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1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2
教学理论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指导方式。它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从而解决实际中的教学问题。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扩展思维的重要角色,因此,就需要用有效的教学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指导。本文笔者在分析新型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实践 指导作用
所谓教学理论就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的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深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体系的理论基础。初中语文理论也是一样,它也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对初中语文理论的探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理论设计去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其着重于如何利用各种有效方式促进学习。
一、对现代初中教学理论分析
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是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而不断变化的。它是在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上对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注重知识积累
语文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积累、运用。整体语文教学理论体系中,首先是要求使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然后在要求对语言的运用进行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属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这段时间,就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所以,初中教学理论就分析了如何通过课内、课外两个途径进行知识积累。
课内的知识积累主要是通过课本上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它更要求从课本上获得语文知识。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学生需求而精心编著的,其上面精选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内容、题材上也是具有新颖的特质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好预习与复习功课。做好课前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着一堂课学习质量的好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应该熟悉新课文的内容,对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勾画,与此同时,做好记录,有效的对知识进行积累,从而这样就能够在上课的时候找到着重点,从而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复习要求在保证良好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做好及时巩固工作,并做好纠错记录,尤其是在考试前,把积累的错误知识点进行温习,集中精力,全心投入就一定能取得很好学习效果,进而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语文魅力
语文是覆盖面最广的科学,是一切学科的综合,并包罗万象。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魅力的感悟,全心感受语文的心灵,从让学生能够在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怀中,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集合。它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通过语言,能够使人与人的沟通更加有效,通过文字,通过进行精神的传承。初中语文学习是对语文魅力感悟的一小步,但,仅仅是这一小步,就能够使初中学生更加贴近语文;通过这一小步,能够带动学生向文学踏入更进一步,能够让学生感受文学的丝丝关怀,能够让初中学生在一点一滴的累积之中,感受语文的温馨情怀,畅古游今。
3.明确学习任务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知识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加明确了。任务型语文学习理论就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广泛接受。任务型的学习就要求现在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教学的效益,提升学习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能够独立思考,使思维更加富有逻辑性。
任务型教学就要做到三点,首先,教师少干预。在学生对教师布置任务进行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少的错误产生。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少的对错误进行提示,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以及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其次,最大化效益学习。不少学生完成作业总是没效率,不用心,家长担心,就会为学生请家教,上辅导班等,这样不仅浪费学生时间,还浪费金钱,所以,应该有效率的进行任务型教学。
二、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由于语文教学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语文理论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所以,社会意识对社会活动有一种反作用。下面就谈论一下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1.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观念
初中语文理论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由于语文理论对语文教学实践观念有指导作用,因此,随着初中语文理论的多元化,教学实践观念也更加多样性。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观念转变为学生学习主体观念,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要对象,更加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2.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方式
正因为意识具有反作用,所以,语文理论也对教学实践方式起着引导。首先,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运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更加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讲课中,添加了游戏型教学模式,通过游戏,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最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更加平等,教师放低姿态,站在学生朋友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这些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更加优质。
3.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
现代化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得好,还要求会能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初中语文理论指导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在实践运用中,首先强化了实践教学的管理环节,也就是要对各个学习效果、学习任务、学习质量进行考察。其次,总结了许多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方法,从而能够让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高。最后,进行知识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坚持知识的学校效果,还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打下初中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
初中语文理论是语文学习经验、知识的总结,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长期对语文探索的结晶。在悠长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的初中语文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让语文在未来发展的历程中徜徉自然之乐。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3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地方,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探究。教师应该明确现有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找出答案,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能在高效课堂上学到促进自己将来学习生活的东西,而教师也能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小学语文也不例外。课程改革的成果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出来的,这里所说的有效性是教师通过一段时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方方面面取得明显进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学的第一指标。如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两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1.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不明确真正的教学目标
一些教师可能并不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将培养学生的记诵能力当做教学目标,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是简单地教学生读书识字,而是通过读书识字这个过程让学生掌握语言,增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培养正确、高尚、积极的人文精神。教师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些,则进行再多的教学也是枉费。
1.2教师不采用优秀的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一样都存在懒惰的现象,有的教师十年如一日地使用一样的教学方法,而有的教师采用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不是纸上谈兵,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看两本书、听几节好课就能获得的。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差异,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好的课堂一定是要为学生度身量造的,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等。教师做不到这些是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不能创新教学方法。
1.3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课堂教学的资源不仅仅是书本,课本外的一切都可以当做教学资源。一些教师出于不同的原因,没有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单调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变得单调。其实,教师可以放慢脚步,看看周围,身边有许多教育资源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就必定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多彩的语文课堂。
2.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课堂角色,如果教师能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者,努力为学生服务,这样的课堂就能真正回归。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教学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长。以下,我就结合一些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几点方法。
2.1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上文中提到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积极的人文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勤奋学习,明白家长的苦心,最终实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2.2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离不开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们交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可以是辩论赛、演讲,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让学生拥有自主、轻松的心境,还可以通过活动的前期准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上课后留出一段时间供学生演讲,则学生在课前的准备中会自主地思考和探索文章中的内容。如此,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学有效性随之得到了提升。
2.3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深度指的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再停留在回答问题的层面上,学生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课文,让不同的思想发光发亮,为每一个人所知,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的广度是指教室中的每个人都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上课提问选择人回答的时候都是以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为主,这样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共同进步。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分组的形式探讨问题,再由成绩处于劣势的学生回答,这样有利于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着深远影响。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正确的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努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莉.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因素[J].文学教育(上),2012,06:124-125.
[2]杨绍玲.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21-122.
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有很强的基本功能力和教学艺术能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比较多,如师生的因素、课本选择的因素和教学硬件的因素等。要想从根本上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上来,就需要符合新课改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其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关注已经放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上。实际的课堂教学要求广大基层语文教师对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新理念和新知识进行探索,得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课堂语文教学,让学生的课堂效率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长进,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师传播知识的能力得到认可。
一、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不明确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过于宽泛,内容主体混淆,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可衡量性。从课堂教学层面来看,教学目标制订的主体是教师,但是作为生成教学目标主体的学生也应参与制订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教师既要根据各地学生的基础能力,因材施教,也要根据自身的教学能力,打造合身的教学计划,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制定明确合适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教师自身能力的展现,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更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与策略狭隘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部分出现了目标片面、狭隘甚至异化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仅有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设计程式化;偏离语文学习本体,导致目标异化。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选择和使用有偏差。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应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盲目求新求异,使不尊重教学规律、不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盛行,因此教师要在创新的同时跟紧新课标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的路线,真正提高教师的知识传输能力。
二、教学策略的探索与总结
1.善用教师情绪感染学生
笔者通过审视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实际上,我们所缺少的不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不是现代化的硬件与手段,而是情感的投入,包括:语文老师的情感、课堂学生的情感、老师与学生互动的情感。语文课程是最富有感情因素的课程,语文课应该是充满情感与生机活力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投入自己丰富的情感,让语文课堂变得充满感情、激情燃烧,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情感舞台。从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角度来说,应做到真正关心和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情感是语文的灵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O身处地地投入其中,与学生交流,贴近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学《中华少年》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动听的音乐,逐渐融入文章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对祖国的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广袤大地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交流体验活动,让学生抒发一下自己的真实内心情感,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投入,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非常融洽温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流动,切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更让指导老师更加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和知识接受能力。
2.课堂引入情境教学
人的情感体验主要来自于生活回忆与表达。在语文教学中,若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起来,或者转变为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则相当于将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生活之中。要使情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作用和影响,那么这个情境必须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就是这个情境最好是学生经历过的,或者是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在这样的情境中才能使学生融入,才会让他们思考,让他们有话可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体验到的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把情感与教师创设的情境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将生活体验升华到学习中,形成一种情感的迁移。
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为学生设计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5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有着一丝忐忑。虽然我是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但是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台之下,对于教学而言,我还完全是个生手,丝毫没有经验。不过这个疑虑并没有影响我的信心,毕竟学生只是小朋友,对我这个十六年寒窗苦读的研究生而言,只要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把他们教好,启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的学到知识,不辜负家长的信任,这是我对这份工作的决心,也是对我自己的明确要求。
我在小葵花学习教室负责的工作是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外辅导,这是学习室老师的主要任务。一到五个年级中,我负责一二年级小朋友的课内作业检查、课外习题的布置与讲解以及上周末的趣味作文课。
在从事这个岗位时,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对小学语文课本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很难再一两天的时间内迅速融入课本、组织串联这些知识。针对这个问题,在一个星期的考察期里,我一口气把小学的12册语文课本都读完了,从中挖掘到了可以传输给孩子的宝贵知识。在开始的几天里,我并没有急于给他们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先和早一些教过他们的老师沟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因为学生很多,我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作业写的快又聪明的学生,我就给他们布置课外练习提升,顺便将书本上的内容挑重点讲,希望他们更够更上一层楼;作业写的慢且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就专攻他们每天的正确率,一步一步的纠正错误,然后再缩短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学习效率,还是以熟悉书本为主。在教小朋友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很多文学常识都来自于小学课本,可我却一直没机会仔细研读,趁这次家教的机会,我也做了一次基本常识的充电,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存。
在教学过程中,经教师们集体经验总结,学生最讨厌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唠叨式,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触,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第二是数落式,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有些孩子经常因为家长或老师的数落而产生惶恐心理以致无法集中精力。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进而变得消极被动。第三是训斥式,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这种队孩子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变得自卑。第四是打骂式,法律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这是严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易对孩子身心造成恶劣影响,一定得取缔。第五,达标式。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等,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教师和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压力。第六,疲劳式。题海战术和延长学习时间是事倍功半的方,孩子的不充足的休息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第七,愁眉苦脸式。教师的面孔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很好的孩子面对的教育者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立刻就会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这张脸有时候决定了一切。
因此,我的教学原则是: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有真心、有童心。有的老师不能体谅学生的难处,作业写错了就动辄大声呵斥,小孩子很容易有反抗情绪。就算学生屡次不改,我还是支持感化方式。比如说有的时候,讲解了好几遍的问题,学生也貌似是懂了,可是到了第二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无力,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不像我们大人一样一说就通,需要多练几遍才能记住跟理解。讲解一次两次不能理解,我可以再讲,或者尝试其他的沟通方式,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有勇气有兴趣有耐性的去解决更难的问题。
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口语交际 小学 农村 教学方法
作为语文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口语交际”正日益得到重视并体现于日常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口语交际课也是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但口语交际课正是农村小学学生的薄弱点,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水平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难点。下面,我就个人在工作实践中的总结,谈几点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
一、全员参与,创设互动平台
农村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不同于城市小孩子的外向和开朗,而是大多数都表现为害羞、淳朴、拘谨、畏缩,不敢开口说话或扭扭捏捏。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中,要注重创设互动平台,给内向的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让师生间的说、问、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或者某个学生的独角戏,或是教师与某几个学生的对话,而应该是所有学生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快乐舞台,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课。如教学《走,我们去春游》,由于经济因素限制,农村小学生出外游玩机会少,春游话题特别能激发学生兴趣。我抓住此良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商量,制定春游方案,让每位学生出谋献策,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本组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同学提出问题,请求解答,师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每位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思考、质疑和演讲。
创设学生口语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是唤起学生们内心深处表达欲望的源泉,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心理体验,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机会。让他们动情动心,感觉不吐不快。此时教师应给尽可能多学生的表达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的口才。锻炼在同学们面前展现自我的能力。拨动了学生开口的那根“弦”,也就自然而然地“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整合教材,开辟交际新渠
首先,“九年义务制”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新教材的每一单元都配有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题,但是其中内容仍存在一些不适合农村学生的实际话题。例如在教学《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时,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说请吃饭好与不好的理由。但是,农村孩子有的不怎么注重过生日,即使有也只是一碗寿面加两个鸡蛋,根本不可能请客吃饭,倒是在一些婚庆、佛事时大办宴席。学生都没有过生日请客吃饭的经历,怎么能切身地谈好与不好的理由呢?于是,我把话题变换了一下,让学生讨论农村的这些婚庆、佛事习俗好不好。由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亲身体会过,更积极地观察生活,主动了解大人看法,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到课堂讨论时,学生就个个有理有据,异常活跃。这样既达到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结合当地资源,达到口语交际的“因材施教”。
其次,语文教材插图新颖,内容生动,有浓厚的情景因素。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其他非正式口语训练、有利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因素展开教学。如教学《桂林山水》,让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复述课文,又如教学《穷人》时,让学生抓住课文末尾空白联想续说等。通过教材资源的有机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为口语交际开辟新的渠道。
三、延伸课外,拓展交流空间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来自外来工子女的学生不断增加。这些学生多来自周边八县或省外偏远农村地区,土话方言特别严重,语言表达不规范,经常词不达意,说话没有条理性,言谈举止缺乏文明礼貌,很难像城市里学生那样落落大方、声音响亮,所以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势在必行。但是一些教师误以为口语交际是语文学习园地后的一个练习板块,只是在进行单元复习时,仅用一节或半节进行一些表达训练,这样做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我们应该倡导学生走出灌输、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的教学路子。教师应该挖掘课堂外其他有利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因素展开教学。
1、充分利用晨间5分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同桌或周围学生相互间畅谈前一天的收获、路上见闻、精彩的节目、有趣的事情等。这样随意地交流,学生很放松,说话的胆量慢慢就会大起来,敢于说话。在交际时教师不断鼓励和表扬他们,增强学生交际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2、活动之后话活动。如跳绳、踢毽子、广播操比赛等活动之后,学生们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这个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组织叙谈会,让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对口语交际一定兴趣盎然。教师参与其中。再相机点拨。学生的口语表达就能形成连贯性、逻辑性、条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