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的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的本质范文1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设置和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阐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
一流教育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国家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人才。换言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是社会适应性的高低。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 aoo4 y号文)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已形成共识。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设置和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阐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经验。
1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好局面。对熟悉经贸知识、了解国际惯例的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据权威部门预测,我国人世后有7种人才走俏,其中商务英语类人才占第三位。目前,社会急需能胜任涉外商务第一线工作的大量人才。人事部门根据各类全国性专业协会有关资料的统计,预测本世纪初我国急需的人才中,国际商务人才位居前列,尤其是熟悉国际商务的外语人才。
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对外经济往来非常频繁,其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还多。在广东的外贸部门、金融部门、以及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大中小型企业中,涉外商务活动极为活跃,导致对商务人才的极大需求,同时也对商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商务知识、国际服务意识、工作语言(特别是外语)的水平和沟通技巧以及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知识能力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必须是具有国际竞争意识、既通晓外语又具有较强的商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职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熟练掌握系统的商务知识,熟悉文秘工作,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人才。”
2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商务英语课
程体系
2. 1课程设置模块化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为依据,以社会未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和办公设备操作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复合应用性商务英语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块化体系,首先学习通用英语模块,后经专门用途英语过渡到商务课程模块和办公技能模块,以体现语言与专业学习的规律。本专业全部课程由五个模块构成:
1)语言类课程模块。这是本专业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中心模块,通过英语听说、综合英语、写作及翻译等课程的学习及语言强化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2)商务类课程模块。本类课程强调通过一系列涉外商务、贸易、金融、营销、管理、商法等课程的学习及校外实习,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商务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3)办公技能类课程模块。本模块是学生赖以实现其语言能力和商务能力及日后从事商务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基础,培养学生熟练操作电脑,运用电脑从事涉外商务活动及使用其他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
4)公共类课程模块。本类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5)专业素质拓展类课程模块。本模块课程主要是选修类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相关课程,拓展专业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学生未来就业的适应性。
以上五个课程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有系统性,又有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国际意识、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有利于形成科学、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能力结构。
2. 2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为了突出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根据课程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学生的三大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加强。
1)针对语言类课程模块,设置了以强化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如:英语语音强化训练、英语口语强化训练、英语综合能力强化训练。
2)针对商务类课程模块,设置了基于网络软件的单证缮制、商务见习、商务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3)针对办公技能类课程模块设置了办公软件操作及考证培训、中英文打字等实训课程。
2.3产学合作,实现学校一就业岗位的“零过渡”
周济部长在2002年湖南永州召开的会议上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性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学科型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它的培养目标是职业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是它最核心的内容,脱离了这个核心内容,就不能称其为职业技术教育。为了突出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学生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职业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不能只在模拟状态下完成。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经历和体验,即真正“职业人”顶岗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实现。 为此,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本专业建立了运行良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和实训场所、提供真实的就业演练舞台,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实现学校一就业的“零过渡期”。
2. 4突出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
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把职业资格考证纳人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3构建“三个课堂”的育人体系,打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它是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由于现代社会的岗位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它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胜任本职工作,不仅要有好的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素质,还要有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
3. 1第一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要素出发,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商务英语专业根据社会市场调研、企事业专家的建议、毕业生反馈、对外交往等及时了解和洞悉社会一线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教学软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方法上,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体思想,培养学生学习、调研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个人演讲、课堂辩论和项目研究等形式开展教学,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在商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分别由教师和学生讨论、分析、总结案例,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校内及网上图书馆以及相关项目的企业与社会调查进行口头汇报,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商务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训课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由教师提出教学任务、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办公技能的培养,训练学生熟练操作电脑、网络和现代办公设备,以英语为工具开展商务运作和文秘业务的能力。
3. 2第二课堂活动锻造学生良好的就业能力
1)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和专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本专业定期邀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及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到校内,就相关专题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专业知识,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树立学生职业意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对未来的就业岗位有较全面及正确的认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本专业重视在学生中开展高品味、高水准的第二课堂活动,坚持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浸润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如科技文化节、挑战杯、开口讲英语等及系内组织的英语广场、英语配音大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这些活动与教学工作联系紧密,有效地把语言技能、英语知识和相关知识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学工作有较好的反拨作用。
3)抓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①通过新生人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为契机,灌输职业使命感。
②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为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
③开设就业指导课,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大一开设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大二开设社会调查、择业观和择业心理等专题;大三开设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分析、求职技巧等课程,增强了指导的实效性。
④为了使毕业生能顺利踏进职场,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开办相关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商业模式的本质范文2
随着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的变迁以及通讯技术、研发、物流、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变化,商业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企业之间不再只是先进技术、产品差异化、低成本等传统方面的角逐,亦或说高明的企业会通过构造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来获得以上方面的优势,因此好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或消除成长瓶颈的利器。
一方面,虽然至今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尚存在争议,但确实也取得了许多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商业模式”如何转化为“财务绩效”这一复杂过程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而深入到两者之间的传导过程并揭示这一复杂过程的规律和本质,将会对我们更好的把握商业模式的本质及推进商业模式的运行、演化和重构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利益相关者理论、“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为理论基础,并借鉴博弈论、共生理论的原理,以揭示作为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如何产生预期的财务绩效。
二、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人是社会人,同样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细胞”,它的存在和发展也会涉及一系列的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凭借自身的资源能力禀赋进行交易,获得各自赖以生存发展的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想让这一交易成为常规则需要结构和合约的支撑,因此,我们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要研究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的传导机理,首先要明确何为商业模式,在“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中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并包含以下要素: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每个要素都反映了交易结构的一个侧面。对于交易结构中的角色即利益相关者他们具有独立的利益诉求,有相对独立的资源和利益的输入与输出,可具体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类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一个企业想作为焦点企业为自身打造一个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确定包含哪些利益相关者,然后设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业务系统,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及预期实现的企业价值,完成商业模式的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则需要进行机会识别,例如企业经营累积形成的资源和能力的变化会使得自身的相对实力和利益诉求随之变化,亦或是创新、进取、承担风险、机会敏感的企业家精神的推动,形成调整甚至是重构商业模式以谋求更大利益的内生力量。企业价值获取的前提是价值满足,即通过准确的把握客户的价值主张,并成功的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企业才能实现价值的获取。因此,客户需求的变化亦或是企业主动引领需求都会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经济社会的实践已表明需求、技术、竞争环境、经济、政策等因素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商业模式演化或重构的外生力量。在短期内,商业模式作为一种构成框架会保持相对稳定。但商业模式不仅具有静态表现,更是一种动态形式,即商业模式同时反映了某种构成框架和过程机制,因此在内生力量与外生力量的作用下会引起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其实就是机会识别的过程,企业通过机会识别可以掌握什么时候进行、从哪里进行、朝什么方向进行商业模式的调整或重构?
三、利益相关者对商业模式认同及参与的形成机理
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的前提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并与引发资源能力的投入,当一个企业完成商业模式的设计后,接下来的关键是获得利益相关者对这一交易结构的认同,达成交易契约,并受交易契约的约束。商业模式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的达成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一个以自身的资源能力禀赋为资本,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博弈。博弈的过程中不论是拟加入的利益相关者或是已经存在的利益相关者都会有自身所面临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及交易风险的考量,最终博弈的结果就是达成各自在商业模式中的定位、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对整体利益划分方案的契约。商业模式的价值与焦点企业的价值具有不一致性,两者并不一定相等,若焦点企业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企业价值而调整商业模式,对于现有的利益相关来说利益很可能被剥夺,选择退出还是接受,最终结果就要取决于双方资源能力禀赋在交易结构上的博弈。
四、多元资本支持进而影响财务绩效的形成机理
共生理论最早是1879年由德国的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他认为共生是指不同的属种生活在一起,那么,从共生角度看,商业模式实质是交易结构上的利益相关者及其所代表的多元资源能力的共生。利益相关者认同商业模式所赋予的在业务系统中的角色及关系、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时间序列上的现金流后,便引发多元资本的投入,而多元资本的投入是否会转化为财务绩效,有赖于多元资本是否为商业模式所需,是否可产生共生能量,因此将多元资本支持划分为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
多元资本的质量指关键资源能力的水平,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可得出商业模式代表了多元资本的集合体,多元资本是商业模式运行的基础,资源的异质性无疑会成为商业模式具有竞争力的背后支撑力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都有独立的利益诉求,他们投入的资本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存在差异。投入的每一项资本作为一个共生单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共处于一个共生环境中,不同的共生单元能否都以共生系统的原则管理自己的行为,提高利益一致性,这样共生关系才会稳定,共生能量才会产生,企业价值才会提高,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在应用木桶原理,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好比构成木桶的木板,否则若有一个环节的资本质量不够高,都会成为商业模式运行的短板,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商业模式会因关键资源能力的异质性产生业绩差异。当木板已经具备,怎样很好的将它们粘合在一起,发挥木桶的作用,与焦点企业怎样实现内外协调,多元资本怎样实现共生有异曲同工之处。多元资本共生需要商业模式具有动态管理机制,具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外部网络、资源整合能力,实现要素协同、组织协同和价值协同。因此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才会使多元资本的合作产生合作绩效。需要注意的是,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不是指影响某一主体或焦点企业的财务绩效。而是商业模式的运作会产生整个交易结构的整体绩效,然后各利益相关者通过之前博弈达成的方案进行利益的划分,进而商业模式影响了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绩效。
商业模式的本质范文3
微博具备互联网公司商业价值的核心
根据艾瑞咨询网民网络行为连续性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数据显示,2012年Q2微博服务覆盖人数达到2.8亿,季度浏览时长达到7.8亿小时,在社区交友类细分服务中黏性最强。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微博推出之后,迅速获得了大量的用户,同时由于它自身的媒体性与社交性,使得网民能够在该平台上长时间停留。微博已经具备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可观的用户黏性。在此基础上,微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庞大的流量变现。
微博本质即互联网基本商业形态的载体
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基于其媒体和渠道的本质。作为媒体,互联网面向个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吸引用户,同时帮助企业用户营销推广以及维护公关。作为渠道,互联网搭建起数字化信息平台,成为企业用户的销售渠道。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微博以实时信息流的形态呈现,每天在微博上产生大量丰富且具有即时性的内容。一些热点话题甚至呈病毒式快速传播。微博目前已经成为满足用户日常信息需求的服务,能够承载以媒体为基础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如网络广告和企业宣传公关等。从渠道模式来说,微博作为实时信息平台,能够整合供应链资源以及目标客户资源,搭建起规模用户的销售渠道,例如微博可能成为电商平台和游戏平台。
微博的商业价值能够进一步提高与延伸
商业模式的本质范文4
“五统一”对连锁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成本的提高,意味着市场反应能力的下降。如果没有带来其他方面的好处,就意味着盈亏平衡点的提高和进入门槛的提升。
连锁的价值和本质
那加盟商为什么还愿意加盟?并非因为“五统一”,而是因为连锁能够提供加盟商所没有的价值。
提供给加盟商所没有的价值,就是连锁的本质。我认为,连锁的本质是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所谓本质,就是其他的价值是围绕它衍生的,离开本质的东西,其他东西就丧失了价值。 不同的连锁企业在产品、价格、形象上可以完全不同,甚至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也不相同,但成功的连锁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遵循相同的逻辑。只有掌握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才能抵消“五统一”所带来成本的提升。
麦当劳的管理中有一些似乎很另类的做法,这些做法恰恰体现了连锁的本质。比如,麦当劳的店长一定要从店员做起,一定要有各个岗位的工作经历。再如,麦当劳不招“天才”与“花瓶”,用生不用熟,更钟情“小人物”,不论地位高低,一定要从普通员工做起。
麦当劳为什么特别强调工作经历,因为一种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很难通过培训掌握,只有通过工作体验逐步体会。这样的培训,实质上是一种同化式培训,这样的培训才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中国式加盟:卖“店招”
观察中国的连锁加盟,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加盟店的管理者(店长)基本上是投资者,店员基本是投资者的亲戚和旧属。
第二,加盟店管理层和店员基本上只是经过培训即上岗,极少有在其他门店全面体验的工作经历。
第三,基本上是加盟商自己选店,充其量由连锁总部把把关而已。
具备这些特点的加盟,充其量只是“招牌加盟”,更准确地说是卖“店招”。因为缺乏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统一,严格说来并不是真正的连锁。
麦当劳具备了典型连锁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把中国的连锁系统与麦当劳作个对比。
不要让加盟商做店长
试问:麦当劳的店长是加盟商,或加盟商是店长吗?
不是。中国的多数连锁店恰恰相反。加盟商只是资金提供者和受益者,至于能否参加加盟店的管理,关键在于是否取得店长资格。
但是,看看国内的连锁店,加盟商基本上都是店长,老板兼店长的现象非常普遍。以我的观察,国内连锁的加盟商多数曾经是生意人,他们的管理模式与连锁的规范化、模式化管理格格不入,只要加盟商主导连锁店的管理,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移植就极其困难。
我曾经试图说服多家连锁企业把投资者屏蔽在连锁店管理之外,均遭到连锁各方的强烈反对。加盟商反对是因为只有参加经营管理才放心,连锁企业反对是因为无法提供大量合格的店长和店员。
我曾经参与创办的一家连锁企业,初期把投资者屏蔽在经营管理之外,只允许投资者派一名会计。虽然收益率非常高,但投资者千方百计地渗透到经营管理中来,甚至组建加盟商协会。相对于投资收益,中国的加盟商更在乎管理权。
另一家我非常熟悉的连锁企业,投资收益非常高,2年内能够收回全部投资。因为投资者就是店长,经营管理全部由投资者主导,在利用连锁企业的品牌打开市场并熟悉进货渠道后,基本上所有的加盟店都存在私下进货的现象。连锁企业的管理模式形同虚设,除了“店招”相同,其他基本不同。
把加盟店员工纳入总部管理系统
试问:麦当劳的店员是加盟商的亲戚和旧属吗?
不是。在麦当劳连锁系统,店员不是属于哪个加盟店,而是属于整个麦当劳连锁系统,店员可以在各个门店之间调动。
国内的连锁店,店员属于门店而不是连锁系统,并且基本上是加盟商招募的,而不是连锁系统招募的,连锁方只不过承担了入职培训而已。
帮加盟商选好店址
试问:麦当劳的店址是加盟商自己选定的吗?
不是。是麦当劳公司选定并租赁或购买后转租给加盟商。在麦当劳的商业模式中,租金收入是重要的利润源泉。如果没有麦当劳“选址专家”的美名,加盟商可能那么踊跃吗?
但是,看看国内的连锁,基本上是加盟商选店址。因为加盟商选店址通常非常急,所以,租金高、店址不理想的现象非常普遍。
加盟店的投资与管理必须分离
连锁的本质决定了加盟店的投资与管理分离才是常态,对加盟商实行“托管”才是正遭。虽然有部分投资者经过培训能够掌握连锁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但并不意味着多数投资者能够做到。作为连锁的基本价值观,即使投资者经过培训成为合格的管理者,我也反对投资者管理自己投资的企业,因为个别投资者产生示范效应。
连锁以规模取胜,这是很多连锁企业发展初期的策略。当门店扩张太快时,连锁企业是无法为加盟商源源不断提供人才的,因此,加盟商在人才和管理上的“自救”就成为常态。加盟商的“自救”固然能够短期内弥补连锁企业管理能力的不足,却让加盟商从加盟之初就形成了对连锁企业的离心倾向。
商业模式的本质范文5
关键词:商业模式 创新 持续竞争优势
管 理学 大师、 现代 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未来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产品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的竞争”。本文在对商业模式、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创新理论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论证了商业模式创新包含了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种传统创新,属于系统化创新,并进一步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对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
创新理论的 发展
经济 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中首先提出“创新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创新、 新组合和经济发展,离开了创新也就没有资本主义,更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他把资本主义理解为一个在破坏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创造中毁灭的生命变化过程,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作用,把创新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看成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联结 科学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换媒介。
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性;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不需要建立在科学新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里处理一种产品的新方式之中;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掠夺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供应来源,无论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实现任何一种 工业 的新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前两项可以看作是技术创新,中间两项可以视为市场创新,最后一种是管理创新,即企业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通过新管理方式,不断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加强对资本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率的过程。
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斯和诺斯在1971年出版的《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继承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研究了制度变革的原因和过程,并提出了制度创新模型,从而补充和发展了熊彼特的制度创新学说。制度创新是指企业家引入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在市场经济中,除了价格制度外,政府的 法律 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以及社会和企业的文化制度等都属于生产的制度结构内容,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而生产的制度结构的核心是界定和保障产权。
综上所述,随着创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地丰富,它包含了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
“商业模式”兴起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即互联网兴起的时代,是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经理人关注的焦点。从学术界来看,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出现在accounting review(jones,1960)。目前,商业模式又称“新商业模式”、“ 电子 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并经常与电子商务、新兴创业公司以及高科技公司联系在一起。
amit & zott从价值链、价值 网络 的角度提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源泉。marietta.j.从顾客价值创造的角度提出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是如何运作的。她指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比现有商业模式更好的选择,它将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或者说它将完全取代原有做生意的方式,并成为下一代企业家在竞争中获胜的标准。
gray hamel则比较完整地提出的商业模式构成的四个维度内容要素,即客户界面(回应处理与支持、信息处理与洞察力、 企业 与顾客的互动关系、定价等) 、核心战略(包括经营宗旨、产品/ 市场范围、差异化基础) 、战略资源(核心能力、战略资产、核心流程) 、价值 网络 (供应商、合伙人、联合) 四大要素,详见图1。
翁君奕认为,随着商业模式概念的提出,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活动。而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在给定的平台环境下,发现客户环境、伙伴环境、内部环境以及它们关联中所存在的价值潜力并以新的平台界面、顶板界面、客户界面、伙伴界面和内部构造的要素组合来最大限度地加以挖掘,取得能够持续超越竞争对手和现有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是商业模式内不同维度和不同界面及价值流动的任何创新。
罗珉(2005)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企业的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必须是一个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因素;第二,企业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客户界面、企业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等四维度要素组成的系统结构,这四个维度之间密切联系,互相支持,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循环系统。相应地,商业模式创新包括客户界面创新、企业核心战略变革、战略资源的新获与重组、价值网络的优化等,其每个维度及要素内容的创新又从属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但是,单独的一个维度或者某一个要素内容的创新可能都无法构成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只有将各种要素相结合,建立起一个新的盈利系统以及在竞争中获胜的新标准,才能被称为商业模式创新,因此它是多种传统创新相融合的系统化创新(详见表1所示)。
商业模式创新既基于传统创新又超越传统创新,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企业各种资源重新进行组合,把各项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将生产引向新的方向,从而创造了熊彼特主张的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组织模式以获取企业 经济 租金,即“熊彼特租金”。它源于企业家在不确定性很高的复杂环境中承担风险的创新活动,要求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有意识地通过“创造性破坏”过程,重构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并以此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的本质范文6
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是怎么去赚钱。
首先是产品模式,也就是你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我认为真正能在互联网里做大的公司,都是产品驱动型的公司。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要建立在产品模式的基础之上。没有了产品和对用户的思考。公司不可能做大,走不了多远。所以,你提供的产品是什么?能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你的产品解决了哪一类用户的什么问题?你的产品能不能把贵的变成便宜的。甚至是免费的?能不能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我认为,这是任何一个创业者在回答商业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去考虑的问题。
第二,在产品模式之上,还要讲用户模式,这就是说。作为创业公司,你一定要找到对你的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用户。如果你说自己的产品是普世的产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这说明你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
举个例子,最近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YY是一款语音聊天工具,刚起步的时候瞄准的是游戏工会。这些人要玩游戏,要对战。要手忙脚乱地操作键盘和鼠标,就没有时间打--字。而且,游戏对战中的沟通不是—对一聊天,是多对多的团队协作。因此,YY就开发出这种语音聊天工具帮助这些游戏工会的人,这些人是产品感受最强、需求最强的一批用户。
第三是推广模式,这就是说你找到怎样的方式能够到达你的目标用户群。很多人一提到推广就想到要花钱,但花很多钱的推广未必是好的模式。你的产品好,但是没有钱去推广,你可能就逼着自己想出很多方法,很多公司在推广模式上的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一旦有了融资,钱多了,公司往往会直接砸钱做推广,这个时候即使换头猪来做市场总监,只要给他足够多的钱,他也能想到拿钱去刷地铁、刷公交、刷路牌广告,也能在市场上砸出几个泡出来。但我认为这不叫推广模式,真正的推广模式是要根据你的用户群,根据你的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
另外一个问题是,砸钱式推广,其实这是最危险的。判断是不是真正的推广,最简单的标准是把推广资源一撤,不再砸钱,看产品的用户量是不是往下掉。如果用户量一下子掉下来了,这说明推广无效,产品肯定存在问题。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对产品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