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文1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在各环节上都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现阶段有些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购置资产、固定资产利用程度不高、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主要原因是没有按规定规范的固定资产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购置环节:有的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分解采购规模,刻意规避政府采购;有的是采购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时没有按规定回避;有的是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也有些单位存在盲目采购、攀比采购、重复购置等现象。这些问题造成了违规购置、采购成本增加,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使用和处置环节:登记制度不健全,使用状况不明,在管理环节的初期就存在着管理漏洞;日常管理中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定期盘查制度,账外资产增加,存在“物随人走”现象;在资产维护、处置、捐赠、投资、对外担保、出租出借,以及调拨和报废等方面管理和记录程序不健全,资产处置缺乏必要的审批、评估和备案程序,处置收入未按规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滞后,不符合事业单位内在发展要求

有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有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准确,在单位资金来源混杂、财权分散的情况下,特别是单位负债购建固定资产时,很难使单位的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保持一致,导致会计核算不能准确地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运营状况,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形势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将会越来越壮大,有些事业单位已应用固定资产财务软件,但有些事业单位只简单按照序号订记固定资产卡片中的信息,更没有登记固定资产备查账簿和管理台账,财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有些事业单位只在总账中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录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先进的固定资产财务软件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

(四)现行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及存在弊端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现有固定资产的价值不能反映实际拥有的净值,这种核算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固定资产报废、毁损、转让等原因而减少时,直接冲减“固定基金”“固定资产”这种财务处理方法体现不出真正的生产能力。另外,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导致成本不完善,不能反映资产净值,随着资产的使用和时间的过去,资产的账面原值和净值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导致净资产不实。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一)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报批、对外投资、处置报废等手续,建立资产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制度,至少每年一次对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做到账物相符,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随着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应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过程账、卡、物管理,特别要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监督,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专设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负责固定资产统一购进,定期清查,报废订记等管理工作,并负责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协调运作。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制度,把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重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

(二)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

在建工程,对外单位捐赠,上级下级和调拨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入账,没有票据按照市场同类资产价值估价入账,做到账实相符,外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规范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报废资产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同时减少账面价值。

(三)利用信息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随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如何利用信息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是有十分必要。首先,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清查,核实好资产,做到账物相符,其次,应按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在固定资产财务软件模块中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目录,按照明细账目录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规范固定资产明细账,利用固定资产财务软件的功能,建立一个完整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互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应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增设“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在平时实务操作中在“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下面增设“折旧费”进行明细核算。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经营支出―折旧费”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在“资产负责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积累固定资产更新资金,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建立高水平管理人员队伍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核算 管理 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有些事业单位存在盲目购置资产、固定资产利用程度不高、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主要原因是没有规范的固定资产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购置环节,有的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分解采购规模,刻意规避政府采购;有的采购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时没有按规定回避;有的是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也有些单位存在盲目采购、攀比采购、重复购置等现象。这些问题造成了违规购置、采购成本增加,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使用和处置环节,登记制度不健全,使用状况不明,在管理环节的初期就存在着管理上的漏洞;在日常管理中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定期盘查制度,账外资产增加,存在物随人走现象;在资产维护、处置、捐赠、投资、对外担保、出租出借,以及调拨和报废等方面管理和记录程序不健全,资产随意处置,缺乏必要的审批、评估和备案程序。固定资产的处置,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报批,私自处理,处置收入直接存入单位账户,未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上交当地财政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更有甚者,处置收入不入账,转入小金库使用。

(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滞后,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1.有实无账。(1)有些事业单位建造的办公楼已使用多年,但该项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待摊投资”和往来账户中,会计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账实不符、资产存量不清。(2)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主动或被动地与业务相关对象达成默契,以对方提供的实物(如基建工程材料,摄像器材、小汽车、空调、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抵顶行政事业性收入,这些资产未进行资产登记和账务处理,长期滞留账外或被借用,逃避了正常的监督检查。如:某保险机构利用基金存量额度大的权利,与开户银行达成默契,非法使用该银行提供的汽车、电脑等固定资产。(3)上级部门匹配、无偿调入、接受捐赠、单位合并划入的固定资产,因有些资产没有发票,而领导又不通知财务进行估价入账,造成财务无法记账,导致有固定资产实物但没有财务账的现象发生。

2.有账无物。(1)有账无物主要表现在对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核销。如:某局的原办公楼已拆迁,新办公楼已建成,只是由于新楼未取得入账正式手续,始终未履行旧楼核销和新楼增加手续。(2)人员调走或离退休不清账、不交接。有些负责人在交接工作结束后数年,仍占用单位的汽车、摄像用品等,下任领导碍于面子不便催交。

3.账实不符。有些事业单位由于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账实严重不符。有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准确,对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不清楚,该记入固定资产的没有记入或是记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不正确,造成资产账面和实际不符。

(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形势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将会越来越大,有些事业单位已应用固定资产财务软件,但大多数事业单位只简单按照序号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中的信息,更没有登记固定资产备查账簿和管理台账,财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有些事业单位只在总账中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录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先进的固定资产财务软件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职责权限,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各个环节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和固定资产的购置报批、对外投资、处置报废等手续,建立资产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制度,年度终了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过程账、卡、物管理,特别要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监督,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专设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负责固定资产统一购进、定期清查、报废登记等管理工作,并负责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协调运作。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制度,把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重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

(二)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

在建工程、接受捐赠、上级部门调拨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入账,如果没有票据应按照市场同类资产价值估价入账。外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规范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应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处置表,报主管部门批准,再经当地财政国资部门审批后,方能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减少账面价值。

(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1.通过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详细准确地记录每个固定资产从购入、使用到处置的卡片信息,赋予其唯一的识别条形码,对实物资产使用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实现对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随时为资产的购建、调剂和处置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并在此平台上建立评价和监督体系。

2.进一步研究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多种数据接口,与财务核算软件进行链接,使财务账、固定资产台账与采集的实物信息能进行电算化比对,减少错误率,避免因两种账簿登记时间不同而引起存量不实。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 核算管理 问题 措施

一、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意义及特点

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企业科学正确地核算固定资产,不但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保护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固定资产是同时具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一般为2000元以上,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是通过外购、自行建设、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融资租入、外单位调入、更新改造等渠道拥有的。因此涉及的会计科目较多,核算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二、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就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层面存在的问题从财务核算的角度进行阐述:

1、工程已完工并且已经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转资,不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影响企业资产的结构。

企业通过自营或者分包的形式建造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并且相关的成本费用也已经计入到工程项目的成本中,但是由于工程预结算审批环节缓慢,或者竣工资料不健全,发票短缺等原因,导致已经可以结转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成本费用不能及时结转,形成跨年工程,其实质并不是真正的未完工程,导致年度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情况不真实,进而减少折旧的计提,影响企业的损益。

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即使在年终将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处理,也因为结算手续审批等原因只能按照一个估计数字计入到固定资产价值中,这样一是会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真实,二是造成固定资产明细分类不正确,不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固定资产构成情况,三是下年进行调整时还要增加或者冲减折旧费用,对下年的损益情况造成影响。

2、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划分会计和税法存在差异,致使企业存在涉税风险。

会计准则中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到固定资产成本中,而将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确认标准上,会计处理强调的是实质性条件,即符合固定资产定义,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预先的估计,比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等更新改造,这些都应当计入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里,而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局部损坏,企业会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这样发生的的后续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通常是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我们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而税法却是偏重于形式条件,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入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中,作为计提折旧的标准,它不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这样处理导致会计处理和税法的规定确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相符,因此导致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不一致,容易使企业面临涉税风险。

3、资产出售、转让、报废过程存在脱节现象,固定资产实物处理和会计账务处理在时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真实反映当前资产的真实情况,影响企业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由于没有及时和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或者一些人为的原因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已经脱离了企业,但是出售合同和转让协议迟迟没有签订,致使企业存在资产流失的风险,财务账面上依旧照提折旧,没有进行相关的出售转让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报废程序繁琐,审批环节拖沓,导致固定资产报废工作不能及时进行,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制约,一是导致固定资产报废单位不能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更新置换影响工作,二是财务没有进行正确的报废资产处理,不但影响企业当期效益,而且增加日后进行账务处理的难度,还要进行必要的调账冲减折旧的处理。

4、固定资产出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企业资产被低估,固定资产出租的方法制定存在纰漏,导致财务进行账务处理时,存在租金收入不能抵补固定资产折旧和缴纳相关税费的问题,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采取的措施

1、企业对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办理验收手续,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暂估入账。

企业应该加强对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对已经在用或者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验收入账,财务部门按照工程项目建立台账进行追踪管理,及时和固定资产验收部门沟通,保证资产及时入账;对于实在无法确定的工程,应该按照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暂估入账。

2、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确认上,要注意会计规定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及时进行纳税方面的调整,避免企业涉税风险。企业财务税价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涉税方面的问题,及时和税务部门进行沟通,掌握企业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存在的涉税问题。

3、财务部门应该掌握有关资产使用单位资产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财务部门应该督促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审批有关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参与固定资产出售和转让协议的签订等相关事宜,相关会计人员应该及时进行资产出售,转让,报废的账务处理,确保企业资产的真实完整。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文4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2010年,财政部与卫生部共同修订了《医院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设置,以及会计确认基础等重大会计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引入固定资产折旧科目,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显重要。所以,本文主要从固定资产核算角度比较了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并对如何组织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方面的差异

(一)调整了固定资产订定标准,体现了会计重要性原则

新《医院会计制度》从医院经营管理实际出发,将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以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认定为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对于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医疗设备则归入材料进行核算。这一规定既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又降低了会计核算成本,较好地体现了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

(二) 以累计折旧取代修购基金,真实地反映了固定资产价值

新《医院会计制度》借鉴了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精神,增设了累计折旧科目,取消了修购基金科目。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价值的调整项目,同时也是代表了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因此该科目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医院固定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必,另一方面可以医院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在原会计制度下,对于固定资产计提的修购基金是净资产项下的一个科目,累计折旧取代修购基金,意味着医院净资产的价值开始和其本原回归,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净资产虚增的现象。

(三)增设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完善了固定资产科目体系

新《医院会计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用于核算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等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使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的会计处理有据可依,使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状态得以体现,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

(四)应用软件可归属于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定义趋于科学

新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应用软件构成了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如果其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新制度不允许将应用软件费用化,规范了资产的定义,统一了应用软件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五)设置了待冲基金科目,解决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列支问题

新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经营活动的特点,创新性地设置了“待冲基金”科目,用以核算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所形成的,留待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予以冲减的基金。解决了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购建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的列支问题,填补了原来医院会计制度的空白。医院使用财政补助和科教项目资金购入固定资产,在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同时,增加“待冲基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在增加“累计折旧”的同时,冲减“待冲基金”。

二、适应《医院会计制度》,调整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方法

(一)按照固定资产认定标准,调整现有固定资产

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调整,对于达不到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医疗设备,重分类为“低值易耗品”。为此,医院财务部门应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固定资产的原价和使用年限,为重新确认固定资产提供原始依据。

(二)核实固定资产原值,正确计累计折旧

在新旧制度过渡过程中,医院要做好全面清查盘点,确定资产折旧范围。核实整固定资产经费来源,对于不同来源的固定资产要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将自有资金购置的设备与利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分开核算。因为不同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其累计折旧处理的方法不同。利用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其累计折旧要计入医疗成本,而利用财政补助和科教项目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其累计折旧则要冲减待冲基金。为此,医院要将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前所有在账固定资产中由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追溯确认为待冲基金。另外,医院还要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以前年度形成的固定资产补提折旧,同时冲减待冲基金或者事业基金。

(三)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体制

固定资产折旧要计入各使用部门的医疗成本,固定资产核算水平和管理水平对成本信息和医疗成果产和重要影响,成本信息日益重要。为此,要细化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归口分级管理体制。在医院财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按固定资产的类别,按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级使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进一步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并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

(四)引入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进行账、卡、物综合管理

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的台账式管理系统是与原《医院会计制度》下粗放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相适应的,无法将设备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有机的结合。因此,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加强电子信息化建设,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要引入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条形码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身份证”式管理,并利用条码信息介质,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跟踪,将以手工方式进行的分散管理,转化为信息化集中管理,利用这一平台,可以将医院的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文炯.浅谈医院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管理.会计之友,2012(07).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文5

摘要:《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科目设置,不能如实反映医院的成本和结余,以及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处置、减值缺少具体核算科目。建议改进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借鉴企业的核算方法,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固定资产增值、减值的情况。

目前,我国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简称医院)执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是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编制的,自1998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起到了良好的规范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在某些地方越来越显出局限性,尤其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结合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的一些实际体会,提几点建议,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的会计核算

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既体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也借鉴了企业会计核算的部分内容,虽然比事业单位复杂,比企业简单,却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医院的成本和结余。

如:购入固定资产时:A单价在10万元以下(包括10万元),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公用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费”或“管理费用——公用支出——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图书资料)购置费”,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B:单价在10万元以上,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这样的会计科目设置,使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存在两个问题:

(1)这种会计核算方式比较陈旧,两组平行的会计分录之间没有必然的钩稽关系,容易漏做“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组分录。从而少记固定资产。

(2)当购置的固定资产单价在10万元以上时,列入净资产科目“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中支出,没有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从而造成医院当月的“收支结余”不真实。

(3)《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在会计核算时,提取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维修费——提取修购基金”,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结余,若为借方余额则反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超支。目前,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使得医院“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累计赤字很大。还有些医院通过少提或多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人为地改变医院的成本,随意调节“收支结余”。

2.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

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的明显不足之处,没有设置“累计折旧”的会计科目。《医院会计制度》中不要求计提折旧,医院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反映的是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与计提“折旧”,不仅在提法上不同,而且在会计核算方法上也大不相同。

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反映在净资产中,它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即折余价值),以致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形成医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越来越大,固定资产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账面上却无法反映。另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使用比较含糊笼统,这样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也不能给医院管理者提供客观的固定资产评价依据。

3.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

(1)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清理”会计科目。在医院发生捐赠、报废、转让、损毁等固定资产减少的情况时,全部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来进行核算。

如:报废固定资产时,按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发生的变价收入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由于专用基金科目是按基金类别设置明细账,根本不能反映哪项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保险赔偿等所产生的损益情况。

(2)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也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随着医疗设备的日新月异,许多医疗设备很快就淘汰了,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是必然的;而《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若遇到固定资产减值或提前报废,就会出现账实不符的状况。

二、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

1.在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时,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固定基金”这样的净资产科目核算。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真实化、规范化、标准化,缩小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差距,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2.医院会计核算中,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每月增加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会计分录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公用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累计折旧”作为备抵科目列示,两者相减,就是固定资产的净值,这样在会计报表中就反映出固定资产原值及净值,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一目了然,以便如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规模、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

3.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增设“固定资产清理”会计科目。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能够真实、详细地反映其损益情况。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随着社会发挥在那速度的不断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事业单位当中,固定资产中国有资产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核算,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直接的影。但是,在当今社会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管理与核算模式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加良好的管理与核算。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处理问题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现有的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存在很多细节,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整个采购环节造成影响,例如编制预算不明确、购置数量及种类不严谨、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不科学等。在购买固定资产中,对于相关细节欠缺考虑,审批审计过程较为轻率,缺乏应有的严谨性和针对性。少数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的时候,存在找熟人、走后门等不良情况,无法确保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在固定资产使用当中,很多事业单位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使得国家资产受到了较大的损失。

(二)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操作问题

在我国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当中,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仍然有待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因而容易丧失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缺乏继续学习提升自我的动力,因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能力往往有所欠缺,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同时,在一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当中,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行为,在实际操作当中,时常发生账面与实际不符的情况[1]。例如部分固定资产登记遗漏、没有对固定资产账卡进行建立等。有的单位经常把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混淆,说明金额界限没搞清,还有在对固定资产的分级管理核算中,各部门对资产名称登帐不统一,也造成总账也明细帐无法一致,所以要认真对待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

(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问题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相应的信息化操作平台缺乏应有的完善性和规范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形式多、品种多的特点,使用方法、使用次数也具有较大的差异,虽然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人数随着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并没有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在部分事业单位当中,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信息化平台,但普遍流于形式化,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措施

(一)加强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改善和优化,应当对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进行加强。在固定资产采购中,对其可行性要进行细致分析,同时公开采购流程。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采购标书进行撰写,对合同进行草拟签订,并且设置采购人员的相应权限。在采购流程中,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固定资产采购的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创新,节省国家资产投入[2]。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并明确相关责任人。

(二)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操作

事业单位应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教育和培训,了解和掌握更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知识技能。对于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支持。此外,还应当在培训当中,加强对财务人员电算化操作技能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对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进行强化,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规范性。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信息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平台进行建立和健全,使其能够更好的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别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软件,使之更符合单位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效率[3]。在应用信息化平台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平台安全性的确保,严格约束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权限,从而更好高效、安全的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三、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当中,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以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高效性、安全性、规范性,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檀满霞. 浅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