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全面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有数量和使用情况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所在。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存在在用、未用之分,未用的固定资产还存在闲置、借出、损坏、丢失等情况。本文深入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许多事业单位在投资建设办公楼、车库、购置公务车辆等,不入固定资产账。有的单位基建工程投入使用后,迟迟不做工程决算,财会人员不按有关规定对新建的固定资产估价入固定资产账;有的单位购置车辆只列支出,不入固定资产账,转手卖出后,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严重。

(二)账外资产现象普遍。账外资产是指没纳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没入单位财务账的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机器设备等。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需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一些事业单位对购置的符合固定资产标准但价值较小的桌椅板凳、图书、陈列品等或上级拨付的资产,不入固定资产账,形成账外资产。还有部分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用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既未计入主管部门固定资产账,也未在本单位设立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卡,随意使用和处置。

(三)固定资产管理松散。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有的单位虽然能够将固定资产入帐,但长期不盘点,一经盘点,多数账实不符。有些单位对已到报废期或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长期堆放在仓库里,或是到处乱扔乱放,无人管理,也不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报废,长期挂在账上,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四)违规采购和处置固定资产。有些事业单位在新增固定资产采购时,没有政府采购办公室下达的采购计划,也没有通过采购中心购买。事业单位出售、转让、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处置,应按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处置固定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个别单位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变卖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除此之外的车辆、办公设备等国有资产处置均未严格履行程序。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的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按现行制度规定?修购基金提取时列为“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而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也将购置费列为支出,这将导致支出的严重虚增,使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内控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落实监管措施,是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这部分固定资产占事业单位资产比重较大,应当加强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要对资产要实行统一管理,设置固定资产分类账,确定专人对固定资产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入账。逐步健全采购、验收、出入库、保管、领用、维修、报废制度,对登记入账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调出、出售、报废和报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明确责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落实。

(二)强化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维修管理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管理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使用单位和使用人要对固定资产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使用登记、细心维护、妥善保管。同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转让、出租、出借、变卖、抵押、报损、报废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定进行财务处理,要制定严密、详细的固定资产处置程序和办法,防止单位和个人随意处置固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鉴于事业单位目前账外固定资产问题的普遍性,地方政府应联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定期安排固定资产清查核实,按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实施方案,明确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范围及工作目标、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清查工作时间节点要求,彻底查清账外固定资产底数,然后按制度规定登记造册,评估入账,纳入固定资产。做到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明确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人员有权力、责任以及行政的、经济的处罚条款。今后再发生固定资产不入账问题,要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并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密切配合,确保工作稳步推进;要动态跟踪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务实高效;要按照工作方案的时间节点,抓好责任落实,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考核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有效的改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闲置现象的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明确责任边界,优化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分工协作,做好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特别是构建财务管理人员自律、外部审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制。财务管理人员自律,就是从事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加强自律意识,有针对性地、经常地开展廉政自律教育,使每一位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牢固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和个人利益,能够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外部审计,就是充分发挥监察部门以及审计机关的监督作用。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要求。严格财务开支审批授权,建立预警机制,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社会监督,就是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防止暗箱操作。要建立固定资产集中采购和管理的社会举报制度和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执行部门要定期将固定资产采购程序、分配结果、管理情况等在全行公布,使固定资产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理,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意识,明确单位准确及时完整登记固定资产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资产来源渠道和方式,确定资产登记入账依据。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清晰有序、资料完整。

参考文献:

[1]范娟.浅析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0.03.

[2]严英.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1.12.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固定资产是卫生事业单位开展各项行动的物质基础,卫生事业单位的设备水平体现了其经营状况,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的操作环境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巨大的问题。因此加强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制不健全

在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管理部门对于自己的责任范围认识不清,使用单位对于自己的权限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相互间的沟通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行制约,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管理制度出现了极大的漏洞,固定资产的支出与实际收到的收据账单不相符。在一些卫生事业单位中,对于固定资产缺乏明确的管理,只是设立了一个总的账单,并没有针对性的设立相关的管理人员,因此在支出时还会出现没有实物明细账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管理的不严格,没有及时将账单进行记录或处理。

管理人员出现了更替,相关的账簿内容没有进行及时的交接,造成中间的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因此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不相符;卫生事业单位需要进行设备的添置,但是设备添置的时候没有安排员工进行记录,自然也就没有放进档案内;固定资产的管理人与使用固定资产的人员在不同的办公室,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明确分工,做出及时的处理,将问题完善好,导致出现了很多烂尾巴的事情;有一些卫生事业单位大楼已经开始在投入使用,但是没有将工程进行验收和结算,导致财务那边无法对账单进行入账,造成资产盘盈;固定资产在支出之后,因为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卡片丢失,补办不及时,造成账单内容与卡上内容不能对照上;一些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认识不足,出借和转移手续不齐全,交接手续缺乏有效性,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2.管理混乱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捐赠、拨入、其他单位赠送等多种情况,这些东西在购入时如果不及时入库,或者是在进行入库时没有相关的验收登记人员在现场,就会导致管理混乱的情况。尤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一些人员在研究课题结束之后,其中的照相机、扫描仪等东西就变成了私有物品,这些都导致了资产的流失。

3.资产处置的随意性

在一些卫生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大多是两者相互约定的情况,没有任何相关的处理依据或者是法律手段,这样就会导致资产的所属权不清晰,没有办法明确责任人,在资产出售时不审批,也不公开接受监督。

还有一些卫生事业单位对于设备的处理也存在随意性,因为平时不注意对设备的维护,经常出现操作不当的状况,导致设备出现损坏,但是还不到报废的地步,一些人员就私自处理了,或者将固定资产归个人使用,并且随意申请报废,报废的资产也不进行记录,或者明确相关的处理方法,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极大浪费。

二、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进的措施

1.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完善,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可以有章可循,一切按照管理条例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管理漏洞,造成资产的流失,提升相关部门的监管意识,对于出现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其中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可以参考的,可以进行民主化的讨论和意见收集,结合多方面的参考制定出解决方案。

在实际的操作中,实行分级化的管理制度,对于每个使用人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卡片,每个人都要对其名下管理的资产负有责任,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这些人负责的资产进行检查核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资产管理部门部门要设置专门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同时对其他具有固定资产管理权力的人员进行培训,这其中包括思想道德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

2.建立固定资产授权批准和验收制度

卫生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时,需要将授权批准制度进行严格化和程序化,每一次资产的支出都要经过专门的人员进行签字,不能借他人之手,没有经过允许的工作人员没有资格和权利使用划拨的金额,每个审批人的权限也是有限的,细化审批人的责任,不能超出能力范围之外进行审批,为了以防万一,根据不同金额的项目设置不同的审批方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审批,经办人可以直接否决,并且向上级授权部门进行说明。根据不同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分类登记,并且将内容进行核对。

3.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

卫生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对其的报废处置上,这也是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卫生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成立相关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人员,对于进行处理的物品要登录在册。对于没有达到处置标准的物品需要查清楚原因,增强管理的合理性,并且将有关内容要及时地做成报告上交到领导层,有助于领导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总结

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固定资产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加强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升使用率,保持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相关记录,实现责任个人化,明确分工,向一些优秀的管理企业学习,从而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卉,李晓玲.浅析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08,05:219-220.

[2]徐小燕. 浅析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24:187.

[3]陆健.刍议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139.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0引言。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其价值大到几万元、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设施,小到几百元的办公用品。其主要特点为:①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即从社会范围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②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③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后形成的消耗只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

1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1“重投资,轻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吃“大锅饭”的问题,平时只关心固定资产物质形态的使用,没有把固定资产同时作为价值形态来进行管理。

1.2缺少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不能及时作相应的调整或收回资产,使固定资产不知去向,固定资产在财务账上反映也不及时、全面,有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财务账上尚没有反映,有的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财务账上。不少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有多少心中无数,虽经多次清查仍摸不清家底,前清后乱,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1.3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一方面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1.4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不清,经营活动无偿使用国有固定资产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事业单位依托自身的行政职能,办起了各种经济实体,把事业性质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长期无偿地供经营单位使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有的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后,实体单位不提或少提折旧,使得经济实体成本费用核算不实,造成国有资产受益的流失。

2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共同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固。

定资产管理必须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开展清产核资,对所有家底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并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思想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2.1.1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核算本单位全部固定a资产的原价:①在收入固定资产时设立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等原始资料;②在使用过程中,凡有固定资产内部转移等情况,都应及时在卡片中进行登记;③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时则登记有关调出和报废的日期,并及时注销其卡片。

2.1.2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①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反映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②与各科室、部门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

2.1.3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①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②保证日常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③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填报。

2.2规范操作、统一程序、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落到实处。

2.2.1设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图第一步: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材料,提出申请(购置、转移、报废、处置程序相同),上报计划交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第二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并汇总报领导研究。第三步:领导研究决定后,由使用部门编制预算。第四步:领导批准后,由使用部门具体实施,并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验收或备案。第五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验收单和处置结果交财务部门入账或销账。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4

论文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使用期限超过!年的房屋、建筑物,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物品。本文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创新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有一定借鉴体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行使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任务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深人,以及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和资产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显得日益重要。

一、提高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是时代的需求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必须牢固树立“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的新理念,改变“重钱轻物,重用轻管”旧观念,充分认识加强资产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紧迫性。

1.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单位都无法离开固定资产而单独存在和运转,继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后,资产管理成为改革关注重点,可见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财政投人事业单位的资金逐年加强,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比重相对变人,变的更加琐碎,也使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十分紧迫而困难的任务。如果财政财务工作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或缺位,那么不管资金管理方面做得多好,其财政财务工作也是不完整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财政财务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科学化的表现。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关注,政府也在规范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中央和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文件,为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一定依据,对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无论从中央还是从地方而言,各种政策的相应出台使得了固定资产管理向有理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的条件日渐成熟。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是时代改革的需要

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定期盘查制度

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定期盘查制度,管理意识淡薄,重购买、轻管理,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严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购买时一味追求“小而全”“超前”“高标准”,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该减少的不减,该增加的不加;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不断增加的账外资产,往往流失个人手中,随着退休调离而“物随人走”的现象突出,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2.资产类别划分不具体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固定资产的划分,既要以财务规则为依据,又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的性质差异很大。如普通型照相机,未大批购买的办公桌椅等,按低值易耗品处理,不去按固定资产类管理。而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善,使用几次后,就物易其主了,为个别人侵吞造成可乘之机。一些单位负责人只知产权登记这个名词,却根本不理解其含义,没有国有资产的观念,对资产管理主观随意,常常会“随意变卖低价处理”单位资产。

3.管理基础工作还未得到充分重视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被重视。从事业单位特点看,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国家和政府负担,其性质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存在本质区别,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不计成本,导致事业单位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意识方面比企业薄弱。从事业单位管理看,各单位长期以来对资金管理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健全,而资产管理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未能形成较完整的管理体系。通常人们对财务的认识都停留在资金上面,固定资产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对其管理制度的陌生和不认可,甚至认为固定资产并不涉及事业单位的任何利益,重视程度不高。从事业单位人员看,在资金管理上每个干部和职工都知道要遵纪守法,否则就是违法乱纪,要被追究责任。这又造成固定资产增减,出人库、领用、台账、资料归集、登记、实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未能得到完全实施,从而使各项管理制度及规定应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创新管理方式成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心竞争力

1.要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有利于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此,任何单位务必从思想上统一,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国资观念,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单位领导,更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程度,并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协同配合,促进我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转贴于 2.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

首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谁使用、谁管理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为此,要在本单位建立资产问责制,做到在资产配制、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其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严格履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日常管理职责。既要做到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期末会同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又要做到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人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第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使用人(责任人)要承当相应责任。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要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责任人),并明确各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即:一般干部直接对自己使用的资产负责;资产管理员对本处所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负总责。

3.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首先,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其次,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资产类别中增加“折旧”项目,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并将其列示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与“固定资产”科目抵减后,反映固定资产净额;使折旧和固定资产在资产类项目中结合,从而直接明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额。避免造成账实、账卡不符,滥“折旧”的名目“冲账”,使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4.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做好日常办公设备配置管理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要借鉴企业对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单位的业务管理实际上是由诸多流程组成,流程由作业组成。要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依次转移,直至形成最终的产成品,提供给外部顾客。事业单位如果想实现其经营目标,必须优化作业链,而对作业链和价值链进行分析的工具就是流程优化。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好也要优化作业链,使各环节应达到作业连接合理,高效运转。要制订和完善实物资产的购人、使用、报损、核销、报废等工作流程,使各个环节能够衔接,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手续;及时对实物资产的购入、调出、报损、报废进行会计核算。在制度建设中,还要特别注意梳理财务工作流程,建立比较全面的工作流程体系。其次,随着单位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各种现代化专用设备相继购置,资产配置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日常办公设备配置工作。一是制定合理可行的资产配置标准,提高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办公设备配备标准的认识。二是对超出配备标准的单位,严格控制日常办公设备的配备,转变有些部门存在的求大求全、盲目攀比的错误认识。三是充分发挥办公设备的作用,积极探索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这要求在办公设备配置时要有统筹考虑,要实行能够提高办公设备使用效率的新管理方式。四是将办公设备配置与预算编制相结合,实现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的财务管理也需有不同的管理方案,概况来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如下特点: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关系广泛的组织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单位的每个部门都涉及不同数额的固定资产,其管理必须由所有使用部门共同参与管理。而且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其折旧计提、减值准备等业务都需要过硬的会计处理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熟悉计算机财务软件操作,能够为财务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第二,固定资产核算涉及科目复杂,限制条款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单位价值较大,占用巨额资金时间长,不可能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满足对固定资产的需求,因此来源渠道广泛,有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更新改造、以非货币易换入等,增减变化方式也繁多,具体核算涉及的科目种类和层级都很多,整个过程较复杂、繁琐。但固定资产核算又必须遵循众多税法及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不是可以随意调整的,业务处理有严格的程序。第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略带有行政色彩。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领域多为非生产性,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其使用目的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其购置与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主要是财政拨款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财务管理比较特殊。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管理不到位

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制度体系不健全,核算流程和会计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操作缺少明确的制度约束,人为主观变动较大,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使得财务核算失去连续性和系统性。而且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重购买轻管理,部门设置不清晰,管理责任不明确,出现多重管理的混乱或无人管理的漏洞,资产流失严重。

(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核算方法不科学

财务人员在责任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往往缺少高效管理固定资产的动力,在设置账户进行核算时,会自作主张减少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设置或不进行减值、计提折旧等工作。有些单位虽然账目设立较完整,但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低、综合业务能力差,处理过程极不严格,科目使用不规范、不合规,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不够科学,不符合配比原则,虚增了事业结余,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明细账不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全貌,形同虚设,总账金额与明细账长期存在偏差,给审计、监督带来不便,也增加了不相关成本。

(三)固定资产闲置浪费、配置不当,使用效率低

目前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允许企业将自己认为属于同类的物资纳入管理范围,这就促使很多事业单位为获得较多的财政补偿,将公桌椅、沙发等简易办公设施及许多非必需购置的设备,大规模购入并在固定资产中核算,与其他无异议的固定资产相比,界定范围不尽合理。而且由于没有合理统一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整合机制,从局部小团体利益出发,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不考虑资产的实用性,造成资产闲置,利用效率甚低。

(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统一性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众多部门的一系列活动,需要各部门协调统一,最大程度地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但国家包揽的投入体制助长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重投入、比规模、轻管理的错误观念,争抢单位共用设备等资产,基本不关注使用效率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

(五)缺少资产使用效益评估体系,资产隐性流失严重

因为事业单位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其各项活动具有非营利性、强调社会收益,不需要核算成本,因此也无需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只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各个时点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且该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损耗不存在直接比例关系,不能真正地起到价值补偿作用,同时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造成资产隐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落实责任分配制

只有在态度上有了正确的定位,才能促进财务管理的高效进行。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层首先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战略地位,并引导全单位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相关负责人应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资产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做到专属专职,管理人员权限界定清晰,责任明确,加强监督力度,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创造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借助财务软件,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很多针对各个行业的财务运行软件,为了及时、准确、高效地记录和反映单位资产及其变动状况,事业单位应该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配置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处理软件,力求实现办公自动化,减少人为处理程序,克服传统管理模式差错率高、信息闭塞、管理效能低等弊端。同时开发相关的系统功能,加强事前审查,查找风险因素,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实时核对账目,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控,随时动态掌握其资产状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三)各部门统一思想,调剂使用固定资产

各部门应从事业单位全局利益出发,摒弃小团体主义,加快资产配置与定额管理的实施步伐,统筹整个企业的资产需求配置。首先保证财务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然后以此为基础,了解事业单位资产存量情况和使用状态,摸清各部门使用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资产配置与定额标准,制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一调剂使用办法,防止资产闲置浪费和你争我抢的混乱,避免固定资产的人为破坏和磨损,延迟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

(四)加强成本核算,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随着产业多元化的发展,事业单位已普遍认识到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部成本核算和管理也成为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本费用意识,抛除对国家财政补贴的过度依赖心理,强化经济核算,对各项费用进行计算和归集,探讨科学合理的折旧计提方法,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作为内部成本的主要费用之一,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运行状态,促进责任人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

(五)完善资产评估体系,减少无形和隐性损耗

固定资产损耗包括有形和无形损耗,减少有形损耗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开展财产清查,在全面摸清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状况的基础上,严肃职工纪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来实现。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追究责任、严惩不贷。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则需关注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学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陈旧落后的设备,聘请技术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高新技术设施的使用效率。而固定支出的隐性损耗则需通过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科学进行成本、计提折旧的核算等财务操作,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状况和使用状态。

参考文献:

1、吴萍.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意见[J].财经界,2009(2).

2、贾列梅.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J].经济师,2009(6).

3、曹颖萍.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中国林业经济,2009(4).

4、许彩玲.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9(6).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会计控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总资产的一部分,它为事业单位相关工作活动的展开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我国,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忽视,由固定资产引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目前急需落实的工作,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会计控制是最主要的手段,怎样进行相关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我国事业单位由于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照顾,因此在企业的相关制度落实和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占单位总资产比重最大的固定资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单位领导忽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方面是单位进行日常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忽略,对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十分不利。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不明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由于一直以来只重视对固定资产的购进工作,而相对忽略已购进的设备或资源;同时,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报账习惯,在进行固定资产信息登记时,有关工作人员未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料,导致单位内部固定资产资料的不完整或不真实。另外,在进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时,事业单位并未能制定完整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从而导致相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会计人员也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核对时,不能及时的得到相关信息回复,导致固定资产信息登记的滞后。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量闲置,使用价值降低

固定资产不仅包括单位办公楼、仓库、职工宿舍、食堂等,还包括办公用品如电脑、办公桌;而在另一些事业单位中,大型机器设备构成了单位固定资产的一部分。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的购进是单位发展的需要,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事业单位购进设备等物资都是以原价大批量购买,因此单位每年耗费在固定物资上的资金就非常庞大,而在实际的事业单位发展中,相当一部分固定物资由于购买决策的不合理,缺乏实用价值,导致长时间的闲置,同时,大型设备未能得到专业的养护,相关物资未能得到合理的管理,经过一定的年限后,单位内的固定资产大部分都出现了一定的损伤,从而降低了其使用价值。

(三)对固定物质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健全

我国事业单位对固定物资上的管理意识并不强,在进行相关财务管理时,会计师和领导层把目光专注于流动资金的管理上,而单位内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也不完善,因此,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就很难展开,同时,由于机构不完整导致的各部门之间对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和责任上的不明确,是事业单位面临的又一个问题,负责保管固定资产和进行固定资产购进的部门通常存在着管理主体权的争论。

(四)会计工作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缺失

会计是主要负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的流动都受会计的把关控制,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相关会计人员个人职业道德的缺乏,在进行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会计并不能完整的进行固定资产的统计审核工作,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另外,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和明确责任到人制度,财务部门的管理相对松散,在进行会计基础工作时,相关任务和公司资产的管理就不能够保证工作质量。

(五)资产分配和流失问题严重

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由此而引发的是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和分配上的不积极,在单位之间的资金流动中,固定资产的流动也是重要的一环,但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各单位之间固定资产流动效率低下,因此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也相对较少;另外,由于事业单位在进行自办企业的发展中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直接下放和低价转让,使单位固定资产的总价下降,造成了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加大工作实施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单位制定相关的制度方案推动固定资产的管理,下面,笔者将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从制度建设方面来讲

加强事业单位相关制度和机构的建设和完善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基本的措施之一,同时事业单位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只有在充分了解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后,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落实。

第一,事业单位要树立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正确认识。事业单位是推动单位内部工作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单位需要发挥主动性。由于我国事业单位长久以来缺乏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正确认识,对固定资产只重视购进而不注重管理和养护,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前,事业单位要充分了解到固定资产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要重视对单位内部资产的管理,另一方面,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进时,要进行具体的实用性的分析,防止出现大规模固定资产闲置的情况。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事业单位形成了对单位固定资产的认识后,相关管理制度和方案才能制定和执行,同时,领导层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视,有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者积极推进管理工作。

第二,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机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相关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能够明确管理职责。我国事业单位一直以来缺乏对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视,导致相关的管理机构设置较少,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往往面临工作内容复杂,但工作人手不够的问题,同时,在进行相关职责的明确时,不同机构由于所承担任务的交叉性,在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上容易形成争端,从而导致后续工作的难以开展。事业单位加强管理机构设置,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作用,单位固定资产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多,资料信息繁杂,因此,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怎样进行人员的分配是最大的问题,管理机构在得到完善后,能够派出充足的人手完成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内部工作效率,对后期企业相关活动的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从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来看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做好核算统计工作,在建立一支负责任的财务管理队伍的同时,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是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

首先,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一支负责任的财务管理队伍。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由于其繁复性,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信息登记和会计核算时,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因此建立一支负责任的财务管理队伍,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进行一定的分工,并明确责任到人,从而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工作失误的产生。会计核算是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控制的关键环节,核算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的来源进行调查,同时也要关注固定资产的流向,这两项内容都是固定资产统计工作的核心,只有在进行相关核算工作后,会计人员才能够根据统计信息所展现的问题实施具体的举措。

其次,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具体落实到相关会计工作人员身上的,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工作的质量。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会计人员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固定资产信息录入,资产流动的记录都是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另外,会计控制由于其涉及到的工作环节很多,会计人员所要关注的重点也就越多,在进行会计预算和验收控制时,会计人员需要联合事业单位相关部门,通过对市场和单位发展状况的具体了解,进而开展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预算和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需要事业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工作,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会计控制工作的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都面临的问题,推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对单位的整体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索芳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9(11).

[2]朱桂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分析[J].商情,2013(4).

[3]刘丽娜.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现代商业,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