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

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范文1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企业培训 培训课程

体验式学习注重从业人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是让学员自然交流学习的体现。通过课程内容的讲授,及时的进行实际体验、业务交流、心得分享等环节,促进体验式学习的相关进程。

一、企业员工的本质特性

1.学习动因清晰

企业员工学习的最大特点是都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定位,接受培训的动因也非常清晰,所以课程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学院的具体特征进行授课,讲述内容需要围绕明确的目标进行。

2.自主能动性强

企业学员具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引导性,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学习能力,独立性强并能更有效吸收是企业培训对象的最大特征,他们能够自主筛选知识并形成自己的体系,消化吸收后主动完善自我,所以课程的设置一定要以启发引导为主。

3.注重决策和参与效率

成人学员参与的培训课程并不像学生需要老师一步一步教导,而是更加具有自主思想。他们兼具社会责任和工作职责,更具有教学的决策权,能够主动的反馈并参与到教学培训中,与教员一起担任培训模式的开发和指导,并且学员将重视学习效率,在意是否能快速提高个人业绩。

二、体验式学习在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的应用原则

1.结合实际案例教学

培训课程需要满足学员对工作上遇到问题需要快速解决的心理状态,要切合职业需求进行体验式教学课程的设计,通过联系实践情景,提高工作技能。其次将学员个人的困惑问题和课程解决方案相联系,寻找中间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切实弥补学员素质。最后结合学员过去的工作经验进行改正和提高,分享交流和学习讨论。结合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明确教学,才能够吸引学员关注并取得有效成果。

2.集中重点式授课

体验式学习以学员为中心,课堂授课是主要的形式,但是课堂讲师,也就是培训课程的设计人员需要熟悉企业项目的进程,在有限的授课比例中,安排内容高度集中的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将难点和重点进行详述,并及时与学员交流感受,得到学员的真实反馈。课程授课不是大量脱离实际的理论模式,而要模拟真实的工作案例给学员进行学习和实践,科学指导学员工作,带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中收获具有可行性的经验。

3.考虑学员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例如可为企业学员开设不同类别的课程与计划,根据个人特点进行培训阶段的划分,针对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难度深度的教学模式,从而利于学员观察到自己的培训进程和进步。

三、体验式学习在企业培训课程中的应用原理

1.以学员为中心开设课程

体验式学习的对象就是企业接受培训的学员,他们作为主角人物,需要更积极的参与进课程培训中。如果依旧是“补习式”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员收获经验,而真正企业该推行的课程培训应该弱化“老师”身份,而注重学员相互的交流体验。例如多进行讨论形式,就同一个案例进行相互讨论,甚至辩论,在课堂内头脑风暴,或许还能够提出更加科学的意见。

2.营造学习氛围

课程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企业当下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课程设计,同时要兼并人才学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状态。过于脱离学员本身的课程不能够给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程情景设计中要使得学员能够与自己的经历产生碰撞,让整个环境带动学员思考和回忆。贯穿始终的进行学习情景和氛围的打造,才能更加利于学员接受和参与。

3.评价多元重结果

培训结束后的成果展示,不能够单一的利用一套评价体系进行总结,而要多方的综合学员的素质进行考究。例如比对学员培训过程中的进步、提出的项目意见、参与讨论的话题等,还能够通过学员相互评价和自己评价等方式来总结学习成果。

4.教学制度的多重开创

教学制度包括材料、课程、课件、评估表等系统的环节,例如课程开设的具体大纲、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等信息都能够提前和学员共同决议并公开,让学员了解到课程内容并参与决策。课程结束后,培训内容换为学员个人思想进行工作指导,这一过程还能够设置学员手册进行定时的反馈,比如10天一个反馈计划、20天一个工作计划等,设计人员能够通过学员定期填写的学员手册得到课程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改进。

总之,体验式学习的方法能够让企业学员不再局限在室内课程的培训中,而是能够开放思想进行头脑风暴,进行学员之间思想的互相交流。从这样的模式中能够更加注重学员个人的综合感受,在学员理解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在工作学习中。

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培训;培训创新;技术体系

企业培训是提升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而培训质量可以说是企业培训的核心和目标。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培训机构利用和依托当前的信息技术丰富企业员工的培训途径和模式,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培训设计与实施管理模式,变革企业员工的学习方式,进而构建良性企业培训生态圈,实现培训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双提升。

1信息技术在企业培训创新中的应用途径

1.1创新培训方式

一是远程在线学习。远程在线学习优势明显,不受时空限制,并且推送信息量大、受众广、效率高、灵活性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培训最为广泛的信息化学习模式,是企业员工应用学习的主流模式。目前,企业远程在线学习适用培训内容主要是传播知识、信息为主的课程,如常规性培训等。二是实时课堂。实时课堂是指在培训教师和学员同时通过实时网络学习平台,有组织、有要求地完成培训项目的学习过程。实时课堂学习具有时效性强和互动性强等特点。实时课堂适用培训内容主要是时效性强、重要性高和需要快速传播的培训。实时课堂学习的支撑信息技术包括: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网络虚拟教室系统和卫星直播系统等。三是混合式学习。以实现培训目标为目的,整合多种学习手段的混合式学习,克服了单一学习模式的弊端,将多种学习模式的优势整合在一起,学习效果更为突出。尤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移动混合式学习模式,即“移动终端+电脑+课堂”。混合式学习适用培训内容主要是重要、正规的培训项目。混合式学习项目都要用到信息化学习手段,包括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在线考试以及音视频、多媒体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四是移动学习。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M-Learning)应用在企业培训中已经初露端倪。移动学习实质是依托现代无线互联技术和无线网络终端,向学习者推送短小而高效的学习单元,满足学习者即时学习需求的一种手段。主要应用模式有短信/彩信群发模式、WAP点击学习模式、多媒体智能模式、预装内容模式等。移动学习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化学习,满足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移动学习主要适用于内容较短、传播速度快的微学习项目。除了以上培训方式外,越来越多的培训项目设计者关心学习者的体验度和学习效果,出现了游戏化学习、慕课(MOOC)、虚拟现实(VR)等新型培训方式。

1.2优化培训业务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学习方式,对企业更大的价值在于实现了企业学习和知识系统化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升学习效果与个人岗位绩效的转化效率。随着企业级员工学习平台在企业内部的深入应用,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信息技术为内部培训管理、员工绩效管理和企业学习文化建设等系统之间集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加速了企业学习价值转化效率。一是规范培训流程和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培训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一把利器。它有效规避了传统培训业务管理工作效率低、培训结果数据反馈慢等显著不足,让培训管理效率更高,反应时间更迅速。培训业务内容主要分为业务流程和培训资源管理两部分。培训业务流程管理包括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培训班报名、培训授权管理;培训中期的培训实施管理以及培训后期的成绩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等。培训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包括课程体系管理、讲师管理、培训供应商管理以及培训教室、设备管理等。培训业务流程和资源信息化管理大大加快了企业培训项目团队内部沟通与协作效率,全面提升了培训业务管理与执行效率。二是量化绩效管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绩效主管和培训主管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从不同角度推送和收集不同评价量表,完成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和学习成果的量化评价,并将这些量化指标与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具体指标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提升员工学用转化效果,完善企业各层次人才岗位发展管理体系。三是推进知识管理。从企业学习的视角,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及人力资源管理集成,有效利用了学习资源,集成学习管理与知识管理,这将极大推动组织知识学习价值最大化。四是搭建企业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培训的最高价值体现在对企业学习文化建设上,体现为统一的企业学习平台。学习型企业的培训、学习、绩效与知识管理之间传统的界限变得模糊,员工通过企业学习平台实现按需学习、即时学习的目的。统一企业学习平台也是员工汲取知识、交流实践经验的主要模式,是传递企业文化的新型宣传媒介,构成企业学习良性生态圈,体现出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文化传递的价值。

2企业平台技术体系

企业培训平台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底层硬件设备、链路网络接入设备、存储设备以及数据支撑系统等基础支持设施;应用软件主要包括学习管理系统和培训资源管理系统等相关培训系统构成的企业学习平台。

2.1基础支持设施

基础支持设施主要指保证企业学习平台正常运营的支持系统,决定着企业学习平台的运行效率,前期系统架构工作尤为重要,考虑因素主要包括底层硬件设备选择与布置、服务器等硬件设备选择与布置、服务器端各种应用程序选择、系统安全性以及网络互联接入服务等。一是硬件设备方面,主要包括服务器和多媒体系统。服务器主要用于安装与存储学习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种培训资源。多媒体系统主要指制作和传输学习内容的多媒体设备,包括系统音视频数据采集设备与播出设备,如数码设备与数字显示设备。二是应用系统方面,基础性软件包括学习管理系统(LMS,LearningManagementSystem)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系统操作软件、数据库软件、课件开发工具软件和流媒体服务软件等辅助软件系统。企业根据自身的IT架构选择软件体系,以确保IT架构的整体兼容性。三是网络接入方面,随着员工对网络学习交互需求的增加以及智能手机、电脑等多种接入终端的普及,企业学习平台需要更为灵活、多样的移动网络接入,才可以满足员工的学习需要。拥有良好、优质的网络接入服务成为企业培训实施效果成功的重要因素。

2.2企业学习平台

企业学习平台指对企业组织中与学习相关的资源、角色、流程及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技术系统。企业学习平台包括学习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虚拟教室系统、学习资源库、学习社区等与学习知识相关的所有子系统。企业学习平台功能包括核心功能与扩展功能两个部分:企业学习平台核心功能指管理企业学习所必备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培训前期准备、培训业务流程管理、培训实施活动管理、培训资源管理、在线考试管理、角色与授权管理以及统计分析管理等。企业学习平台扩展功能指除了核心功能之外的其它学习相关模块,如:虚拟教室、绩效支持、学习内容管理、移动学习、学习群和混合学习管理等。

2.3配套管理制度

运行管理制度是指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学习业务中基本流程、管理职责、技术标准的集合,主要包括系统运行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两类,是促进学习开展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有效保证,是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的前提条件。系统运行制度是以企业学习平台为基础,对于系统角色权限、数据标准规范、工作信息流转、设施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集合。业务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学习业务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遵循的相关规定,包括管理界限划分、业务表单规范、业务审批流转、业务绩效考核等方面。

3信息技术在企业培训创新实践的关键环节

3.1培训项目整体设计

培训项目整体设计主要包括组织群体分析、培训项目规划与基于在线学习的培训方案设计三个步骤,每一步都是关键环节,而在每一个关键环节中,都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培训群体分析环节,重点解析组织内部群体的相关特性,了解不同部门、机构、人员对于在线培训项目的熟悉度和实际需求;在培训项目规划环节,结合组织的培训体系、培训时间、培训对象等因素,针对所有培训项目进行分析,筛选最合适的利用方式进行项目培训;在培训方案设计环节,重点是对经过筛选后的培训项目设计最佳在线培训方案。

3.2培训管理的具体环节设计

主流企业学习平台均有培训管理功能,支持日常培训业务的管理,培训业务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在辅助培训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可以充分运用在培训前期准备、实施流程管理、培训资源管理以及与企业已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间集成关联等应用层级。具体来说,培训流程管理包括对培训前、中、后的各项培训事务管理,每个环节都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特点,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培训开始前,主要管理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项目、学员注册报名、审批授权、培训费用预算等工作;在培训过程中,主要进行培训实施过程、学习活动安排管理、学员交流互动、学习资源协调等,以及混合式学习项目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管理;在培训结束后,主要包括培训效果评估、学员反馈、学习资源整理等培训后期工作的管理,建立动态实时反馈机制。

3.3培训绩效管理的设计

绩效管理主要体现在建立学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建立起员工的学习体系,将量化的学习成果转换为员工绩效表现。信息技术量化了培训效果,并进一步深化学习评估结果,将量化结果运用到组织绩效管理中,在组织内部建立起良性学习与发展体系,促使员工能够从被动的接受培训转向以促进职业发展为目的的主动学习。

4信息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提升企业培训质量方面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很多方面还在探索中,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建立长远战略规划

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培训的信息化规划方向。企业培训信息化必须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人才开发战略两方面出发,在同时满足组织及员工两方面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现有培训资源条件与企业员工的素质基础,同时综合考虑企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及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进而确定企业员工培训目标。

4.2完善培训创新的保障机制

培训创新在企业是否落地需要领导、组织和个人三方面的保障。一是领导层对企业培训创新管理战略进行筹划和决策,使培训创新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二是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搭建,加强培训技术创新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三是要充分发挥群体决策,通过共同目标下激励和广泛授权,让更多培训专业人员参与企业培训创新管理的决策。

4.3注重不断优化在线课程体系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员工个性化培训需求的增加,在线课程的体系化和更广泛的课程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提高远程培训质量的瓶颈,如何按照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和培训需求及时更新和优化在线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基础,以企业业务发展为重点,实施常态化的基础岗位课程体系建设与市场化的迭代业务课程体系相结合,能够有效调动课程体系管理、实施、开发等各相关方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4.4大力推广现代培训技术

信息技术无疑将成为提升企业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迭代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迅速改变着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员工学习认知习惯等,而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大潮中也在不断适应发展,不断加快业务变化,如何寻找信息技术与培训业务的最佳结合点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一是始终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按照培训业务的发展选择合适的技术支撑,确保信息技术始终服务于培训业务;二是全面提升培训者信息技术能力,在培训者中大力开展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培训,将信息技术纳入培训者岗位考核要求,全面强化培训者特别是培训管理人员的新技术能力。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培训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竞争的成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日益成熟,它必将进一步更新企业培训理念、改进企业培训手段、优化企业培训流程、推动企业培训管理,从而提升企业培训质量,助力现代企业腾飞。

作者:白东师 单位: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玉霞,李珺.借力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培训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胡义贵.浅谈企业远程培训项目开发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范文3

员工培训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组织是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两者相辅相成。本文在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员工培训体系swot分析基础上,提出培训体系优化方案。

1 培训理念体系优化

员工培训理念的实质是对培训工作意义的认识并进而引导企业领导者、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和员工等培训主体、客体参与员工培训的方法和过程。员工培训不仅是企业的一项福利,还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行为,是对企业战略资源的投资,它需要通过提升能力改善业绩来回报。同时培训也是一种激励手段,通过培训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归属。[1]

(1)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培训是一种智力投资,一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从投资与收益的角度来看,培训投入对企业而言收益可高达100%。据美国教育机构统计,企业每投入1美元用于培训,便可有3美元的产出。在欧美发达国家,员工培训被认为是企业最有价值的可增值投资。[2]

(2)从企业绩效来看,培训是企业实施的有计划、连续的系统学习行为或过程,其目的是通过使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的定向改进,确保员工按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实现高水平的业绩,达到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 培训课程和内容体系优化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后,就要确定培训课程和内容。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有很多,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因此培训课程体系包括:观念培训课程体系、知识培训课程体系和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同时培训课程设计的原则为:符合现代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系统原则、最优化原则。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包括:教师、学习者、培训教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课程评价、时间以及空间等。企业究竟应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3]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等人提出的冰山素质模型,一个人的素质由水面以上可见、外显的知识、技能和水面以下深藏、内隐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和需要等内容构成。胜任力这座冰山由“知识、技能”等水面以上应知、应会部分和水面以下的“价值观、自我形象、个性、内驱力”等情感智力部分构成。因此对培训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既要巩固水面以上的、可见的和外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应该注意发掘水面以下的潜能,因为它们对企业的发展意义更大。

3 培训模式体系优化

企业为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外包化、合作化和信息化,将原本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培训职能部分或全部交由外部专业服务机构承担,即虚拟培训。作为一种新型培训模式,虚拟培训组织与传统培训部门不论在培训理念上还是在具体构建上都有很大不同,如表2所示。

虚拟现实技术在培训中的广泛应用为实现个人学习与团体学习的结合及工作与学习的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虚拟培训组织坚持员工对学习负主要责任,在工作中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承认学员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人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虚拟现实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为学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员在其中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由被动学习者转化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企业培训的“因材施教”。[4]

4 培训评估体系优化

培训效果的反馈与评估阶段是对培训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可以采用菲利普斯五级评估模型,即反应、学习、行为、结果、投资回报率五个方面的评估,重点放在行为和投资回报率的评估上。

行为层面采用360度调查的绩效考核方式考查,评估人员由学员、同事、下属和上司担任。培训结束时制定一份有量化改进的实践计划,列明现状和改进目标,并制定跟踪评估调查问卷,在培训结束的3-4个月内,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这样一方面可以直接反映课程效果,另一方面也使高层领导和直接主管看到培训效果,从而支持培训。

投资回报率是对培训效果的一种量化测定,通过财务数据来说明培训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它通常是指培训的货币收益和培训成本的比较。计算公式为:te=(e2-e1)×ts×t-c。te:培训效益,e1:培训前每个受训者一年产生的收益,ts:培训人数,e2:培训后每个受训者一年产生的收益,c:培训成本,t:培训效益可持续的年限。通过这种计算,公司可量化培训效益,这种数字化的收益能增添企业培训的动力,使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增强。

参考文献

[1] 杨越.小议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制度与改进方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9):10

[2] 李钢英.企业培训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17-120

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范文4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下,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给予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以充分重视。而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应用在企业培训体系之中,能够确保企业实现人力资源培训的目标,为提高企业组织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奠定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强化员工培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其次为如何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应用在培训体系之中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管理理念 企业培训体系 应用

前言: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以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市场的形成使得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激烈化。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纷纷踏上改革与创新之路,在更新管理理念、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竞争的核心力量――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求企业要通过完善培训体系的构建来强化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素质,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融入该体系之中,则能够为确保企业培训工作的成功开展提供保障。

一、企业强化员工培训与开展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强化员工培训的意义

首先,对于企业来讲,构架完善的培训体系,强化对企业员工的培训能够在提升人才能力素质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绩效,并且能够促进企业组织文化的发展,为提高企业凝聚力、推进企业创新的步伐并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从而为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其次,对于员工自身来讲,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并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培训的过程中树立职业生涯意识,为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二)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第一,明确职责、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这是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优势作用之一,其能够以标准且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来规范员工的行为,确保员工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并使相应的管理者能够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在调动员工主观积极性的同时,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第二,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精益求精,也就是将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精细化的分类与管控,进而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成本有效控制的同时,为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第三,为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落实能够以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积极性,并使员工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职责,进而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应用于企业培训体系之中的有效对策

(一)设立培训部门并实现培训总体规划的制定

首先,在培训部门的设立上,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规模与现有经济实力,在此基础上设立与企业现阶段发展相适应的培训部门,在此基础上,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体系,明确培训部门的职责范围,确保相应的培训管理人员能够满足实际培训工作之需;其次,实现培训整体规划的制定。这就要求企业要结合自身内外部实际发展环境,并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现状与所需,进而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要通过对培训需求与资源等的分析,明确培训对象、内容等,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进而形成培训总体规划。

(二)明确培训需求并实现相应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

要想确保企业培训工作的成功开展,首要前提是需要实现对相应培训需求的分析,这就要求要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企业总体需求为出发点,对各个岗位对人力资源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同时要明确现有岗位人员的能力素质,进而找出差距与不足,明确培训需求;与此同时,要实现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在定位培训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员工的实际能力水准来制定培训方法,确保培训内容的有效落实。

(三)定位培训讲师的选择标准与具体培训项目内容

在培训讲师的选择上,首先可以从内部选择出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员,并以有效的培训手段来提升其专业能力素养,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出内部人员的优势,进一步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可以通过外聘来选择培训讲师,在实际招聘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所需来选定相应的讲师人员。在具体培训项目上,要求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年度培训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所需与相应的培训成本预算,以完善的年度培训计划为培训工作的成功落实奠定基础。

(四)落实完善的监管与评估

首先,在培训课程监管上,要求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培训课程开展的各个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制定监管各项指标,以实现对培训工作的全方位监管;其次,在评估工作上,要求要根据培训的具体内容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估,可以采用四层评估方式来进行。然后综合监管与考核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分析,找出培训工作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改善,以确保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切实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实力。

总结:综上所述,面对当前激励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在谋生存、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要落实完善的培训工作。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融入培训体系的构建之中,能够确保企业在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科学且规范的培训体系,进而为确保培训工作的成功落实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丽静.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41-144.

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范文5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ducational model which takes the market and employment needs of the community as guidance, and a personnel training process with particip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Deepen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ing a good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only way of cultivating high-skilled personnel and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professions.

关键词: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rofessional development;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96-01

0引言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相对于单一校园环境办学而言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源于国外的合作教育。20世纪初,国产业界急需大量集学术研究和技术能力于一身学条件的工作人员,以便满足分工日益详尽的工作需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了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许多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一批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促进了专业建设。我院从2004年开始和联想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校企合作发展历史

1.1 初级阶段(2004年到2006年)2004年9月,针对联想电脑售后服务工程师的工作岗位,我院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签定联合培训协议,从将学生送出去为出发点,针对岗位特点,在上岗之前培训15天,使同学能够了解工作的性质,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2005年和2006年,我院继续开设校内“联想班”,百名学生经推荐和培训后就业。

1.2 发展阶段(2007年到2009年)2007年起,联想公司通过招标选择合作院校。我院中标后,签订《联想服务体系(LCSE)初级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并按协议投资40万元购置设备、改建200平方米的教室和实验室,建成“联想阳光服务校企合作培训中心”。按照联想招聘程序对学生进行笔试、面试、融想课程体系进行授课、参加LCSE初级工程师认证考核后进想服务渠道工作。

1.3 成熟阶段 (2009年以后)在与联想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将联想的企业文化、课程体系、培训模式融入到系统维护专业建设中去。师资培养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将企业的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新技术贯穿到本院老师的继续教育体系中。经过几年的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

2校企合作主要运作内容

2.1 校企合作模式采用引企入校式学院与联想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采取了引企入院的方式,建设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的教学基地。积极利用本学院的先进技术和深厚的人才底蕴,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实力和社会知名度。在合作中由于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使得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实训设施先进,学习手段科学。

2.2 双方密切配合实施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学习质量在实施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解决了“联想班”组班、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实际问题,对“联想班”学生采用企业招聘程序进行选拔,在授课过程中按照企业方式进行人员编组,并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企业化的严格考核,确保了“联想班”教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3 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跟踪工作针对校企合作的学生,制定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联想服务体系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使学生在技术和技能上同时得到提高。

3校企合作对专业建设的有力促进

3.1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8月,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3.2 构建和实施与“订单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为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弥补企业培训体系存在的过于实用化、功利化和影响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缺陷,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四个嵌入”特征的课程体系:将职业培训内容嵌入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标准嵌入教学大纲,将企业文化嵌入到素质教育中。

3.3 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安排教师参与“联想班”培训全过程的同时,联想公司还对校内讲师和班主任进行了多次集中培训,先后有七名教师参加培训。使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取得极大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3.4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学院和华东区联想服务体系的二十几家服务站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通过在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并能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3.5 实现了计算机系统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毕业生经过培训到联想公司售后服务企业工作,学生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就业后发展良好,“联想班”培训使学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换,在沟通能力、客户服务规范、商务礼仪和技术技能等方面达到企业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4对校企合作的思考

在原来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中引入企业元素和职业氛围,不是简单地将企业培训课程引进来,而是将校内“联想班”培训内容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全面、正确理解工学结合的思想过程,这也是我们能够与企业配合默契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范文6

一、构建企业培训体系的关键控制环节分析

从企业培训的具体流程出发,其关键控制环节包括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方案的实施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分析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分析是构建企业培训体系的出发点,培训需求分析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最终效果。[1]企业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包括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方面,首先是企业组织分析,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企业组织战略发展需求来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引进的专业人才。其次是企业任务分析,培训管理部门应当深入分析企业当前及未来经营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及目标,并对这些任务和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地描述,确定企业各岗位的关键培训内容。最后是企业人员分析,培训管理部门制定出一套与员工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并特定人才进行长期培养的培训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计划中应包括当选人员名单及基本素质明细表,列出参加培训人员不同的年龄、学历、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必须参加培训情况等基本素材,从而保证培训在不同的基础上展开,有的放矢。

(2)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在深入分析企业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培训计划,按照企业培训目标分清主次地进行企业培训工作的日常安排。首先,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培训总体计划,可以按照培训期限长短分为短期培训计划、中期培训计划和长期培训计划,并确定每一阶段的培训目标。其次,培训管理部门应当规划培训内容,通常应当从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思维和心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2]第三,培训管理部门应当综合考虑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和自身实力等因素,合理选择外部培训师或企业内部培训师。最后,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合理选择培训方法,低层次员工培训可以采用课堂教授和录像观摩等方法,高层次员工培训应当采用情景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法。

(3)实施培训方案。在制定好企业培训计划后,培训管理部门应当贯彻落实培训计划,严格执行培训方案。首先,培训管理部门应当选择优秀的培训人员,因为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培训方案的执行效果,企业可以从外部聘请优秀培训人员,也可以从组织内部挑选相关人员担任培训师。培训师是企业进行培训的必要条件,无论从经济成本角度还是考虑实用性出发,培养一支内部培训师队伍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培训管理部门应当确定企业各岗位和员工需要接受的重点培训内容,区分不同层次员工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3]最后,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员工培训过程的控制,及时对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调整。

(4)评估培训效果。作为企业培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培训效果评估对于企业培训的后期反馈和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对比培训工作实际执行情况与培训计划,找出实际执行情况与培训计划不一致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将其反馈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系统性、全面化的考核标准,深入分析企业员工接受培训前后在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以及企业整体运作状况和经济效益在培训前后的变化,全面评估企业培训效果,并为下一阶段培训工作的完善提供信息支持。

二、完善企业培训体系的具体措施

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培训体系、发挥企业培训体系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树立员工培训理念,健全内部管理控制体系。首先,企业经营管理层应当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对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提高对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将企业员工培训上升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来管理和执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新职工入职培训、老员工在职培训等企业培训活动应当常态化、长期化。其次,企业经营管理层应当树立全员培训的观念,公司的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都应当接受职工培训,直至将培训延伸到企业价值链活动的每一个环节。[4]

(2)提高培训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培训队伍建设。企业培训工作最终需要培训人员身体力行,培训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后续培训效果。基于此,企业经营管理层应当提高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提升培训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积极吸引外部高素质培训师负责本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对企业现有培训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举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从业经验学习班和研讨班,鼓励培训人员积极参加相关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及时更新培训人员的知识系统,提高培训人员的专业素养。

(3)强化培训日常执行,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企业培训效果与培训实际执行息息相关,一方面,企业培训人员应当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短板进行分析,确定培训需求及目的,提高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安排兼具理论研究和从业经验的培训人员负责培训工作,提升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实施培训计划时,培训人员应当重视培训过程中的反馈和沟通工作,提高职工培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培训后期,培训人员应当对职工共工作效率、职工行为改变、培训后职工留任率、培训后工作效益提升度和企业回报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评估培训效果;[5]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强化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作用,采取相应奖惩措施来增强培训效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