多肽。一季度国内制剂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91万元,同比增长99.09%,此外客户肽和原料药实现营业收入320万元,同比增长162%。主要是由于胸腺五肽医保范围扩大,由原来的3个省扩容到13个省,特利加压素进入10个省医保,医保放量,带动业绩的大幅增长。
研发费用加大,后续产品值得期待。公司研发费用大幅增加,导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9.88%。公司是我国研发实力最强的合成肽企业之一,目前已经拥有16个多肽制剂的生产批文;2011年首访药物艾菲肽有望获得生产批文,2012年卡贝缩宫素、胸腺法新、阿托西班等仿制药也将陆续推出,研发投入加大,未来新产品叠加效应将愈加明显。
电子行业:业绩增长放缓
在投资评级下调的25只股票中,电子行业有3家公司入围而名列榜首,具体原因何在?
今年一季度,A股电子板块实现总营业收入558.30亿元,同比增长21.42%,净利润23.58亿元,同比增长20.29%;同期沪深300板块板块营业收入558.30亿元,同比增长28.67%,净利润4239.19亿元,同比增长23.72%。
从子行业来看,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最快的子行业是磁性材料行业,营业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依然是半导体行业,10个子行业中有6个子行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显示器件和光电行业出现了利润负增长。
板块估值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居高不下加剧风险。从我们统计的BH电子指数估值来看,目前电子行业估值为47.12倍,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仅有13.76倍,电子行业板块不具有估值优势,从细分子行业来看,半导体、照明、磁性材料估值相对较高,印刷电路板估值较低。从BH电子行业指数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来看,目前电子板块估值溢价率为342%,仍然处在历史高位。这种高估值以及高的溢价率,加大了行业的估值下行风险,而且从一季度业绩来看,行业今年实现30%以上的营收同比增长确定性较小。
本期我们选择居评级下调的聚光科技进行简要点评。
聚光科技(300203)
公司面临三大风险
未来2-3年,国家将不断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环境监测系统市场规模CAGR将达20%以上,我们预计到2013年,整个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同时随着生物沼气、生物制油等环保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CAGR将超过15%。
医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范文3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性,并立足我国国情、科技和产业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认为,现阶段,我国应重点培育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以及24个重点方向(见图1)。近年来,我国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了不同程度发展,部分产业在技术研究上与国外相差不大,有的产业规模甚至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高达2.7万亿元,其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一是新能源产业。2009年,光伏发电市场装机量约160兆瓦,占全球装机总量的2%,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为4011兆瓦,占全球总产量的44%;2010年,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高达5000兆瓦,位居全球第一位;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于2006~2009年连续4年获得翻倍增长,截至2009年底,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580万千瓦,风力发电能力排名世界第二;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1500万千瓦,占当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总量的48%,到2010年底,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经高达3000多万千瓦,实际吊装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截至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500万千瓦,沼气年均利用量约为140亿立方米,成型燃料约为3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为180万吨,生物柴油利用量约为50万吨;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火力发电在总装机量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仅占26.6%,虽然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超过欧洲,但非化石能源比例基数远远低于欧洲的46%。同时,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从目前情况来看,新能源市场需求尚未充分挖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煤,煤炭为24.24亿吨标煤,占总量的69.65%;石油为6.34亿吨标煤,占比为18.21%;天然气为1.60亿吨标煤,占比为4.59%;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新能源仅为3.12亿吨标煤,所占份额仅为8.96%。
二是节能环保产业。“十五”期间,因国家加大对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力拉动相关产业市场需求,节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71万亿元,其中:节能业占14%,环保业占26%,资源循环利用业占60%;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高达2.8万亿元,并以年均15%的速率增长,其中:环保业产值超过1.1万亿元;预计2010~2015年,城镇污水垃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达6000多亿元,运营服务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国家环保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额度为3.1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超过2000亿元,年均环保投资将高达6200亿元。
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09年,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0.1%,覆盖80%以上的网民群体,较2008年提高1.6%;用户规模达到3.1亿人,年增长7369万人,年增幅31.5%;品牌网络广告市场收入121.4亿元;网络信息服务业总体规模达到9400亿元,其中:非话费收入合计达到4130亿元,占43.94%;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达到9315亿元,增长超过25%,经济总量和增长幅度超过了连续20年高增长的通信行业。据工信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仅次于美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超过6万亿元,软件业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尤其是面向个人消费的电子商务,其网上零售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五年内复合增产率超过30%。
医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范文4
[关键词]医药企业;产品创新;新药研发
[中图分类号]F27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36-02
医药产业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研究结果,2012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达到9261亿元,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2005—2010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期2013—2020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以年均12%的速度继续高速扩容。
伴随着药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医药企业也在迅速发展,数量和规模上都有所增加,但在总体上与世界医药强国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上万家国内制药企业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主要生产和销售仿制药,靠低廉的价格取得竞争优势,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另一方面,数十家外资企业不断地进行研发和产品创新,依靠强大的品牌优势和临床必需的新药,占据了我国高端主流医院的用药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使得我国的医药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研究认为,企业的产品创新程度与企业的成功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统计数据表明,在药品创新领域,突破型创新药物仅占到创新药物的20%,但其中的60%会取得市场成功。而改进创新的药物占到创新药物的80%,其中的成功率却不到15%。因此,中国医药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医药市场中取得成功,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产品创新能力,特别是突破型创新的能力。
本文旨在对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创新存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对其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一些有益建议。
1 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从新药研发、临床前到临床研究,最后到产业化的整体创新布局,部分创新平台标准已达国际标准。我国医药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已经有了明显地提高,但与大型跨国医药公司相比,无论是在创新形式上,还是在投入产出比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1 我国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在其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一词,提出创新就是制造企业建立的新的生产函数,并提出了创新的类型:提供一种全新的产品或新的产品功能;生产流程和方法的创新;开拓一个新的产品市场;新的采购来源。
对于医药企业的产品创新,首先仍然是新药研发,尤其是对新的分子实体(NMEs)的研制。这是所有制药公司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医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经济效益的源泉。如葛兰素与雷尼替丁等大型跨国医药公司的发展轨迹都说明了这一点。然而我国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能力十分薄弱,从我国成立第一家医药企业开始,为了解决民众能不能吃到药的问题,就主要是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是仿制药大国。虽从“十一五”以来,我国的医药产值增长迅猛,但是要把一个拿来主义企业转变为自身研发的企业,必然要经历长时间的努力。
此外,医药企业产品创新还体现在对现有药品剂型的改良上,制剂新品种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与新药品的开发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在制剂创新方面,走在前面的仍然是发达国家的大型医药企业,而我国的药品制造企业对此却不十分重视。
工艺创新和市场创新虽没有新产品对医药技术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对于产品创新乏力的医药企业及不受专利保护的“老”产品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得到重视。一方面,工艺创新对医药企业,尤其是原料药生产厂家尤为重要。不断地工艺创新,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我国医药企业不断加强对工艺创新的关注和投入,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在著名的“地塞米松之战”中,我国天津药业就凭借有效的工艺创新打败了法国罗素公司。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市场成功才是产品成功的真正体现。纵观发达国家跨国医药公司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成功的例证和失败的教训。如今,我国的医药企业正处于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重要阶段,医药企业对市场创新也非常重视,不断地从市场观念、市场定位、市场战略、市场行为和营销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当前,我国医药三资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哈医药等一批新兴医药企业的崛起,都与成功的市场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都在大力开展工艺创新和市场创新,而进行有效的产品创新,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都有一定难度。面对潜力巨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如何在跨国企业不断扩大的竞争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产品创新已成为我国医药企业的重要选择。
1.2 创新投入不足
企业产品创新资源的投入一般包括资金的投入、人员数量和质量的投入三个方面,这是企业进行药物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企业进行药物研发的决策体现,可以间接反映出企业药物研发能力的水平。根据Bartleet的“医药技术价值链理论”的研究,医药企业的创新水平与创新投入是正相关的。
一般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创新研发的资金总投入占到了销售收入的15%~20%,而我国医药企业的创新投入虽然在进入21世纪后都在稳步增长,但目前平均年投入所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还不足10%。
在研发人员投入数量和质量上看,跨国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占到了员工人数的近20%,绝大部分都具有博士学位,而我国医药企业中,从事药品研发的人员还不足总人数的10%,而从事药品研究的人员中本科生较多,高学历人才不够。
一般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都要经过仿制、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欧美国家的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已经处于自主创新阶段,而我国目前正处于从模仿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的阶段,这与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创新投入低有着直接关系。
2 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的对策
对于我国医药企业来说,自主创新和重大发明专利都较为稀缺,针对目前我国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并吸取欧美大型跨国医药公司的宝贵经验,本文认为想要又好又快地提高我国医药企业创新水平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2.1 加大创新力度,增加创新投入
第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鼓励医药企业创新。医药企业的产品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包括我们的邻国印度等国为了鼓励企业进行医药创新,都建立了完善的税收优惠和财政政策。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为医药企业创新提供一系列的税收减免政策、自主创新药物研发的政府科技立项资金支持以及其他财政补贴和支持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第二,提高专利保护力度。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关于药品侵权案件一直存在着维权成本高,审判周期长,处罚力度轻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医药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我国应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了补偿医药企业因药品研发和专利审批等失去的时间,给予批准后的新药一定时间的市场独占保护或专利延长期保护。保护创新药品在限定时间没有竞争威胁,鼓励医药企业的自主研发。
2.2 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
信息、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使得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医药企业要想快速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的创新速度,应该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集成创新。
我国政府可以借鉴美国的“硅谷模式”,英国的“合作伙伴计划”,日本的“官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医药企业内外部资源,完善产学研联动机制。我国目前拥有的医药工业企业及各类药品研发机构的数目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使得药品的产学研过于分散。因此,在加大对国内医药创新型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到整合资源,引导和支持医药相关的科研院所、科研资金、科研人才等向有创新能力的医药企业集聚。加强我国医药产业的集中度,逐渐形成规模经济,增强我国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
3 结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药企业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医药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愈加变幻莫测,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发现,仅仅依靠良好的生产效率、低廉的价格已经不能保持竞争优势。医药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在日益庞大的医药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对于我国医药企业来说,自主创新和重大发明专利都较为稀缺,为了提高创新效率,就必须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集成创新。
参考文献:
[1]姚雪芳,丁锦希,邵蓉,等.中外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比较分析——基于医药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 2010,19(24):2231-2239.
[2]邢花.创新集成与我国医药企业竞争战略研究[J].中国药房,2001,2(7):388-390.
[3]丁锦希,季娜,李晓婷,等. 我国生物医药创新投入及其政策成因分析 ———基于中美欧创新投入现状的实证评价[J]. 科学管理研究, 2012, 30(4):10-14.
[4]张兆晖,茅宁莹. 关于评价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6):404-406.
医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范文5
[关键词]健康产业;可持续;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0)04-0146-03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任何其他幸福。我们几乎所有的幸福都取决于健康。”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健康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并从国家层面制定了各自的健康战略。作为改善国民健康、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健康产业被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是“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更有专家提出,“健康也是生产力”。
一、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健康产业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健康产业仅指与人身体健康有关的、与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广义的健康产业不仅包含与人身体健康有关的医药、医疗产业活动,还包含围绕医药、医疗活动有关的边缘性产业,如制药设备、包装、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活动。健康产业的产业链非常长,它包含医药、保健品、食品饮料、医疗器械、中药、化妆品等的生产制造,同时包含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休闲健身、营养保健、咨询服务、健康人才的培养等服务领域。正因如此,它对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并安置就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健康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增长潜力巨大
我国健康产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以健康食品和保健服务业的兴起为标志。2003年SAS风暴过后重新唤醒了全民的健康意识,催生了健康体检行业。2005年健康体检机构及体检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健康管理理念被引入并广泛传播。2009年中国政府制定“健康中国2020”发展战略,并启动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健康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并且拥有20%的年增长速度,预计从2011年至2015年,年平均增幅将达23%至24%。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健康产业规模已超过5000亿规模,未来5年还会递进式增长。目前,我国健康产业由六大基本产业群体构成:第一,以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产销、应用为主体的医疗产业;第二,以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非(跨)医疗产业;第三,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第四,以个胜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顾问、体育休闲、中介服务、保障促进和养生文化机构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第五,以消杀产品、环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机农业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第六,以医药健康产品终端化为核心驱动而崛起的中转流通、专业物流配送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
(二)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和中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40%,而我国这一比例不到15%;从人均医疗器械费用来看,我国目前医疗器械人均费用仅为6美元/人,而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器械费用大都在100美元/人以上;从具体配备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配备水平较低,目前,我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在不同地区平均缺口率达到30%~50%。从现有设备水平来说,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60%左右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亟需更新。根据CVSource数据库统计,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利润总额近115亿,占医疗健康产业总利润额的14.3%。随着医疗设备更新周期到来和医疗改革对基层医疗的大力投入,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全球的生物制药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我国生物制药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虽然也有诸如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一批优秀的生物制药企业,但由于生物制药新药研发投入资金要高,我国生物制药与欧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明显差距。2010年国务院把生物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因此,我国的生物制药潜力巨大。
中药行业一直以来受到我国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1996年,我国就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十多年来,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绩。据国家中药主管部门统计,2009年底产值达2000亿元,占我国8666亿元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22%。但是,我国中药产业企业规模小、产品多,创新品种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低,科技含量很低,多为原药材或粗加工,缺乏精品。日本的中药原料75%上来自中国,但日本的中药产品在国际中药制剂市场却占有80%的份额,其中返销中国的药品已经占到了中国医药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在国际医药市场却仅占5%左右的份额。我国中药历史悠久,随着中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未来更具有崛起的良机。
(三)资本市场将在我国健康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健康产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医疗的深入、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和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的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增长迅猛,境内外IPO持续稳定、跨国药企入境并购不断增加、新医药基金不断涌现。2010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共披露VC/PE投资事件132起,投资金额累计约82亿元。2011年VC/PE角逐医疗健康市场热情不减,前三季度投资金额累计值呈爆发式增长。1~9月所披露的投资事件达84起,投资金额超223亿元,是2010年全年的2.7倍。未来的市场将靠实力取胜,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也将会和资本结合,发展机会偏向资本实力。
(四)医药行业创新能力弱、市场集中度不够,药品采购和流通机制不合理
2008年中国医药行业前10强占全国纯药品工业产值的11.5%,而世界前10强的集中度达到49%,美国前10强占的比例是51%,世界前50强占69%。2007年,我们医药产业前三位市场占有率达到19.2%,而美国的巨型产业前三位加在一起占市场份额95%。我们的企业还不够规模,集中度还不够,很分
散,国内有4000多家制药企业,但是真正能做大做强,达到美国前10强的企业还没有,差距较大。
二、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经济学理论认为,需求是市场存在的前提,而市场是政策、人口、购买力和消费意愿四因素的统一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倾向与大力支持,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健康观念的改变和新医改的深入和细化,有力推动健康产业产生巨大的经济发展力,我国的健康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
(一)国家政策的倾向与大力支持
2009年3月,中国政府公布了大规模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计划,承诺在2009-2011年三年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来发展国家医药卫生体制,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人口覆盖率从当年人口的约65%提高至2011年人口的90%。首先,医改促进了消费升级,潜在需求被释放。更多的病患将有能力购买医疗产品,从而形成杠杆效应,需求将迅速放大。其次,国家将采取“低水平、广覆盖”的策略,着重加强城市社区医院和农村卫生院、卫生所等基础医疗机构的建设,构建起基础医药卫生服务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基础医疗器械和低端普药将放量增长,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快速上升,销售利润率逐步提高。健康测算表明,在健康领域投入一块钱,经过整个社会一波再一波的发展,达到八块钱左右的收益,从而带动了健康产业的医疗、保健、医药、卫生等的整个产业链的发生了巨大变革。
(二)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形成
英国学者贝恩德指出。健康产业背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人口统计学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目前,中国已经开始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历程。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我国已于1996-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当下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32亿,占总人口的8.4%;预计2016年将达到1.358亿,占当时总人口的9.7%左右。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老年健康产业,其中包括营养食品、保健用品、老年人护理、老年保健康复等方面。
(三)疾病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过去的30多年间,我国居民的死因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8.2%降至5.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所占比例由76.5%上升到82.5%,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已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敌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最大威胁。10年间我国超重者增加了1亿,1.6亿人血脂异常,2亿人高血压(全球10亿高血压)。《2010年中国城市大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60%,真正意义的健康人仅占2.5%左右。未来的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应当是从以治疗为主转为以预防为主,以传染病预防为主转为以慢性病预防为主,医疗保健服务消费需求将迅速增加。
(四)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健康消费观念加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GDP连续30年保持了10%的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GDP增速为10.4%,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人达到1.9109万元,是2000年的3倍多。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在美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也超过了10%。2010年,健康产业仅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三、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从国家层面制定健康产业发展战略
从国家层面确立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从税收、金融等政策法规上支持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制定健康产业技术标准,提高行业监管力度。树立健康理念,普及健康教育。创新健康技术,注重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消费观念,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从理念上树立健康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健康投资是回报最大的投资,健康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播健康知识和信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对生物制药、传统养生保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快速申请和认证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新技术、新产品实行研究开发的税收优惠,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引导险投资投入健康产业领域,完善促进保健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明确业务主管部门、监督主体及市场准入,产业标准等事项,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有效的健康管理产业体系。其一,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上医治未病”、“阴阳平衡与协调”、“辨证施治”、“扶正固本”等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的健康管理理念高度契合。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通过中医的方剂、针灸、推拿、气功养生等治疗手段与食疗、药浴及身心锻炼等辅助手段能解决绝大部分的健康问题,尤其是亚健康的调理问题。其二,“养儿防老”是中华的传统思想,通过构建“家庭护理”和社区结合的方式实现老人的健康管理。其三,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随着医改的覆盖,治病支出的降低,这部分人的健康管理也存在巨大市场。其四,随着经济的发展,先富起来的人存在个性化的、高端的医疗管理需求。
(三)大力补充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产业
商业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重要健康保障。美国参加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口占85.l96%,我国台湾地区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高达96%。我国目前覆盖人群不足12%,且产品单一,同质严重,规模小、赔付率较高。因此,我们要开发个性化、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独生子女政策的健康保险产品,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补充医疗保险市场的健康保险产品。
我国的各保险公司密切关注健康保险。平安保险与南非最大健康保险公司Discovery合作共同开拓中国广阔健康险市场。同时,进行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合一,发展健康保险的全新模式。中国人保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准备开发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独生子女政策、家庭养老等的健康保险产品。
(四)加大医药流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高度分散,并经常因其低效率和低透明度而遭到质疑。发达国家药品流通市场已比较成熟,批发环节的集中度高,“规模化、集约化”特征比较明显。我国现在的主要情况是数量多、规模小、效率低、费用率高、行业集中度过低。截至2008年底,全国《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增加到38.0855万家,药品批发企业共有1.3292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共有1985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共计36.5万多个。中国前3大医药流通公司只占市场份额的20%,美国前3大药品分销企业就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日本前3大药品分销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总和近70%。因此,减少企业数量,加大兼并和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朝着医药物流连锁第三方化的方向发展。
医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范文6
今年的情况有一些变化。2014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还没“熬”够,就有些急不可耐。除了新股发行的制度性因素外,A股僧多粥少也是一个方面。然而这些短期因素不是决定长期价值投资的根本性阻碍,我们仍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本身。特别是随着2016年的临近,很多次新股上市也快满两年了,行业和公司的成长性也将逐步显现。
因此,进一步聚焦130只创业板上市的次新股,显然有助于提高寻找未来10倍股的概率。我们相对关注具备两方面特质的公司。一是公司所处行业空间广阔或前景看好,即“大行业小公司”,这一直是粉丝众多的选股方向;二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这能为公司的长期成长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业务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TMT领域无疑是最具有“魅力”的。比如,腾信股份所处的互联网广告是个千亿规模的市场(公司2014年收入近10亿元),同时增速超过40%,充分竞争又具有粘性的市场格局有利于公司外延和内生协同成长。类似的公司还有中文在线,整个数字出版行业2013年规模超2千亿元,用户极为分散,公司作为内容提供商位于核心价值链环节。信息发展的主业除了相对稳定的档案信息化外,食品溯源业务也值得关注,前期完成招标的35 个城市中,公司先后中标13个。
与美国相比,医药板块的次新股也许在创新上有所欠缺,但也不乏看点。博腾股份为跨国药企提供包括抗癌、镇痛等功能的创新药医药中间体的定制研发。2012年全球医药定制市场规模近300亿美元,公司占有率不足1%,同时公司客户集中度极高,仅强生一家的收入贡献就达60%以上。广生堂专注于抗乙肝病毒类药物,公司生产的三类产品在国内占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竞争对手多为全球药企,公司市占率不足5%,但是成长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