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的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学习的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学习的计划

初中学习的计划范文1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对策

一、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也对初中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善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二、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从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得知,由于初中化学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和严谨、信息量较大,对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再加上初中化学中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繁多,因此导致了很多的初中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都相对较低,尤其是对化学分子式、反应式等知识性的内容的记忆没有积极性。这就导致了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无法将化学知识有效地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2)初中化学的师资力量存在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行,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被逐步地明确,教师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最终效果起到最直接和关键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初中化学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尤其是对一些比较偏远的学校而言,化学教师常常是担任很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更有甚者化学课程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这对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产生了比较大的制约,难以保障对初中学生开展化学的有效教学。

(3)初中化学实验的设施缺乏

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对初中化学理论进行巩固和补充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初中化学实验课与理论课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但是在很多初中学校,化学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都是不够完备的,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试管、酒精灯等试验器具的数量都不够,导致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学生只能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了解一二,无法从动手实践中获得成长。此外,有的学校的实验设施比较老旧,给初中化学实验的安全性方面带来了威胁,因此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有效开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初中化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有待加强

现如今,教育环境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因而对初中化学教师在工作以后进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只有很少的教师参加过诸如培训、进修、在职学习等方面的继续教育活动,初中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缺乏对其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信息、先进教学理念、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不利的,长期以往对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

(5)初中化学教学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保障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管理必须从化学教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现阶段初中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表现在现阶段化学教学的计划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支撑,对化学教学计划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对化学教学的效果也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因此难以保障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改善初中化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是,初中学校的管理者要重视初中化学,加大对初中化学实验设施的投入。

化学作为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提高对初中化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大投入,对化学实验的场地、设备、仪器等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深入地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去,同时避免开展化学实验课潜在的危险,为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供有效的保障,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二是,初中化学的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初中学生的化学成绩不太理想,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对初中化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对初中化学难以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初中化学的价值和作用也不甚了解。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学会采用多样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案例、多媒体等多种方式的运用,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同时要对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了解,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安全意识,加强初中化学的教学监督管理。

鉴于化学实验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保障初中化学实验的安全开展是有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基础保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中,要不断强化初中化学教学的安全意识,在增强初中化学教师对实验规范操作的教育的同时,提高对学生化学实验课安全意识的培养,并且学校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初中学习的计划范文2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

初中学习是学生由小学教育走向高中教育的过渡阶段,主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开展教学任务,而班级管理是整个初中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变动的形态,是教师依据计划的教学目标,利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指导整个班级学生,合理对班级的所有资源进行重组和调控。现阶段,随着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为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教育行业被广泛关注,传统的班级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弊端,这些问题急需被解决,从而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一、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知识,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班级实行相应的管理方法。实现有效并科学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多不利的影响因素,造成初中班级管理的存在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刻板化知识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班级的总体成绩,就出现班级管理的侧重化,重视学科的课本知识教学,一味地向学生施加固定的学科作业,减少学生的课外活动,从而造成学生知识的片面性。这样的班级管理,阻碍了学生自身知识的全面化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性格的个性化培养,使学生陷入单一的知识体系中,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学校完善教学制度,促进学生知识全面发展,增加学生课外活动,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

2.严格的班级课堂管理

有的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会时时刻刻、尽职尽责地对学生进行管理,以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教育的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实际造成学生思维的固化,在狭小的班级中,不仅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同时,也造成教师教学效率的低下。这种班级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纠正教师的这种错误教学思想,需要教师转变思维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开展开放但不放纵的班级管理形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造,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健康个性地融入班级中。

3.片面单一的教学方法

现在很多教师都是常年从事教育教学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就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行为和教育方法做出判断,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或者班级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都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化和班级问题的复杂多样化,比如,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说话,教师就罚这几个学生抄课文或者背单词。只是用单一陈旧的方法来开展班级管理,容易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班级科学化的管理,不能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和效用。

二、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开展班级管理主要有三个目的,分别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级作风;有利于锻炼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治自理。因此,需要解决目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班级管理的现代化,要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开展班级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班级管理的重点是实行班级严格的纪律和保证学生的完全服从,但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加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所有潜能得以被开发。

2.树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姿态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没有班级,在现代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的性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尽情发展和使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象,使学生在整个班级中树立自我管理的主人翁姿态。实行一系列的制度,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完善班级管理系统,保证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

3.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实行班干部轮换任职的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对整个班级进行管理,学会同他人交流和合作。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以学生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体系,因为学生是教育学习的主体,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相应的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阐述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能够完善初中班级管理制度,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科学化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对于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新形式的制度,在班级管理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献英.浅谈初中班级管理[J].神州:上旬刊,2012(02).

初中学习的计划范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育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70-01

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论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掌握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略谈拙见,以供参考。

一、初中化学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的总和。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四种。在研究中往往采用起主导作用的某一种方法,又配合运用其它方法。

(一)文献法。文献法是运用文献史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它适用于研究以往的化学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来认识化学教学的发展规律,吸取历史上化学教学经验的精华,总结教训,探讨化学教材、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原则和规律,以指导当前的化学教学实践。

文献法的操作有四个步骤:一是文献检索,二是文献收集,三是文献鉴别,四是文献的研究与运用。

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搜集第一手材料;既要搜集正面材料,又要搜集反面材料;要善于辨证分析史料的价值,选择能反映本质规律的材料。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教育教学处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教学、学习和实验等外部表现,搜集化学教学的感性材料,探求化学教学规律或经验教训的一种方法。

观察的方式有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种。定量观察常通过填写观察量表来进行。设计观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观察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可以观察的目标行为。定性观察只需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做原原本本的记录,不追求量的确定。

观察的要求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观察前要阅读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观察者要作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详细的记录;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适当控制或模拟客观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探讨其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研究中,这种方法应用是较多的。一般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之分。实验室实验较多应用于摸索某些实验的最优方案或化学反应机理等。现场实验一般用来检验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等。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是提出问题、订立计划;然后进行实验,再从理论上加以探讨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撰写论文。

其基本要求是:实验必须周密设计,系统进行,精确测量,反复进行;广泛参考、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理论,采用新方法。

(四)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访问、问卷、座谈、测验等方式,有计划地收集化学教学工作某一方面的资料,并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化学教学的某些规律的方法。它常与实验法、观察法配合应用,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可以用它去研究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大,时间较长的化学教学现象。

调查的一般步骤为:一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二搜集材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可以综合运用实地考察、开调查会、问卷或测验等调查手段。必要时要设计调查表格,问卷过程中设计的调查表,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用“√”或“×”进行选择。三整理材料,将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和统一性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处理。四撰写调查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目的明确、选样方法科学、收集手段多样、统计方法合理。

二、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现。 其基本组成包括:

(一)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题目要求醒目、新颖、具有科学性。作者及单位需如实填写。关键词是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字数一般控制在3~5个以内。摘要需用最简洁、精练的词语表达出论文研究的问题、方法、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

(二)绪论绪论要求简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三)本论。本论是全文的精髓,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论述充分,论证有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要说明研究的过程、方法、样本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用调查法或实验法研究的课题,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关的数据、表格和图表等等。

(四)结论。主要论述研究结论,特别说明有创见的论点。

(五)参考文献。一般论文习惯于把参考文献列在最后,有时把引用的文句在脚注中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著录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一般格式如下。

图书著作:主要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期刊杂志:作者.刊名,卷或年(期).起始页码。

报纸文献:作者.论文题目.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网络文献:网址.题名,下载年.月.日。

化学教育科研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玄虚过程。做好化学教育科研不仅有利于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化学教师专业的成长。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当将化学教育科研作为一项迫切的、长期的、重要的、艰巨的任务,认真学习,不断掌握、探索化学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化学教育科研能力。

初中学习的计划范文4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098-02

由于五四制初中化学学时的特点,总复习时间就约占一个学期,所以复习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显得很重要了。而复习课是对已学旧知的巩固、归纳、消化、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教师在复习课中只是一味的让知识再现、重复,并且满堂灌,学生就会对这样的课堂产生厌倦,被老师牵着往前走,复习效率低下是必然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复习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再只充当听众、看客,提高复习效率,是当前化学教师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展示激学”利用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渴望表现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笔者针对复习课,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教学实践,发现“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教学模式在毕业班的复习教学中实用,效果显著,经过不断反思、改进、完善,且思且行,逐步形成了“学案导学,展示激学”下基础回顾、习题讲评两种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下面针对这两种课型谈一下具体做法,以供参考。

一、基础回顾课

教学流程如下:

1.课前复习,梳理结网。此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梳理旧知,并根据自己对知识间的联系的理解初步建立知识网络,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这项工作是课堂复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一定要严格要求和检查落实。提前一天教师将复习任务布置给学生,第二天课代表和小组长检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知识网络的整理情况并做好记录。教师也会不定时的抽查,督促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从而确保课堂复习环节的顺利进行。

2.课堂展示,完善网络。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小组推选一位比较优秀的知识网络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并由该学生离位讲解,要求讲解的学生要注意结合知识网络,强调重点、难点和要点,教师适时点拨。最后由师生、生生共同评价,充实完善,明确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另外,指导学生构建网络时要提示他们突出重点,注意前挂后联,同类知识要会做横向或纵向对比。例如,在复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把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起做个汇总对比,复习酸碱知识时要和盐及金属联系。

3.小组合作,答疑解惑。针对课前复习和上一环节的知识网络讲解,对本单元的内容提出仍不太明确的疑难点,组内交流讨论明确答案。组内解决不了的,小组做好记录,再进行组间交流帮助解答。组间交流时教师应及时点拨讲解,在过程与方法上给予指导。

4.典例分析,总结方法。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例题的解答,再参阅解析和答案,将题目弄懂弄透。小组内讨论例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且归纳解题方法,由小组代表讲解交流经验,最后汇总成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经验。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学会方法总结,提高能力。

二、习题讲评课

教学流程如下:

1.师生抽查,巩固要点。课的开始留2~3分钟的时间小组内互背知识点,然后由教师或学生抽查提问,答错或回答不出的组长记录并且下课后由教师再检查直至其掌握为止。

2.组内互助,解疑答惑。小组讨论复习学案中的疑难题目,组内答疑解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将题号做标记,以备全班交流。

3.疑难汇总,全班交流。教师汇总各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题目,其它组帮助解答,再解答不了的由教师讲解。期间要注意适当点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习题归类,总结提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案中的习题按其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归类,以题带点,回扣基础知识,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也让他们形成了在解题过程中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三、在实际教学中且思且行

“竞争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和乐趣。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已成为习惯,经常会出现“一语既出,百家争鸣”的情形。这种模式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很多学生已经慢慢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变得会主动思考了,整理的知识网络要比参考书上详细很多;他们会提问了,不仅课下问老师,课堂上还像老师一样检查提问同学。“小老师”们越来越厉害,分析题、讲题的能力一点也不逊色,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学案导学、展示激学”,使课堂有序、活泼。

当然,实施学案导学模式以来,在笔者的课堂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下列问题:一是由于学生一个问题的争论或者学生讲评习题时占用时间太长而使课堂时间难以调控,导致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二是抢答权归属问题而引发的学生争论等。那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与学生共用学案,还要组织好小组的合作学习,调控好学生的展示。同时,还要对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监控,做好监督、跟踪、检查和及时评价,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使广泛问题集体解决,个别问题针对性解决,不留后遗症。

虽然经过摸索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学案导学模式只能是一种基本遵循的方案,使用时应提倡科学求实,反对机械、僵化,要重视教师个性的发挥,允许即时生成,灵活多样,在学案基础上生成自己的个性课堂!

初中学习的计划范文5

关键词:教育改革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理念 优化

一、新教学理念的提出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在当前社会,不懂信息技术,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成为新“文盲”的代名词。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科技力量的角逐,世界各国都将信息技术教学重视起来。许多教育专家都呼吁应该尽快在基础教育时期普及信息技术,对于当前21世纪的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已经是我国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部近年来颁布并实施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各地中小学也将信息技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中。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虽然在近几年我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得到良好发展,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中以“玩”“乐”为主要目的,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都是对老师的教学置之不理,自己玩自己的。老师只是将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不管学生掌握没有掌握知识,使课堂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这种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思想、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课堂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问题

人们都说:“要想在21世纪中不被淘汰,必须做好两种准备:一是懂英语,二是会电脑。”可见信息技术的基础学习对于学生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在调查中我却发现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子弟,由于区域经济条件的原因,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上不够重视,即使开设课程也是理论多于实践,教学内容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学生本身接触计算机机会较少,因此操作能力不强。

2.由于学生正处于新鲜认知阶段,新鲜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中学生都喜欢利用电脑聊天和玩游戏,对老师讲课置之不理,一旦老师制止学生的行为,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教学难以继续。

3.老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心理相悖,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许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认为老师讲课“没意思”。加上现行初一上册的教材前面部分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实际操作相对比较少,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对这门课程的反感心理。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1.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部分地区的学校设备较为落后,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掌握的较少。因此我在让学生刚接触计算机课程的时候,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有些学生经常玩一些游戏,我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将一些流行的游戏,比如《劲舞团》《魔兽世界》等游戏的视频和图片给他们看,我会告诉他们这些游戏的角色都是由计算机设计的,需要掌握电脑软件,才能设计和编出来。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想自己设计角色和游戏,就需要掌握好电脑技能。学生通过我展示的生动、贴近生活的例子,都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有积极作用的。

2.让学生当小老师。在每节课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完成我为他们布置的任务,每节课前都分小组让代表在讲台上通过操作计算机为其他同学进行指导与操作,并将要点讲解给其他同学。同学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把知识点一起加以归纳,系统化,共同实现技能的进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也会安排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指导,这不但节省了我指导学生的时间,也让同学在互帮互助中更加团结。

3.利用学生“玩”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喜欢“玩”,是因为在玩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受到老师单一的教学内容的束缚。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我专门设计了课程内容,比如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金山打字通”等打字游戏去分组比赛,看谁能够打字又快又好。学生都有种好强的心理,想让老师夸奖与鼓励,并且都想当第一,因此都争先恐后地认真打字。通过经常地练习,学生们的打字能力都有所提升。由于我校许多都是农村子弟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没有旅游的经历,因此我在借助练习Word和PPT的时候,让他们以旅游为主题,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制作一份电子报刊,并且配上文字。在最后我和学生共同选出优秀的作品,并给予鼓励,通过学习过程中进行美的教育,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玩”中学以致用,有效的学习Word和PPT的操作。

四、结语

总之,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等因素,顺应学生的需求,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制订教学计划与内容。在课堂中,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多变的教学手段,即使调整内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学生由“玩”到“学”的转变,最终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利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现状、瓶颈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2007年Z2期.

初中学习的计划范文6

一、夯实基础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教材主要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为线索,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穿插,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教材在一些章节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古代化学史、原子分子概念的描述,氧气的发展史等方面介绍得不够全面,所以,教师要阅读相关的资料和史实,对教科书中涉及的化学史内容进行考究。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这些概念对于初学化学的人来说可能有些繁琐,但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些基本知识是你解决问题的工具,没有这些基础,很难进行下一步的科学研究,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基础知识框架,夯实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掌握初中化学基本知识,没有系统的方法论做指导,必然效率低下,效果也必然不好。

1.课堂情境创设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借此发现并提出问题,再努力探索解决问题,使得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就是生活,学习来源于生活,学习服务于生活。

2.点明关键词语

化学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新的概念、原理,刻意地让学生记忆或简单地解释是无法加深学生理解的。如果我们能把关键点都指出并配以对应的课堂练习效果就会很好。比如,在学习催化剂概念的时候,就要把“改变”二字作为关键字,“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而学生只单独把它理解成加快了,还有“质量不变”,重点要放在“反应前后”作对比,不包括化学反应过程中。再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关键词就是“参加”二字,学生往往理解成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就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这是错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只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还有单质的概念,重点词语除了只含一种元素外,还应该注意它的条件:必须是“纯净物”,学生往往认为,只有一种元素一定是纯净物,而氧气和臭氧混合在一起,就不是单质。

3.指出问题本质,认清知识源头

有些知识的理解可能要到高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认清,如,酸碱度与pH。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方法可能就是说明pH和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只是简单机械地记忆掌握。如果课堂中我们能说明pH的来源,让学生明白pH其实就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建立起酸碱性、氢离子浓度与pH之间的关系,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4.加强概念的引导,重视概念的内涵

紧扣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细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5.知识网络化,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化学概念虽然很多,但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要善于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归类,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培养科学头脑

夯实好了基础,接下来就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头脑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由于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因此,进行素质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优化解题策略,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它能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讲地位,讲知识点,讲思路,讲评捷径,讲发散,讲规律。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