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范文1
1.1促进“因材施教”
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解答学生各种各样的疑惑,有时候还会面对学生的质疑。此外,学生选择权的强化还会增强教师间的竞争,加速知识的更新换代。这些都能够促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励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素质。但是对于培养创新人才而言,仅仅有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不够的,因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大价值,才能促进创新人才的涌现。否则浪费教育资源事小,埋没优秀人才事大。比如让莫言师从华罗庚学习数学,那么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就消失了,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就被埋没了。但是“因材施教”的困难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是指因为无法获取对方完整的私人信息而造成的双方信息不一致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使得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单凭教师辨识“材”变得非常困难。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教师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学生为了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他们都会刻意表现自己的优点而隐瞒自己的缺点,这种心理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均不能获得对方的完整信息;另一方面,教师是具有“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在解译对方所传递信息时总会出现理解偏差。虽然为学生建立信息档案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往往耗资巨大、成本高昂。正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了辨识“材”的困难,所以古人才会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生自主学习则采取强化大学生选择权的方法,通过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资源的方法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因材施教,这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大学生选择导师这一方法为例。高校公开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个人资料,同时强化教师竞争制度,激励教师传递个人的真实信息,实现教师信息的透明化。大学生通过试听课程,学术探讨等方式和导师交流,寻找适合自己的导师。这种强化学生选择权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在满足自身需求上的作用,能够增强学生“材”与教师“教”的一致性,从而在客观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也促进了因材施教。
1.2培养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
思考能力与质疑精神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养成教师就是权威,课本不容质疑的固化思维习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实质上是在扼杀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如果学习不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学生永远是学习的傀儡,有价值的创新只能是空谈。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的教训仍然警示着我们:理论知识的丰富并不必然意味着教育的价值。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恰恰在于强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要使学生从一台被动学习的机器,转变为会思考,会问问题的“主动人”,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创新,提升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目标。此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包括:周炎根等(2010)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业成就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③冯立新(2013)对251名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实证研究表明,自主学习策略对英语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学习者会对自己自我鼓励和自我奖励”等自主学习策略会对学习成绩有显著预测力。④而哈佛大学取得的成就也表明:自主学习力就是其取得创新成就的关键,甚至可以认为是其核心竞争力。⑤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自主学习会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来促进创新。
2建设自主学习保障机制的策略
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或者对自主学习缺乏系统性理解,⑥或者动力普遍不足,思想松懈,自主意识缺乏。⑦究其原因,这既是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又是由于学习目标的暂缺、竞争压力的锐减以及教师和家庭监督的缺位。⑧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激励机制的滞后,制约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高校应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创新自主学习教育模式,建立保障机制为自主学习保驾护航。
2.1建立“三位一体”的目标规划指导机制
合理的人生目标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第一动力,是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的动力源。由于社会阅历的缺乏,许多大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认知往往基于不完整的信息片段,这致使他们的人生目标暂缺或者比较模糊,从而缺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动力和有效方法。因此高校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完善的人格,引导他们用理性、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以阳光的心态对待人生。高校可建立以个人兴趣、个人职业规划、高校培养目标“三位一体”的目标规划指导机制。第一,高校在学生管理部门成立目标规划指导机构,机构聘任专业教师担任人生规划导师,并开设人生规划课程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目标规划。第二,采用规范的人格测评、心理测评、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个性特征以及职业取向,采取顶岗实习等措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第三,结合学生对自己的期望,由人生规划导师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帮助每位学生量身规划一个合理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不能一蹴而就,指导者不能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急功近利心理,因为大学生的成长性特征,人生规划指导应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2.2建立多层次的自主学习知识选择指导机制
由于人生的未知性和学习的畏难性,缺乏指导的知识选择会导致大学生选择的短视性与盲目性。比如许多学生可能会放弃一些不太了解或者难以理解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在未来可能会非常有价值,再比如学生也可能会因盲目性造成“羊群效应”,出现许多人共选某门课等疯狂现象。高校可以通过成立知识选择指导机构,通过学生自由选择、导师指导、专家审核三个层次的指导,帮助大学生选择合理的知识体系。第一,高校在教务部门成立知识选择指导机构,机构下设执行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事务,并负责起草各专业课程设计方案,制定知识选择指导手册与知识选择指导建议。专家委员会负责具体的知识选择咨询与指导工作。为保障专家委员会的权威性,专家的聘任应兼顾专家的广度与深度,专家的工作方式应以兼职为主。第二,学生根据自身的人生规划目标,结合知识选择指导手册与知识选择指导建议,与导师商讨形成初步的知识选择方案。第三,学生将方案提交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将学生的选择方案,连同学生的规划目标、测评结果、学生期望等信息一并提交专家委员会。第四,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学生的选择方案进行现场答疑、现场评审,由专家和学生一起确定最终的知识选择方案。
2.3建立客观、公正的自主学习考核评价机制
自主学习考核评价不仅是检验自主学习效果的标准,还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指导的依据。考核评价机制应满足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要求,它的实质就是回答“由谁考核评价”、“考核评价什么”和“怎样考核评价”的问题。在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自主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考核评价的主体不仅有任课教师,还应由他们的导师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第二,对自主学习的考核评价应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除了考核评价知识的掌握程度外,更重要的是考核评价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第三,自主学习考核评价不能采取一考定终身的单一考核评价办法,而应采取重课堂表现、重科研表现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第四,自主学习考核评价须建立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严格的、定量化的评分标准。比如哈佛大学为了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规定学生课堂发言占成绩的25%~50%。⑨第五,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可以采用卷面答题、课堂辩论、提交论文、提交发明等教师考核学生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提问、学生出题考教师等更富有弹性的考核评价方式。
2.4搭建高效的信息支持平台
高效的信息支持平台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条件,它由设备、场地等各种硬件设施和制度、协议、政策等软件设施构成。高校信息平台由高校内部信息平台和高校外部信息平台两部分组成。高校内部信息平台为学生在校内自主学习提供支撑,平台建设内容包括知识体系信息平台、学生素质测评信息平台、师生沟通交流信息平台、考核反馈信息平台。知识体系信息平台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和网络知识资源;学生素质测评平台以规范的人格、职业测评为基础,帮助学生发掘个人特质,制定清晰的个人目标与人生规划;师生沟通信息平台增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导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也能够使学生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及时找到导师;考核反馈信息平台负责对自主学习考核信息进行及时反馈,通过反馈指导大学生进一步学习。高校外部信息平台营造开放型大学的学习氛围,促进校企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平台建设内容包括高校间的知识共享平台、校企合作平台。高校间的知识共享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选择范围,它既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教师交流的方式予以实现,也可以通过高校与高校签订互认协议等方式予以实现。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为构建知识共享平台提供了人文地理条件,平台建设成熟以后,大学生将能够在整个大学科技园内选修课程,教师也将能够在不同高校间互换任教,这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选择范围,优化自主学习模式,还能够缓解高校存在的近亲繁殖等弊端。校企合作平台以校企协同创新、合作开发、联合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为基础,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训,高校聘任企业高管担任学生校外导师,企业聘任高校教师为企业授课、培训,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协同目标,还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2.5建立激励相容的教师工作动力机制
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激励是对学生负责任的根本体现,教师的质量、教师的投入程度会产生乘数效应,他们影响的不仅仅是几百几千人,而是我们民族的未来。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有更高的教学参与度,许多教师与行政人员除了承担必要的授课、科研、行政任务外,还得扮演“导师”的角色,指导大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确定知识体系,进行自我管理与时间管理等等。大学生选择权的增加也会使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与当前相比,许多教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均会成倍增加。因此须建立一套满足激励相容的动力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够顺利开展。第一,构建自主学习工作量评价体系。比如使用360度绩效考核法全方位考核教师工作绩效,科学合理地核算绩效工资,以提升教师的满意度与公平感。第二,建立导师奖励制度。在奖励学生创新成果的同时,通过颁发荣誉证书、职称加分、物质奖励等方式加大对导师的奖励力度,以提升导师的荣誉感。第三,高校在财力物力、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政策支持一线教师、行政人员,特别是年轻教师,以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四,根据教学评价、科研质量、成果转化等指标,制定综合的评价标准,在一定年限内,实行“非升即走”的竞争策略,以激励教师自主地提升自身素质。
3结论
大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范文2
关键词 自主学习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88
Abstract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age,self-directed learn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llege students.The paper studie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directed learning.
Keywords self-directed learning; present situation; strategies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教育学家巴斯指出,在半个世纪前,人们从大学毕业后,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一直可以在其退休前运用;而在当今时代,这个数字缩减为2%。这意味着,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有98%需要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1]因此,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目前已有的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中,虽然有关自主学习的概念有所不同,但是,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的内涵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保持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全新的环境,研究在此环境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及培养提高策略,对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及教学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为了了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笔者对所在高校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达到94%,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可知,大学生自学学习状况如下:
1.1 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26%的学生认为大学自主学习比课堂学习更重要,50%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同等重要,但是67%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过于依赖老师,学习自主性差,意识淡薄。
1.2 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49%的学生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在因素是个人态度,37%的学生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因是学习兴趣。57%的同学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外在因素是学习氛围,34%的同学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外因是学习环境。
1.3 网络自主学习情况
调查发现,53%的同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会利用网络解决,37%的学生会请教老师和同学。由此可见,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较强。56%的同学在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时候偶尔会制定学习计划,18%的同学从不制定计划,没有制定计划的意识,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如果没有目标和计划就很容易受到其他信息干扰而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受到更大的挑战,调查发现,学生的自制力有限,面对网络资源的诱惑,仅有5%的学生能够一直专注学习,53%的同学都选择大部分时间专注,有35%的同学只能少部分时间专注于学习,在进行学习的同时会一直开着QQ,会浏览其他网页,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自律性。
学生普遍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优势是网络教育资源丰富,共享资源成为现实;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弊端是网站良莠不齐,学生容易受到消极影响;经常上网会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习惯。在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时,学生遇到问题较多的是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网络资源多而杂,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
2 培养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2.1 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大学的学习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学时时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约束,主要以老师为主体,但是大学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也比中学少,因此,大学的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自主管理。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主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要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从依赖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从传统的由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教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已经进入“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2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学会管理时间
调查发现,75%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的时间利用率不满意,有25%左右的同学每天除了上课以外没有进行自主学习。所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教会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社会需求等制定长短期相结合的学习规划,确立学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为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做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使学习更有计划性和方向性,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动力。大学的空余时间很多,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时间管理技能训练,要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会管理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3 转变教师角色
自主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但是教师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老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给他们一些好的建议,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讲授者,应该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监控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实时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客观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及实时反馈意见。[2]
2.4 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知识是一种被动的接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满堂灌”,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倡导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小组讨论式学习,让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创新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深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自己,在学习中要多思考,多归纳,多总结,要探索出一套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2.5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查发现,90%以上的同W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外在因素是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事实上,学习氛围和环境确实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积极向上的学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学生,因此高校应该狠抓学风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比如严抓课堂考勤、加强宿舍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实施学业预警制度,在学生中树立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教育感染学生,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开展社团活动、知识竞赛、学科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见识,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参加创新课题申报,解决学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6 加大网络资源建设,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自主学习已成为大的趋势,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目前网络上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因此,要完善网络课程学习网站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教学和网络资源有效融合,给学生提供网络名师名课、在线学习、网络互动、答疑等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给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时,学生不仅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还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包括如何获取、选择、识别信息,加工、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自控、自律、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在网络上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
课题项目:2013年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JYX13011),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14G059),201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阶段性成果(CSQ12003)
参考文献
大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范文3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学生;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30-02
自主学习激励机制,顾名思义就是指如何采用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手段,挖掘大学生的潜力,调动和发挥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机制。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假若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只能够发挥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发挥到80%―90%,[1]也就是说,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使人的能力发挥提高3―4倍,这足以说明激励的巨大作用。然而,当今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进而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已成为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某大学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因,以此探究相关的解决策略。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大一至大五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计发放网络定向问卷459份,收回有效问卷45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医学类学生406份,占全部问卷的88.5%,非医学类学生53份,占全部问卷的11.5%。其中,大一学生141份,占30.7%;大二学生103份,占22.4%;大三学生56份,占12.2%;大四学生131份,占28.5%;大五学生28份,占6.1%。
1.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从整体来看,接近半数(47.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个体的改变和发展,78.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自学,半数以上(50.4%)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学习类型是积极主动、有目标的,而且他们对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都有一定的认识,而完全不清楚应该如何自主学习的学生仅占1%,说明大学生总体的自主学习状况是相对良好的。
2.自我认知。从总体来看,23.9%的大学生非常清楚自身学习方面的优劣势,57.9%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方面的优劣势有点清楚,1.2%的学生完全认识不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优劣势。在专业课学习兴趣方面,75.2%的大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兴趣比较浓厚,24.8%的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从学习动力来看,61.4%的大学生是以“自己期望”来进行学习的,即“自我激励”的方式。可见,大部分学生自我认知程度摘要:通过分析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学校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现状,总结激励机制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反思其机制建设的问题,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学生;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30-02高,对本专业知识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要靠“自我激励”。但是,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对自己认识模糊,并且对专业知识学习没有兴趣。
3.自我选择,从“学习的计划性”方面来看,53%的大学生学习有计划性,不仅在每学期初期制定了总学习计划,而且对每周、每天的学习活动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大学生们除了本专业知识以外最希望学习的知识是“实用技能和科技知识”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两项。其中,选择“实用技能和科技知识”的学生占到了74.2%,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从“学习时间”来看,55.8%的大学生每天平均的自习时间超过2小时,这可能与医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庞大,课业繁重有关。从课余时间的利用方面来看,49.9%的大学生课余时间集中在网络新媒体,其中,仅有23.0%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其他行为均与学习无关。仅有29.6%的大学生妥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总体来看,大学生自主学习还是比较努力和自觉的,但是在课余时间安排上和网络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4.自我培养与反思。在学习方法方面,64.7%的大学生都有适合自身的方法,而在意志控制方面,有将近半数的学生能够积极进行调整。在自我总结方面,只有15.5%的学生擅于总结,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56.1%的学生则是遇到问题时方能查找原因。在学习中未达到预期目标时,78.2%的大学生能较正确地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从时间利用率的满意度来看,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原因可能在于绝大部分学生每学期初期未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或者制定了学习计划后没有严格执行。
二、学校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现状
1.学校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学校激励相关的制度、政策等还是有较高认同度的。从学校激励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评价来看,综合测评制度和成绩考核制度发挥的激励作用最高。从激励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来看,各类奖助学金、综合测评制度这两项得分较高。在知晓学校自主学习激励政策方面,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了解少部分”,39%的大学生“大部分了解”,这表明学校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力度宣传并落实相关激励政策,让大学生入脑入心,真正发挥激励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和效应。
2.精神激励机制对自主学习的效果。“一个先进典型胜过千言万语”,往往能达到“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比较明显”和“十分明显”约占半数。可见,精神激励机制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意义重大。
3.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满意度。从学习设施、自习场所数量、图书馆的藏书及学习环境、学习实践器材的配备等四个方面调查学生对学习硬件设施的满意度。其中,学生对“教学设备及教学配套”的期待较高,多数同学认为教学设备和相关配套老旧,对其评价为“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分别为45.7%和20.2%,而对该指标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分别为7.6%和26.5%。学生希望学校增加实验仪器和标本的数量等,以满足学习需要。总体来说,学生对学校硬件设施基本比较满意。
4.对激励内容的诉求范畴。在当今信息多元的社,自主学习能力高低决定着你在未来是否能够走得更远,激励内容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在各项荣誉奖励中,有81.4%的学生最渴望得到国家奖学金,其他渴望指数较高的依次为综合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等。学生最向往国家奖学金反映了学习优秀仍是大学生唯一不变的追求,国家奖学金不仅是物质奖励,更大程度上是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高肯定,非常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开展。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构建探索
1.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高校要改变传统“灌输式”、“单向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知识传授看作“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行为,而教师更要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引导、帮扶和激励作用。积极探索并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善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同时将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主动求知,自主选择,自我深化的过程。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鼓励个体个性发展,实施分类指导,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此外,要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优秀作品可进行考核加分和成果转化。
2.充分发挥内在激励的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动力。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是影响培养自主学习和激励机制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内在激励的作用。可以通过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意识培育、职业目标培育等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其自我设立目标,激发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和自我延续。
3.合理利用外在激励的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制度激励对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激发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摸索出一套多元化且合理适用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抵制不良学风,进而大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
4.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激发创造条件。如同万物生长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外部环境一样,自主学习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环境,环境好才能让自主学习得以顺利实施。因此,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激发的一个客观条件[2]。高校应时刻紧抓校风学风建设,通过榜样引领、创先争优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大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范文4
关键词:学生工作;学风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098-02
学风是高校立足和发展之根本,一所高校只有具备良好的学风,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能够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然而,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带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提升,高校生源质量堪忧,由此造成对学风的影响也较大,并制约着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本文就此问题,从学生工作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一、由高校学生自身因素引发的学风问题及分析
在一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资料中表明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因素,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厌学、缺乏学习动力。[1]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谈心等形式,对影响学风建设因素进行调查,也证明了上述因素是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
1.错误的思想意识是导致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根源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多数青少年以考大学为人生目标和学习重点,个人的能力完全以分数的形式来呈现。这种错误观念使多数青少年步入大学以后开始变得迷茫,失去了前行的方向。他们不知道也不曾去想自己在大学里要获取什么,应该怎样做。尽管很多高校在刚入学时都针对新生做了不同形式的入学教育,但仅凭几次讲座或是学习经验交流会是无法让“大学是学习、奋斗的结果”的思想根植于学生思想深处的。
2.“速成教育”使多数大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很多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为孩子选择大量的辅导班,学生不用自行安排和归纳,原本用来消化、理解、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时间被辅导班全权代劳,学生不用去自行思索和探究更适合自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所有的方法都可以从辅导班获得。从短期看学生的成绩是提高了,但从长远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被部分或是完全抹杀,连培养和锻炼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能力”二字呢?家长为了提高孩子成绩连自习也选择和其他孩子一同到自习室学习,这样的孩子缺少独立的自主学习空间,当他们步入大学无人监督他们如何学习时,他们更不可能自主去学习。
3.“以成绩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青少年本应具备起码的自理能力,应对社会有所了解,能够具备独立与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以成绩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使多数青少年缺少了“经历”和“磨砺”的机会,导致步入大学后在生活、与人交往等诸多方面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同时,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失使大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己,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于自己学业的规划乃至人生目标的规划,不利于他们以积极的心态付诸于行动。
二、针对高校在学风建设中学生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抓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转变的几个关键期。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如果能够把握好几个关键时间段,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生入学时入学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设立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在日常学习中加以督促;在大一下学期也是学习意识容易淡化的时期,应对学生上学期整体学习情况加以总结,表彰先进,加强对落后学生的谈心教育;毕业学期注重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理念灌输,以便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完全通过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而没有行为习惯的强化是不可能最终实现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的。对于大一新生需要在学生会的监督下进行规定时间和地点集体性质的自习,使新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大二以上年级的学生应引导其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选择在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等学习场所,并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
(3)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中,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是影响学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成立科技类社团,请专业的教师做社团的专业指导教师,由辅导员负责指导和监督社团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针对科技类社团设定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对单一事物的兴趣转向对学习更多知识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学生上大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就业,就业自然也成了多数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制度由分配制转变为双向选择制后,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学习成绩的优劣已不再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这些无疑使大学生变得更加迷茫,无法明确目标,失去学习的动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好地做出大学规划以至人生职业规划。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高高校的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立双向互动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多年的学生工作实践及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差的主要因素是重视程度不够,自我评价不准确,目标规划与实际行动脱节,学生缺少对社会、市场及从事职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针对以往模式中的缺陷,从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考核档案入手,以自评准确度、短期目标达成率及实践成绩为依据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来督促、实现目标规划的实施与完成,以专业的社会实践调研为手段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市场及想要从事的职业,从而更准确地定位、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最终实现全程性、针对性、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在新模式实施过程中,能否实现实时、全程的监督、指导,及建立完善有力的考核制度是实现新模式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把此项工作纳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并不断提高在此方面的专业指导能力。
3.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大学生参加实践的意义。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知行合一,有利于大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从而更加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意义,产生学习的动力,自主地去学习。
(2)实践开展的形式与途径。
1)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主要指与专业课相关的校内实践教学,以及与企业联合的认识实践和生产实践。专业实践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将理论学习应用于实际;校外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动力。[2]同时,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和生产实践可以了解到自己未来从事工作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以及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使学生对理想中的工作与现实的工作进行比对,并最终找出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更合理、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及时调整自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提升自己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与专业无关的社会实践。这类实践主要包括社会服务、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及勤工俭学等形式,从表面上看它虽与专业学习无关,但此类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自立、自学、语言表达及心理控制的能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正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3)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从学生工作的角度看主要做的工作包括加大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它的重要意义;积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开拓渠道;拓展思想政治实践课,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促使学生产生明确的、正向的学习目标;倡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自行安排社会实践;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定期对优秀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树立社会实践典型,确保实践活动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大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范文5
关键词:自主学习;综合素质;创造力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从根本上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轻松应对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就业冲击,更要使大学生在各方面出类拔萃,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提高职业生涯中的适应性与开拓性。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规划、自我监控,而且能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身与外界环境要求上的差距,从而实施自我调节、自我总结和自我补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创新创业背景下,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内涵
自主,即自觉主动之义,与被动胁迫相对。自主学习,即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与消极被动、机械式学习相反。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自主规划、自觉管理、积极实施,并对学习结果主动负责的一种综合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个体提高学业成绩,最终获得学业上的成功。而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在被动状态下学习,缺乏积极的求知欲,没有良好的学习愿望,因而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身学习的基础,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活到老,学到老”理念保持一致。通过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有利于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发挥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构成要素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多个方面。一般来说自主学习能力由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几个方面构成,它们共同对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产生作用。
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等的认识,学习方面的自我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自觉意识。它可以使学习者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充满目的性,并且有掌控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能够自觉地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自我规划是学习者对个人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筹划,它引导学习者按照一定的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完成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有序展开。自我管理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个人行为的一种自觉调控,通过有意识地调节学习行为而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更高效,更顺利地实现预定目标。自我监控是深层次的自我管理,倾向于以强制性的心理暗示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旦出现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思想或行为时,会自觉主动地制止这种行为,并马上调整,直至产生有利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思想和行为。自我评价是学习者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进行中肯的价值判断,并指导自己不断改进行为,以便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以上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使学习者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清楚而明确的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方案,并积极协调、严格管束自己的行为,通过中肯的价值判断最终使自己的学习活动高效而快捷,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与市场竞争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打破过去按部就班、被动接受、唯分数论的模式,而是要求学习者首先树立起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进而形成自我求知、自我拓展、自我成长的勇气与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一)创新创业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创业不是单凭勇气或精神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以坚实的知识底蕴为依托,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其它领域的相关知识为资本,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转化为某种商业性产品或机遇。因此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将来成就自我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为自己的创新创业夯实基础。由于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觉主动、自发自愿的学习方式为主,只有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将一切闲暇时间有效利用,才能将校内外各种学习资源化为己有。久而久之,其学习效果将远远超出课堂范围,其知识深度与广度也将突破专业局限,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底,为其将来的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供给。
(二)创新创业精神的养成有赖于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知识基础,也需要踏实肯干、勇于开拓、敢于尝试的精神与品格。这种品格与每个人的先天气质、性格有关,但也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塑造。自主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大学生在长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必须锻炼出强大的克服惰性的勇气,才能产生积极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只有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持续不断地展开自主学习。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够积累大量的知识,更能锻炼自己的精神、意志与品格;不仅能够训练自己的规划能力,更能够训练自己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善于管理个人活动、调控个人情绪、约束个人行为、做出合理价值判断的一系列品质与能力。这一系列的能力、品格与精神恰恰是一个创新创业者所必须的。
(三)创新创业能力的获得来源于自主学习的经历
善于自主学习的人具备从实践中汲取经验的敏锐性。他们善于把握一切有利的时机,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并从中得到历练,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创新创业需要知识与能力的完美结合,缺乏能力则难以实现创新创业的目标,甚至导致失败,而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人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本身就具备他人无可比拟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三、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是创新创业背景下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高层次要求,只有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对自己的学业真正负起责任,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获得综合素质上的提升。因此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辩证法指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当高校制定出一系列综合素质培养的蓝图时,这一出发点及预期目标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否有了蓝图就一定能实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呢?显然,大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综合素质培养蓝图是否产生作用关键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恰恰决定了个人综合素质是否能够得以提升。拥有强大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就会比较强烈,学习的动力也会很强,就能主动地为自己的个人发展提出规划,选择适宜的途径与方法,捕捉提升自我的各种机遇。当这样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所以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
(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在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目标、方法、途径,也需要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外界环境的支持,但从根本上来说,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其原因有三,首先,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创新创造素质,这几个方面的素质都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当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时,个体会主动修正自己的思想与言行,会主动获取有益的科学文化知识,会自觉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创新创造的想法并有意识地锻炼个人能力。其次,只有当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升时,个人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发现自己在素质方面的不足,并主动采取措施加以弥补,以使个人综合素质得以完善和提升。第三,综合素质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而创新创造本身是非常个人化的一种素质,不是通过简单的大学课程设置或教学改革就能够实现的,最终还是有赖于每个人的自我发现或自我成长,因此这是离不开自主学习的。
(三)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其综合素质提升就会比较快,而且全面。反过来,综合素质高的人一定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笔者通过访谈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获得过国家级奖学金的大学生往往在年级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这种综合排名是将学生的课业成绩、德育赋分、参加校园活动(竞赛、演出、公益等)赋分、实践(实习、见习、社会活动)赋分等方面加以综合而得来的,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这类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其自我规划、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能力都比较强,这恰恰说明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
四、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素质是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一种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1],它是先天与后天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人的素质既受其先天生理基础的影响,也与其后天所接受的教育及环境影响分不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又离不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创新创业大背景下,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一)构建自主学习体系,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的课堂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内容与程序,但课堂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要完成自我在知识积累上的飞跃,没有完善的自主学习体系显然是不行的。因此高校除了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与课堂教学模式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主学习体系,使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积累。应该从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指导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评估个人学习能力,制定科学的自主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制定出与所学专业相符合的自主学习目标。这一目标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在一定时间段完成,并获得相应的效果。有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目标,就能够引领学生不断前进,不断向着高一级的目标迈进。他们即使离开课堂也能够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久而久之其文化知识的积累将大大超出课堂范围。
2.引导学生选择与目标相一致的学习内容,并体现个人志趣
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由学习”,一般不受学校培养目标的控制,但为了增强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选取相应的学习内容,避免做无用功。如,列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清单,包括需要探究的一个个问题、需要阅读的书目、需要参加的实践活动、需要完成的书目报告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志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个人志趣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必将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协助学生设定个人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加以指导
自主学习是个人行为。为了使这种个人行为更加有效,学校可委派专人帮助学生设定个人学习计划,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系统性,避免毫无章法的盲目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能会丧失之前所产生的学习愿望,也可能受其它因素影响而发生态度上的转变。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意见,这将有助于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持续进行下去。
大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范文6
【关键词】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91-02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且不会自学提高、不会自寻信息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知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综合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生存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发展学生的潜能。作为高校,不仅应当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为个人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界定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方式,与自我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学习者自我选择,自我内化,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一种自律、自主的活动。同时也是自我认识、评价、约束、激励和完善的教育活动。自主学习重视个体差异,鼓励学习者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自我选择,自我提高。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的自觉主动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所需学习材料等,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三个基本特征。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主观影响因素
(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认识,它的强弱影响着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习者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以及坚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面对困难时,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克服。而且随着每次目标的实现,其自我效能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又鼓励了他们再去挑战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失败,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坚持性较弱,不加努力就放弃了。这就使其自我效能感愈加低下,从而阻碍了其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来源于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界诱因引起的。无论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都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相对于外部动机而言,内部动机更能保持学生学习信念的坚定,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外部动机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利于保持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当学生从思想上以追求真知、成长成才为学习动机时,便能长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学业水平,努力拓宽自身知识;而对于那部分仅以通过考试为学习动机的学生而言,则明显表现出缺乏对知识的钻研精神,存在侥幸心理,学习动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出现补考、重修甚至考试作弊现象;当然,在学生群体中还存在学习动机严重缺失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是为父母或外界环境所逼迫才学习,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待自主学习产生无所谓甚至抵触的态度。
(3)学习策略。有研究者曾经说过,成功的学习者学会了怎样学习,他们掌握了学习策略,这种策略使他们采纳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能够自信地、正确地、灵活和独立地学习所学内容,所以他们具有学习自主性。研究结果表明,善于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的大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高,而那些不能正确运用学习策略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
(4)心理和情感因素对自主学习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的学习者都具有一种内部的心理生成机制,所谓内部的心理生成机制,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会刺激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我国大学生相对国外大学生更加注重情感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时成为学习者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说。情感状态还不稳定,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能的正常发挥,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促使其进行自主学习。
(二)客观影响因素
(1)独立个性与教育民主的缺乏。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学校以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形式规定出一致性的培养要求,由教师主要以课堂讲授方式,向学生系统灌输以固定教材为载体的知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主体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得以发挥。由于大学生的独立个性不能得以充分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其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此外,如果教师的观念陈旧,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学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其结果势必不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及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的培养,从而阻碍着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学业时间管理。学业时间的自我管理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表现,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研究表明,通常大学生对学业时间的自我管理意识并不很强。在自定步速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往往出现“先松后紧”的情况,开始时学习抓得不紧,往后拖延,到任务完成的最后期限抓得很紧。其结果是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考试焦虑的产生。
(3)资源、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占主体地位,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存在较大影响。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必要的学习资源,譬如图书馆、网络工具等是学生的必备工具;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环境。优良的学习资源、浓郁的学习风气能够起到为学生提供和谐、上进的成长环境,能够使努力求知、追求进步内化为学生思想中的自觉,能够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去追求,去成长。因此,学习资源是否配置合理,学习氛围是否浓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当前许多高校注重加强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资源建设,并致力于优良学风建设的原因所在。
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自主学习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必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营造高校良好学习氛围创建有效途径。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而入手:
(一)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性因素。因此,要设法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其中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让其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尤为重要。此外,学习策略的优劣也关系着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研究表明,那些能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的大学生通常其自我效能感也很高。因此,还要进行适当的学习策略训练,如教给他们有关元认知的知识,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与调节等。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效果评价随时调整原有的学习方法,使学习策略与学习目标相互融合,取得最大效果。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策略意识,通过科学教授学习策略,结合学科的学习策略教学、交叉式学习策略教学,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策略意识。
(二)加强思想引导,端正学生学习动机
远大的理想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坚定的信念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催化剂。
进入大学学习前,学生基本处于“应试教育”体制之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完全服务于高考需要;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学习动机仅仅为了考取理想大学。因而,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目标突然消逝,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信念缺失更使学生遇到困难便产生逃避心理,学习状态每况愈下。虽然,高校也在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此外,简单的课堂说教,并没有打动学生,学生仅仅将相关课程看作是赚学分的工具,并未真正将课程内容内化为思想积极进步,部分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仍处于混沌状态。因而,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探索有效途径,使思想教育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内容入心、入脑,促使学生以远大理想为指引,坚定信念、端正学习动机,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基础条件。
(三)优化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学习必要条件
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学习氛围构成了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对自主学习活动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学习空间、设施设备等作为影响学习活动的物质环境;人际关系、指导形式、学习形式等作为影响学习活动的人文环境;学校的校风、班风、寝风、学风等作为影响学习活动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校应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图书馆、网络系统、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空间以及必要的工具;加强校风、班风、寝风、学风建设,为自主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学生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心理环境,为自主学习提供基础。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空间拓展为开放性的空间,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来源于课堂,通过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独立、自由、自主地学习,快速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评价,激发了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昕, 赵修文.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12.
[2]任春华, 桑青松.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11.
[3]汪志君, 张鲁冀.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 6.